摘要:明代晚期在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董其昌,其在书法上造诣颇深,他的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书法研究与学习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不仅师法古人,善于借鉴,同时又注入自己的思想,为明代的书法注入了自然淡雅的无尽活力。从许多记载中也可以看到二者书法的相关联系,董其昌对杨凝式的书法学习也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杨凝式存世作品《韭花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韭花帖》的巧妙之处,从而研究董其昌是如何取法《韭花帖》,从而继承与创新,影响了董其昌的书法风格,最终达到其虚和淡远的意境。
关键词:董其昌;《韭花帖》;书风;继承与创新

引言
五代的历史较为短促,故而书家不多,最著名的也应属杨凝式,而《韭花帖》又是其存世不多的四件作品中唯一一件小真书,故最具研究价值。而后世董其昌又博采众家,把杨凝式的《韭花帖》深刻临写,视为珍宝,所以可见此帖对董其昌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将从分析《韭花帖》的艺术特色入手,看董其昌是如何学习杨凝式,借鉴《韭花帖》的疏朗章法和险绝的结体,探究他是如何仿古学习杨凝式,集众家之采,进而具有创新意识,最后挥洒自如形成了自己的书写风格。
一、董其昌生平及书法地位
董其昌1555年生于松江府华亭,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明代著名的书画家。仕途方面较为顺利,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中进士,他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也就由此开始了。书法地位上,当时赵孟頫(http://baike.baidu.com/item/%E8%B5%B5%E5%AD%9F%E9%A0%AB"\t"_blank)的“松雪体”在书坛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此后,董其昌以其雅丽平和的书法特色,自成一派,独领一时书法风尚,崇祯九年九月二十八日(1636.10.27),已经八十二岁的董其昌在松江寓所逝世。因为董其昌和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可以说是不相上下,因此董其昌和赵孟頫有相同的谥号“文敏”。
从艺术方面来说,董其昌一生著作颇多,著名的书论有《画禅室随笔》《容台别集》等,他的书法和绘画在中国艺术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其书法成就方面,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书法家之一,但他走上书法艺术这条道路,只是一个偶然的机会。原因是在考试时书法不好,名次被改,这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所以发愤用功钻研书法,最后成一代大家,这些《画禅室随笔》中有所记述,王镛在《中国书法简史》也提到:“同文徴明一样,董其昌也是在吃了字不好的苦头后,才结下翰墨缘的”[1]。董其昌刻苦学习书法,留下来的书法真迹甚多,其中有《行书白羽扇赋》、《行书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草书节临怀素自叙帖扇面》、《米芾蜀素帖后跋》等,他的书法极其深入传统,笔法娴熟,章法空灵。他深受“禅宗”的思想影响,提倡“古淡”、“率意”等意趣,其书法研究创作在书法史上亦是一种新的创造。
据记载:“董其昌自万历十七年中进士后,在万历、天启、崇祯三朝都曾为官任职,但其间屡次因各种原因赋闲在家,或被排挤出京、或因病归里、或逃避党祸、最后在崇祯七年以八十高龄致仕后才真正的告老生活,为其在家乡从事书画创作和亲友交游唱和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良好的环境”[2]。通过对其家世的研究,对我们管窥整个明清时代的变迁将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亦可以对这个时代书法的研究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从艺术史方面来探讨董其昌的生平对我们研究他的书法艺术作品也大有益处,对其作品的社会背景也会得到更好的认识与学习。
二、《韭花帖》的艺术特色
《韭花帖》,五代书家杨凝式所作,正文五十三字,小真书,是其传世不多书作的代表,存世三个版本。为罗振玉藏本、清内府藏本和兰千山馆藏本。真迹这卷《韭花帖》流传有绪,清末为罗振玉收藏,他曾用珂罗版影印录入《百爵斋藏名人法书》册中,1945年,此卷《韭花帖》于罗氏东北寓所遗失,至今下落不明[3]。古代其他作品如《兰亭序》摹本,与真迹都已一般无二,但《韭花帖》摹本,与真迹相比,细节之处则相差甚远。从书法艺术观察此帖,我们可以发现,此帖用笔和结体都饶有趣味,但该作品最巧妙的地方,则是他结字与章法布局的巧妙之处。
董其昌称此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以此来视帖,我们发现不仅字体用笔有萧散之感,更重要的是他的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至,然行气却纵贯疏朗空灵,在行款上独树一帜,为前人所未有[4]。
单字来看有茂密紧凑之字,亦有疏朗可走马的字,疏与密交错相应,就好像一颗颗星星点缀天空,章法布局之中,彰显出与众不同之处。
它的字距与行距之间均拉开,字距大于行距,这种独特的章法布局正是此作品的独特之处,杨凝式将此处理的恰到好处,对宋代“尚意”书法产生了很大影响。通篇来看整体不仅不会给人松垮之感,然行气却疏朗且空灵雅致,变化无穷,黑少白多,它凝练而不重,萧疏而不散,给人以虚和淡雅的美感。章法上字距行距拉开距离,错落有致,给人简远、疏朗的感觉。清杨守敬赞之“醇古淡雅,实足为三唐之殿”(《学书迩言》)[5]。杨凝式这幅俊秀的小真书,有意无意,随意自如,顾盼生姿却又不失行气,非常有趣。
结体方面,董其昌说过,董其昌在曾提到:“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文惟鲁公、杨凝式得之,赵吴兴弗能解也”[6]。董其昌反对“正局”,主张“结字得势”“险绝”“以奇为正”。这些观点在《韭花帖》的中都可以体现出来,我们视此帖,确实给人的不是一种如楷书一般的正局之势,相反,第一眼看到《韭花帖》,我们就可以看到它所体现出的斜势。不仅通篇的章法布局给我们这种倾斜的感觉,独字来看的话,亦是不作正局。例如第一行的“忽”“蒙”等字,都给人以斜势之感。另外董其昌评价《韭花帖》“萧散有致”、“欹侧取态”。“萧散有致”是讲《韭花帖》的章法布局的疏朗,而“欹侧取态”则是对杨凝式结字险绝,不作正局的恰当描述。
三、董其昌对《韭花帖》的继承
在相关文献中可以查阅到:“董其昌的书画理论简单概括就是‘依古创新’,他提倡在书画作品创作中要主动学习和临摹古人作品,‘尚古’、‘崇古’、‘厚古’、‘仿古’、‘复古’,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艺术理论中一直有着深远的影响”[7]。这是董其昌通过自己的学书经历得出来的结论,他在学习古人方面的研究,对后代人学习书法产生了很大的启示。在其流传下来的书迹之中,临写古人的书迹众多,对后人学习书法而言,很有帮助。五代时局动荡,人们对艺术的兴趣追求自然不高,著名书家不多,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杨凝式,他的存世作品更是稀少,《韭花帖》则属真书唯一之作。董其昌也曾临写过此帖,故可见此帖对董其昌的书法亦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可见其借鉴之处,并可以窥见二者书法的异曲同工之妙。万历五年春三月,当时二十三岁的董其昌初次得见《韭花帖》,这是资料中董其昌最早与杨凝式之间有着书法关系的记载,也是董其昌对自己的书法水平开始思考的最初阶段,所以,在这一时期看到《韭花帖》,对董其昌在书法道路上的发展起到了启发诱导的作用。另外在董其昌五十八岁的时候,流有作品《临杨凝式诗帖册》,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在其老年阶段,同样对《韭花帖》进行过临摹与学习。从现存的董其昌临写杨凝式的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不管是间接或者是直接的临写,如《行书临韭花帖卷》《行草书临帖册.韭花帖》下面就从章法布局和结体方面谈一下董其昌对《韭花帖》的借鉴与继承之处。
(一)章法布局的借鉴
苏轼说:“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扫地尽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奇,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谓书之豪杰,不为时世所汩没者”[8]。这句话也许也是董其昌选择杨凝式并所要表达的,董其昌也正是学习并加以继承,所以在他的书法中我们看到杨凝式的身影自然是不足为奇的了。首先来谈一下董其昌对杨凝式章法布局的学习。
1.通篇章法学习
董其昌曰:“唐林纬乾书学颜平原,萧散古淡,无虞、褚辈妍媚之习,五代时,杨凝式特近之”[9]。‘萧散’二字所说的应该就是对杨凝式章法布局的萧散疏朗之处。我们观看上面图1杨凝式的《韭花帖》,字距、行距都比较大,全文七行,前三行较为密集,五六七则较为舒朗,因正文内容是说杨凝式对他人馈赠韭花而提笔所写的信札。所以我们可以想象到,杨凝式此时的心境非常闲适,所以写出的作品畅达自如、萧散雅致。这也就给《韭花帖》通篇一种悠闲自然、淡远旷达的情怀与基调。可见书家在写作时的心态对书法作品风格所起的重要作用。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山水之美和聚会盛况的欢乐之情,正体现了王羲之积极的人生观,醉酒所作更富一番滋味。这里图2董其昌所临写的《韭花帖》,可见董其昌对《韭花帖》的仔细揣摩与体会,从而继承了杨凝式怏然自足的高超境界,把握住了其心理基调,表现出一种悠扬舒缓的情调。虽然从字距来看的话,与杨凝式《韭花帖》相比,没有那么极致拉大,但行距的拉开却具有了杨凝式书风的萧散淡雅,给人寄托了一种雅致之情。杨凝式所书字距大于行距,疏可走马却又处理的恰到好处,董其昌通篇基调准确,学习杨凝式的过程中,又加入自己的想法,二者所书给人不一样的美感,这正是董其昌对杨凝式对正确继承基础上才可以达到的境界。不仅是对杨凝式书法技巧上的学习,还有人生境界的豁达,审美格调的高低对书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渤海大学陈靖的硕士论文是对董其昌书法艺术“淡”的研究,其中指出:“从董其昌许多行草书作品的章法中可以看出,形散而神聚,字距、行距拉大,布白显得清朗开阔,可察见《韭花帖》的影响,而这种布白对作品‘淡’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10]。董其昌书法能在晚明书法史上产生深远影响,与他旷达自然的心态自然是分不开的,同时可见章法布白的疏朗也为其书法风格的淡远埋下了基调。
2.局部章法学习
从小章法上来看,为了通篇的美感,杨凝式将《韭花帖》疏密也安排的十分妥当,前三行较剩余几行来看,显得比较密集,剩余几行则更为稀疏。就单字来看的话,相对密集的字有“兴”“韭”“其”等,相对来说稀疏宽松的字包括“秋”“之”“伏”,两种不同的小章法相互交错,相得益彰,这样看来,不管是单字单行,还是相互交错而形成的通篇来看,都趣味纵横,饶有兴致。
董其昌的《行书临韭花帖》,虽然用笔上破方为圆,没有学习杨凝式的技法,但章法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章法来看,如第一行前五字与第七行后七字较为密集,而中间一部分则较为稀疏,疏密得当,没有刻意学习杨凝式,却恰当好处的表现了自然感情。单字也结体严谨,有收有放,“简”“赐”“实”“载”等字的安排自然体现了收放关系。具体来说,“简”字的竹宝盖明显是紧密收住的,而下面的间则是放开的,特别是左边的竖画伸展更加明显。“赐”字来说,左收右放,左边的偏旁紧紧收住,右边则放开形成对比关系。“实”字是上放下收,与前面“简”字的上收下放互为不同。“载”字和“赐”字一样是左收右放结构的,特别是左下的车紧紧收住,而右边的折钩则一下子放开,对比强烈。由此可见,不管是临写还是创作,都要把握得当,应得自然之趣,如果一味刻意的追求疏散或密集之处,有意将单字结体或者布局刻样意为之,则会显得有些造作,不得书法真谛。董其昌的临写,以欹侧代替平正,姿态百出,正是继承而又不刻意,所以得自然之妙。总而言之,他之后的所有作品,不管书体是行草还是楷书,书法形式是横卷还是竖轴。亦或是题跋,都用“疏淡爽朗”来表现,其章法的空灵、萧疏、淡雅、恬静皆是源于杨凝式书法章法布局的恬静自然与灵巧疏朗。与之相反,张旭怀素的草书则是书风狂放不羁,给人一种潇洒自得的痛快感,董其昌取法杨凝式的淡雅,他所学杨凝式的章法布局而形成的怡然自得的风格,虽当时与张旭、怀素狂放的书风相悖,但是别具一格,亦是一种书法潮流。
(二)结体的借鉴
结字方面来说,董其昌讲究的就更加精细,紧密萧疏得当,疏密结合,有疏有密,在变化中又不失神采,反对布白太过均衡无变化的字形结构。中国汉字以方块字为结构框架,横竖作为框架,形成端庄之美,但是如果我们一味的讲究横平竖直、整齐划一,则会形同印刷,有些呆板。明清代的台阁体和馆阁体就太过呆板,没有生气。既想要灵动秀逸,格调高雅,清丽脱俗,就必须打破横平竖直与布白平均的桎梏。“古人作书,必不作正局,盖以奇为正,此赵吴兴所以不入晋唐门室也”[11]。这些语言都体现了这种思想,在他的作品中亦得到了充分体现,董其昌的书法结体欹侧取势,以欹侧代替平正,姿态百出。但他也不是只追求“欹侧”在“欹侧”之中,同样保持着端庄对称的“平正”之美。不以奇崛古怪的结体来吸引眼球,而是奇中有正,正中出奇,自然和谐,端庄统一。特别从《行书临韭花帖》第二行可以明显看出他所体现的斜势,在其他存世书法作品中董其昌都保持着这一特点。
董其昌的观点“杨景度书,自颜尚书、怀素得笔,而溢为奇怪,无五代衰苶之气,宋苏黄米皆宗之,《书谱》曰,即得平正,须近险绝。景度之谓也”[12]。(《容台别集》卷三《书品》)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到董其昌正是标榜险绝,杨凝式的书法平中带险,而险中又寓平,不平正中求平正,不受前人书法桎梏,追求自然之美的气韵,最符合董其昌对书法结体章法布局险绝的书写追求。董其昌正是要用这种欹侧险绝从而打破呆板,变化出自己灵巧的书风。董其昌在书于《韭花帖》临帖的后面多次指出其“险绝”之功。可见这一点董其昌受杨凝式影响尤为明显,正如其所说:“书家以险绝为奇,此窍为鲁公、杨凝式得之,赵吴兴弗解也”[13]。他的书法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气息生动且具有趣味,从中可以看出他在结字章法方面深厚的书法功底。下面董其昌作品《行书白羽扇赋》我们可以看到他取法杨凝式,从整体章法和独字结体都呈现出一种欹侧险绝的体态。
四、董其昌学习后的创新
我们可以查阅到董其昌倡导的不仅是上文我们所说的临古与仿古,也同时讲出对每个时期的书法不同的审美取向。钟明善提到:“从他的大量遗墨看,他的书法既有米芾,又有李邕、徐浩、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等人的笔意。他也可以说是一位习古的集大成者”[14]。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要博采众长,如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在对古帖的临摹中,领悟古人的技法与神韵,同时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与面貌,达到创新脱俗的境界,遂自成一家。
(一)学《韭花帖》到风格淡远
《韭花帖》章法萧疏,布白开朗,给人一种虚和淡远的感觉,这样的章法布局构成了一种虚和淡远的书法风格。“萧散疏秀、平淡天真”是董其昌书法的基本特点,也是董其昌一贯的艺术追求[15]。这样看来的话,《韭花帖》萧疏开朗的章法与欹侧的结字自然对董其昌的淡远的书风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不管是从他书法布白的疏朗还是结体的灵活多变,这些都可以体现了其书法风格的淡远。吴德旋评价杨凝式说:“学杨凝式书,如读周、秦诸子,乍看若散漫无纪,细玩却自有条理可寻。于诗则陶靖节也”“香光能集会稽、平原、杨凝式之长。”又说:“明人中学鲁公者,无过倪文正;学杨凝式者,无过董文敏”[16]。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董其昌的书法,吴德旋认为董其昌书风古淡的感觉正是因学习杨凝式。所以达到风神兼备、虚和淡远的书写风格。董其昌在章法上学习杨凝式,因而达到追求淡美的书法风格,他曾说:“杨杨凝式《步虚词帖》,即米老家藏《大仙帖》也。其书骞翥简淡…余每临之,未见一斑”[17]。董其昌作品章法有《韭花帖》章法布局的身影。结字方面学习杨凝式的“欹侧险绝”,主张在结字的不平衡之中求得平衡,欹侧取势,从而古淡平远,平淡自然。因此,正是因为董其昌对《韭花帖》章法布局以及结字的借鉴,对他虚和淡远的书法风格奠定了基调,从而最终形成淡远的书风。
(二)由风格淡远到墨法古淡
董其昌通过对杨凝式险绝结字、疏朗章法的学习与继承,形成了自己淡远的书风,可见书法风格与书法技巧等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淡”,既体现在审美追求上,也体现在他的技法形迹上[18]。我们都知道董其昌在书法的用墨上主张“淡”。由此可见淡远的书风对董其昌的用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风格的淡远到墨法的古淡,两者之间必定有着一定的关联之处。他的浓墨中能透气,淡墨中最见神采。“用墨须使有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肥则大恶道矣”[19]。这里的“淡雅”也正是其重大创新之处。用墨的清润淡雅,淡墨作书的主张,与书风的淡远呼应得当、相得益彰。董其昌书法中淡墨的使用,其成就远超同时代人,正可谓:“(董书)以有意成风,以无意取态,天真烂漫,而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20]。图8董其昌的这幅《行书白羽扇赋轴》,就恰当表现了董其昌书法淡墨的运用以及其淡远的书风。这幅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章法布白的疏朗,结字的险绝欹侧,淡远的书风和用墨的淡雅也是相呼应。可以算是他书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钱泳《书学》谓:“思翁书画俱是大作手…思翁之天资学力,尚作书作画,老而不衰,自成大家也”[21]。这正是钱泳对董其昌的肯定之处。
结语
从二十三岁,董其昌初次见《韭花帖》,就开始了杨凝式的学习,这也是在他书法追求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尽管他集众家之长,但他自始至终懂得自己所想所要,一生都在仿古临古的学习之中,通过对《韭花帖》结字以及章法的学习,最后追求并达到了“淡”的意境,形成淡远的书风,成为一代大家,书法具有了标志性的意义。探究他的学书与心路历程,了解他书风的变化,对我们书法的学习也是大有裨益。初次探究,也只是看到一些表面,对于董其昌和杨凝式的了解肯定还不精到,对他们当时书写的情性与意境也只是大概的体味,需要继续搜集更多的文献资料,从而更真实的还原他们当时的书法面貌。但是,不管是对《韭花帖》的解读,还是对董其昌的一步步探究,我们都能体会到书法独特的魅力与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王镛.《中国书法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6-248.
[2]吴耀明.董其昌的生平和家世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11.
[3]玉宸.春畦雨后滋蔬甲五代风流映韭花——谈传世的三本《韭花帖》[J].上海文博论丛,2003(2):55-57.
[4]南游子.杨凝式《韭花帖》赏析[N].中国艺术报,2004-04-02T00.
[5]方建勋.论董其昌的书法用笔观[J].中国书画,2012(1):7-7.
[6]张宏伟.依古创新——董其昌的艺术及其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10.
[7]亦农.《韭花贴》和杨凝式[J].青少年书法,2003,19:3.
[8][19]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542-547.
[9][17]陈靖.“淡”—董其昌书法艺术的特色与境界[D].渤海大学,2013.
[10]李赛.论明代书论的发展[J].书法赏评,2012(1):32-34.
[11]徐江山.杨凝式及其书法艺术研究[D].渤海大学,2013.
[12]徐磊.杨凝式《韭花帖》对董其昌书风的影响[D].中国美术学院,2015.
[13]钟明善《中国书法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6:182.
[14]马永明.略论董其昌的书法艺术特色[J].美与时代(中),2013(5):87-88.
[15]王镇远《中国书法理论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5:336.
[16]丘挺.论董其昌书法的用墨[J].新美术,2002(4):66-68.
[17]史明杰.浅析董其昌书法中淡墨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6,02:256.
[18]钱泳.书学《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10:62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