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摘要: 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蹈之一,其优雅、唯美的舞姿在全世界受到欢迎。芭蕾舞在世界上从发展到繁荣的过程是其舞蹈性与美学相结合的过程。芭蕾舞在现在的发展中,可能芭蕾舞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性不及从前,但是芭蕾舞的审美性质却随着它的流行和普及得到

  摘要:芭蕾舞是欧洲古典舞蹈之一,其优雅、唯美的舞姿在全世界受到欢迎。芭蕾舞在世界上从发展到繁荣的过程是其舞蹈性与美学相结合的过程。芭蕾舞在现在的发展中,可能芭蕾舞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性不及从前,但是芭蕾舞的审美性质却随着它的流行和普及得到了极大的发扬。芭蕾舞在各个不同国家的发展中一方面坚持了其固有的舞蹈魅力,另一方面也与不同的民族相结合,产生了新的舞蹈审美。因此,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本文从芭蕾舞和美学出发,以《天鹅湖》为例对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芭蕾舞;美学影响;《天鹅湖》
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及背景

  舞蹈是人类艺术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优美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诞生甚至可能比人类语言产生的时间还要早,据考证,舞蹈最初产生于人类用手势和肢体表达内心活动的行为,可以说,舞蹈的产生之初就是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的。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全世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舞蹈形式和舞蹈内容,在与音乐和美的结合中,舞蹈的社会功能开始弱化,而审美功能逐渐突出,这也就是舞蹈的美学性和艺术性。随着社会的发展,舞蹈由文化性向审美性过度是一种必然,而具有审美意义的舞蹈对于社会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在这种基础上,一种新的舞蹈学科诞生了,这就是舞蹈美学。“舞蹈美学就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研究舞蹈艺术的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舞蹈美和舞蹈审美,包括舞蹈美的本质,舞蹈美的特点、构成、来源、作用,舞蹈审美意识的本质、表现形态、心里特征,舞蹈审美的阶段性、时代性、民族性,舞蹈审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共同性、独特性和多样性。”从这个定义中我们也能够看出,舞蹈与美学之间结合的表现和特征。
  在众多舞蹈形式中,流传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舞蹈形式之一就是芭蕾舞。因此,从芭蕾舞这一个舞种与美学相结合的研究中就能够对舞蹈与美学结合进行更好地理解。本文从芭蕾舞和美学出发,以《天鹅湖》为例对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能够对芭蕾舞与美学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促进舞蹈美学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

  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三点:
  一是通过对芭蕾舞与美学各自特点的分析得出两者间的关系和统一性;
  二是以《天鹅湖》为例对探讨美学在芭蕾舞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研究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三是通过对芭蕾舞与美学统一的社会影响对舞蹈美学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促进舞蹈美学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1.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对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文献综述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是芭蕾舞与美学进行分别概述,该部分主要对芭蕾舞的产生及发展进行概述,及对美学进行简要概述分析;
  第三部分对芭蕾舞与美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述,该部分主要从芭蕾舞对人类艺术的突出贡献与深远意义、美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芭蕾舞中的美学意义等三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部分是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例分析美学在芭蕾舞中的具体体现,该部分主要结合《天鹅湖》对作品中的美学与芭蕾舞的结合进行分析;
  (二)第五部分是对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进行分析探讨,该部分结合从芭蕾舞蹈修型修性、芭蕾舞蹈对于文化融合的影响、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六部分是结论部分,该部分对全文主要观点进行总结。
  2.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
  文献资料法是指对芭蕾舞与美学的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了细致的收集、分析及整理,并从中选择与本文相关的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文的结构;
  个案分析法是指以《天鹅湖》为例,对本文观点进行分析,具体来说,本文主要以《天鹅湖》为例,对美学在芭蕾舞中的体现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文观点进行分析论述;
  理论分析法是指本文的理论基础是来自于芭蕾舞学、美学及舞蹈美学等学科的基础之上。

  二、芭蕾舞与美学概述

  (一)芭蕾舞概述

  芭蕾,又称芭蕾舞,从法语的“ballet”音译而来,它的词源是意大利语(更早的词源是古拉丁语)的“ballo”,音译为“芭萝”。芭蕾,在西方舞蹈文化概念体系里,原本的涵义主要指跳舞,特别是具有跳跃特征的舞蹈动作。最初,这个概念主要指单纯的跳舞而并不包含剧场演出的外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盛大的宴饮娱乐活动,使之渐渐孕育成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下具有松散结构的舞蹈、歌唱、音乐、朗诵和戏剧的综合表演。
  在最初的芭蕾舞表演中,国王和贵族担任演员,女角也由男子扮演。最主要的表演场地不是舞台,而是皇宫的大厅,观众环绕观看。由于演员戴皮制面具扮演不同角色,故又称假面芭蕾。17世纪后在法国宫廷里,芭蕾逐渐成长为一门舞台艺术,进而发展为一种以舞蹈动作为主的戏剧艺术,或称舞剧。现代芭蕾舞标志性的动作就是脚尖技术,但是早期的芭蕾舞是没有脚尖技术的,在其历经了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较长的复杂发展阶段之后,直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芭蕾舞的脚尖技艺才得到较大发展和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审美的逐渐变化,古典芭蕾技术难度和表现力大大提高,芭蕾舞的观赏性也大大加强。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兴盛于俄国,最终得到全世界的认可,这期间一共历时500余年。在这段时间中,芭蕾经历了早期启蒙主义时期、浪漫芭蕾时期、古典芭蕾时期、现代芭蕾时期,当代芭蕾时期等多个发展阶段,其审美形式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芭蕾舞产生之初,其功利目的是显而易见的。芭蕾舞的整个发展流传过程也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舞蹈观念,即纯粹的形式舞蹈和戏剧舞蹈,在这两种不同的舞蹈观念影响下,芭蕾舞也就产生了自身独特的舞蹈魅力,吸引了全世界广大的欣赏观众。

  (二)美学概述

  美学的概念从整个学科角度来说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这是美学的学科概念。而在对芭蕾舞进行美学研究的领域中,芭蕾舞自身就具备了相应的美学原则,这也就是本文中要主要讨论的美学,即芭蕾舞美学。
  芭蕾舞美学是指芭蕾舞自诞生起的500余年发展中所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审美特征,这种审美特征与芭蕾舞自身的动作和形态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说,芭蕾舞的动作体现出了鲜明的几何构图特征,这也是西方舞蹈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鲜明的数学意义上的平衡也就导致了芭蕾舞美学的独特特征。总体来说,芭蕾舞的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开、绷、直、立、轻、准、称、美”等八个方面。这几个方面主要是从芭蕾舞的动作美感上来说的,通过这种视觉和动作上的美感将音乐和故事舞动出来,形成芭蕾舞的独特美学。

  三、芭蕾舞与美学的关系

  (一)芭蕾舞对人类艺术的突出贡献与深远意义

  芭蕾舞是人类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带给人的精神享受和愉悦是物质无法比拟的,从这点来说,芭蕾舞对人类的贡献是突出而深远的。
  欣赏芭蕾舞是一种美的享受,芭蕾通过艺术的形象传达给观众音乐和舞蹈之间的思想感情,从精神上唤起人们对于美、希望、崇高的感受,在一种优美、优雅的意境中动人心弦。芭蕾舞对于人类艺术的贡献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讨论:一是芭蕾舞的舞蹈形式,二是芭蕾舞的情感。在舞蹈形式上,芭蕾舞独特的脚尖技术、丰富多彩的舞蹈语言、优雅高贵的舞蹈造型都有别于其他舞蹈形式,为人类的艺术殿堂增加了绚丽多彩的色彩。在情感表达方面,芭蕾舞的情感是优雅的,含蓄的,它将技巧融入到舞蹈动作中,通过一个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动作表现出剧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并将这种情感传达给观众,带动观众投入到这种情感中。从这两个角度来说,芭蕾舞对于人类艺术来说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而且对于人类的精神熏陶是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二)美学在人类生活中的影响

  美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作为思想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美学一直是哲学家们争论的话题,对于普通人来说,美学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美学对于艺术、对于哲学、对于文艺学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甚至在美学的关照下,艺术类型或文艺学都会受到美学的深刻影响。可以说,美学与艺术一直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学科,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很多人不会刻意注意到美学,但是美学确实存在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从很多方面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影响。

  (三)芭蕾舞中的美学意义

  前文中已经对芭蕾舞和美学有了一个整体上的阐述,因此,我们也可以对芭蕾舞与美学有一个整体的关照。在芭蕾舞中,芭蕾美学的意义一方面体现在人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从芭蕾舞本身的形体、动作、舞蹈语言中体现出来的美感和艺术感,另一方面也是人们通过欣赏芭蕾舞感受到芭蕾舞中传达出来关于精神、文化和艺术的表达,对人们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蕴藉和慰藉。通过芭蕾舞中体现出来的美学,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芭蕾舞这门艺术,感受到人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美学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影响。

  四、以芭蕾舞剧《天鹅湖》为例分析美学在芭蕾舞中的具体体现

  芭蕾舞是一门既高雅又具有魅力的舞蹈艺术形式,是一种人体的语言艺术。芭蕾舞是对西方皇室宫廷风格的继承与发扬。在这种艺术形式中蕴含着西方皇室风格、西方传统文化、西方精神等众多的文化特点。芭蕾舞的起源于发展特点使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在这种舞蹈艺术形式中能给人带来美的艺术享受。

  (一)童话般的美丽世界

  芭蕾舞蹈作为一种最直观、最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为人们展现了美的形式与美的内容。当帷幕拉开,观众看到的是梦幻般的艺术世界,芭蕾舞蹈以其优雅的舞姿和轻盈的跳跃为人们感受到身在充满奇异精灵的童话世界。这种由舞台和舞蹈演员共同打造的童话世界,通过芭蕾舞剧的激动人心的情节和感人肺腑的情感把人们心灵中所潜藏着的对世界的美好想象,充分地展现出来。芭蕾舞剧的故事情节通常是富有想象力并具有童话色彩的,如《天鹅湖》和《胡桃夹子》等,只有这种充满童话般的近乎于完美的情景设置和人物设定才能够充分展示芭蕾舞蹈纯美空灵的艺术特征。通过纯美的艺术形式让人们感受到纯净、美好的情感,引发积极深刻的思考。这是童话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在童话般的美丽世界中,芭蕾舞蹈与音乐完美结合,为人们展示出一幅人间仙境般的美丽图景。让人们精神和心灵得到充分的洗礼。使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受到美的熏陶与鼓舞。
  在《天鹅湖》中就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天鹅湖碧蓝的湖水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沼泽地上芦苇丛生,在风中柔软地摇摆。一群纯白高贵的天鹅缓缓地在碧蓝的湖水中游动。精灵和仙女在岸上的树林里飞翔。那只忧伤美丽的白天鹅竟然是被魔王施了法术的公主。这一切情景的展示都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童话般的唯美温馨的世界。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极大的激发,感受童话世界的纯粹,原理俗世的纷扰和喧嚣。

  (二)诗性美的纯净与超然

  芭蕾舞的没不仅体现在它童话般的世界的构造上,还体现在芭蕾舞蹈所充分发挥的纯净与超然的诗性之美。诗性的美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蕴藉和情境。诗性是在现实世界之外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完美的理想世界。而这两个世界之间事存在着距离的。芭蕾舞蹈通过童话般的艺术表演使人性的内容得以展开,使人们看到理想的境界。芭蕾舞蹈可以被看做是一首抒情的诗,在舞蹈的表演中处处有情感的富有诗意的表达,在仙境般的场景和精灵般的舞蹈中,一直关注人们的精神境界。它无关于现实的功利世界,在表演中与观众的心灵进行直接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将完美的视觉体验与崇高的情感升华相结合,体现出遗世独立的纯净感和超然感。
  诗性美还体现在芭蕾舞能够将精神形象化。在芭蕾舞的舞台上,艺术家们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将美的体验与感受通过简单的元素将伟大的崇高而美好的精神植入观众的心中。在人们的灵魂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芭蕾舞蹈不像文学那样,用文字符号构建意象与情景,表现情感和思考。芭蕾舞通过肢体的动作形成独特的织体语言,每一个手势,每一个动作都在像观众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情感。在芭蕾舞蹈中,艺术家以象征的手法使得芭蕾舞所表达的抽象精神形象化,这样,这种精神就有了物质的载体。这种载体会使得这种抽象的精神不断扩大提升并实现永恒。芭蕾舞舞剧中表现的故事情节并不像文字表达的那样完整具体,在概念与形象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这种故事是诗化了的故事。把诗化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为观众呈现出了一个诗化的理想世界。在《天鹅湖》中,天鹅就作为一种象征出现,它象征着人性的高贵与纯美,也象征着爱情的神圣与美好。同时也象征着正义与光明。在天鹅的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家给予它的真挚赞美和无限歌颂,同时也将这些抽象的精神与情感具象化,使之富有诗意又永恒持久。

  (三)天性美的浪漫与美好

  在芭蕾舞中所表达的是不受禁欲思想和宗教思想束缚的天性之美。在芭蕾舞蹈中,无论是对自然的真挚赞美还是对于爱情的无限歌颂都表现出对人的合理的现实愿望和精神需求的理解和支持。在芭蕾舞蹈中尊重人的天性并引导其自然健康地发展。不但为我们展现了天性美的一面同时也给我们揭示天性丑陋的一面。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反观自身。同时也呼吁人们为了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爱情而战。在《天鹅湖》中,年轻的王子与被施了魔法的公主相爱,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营救自己心爱的人,王子勇敢地与魔王进行搏斗,王子与公主坚贞不渝的爱情给予了他们无尽的力量,最后,爱情终于战胜魔法,公主获得了自由,王子与公主为他们的爱情赢得了幸福美好的未来。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黑暗的顽强反抗构成了对于人的天性的捍卫。
  无论是对童话世界的构建还是对诗性美人性美的追求都体现出一种浪漫主义的思想。这种浪漫美成为芭蕾舞蹈的独特风格。《天鹅湖》中,将公主幻化成纯洁而忧郁的天鹅,体现出艺术家丰富的想象。芭蕾舞台的设置与服装的设计都体现出一种浪漫色彩,使人们在欣赏时抛却世俗的杂念与烦扰,获得精神的宁静与思想的自由。

  五、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一)芭蕾舞蹈修型修性

  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与结合使之对人和社会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首先芭蕾舞的外在形式的美对于舞蹈对于人体态的塑造具有重要影响。芭蕾舞蹈具有“开”“绷”“直”的体态特点。芭蕾舞技术的足尖技巧是芭蕾舞最鲜明的风格特点之一。脚尖技巧使得身体向上延伸能偶塑造出典雅高贵和轻盈空灵的外形。将躯干伸直脚趾顶端就形成了轻盈、向上的审美效果。芭蕾舞蹈的躯干姿势同样体现向上的特点。这种向上的特点使得芭蕾舞的舞姿高贵典雅、轻盈美好。给人们带来唯美的视觉效果和体验。在芭蕾舞中,手臂是灵巧与灵活的部分,手臂的表现力与生命力是舞蹈的重要组成。手臂动作使舞蹈更加完整,同时也更加理想与完美。在芭蕾舞中,无论是脚尖、躯干还是手臂都体现出一种向上的风格和高贵典雅的美感,同时也具有无限的活力与生命力。这使得芭蕾舞在完善人的体态与修型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芭蕾舞可以使人的体态更加具有高贵优雅的气质,并具有无限的活力与生命力。
  芭蕾舞蹈作为一种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体现出童话的美与诗性的美。在芭蕾舞蹈中,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与现实社会完全不同的理想世界。在这种理想世界中,自然的美得以完美的呈现,人性的没得以全面的展示,人们对于理想的追求也被真实表现。芭蕾舞蹈通过优雅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同时,它将舞蹈的主题与意蕴直接指向人类的精神世界。以芭蕾舞蹈艺术为媒介,与观众进行心与心的直接交流。让人们在这种艺术形式中充分感受,不断思考在艺术中,享受到美同时领取到生命的真谛。从这个方面来看,芭蕾舞蹈无论是对表演者还是欣赏者都是一种感情的升华,性情的陶冶。因此,芭蕾舞蹈无论是对人的修型还是修性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芭蕾舞蹈对于文化融合的影响

  芭蕾舞蹈无论是形式和内容都是美的。这种美的形式与内容可以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使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能够欣赏。芭蕾舞源于欧洲,从意大利的宫廷舞蹈逐渐演变发展成为今天可供大众欣赏的艺术形式。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吸收了多个民族的艺术形式,也形成了多个芭蕾舞学派。芭蕾舞突破了民族和地域的局限不断地传播发展,所到之处与当地的文化与艺术相结合形成新的艺术特色,为芭蕾舞的发展不断添加新的元素同时注入新的活力。“西舞东渐”就充分反映了芭蕾舞的这一发展和传播特点。芭蕾舞在二十世纪传入中国,在建国后实现全面的发展。我国在一九五八年成功上演了《天鹅湖》,并在一九六四年成功上演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取得了重大的艺术成绩。改革开放后我国芭蕾舞剧团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景象。这都体现了芭蕾舞这一舶来品在中国本土化的过程。芭蕾舞以其独特的美丽征服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观众,同时芭蕾舞的包容性使得这种艺术形式不断吸收了新的民族特色和艺术形式。在不断的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中变得丰富,又不失原有的独特艺术气质与艺术风貌。这一艺术形式对于文化的融合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使得芭蕾舞在社会影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芭蕾舞的优美的形式和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艺术享受。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得到巨大的提高。这就为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创造了条件。人们审美能力和审美素养的提高使得人们具有了发展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就会使社会的精神文明取得重要进步。人们通过对芭蕾舞的欣赏和研究具备了审美能力,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人们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又不断地创造美,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从而影响到更多的人。这就为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基础。
  芭蕾舞与美学的统一还表现在芭蕾舞蹈对于美的内涵的挖掘。芭蕾舞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为人们创造了完美的理想世界,通过诗意地表达使人们不断地感受世界、认识自身,思考人生。通过这种感受和思考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认识水平。使人们更加趋向于对真善美的追求,更加厌恶丑恶和黑暗,更能分辨是非。这就使得人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更加完善自身提高自己。这样使得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普遍提升,同时也使得社会更加和谐更加健康地发展。

  六、结语

  芭蕾舞这种艺术形式是无国界的,各个民族各个国家间可以在芭蕾舞蹈方面进行不断地交流与探讨。芭蕾舞在国家和民间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吗,使得国家和民族实现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在探讨芭蕾舞蹈艺术的同时增进了解,深厚友谊。会更加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国家间的友好。这样也是芭蕾舞蹈与美学统一对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蓝凡.芭蕾[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贺拉斯.诗艺[G]陆梅林,李心峰.艺术类型学资料选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6.
  [3]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66.
  [5]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382.
  [6]汪加千、冯德、隆荫培、徐尔充.人体律动的诗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1990.15.
  [7]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社,2004.132.
  [8]于平.舞蹈文化与审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75.
  [9]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65.
  [10]梁一儒、户晓辉、宫承波.中国人审美心理研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19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7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3月31日
Next 2020年4月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