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泉州刻纸花灯以绰约多姿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被人们所喜爱,是泉州当地的一个重要文化载体。本文以泉州刻纸花灯为例,采用文献法、调查法、作品分析法等对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进行研究,发现其在工艺上巧夺天工、造型上新颖别致、色彩上流光溢彩、材料上别具一格、意蕴上吉祥如意的审美特点。根据研究结果,为了使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在儿童美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提出两项措施:一是让刻纸花灯民间美术文化进学校教学课堂;二是发挥教师在儿童美育当中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刻纸花灯;审美特征;儿童美育
引言
泉州刻纸花灯代表着地方民间文化的精粹,其中刻纸无骨料丝花灯是泉州独创的花灯精品,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学术界,有关泉州刻纸花灯的研究并不多,主要围绕花灯的历史、类别、现状以及如何传承保护发展花灯的问题上展开研究,极少对泉州刻纸花灯隐含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探讨。刻纸花灯隐含的审美特征是当地学校开展儿童美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儿童美育中的作用较大。让泉州刻纸花灯在儿童美育中得到更好的应用,不仅有利于促进儿童审美能力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培养儿童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一、泉州刻纸花灯的历史
泉州刻纸花灯作为泉州当地的一个民间工艺美术种类,以绰约多姿的造型和丰富的色彩,构成各式各样的花灯工艺品,是泉州当地的重要文化载体。在泉州闽南语方言中,“灯”的谐音是“丁”,于是花灯就被当地百姓赋予“添丁进财、人丁兴旺”的好寓意。因此,有了泉州特有的花灯文化与民俗风情,它们经常与节日庆典联系在一起。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的门口都会在门前挂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用来祈求来年行好运,泉州花灯以制作工艺和材料上的不同作为依据可以分为三个种类:一是刻纸料丝无骨花灯,这种花灯的所有图案全是设计者自己设计,用刻刀在纸板上将图案刻出,再用刻好图案的纸板拼接而成,故叫刻纸灯,之后在镂空的图案内镶上玻璃丝,创造出精美绝伦的刻纸料丝灯。二是针刺无骨灯,这种灯的图案全是用钢针在制图纸上密密麻麻刺出来,光源从针孔中透出,显得玲珑剔透、璀璨夺目。三是竹骨彩扎灯,花灯艺人用纸捻将竹篾先绑扎成灯的骨架,把裁好的纸或绸布喷水绷紧粘贴在骨架上,贴上花边,描上图案,挂上丝穗便成彩扎灯。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刻纸花灯,它是泉州花灯的杰出代表,创始人是李尧宝。
据文献记载,泉州花灯开始流行于唐朝中期,当时的尚书傅实因受到唐僖宗的赏赐而得到皇帝李世民画像一幅。随后傅实到闽南地区后,又因为皇恩殊荣在现在的泉州南安市丰州镇桃源修建唐王宫,并按礼仪进行朝拜,慢慢地开始增设长安模式的结灯仪式,用来祈福、庆祝,之后便习惯成俗。到了宋朝,皇室开始向南迁移,经济逐渐繁荣发展,很多工艺人才也随之南迁到泉州,当时皇宫的日常生活习俗以及交际礼仪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泉州当地的民俗习惯,在这背景下,花灯作为朝拜必备的东西逐渐发展起来,渐渐形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工艺品,随后很快发展到顶峰。明代中后期,花灯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它不再是人们家中过节时的庆祝用品和装饰品了,这时候的花灯作坊开始普及,灯市也慢慢出现,形成民间工艺产业。当时花灯的表现形式相比以往有了多样性,比如它结合了泉州当地民间的绘画、雕刻、剪纸艺术等表现形式,深受当地老百姓群众的喜爱。也是从那时候花灯活动开始延续下来,于是就有了每年元宵节前后的赏花灯、闹花灯和猜灯谜等的传统习俗活动。
二、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是指对于美的感觉表现最为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在艺术活动中,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感悟审美的基础,艺术创造者和欣赏者在各种艺术审美特征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并在相互之间建立联系,使通感审美在各种艺术间自然流动。泉州刻纸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于一身,极富审美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现从泉州刻纸花灯的工艺、造型、色彩、意蕴以及制作材料五个方面介绍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
(一)工艺上的巧夺天工
刻纸花灯的工艺是花灯艺术的核心,是鉴赏花灯的关键因素。它的工艺流程与其他民间工艺品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在材料性质的基础上决定其工艺方法。总的来说,可以将刻纸花灯分为无骨灯、绣房灯、锡雕灯、走马灯等多种造型款式。其中,由泉州独创的“无骨灯”是用硬纸直接连接而成的,与大部分由竹子做骨架的花灯的做法有所不同。而“料丝灯”则是半透明的,采取镂空的做法,点起灯后整灯通透。通文献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刻纸花灯的制作步骤是:一、进行花灯造型设计。二、按照花灯造型将纸板分解成若干组合块面。三、在纸板上绘制图案,镂空雕刻。四、将纸板整合成灯体,并上色,粘结成型。另外,可以把融化的玻璃抽成丝状,将这些料丝加入刻纸灯中,黏合在镂空的图案后面,让灯光通过料丝发生折射,使刻纸花灯产生交相辉映的五彩光线。值得一提的还有当地的花灯艺人蔡炳汉所创始的“无骨灯”,顾名思义,它是一种不用竹子搭骨架,只要用专门的纸片一片片拼接而成的花灯。首先是把缝衣针装上把柄,然后在比较厚的制作纸上或者是素描纸上用针刺出各种想要的图案、花纹,其次是用工艺剪刀进行裁剪、拼贴、装饰点缀,最后是上颜色制作成花灯。除此之外,还有李尧宝大师的料丝镶嵌的花灯,如图一,这种灯体上的装饰纹样,主要汲取了窗棂、装饰花纹、国画花鸟、木刻纹样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也具有多种民间艺术的多源性、收藏性和观赏性的艺术特点。
图一:料丝镶嵌的花灯
刻纸花灯的制作工艺是精细而复杂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一、绘制图形,裁剪制作花灯的纸板。二、绘制图案,镂空雕刻。三、在镂空图案的空隙里并排镶嵌料丝。四、粘接外壳。刻纸花灯的工艺不仅包含了严密的制作程序,也涵盖了科学合理的内骨架结构设计、更囊括了精细的刀刻手法和流畅优美的图案纹样。同样款式的花灯,出自不同工艺师傅的手中,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或有巧夺天工之美,或是粗俗之嫌。
(二)造型上的新颖别致
泉州刻纸花灯作为一种视觉上的民间工艺品,在造型上所呈现出来的第一直观印象尤为重要。
从花灯装饰功能上可以将其造型分为坐灯、挂灯、提灯、水灯四种不同造型的刻纸花灯。如提灯,它是指元宵夜闹花灯时小孩子上街赏花灯、游灯时手上“提着的灯”,它的造型有十二生肖的图案,比如有老鼠型的、老虎型的、狗型的等。为了更好让儿童喜欢,现在的花灯造型也加入了卡通动漫造型,比如有小男孩喜欢的奥特曼型的、光头强型的,也有小女孩喜欢的粉花猫的、公主型的、孔雀型的等等。如图二的孔雀造型花灯,它是坐灯的一种,其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孔雀的头部较小,头上有两圈羽毛,嘴角尖硬;孔雀尾部的羽毛延长成尾屏,有各种彩色的花纹,以大红色、橙色和青蓝色为主,开屏时非常艳丽,如同一把大扇子,在夜幕降临时,灯光把孔雀装扮的五颜六色,十分幽美。
图二:孔雀造型花灯
刻纸花灯在造型设计上大多是小巧玲珑,便于携带,而且造型设计一般遵循协调统一的原则,不同款式的刻纸花灯,它的造型大与小、形状方与圆,线条的长短与曲直、变化强与弱等都在“造型”中得到一定的体现,力求达到审美性与实用性相统一。
(三)色彩上的流光溢彩
刻纸花灯的“色彩”,大部分是指它所运用的各种颜色。刻纸花灯的色彩要素,主要是借鉴泉州当地民居的建筑外观“红色系列”的颜色,又因为泉州是沿海地区,面朝大海,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刻纸花灯的色彩必不可少有“蓝色系列”的颜色,比如说有大红色、大橙色、大绿色、蓝色、紫色等鲜艳、喜庆的颜色来表现刻纸花灯的活力。如图三的刻纸画花灯,工艺师用大红色的中国结对其进行装饰,花灯的上部是采用大红色,中间部分是用黄色的龙的形象点缀,富有生动感,花灯的中间与底下部分则采用以橙色为主的镂空技法进行刻画,整体上花灯的色彩十分绚丽。刻纸花灯的色彩美不美观、协不协调也是给人很直观的首因效应。刻纸花灯的色彩涉及到着色技术、彩纸品种、以及花灯主体颜色与陪衬颜色的协调性等。
图三:彩色刻纸花灯
(四)材料上的别具一格
制作刻纸花灯所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可选择性的吸收、反射、透射等元素,刻纸花灯主要制作材料有纸板、刻刀、玻璃“丝状”,而且它是手艺人纯手工制作出来的,这也是它本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特征。除此之外,古代刻纸花灯的光源是用蜡烛、油灯制作而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的刻纸花灯则是采用五颜六色的电子灯泡、日光灯、电子闪烁灯、激光灯等的光源来制作,使刻纸花灯在夜晚发出霓虹般的光。当然,花灯用料的透光性能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的地方需要明亮,有的地方则需要昏暗,相互衬托也是刻纸花灯制作材料选择上的重要因素。
(五)意蕴上的吉祥如意
泉州刻纸花灯的意蕴与泉州当地民俗有很大关系,每年的元宵节前后在泉州市区都会举行很隆重闹花灯活动,每家每户门前都挂着花灯,大街小巷便成了霓虹般闪烁的灯海。花灯大多是蕴含着“消灭驱邪,保佑安康”的吉祥如意的意蕴,因此,每年的闹花灯活动被当地人民赋予祈求来年平安顺利、大吉大利等积极的意蕴。如图四的刻纸花灯是用一对鱼进行装饰,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例如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鱼跃龙门等,这不仅生动有趣,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并且寓意美好,是吉庆、富裕、夫妻恩爱、爱情幸福、前途美好和幸运的象征,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的质变飞跃、平步青云的美好愿望。
图四:刻纸鱼花灯
概括而言,不管是从形式上、内容上,刻纸花灯都隐含着泉州民间美术文化的因素,其通过刻纸花灯的物质载体呈现出来的审美特征,一定程度上给予儿童熏陶感染,从而促进儿童美育的发展。
三、泉州刻纸花灯在儿童美育中的应用
(一)儿童美育的重要性
儿童美育指培养儿童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成为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各种艺术活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美好事物来进行。《国家教育大纲》明确提出,要把美育放在与德育、智育和体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民国的蔡元培先生也这样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快节奏,社会美育的环境严重缺失,比如电视上的明星丑闻、官场黑幕等负能量的传播,对儿童美育的影响是非常大,因此儿童美育的缺失是当下教育不可回避的事实。在日常生活中,美育并不是穿衣打扮得成人化和低俗化,比如个别电视台为了吸引儿童的兴趣,提高频道的收视率,做少儿模特舞蹈比赛节目,给孩子们化浓妆,穿性感的衣服,做性感的动作等,这些都是当今儿童美育严重不足的表现,损害儿童的身心发展,对其健康成长有着消极影响。
现当代儿童美育并没有与社会发展同步,学校教育模式过于注重表面的试卷分数,很多学校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好与坏。从踏入幼儿园开始,并没有完全践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是为了应试教育而教育,只重课本知识的单向灌输,轻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儿童美育的缺失,对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扼杀是不可想象的残酷事实,对其审美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美育能够使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地具有发现美、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养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态度,释放儿童的天性,让儿童以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心态去感知美。在这过程中,还能发现儿童的个性,从而对其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刻纸花灯的美育意义
在工艺上,泉州刻纸花灯的工艺手法在儿童美育中的作用是相当大的,比如在制作花灯的绘画、裁剪过程中,判断线条是否明快、色彩团块形式是否和谐、整体是否具有装饰感等等,这些都有利于儿童审美判断能力的提高。刻纸花灯用象征手法来表现满足、长寿、吉祥等内容,在儿童对绘画内容的选择上也有利于帮助他们如何选择好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作为绘画表现的对象,通过美术活动,加深儿童对事物的理解。就单纯从刻纸花灯“剪”的表现形式来说,对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起到不小的作用,剪纸活动可以提高儿童动手实践的灵活性,培养他们良好的洞察能力,在边剪边想的活动过程中对儿童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当儿童学会了剪之后,他们就会开始做各种装饰品,比如通过剪的形式,布置教室环境以及制作学习教具等。
在造型上,刻纸花灯的造型特点在当代儿童美育学习美术的造型上,能够有助于儿童在头脑中形成他们更容易理解的初级形象,更进一步让儿童准确把握事物的“造型”,从而进行美术学习活动。在儿童美育中,造型不仅只有体现在绘画上,而且在雕塑与拓印的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也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刻纸花灯的造型特点上来说,在儿童美育当中,有利于儿童准确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等基本造型要素,并能运用节奏感与韵律感、对称与均衡、多彩与统一等组织造型的原理进行一定的造型设计活动,某种程度上来说能够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儿童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除此之外,符合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能让儿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逐渐形成基本造型能力,让儿童对美术学习产生持久的兴趣。
在色彩上,因为每个人的审美观念不一样,欣赏的花灯色彩感觉自然也就不一样。在儿童美育中,儿童对色彩的感觉、表现是非常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在对事物的观察过程中认识色彩,在生活中感受色彩。儿童刚开始对颜色并没有很具体的色彩概念,不能分辨出具体的颜色系列,他们仅仅就单纯的喜欢亮丽、鲜艳的色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儿童逐渐开始对颜色的区分比较明显,没有那么含糊不清,同时对色彩的兴趣也逐步发生变化,有自己喜欢的、不喜欢的颜色。因此,色彩对儿童美育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能让儿童在理解色彩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美、感知美和创造美。比如对于年龄低阶段的儿童来说,他们通常有比较好的直观印象,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色彩比较鲜艳的东西容易产生强烈反应,所以这一阶段的儿童,他们的色彩心理十分的重要,影响到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现了大多数女孩子比较喜欢粉色、浅黄色、浅紫色等浅色系的颜色,而男孩子大多会倾向喜欢蓝色、绿色、灰色等深色系的颜色,可见在发展过程中儿童有自己对色彩的一种倾向情感,这时候对他们进行有关色彩的锻炼是非常有益的,有利于锻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与记忆力。在生活中,还可以利用常见的物品训练儿童的色彩感,通过儿童玩的玩具、穿的衣服等发现儿童的色彩倾向,比如对于好动的儿童就可以利用蓝色、绿色系等深色系,通过色彩慢慢培养这类儿童的稳重,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在意蕴上,儿童在进行美术学习创作时,要赋予美术作品潜在的意蕴,能够表达一定的积极向上的思想观点,对儿童的创新意识、想象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提高基本的美术素养。
因此,我们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挖掘儿童美育的力度,与当地民间文化相结合,有效地处理好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与儿童美育相结合,使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与儿童美育的发展相结合,培养具有符合现代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观的人。
(三)刻纸花灯在儿童美育中的应用
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在当代儿童美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从两个方面介绍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在儿童美育应用中的举措。
1.让刻纸花灯民间美术文化走进当地学校教学课堂
身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泉州人,在接受学校教育的十几年,我发现从小学到初高中的美术教材里并没有真正介绍到泉州的民间花灯,可以说是少之甚少。相对而言,美术教材里更多的是欣赏一些民间文化,比如剪纸、制陶等。从小对地方民间文化的了解甚少,对于继承与发展泉州民间文化是很不利的,更何况是刻纸花灯作为泉州民间文化的精粹,对其不了解,就不会深刻认识刻纸花灯的艺术价值。从小在美术课堂上缺少理论的传授,在平常生活中更不会去重视它。因此,发扬泉州刻纸花灯的艺术文化价值,要利用当地的学校课堂教学的载体,让刻纸花灯民间文化从小走进儿童的课堂知识中。
《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必须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教学,发展有民族有特色的的、情趣高尚的艺术教育”,同时,新的课程标准也强调“要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等,因此,以泉州刻纸花灯为例,学校美术教育要充分挖掘刻纸花灯隐含的审美特征,与美术教学相结合,让儿童进一步认识刻纸花灯的价值和魅力。
以当地学校为阵地,编写具有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的校本教材,从小向儿童传播刻纸花灯的审美文化知识,增加更多的了解,激发他们对刻纸花灯的热爱,这是现当代有意识地传播泉州刻纸花灯审美特征的一条重要途径。把刻纸花灯文化纳入当地教学,促进儿童对花灯的造型、工艺、色彩、制作材料的特殊性以及意蕴等审美特征的认识,这不仅拓展了儿童对当地民间花灯的知识面,同时以刻纸花灯为中介,还更进一步增加了儿童对美术绘画基本概念的掌握,比如美术中最基本的形体、线条、色彩搭配等,对应的是刻纸花灯的造型、色彩等,如果是手工设计的,有助于锻炼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丰富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兴趣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泉州刻纸花灯的传承和发展。
2.发挥教师在儿童美育中的引导作用
在当地社区多开展民间刻纸花灯的美术鉴赏活动。可以通过先在学校开展有关刻纸花灯的鉴赏活动,这对泉州刻纸花灯走进儿童美术课堂具有积极的作用,如果只是利用单纯上课的时间进行有关刻纸花灯审美特征知识的融入,那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地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刻纸花灯艺术的鉴赏活动,组织儿童多参与、多了解,引导儿童认识刻纸花灯在造型上、色彩上、工艺上等是如何充分体现其内在的审美特征。比如从工艺上说,刻纸花灯是如何一步一步制作而成精美的花灯,让儿童亲自动手实践,体验实践的快乐。教师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并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的年龄结构特征和美术绘画知识的深入了解,将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逐渐过渡到美术绘画知识中。在鉴赏活动中,教师通过一步步对审美特征进行剖析,让儿童对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有更透彻的了解;组织儿童展示所学知识的成果;建立一个奖励机制,让更多的儿童参与到欣赏活动中来。当然,教师也应该在引导儿童的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让更多的儿童了解当地民间刻纸花灯的“美”。同时,在给予适当的指导时,也要给儿童留出足够的时间,发挥他们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在儿童美育的发展中伴有积极作用。
由于刻纸花灯具有色彩协调、线条清晰、形象生动等特点,有助于锻炼儿童的视觉,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儿童对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或图片等能表现出极大的欣赏欲望,喜欢用画笔涂画出一些成人看不懂的画,但那是他们想象的图案,所以儿童的想象力是不可预估的。通过对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的传授,教会儿童简单的绘画、手工、纸艺、制作等技能,使他们可以绘制一些简单的艺术作品,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力,提高儿童的美育素质。如儿童第一次画花,画的形状几乎都一样,三个或四个花瓣核心”,画面很单调,但是当儿童掌握某些技能后,通过观察各种各样的花,可以画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花朵,那么这时的儿童已经进入了创造美的境界之中。
学校教学和教师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作为一门优秀的民间文化,泉州刻纸花灯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是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充分利用好刻纸花灯这项优秀的民间艺术,在保护和传承的同时促进儿童美育的发展。
结语
提高儿童的美育素养,是现代教育倡导的全面发展观之一,也是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与儿童美育的结合,使儿童在心灵深处受到浸染和感化。儿童的美育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充分发掘、利用泉州刻纸花灯的审美特征,多渠道、多方位地从小对儿童实施美育,才能够促进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以提高未来社会的人才素质。
致谢
从开始准备,搜集资料,分析整理到论文的完成,花费了我三个多月的时间,虽说在繁忙的备考时间外,要完成一篇论文确实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我内心却满怀对我的指导老师蔡波尔副教授深深的感激之情,他精深的专业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等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在导师的细心指导下,这次论文的撰写,使我能够系统广泛地学到有关民间美术文化以及如何写好一篇好的文章的小技巧等理论知识,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工作来说是一笔宝贵财富。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道声感谢!
参考文献
[1]卫军.泉州花灯的历史传承与发展[J].福建艺术,2009(06):45-46.
[2]范其仁.流光溢彩耀古城——浅谈泉州花灯技艺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7(11):37-38.
[3]赵洋.泉州花灯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与发展[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02):74-77+80.
[4]谢凯.颜财斌.泉州花灯——溢彩千年[J].中华手工,2014(03):56-59.
[5]秦瑾.花灯艺术的奇葩——泉州花灯[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09):193.
[6]何明兰.客家花灯进校园值得提倡[N].赣南日报,2019-11-19(005).
[7]徐程.卢梭儿童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6.
[8]杨群.秀山花灯当代传承及其对社会美育建设的启示[J].民族教育研究,2008(1):113-11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1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