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贾平凹是二十世纪50年代初的现当代作家,《废都》是贾平凹主要著作之一,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解读,通过对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的人格分析,且寻找形成此类型人格的原因,从而试图获取解决此类型人格弊端的方法,使读者对作品中的人物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我们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物质文明的时代,给现代的人们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健全的人格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贾平凹;三重人格;性本能
一、引言
贾平凹是一位当代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浮躁》、《废都》、《秦腔》等等,且他是一位地地道道农民出身的作家,他的作品与农村关系密切,主要反映了年轻人为了梦想由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艰难路程,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价值观和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他的作品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转而写改革后知识分子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的迷茫。
《废都》是贾平凹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描写上世纪8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世情小说,由于其特立独行的写作的态度以及描写性生活,当作品曝光在大众眼中时,赫然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眼球,贾平凹以西安的当代生活为背景,把主线设置为庄之蝶与景雪荫打官司,把辅线设置为庄之蝶与几位女性的情思以及阮知非等诸名士穿插叙述,写出了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的迷茫的景象。由于书中大量的描写性,而“性”一词在中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难以启齿的词语,中国人民受传统思想的禁锢,认为性是肮脏的、不堪的。因此,这本书一开始出售后就被认定为禁书,被标榜为现代的《金瓶梅》,这本书十六年后才得以被解禁,当它再版后受到了广泛民众的推崇,至此掀起了轰动一时的“贾平凹热”时期,也由此引起了大量的学者对于这本书的研究,但大多数的学者只关注到女性形象、人性为主题、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研究居多,而忽视了从文艺理论的角度进行研究,致使这本书关于文艺理论的角度研究是一个空缺的状态。贾平凹的写作特征深受西方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而本文主要是着重以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的角度去剖析这本书,在解读的过程中,笔者将运用参考文献、作品或者作者的专著的研究方法来对我的论点进行深入的剖析,使得论点更加的具有说服力,也希望我的研究对以后想要研究贾平凹《废都》的文学者有一定的帮助。
二、《废都》中经典人物的人格解读
在小说中有很多人物的人格出现弊端,主要分为知识分子的人格和现代都市女性的人格、以及出家人的认知缺陷导致人格弊端。在本章节中主要是对这些人物进行分类,通过作品的情节深入剖析人物人格的问题,使读者对小说中的人物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一)知识分子的人格解读
1.庄之蝶——欲望熏心的本我
三重人格中的本我(Id)是属于毫无理性的、疯狂追求自由的人格,它遵循“快乐原则”,在现实中,本我不受道德和法律的控制。就庄之蝶而言,所谓的本我可以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第一,卸清高面具,戴欲望之帽。庄之蝶原本是一位清高的文人,当自己成名之后,对于权力或者攀附关系之事一直都很抵触,每次一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他嘴中一直都在说着“我是个作家,我不做那样的事”来搪塞。每当赵京五私自同意哪个老板说庄之蝶可以帮他们写什么文章的时候,庄之蝶都会去数落赵京五,认为赵京五的行为对他的形象有点诋毁,但是他还是会去帮赵京五把事情做完。当遇到景雪荫起诉周敏乱写庄之蝶与她的恋爱史时,他也放下了自己清高作家的形象,转而去想办法怎么向有关系的人打好关系,以至于能够赢得这场官司。特别是为了巴结市长,让市长替自己拉关系、说好话的时候把自己的保姆嫁给市长患有残疾的儿子。第二,对性欲的渴望。“性本能”是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的核心,它的目的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行动的驱动力,只为了满足“性”的要求。虽然在理论界中很多学者反对这样的观点,但不乏有一些学者也在接纳在弗洛伊德的这种观点,如原型批评理论的荣格。弗洛伊德也曾言,“性力”是构成自我的最重要成分,而“性”是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本能,这种现象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弗洛伊德的性欲概念与我们通常所谓的性欲不同,它包含一切与欲望有关的内容,如感情,爱好,生理心理需求都在其中,所以有人称其为‘泛性论’”。①庄之蝶在事业上有成就的时候却在与其妻子的夫妻关系上是一个失败者,他拥有文人的浪漫气息,可他的妻子牛月清却是一个具有传统思想的妇女,因此,他在牛月清那里得不到肉体上的满足。正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面对美艳且性感的唐婉儿时,他自然而然地抵挡不了诱惑,而且唐婉儿能够给牛月清所给不了的激情,他在那里得到了性欲的放纵。庄之蝶不仅是一个浪漫的文人,而且还是一个多情的男子。他不仅与唐婉儿发生性关系,而且面对出落有致的保姆柳月、姐姐被他人性侵未果的阿灿时,他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性欲,并且占有她们。第三,对于利益的渴望。随着时间的流动,社会的变迁,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的也在悄悄地改变,庄之蝶本是一个文人的桀骜,但是受到他身边的妻子、赵京五、洪江的金钱欲望影响,同意让他们把书店跟画廊一起合办。为了创办画廊,当好朋友龚靖元因为改不了赌博的坏习惯而被抓时,利用其儿子是一个烟瘾的弱点,通过柳叶这个中间人而低价收购龚靖元珍藏的XXX亲笔字迹来为画廊开张时做门面担当,不仅如此,他还以搭救好友的名号,把龚靖元一生的名贵书画都低价收购,使得自己在画廊开张的时候大赚一笔。低价收购也就算了,他还把收购的理由说得堂而皇之:“咱为开脱这么大的事,争取到罚款费了多大的神,也是对得起龚靖元的。既然龚小乙烟瘾那么大,最后还不是要把他爹的字全输出去换了烟抽,倒不如咱收买龚靖元的字。”②如此薄情寡义,毫无羞耻心的行为,就连他事后想起的时候都羞愧难当,以至于无法面对自己的时候骂自己不是人。
由上述可知,庄之蝶放纵本我的欲望,在生活上,与多位女性发生关系;在事业上,不顾及兄弟之情,乘虚而入,赢得自己的利益,符合弗洛伊德的本我的“快乐原则”。
2.周敏——认清现实的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是理性的、清晰的、有意识的,服务于本我(Id)和超我(superego)两位主人,是它们之间的使者。它体现了小说中的周敏,小说的开端他是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个小文化闲人,由于闲聊时经常去酒吧里喝酒和唐婉儿认识。由于唐婉儿是一个有夫之妇,且唐婉儿的丈夫不愿意离婚,因此他们二人就选择私奔,来到了西京,在西京他们举目无亲,挥霍一段时间后钱包所剩无几,为了两个人的生计,他不得不出去找零时工来赚取生活费。在零时工这个工作中他认识到了孟云房这样一个搭桥梁的人,孟云房向他介绍了当时西京有名的四个知识分子——庄之蝶、汪希眠、龚靖元和阮知非,且以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庄之蝶的名义介绍到与他专业相关的杂志社工作,从此就在混入文化圈。初来乍到的他跟通常的新人一样犯同一个错误,太过于心急创造一番好成绩,过于想要展现自己才能的欲望,因此,他自作主张的写了一篇关于庄之蝶婚前与景雪荫的恋爱之事,这篇文章的初衷:一是为了提升庄之蝶的名气,二是让自己能够在文坛上有一篇出名的作品,让大家都能认可自己的能力,进而巩固自己的事业地位。文章刚出版的时候很快就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成为出版社里最抢手的文章,但好景不长,景雪荫对于文章中的内容非常抵触,且他们的家人都是有知识的干部,更加不会让景雪荫的名声被这么轻易被人践踏。于是挑起了一场官司的战争,最后还是输了这场官司,周敏也因此丢了工作,社会的现实给了他狠狠的一巴掌的教训,而他最后不得不离开那个城市。显然,周敏认清自己的处境,认清现实,明白了自己应该走哪条路,因而重新踏上自己的人生旅途,符合弗洛伊德的现实原则。
3.老头儿——道德化身的超我
在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结构中,“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是道德的化身,站在一个道德的制高点来批判和审视他人。它的作用是:抑制住本我的冲动,对自我行为上或者心理上、甚至是精神上的监视,它是完美的化身,是完美的监督者,遵循道德原则。
老头儿原本是一名民办的教师,在转公办教师时遭到上司的陷害而无法从民办教师转到公办教师,因此,他多次上访到上级,但因为家里没有关系,故而屡次上访失败。多次上访无果后他也没有回原单位继续当教师,而是在西京街头靠收购废品为生。然而西京的人都没有预料到,当他们把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排挤出这个社会后,他却能够以另一种方式来直击这个社会中所存在的问题。他以说谣的形式来批判这个社会中存在的官场腐败、物欲纵流以及精神文明的危机等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充满关系网的社会,老百姓的反抗是一个无用功,老头儿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因此老头儿就以说谣的形式来代表底层老百姓心中对政治上的感受和不满的呐喊,不仅仅只是对西京那些政治上的人讽刺和批判而已,而且也是对当时整个中国社会公平的呼吁。这些谣儿虽然看起来有点荒唐,但也直击当时整个社会的形态,老头儿把中国人分成十类来编谣:“一类人是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二类人做‘官倒’投机倒把有人保。三类人搞承包,吃喝嫖赌全报销。四类人来租赁,坐在家里拿利润。五类人大盖帽,吃了原告吃被告。六类人手术刀,腰里揣满红纸包。七类人当演员,扭扭屁股就赚钱。八类人搞宣传,隔三岔五解个馋。九类人为教员,山珍海味认不全。十类人主人翁,老老实实学雷锋。”③老头的谣儿把社会的形式写得淋漓尽致,揭露党内那些好吃懒做的小人面孔说得头头是道,还把党内的风行写成:“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老婆背靠背,老婆告到纪检委员会,XX说:‘该喝的不喝也不对’。”④时刻抨击一些干部的碌碌无为,把他们的人生编撰成:“十七十八披头。二十七八抱养娃娃。三十七八等待提拔。四十七八混混聋聋。五十七八退体回家。六十七八养鱼物花。七十七八振兴中华。”⑤贾平凹总是在合适的时候安排老头说谣儿为我们解读当时这个社会的现象,谣儿中充满了讽刺的词语,讽刺着这个充满了不公平的社会,为我们描绘出了当时的社会划分为上下流社会,即平民百姓为下流社会,官场和知识分子为上流社会。作者以一个“胡言乱语”这样一个滑稽的人物形象来为我们展现出社会的现状,使作品具有了强大的讽刺力度,激发读者的想象空间和阅读的兴趣。
(二)现代都市女性的人格解读
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中(Id)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组合而成的系统,本我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遵循着“快乐原则”。小说中的唐婉儿是一位过于追求自由,放纵的追求爱情的人。唐婉儿的人格弊端具有以下几点:一是为爱抛夫弃子。唐婉儿原本在潼关就已经与一位农民结婚了,并且已经有一个儿子,但是当她遇到周敏时毅然决然的抛夫弃子与周敏私奔。不顾丈夫与儿子的感受,不顾邻里邻居的看法,也不顾及自己会因为这件事使得自己的声誉受到有所影响。二是为爱破坏他人家庭。当她与周敏私奔后,经过他人的帮忙后认识了有身份,有能力,有学识的庄之蝶,原本是只想通过庄之蝶的关系使得周敏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然而通过两家的多次交流后,庄之蝶就与唐婉儿暗度陈仓,当了庄之蝶的小三,在她的思想里却是因为爱,也可以说是披着爱的衣裳来破坏他人的家庭。三是毫无羞耻心。当她与庄之蝶的丑事被其妻子牛月清发现之后,他们并没有因此而收手,而是继续与庄之蝶通情,甚至还幻想着能够成为庄之蝶的妻子。四是为爱甘愿成为男人的附庸产品。唐婉儿的一切行为都围绕着“男人”来展开,错误的把自己当做男人的附属品,一开始把周敏当做自己的理想型,甘愿为他抛夫弃子来城市中发展,当遇到庄之蝶的时候才发现什么才是理想型的男人。因此,周敏就成为了她寻找心目中的理想型的跳板,变成了以庄之蝶为中心,一切以服务庄之蝶为宗旨,唐婉儿曾振振有词的对庄之蝶说:“我也会调整我来适应你,使你常看常新。适应了你也并不是没有了我,却反倒使我也活得有滋有味,反过来说,就是我为了我活得有滋有味了,你也就常看常新不会厌烦。女人的作用是来贡献美的,贡献出来,也便使你更有强烈的力量去发展你的天才”。从唐婉儿的表白中可以看出,唐婉儿把自己设定为庄之蝶的附属品,是辅助庄之蝶事业向前的推动器,在她心里只有庄之蝶开心了,那么她也就有物质消费的出处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使得自己快乐。小说中的唐婉儿遵循自己的内心,追求自己的所爱,不顾旁人的感受,符合弗洛伊德本我的“快乐原则”。
弗洛伊德三重人格中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它是理性的、清晰的、有意识的。在《废都》中,柳月扮演着保姆的角色,不仅勤劳能干,而且眉清目秀,虽然柳月是一个农村的人,但她有很强的利欲心,一直想要跻身于上流社会。如当她的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她就偷偷的把女主人的衣服拿出来试,对着镜子沉醉;在她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的时候,她没有去买好吃的东西,也没有把钱寄回家给父母,而是把这笔钱全部拿去买好看的衣服,体验一下上流社会的服装感觉。她意识到如果想要过上上流社会的生活,就要先接触到更多的上流社会人员,因而她从上一家的保姆跳到了庄之蝶家当保姆,庄之蝶是四大名人之一,如果在他家当保姆的话势必会接触到更多的上流社会人士,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柳月的利欲心很重。当成为装置得的情人之后,妄想着能够取代牛月清的位置,成为庄之蝶的夫人,当面对庄之蝶那么在乎唐婉儿时,她意识到就算没有了牛月清,那么庄夫人的位置也不会轮到到,只能是唐婉儿。为了以后能够得到更好的生活保障,有幸成为上流社会的人士时,庄之蝶当起了说客,让她嫁给还有残疾的市长的儿子大正,她也没有推辞的答应了,当残疾的大正送嫁妆过来的时候她还是会心理有所不满的说“他那么个人样,谁肯嫁了他,只有我这当保姆的。”⑦虽然当着那些女人的面那样说,可她知道这是她能够成为上流社会一员的最佳途径之一了,可以说是一个有很强利益心女子。表面上说是帮庄之蝶争取到了赢得官司的机会,成为庄之蝶官司的旗子,实际上是为了自己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由上述可知,柳月是一个非常理性、有自己意识和目的性的女子,也正好符合了弗洛伊德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三)出家人的人格解读
性压抑指的是自身由于某种原因而对于欲望的干涉或者加以抑制。表现为在一段时间内对于性欲产生抗拒或者压抑的行为,从而将欲望转移到其他的事物上,将欲望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自己本人有时候没有察觉。事实上对于异性的性欲依然非常渴望,但因为某种心理原因或者生理原因使得自己把性欲压抑下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夫妻因为家庭、工作等等原因而使得两地分区,导致双方把欲望压制到潜意识当中去,经过长期的压制,慢慢地就会变成“性”的压抑。另一种原因则是因为双方个人的原因而致使夫妻关系不和谐,比如男方的早泄、性冷谈等等。
弗洛伊德把性本能称作是“原欲”(Libido),从概念上来说,所谓原欲,它的性质是一种性本能力量,这种力量来源于潜意识,其作用是测定性兴奋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为了更好的理解原欲,弗洛伊德建立一种原欲子概念——“自我原欲”(ego-libido),在心理现象上可以观察到通过自我原欲的产生、增多、分配和转移,来做出合理和令人信服的解释。为了更好的透析自我原欲的真相,将“心理能”投注到性对象上面,并转变为“对象原欲”(object-libido),而我们更常见的是,它聚焦或固定于性对象上,有时候会转移对象,而投向另一些对象上的情况,也就是说,心理能化为个人性生活的状态。这时,原欲本身先“隐退”或部分“转移”。
弗洛伊德的《性学三论》中曾言:“在生物学中,人们常用‘性欲’一词来形容人和动物所真实存在的生理需求。”⑧然而在这种优胜劣汏的社会中,人们不得不遵从现实原则,压制性欲到潜意识中去,先去完成事业,当事业达到自己心里所预期的期望时,自我将会压制不住本我对于“性欲”的期盼。在作品中的慧明就是这样一个鲜明的例子,慧明是一个从佛学毕业到尼姑庵里当尼姑,不仅貌美,而且还足智多谋。毕业后先是到孕璜寺实习,后到清虚庵里当家人。从实习到转正总共花了三年多时间,孕璜寺是一个和尚与尼姑共存的大寺,可见里面高手如云,慧明虽然貌美,但想要出人头地就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证明自己的能力,在高手过招的境界里,要想在寺里展露头角就要用成绩说话,因此,她早就想好了去清虚庵。清虚庵里只有几个尼姑,而且都是一些说不清话的老尼姑,一旦她到那里,不论是她的样貌,还是她的能力,都足以超过了那几个老尼姑,所以当家人的位置是非她莫属了。她在孕璜寺里当尼姑的时候就跟一个经常去寺里练气功的大人物(孟云房)接触,讨论佛理或者论文,专挑孟云房想要讨论的话题来聊天,久而久之,孟云房就会在市长面前美言一番,到清虚庵后先从当家人的助手做起,找机会故意让当家人出丑,显示她的业务能力,顺利上位。
当慧明当上了当接任的时候,她广泛社交,把清虚庵里历史遗留的问题都解决好,更加巩固自己的地位。当她达到自己目的的时候年仅25岁,都说“禁欲是一种最夸张的节欲,为了达到‘六根清净’的目的,或者拜某种宗教所赐,苦行禁欲。”⑨出家人都规定禁欲,禁欲是一种出家人的信念,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遵守所有的规定的,更何况是与生俱有的性欲,要想做到禁欲需要有足够的意志力。正当青春年华的慧明,虽然她是一个出家人,且是一个当家人,对于情欲还是充满好奇心,总还是压制不住自己对与“性”的欲望,最终冲破规定,冲破自己的信念。那么第一个目标自然而然地就是孟云房了,在周敏和唐婉儿要宴请庄之蝶的时候,孟云房借口出去看看庄之蝶到哪里了的时候来到了清虚庵,过来半个时辰,孟云房出了清虚庵。当慧明上任的时候把历史遗留的问题都解决后顺利当上监院时,她就没有跟孟云房混在一起,而是去跟市长秘书、四大恶少厮混在一起。当与多人交往发生性关系后,慧明也受到了惩罚,怀上了孩子,作为寺里的监院,她肯定不能够把这个孩子留下来,所以偷偷地把孩子打掉了,虽然是偷偷的行动。
在出家人的禁欲规则压迫下,慧明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性本能欲望,释放自己的性本能,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更抑制不住自己生理的欲望,最终使得自己的人格呈现出弊端的状态。
三、《废都》中经典人物出现人格弊端的原因
在《废都》中,作品里导致人物的人格出现弊端的原因有三种,一是社会原因;二是自身原因或者是家庭原因,三是自我认知得缺陷。在本章节里,主要探讨小说中人物的人格弊端原因,笔者将带领读者深入研究小说中的人物,重新认识他们,重新定位小说里的人物形象。
(一)社会原因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很多人都处于迷茫期,跟随大众潮流的脚步走,因此,社会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了两极分化,有些人一夜暴富,有些人确实比较穷困。庄之碟、周敏和老头儿等都是出身农民,但是个人的发展途径不一样,那么每个人的前途都会不一样,因此,他们每个人的人格也会因此有所差别。
庄之碟出生于潼关,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仅仅因为自己是一个农民,也是因为欲望与社会的驱使,所以他在事业上也会更加的专心与努力,创造一番事业。当他与妻子有孩子的时候都打掉了,也是为了不妨碍自己的事业。当他事业有成的时候,他们却要不上孩子了,庄之碟将这种错误归结于自己的性无能,其实这不能都将错误都归于他自己的身上来,他的妻子是一位传统的妇女,在“性”方面不懂得变通,还经常用言语来攻击他的能力,使他变得更加的压抑。他在变成“废人”的情况之下与唐婉儿、柳月和阿灿发生关系主要是为了寻找发泄口,增加自己的心理防御机制。而他在自己朋友龚靖元落难之际,以救朋友于危难之中为由而低价购买龚靖元的字画时,也是因为他出身贫苦,再加上社会向前发展的助力器,掌握着他的人格发展。因此,庄之蝶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感情上,亦或者是在友情上,都是因为他没有做到把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关系的平衡,导致了自己的人格弊端。
周敏与庄之蝶的出身与发展方向是一样的,只是他没有庄之蝶幸运罢了,在社会的推动之下,人们都向城市中发展。然而诺大的城市里,机遇虽然比较大,但也会比较渺茫,很多文人不像以前一样,那么的有价值,地位那么高。心中烦闷的他,只能每天晚上到城墙上吹埙排遣。为了提高自己的名气,发展自己的事业,因而写了关于庄之蝶的文章博眼球,主要是顺应当时社会的发展,当时的社会主要是靠写关于名人的文章来发展自己,当时的杂志社畅销量最高的文章也是关于庄之蝶的绯闻。可他的文章一发布,引来的是一场没完没了的官司缠身,而这一灾难的原因也仅仅是本我的欲望,社会的推动下造成的后果,最终不得不妥协于现实,认清自己,远离那座城市,重新踏上自己的人生旅途。周敏是从释放本我的任性,到认清自我,按照现实原则来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在本我的挣扎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
古往今来,一份稳定而又高收益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经济的快速提升,民办教师致力于向公办教师靠拢,作品中的老头儿为了能够为自己申冤,拿回自己的权益,而多次上访。经过多次上访无果后,他也对社会妥协了,不再上访了,老头儿本来可以回到自己原本的单位工作的,但是他却变成西京里人们的警钟,当他们做错的时候总是以歌谣的形式提醒他们,但是很多盲目的跟随大众,并不理会他的提醒,走错了弯路。虽然从社会上来讲,他的行为是正义的警钟,但对于自身或者家庭却是一直亏欠,由此观之,他没有把本我、自我以及超我平衡好所导致的人格弊端。
(二)缺乏灵与肉的结合
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废都》这部小说中,有些人强烈渴望得到爱,希望自己身边的人爱自己,然而,他们几乎得不到别人的理解,他们最终得到的是失望,有些人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心,而致使他们的人格弊端。
庄之蝶虽然是一个名利双收的成功人士,但他在“性”这方面却是一个失败者。牛月清是一个传统的女子,固执保守传统的性交姿势,自然达不到性交的高潮,因此,他们常常在夫妻关系上吵架。久而久之,他就变得更加的压抑,常常听到周敏因为事业上的不顺而在城墙上吹埙乐深感共鸣。感到是“那么深沉舒缓,声声入耳,随着血液流遍周身关关节节,又驱散了关关节节里疲倦烦闷之气而变成呵地一个长吁。”⑩这本是周敏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事业上受挫而随意为之,不曾知这也正是庄之蝶自己心中的焦虑与孤独。当庄之蝶抓到能让自己排解心中的烦闷之事时,自然而然地不容错过这样的一个机会,将这埙乐的声音录下来,回家反复的欣赏。这埙乐在外人的眼里是一种哀乐,一般常人是不会听的,牛月清也不例外,也反感这种音乐,故意将机子关掉,机子关掉也就意味着孤独感将笼罩满庄之蝶的全身,在痛苦和焦虑中,他产生了自身的绝望感“什么感觉都没有了,心里却又焦急,怨天尤人,终日浮浮躁躁,火火气气的,我都怀疑我要江郎才尽了,我要完了。”⑪正是牛月清的不理解,使得庄之蝶更加的苦闷,才会变得越来越烦躁不安,当他遇到与自己灵与肉相互吻合的女子时,会不顾一切与他们在一起,虽然他在小说中与他人发生关系,在很多读者看来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情,但也证明他的压抑,他只不过是为自己的压抑寻找一个发泄口。
唐婉儿的丈夫是一个莽夫,不懂得浪漫,行事鲁莽。而唐婉儿是个追求自由、名利、浪漫、温柔的人。“当她那个丈夫以前和她吵架,她开了音箱放小夜曲,为的是有这种轻音乐,双方的情绪就会渐渐平和,丈夫却一脚把音箱踢翻了。”⑫可见他不解唐婉儿的风情,唐婉儿也没有选择适合两个人的解决方法。在夫妻关系上,过着“她是他的地,他是她的犁,他愿意什么时候来耕地她就得让他耕,黑灯瞎火地爬上来,她是连感觉都还没来得及感觉,他却事情毕了”的生活。如此格格不入的男人是抓不住唐婉儿的,就算抓住了她的人也抓不住她的心。可想而知,当她碰到周敏、庄之蝶这种灵与肉相互结合的男子时,她不禁想要脱离丈夫的摆控,大胆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唐婉儿的一切行为都已经完全的失去自我了,甚至呈现出一种病态的心理,错误的把自己当做男性的附属品,把自己摆放在男性的从属位置上。究其原因是她自身没有工作,因而就没有收入来源,她唯一的收入来源是男人。从一开始的丈夫到周敏、再到庄之蝶,一路以来都是从服务他们,他们就满足她的一切物质消费,因此也可说,经济的缺失也是唐婉儿的人格弊端原因之一。
柳月是一位出身低微的女子,却没有被出身限制自己的思维。作为一名农村出身的她就会想方设法的在城市站稳脚跟,并融入他们的生活。虽然她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但她却没有做到人格和思想上的独立,她所向往的生活主要还是依附在男人的身上而得到的。如她想成为名人庄之蝶的夫人,而甘愿成为庄之蝶的情人,甚至是成为庄之蝶和唐婉儿的传情者,为的是有一天能够成为他的夫人,而她嫁给换有残疾的大正一是帮助庄之蝶打赢官司;二是能够挤上上层的社会生活。柳月为了过上流的生活而变得迷失自我,从而导致她的人格弊端。
(三)自我认知的局限
俗话说得好,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里,商业的不断扩大,占据着社会的主流。慧明这个从佛学院毕业的学生到大明寺实习,深知这个大寺里高手如云,自己斗不过那些高手。因此,另辟蹊径,来到实力比较弱的清虚庵当领头人。但是当尼姑后,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尼姑,是要当众人的表率,遵循为人师表的原则,一定要摒弃浮沉杂念,而她的思想却是这样的,“在俗世也罢,出家也罢,女人毕竟还是女人,女人能少得了男人?女人又能怎样摆脱男人?”⑬,更甚者当孟云房来的时候却支开其他的尼姑,自己单独在一个房间里见男子,如此浅薄的觉悟也证明了她对于自己的认知、自己所处的地位存在缺陷。慧明努力向上爬,主要的目的是事业上有成,可以接触更多的东西,学到更多的知识,也可以有放纵自己的能力。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心理,成为她破戒的动力,才会放纵自己的“性欲”,与人称的四大恶少同流合污,与孟云房发生着男女关系,致使她对社会,对自己的认知存在缺陷,从而走上了歪路,致使自己人格弊端的原因。
四、从《废都》看和谐人格的发展途径
要避免精神层面的缺失或者不平衡,就必须形成和谐的人格。虽然被困在西京,但他们都在尽力的寻找适合的途径,形成完整的人格。他们需要保持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且在社会中摸索,寻求理解,并融入社会。在本章节中,主要集中分析以上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保持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
弗洛伊德在强调人类心理的无意识方面的同时,主张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取得平衡。要成为和谐的人,我们要做的就是强化自我,让它更加的和谐。
由于人格能量相对稳定,心理能量在人格中的分配也是通过能量的储存而安静地服从的。如果自我被赋予了能量,那么本我和超我必须失去一些能量.人格中的三种力量就像河流一样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流动。自我的任务是在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之间保持平衡。自我可以通过几种方法来调整自己,比如把自我从这个世界中取出来。在危险状态时,克制自己不冲动的思想,或服从民心的命令。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你可以遵循自我的防御机制。弗洛伊德认为防御必须在运作。其防御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如:压制、否定、回归、反应的形成、报射、位移和升华等。人类活动中的犹豫性格并不奇怪。一个人的品质取决于人格中能量的分配如果本我的规量支配着一个人的人格分布,那么他可能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如果自我的能量支配着人格能量的分配,那么他就会在人格中产生能量,如果越我的能量占主导地位,他社会变成个不真实的人。
汪希眠老婆是一个能够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平衡的人,在她和庄之蝶都还没有成家之前,他们是互相喜欢的,只是没有表明出来的时候。庄之蝶就与牛月清结婚了,所以,她只是将这份爱藏在心中。当庄之蝶和汪希眠老婆还有孟云房在一个雨夜中聚会后,由于雨太大了,孟云房将他们二人都留下来。半夜庄之蝶忍不住自己心底的那份喜欢就起来看看汪希眠的老婆,正好她也没有睡着,因此他们二人就将心底的那份秘密说出来了。庄之蝶抑制不住自己的冲动后,欲想与汪希眠老婆发生关系,汪希眠老婆则是抑制住本我的冲动,很理智的说,他们不能发生关系,一旦发生了,他们的行为是伤害到双方的家庭的,最后将一个代表自己心意的吊坠项链给庄之蝶戴。当庄之蝶与唐婉儿的事情被牛月清搓破后,甚至是与他离婚后,汪希眠老婆也没有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庄之蝶的行为。
由上述可知,汪希眠的老婆是一个能够抑制住本我的冲动和超我的行为,发挥自我的现实原则行事的人。因此,不论是哪一个人,只有平衡好本我、自我以及超我三者之间的关系,才会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
(一)寻求灵与肉的结合
小说中有一些人由于缺乏爱和理解,而导致成人格的弊端。当人处于特别焦虑的时候,他就会在心底建构心理机制,也就是升华。是指将饥饿。性欲或性等本能行为转移到自身或社会可接受的领域。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于1936年出版了《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将防御机制分为十种类型。她认为,这十种防御机制在神经质的成年人和正常儿童中很常见,“升华对成年人和儿童来说都是正常和健康的。”它是指个体在潜意识中的习惯性反应,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因挫折和冲实而产生的焦虑。升华将某些冲动和欲望转化为社会所能接受的东西,如些有意义的东西,可以被看作是本能日的的位移。当庄之蝶得不到其妻子“性”的关爱和理解时,他就会将“性”转向另一个对象中去。但又因为牛月清不仅是他的糟糠之妻,而且是一个贤惠的妻子,因此庄之蝶的行为都是在背着牛月清行动的。庄之蝶在唐婉儿、柳月、阿灿身上得到了“性”的放纵,在她们身上得到了灵与肉的结合,满足自己本我的快乐原则。
如果唐婉儿的丈夫也跟庄之蝶和周敏一样,是一个温柔且浪漫的人,不要动不动就拳脚相加,而是平和的坐下来交谈,用言语来沟通双方的错误点,那么唐婉儿也就不会跟周敏私奔,更不会与庄之蝶偷情。如果他处处留心,体贴入微,唐婉儿也不会答应周敏的要求。如果在唐婉儿与他要离婚的时候,用爱和行动去感化他的心,而不是打骂她,那么她也不会与周敏私奔,更不会有别人口中的私奔女的称号。正因为如此,所以唐婉儿需要灵与肉的结合,能满足她的灵与肉结合正是小说中的周敏与庄之蝶。亦或者是唐婉儿有一份事业,实现了经济的独立,那么她也不会依附于男人,把男人看作是经济的来源。
柳月有很强的进入上层社会的心理,也有很强的利欲心。在她从试穿女主人的衣服到从原本的人家跳槽到庄之蝶家里当保姆时,再到嫁给大正就可以看出,在柳月的思想和行为上,想要过上层社会的生活,需要靠依附于男人麾下,从而挤上上流社会的生活。但一个完整的人格,不仅仅是要做到思想上与经济上的独立,而不是依附在男人的身上而实现的,如小说中的景雪荫,她在事业上颇有成就,是一个领导级别的官职,从而实现了经济的独立。在思想上,她不会依附于男人之下,不会受到男人的摆布,面对危险或者不利于自己的时候就会主动出击,捍卫自己的利益。而柳月想要实现人格的平衡,就要做到不依附于男人,靠自己的能力来实现思想和经济上的独立,从而实现人格上的平衡。
(二)加强自我的认知
弗洛伊德认为,三重人格中的自我是按照“现实原则”行动的,它是理性的、透明的。《废都》中的慧明就是缺乏对本我的控制,遵循自我行事,也就是对自我的认知缺乏,如果她能够认清自我,就不会犯错误了。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慧明虽然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女性,但是当她登高临远的时候,应该自知责任更重,担子更大了,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躲在权利的背后,释放本能,放纵自己,无视出家人的规矩,与孟云房等男性发生关系,触犯寺规。
由上述可知,小说中的慧明尼姑是一个缺乏自我的认知,缺乏对寺规的认知。只有增强自我的认知,不忘初心,认清尼姑在社会上是为了点拨世间人们的心结,使得他们能够认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获得幸福美满的生活。只有时刻牢记寺规,以寺规为旨,才不会轻易的走上迷途。只有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够正确的指引他人迷途知返,找回正确的价值观,造福他人。
五、总结
贾平凹是我国现当代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贾平凹的《废都》影响深远,在文学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文学地位。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性欲理论为视角,使读者深入的了解《废都》中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知识分子和追求爱情以及出家人三大类型人物的解读,庄之蝶深受着本我的支配,再加上身边人的鼓动,被利益所蒙蔽双眼,低价收买朋友的字画,高价卖出。周敏的妥协现实;老头儿在维护自己权益无果的情况下转而变成道德化身的超我;唐婉儿的疯狂行为是追求自由爱情的本我驱动;柳月的利欲心;慧明尼姑不合理性压抑的情感释放。
显然,他们的人格弊端是由于个性失衡和压抑的性本能造成的,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应该找出了他们人格弊端的原因。通过分析,明确了社会因素和缺乏灵与肉的结合、以及缺乏自我认知导致他们的人格弊端主要原因。和谐的人格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必需品,贾平凹指出和谐人格的发展途径:平衡人格结构、保持灵与肉的结合和增强自我认知。他们需要发挥自我的作用,控制本我的放纵欲望,使之得到适当的满足,同时,自我也应该遵循代表超我力量的社会道德的化身,不仅如此,人们还需要爱和理解,现代人更需要爱和理解,而不是物质,满足是为了过上和谐且有意义的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小说进行研究,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小说,满足人们寻求解决心理的一些问题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文具有研究的意
注文
①韦婧.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剖析JudeFawley的人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0):240-241.
②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19.
③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
④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57.
⑤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05.
⑥贾平凹.《废都》[M].南京:漓江出版社,2012:74.
⑦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60.
⑧刘辰.禁忌的情感——电影中性压抑与欲望问题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9.17.
⑨同上.
⑩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50.
⑪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99.
⑫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8.
⑬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382.
参考文献
[1]贾平凹.《废都》[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M].X:台海出版社,2016.
[3]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和本我》[M].X:台海出版社,2016.
[4]付杰.讽刺与接纳——再探《洛丽塔》中的“反弗洛伊德”倾向[J].名作欣赏,2020(09):83-85.
[5]魏文文.从《废都》看知识分子的文化乡愁[J].文教资料,2020(01):42-43.
[6]叶庆丰.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分析《月亮与六便士》中德克·斯特罗夫怪异行为的背后原因[J].戏剧之家,2020(02):201-202.
[7]岳久媛.弗洛伊德三重人格理论下的《孔雀》三兄妹人格分析[J].大众文艺,2019(11):148-149.
[8]朱克迎,庄众显.浅析影片《寻梦环游记》主人公的三重人格——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视角解读[J].艺术评鉴,2019(08):155-156.
[9]隋一凡.在弗洛伊德自我意识理论下解读哈姆雷特的人格分裂与心理病态[J].大众文艺,2019(07):51-52.
[10]何宛豫.浅析《废都》中女性形象及人性批判[J].传播力研究,2018,2(23):150-151.
[11]谭鼎莎.精神分析视域下的《檀香刑》人物[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7.
[12]冉恬羽.唐宛儿,一个重要的人物形象——重读《废都》[J].名作欣赏,2016(35):142-144.
[13]刘会.《夜色温柔》中迪克的三重人格解读[J].黄山学院学报,2015,17(02):71-73.
[14]郑素华.《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格成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角度解读阿米尔的三重人格[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1):73-77.
[15]白浩.阉割与狂欢[D].山东师范大学,2002.
致谢
光阴荏苒,年华似水,岁月总是在你经意与不经意间一如既往地踩着自己的步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四年前,我带着感恩的心来到宁师,转眼间又要带着感恩的心离去。回顾这四年的求学历程时,我很确信自己留住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感概良多。
本人的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汤老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从课题的选取到论文的最终完成,汤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谨向汤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同时,也感谢四年来语言与文化学院的各位老师们,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9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