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舞蹈《归去来兮》的编导和内容设计的过程中,编导通过对舞蹈内容及舞蹈动作的设计,促使舞蹈演员在进行该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呈现出浓郁的个性化特征。在具体的舞蹈表演方面,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设计来呈现出舞蹈作品的主要内容及情境反映,促使舞蹈演员在进行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以最完美的舞蹈动作表演将出塞女即将离开家乡的恋恋不舍与无奈情愫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演。因此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舞蹈作品《归去来兮》的编创手法进行探讨,通过本文的探讨以期总结出舞蹈作品《归去来兮》在进行舞蹈内容的编排以及运用舞蹈动作展现人物心理特征等方面的优势做法,同时为其它舞蹈作品在进行舞蹈内容的编排提供支持和借鉴。
关键词:舞蹈;《归去来兮》;舞蹈编创;舞蹈设计

1绪论
《归去来兮》是一部结合了独舞和群舞艺术的舞蹈作品,表现了女子在即将离开家乡时的那种恋恋不舍的心情,以及对家乡、对友人的眷念。所以在进行该舞蹈作品的编创过程中,需要充分对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及舞蹈艺术表演进行编创,通过肢体舞蹈艺术的丰富表现力将即将出塞女的恋恋不舍和宫女们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以促使舞蹈作品的主题得到显现。
舞蹈《归去来兮》是以历史故事“昭君出塞”为启发进行创作的。在进行舞蹈《归去来兮》的创作过程中,针对舞蹈《归去来兮》在舞蹈内容的编排以及舞蹈动作的设计方面,编导采用了一系列的编创手法针对该作品的内容及表现进行创新编排。在舞蹈作品的内容创作过程中,通过独舞以及群舞内容的设计,将宫女以及出塞女的不同心理特征进行了呈现。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深刻的剖析舞蹈《归去来兮》在进行编创过程中主要使用的编创手法,以期为更好理解舞蹈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内涵提供支持。而通过对本文研究目的的明晰,也促使我们可以在研究过程中对舞蹈作品《归去来兮》研究的意义进行把握,促使我们通过对舞蹈《归去来兮》编创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主要优势特点的剖析,为我们进行其它舞蹈艺术作品的舞蹈艺术编创时提供有效的借鉴经验。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过程中,针对舞蹈编创艺术的各种研究层出不穷。综观国内外的主要学术著作,其一致的观点认为,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的内容及舞蹈表演艺术编创过程中,要综合舞蹈表演的主要内容、风格以及舞蹈创作的背景、创作的目的及意义进行综合考虑进行编创。舞蹈编创是一项十分繁复的工程,通过舞蹈内容的编创,有助于使人们在进行舞蹈艺术作品创作过程中,有效实现对舞蹈艺术作品内容的设计以及舞蹈动作安排等方面的艺术提升,促使舞蹈表演过程中能够以最为完美的表演形式实现对舞蹈艺术作品内容的有效呈现。但在目前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过程中,依据具体的舞蹈创作作品进行舞蹈编创探讨的文献著作虽然十分众多,但由于每一部舞蹈作品都有其独特的特色,所以在进行研究舞蹈作品《归去来兮》的编创手法时,所能借鉴的相对匮乏。
本文针对舞蹈作品《归去来兮》的舞蹈编创艺术技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首先对舞蹈《归去来兮》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简单的概述,通过对该舞蹈作品创作背景的概述,促使人们在进行该作品欣赏的过程中能够对作品发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其蕴含的主要表现意义加以了解。此外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归去来兮》中的舞蹈结构安排以及作品中舞蹈演员的舞蹈动作的设计进行了探讨。通过探讨,对舞蹈作品《归去来兮》在舞蹈内容的设计以及舞蹈动作的编排方面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2舞蹈的创作背景
舞蹈作品《归去来兮》是一部以“昭君出塞”为启发进行创作的舞蹈作品。在进行该作品的舞蹈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编创手法进行该作品的舞蹈内容设计以及舞蹈动作安排。首先是在舞蹈内容的设计方面,以“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为背景,在舞蹈内容设计方面展现出一位即将离开家乡的女子那种对家乡、对伙伴们恋恋不舍的无奈心情。而在结合了舞蹈背景设计以及舞蹈表演过程的同时,在进行舞蹈动作的编创方面,《归去来兮》综合运用了独舞与群舞相结合的舞蹈表现方式,以群舞烘托独舞的唯美,同时也通过独舞与群舞的对比演绎,将人物内心矛盾复杂的心情进行了有效的表演和展现。
在内容的设计方面,舞蹈虽是受”昭君出塞”启发,但在内容设计方面却稍有出入。在舞蹈《归去来兮》中,其主要表达的是一个被迫要出塞的女子心境的变化。在进行该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首先是以营造悲凉的意境开头,从而开门见山的点明出塞女子的内心情绪。随后通过音乐和动作节奏处理的转换,表现出女子在宫中的愉快生活以及而今即将出塞的不舍心情。最后再次通过群舞的烘托,将女子被逼出塞时的不舍心情加以提升,将悲凉的意境烘托到极致,使作品结束在一片凄美、令人惋惜的悲伤情境中,从而使得整部舞蹈艺术作品的主题得到升华。
3舞蹈的结构层次
在进行舞蹈作品《归去来兮》的结构创作过程中,编导主要采用了倒叙以及首位呼应的舞蹈艺术编排形式。
3.1开端
在进行舞蹈的设计过程中,首先以营造悲凉的意境开头,开门见山的点明出塞女子的内心情绪。以两竖排的群舞队形开场,表现出出塞途中的那条漫长的、孤独的“不归路”。领舞背身缓缓的走向这悠远深长的路,明确的扣住了舞蹈所突出的“走”;通过富有情感的背部动作,加以观众感受到演员背影留下的那份凄凉,将女子即将出塞时内心的复杂情绪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舞蹈的开端,通过独特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展现出舞蹈表演的艺术特色。
3.2发展
在接下来的舞蹈中,编导并没有顺应前面宫女出塞的内容进行展开,而是将舞蹈编创的视角转到宫中的生活方面来。在这一部分的舞蹈编创过程中,采用群舞和独舞融合的表演形式,背景音乐也转换为节奏轻快、情绪明朗的弦曲。通过轻快的音乐节奏与灵巧的舞蹈动作结合,将出塞女子在宫中的愉悦生活进行了完美的呈现。在这个过程中,舞蹈以倒叙的结构创作方式,通过倒叙将观众的心境从舞蹈创作开篇时宫女即将出塞的恋恋不舍与矛盾心情拉回到宫女在宫中喜悦的生活上来。通过对于倒叙这一编创手法的运用,使舞蹈的结构更加丰富,从而让观众在欣赏舞蹈《归去来兮》的过程中能够根据舞蹈结构的发展产生心理上的变化,从而更好的烘托出在舞蹈表演开端宫女面临出塞时的复杂心情,以及为下面即将转换的情绪进行铺垫。
3.3高潮
在设计舞蹈高潮部分的过程中,通过群舞演员的表演将情绪转化至紧张且略显畏惧的状态中;通过领舞演员的表演,将出塞女子在面临被逼不得不出塞时的无奈无助与不舍的心情更加放大化。为了可以明确、形象的表现出出塞女子在面临就要踏上出塞路时的情绪无奈、无助、不舍,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舞蹈编导通过对音乐背景的切换,营造出一种悲凉伤凄的情境,而通过群舞的大斜线设计将路的感觉进行呈现,通过群舞一组组双人的表现手法将独舞的内心外化,表达出即将出塞时的无奈、不舍与伤心之情。而在终于踏上出塞之路时,通过音乐的力量感将出塞过程中的众人与出塞女子的心境进行对比,在呈现出出塞女子被迫要远离故土的畏惧与紧张的心情的同时,也烘托出一种出塞者恋恋不舍、妄图挣脱的想法与无奈之情。在这一部分的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导主要是通过音乐背景的不断切换来烘托出一种复杂、悲凉的气氛。在这一部分的舞蹈动作编创上,主要是通过群舞的队形流动动作设计来进行环境和背景的烘托。
3.4结局
在舞蹈的结尾部分又再次将舞蹈的编排切换到最初舞蹈开端的表演中。在整个舞蹈内容结构设计上,以倒叙的手法为叙述故事的方式,配合首位呼应的表现形式展现出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丰富的结构脉络。
在舞蹈的结尾编排方面,通过在高潮激烈的音乐与舞蹈的动作后瞬间静止的设计,促使舞蹈的再次回归到开头悲凉的意境中,群舞着重的利用脚下步伐的变化来进行队形的变换,通过横排、一次次转换斜排再次表现漫长不断的不归路,配合领舞演员顺着群舞的那条空无尽头,怎么走也走不完的“路”流动,更加突出出塞女子必然要“走”的悲惨命运。一方面是离开故土家乡,从此走上独自思念的惨,另一方面是被逼无奈,极其不愿走又无从选择的惨。所以一个“走”的舞蹈动作设计涵盖了双层含义,再次更加鲜明的表达出出塞女子的种种复杂心境。而在表演的过程中,群舞演员与领舞演员的频频回头、走步等舞蹈动作的编创也都表达出了对故土极其不舍、思念以及迫切想回到故乡的情感。
这样的表现形式极易使观众产生共鸣,出塞女子的凄凉令人怜惜,可却又爱莫能助,观众只能也随之的情绪而感到无可奈何。
4舞蹈风格性的提炼
汉族文化艺术中讲究境界。早期的汉人席地而坐,抚琴时,常常燃起一柱檀香。铮铮的琴,袅袅的烟,幽幽的香,在泠泠七弦上溶出一种空灵的氛围。汉族古代的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往往把人带入一种超凡脱俗的沉静——汉舞的特点也是如此。
4.1汉代舞蹈风格性简介
在华夏舞蹈的艺术长河中,汉舞以其清新、苍劲、壮美的艺术风格独领风骚。在历经秦文化专制的涂炭践踏之后,大汉劲舞以其狂级之势,向世人展示了汉民族舞蹈艺术的泱泱风采。
在进行汉代舞蹈风格的体现过程中,首先是从舞蹈服饰的设计方面进行汉舞风格的打造。在《归去来兮》中,几乎舞蹈表演过程中的所有舞蹈服饰的设计都是遵循汉代服饰设计的特色进行打造,因此也促使《归去来兮》在舞蹈风格的整体营造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汉代舞蹈风格特色。其次是在整个舞蹈的场景布局方面,也以汉代独特的文化艺术风格为主要特色。所以,《归去来兮》在舞蹈风格的呈现上通过服饰设计、舞蹈场景的营造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汉代艺术特色。
4.2舞蹈动作的提炼
汉代舞蹈代表作《踏歌》–不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踏歌",而是中国古典舞学者孙颖先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的舞台作品,一举夺得了全国首届“荷花奖”舞蹈比赛的“中国古典舞”金奖。这之后,《踏歌》“不胫而行”,迅速流传开来。在通过对《踏歌》的动作分析及学习,进行《归去来兮》这部舞蹈艺术作品的编创,在过程中该舞蹈作品在编创风格方面主要是沿承了汉舞的舞蹈编创风格。
《归去来兮》是一部汉代舞蹈艺术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舞蹈艺术作品。因此在该舞蹈作品舞蹈动作编创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凸显出《归去来兮》作为汉舞艺术的典范代表,在进行舞蹈动作设计和舞蹈艺术呈现方面都体现出浓郁的汉舞舞蹈动作特色。比如在进行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每一个动作呈现,以及每一个舞蹈表情的彰显都呈现出鲜明的汉代舞蹈艺术特征。在的动作设计过程中,舞蹈的肢体动作编创过程中沿承了汉舞中风格,其中富有独具特色的双手交叉合十放于一侧腰间的动作设计颇有设计意义,在进行舞蹈艺术呈现的过程中,舞蹈演员上身前倾、下巴微含,这种独特的体态和独特的走步都表现出汉代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所独有的艺术特色。
5舞蹈的音乐选曲
在舞蹈的音乐选曲方面,是根据电影《夜宴》中的主题曲——“越人歌”剪辑而成,经过多次修改最后敲定。音乐时长6分45秒,共分为四个段落。音乐的选曲以具有浓郁汉代艺术风格的音乐表现为主,经过对音乐的设计、剪辑、合成等使之充满浓厚汉代艺术风格。在音乐剪辑过程中,其浓郁的汉曲特色也为原创舞蹈效果的呈现提供了助力。整首配乐以悲伤哀怨的情绪风格为主,对舞蹈中的人物塑造、动作编创、情感转换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舞蹈的音乐选曲首先要符合整个舞蹈的内容形式,其次在进行舞蹈编排的过程中,符合舞蹈要求的音乐选曲有助于推动舞蹈表演艺术更为完美的呈现,促使舞蹈表演以更为丰富、完美的形式进行舞台展现。通过音乐的烘托作用,促使舞蹈表演与音乐背景融为一体,推动舞蹈表演艺术的更好呈现。
在结尾的设计方面,首先是在音乐背景上由静止开始进入结尾,烘托出即将结束的氛围。通过静止的音乐背景烘托,推动舞蹈艺术表演由高潮逐渐向尾声部分渐进,从而使《归去来兮》在舞台表演效果上能够形成统一、完整的舞台艺术效果,加深观众对舞台艺术的内涵理解。
6舞蹈的舞美灯光设计
在舞蹈《归去来兮》中,舞美灯光的设计也是作品编创过程中的又一特色。由于汉代舞蹈在舞蹈表演效果上十分注重舞蹈的美学视觉体验,所以在进行舞蹈《归去来兮》的舞美灯光设计过程中,对其舞蹈表演过程中的灯光舞美的涉及编创也充分借鉴了汉舞在舞蹈艺术表演过程中的华丽感。通过借助灯光和舞美艺术效果的作用,促使该作品在进行舞蹈艺术效果呈现过程中将灯光的烘托效果与舞蹈表演有效的结合起来,为舞蹈表演艺术效果的呈现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在舞蹈表演的过程中,由于舞美和灯光的烘托,有助于舞台艺术氛围的有效营造,从而促使舞蹈演员的舞蹈艺术表演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在舞蹈艺术作品《归去来兮》中,在灯光其对舞蹈中舞美和灯光的设计编创也是促使舞蹈艺术效果得到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
结束语
原创舞蹈《归去来兮》在舞蹈的编创手法和编创形式上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对《归去来兮》中的舞蹈编排手法的分析,就该作品在舞蹈编排方面的艺术呈现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在研究的过程中,本文对《归去来兮》在舞蹈动作的提炼、舞蹈语汇的运用,舞蹈表演与音乐设置的搭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归去来兮》在舞蹈编创形式上的创新,将多种舞蹈艺术形式的综合呈现,表现出作品特有的独创性和艺术性。《归去来兮》中凝聚着中国古典艺术的精华,在舞蹈编排上充分结合了中国汉舞蹈的精髓,并将文化艺术融入到舞蹈编排过程汇总,对实现舞蹈艺术表演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资华筠.《说舞-舞蹈学研究文萃》[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12月.
[2]资华筠.《影响世界的中国乐舞》[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
[3]江口隆哉.《舞蹈创作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年7月.
[4]郭勇健.《作为艺术的舞蹈:舞蹈美学引论》[M].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6年6月.
[5]张福起.《文艺常识》[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
[6]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月.
[7]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9月.
[8]王海英、肖灵.《舞蹈训练与编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
[9]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审美历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