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国际标准舞在儿童教学中的规范性

摘要: 中国国际标准舞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戏曲、武术、杂技的亲缘关系促成了动作训练的规范化,五六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舞蹈界对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的整理和规范化建设,从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为大中专院校开展中国国际标准舞训练提供了依据和

  摘要:中国国际标准舞是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舞蹈,和戏曲、武术、杂技的亲缘关系促成了动作训练的规范化,五六十年代、特别是改革开发以来舞蹈界对中国国际标准舞蹈的整理和规范化建设,从教材和教学方法上都为大中专院校开展中国国际标准舞训练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中专院校开展规范的国际标准舞训练要严格学生的素质训练标准,在技术技巧训练中突出技巧的模式化,突出丰富独特的国际标准舞造型和极为多采的民族舞蹈技巧,强化身韵的元素教学,让学生在基础的国际标准舞蹈元素练习中获得对国际标准舞蹈的艺术审美的感悟和体验。教师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民族传统舞蹈所重视的手眼身法等各个环节的承接关系。
  关键词:中国国际标准舞;规范化;重要性;策略
试谈国际标准舞在儿童教学中的规范性

  一、引言

  舞蹈是肢体语言艺术,我国古代就有“借舞修身养性”的说法,可见舞蹈学习则是人体动态造型美的精华,在少儿教育中具有积极的作用。国际标准舞“是时代的产物”,是时间的艺术,顺应了大众不断变化的审美追求,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完善自身才得以生存。20世纪初,交谊舞逐步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1924年由“英国皇家交际舞专业教师协会”召集了各国舞蹈专家,对当时的交际舞进行了整理,将各个舞种、舞步、舞姿、步法进行分类并加以规范化,同时制订了便于交际舞比赛的某些规则。从此,相继制订了7种交际舞为“国际标准交际舞”。引导少儿进行国际标准舞学习可以使人心态平衡,促进皮质素生产、发展,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体能素质,又可以使少儿学会欣赏舞蹈,充满自信乐观,在少儿舞蹈教学过程中,由于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年龄都很小,因而要注重引导其舞蹈表演欲望的开发,发掘少儿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让学生的情感与认识达到自由表达的目的。少儿在舞蹈的过程中是一种自我陶醉与享受的自由舞蹈状态,在这样的舞蹈学习的状态也最能接近舞蹈本质,鉴于此,本文选取少儿国际标准舞教学对少儿素质发展的作用为命题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国际标准舞在儿童教学中的规范性为研究对象,从教学实际出发,从学生舞蹈基本训练层次入手,对国际标准舞蹈特有的训练要求以及风格、韵律、和基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国际标准舞规范化训练的有效途径。

  二、国际标准舞规范化训练的意义

  (一)基础训练与规范化的可能性

  国际标准舞包括国标摩登舞和国标拉丁舞两大类,是在西方舞蹈基础上的发展与衍变,具有典型的美学特性。传统舞蹈中的动作技法都是国际标准舞训练的基础,因此国际标准舞训练具有丰富的舞蹈基础,具有规范化训练的可能。
  国际标准舞强调的动作元素,包括基本技法、身法、神韵、呼吸、形、态、点、线等诸多舞蹈的核心因素,舞蹈的构成被归纳为三大要素:动作(空间)、节奏(时间)、表情(感情),缺一不可,基本动作要素是“形、神、劲、律”,高度概括了国标舞的全部内涵。舞蹈是动作艺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肢体动作和神态来表现艺术情感,通过有节奏、有组织、虚拟化、程式化并经过美化了的肢体语言来表情达意。在国际标准舞教学当中,要强调“从元素出发,从韵律入手”基本的教学方法,强化身韵的元素教学,让学生在基础的国际标准舞蹈元素练习中获得对国际标准舞蹈的艺术审美的感悟和体验。
  形,即舞蹈演员的外在动作,包含舞蹈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重视舞蹈演员在体态上“拧、倾、圆、曲”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注重学生“头、颈、胸、腰、胯”的动作要求,对“肩、肘、腕、臂、掌”都要做到动作到位、优美。“神”指的是动作神韵,决定着演员舞蹈的韵味表现。国际标准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规律是对动作内在神韵的传达,注意训练学生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强调动作内在意念的外化,在舞台神态上显现舞蹈的韵律。劲,是舞蹈的力量表现,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从每一具体动作来看,国际标准舞具有动作力度运用的轻重、缓急、长短、顿挫、符点、切分、延伸等等的对比和区别,掌握人体动作的节奏,理清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这些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国际标准舞的美感,具有极强的规范化程式。

  (二)舞蹈训练规范化对儿童发育的重要性

  舞蹈是形体的语言,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通过舞蹈动作,少儿可以自觉加强自己形体训练、提升身体素质,可以在训练中增强主动性,能够忍耐训练中的苦痛培养坚韧的训练意志,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激发学生的身体潜能,促进少儿形体的健美。少儿已经具备了再现和创造舞蹈动作的潜能,他们在训练内驱力的作用下模仿动作并力图去做独立的表演,产生了“再现”的欲望。在积极的内驱力的激发下,学生随音乐跳舞,训练自己喜欢的舞蹈节目,在舒展的舞蹈动作中激发着学生身体的潜能。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流动的雕塑,身体柔韧度是舞蹈的必要素质之一,在舞蹈中少儿通过科学的身体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柔韧度,使学生们的肢体能最大限度地完成要求的踢踏、下蹲、后仰等舞蹈动作,且动作准确、到位,舞姿更加优美、舒展。通过一些开胯(含胸、展胸)、开肩膀以及腰、腿的柔软性训练来加强学生的坐姿、站姿等形体塑造,发挥着重要的身体雕塑作用。
  少儿国际标准舞的规范化教学训练可以促进少儿全面发育。舞蹈首先是一种美的形式,它包括形体美、动作美、舞姿美、造型美、服装美等,少儿舞蹈可以培养儿童的平衡、协调能力等,从而实现孩子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舞蹈是规范化了的协调性动作艺术,用人体动作、造型来抒情。少儿舞蹈的动作要适合孩子的身体体生长发育迅速特点,经常参加有计划、有系统的舞蹈训练可以增强他们的体质,增加抵抗力,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减少得病的可能。在舞蹈过程中呼吸、心跳、肌肉、骨骼、循环系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加快其机能的发育,加快新陈代谢,使他们的机体不断生长发育,促进其身体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少儿国际标准舞的规范化教学可以提高少儿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敏捷性。舞蹈是形体的语言,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舞蹈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需要运用肢体的律动传达丰富的精神内涵。手臂对身体的平衡和肢体的协调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协调舞蹈中人体形态和肢体的配合,帮助保持身体的稳定,在音乐的引领下开展节奏性的肢体动作”。在旋转、跳跃等舞蹈动作中,手臂具有重要的协调和帮助作用,手臂的配合是动作协调、舒展的前提。

  三、儿童国际标准舞规范化训练的对策

  国际标准舞训练要严格训练表准,强调规范化训练,主要是做好基本舞蹈素质的标准化训练和国际标准舞表现力教学。

  (一)严格素质训练标准

  国际标准舞神韵的教学要严格训练标准,从素质训练的角度开始建立规范化的程式,在形体训练上要注重身法的训练,重点做好学生肌肉的柔韧度、爆发力等基本素质训练,主要解决柔韧性、软开度及身体各部分的灵活性。解放身体、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为把科和中间的训练做好最重要的准备。在遵循人体运动科学的基础上,训练头部的前、后、左、右倾头、头颈的转动;肩部的压肩、环动、松肩、含胸、展胸、仰胸;腰部的弯腰、疗腰、涮腰等重点动作,逐步训练学生的腿部的控制能力,从基础的跳、腾、翻、转、大掖步、卧点、扑步等舞蹈动作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规范化动作,从姿态的规范上打好国际标准舞的基本功。
  在技术技巧训练中突出技巧的模式化,突出丰富独特的国际标准舞造型和舞蹈技巧,国际标准舞动作的运动路线、动作高低定位,突出标准化的技术练习,强调以腰为轴的手眼身法步的系统练习。比如国际标准舞中的“前旁搬腿”要指导学生力争完成一百八十度,固定单式动作的训练。在“主力腿”、“动力腿”等动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舞蹈动作达到直膝标准,“主力脚”的半脚尖训练要逐步抬高高度,经过过程性训练最后达到标准最高度和两个八拍的最长时间,形成神态与动作的配合。

  (二)突出舞蹈训练中的个性化

  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舞蹈课也逐渐走向了多样化,每种舞蹈专业课,都由于不同的形体动作要求而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在进行国际标准舞教学的时候,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国际标准舞蹈的专业性,根据学生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智力水平和对舞蹈技能的不同掌握而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民族舞蹈身韵理论和身法,并引导学生懂得舞蹈的科学训练方法,譬如要让学生掌握腰部运动“轴心”的技术规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民族传统舞蹈所重视的手眼身法等各个环节的承接关系。强化国际标准舞基本技术能力的训练,如大幅度、快速度的腰腿功夫,翻身类技术、弹跳的爆发力、韵味等等。
  教师要以动作意识的增强、想象力的培养、内在情感的调动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智力进行开发在动作和舞姿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想象力,在每一动的前因后果及内外的紧密联系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舞蹈基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纵横结合教学法”、“单类教学法”、“动作分析法”、“组合范例法”等教学方法的使用中,指导学生强化国际标准舞基本能力训练,在动作练习中感受国际标准舞蹈的独特韵味。

  四、结论

  综上所述,国际标准舞是具有普适性特色的舞蹈,不断完善的动作程式带来了动作训练的规范化。国际标准舞蹈的规范化训练对于全面发展儿童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和审美感受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开展规范的国际标准舞训练要严格学生的素质训练标准,在技术技巧训练中突出技巧的模式化,让学生在基础的国际标准舞蹈元素练习中获得对国际标准舞蹈的艺术审美的感悟和体验。教师还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针对个体差异因势利导,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国际标准舞各个环节的承接关系。
  参考文献
  [1]扬威,袁水海.当代国际标准舞蹈教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
  [2]舒泽池.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探讨.舞蹈论丛,1986年,第1辑.
  [3]荆光辉,谢军从本质的角度认定体育美与艺术美之异同.体育学刊,1997(01).
  [4]张荣花,曹贵臣.舞蹈语言特征谈.舞蹈.2006.2.
  [5]白晓虹.谈舞蹈艺术作品的意境.舞蹈.2006.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231.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4月3日
Next 2020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