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舞的《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

摘要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进步和发展,舞蹈文化内涵日益丰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如果并不重视舞蹈主题,将会导致舞蹈剧目缺乏生命力,自然而然的无法吸引群众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分析了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因素,并以《八女投江》为例,对其主题背景意义展开了论述,分析出表现其抒情、叙事、渲染主题的作用。舞蹈主题背景意一部舞蹈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作用于舞蹈动作和感染力。通过对舞蹈主题背景意义进行研究,进而围绕表现主题、创造意境、渲染气氛等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当代舞;《八女投江》;主题背景意义

1 绪论

1.1 研究内容和意义

作为肢体语言的舞蹈有着其他艺术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和社会功能。伴随着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进步和发展,舞蹈文化内涵日益丰富,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内容。通过资料整理和分析,大批优秀的舞蹈剧目仍然流传于百姓口中,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这是因为此类舞蹈剧目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涵盖优秀的文化思想,对社会和谐健康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现实来看,任何没有主观意识的舞蹈并不能被称之为舞蹈剧目,应该被称之为舞蹈技巧。因此,在体现舞蹈艺术内涵中,其独特价值和社会功能占据主体地位,是考虑的首要因素。

如果并不重视舞蹈主题,将会导致舞蹈剧目缺乏生命力,自然而然的无法吸引群众的关注和思考。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发现舞蹈剧目艺术内涵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需要提高对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能够学会去欣赏美的东西。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从三方面介绍了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因素,从间接和直接两个角度分析了舞蹈主题选择的主要来源,并详细研究了当代舞《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希望本文研究结果能对论当代舞的主题背景意义方面提供些许帮助。

本文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1)文献研究法:本论文通过多个数据资料库,例如中国知网、万方等来获得与技术技巧在舞蹈中的应用的文献,并从学校的图书馆获得有关舞蹈的相关书籍,熟悉并了解国内外舞蹈中的技术技巧的应用的研究情况,集众家之长,吸取精华,经过提炼、综合、总结,再融入自己的见解,梳理概括出相应的较为缜密的成果。

(2)描述性研究法:通过对舞蹈、舞蹈技术技巧、舞蹈《八女投江》的描述和研究来加深自己对舞蹈中技术技巧的理解,有助于论文的完成和完善。

2 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因素

舞蹈创作者在舞蹈主题选择过程中,通常会从生活、社会、自然等角度进行分析,然后结合舞蹈内容确定最终的舞蹈主题。因此舞蹈主题深刻反映出创作者的人生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与创作者本身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舞蹈文化不断发展中,舞蹈主题变化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多元化等特点,文章将重点针对舞蹈形式、创作背景、观众需求特点等角度展开分析,进一步完善理论体系。

2.1 舞种对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

每一种舞种都具有别具一格的魅力和文化特征,对演员肢体动作、演员穿着、舞台效果等直接影响,呈现出多元化的舞蹈表演形式。古典舞具有一定的典范意义,包含一定的古典风格元素。整个舞蹈十分注重审美性,需要从舞蹈主题、表现形式、动作服装等方面来体现。这就要求创作者深入了解舞蹈主题内容,不断优化舞蹈表演形式,提高舞蹈演出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古典舞创作者在主题选择中往往会参考传统文学著作、神话传说等,从中获得一定的感悟。再如街舞,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文化娱乐生活日益丰富,街舞受到社会年轻一代群体的广泛认可和喜欢,体现出年轻一代阳光、活泼的性格特点。因此街舞舞蹈主题更多偏向于青春、时尚等方面,需要舞蹈创作者的精心考虑和选择,提高舞蹈艺术创作魅力。

2.2 舞蹈创作的时代背景对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

伴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变迁和发展,每一个时代的到来都会带来新的内容,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舞蹈创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在时代更替和变化环境下,舞蹈主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融合。从我国舞蹈创作发展周期进行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其一,最先出现的舞蹈大都以求偶为主题,古代时期的舞蹈主题开始向祭祀活动进行转移。其二,新中国成立之际,舞蹈主题大都以军旅为主题,体现当时人们对新中国成立之后美好生活的向往。抗战时期的舞蹈具有慷慨激昂、悲愤动容等特点,表达出对革命烈士的赞美,同时象征着广大人民群众对外来侵略者的抵抗和愤怒。其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发展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人们生产积极性不断提升。该时期下的舞蹈主题大都是歌颂广大劳动群众,体现出我国人民群众一心谋发展的决心。如今我国正迎来改革开放发展新时期,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交流,国家国际地位和知名度不断提升。在中外文化的交融下,国内舞蹈创作者主题选择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综上所述,舞蹈主题选择和时代背景具有密切联系,舞蹈创作者必须改变落后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舞蹈主题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2.3 舞蹈的观赏人群对舞蹈主题选择的影响

舞蹈是一种强烈、直观的艺术演绎形式,通过艺术演绎实现创作者和观众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现实来看,观众往往具有自身喜好的舞蹈形式和表演方式,对舞蹈内容主题具有一定的要求。针对孩童为观众的舞蹈演出,舞蹈创作者需要充分结合孩童的性格特征,向孩童展示童话故事、动画作品等内容,充分激发孩童的兴趣,提高孩童的观看注意力。反之,如果在舞蹈演出中加入孩童不喜欢的情节元素,比如激烈打斗场面等就会引起孩童的反感和排斥,其舞蹈主题内容并不适合孩童这一年龄层次,不利于孩童身心健康发展。对于老年观众为主的舞蹈,创作者需要紧扣生活、自然要素,为老年观众呈现一场舒缓优美的演出,营造一种自然和谐的舞蹈氛围,引导老年观众的无限遐想。特别注意的是,不同民族和国家往往具有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对于少数民族群众为观众的舞蹈,创作者在舞蹈创作之前需要做好民族文化习俗分析,切不可加入违背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

现实来看,人们对美的认知和对生活的感悟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包括年龄层次、文化背景等。因此舞蹈创作者需要充分结合观众自身特点,确定合适的舞蹈主题内容,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提高舞蹈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舞蹈主题选择的主要来源

3.1 直接来源

艺术和生活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舞蹈主题内容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舞蹈创作者应该深入人们的基本生活,认知生活中的各大事件,从中得到一定的灵感和感悟,最终确定舞蹈主题。通过对符合主题内容的素材进行分析和整理,结合情感、场景、表现形式等要素的加入,形成别具一格舞蹈文化和魅力,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赞赏。我国著名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女士通过对孔雀惟妙惟俏的舞蹈艺术化创作,成为我国舞蹈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张艺谋导演创作的“印象刘三姐”,充分结合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内容,同时对漓江山水风情进行重现和艺术处理,诞生出一幅美妙绝伦的地方舞蹈画面。

3.2 间接来源

舞蹈主题的间接来源包含以下要素:文字、音乐、美术作品及戏曲影视。从文字角度进行分析,不同的文学体裁形式给予舞蹈主题丰富的选择空间,涉及到小说、诗词等。从音乐角度来看,创作者可以从中西方歌曲中获得灵感,最终提炼出舞蹈主题,涵盖弦乐乐曲、钢琴曲等。从美术作品角度来分析,绘画、雕刻、等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可以给创作者舞蹈主题选定带来帮助。戏曲影视具有电影电视作品、地方戏曲等。因此舞蹈创作者需要深入挖掘上述作品本质内涵和文化元素,构建多元化舞蹈主题内容,形成博大精深的舞蹈文化魅力。

4 当代舞的《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

4.1 作品简介

《八女投江》舞蹈内容背景是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冷云等烈士的英雄事迹,舞蹈创作者充分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将生活真实艺术通过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高度赞扬革命烈士的英勇光辉事迹,引导人们树立爱国情怀。编导韩真、陈燕敏通过《八女投江》舞蹈作品在09年第六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决赛中,获得院团群舞最佳编导奖、作品奖银奖及演员奖银奖。该舞蹈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受到观众的广泛认可和喜爱,在我国舞蹈作品中具有不可比拟的地位。

舞蹈《八女投江》通过向观众展现多样化的人物形象,讴歌了为新中国成立而努力奉献的女同胞们。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通过5分钟简短的舞蹈演出彰显出8个形象生动的人物特征,具有自然、朴实的特点。创作者并没有加入过多的技术性舞蹈动作,通过向观众呈现平和、朴实的舞蹈演出,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舞蹈演员表演极具张力和感染力。

4.2 《八女投江》的创新特点

4.2.1 鲜活的人物形象塑造

《八女投江中》中一号人物胡秀芝,她作为班长表现出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人物形象,在整个战斗过程中,她始终是队伍中的灵魂,永远冲在第一线,面对侵略者双眼怒视前方,在战友纷纷倒下的时候,她坚强的站起来继续带领部队作战,为保护小战士,其时不时用自己的身体给战友做护盾。伴随着舞蹈开场,几颗子弹从飞速在脸旁擦过,年仅13岁的小战士依偎在一名女战士怀里瑟瑟发抖,这个年纪小的战士叫王惠民,这个年纪的她应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却不得不在此时经历如此血腥残酷的战争,她纯洁的内心被恐惧和害怕包裹着。但就是这位柔弱的小战士,这个战友一直在努力保护的孩子,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手中的钢枪打出了生命中的唯一一颗子弹,也真正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

指导员冷云作为队伍的核心,从头到尾都保持着冷静沉着的头脑,一次又一次掩护着身边的战友们。女战士杨桂珍是以一位新娘子的人物形象出现的,她在轻快活泼的舞蹈中掀开了头上的红盖头,双眼含笑地望向远处,似乎不远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希望。郭桂琴与黄桂清这两位女战士为观众展现出在残酷战争下深厚的姐妹情和战友情,令观众为之动容。xxx员安顺福是整个舞蹈作品中唯一身着朝鲜民族服装的女战士,这一人物形象让观众深深明白,国难当头,每一位华夏儿女都将众志成城抵御外敌。

4.2.2 灵活的造型运用

作为舞蹈作品的重要组成元素和主要表现方式之一,造型能够有效增加舞蹈作品的舞台表现力,在为观众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还能够为主题的表达带来画龙点睛的效果。舞蹈《八女投江》的造型运用就十分出色,匠心独运,包含新意。

舞蹈造型知道出来的停顿效果,使观众能够在短暂的亮相中感受到舞蹈者舞蹈动作带来的艺术美和主题的情感美,所以站在一定角度上来说,比起眼花缭乱的流畅动作,造型更能在一瞬间引起观众的共鸣。《八女投江》正是利用了造型的这个特点,在刚刚开演不久,就通过四组造型来对舞蹈主题进行诠释。数量偏多的造型安排有可能会影响舞蹈作品的连贯性,但舞蹈《八女投江》却聪明的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发生,灵活使用“动静结合”的表演方式,恰到好处的用造型将舞蹈作品连贯起来,既突出了造型要赋予的内涵,又要做到舞蹈的连贯,为观众呈上了一系列精美又生动的舞蹈画面。

4.3当代舞的《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

4.3.1 《八女投江》的视角构图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构图是人们为设计一种艺术形式或者生活形式要勾勒出的蓝图。从狭义上来讲,构图是通过对线条和形状进行重新组合和设定,结合舞蹈主题内容进行布置,提高舞蹈表演的统一性和整体性。

(1)“点线面”的构图视角统一。“点线面”是一个抽象的概念,通过巧妙构思和合理布置向观众呈现8个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其中包括:指导员冷云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班长胡秀芝的勇;王惠民的惊恐畏惧等。 整个舞蹈演出的开场部分通过运用三角形的构图,让观众获得别样的视觉体验和效果。八位女英雄一步一步地横排交叉向前走去,完成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和后排的两个人组成“三点”,后面一排的两位演员和前排的一位演员同样构成一个小三角形。通过“点线面”的构图方式对观众视觉带来一定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同时在不同的演出细节画面中同样注重“点与面”的统一,提高舞蹈表演艺术魅力。

(2)“动”与“静”的视角结合。人们曾经发表这样的观点:舞蹈是运动状态下的绘画,雕塑是凝固状态下的舞蹈。其中最主要的差别是表现方式存在静态和动态两种特点,而构图画面和姿态造型上十分类似。当一个舞蹈演员的动作处于静止状态中,给观众带来的感受是一幅画作或者雕塑艺术品,能够让观众静下心来慢慢的欣赏和思考。这种“静”和音乐旋律中的“休止符”如出一辙,通过静态和动态的交相融合,提高舞蹈表演动作的层次性和节奏性,提高舞蹈演出的张力和感染力。通过动静结合的舞蹈构图,实现舞蹈表演在统一中寻求变化,同时在变化中实现统一。

《八女投江》之所以能够给观众强烈的感染力不仅是创作者对表演艺术上的巧妙构思,更重要的是舞蹈队形构图设计上的精妙绝伦。因此观众在欣赏舞蹈演出时,在欣赏统一协调动作中感受舞蹈表演艺术,让舞蹈画面一直回荡在观众脑海中,留下一个深深的烙印。

(3)“虚”和“实”之间的视角转换。编导借助单一的舞台空间营造出复杂多变的舞台意象,这种意象的营造在舞蹈表演中并不少见。该舞蹈作品主要通过虚拟与象征手法的使用,尽管并不是以实体的方式展现,但是都通过舞蹈者的虚拟动作展示了出来。

“虚拟性”的表现之一在于舞蹈者的行为并不符合现实中的人的动作,而是经过了编导对动作进行了艺术性的提炼和夸张。经过艺术提炼后的舞蹈动作,形成了有总结性的、美化性的、具象化的舞蹈形象。舞蹈剧目《八女投江》就是借助了舞蹈动作、面部表情、服饰道具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手法,再发挥观众的想象力使舞蹈作品可以被领会到其主题意义。虽然舞台上并没有真实的船,但是通过这些有象征意义的元素构图中,一个“新娘”以虚拟的形式展示出来了,那亮丽红色和姑娘们的欢笑在相互映衬下显得十分合情合理。这种艺术手法能够让观众结合自己的想象来领悟舞蹈作品表达的主题和内涵,此处的“虚拟性”能够起到“以假代真”、“以形传神”的舞台效果,而舞蹈中这种虚拟手法具有感染力的原因,是由于舞蹈者在舞蹈表演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

4.3.2 队形视角构图在《八女投江》中的作用

(1)抒情言事的作用。舞蹈艺术魅力体现在叙事的过程中能够抒发情感,因此需要对舞蹈情节进行深入化和刻画,通过舞蹈演员的演出来呈现舞蹈剧目的情感和问哈魅力。作者通过紧扣主题,然后将感情融入到舞蹈细节中,向观众展现八位女战士面对死亡时内心情感变化。其中包含:面对险恶环境时的稳定和沉着;面对敌人时的勇敢和从容;面对未来生活表达出的希望和憧憬。通过造型动作的刻画,从不同微小细节向观众展现抗日女鲜活的形象,最终引发观众的共鸣,让观众不断的思考和遐想。其中主要令人深刻的印象包含以下几点:指导员冷云的沉着坚定临危不乱,小战士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等。这些细节描写受到观众的认可和赞美,同时也加深观众对舞蹈演出的印象,把握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魅力。

(2)表达主题的作用。编导在设计中运用构图原则向观众呈现人物行为、八仙女的内心活动,注重统一协调的舞蹈演出氛围,围绕舞蹈主题不断深入刻画细节,将舞动啊主题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八女投江》是根据东北抗日联军女战士冷云等烈士英雄史实创作的舞蹈作品,其舞动演出内容是东北抗日联军妇女团八位女战士为了掩护大部队撤离,以身作则堵截敌人,和敌人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八位英雄团结一致选择走向乌斯浑河中心,在面对死亡时依旧沉着冷静,体现出革命英雄主义,给观众留下深刻的烙印。

5 结论

在舞蹈作品《八女投江》中,人物行为、点线运动以及舞台造型的变化,从头到尾都始终围绕着作品主题内容进行展开,在人物情感的变化中推动剧情的发展。尽管舞蹈作品《八女投江》中只有八位舞蹈者,但是作品通过点、线、面的变化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舞台场景,进行了别具一格的画面造型设计,使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彰显了我国女革命者的大无谓牺牲精神。

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对主题的选择是决定舞蹈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这需要舞蹈编创者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来完成。舞蹈编创者在平时就需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水平,这样才可以创造出真正的舞蹈艺术品。

参考文献:

[1]谢瑞佳.浅谈芭蕾舞剧《八女投江》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 ,2017(04).

[2]昝玉.硝烟中的女儿情——评芭蕾舞剧《八女投江》[J].大众文艺,2017(16) .

[3]郭瑞.《论社区群众舞蹈编导的创新性思维》.大舞台,2017(1).

[4]张琳.浅析舞蹈《八女投江》的艺术性[J].青年文学家,2014(15).

[5]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6]于平.《舞蹈编导教学参考资料》.北京舞蹈学院内部教材,2008.

[7]吴兰.《谈舞蹈的创新意识》.艺术教育,2008(12).

[8]袁禾.中国舞蹈意象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

[9]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何群.《论舞蹈结构的意义》.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2).

论当代舞的《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

论当代舞的《八女投江》的主题背景意义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1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999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4月21日
Next 2023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