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中国民间艺术普遍面临着“断代”之痛,引起了广大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其中,舞蹈艺术中极具灵性与美感的民间精粹——彝族民间舞蹈,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如何在深入了解彝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文化以及当前现状的基础上,思考和践行其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十分紧迫的问题。而保护和传承彝族舞蹈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不仅需要提高认识,更需要通过原有的传承模式实现多元参与和载体保障,使彝族民间舞蹈保护从被动行为进入自觉行动。
关键词:彝族;传承;发展

1、前言
彝族民间舞蹈是民间舞蹈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一种舞蹈,早在2006年6月,彝族民间舞蹈中的葫芦笙舞和烟盒舞等便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彝族民间舞蹈的人文环境却发生了剧烈变化。尽管国内有大量的文献史料,同时XX也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是在现实中一些传统的习俗却仍在消失,传统彝族民间舞蹈的很多经典套路濒临失传,亟待得到抢救。所以对彝族民间舞蹈的形成发展历史以及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认知,并充分了解和分析其存在现状,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和实行有效的对策和举措,就显得至为重要。
2、彝族民间舞蹈的形成
2.1根源于民间传说
在每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中,民间传说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是一种表达,都是针对一些相应的内容而表达自己的感受,彝族民间舞蹈自然也同样如此。而彝族民间舞蹈所针对的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民间传说。比如彝族舞蹈中的烟盒舞,其针对的内容便是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彝族的先祖们最初是以打猎为生的,为了更好的捕获猎物,他们便披上兽皮并模仿野兽的动作,扮成野兽去接近相应的猎物。后来他们就将对野兽动作的模仿发展成为了一种舞蹈,这就是烟盒舞。
2.2根源于民情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情习俗,这既包含了他们的民族性情,也反映着他们的宗教情感。彝族的很多传统舞蹈,也正是为了适应传统节日、庙会、祭祀、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的需要而创造的,并且是他们的民俗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根源于生产生活
劳动是每个民族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有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从生产生活中获取灵感,来进行符合自己的生活与审美情趣的舞蹈创作,便成为自然而然。人在生产生活中伴随着各种自然随意的动作这本来便是舞蹈的原型;人在生产生活中使用的工具,也本来便是舞蹈道具的原型;而将它们进行提炼升华和完美结合后,便能够成为一个优美的舞蹈;所以生产生活是彝族舞蹈中的重要灵感来源。
3、彝族舞蹈的风格特点
彝族民间舞在传承过程中,在约定俗成的人文环境中,在观念的不断演进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庞大系统和鲜明民族特色的鲜明的特点和文化体系,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几种:
3.1庄重的舞蹈气氛
主要原因是很多彝族传统舞蹈,是来源于彝族的古老仪式。
3.2手的动作较少
这是因为云南彝族居民大多聚居或杂居于山区、半山区且常穿披毡,从而不易表现手的动作。但同时这却为彝族传统舞蹈带来了腿的表现力较强的特点。例如彝族舞蹈《索玛花开红艳艳》,就较为明显的体现出腿部的舞蹈动作远远大于手部动作,舞蹈大篇幅的用退步动作刻画勾勒索玛花开的优美,节奏明快富于韵律。
3.3舞蹈和歌唱、器乐演奏紧密结合
这和彝族人民的各种仪式很多、而很多舞蹈又是来源于这些仪式有关。在仪式上,歌唱和器乐演奏等内容也很多,且往往和舞蹈一起进行表演,所以形成了这个特点。
3.4宗教性
民间舞蹈最初的产生与“巫”有密切的关系。古代“巫”与“舞”同音,“巫”人一般都精通舞蹈,或者说舞是由这种原始的宗教仪式发展而来的。由巫术发展而来的舞蹈成为一种巫术艺术,虽然今日的舞蹈不能完全等同于巫术活动,但其中内含的祭祀、祭祖、祭神、娱神、敬神、驱鬼成分是很明显的。具有巫术性质的舞蹈“是一种再现艺术,因而属于激发情感的艺术,它出于预定的目的唤起某些情感而不是唤起另外—些情感。
彝族的舞蹈很多都与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有的是源于宗教传统,有的直接是宗教信仰的组成部分之一,从而体现为一种宗教仪式。彝族民间舞蹈不同程度的保留着原始舞蹈的遗风,它与古代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宗教观念、巫术礼仪交织在一起,并渗透于人们的日常活动中,在婚丧、节日、祭祀时都有特定的舞蹈。如彝族的跳老虎笙舞包含了彝族原始信仰的主要内容,形象的再现了彝族人原始、淳朴的宗教信仰世界;铃铛舞的最初来源是对战争中亡者灵魂的祭奠;尤其是丧舞、祭祀舞则更是宗教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彝族中的丧事舞蹈是丧事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被用作迎接吊丧亲友、向死者告别、为死者的灵魂指路、超度亡灵等活动。这种丧事舞蹈伴随着丧葬仪式活动的展开而被嵌入其间,因此具有明显的宗教祭祀性质。
4、云南彝族舞蹈的现状分析
对于彝族民间舞蹈的现状,可以用一个词进行概括,那便是“困境”。
4.1发展困境
彝族民间舞蹈虽然极具特色和美感,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并且极具民族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研究价值。但因为彝族是一个少数民族,以及当前社会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略了文化发展,而造成了彝族舞蹈以及其他少数民族舞蹈的不受关注和重视。民俗文化或者说民间文化正越来越脱离其存在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从生存态中被抽取出来,成为一种戏剧化、仪式化、观赏性的文化商品。一些地方在保护和发展民间文化的时候,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许多地方不按照民间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办事,把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强加给了民间文化活动,使之走调变味,失去了民间文化原汁原味的东西,反而加剧了民间文化的流失。
4.2存在困境
当今时代是个全球化转型时代,“地球村”的概念已经广为人们所知。随着交通的越来越便利,以及信息交流的越来越迅速,人与人、地域与地域之间的联系已经越来越紧密。这在为人们提供了很大便利的同时,也在造成着各地区以及人们的差异性的丧失,人们以及各个地区的“面孔”都处于趋同的趋势之中。这从各个城市的形貌就可以一目了然,全国各地的城市,基本都是同样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的“面孔”;各地的人们,穿着、行为等也大多没有两样。而我国虽然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也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和独特的美感,但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这种特色和独特性美感却在慢慢被侵蚀和同一化。
由于云南的彝族同胞多聚居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山区、半山区和高寒山区,地理条件导致了彝族人民的生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之中,这也使得包括彝族舞蹈在内的彝族民间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并呈现出种类、套路奇多的百花争艳、目不暇接的状态。有相关人士曾在彝族聚居地区进行走访,经过最终统计,数据显示彝族民间舞蹈竟达1800余个舞种、2300多种跳法。彝族舞蹈的这种保存状况是值得欣慰的,对彝族舞蹈未来的发展、传承、弘扬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5、云南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彝族民间舞蹈正在经受来自外来文化和现代化社会的冲击和考验,这使彝族民间舞蹈爱好者们面临前所未有的难题。而要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彝族民间舞蹈,需要采取有效对策。
5.1尊重自然传承
对彝族人民原初的生态和生活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不同民族的生存状态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彝族舞蹈之所以那般丰富多彩,则是因为彝族人民特定的生存状态。所以,对彝族人民生态及生存环境的尊重和保护,就成为彝族民间舞蹈得以传承、弘扬并拥有勃勃生机的重要前提。拥有了这个前提,彝族民间舞蹈的存在和发展才能具有动力和稳定性。
5.2收集加工整理彝族舞蹈语汇
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便是尽快将种类繁多、分散的彝族民间舞蹈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收集、整理和加工,以尽快提炼出完整而能得到舞蹈界广泛认可的彝族舞蹈语汇,并建立完整的彝族舞蹈教学体系。
5.3培养彝族舞蹈人才
人才是文化的传承者,彝族舞蹈如果想要得到发展,充分的人才储备非常关键。所以彝族舞蹈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彝族本民族舞蹈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重要任务。
5.4创作彝族舞蹈精品,开拓彝族舞蹈的市场,确立彝族舞蹈的地位
如果一种艺术形式有其代表作,并能得到广泛认可和喜爱,这种艺术形式便能得以确立,并建立起自己坚实的地位。而当前的状况却是,和其他民族的舞蹈艺术相比,彝族舞蹈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还并不多,称得上经典的作品就更少。
结论
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先驱者、杰出的舞蹈家、教育家吴晓邦先生在《当代中国舞蹈的主流》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想传统应该是一条民族生命的长河,正由于沿途不断有新的支流汇入,它才更宽、更深、更浩大和更有力量!”创造是文化的本质,民族民间舞蹈文化没有创造也就没有了生命,文化停止了,人类发展的进程也就终止了。实践证明,彝族舞蹈正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掘本民族文化中新的审美成分,不断赋予民族舞蹈文化新的时代内容,才使得彝族舞蹈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获得了新的生机。当前,我们要在保持彝族舞蹈文化“原汁原味”和彝族舞蹈文化火意蕴这一传统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彝族舞蹈文化中的审美因子,加快彝族民间舞蹈文化的发展,以彰显彝族舞蹈这个古老的艺术品种所具有的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穆杨.凉山彝族传统舞蹈的发展现状与保护[J].大众文艺,2011,(15).
[2]编委会.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云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9.
[3]代琳娜.云南彝族祭祀祈神及丧葬活动中的民间舞蹈[J].学术探索,2008-3.
[4]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5]张文勋,施惟达,张胜冰,黄泽.民族文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王钟翰.中国民族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7]马青青.民族文化政策与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J].传承,2010,(08).
[8]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
[9]余艳.试论新时期中国民间舞蹈的生存与发展[N].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3,(06).
[10]龙倮贵.试析彝族烟盒舞源流及其类型和风格[N].毕节学院学报,2011,(0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