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剧目《中国妈妈》的创作特点

 摘要

我国舞蹈发展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曲目庞杂,舞蹈动作的设计同样别出心裁。《中国妈妈》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题材,展现了中国妈妈对待生命的敬畏以及伟大母爱,它不仅是舞蹈领域的文化瑰宝,也是值得尊重与学习的艺术奇葩。通过对我国舞蹈产生与发展的分析探索,结合《中国妈妈》的音乐结构和文化背景,梳理了舞蹈创作中音乐的重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舞蹈创作中音乐“艺术化再现”的重要性,以期能够为音乐与舞蹈领域的融合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中国妈妈;舞蹈创作;音乐;关系

 引言

舞蹈和音乐作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两者相互烘托,互相映衬,离开音乐的舞蹈表演是没有艺术灵魂的。纵观古今中外,舞蹈的演绎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的冲击为舞蹈表演奠定情感基调,舞蹈作为视觉享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音乐相互配合往往可以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舞蹈的创作过程中,舞蹈渲染的主题通常都是需要音乐的陪衬,将音乐融入舞蹈的艺术中可以加强舞蹈动作中的情感特色表达,使得舞蹈的内涵丰富了许多。将不一样的音乐与同一支舞蹈动作相融合后,其中情绪表达的内容会完全不同,每一名舞者都能够结合音乐中的情感、舞蹈中的动作以及节奏的快慢,将作品中的思想和情绪得以释放出来,通过舞蹈传递出来一种特别的观念,体现出了编创者和表演者对音乐于舞蹈独特的理解与表达。

《中国妈妈》在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以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有的音乐节奏脱颖而出。短短八分钟的时间将舞蹈主题烘托的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尽情展现,人物内心的独白与情感变化尽显眼底。《中国妈妈》舞蹈创作的成功是舞蹈领域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代表,通过对《中国妈妈》舞蹈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舞蹈作品的创作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为音乐与舞蹈作品的完美契合提供了样本。

 第一章《中国妈妈》的创作背景

  1.1《中国妈妈》中的音乐背景

《中国妈妈》中清新脱俗的音乐带着东北风格的民间小调,简单的儿童民谣,随着故事的发展,憎恨、接纳、养育、送行,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与结构。音乐也随着故事的变化跌宕起伏。在激昂、舒缓、快速、沉重的音乐变化中,让人在视觉中感到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到了整个故事当中。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一环扣一环,使舞蹈每一段中间衔接的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受。

整个舞蹈作品朴素无华,却把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我们都有一颗真挚、温暖的心,所以,我们能感受的到作品所体现的感情。因为我们了解当时抗战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更加懂得中国妈妈的辛苦与伟大。她们从无比的憎恨中走出来,走向了一个宽阔的境界,用无以言表的行动将善良展现到极致。当她走近我们时,我们看见她们是多么的沧桑,额头上已经长满了皱纹,书写着老人一生的辛苦于劳累。被生活压弯了身体,诉说着老人生活的困难。黑黑的皮肤透露出老人生命中的艰难于苦涩。但她依旧还是那样的慈祥,那样的开朗,那样的豪迈,让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1.2《中国妈妈》中的文化背景

《中国妈妈》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一群中国母亲抚养和保护日本遗孤的故事。它环绕着“母爱”这个主题贯穿着整部作品,每一个阶段都真实的重现着中国妈妈在从抗拒日本女孩、不忍心抛弃她,到接受与关爱日本遗孤最后依依不舍的去送行,在整个过程中母爱展开了复杂的情感变化。日本的军人杀害了我们身边许许多多的亲人,甚至是现在一切痛苦的源头,中国母亲对于日本人的恨意刻骨铭心。但面对着这一条幼小的生命,中国母亲最终还是不忍心将自己的仇恨转移到一个孩子身上,中国母亲的爱超越了国籍,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显得那么伟大而又真实。中国母亲含辛茹苦的将孩子养大,但是最终还是将孩子原来的日本遗孤身世告诉了她,让孩子自己做出选择。孩子最后还是选择了留在中国妈妈的身边,跟着中国妈妈在田间的劳动,让人唏嘘不已。

《中国妈妈》在第七届全国舞蹈比赛中以独特的舞蹈风格和特有的音乐节奏脱颖而出。短短八分钟的时间将舞蹈主题烘托的淋漓尽致,人物形象尽情展现,人物内心的独白与情感变化尽显眼底。《中国妈妈》舞蹈创作的成功是舞蹈领域与音乐相结合的完美代表,通过对《中国妈妈》舞蹈进行分析,不仅有利于舞蹈作品的创作延续,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音乐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为音乐与舞蹈作品的完美契合提供了样本。1.3《中国妈妈》中的主题背景

舞蹈创作的主题是贯穿舞蹈作品的一条主线,通过对主题的反复强调与烘托以达到观众的共鸣,是舞蹈作品创作的初衷。舞蹈《中国妈妈》以8分钟的时间通过朴实的服装、单一的舞台效果烘托出了伟大的母爱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赞颂。

一方面,《中国妈妈》以伟大的母爱为主题。中国妈妈的选题对象特意选择了国人恨之入骨的侵略者,虽然历史已经过去将近百年,但是刻在骨子里的伤痛是无法愈合的。舞蹈《中国妈妈》在烘托母爱的同时,跨越了国界与历史的矛盾,将人性的善良尽情彰显,突出了中国母亲在面对生命时无私的母爱,这种跨越恨的人性道德与伟大母爱是支撑舞蹈作品进行创作的鲜明主题。

另一方面,《中国妈妈》也以歌颂高尚的品德为主题。叙事过程中,《中国妈妈》没有浮夸的动作演绎,没有华丽的服装修饰,每个舞蹈动作都从细节展现故事情节的内容,以此引起观众的共鸣。比如,在舞蹈中,当母亲对日本孤儿是否收养犹豫不决时,那种爱与恨的交集通过神态、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日本孤儿在田野尽情奔跑时,母亲的眼中只有对孩子的温柔和爱,看不到一丝丝的种族仇恨;当孤儿要离开母亲回国时,母亲眼中的泪花诉尽了对孩子的不舍。种种舞蹈动作的细节都可以感受到中国母亲藏在骨子里的坚强与温柔,这种高尚品德的歌颂在舞蹈中贯穿始终。

 第二章舞蹈创作与音乐在作品中的创作特点

  2.1《中国妈妈》第一段——起

第一段的开头,妈妈们愤怒的举起了手指向远方,表达对日本人的恨、对日本可恶罪行的指控,从出场雄劲激昂的音乐和妈妈们坚定的步伐,观看者可以感受到愤怒直击人心。伴着“啊”的合唱声,一群穿着简陋的妇女佝偻着身体,其中一个人手指前方,从人群后缓缓走出。此时,音乐合唱的旋律音符变成来回波动的形式,并逐渐上行,音程从开始的小二度到大二度,再到小三度,最后到纯四度,到达音乐合唱旋律的最高点,因此带出妇女们一声呐喊,将情绪烘托到极致。随后,旋律变得急促,妈妈们步伐一致向前行进,音乐越来越激昂,妈妈们的动作节奏也变得更快,动作幅度变得更大。此时,2/4拍的节奏虽快但稳,更表现出妇女内心的坚定和沉着冷静,音乐、舞蹈再加上灯光,整体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气氛,迅速将观众带入愤怒憎恨的情感。

在这个结构中,舞蹈动作以幅度较大和快节奏为主,如下腰、踢腿、突然蹲下以及反复出现的手指前方,妈妈们通过指尖将仇恨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种场面也给观众带来震撼感。

2.2《中国妈妈》第二段——承

她们不停地动作,音乐旋律到达了最高潮,戛然而止,人群立即从舞台中间向两边散开,舞台中央留下了一名身穿着和服的日本遗孤,舞蹈开启了第二部分。

一声悠扬的琴声响起,妈妈们慢慢转过身来,看到日本遗孤抱着头,缩着蹲在地上,这时候,不同的妇女有不同的反应。从大家一起围着唾弃日本遗孤,到纷纷转身离去,再到其中一位妈妈忍不住转过身来,靠近那个遗孤时又突然甩开,到最后所有妈妈们跑过来围绕着那名孩子并且用大家的力量托举起来,内心纠结万分的过程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段落的音乐旋律是4/4拍的节奏型,给人一种感觉抒情缓和的心情,观看者也能感同身受。

2.3《中国妈妈》第三段——转

随着音乐的旋律变成了单音,慢慢变弱直到消失,妇女们慢慢的把那个遗孤包围起来,舞蹈开始了第三部分。

灯光转换成了暖色,音乐也变得轻快许多,妇女们重新向两边散开,日本遗孤的和服已经换成中国小女孩的衣服了。这一段落里出现了舞蹈中的重要转折,从最开始的挣扎到这一刻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表现出了日本遗孤在中国生活的美好时光。

这一段的舞蹈表现内容是作品中最为丰富的,音乐也是最丰富的,在之前的乐器中基础上是用到了笛子这样的乐器。笛子的表现力很丰富,它演奏出了悠远、高亢的旋律,又表现出了愉悦的心情,对提升舞蹈中情绪渲染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段音乐是三拍子的节奏型,旋律优美,妇女们在田野间弯腰劳作,小女孩奔跑在田野里,营造了一种温馨欢乐的氛围。这时出现了起俯的主题动作——模仿插秧,一个简单的舞蹈语汇,反复地出现,再配上儿歌“老玉米,金黄黄,养活了异国的小儿郎。我捧着玉米回头望,地里站着的是我娘……”,将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

 2.4《中国妈妈》第四段——合

这一段是整个舞蹈最让人动情的一个部分,用到的音乐是2/4拍节奏型的东北民歌《摇篮曲》。这首《摇篮曲》速度较为缓慢,力度较弱,给人一种平静舒缓的感觉,用在这一部分中很好地渲染出悲伤的氛围。中国妈妈将和服还给了小女孩,送她离开。尽管没有很多的舞蹈肢体动作,仅仅靠望远方的造型和对小女孩产生的情绪表演来描述故事,留恋不舍的感情在音乐的伴奏下流露出来,和观众之间也起到了很大的共鸣。

 第三章舞蹈创作与音乐对群舞的影响与发展

  3.1舞蹈创作与音乐的影响

《中国妈妈》中清新的音乐带着东北特色的民间小调,简单儿童民谣,贯穿了整个舞蹈主题的故事结构。憎恨、接纳、养育、送行。随着故事的发展,音乐也随着变化得跌宕起伏。在激昂、舒缓、快速、深沉的音乐变化中,让人不但在视觉中得以震撼,也在听觉中完全的溶入整个故事里。音乐与舞蹈的结构丝丝相扣,这种音乐在情绪上同步进行的方式,使舞蹈各部分的衔接更加自然,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亲切。

从舞蹈与音乐的特点来比较两者的共同属性可以发现,舞蹈与音乐都需要节奏,欢快、紧张、轻松等不同色彩的节奏往往可以为舞蹈主题的烘托奠定基础。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单一的舞蹈往往只能展现优美的舞姿与动作要领,不能将舞蹈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烘托渲染。然而加入音乐的元素后,舞蹈动作的展现将会更加柔和,更加利于观众对舞蹈主题的理解与感受。

音乐和舞蹈是紧密依附的存在,舞蹈不太合适脱离于音乐单独存在。比如在某个舞蹈表演节目上,一选手因为提出要“清跳”而在无伴奏的情况下单独表演一段舞蹈,使在坐的导师们面面相觑,虽然可以通过视觉感受到该舞蹈表演者扎实的基本功底,但对于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却不知所云。脱离音乐的舞蹈,就算技巧表现再丰富,也不过是如提线木偶一般。音乐和舞蹈相互契合,舞蹈外化了音乐的内核,音乐支撑着舞蹈的脉络,才能给人1+1>2的视听盛宴。做到相互契合,浅显一点来说,音乐轻快活泼,舞蹈不应该气势磅礴;舞蹈妩媚多姿,必不能配以热血沸腾的音乐;鼓点细密节奏感强的音乐若是合上卡点干净利落的舞蹈再好不过;甚至舞蹈表演的人数,都会因音乐的不同选择而有相应的偏向。也就是说,音乐带给人的情感共鸣,我们应该在舞蹈上找之共通点;舞蹈叙述出的故事,我们亦能从音乐中听到。舞蹈和音乐是看似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刺激的感官也全然不同,但并不妨碍他们是相辅相成的一对存在。音乐和舞蹈自是能变化丰富,也不存在说世间只有此曲能合此舞,但是相互配合的音乐和舞蹈精神层面必然相通。

比如,在描绘中国妈妈与日本遗孤分别场景时,舞台上暗淡的灯光烘托了当时离别的感伤与忧郁,低沉的音乐片段将母亲心中的黯然跃然台上。不仅如此,在《中国妈妈》的群舞表演中,演员的表演身段,运用的手势、眼神和面部表情,都充满着讲究和韵味。即抬手举足之间所展现出来的姿态美。对故事情节的展示已经不是单单的在讲,而是运用了舞台表演和角色塑造,来充实群舞表演中的单调乏味。大多数群舞表演中的俗套路,在《中国妈妈》中也以舞台表演的形式被替代。去了老旧舞蹈表演中的丑态作弄,结合故事人物的形象和气魄,赋予《中国妈妈》以“美”的表演。

整个舞蹈作品朴实无华,却把人感动得潸然泪下。因为我们都有一颗心,一颗真挚、温暖的心,所以,我们能感受到舞蹈所体现的感情。因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历史,所以我们才更知中国妈妈的不易与伟大。她们从狭隘的憎恨中走出,走向一个宽广的境界,用无言的行动将善良诠释到极致。当她走近我们,我们看见她是那么的苍老,额上刻着的皱纹,写着老人一生的辛劳。压弯的身躯诉说着老人生活的沉重。黝黑的皮肤透出老人生命中的艰涩。但她依然是那样慈祥,那样开朗,那样幽默,那样豁达,让人难以忘怀。

 3.2舞蹈创作与音乐的发展

舞蹈和音乐作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两者相互烘托,互相映衬,离开音乐的舞蹈表演是没有艺术灵魂的。纵观古今中外,舞蹈的演绎过程中音乐是必不可少的。音乐可以通过听觉的冲击为舞蹈表演奠定情感基调,舞蹈作为视觉享受的艺术表现形式,与音乐相互配合往往可以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所要渲染的主题通常需要音乐的陪衬,将音乐融入舞蹈艺术中能够加强舞蹈动作中所传递出的情感特色,使得舞蹈的内涵更加丰富。而将不同的音乐与同一支舞蹈相融合,其情绪表达的内容是完全不同的,每一名表演者能够结合音乐的情感、舞蹈的动作以及节奏将思想和情绪予以释放,通过舞蹈传递一种特有的观念,体现出创作者和表演者对音乐、舞蹈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随着音乐在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其以独特的旋律和方便悦耳的特点逐步从舞蹈中剥离出来,得到现代社会的追捧。在舞蹈的发展中,音乐对舞蹈的作用不容小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音乐作为一种基本节奏和旋律伴随着舞蹈从开始到结束,这种表现形式的关系是音乐烘托舞蹈表演的全过程,使舞蹈能够更好的表现主题,并从开始到结束一直引领着舞蹈的变化发展;其次,舞蹈的创作可以把音乐作为主要对象,通过音乐获取舞蹈当中的内容。这种形式的关系是舞蹈以音乐作为基础,然后以音乐的情感为舞蹈的表现情思,两者在表现的主题上是一致相同的;最后,舞蹈家们可以通过音乐带来创作灵感,展示音乐所带来的自我情感共鸣。音乐和舞蹈的关系是当前许多舞蹈的创作形式,舞蹈家们者根据音乐带来情感启发,编创符合音乐意境的舞蹈表现内容,从而带来具有较强的感情基础。

因此,音乐和舞蹈是相互依存的。虽然舞蹈出现的时间比音乐早,后面两者通过结合,就成为了各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些舞者提倡没有伴奏的舞蹈。事实上,他们仍然选择了有节奏的音色,比如敲击、铃声和自然的音乐,但不是音乐。从广义上讲,敲击铃声等也是音乐形式。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当然,这并不能意味着舞蹈要完全受限制于音乐,选择什么音乐要遵循编舞的原则。因为不是所有的音乐都很适合编创舞蹈,音乐不同的风格往往可以与主题不同的舞蹈互相搭配融合,形成两者相互补充协调的艺术展现形式。

随着文化交融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妈妈》以其独特的爱国主义风格进入公众视野。每一个舞蹈动作、每一个音乐节拍都是编导在细心观察中探索出来的,它承载着所有中华同胞对革命前辈的尊敬,也寄予了当下中华儿女对社会主义和平生活的美好祝福,以及对祖国和家乡的无限敬爱。

 结语

舞蹈创作的灵感不仅仅来源于动作技术特点以及主题的强调,音乐在舞蹈创作中同样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妈妈》以其独特的舞蹈与契合的音乐色彩,呈现出一套精彩的舞台视觉与听觉盛宴。通过对舞蹈剧《中国妈妈》的创作背景进行系统化分析,把握舞蹈创作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为舞蹈创作中音乐的结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杜辉.浅论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J].基础教育,2011,(3)

[2]闫洁.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新探[J].教育教学研究,2008,(11)

[3]王彦贞.对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科教文化,2011,(9)

[4]崔薇.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刍议[J].大舞台,2010,(2)

[5]王一茹.浅谈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J].陕西教育,2008,(8)

[6]丁玉华.徐州地区少儿舞蹈教学中的“循序渐进”[J].剧作家,2007,(5)

[7]李延超,饶远.与火洗礼中的民族传统体育——傣族体育与彝族体育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6,(11).

[8]饶远.彝族自由式摔跤[J].民族体育:1~3.

[9]《彝族自由式摔跤》民族体育与健身中国旅游网[M](1).

[10]胡利军.全国群众体育学科建设研讨会[J].体育科学:59~64.

[11]徐晋生.中国自由式摔跤运动史初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85(4).

[12]魏锦龙.中国古代自由式摔跤运动发晨述略[J].延安大学学报,2004(4).

[13]周德才.彝族与拉祜族的历史语言比较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8,(3):36~67.

[14]刘坚.云南民族体育旅游资源与产业化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1999:46~47.

[15]饶远.民俗中的体育与体育中的民俗[J].体育文化导刊,2005,(1):43—85.

[16]芦平生.LuPingsheng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诠释[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2006(3)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我要感谢的就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筹备的阶段导师就对我们做出要求,从论文的开题到论文初稿的修改直至论文定稿阶段,我的导师都会不厌其烦的给我的论文提出专业性的意见,为我研究论文的方向做出指导,在论文撰写的过程中也会及时得对我遇到的专业方面的难题给予一定的指点和帮助,提出了许多对我有益的改善性意见。也真心的感谢每一位教师的谆谆教诲,给予了我们各种专业的知识和不断努力的力量。

感谢一路走来一直默默陪伴我的家人,他们为我的学业和未来付出了诸多心血。也见证了我不断的成长,我秉承着他们正直坚强的性格,善良待人,真诚待事。谢谢他们默默无闻在身后做我坚强的后盾,让我能够勇敢的做自己。也因为有他们的日夜辛劳,我才有机会如愿完成自己的学业,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我所努力的动力也大多都来源于他们,因为父母毫无保留的付出我才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领略更多不曾看到的风景。

最后,再次对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和同学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在我论文撰写过程中带给我支持和关怀,也非常感谢百忙之中参加答辩的评审老师们。

这一站即是终点也是另一程的起点,而或许分别是为了下一次我们能够迎来更加热烈的相遇,在夏天告别之前遇见在夏天到来之际分别,唯愿我们归来仍是少年。祝愿同学们老师们毕业快乐,也要一直快乐!

份同我们交流经验与心得都使我受益良多,感恩您的指导与帮助!愿您幸福安康!

山水一程,三生有幸。我要感谢我的室友,每一次的欢乐与喜悦,每一次困难与挫折,都有她们的陪伴与鼓励,三年的相处,我们共同进步与成长,留下了很多美好的片段与记忆,愿我们友谊长存,前程似锦!我要感谢我师门的小伙伴们,我们的每一次相聚、每一次互相鼓励都是彼此成长的印记,都深刻的印在了我的脑海,我会永远珍藏这段美好的回忆,愿我们友谊长存,前程似锦!

离别不说再见,希望我们大家都好!

论舞蹈剧目《中国妈妈》的创作特点

论舞蹈剧目《中国妈妈》的创作特点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5647.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12月8日
Next 2024年2月2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