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摘要】

中国自古以来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沟通和贸易交流十分密切频繁,长久以来双方的交往渗透在人文交流和经贸活动等方方面面。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就与东南亚国家达成了经贸合作的共识,于是双方的经济贸易,文化发展都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后,双方正式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启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的XXX。双方在多个领域均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尤其在贸易、金融、文化、科技、投资等领域成绩显著,硕果累累。

本论文对课题“中国国际贸易增长与东南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简单介绍本研究的背景,以及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和本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综述法,通过对课题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并且逐步总结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对东南亚法,再结合使用理论研究与数据对本国家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第二部分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相关课题的研究理论成果。第三部分本研究基于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结合一带一路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关系进行政治背景和经济方面的分析。第四部分,本研究切合题目,围绕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国际贸易增长,探索东南亚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政策发展变化,分析当地的产业结构变化。一带一路之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竞争和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和经济条件取代了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发达国家以及中国的目标工厂和市场。另一方面,中国部分产业面临产能过剩,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急需淘汰落后产能,加快产能的国际转移,开拓国际市场。东南亚国家则是中国产能转移的目标国际市场。因此,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的同时又蕴含着合作的机会。

综上,本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与东南亚地区存在竞争的同时又蕴含着合作。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东南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东南亚地区;产业结构

  1绪论

  1.1本研究的背景

中国自古和东南亚的商业交流十分密切,近年来由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中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合作和竞争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东南亚面临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本国的产业结构面临升级变化的考验。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中国作为亚洲发展经济的先行之师,其经济政策和手段对于东南亚国家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东南亚国家在经济转型之际,急需借助国际社会,只有积极参与国际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才能焕发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活力。一带一路以后,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达到了新的层次。一带一路是深化国际社会合作的战略转折点,是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推进与国际社会特别是东南亚国家合作的急切需要。这项创举进一步创新了区域之间的合作结构,架起了中国以及东盟国家沟通合作的桥梁,营造了区域间平等交易互利共赢的良好合作环境。东南亚国家积极响应中国提倡一带一路的号召,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与中国建立友好贸易合作关系。

  1.2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围绕一带一路,探索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增长对于东南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化的影响。1978年,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对外经济政策,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吸引外资企业“走进来”,之后中国经济实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XX对经济调控的手段逐渐成熟,国内产业体系日甄完善,中国的许多本土优秀产业也享誉国际,在国际市场上逐渐成长为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

而且为了响应中国国际贸易的深入发展和对海外市场的需求,大量的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东南亚地区得益于大量中国企业投资,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但是东盟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国家的产业发展梯度分明,面临着国内产业结构急需调整的问题。同时全球面临资源重组的挑战,经济发展环境优化也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分析研究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对东南亚发展的促进作用,希望能为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往来、深化两大经济体合作提供借鉴意义。本研究着力分析中国国际贸易与东盟国家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对东南亚的经济研究以及我国的产业结构转移有借鉴意义。

  1.3本研究的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围绕本课题,通过文献综述法结合使用理论研究与数据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在一带一路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并且逐步总结中国国际贸易增长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

中国的国际贸易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主要组成力量,正如现代国际社会的特征,中国对外开放程度地日益加深,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贸易关系也日益密切。中国学者对中国国际贸易与东南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和阐述。张蕴岭于2006年在其研究《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中,对于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增长进行阐述。她通过数据表示: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贸易活动出现稳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稳健超过20%。1992到2004年期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出口实现了爆炸性增长,出口贸易金额从41亿美元增长到429亿美元,进口贸易金额则从138亿美元到629.7亿美元,十二年间实现了近500亿美元的突破,同期中国与东盟的进出口贸易总量超过1058.8亿美元,实现了质的飞跃[16]。

张雨佳于2017年采用综合贸易份额指数法、贸易密切度指数法等分析了中国与在“一带一路”影响范围内的64个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变化,并得出了地理区位、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是影响中国与主要贸易往来国合作的主要因素的结论[7]。学者余振岳与者贵昌在2016年则从“一带一路”建设的倡议合作框架出发,分析探讨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贸易发展的影响,并且立足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基本国情,为双方的经济往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他们认为近年来中国对东南亚国家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越南的进步尤其突出;而且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类型逐稳健地实现了贸易顺差的转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贸易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尤其是越南和泰国表现较为明显。

  2.2国外研究

一带一路给国际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力量,拉动了东南亚与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国外学者对于中国的国际贸易和东南亚的产业结构研究十分深入。

西方的部分学者,以部分日本和东南亚国家的学者为甚,在东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中总是习惯性地先将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放在完全的对立面,认为中国与东南亚是经济发展的竞争者。这是由于在国际贸易中,发展中国家面向的主要出口市场大体一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都以X日本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为主,所以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各国的出口贸易上存在着一种不可避免的竞争对立关系。数据表示:2015年,中国吸引外资高达1080亿美元,首次超过X和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资接受国。1998年,东南亚其他国家吸引的外资是中国的4倍。现在中国实现了反转,中国吸引外资的巨大浪潮引起了东南亚区域邻国的忧虑和恐慌,这些邻国大部分是依靠外资带动本国的产业和服务的增长。所以一旦有迹象表明中国吸引外资的情况将会维持持续增长的趋势,许多东南亚邻国就开始担忧他们的外资流入量会受到来自中国的巨大威胁。

对于中国引起的外资转移问题,国外学者Wu和Keong于2012年提出中国国际贸易发展和外资增长并没有对东南亚国家造成实质的竞争性威胁。他们通过对东南亚国家外资流入的定性分析得出结论:早期中国大量外资主要是来源于香港对中国内地直接投资,欧美的外资吸收较少。因此,早期中国吸收外资的情况对东南亚经济发展影响较小,中国对东南亚国际并无存在竞争性威胁。

  3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

  3.1中国的一带一路

3.1.1政治原因

2013年,xxxxxxxx先后提出共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这一新的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的关注以及积极的响应。中国应当充分发挥与经济带沿线国家多年来进行经贸合作的基础,持续扩展与各个国家的经贸合作投资,促使整个区域经济更加融合。“一带一路”连接亚欧大陆,是促进亚欧经贸共同发展,实现“一带一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共同繁荣的伟大战略构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践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策略,发展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一带一路是中国基于国际社会的共同需求创造性提出的概念。

作为最大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理应担负起团结友邻,整合区域资源的国际责任,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从而实现长期的和平发展、民族复兴的目标。“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亚投行的成立给东南亚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老挝、柬埔寨、缅甸、印尼等国在铁路、公路、港口等重要交通领域与中国展开积极合作,希望借助中国支持提升其国内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消除本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正如xxxxxxxx所指出的:“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具有广阔的前景。

3.1.2经济原因

近年来,中国的国内市场有些产业趋于饱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已经逐渐稳定。“一带一路”的提出,把中国和沿线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无疑给中国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的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从中国推广到沿线的其他欠发达国家,以经济扶持为发展目标,在具体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中国肩负起整合国际资源的重任,推动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资源优势互补。一带一路的践行帮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结成经济和政治上的同盟,经济上,一带一路的践行帮助中国在东南亚国家培养外部需求,也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培养一个长期的、不断扩大的市场支撑。政治上,深化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程度。“一带一路”的重大经济意义还在于打破美元一家独大的情况,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美好愿景。人民币国际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在国际上的自由流通,充分发挥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功能和国际储备功能。

“一带一路”沿线已经有欧亚大铁路、中巴自贸区、中国—海合会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中斯自贸区以及近期确定的中澳、中韩自贸区等和涉及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在世界经济不断变化重组的21世纪,自贸区的建立使各个国家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因此“一带一路”的战略实践切实契合了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沿线亚欧国家积极支持和参与。

3.1.3一带一路对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的提出和建设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和国内资源的重新整合,更对我国创造经济增长新动力有重大贡献,也有助于我国与东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升级,通过加强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和经济交流,互帮互助实现共赢。而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融合,为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平衡注入了新动力,利于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对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也带来了重要影响。

“一带一路”开展以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增长实现了飞速增长,据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研究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8年四年间,中国的国际贸易总额比“一带一路”开战前同比增长225%。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签订了友好互惠的合作协议,合作关系实现了巨大的飞越,国际贸易顺差增加。

  3.2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发展关系

3.2.1中国与东南亚的竞争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同处亚洲大陆,而且我国西南地区与部分东南亚国家接壤,历史人文,气候条件都与我国有相同之处。东南亚国家与我国的边境交易,国际贸易往来频繁。随着商业交往的发展,东南亚的产业结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也有相似之处。虽然东南亚国家作为国际社会上的出口大国,同从国际上来看,仍有许多出口大国与其竞争,中国也是其中之一。由于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并且在国际分工上都是以加工出口为主,双方出口市场都集中在X、欧洲等地区。近几年,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生产成本也在不断增加,中国逐渐以机器生产代替了人工生产。而部分东南亚国家,例如越南、泰国等国的劳动力成本还相对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这造成了“世界工厂”外移。大量欧美日本的外资企业,包括中国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进行投资生产,于是,早期的“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已经不符合国际社会的利益要求,于是“越南制造”或者“泰国制造”开始风靡全球。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图1各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

如图1所示,以2012年至2015年东南亚主要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例,东南亚各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越南的出口量增长较为稳健,印尼与泰国的增长起伏较大。2015年第四季度,印尼和越南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达到了历史新高。相较之下,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印尼,泰国和越南三个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的变化,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部分东南亚国家由于本国的劳动力成本较低,劳动密集型产品价格低廉,在国际市场上极具竞争优势,对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份额影响较大。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受到东南亚国家的冲击十分明显,但仍占据国际市场的一定份额。

东盟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东盟各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出口增长带动。其中,外国直接投资对东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推动东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积极利用外国的直接投资弥补了东南亚国家资本的不足,外资兴国是东南亚国家长期奉行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也是东盟实现经济腾飞的一条基本经验。东盟国家在利用外资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引起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大量的外资和外企进驻东南亚国家不仅促进了当地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还推动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实现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的最终目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利用外国直接投资的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国的对外优惠政策让发达国家在中国的投资增加,这给东盟国家吸引外资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图22006–2012年东南亚国家和中国吸收外资金额对比图(单位:十亿美元)

如图2所示,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和中国市场的势头发展良好,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进行产业和金融的投资。2012年,中国吸收外资的总量不断突破,总金额达到3580亿美元,而东南亚国家吸收外资受到中国的冲击影响十分明显,其中以泰国和印度的表现较为明显。

3.2.1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

中国是一个制造大国,在一带一路之前,中国就已经初步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变化。中国国内的经济结构在以劳动密集型逐渐向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中国部分产业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需要对外拓宽市场。由于国内的劳动力成本逐渐上升,国内生产优势相对减少,国内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也需要向国外转移[10]。这时,由于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基础和联系,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国的最佳承接市场。“复制中国”成了东南亚国家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东南亚国家以中国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例,整合国家资源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东南亚与中国的双边交易不断突破,平等贸易合作共赢成了双方的共识。在双方XX的鼓励和政策促进之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发展意愿高涨,贸易发展势头良好[4]。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图32005—2015年东南亚与中国的双边贸易交易额

根据图3数据可知,200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了两地的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开始相互实施全面互通经济,双边贸易额提升显著。2005年到2008年四年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贸易交易额从1000亿美元到达2680亿美元,实现了翻倍提升。2008年,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速度放缓。经过双方XX的多年的不懈努力,2015年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额突破5878.7亿美元。一带一路之后,中国为了完善一带一路的发展,带动周遭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力完善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基础建设。大量中国企业对东南亚进行直接投资,也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新的经济活力。

《东南亚科技创投发展报告》显示,东南亚国家科技项目总共获得了262.95亿美元融资。其中,中国资本是东南亚国家科技企业投资的最大组成部分,其次是X和英国及日本等国。中国对于东南亚国家的资本扶持以科技企业为主,渗透在东南亚国家的大中小企业之中。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图42016—2019年东南亚国家科技项目的直接投资来源比例

如图4,中国在东南亚国家科技项目的直接投资几乎占据该区域国家的一半,以绝对优势超过X在东南亚科技项目的直接投资总额。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直接的资本扶持,符合双方发展的共同需求,践行了一带一路的互利互赢的合作理念。

  4中国国际贸易与东南亚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

  4.1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变化

4.1.1东南亚地区的人文发展

东南亚地区人口基数大,人口稠密,人均可耕地面积少。区域内以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为低下,且贫富差距。区域内的人口以黄色人种为主,并且分布不均匀。由于历史原因,早期许多华人侨居东南亚,东南亚成了世界华人和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绝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光照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土壤肥力高,再加上地势以平原为主,十分适合发展种植业。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东南亚地区东南亚的农业作物和经济作物质量优良,东南亚多国成为作物出口大国。截止到2015年底的数据显示,菲律宾是世界最大的椰子出口国和蕉麻生产国,马来西亚的油棕生产量在国际排行第一,泰国的橡胶生产量达到世界之最,印度尼西亚是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随着中国的国际贸易增长,中国与东南亚的联系加深,双方的开放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在双方的交互中,两地的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融。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文化,而且旅游费用和当地消费水平较低,东南亚各国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东南亚华人众多,与中国文化比较接近,更使许多中国人选择东南亚国家作为他们的旅游之地。独特的东南亚宗教文化对游客们都很有吸引力,东南亚国家XX之间都在利用自己的地理位置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当地的现代旅游业。

东南亚的旅游业发展时间长,面向国际社会开放时XX就注重打造自身特色的产业文化。东南亚的旅游产业十分成熟,知名度高。行业的服务意识较强,服务业从业者注重在与顾客需求的协调中不断改善旅游业的服务质量,东南亚国家中以泰国、新加坡和菲律宾、马来西亚的旅游业最发达,当地XX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东盟为了发展区域旅游,招徕短程跨国游客,还专门成立了“东盟旅游协会”和“东盟旅馆业协会”。

4.1.2东南亚地区的政策发展

东南亚国家紧跟时代潮流,善于利用外资。特别是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土地本国的快速发展,在资本积累、对外贸易、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就业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七十年代,早期的区域经济不景气,东南亚国家只能出口农产品和依靠早期工业,依靠国际环境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但是到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整个国际经济环境相对恶劣,全球整体经济发展呈衰退,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冲击[5]。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为了紧跟经济全球化脚步,东南亚国家以中国日本为师,将本国的经济结构转向“外向型”经济合作,开始了“10+1”、“10+3”、“10+8”等新兴的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机制。

2002年,东盟与中国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开启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21世纪后,东南亚国家地区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各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加入地区经济组织,努力建造和维护东盟区域内国家的良好关系。因此,东南亚各国XX积极把握机会,重新制定投资政策,采用越发自由开放的经济政策,鼓励公民私人兴办企业,大力扶持地区经济吸引外资投资。同时发挥本国的资源优势,通过出口大量热带农作物、金属矿产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来获取外汇,以此促进经济的发展。

东南亚国XX效仿当年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给予外资工厂极大力度的优惠政策,对新建的大规模工厂有一定的减免税费,因此东南亚的增值税、所得税税收水平低于全球标准。因此,东南亚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资企业在当地投资建厂,发展本国经济。

4.1.3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发展

外国企业和个人投资商一旦在东南亚国家投资设厂,必定会在当地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且在当地招募大量员工,减轻了当地的就业压力。

据统计,在2010—2015年间,菲律宾的外资企业和当地XX合作,为当地的就业工作做出了巨大贡献,给当地提供了接近60万个工作岗位,填补了当地12%的就业人口空缺。尤其在制造业和加工业,对于劳动技能要求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外资企业在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工作机会,增加了当地的收入,促进了当地的就业,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在马来西亚,日本和X的跨国公司雇用的劳动力占国家总劳动力人口的18%,其中电子行业所雇佣的务工人口比重很大。在泰国,日本和X的公司雇用的劳动力占当地制造业总劳动力的比例高达20%~30%,对当地的就业和经济影响重大。

此外,为了提高生产率,外国投资者一般会对当地的就业者进行基本的技术培训和管理等方面的培养,这对开发当地人力资源,提高当地就业者的素质水平和就业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东南亚当地的经济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一些资源密集型企业在东南亚地区投资设厂,一定程度上消耗了当地的过剩产能,缓解了当地动力不足产能过剩的问题,优化了当地的产业结构。

  4.2东南亚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

产业结构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其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随着中国的国际贸易不断开拓,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总体呈上升趋势。以表12006-2015东南亚十年间七个国家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为例,东南亚地区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有了显著的变化。

表12006-2015年东南亚7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4.2.1东南亚第一产业的变化

近年来,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东南亚国家人口稠密,可耕地面积小,农业发展受限。以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三个农业大国为例,东南亚国家总体经济水平低下。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东南亚的水稻和热带水果以及经济作物剑麻可可质量优良,在国际享有盛名,畅销海内外,早期的农产品出口是东南亚国家发展出口经济的主力。因此,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农业种植业仍作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手段,几乎是东南亚国家的支柱性产业。如表1所示,2006年缅甸,柬埔寨和老挝三国的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较高,是本国的支柱性产业。2010年,由于东南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的生产水平提高,东南亚各国奋力发展工业和服务业,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相对降低。2015年,东南亚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在一带一路的影响下,扩大了对外的国际贸易发展,承接了欧美和中国等国家地区,东南亚国家致力发展本国的工业,同时服务业的兴起使得第三产业成为东南亚国家发展的重点,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

4.2.2东南亚第二产业的变化

近年来,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趋于上升。

工业发展是东南亚国家如今增长最为稳健的产业之一,东南亚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较为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成为了欧X家和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最为青睐的世界工厂。其中,东南亚国家的工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其中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是东南亚国家工业化发展的特色产业。东南亚的土地资源丰富,性价比高,很多中小型工厂业主为了获得土地,提高利润,2006年,工业是国家发展之本,东南亚国家鼓励发展工业,商人企业纷纷选择在东南亚投资设厂。2010年,由于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而东南亚人工成本还相对停留在较低的水平,所以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成本较中国可以缩减极多。东南亚的人口密集,人口基数较大,青壮年占人口总数比例较大,但是高素质人才较少,因此在国际市场中的制造业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东南亚国家的竞争优势显得十分突出。东南亚国家承接中国的产业,欧美以及日本多地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对于当地的第二产业发展也有象征性意义。随着技术的成熟发展和市场的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东南亚的工业日益进入稳健发展阶段。

4.2.3东南亚第三产业的变化

近年来,服务业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的生产总值比重迅速提高。

服务业是东南亚国家近几年来增长速度最为迅猛的主要产业之一,其中主要行业包括百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特别是旅游业在东南亚的兴起,导致服务业已成为当地各国的外汇主要来源。因此东南亚国家XX十分重视当地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加大投入对当地的基础设施与旅游景点建设,还致力于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扩大国际影响力。东南亚国家XX依托当地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气候环境,大力打造极具东南亚特色的旅游业名片,力求吸引全球大量旅客,刺激东南亚当地消费,改善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据统计,从2006年至2015年,东南亚地区的旅游人数从4399万人次增长到9800万人次,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也有5400万人次游客,服务业在东南亚国家迅速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如表1,截止至2015年,东南亚七国中各国的第三产业占全国生产总值都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本国的支柱性产业。其中,老挝,菲律宾和泰国三个国家的第三产业占全国生产总值比例增速最快。

  5结论

  5.1本研究的成果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和东南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增长,促进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方面发展。同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发展,推动了自身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根据本研究的数据显示,东南亚国家地区的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占国内的生产总值比重不断下降,以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迅速提高,以服务业和旅游业的第三产业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的生产总值比重趋于上升。

  5.2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基于近年来的数据,分析中国国际贸易增长与东南亚地区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性。但是部分国家数据未能同时更新,导致案例数据相对比较少。在设计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吸引外资的比较数据方面还不成熟,仍有较大的改进空间。其次,涉及到东南亚国家的对比数据,本研究主要以越南,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为例,对新加坡马来西亚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提及不多,导致本研究的研究方面不够广泛。

  5.3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国自身发展的需求不断更新变化。在日益全球化的21世纪,国际社会的关系受到影响的因素广泛,而全球在经济发展又不平衡,容易造成区域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由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较大,以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为首的国家属于新兴经济体,而菲律宾印度等国仍处于初级经济发展水平阶,中国的国际贸易增长对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影响不同。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从区域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方面入手,指出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也可以从一带一路的角度入手,论述一带一路前后中国国际贸易增长对东南亚的发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洪银兴.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J].经济研究,1997.

[2]张淑红.“一带一路”战略与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9,(44):58.

[3]王义栀.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王勤.当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J].世界经济,2013-10-09.

[5]杨艳玲.“一带一路”倡议的地缘政治视角解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1):8-9.

[6]沈红芳.东南亚国家的汇率制度改革与变迁研究[J].东南亚研究,2008(3):P26-31.

[5]菲德尔拉莫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挑战、机遇与潜力.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

[6]Arndt,S.W.andKierzkowski,H,Fragmentation:NewProductionPatternsintheWorldEconomy,OxfordUniversityPress,2001.

[7]张雨佳,张晓平,龚则周.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依赖度分析[J].经济地理,2017(4):31-31.

[8]聂爱生.东盟国家外资利用及其发展前景研究.硕士论文

[9]Finance.ResearchonChina’sFDIDevelopmentinSoutheastAsianCountriesundertheBackgroundof“theBeltandRoad”—TakeSingapore,ThailandandIndonesiaasExamples.[J].2019,Vol.9(3),pp.281-285.

[10]李勇.中国对东盟国家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分析[M].上海社会科学院,2015.

[11]刘慧悦.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的演进:路径选择与结构优化[C].东南亚研究,2015.

[12]IchiroIwasaki.IndustrialstructureandregionaldevelopmentinCentralAsia:Amicrodataanalysisonspatialallocationofindustry[J].CentralAsianSurvey,2000,Vol.19(1),pp.157-183.

[13]谢俊瑶.“一带一路”战略下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分析——以东盟为例[N].经济研究导刊,2016.

[14]刘志雄,张广根.东亚贸易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M].东南亚纵横,2008.

[15]马晓东,何伦志.融入全球价值链能促进本国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的实证研究[M].国际贸易问题,2015.

[16]张蕴岭.中国同东亚的经济一体化与合作[M].当代亚太,2006.

  致谢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已经到了临近结束的时候,许多场景还历历在目。爸爸送我到广药报到的时候,我还在为高中的结束痛哭流涕,还没有做好准备迎接大学生活。转眼间,我也将离开大学校园参加工作了。不管我多么想停留在“象牙塔”里,时间都会推着我们前行,很快地我又将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接受社会的洗礼(也有可能是摩擦)。广药教会了我很多,也馈赠了我很多,四年时间已经把广药的精神植入我的心里,我将一直以身为“广药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在离开校园的之前,我以这篇稚嫩的论文为我大学四年的学习写下一个句号。

2020是极具挑战的一年。在辞旧迎新之际,大半个地球生了一场大病,给本应该红红火火的春节蒙上了一层灰。街头没有以往繁华的景象,只有稀稀疏疏的几个路人。大家人人自危,带着口罩的脸只剩下眼睛露出来而已。

我也开创了整整两个月的宅家纪录,每天通过新闻了解疫情的最新进展,被前线奋斗的医护人员感动,为所有的同胞而祈祷。在家里的期间,我也经历了许多。在家里的地位极限下降,从宝变成草,还要心心念念遥遥无期的毕业照和毕业典礼。

在论文完成的过程中,我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朱志彬老师,老师绝对是个超级大好人,他不仅十分耐心地指导我的论文写作,鞭策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还替我提供了很多研究思路,谨在此我衷心地祝愿朱老师身体健康,心想事成。

当然,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正是我的家人一直以来的陪伴才使我有勇气和信心去克服一切困难。实习期间刚好遇上疫情,同时又面对论文的考验,看着自己掉落满地的头发,再看着其他的同学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和实习,我很多次焦虑到想要原地去世。在这期间,我的家人一直鼓励我帮助我,给我创造学习和完成论文的安静环境,不断给我经济上的支撑和心理上的支持(其实也不多)。

此外,我还要格外感激我的姐姐,她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小甜瓜,因为每次在我论文写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她都帮助我查找资料,认真鼓励我完成论文,给我提供了很多致命的意见。

已经五月份了,但是全球的疫情攻坚战还未完全胜利,我们依然要保持上下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中国国际贸易的增长与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变化有何相关性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9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4498.html,

Like (1)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9月13日
Next 2022年9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