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标与中国美术 以民国时期到文革时期为例

摘要: 烟草商标,简称为烟标,它是一种烟草品牌的载体。人们看到这个商标后,就知道了这个品牌。烟草品牌与烟草商标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烟草品牌,可以有一个商标,也可以有几个甚至更多大同小异或各不相同的商标。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摘要:烟草商标,简称为烟标,它是一种烟草品牌的载体。人们看到这个商标后,就知道了这个品牌。烟草品牌与烟草商标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烟草品牌,可以有一个商标,也可以有几个甚至更多大同小异或各不相同的商标。我国是文明古国,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而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烟草生产厂家,产生了诸多十分美好的烟草商标,在它们的伴映下,烟草品牌更添光华。烟标的美学探究是十分复杂而且是有意义的。它不但可以指导我们总体作为审美一主体去评价和欣赏审美客体,同时也能让我们从哲学意义上理解“美”,更能指导我们设计出更能符合审美主体活动的有价值的审美客体。因此,本文进行了这方面的资料查询和实践活动。
  关键词:烟标图像;中国美术
烟标与中国美术 以民国时期到文革时期为例

  引言

  卷烟工业自19世纪末在我国开始出现,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自哥伦布发现烟草种子并流传到世界至今,烟草已成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存在并得以发展。有了卷烟才有了烟标。烟标作为烟草文化的代表,发挥着传播烟草文化的作用。烟标于方寸之中集政治、文化、经济、民俗、风光、艺术等内容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现实和艺术的结合、显示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烟草流传于世,已有500年的历史;卷烟的产生,亦已100年。有了卷烟,才有了烟标。烟草商标,简称为烟标,它是一种烟草品牌的载体。人们看到这个商标后,就知道了这个品牌。烟草品牌与烟草商标的关系密不可分。一个烟草品牌,可以有一个商标,也可以有几个甚至更多大同小异或各不相同的商标。烟草商标是烟草品牌内涵的最佳体现正如俗语所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好的烟草品牌通过良好设计的烟标反映出来,会如虎添翼,相得益彰。或者说,通过烟标这一具体载体,烟草品牌得以体现在广大烟民面前。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说,烟草商标不仅仅起到了一个烟草品牌的标志作用,有别于其他品牌的区分作用,它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其对于烟草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烟标的标名要求有清新、抽象化、独特和具有品牌的意识等,烟标的这些要求也表明以人来作为对审美的主体时对烟标的标名审美客体的要求,也可以说审美的客体要求应具有的情趣、风格和时尚。由于烟标的标名对于烟标本身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假如标名其本身就缺少了关于美的体现,在设计烟标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到对美的造物原则,没有蕴涵美或者没有将其加以美化,那么在其作为审美的客体时,自然就不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也不能让审美的主体得到精神上的愉悦。烟标的设计不但需要根据其销售区的环境、风情,还要赋予其标体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及非常浓厚的民族风情和特色。因为只有民族的才是永恒的,一个烟标的标名作为客体不仅可以进行流传,还可以被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被后人所纪念和使用。

  第1章我国烟标的产生

  1.1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

  1492年,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同时把烟草的种子带回了欧洲,烟草此后很快传遍了全世界。
  自1890年美商老晋隆洋行第一次将机制卷烟运到上海,1893年英商商务烟草公司在沪设立第一家机制卷烟厂,19世纪末,中国人仍习惯于吸食土制的烟丝,直至世界卷烟托拉斯英美烟公司来华设厂,就地产销携带方便的卷烟,人们才渐渐改吸卷烟。此后,在中国产生了机制卷烟。有了卷烟后,又有了包装纸,上面印有牌号和图画,即今天所称的卷烟商标——烟标。最初传入中国的香烟牌号有美商的“小美女”、“品海”、“脚踏车”、“火鸡”,英商的“统盘”、“三炮台”、“老刀”以及日商的“孔雀”、“凤凰”等。这些卷烟以其独特的包装和图案吸引了国人,以吸食和携带方便的特点诱导和改变了国人的吸烟习惯。
  在卷烟传人中国后,外商不惜各种手段在中国各地广泛利用广告大肆宣传,尤其是英美烟公司以其特有的雄厚资力,利用严密控制的销售网,以上海为中心,从城市到乡村,从沿海到边疆,遍布全中国,从而使英美烟公司的卷烟销量达到垄断之地位。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1905年前后,以三星烟公司、德伦烟厂、中国纸烟公司为代表的我国民族烟草加工业初步形成,又产生了以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和华成烟草为代表的两家最大的民族卷烟厂。民族烟厂的崛起,开始了与外来势力的抗争,揭开了民族卷烟工业的历史篇章。南洋烟草股份有限公司1906年投产的“白鹤”、“双喜”、“飞马”以及“黄金龙”、“白金龙”、“大联珠”,华成烟公司的“美丽”、“金鼠”牌等香烟,曾盛极一时。
  因此,我国的老烟标反映和代表了中国早期卷烟工业的竞争发展史,是一个历史时期的缩影。舶来品烟标中,英国惠尔斯公司的“老刀”算是一个典型。这枚烟标是19世纪末最早打入中国的品牌之一,至1952年英美烟公司被我收归国有,作为舶来品的代表,才结束了它在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烟标上来看,以大海为背景的水手图,放炮手的动作和炮弹溅落在船群中的浪花,表明西方列强似乎要从海上打开通向中国的道路。
  正是这枚几乎无人不知的烟标,为历史留下了印记。同样,产生于1916年的“大前门”,最早系英美烟公司的产品,曾和“老刀”、“大英”、“哈德门”、“三炮台”诸牌号一起,在上海风靡一时。为了能在华求得更大的发展和争取更大的产销盘,又少交税款,英美烟公司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自1934年注册建立以华商为名的颐中公司,继续在上海、青岛、天津等地产销。“大前门”的曲折经历,是早期老烟标的继承和发展的运用。它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烟草品牌的一个特殊典型。
  20世纪初,民族烟草工业尚属萌芽时期,同外资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民族烟厂从帝国主义手中夺回了一部分市场,促进了中国烟草工业的发展,表现了民族资本的气质。南洋烟草公司香港厂所创的“三喜”牌,1915年问世,大受各界欢迎;华成烟公司推出的“金鼠”牌,因1924年时值甲子年,加之物美价廉,一上市就受到欢迎,销路大开。早于1905年成立的北京爱国纸烟公司曾以“爱国”为牌名,提醒国民的爱国意识。在1908年之前,民族烟厂就已有北洋、隆盛、中国纸烟、三星、广州烟草、南洋、爱国、福华、麟记等近20家,分别诞生于夭津、烟台、上海、广州、北京、香港、汉口等地,在卷烟工业企业中,有些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1.2烟标品牌名称的分类及其特点

  我国的老烟标,泛指新中国成立前的卷烟商标。老烟标是在特殊时期所形成,确切地说,它由民族烟标和舶来品烟标两大类组成。
  早期民族烟标的设计,明显受到舶来品的影响。如华成烟公司的“金鼠”牌,其烟标上的英文牌名“RAT',为“来安铁”,当时的广告便证明了这一点:“最高等来安铁香烟又名金鼠牌”。之后在通俗易懂的广告文字中,使得“金鼠”的名声日益高涨,成为上海滩知名的卷烟品牌,尽管中英文的设计成为老烟标的特色,但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烟标更受国人欢迎。“美丽”牌是著名的老牌,烟标上的“有美皆备,无丽不臻”的广告词,运用嵌字的修辞手法,把“美丽”两字分别嵌人联语之中,寥寥八字,短小精悍,自然浑成,音韵铿锵,显示出生产商对产品充满了信心,极具效果。当年这幅对联曾广为流传,成了广告宣传的范例。早期老烟标中以美女为图的比比皆是,“美丽”牌巧妙地利用了人们的国货意识,精心地设计了烟标,广告词又别具匠心,从而使华成烟公司的市场销量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一直到全国解放后,“美丽”牌仍是国产烟中的名牌。
  当然,舶来品的烟标也有其一定的含义,“绞盘”牌的图案十分简洁,整个画面上仅为固定船舶缆绳所用的绞车。有趣的是,绞盘的剪影,突出的一股缆绳在图案中竟变成了烟卷,似一戴帽者嘴叼香烟,十分形似。这种竖立于甲板上的船用工具,被烟商用作卷烟牌名,或许同“老刀”牌一样,都和航海有关。在烟草历史上,欧洲的永恒主题就是哥伦布,无论是远洋探险的大帆船,还是哥伦布的半身像,或是指南针及至绞盘,除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航海家之外,更是对他为烟草业作出非凡贡献的追忆和怀念。
  文革标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那个时期的烟标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调,名称多以“红”字命名,或者以“红”字为首尾。如“红满天”,“红红”,“永红”,“红山城”,“东方红”等。另外,烟标上印有“领导人的语录,诗词或一些政治口号也是文革烟标的一大特点。文革时期的烟标,也是“文革文物”之一。
  在近60年的发展历史中,“中华”烟的烟标样式和图案也经历了多次的改变:
  第一次改变,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海烟草工业的印刷厂采用了全新的印刷工艺,将“中华”牌的烟标上的印金商标改为了烫金的商标,这一变化利用了对图案的烫金的效果,使整个的烟标看起来焕然一新,也使“中华”的品牌形象迅速的提升。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它的第二次改变,上海烟草工业的印刷厂大力的进行技术的改造和创新,引进了国内的第一条凹印的生产线,把烫金的印刷变成了较为先进的凹版的印刷,而在其烟标的材质上,也由原来的白卡纸变为了裱铝纸。原来的烫金印刷的工艺较为复杂,均需手工进行操作,印刷的效率也较低,且印刷的质量也不太稳定,这很显然的不符合人们对产量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当变为凹版的印刷之后,其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印刷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使用了裱铝纸,烫金的工艺因此也改为了透明黄的印刷工艺,几乎透明的黄色油墨会把铝纸的金属色泽透射出来,就会呈现出全新的金色感觉;而且其工艺进行改进后,生产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中华牌烟标的生产从卷筒白纸也进入到了成品中来,生产的速度可达180米每分。
  第三次的改变,也就是当前阶段,上海烟草工业的印刷厂已经更名为上海烟草包装印刷有限公司。由于裱铝纸表面的铝层非常厚,且不易降解。如今使用是喷铝纸式的印刷,属于降解型的环保类的纸张。与此同时,水性油墨的工艺试制也正紧张地进行着,在未来一年之内,可以替代传统的溶剂类凹印油墨,解决凹印生产时产生的VOC排放问题,真正做到清洁生产的指标。

  1.3我国烟标的文化底蕴

  烟标,说到底毕竟还是烟草的一种商标兼包装物,但是由于经历了悠久的年代,中国老烟标不但客观地反映和记录了历史,更有中国文化渗透的背景,使得烟标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产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历史和文化并不都是写在教科书上的,无论是产生于民族工业初期的“美丽”、“金鼠”、“爱国”,或是宣扬同外来势力抗争以“国货救国”、“中国人应吸中国烟”文字的“十字军”、“双斧”、“金豹”,还是映现一个时代人情风貌的“大上海”、“哈哈笑”、“黄包车”,都有其丰富的
  文化和历史的底蕴。老烟标于方寸之中集政治、文化、经济、民俗、风光、艺术等为一体,充分体现了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现实和艺术的结合,显示了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烟标的产生和发展,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收藏爱好者。由于烟标所具有的知识性和趣味性,尤以老烟标突出显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烟标的收藏已成为一个极具情理的社会现象。
  烟标毕竟不同于邮票和钱币,还排不上国家名片之列,加上老烟标的寻觅难度,更是不可能系统地去收集整理。但无论是历史的演变或版式的发展,还是收藏及鉴赏,烟标已经成为一种绝对价值的文化体现。这些珍贵烟标的收藏,对研究中国民族烟草工业的发展,无疑是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对收藏爱好者而言,又可领略到丰富的烟标艺术。
  1949年以前,最被看好的就是一二十年代的、抗日标识的以及解放区生产的烟标。这三个阶段的烟标存留量非常的少,其历史的底蕴丰厚。就如解放区的天源烟草公司所生产的飞马牌香烟,抗日期间的中国精神烟厂所出品的远征军牌的烟标,早就已经是烟标中的珍品,身价百倍了。
  烟标文化是以烟草这一特定的商品为载体的,体现在文化领域里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香烟从品牌名、图形、文字等方面来说,每一个文字、每一个图形都有特定的含义。比如从众所周知的“大前门”说起。从名称上来说,“大前门”是北京天安门广场南侧的“正阳门”,北京方言称为“南门楼子”。那么有关北京“正阳门”的所有历史文化背景就成为烟标“大前门”的烟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来当“大前门”成为纪念性的烟标时,比如
  “庆祝国庆十周年”、“大前门创牌80周年”的文字留下了深刻的历史记录。显现了浓厚的品牌实力和优秀的品牌文化。烟草的出现、烟草工业的发展、生产厂商的变化无不记录了烟草行业的历史、文化。

  第2章烟标图像中的美术设计元素分析

  2.1图形形态特征与表现风格形式

  民国烟标的图形形态可以分为具象形、构成式和抽象性三种。民国时期的烟标图形的显著特征是对具象形态的大量使用,凡是能够可以指认的形态,都有具象形的特点。设计教育学的学者诸葛铠教授曾说:“在设计的庞大范围内,很难脱离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表现。以上述二者为其内容的形态,都可称之为具象形态。”在民国时期的生产条件下,烟标的设计只能以手绘的方式进行创作,大部分的烟标中的人物、动物、建筑以及植物等图形均表现出高度的和写实的特点,在图形的绘制中要注重对具体形象特点的深度进行刻画。
  绘画式的烟标图形是民国时期中最为多见的,设计师们运用了水彩画、版画、油画、线描以及国画等众多的方法对烟标上的主体图形进行塑造。比如英国力干特烟公司的“老磨房”、X实业烟公司的“SnowField”等烟标的图形就是运用了水彩的绘画方式,表现出晶莹透明、湿润流畅和轻松活泼的效果;泰丰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华山”、武汉汉昌公司的“鹿鹤”等烟标的图形则是运用了中国传统的绘画手法,表现出亲切的、纯朴的效果;爱群烟厂的“民主”、烟台仁增盛纸烟公司的“蝶花”等烟标的图形是运用版画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简洁的、独特的视觉上的效果;兰生记板烟行的“生兰”、大英烟公司的“木兰”等烟标的图形运用线描的艺术形式,流畅而均衡、富有表现力;英国驻华联合烟公司的“天桥”、英国惠尔斯烟公司的“老刀”等烟标图形则是用油画的艺术形式创作,层次生动、响亮。30年代的中央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工厂”牌烟标见下图:
  它是运用平涂的方法来表现工厂的建筑外观,其画面中所固有的纸色(浅米色)是受光面,绿色的平涂表现出中间的层次,较暗的部分采用稍深的群青色来表现,整个画面看上去除了纸色以外只用了两套色系,图形简洁而有力、一目了然。上海金蕾烟厂的“红灯”牌烟标见下图:
  画面中红色的灯笼图案以及由浅绿和深绿色二分割的背景,式直接运用大面积的平涂的方法设计而成的,其主题鲜明而对比强烈,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时代感。民国时期烟标的图形设计表现主要体现在辅助图形的设计运用上,也就是说大量的烟标在其主图之外还另有边框或者底图纹样的装饰图案,主要有各种形式和类型的卷草纹、花卉及几何形等。中国传统的吉祥装饰纹样在民国烟标设计中的应用极少,只偶尔出现盘长纹、云纹、寿纹等图案点缀其中。通过这些装饰纹样或线条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图形元素,而且与主图之间在视觉上产生对比,使画面信息更为突出。

  2.2图标中字体设计的功能特点

  烟标中的说明和规定文字的选用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文字可以给人亲切感和稳定的感觉,这些感觉的产生,靠的是文字与主图、色彩、标名在形式、内容上相互融合统一、和谐之中才能产生美的感觉,让审美主体得到回味和净化。
  烟标常以文字形成其独特的显著性。文革时期,最为突出的是当时许多烟标上印上了xxx语录或最高指示,它是文革烟标中数量最多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其烟标主图是以语录、最高指示出现在正版醒目位置上。如济南卷烟总厂出品的“红红”烟标上印有“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而徐州卷烟厂出品的“丽华”则是以“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入标面的。比如万里、大众、葡萄、红卫、黄金叶等烟标,还别具一格地推出了多种语录成套系列标,少的五枚一套,多则十多枚一套。如沈阳卷烟厂出品的“红卫”它由5枚组成,分别为:“抓革命促生产”、“要斗私批修”、“工人阶级领导一切”、“认真搞好斗批改”和“吐故纳新”。这些语录标处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政治挂帅的年代,是这个时期的历史产物,它对研究中国烟草发展史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除语录烟标外,xxx诗词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它们是长征、庐山、咏梅、海滨、公社、黄河、延安、中岳、延塔、经济等。这类烟标大多为牌名与诗词内容相融合,并采用xxxx的手体书法形式出现,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如青岛卷烟厂出品的“红舞”烟标,正版上印上xxx的名句“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付版上则配有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剧照。这种xxx手体诗词与摄影剧照有机的结合在一体,浓缩在方寸烟标之中,给人以美的享受。

  2.3色彩的运用

  色彩是影响包装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具有良好视觉特性和色彩宜人的包装,无论是在超级市场还是在广告印刷品上,都会是一个成功的“推销员”。当消费者购买卷烟时,首先引起注意的是烟标的色彩,其次才是图案、符号等。无论色彩以单独或组合的方式出现都比文字、图形能更快地吸引消费者的视线。
  在文革烟标中,有一部分一目了然,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色彩,深深打上了历史的烙印。如东方红、东风、东升、向阳、朝阳、红灯、红光、红旗、红缨、代代红、处处红、红山城、红满天、红烂漫、全国一片红……。此类烟标大多以葵花、红旗、工农兵形象为主题图案,烟标的底色、图案及文字也多以深红色,形成了一片红的海洋。这在中国烟草发展中,乃至世界发展史上都是一个创举。如一下烟标图案:
  图一:东方红图二:东风图三:向阳图四:红光图五:红缨
  如“中华”、“红塔山”、“利发”等品牌的卷烟。其中“利发”牌卷烟的烟标设计采用了红、金、深蓝和白色。它的构图是:在烟标的正装潢面,用一深蓝色和金色相配的圆弧从左向右以上升趋势抛出,把烟标正装潢面的两个边分别以1/3和2/3近似黄金分割的比例隔开,圆弧把正装潢面隔成上、下两部分,上面以红色为基调并配以深蓝和金色的图案,下面以白色为基调,而白底上的红、金、深蓝色的字和红色的装饰条与上半部的颜色形成了一种相呼应关系,整个构图既活泼又简单,色彩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红色由白色相衬,更能突出生动活泼的喜庆特色。

  2.4图标的版式设计

  烟标版式的形成是有其独特的历史原因,其中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原因。中烟标出现的时间前后长达十余年,其风格上承我国建国初期的早期标,中跨越文革时期,下接改革开放初期的三无标。从目前的资料来看最早的是64年印制的“大公鸡”、“双金狮”等等,最晚的是71年印制的“建新”,但极各别的如“三门峡”(过滤嘴)、“东海”(有含焦量)的印制肯定还要晚一些。
  初期的中烟标从64年初到66年中期,基本是延续我国早期标的牌号和图案,如:山水、花卉、动物和民俗等选题。中期的中烟标从66年5月《“五•一六”通知》后到68年末,大部分是毛语录、诗词、政治口号和红色风暴之类文革气息极浓的牌号或图案,如“全国一片红”、“海港”、“东方红”……。有些牌号图案纷纷改版,如“勇士”先是从打虎图改成红白底色只印“勇士”两字的过渡性标,再重新设计的工农兵光辉形象,因其他原因没能来得及包烟应市。而“先锋”、“海滨”之类的牌号在主版或副版上印制毛语录等以示参加“革命”了,许多被涉嫌封资修“四旧”性质的牌号图案纷纷取消,如“黄金龙”、“白金龙”等。“美丽”的六角星换成五角星还是不成,最后被革命的红海洋所湮灭以至连牌号都消失了。但是,这时期也有少量的在政治上是属于中性的中烟标,如“大桥”、“长江”等。后期的中烟标从69年到71年以后,这时期由于中国烟草工业公司受“文革”的冲击处于瘫痪无序状态,烟厂在生产时仍使用大量的库存标一直延续到70年代的中、末期,有些又对“红色风格”进行了修整,此后中烟标随着“文革”的结束而逐步消失。
  烟标版式的产生和变化,已成为烟标收藏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从烟标上,我们可以看到牌名、图案、文字、厂名以及字体和印刷的变化。由于烟标没有详细的目录和年代记录,更没有烟标版式变化的记录,给烟标整理及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实,根据烟标版式的变化,是可以推断出烟标的年代特征及其变化的。

  2.5绘画对烟标的影响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等呼吁变革中国传统文人画,并且陈独秀提出:“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提倡学习西方绘画艺术的科学精神和写实主义,主张“美术之大道,在于追索自然”,将绘画的艺术还原到生活当中去,西方的绘画艺术观念在中国本土进行了培植,掀起了中国对洋画运动的风浪。在这些西方思想的感染和舞动下,伴随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变,传统的绘画艺术才发生了较实质性的变革。以徐悲鸿、林凤眠、刘海粟、庞薰琴、傅抱石等为代表的出国留学者成为革新中国画的实践者,他们所学的西方的绘画技法和所接触到的写实绘画的艺术风格和视觉形象及其表现技法,对国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使国画的传统面貌风格产生了实质的变化。传统绘画的改良思想与行动,不仅把西方绘画的写实精神、方法引入中国,创造出“惟妙惟肖”的写实画面,而且促进了人们审美观、视觉接受方式的改变,把“写实为美”的绘画艺术引向了社会大众的生活中,使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所以大量的民国烟标呈现了写实性的画面,也是情理之中的。
  比如文革时期的南昌卷烟厂深深地打上“文革”烙印的“爱民”烟标,以橘红色为底衬,衬以白色美术字(见图),正版图案绘有3位解放军战士高举xxx语录在波涛汹涌的赣水中英勇救人的画面,副版图案下方绘有巍巍井冈山,滔滔赣水图,上方写有xxx著作的4句心得体会:“xxx热爱我热爱,xxx支持我支持,xxx指示我照办,xxx挥手我前进”,整枚烟标画面简洁明快,主题突出,政治色彩浓厚,充满了浓烈的“文革”气息,同时再现出战士的英雄风采。
  鸦片战争后,封建社会相对封闭的状态彻底改变,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西学东渐”的潮流,
  特别是民国成立以后,XX提倡“与欧美同步”,在绘画艺术方面则表现为“西画东渐”。自1890年以来,在卷烟舶来后的10多年里,市场上所销售的全部都是西方各国的品牌卷烟,这些烟标的图形上就表现出其原产地的各种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近代的民族资本工业的发展是从对西方的模仿开始的,从商业意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到产品的品牌,基本上是以“拿来主义”为主的。所以,对民族烟标图形的绘制也同样受到了西方绘画艺术的强大影响。20世纪初期,英美烟草托拉斯在上海创立了美术学校。据《英美烟公司在华史料》记载:“多自该校出,盖该校之所授,与学徒之所习,举凡绘画、石印、照相、铜锌版雕刻种种新技艺,无一不精研之而得其妙,故其造就深也。”可见民国时期的烟标设计师中不仅只有西方人,帝国主义在我国创建了烟厂和办学后,中国人也就此加入了设计师的队伍中去。民国时期烟标的设计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了西方绘画艺术的教育,因此,绝大多数烟标图形是以水彩、油画为主的各种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绘制出高度写实性的画面实为历史的必然。

  第3章我国烟标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环保、低碳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注意到烟标voc量和有毒残余物。凹印作为烟包印刷的主要加工方式.在印刷过程中使用了大量有机溶剂.这致使大量的voc残留在烟标中。因此世界上许多的国家都推出了针对烟包印刷的标准,我国也出台了《卷烟条与盒包装纸中挥发性生有机化合物的限量》。此外.随着各种新技术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高精度扫描、彩色复印、数码印刷、喷墨打印的发展烟标复杂的标记、色彩和图案已经很容易制作。
  在新的形势和新的机遇下.烟标印刷企业想要发展必须不断探索低碳环保的印刷方式及相应的绿色环保油墨,还需要不断寻找更先进的防伪技术。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的提出烟标企业依靠低碳环保印刷方式、绿色环保水性油墨及先进的防伪技术必然会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道路。在印刷包装的微利时代只有通过增加烟标的附加值才能让我国从印刷包装大国变成印刷包装强国。

  第4章结论

  中国近代卷烟包装不仅涉及装潢设计,也是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等现象的直观反映。
  烟标作为烟草文化的代表,正在起到积极传播烟草文化的作用。烟标于方寸之间集政治、文化、经济、民俗、风光、艺术等为一体,充分展现了精神和物质的结合;现实和意识的结合,显示了历史价值和文化机制,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烟标的标名对于烟标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标名本身就缺少一种美的体现,本身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美的造物法则,没有使其蕴涵美或者说没有将其美化,那么在作为审美客体时,当然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不能让审美主体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标名的设计不仅要根据烟标的销售区的环境、风情,而且还要赋予标名以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浓厚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江锐,浅谈我国烟标设计,中国包装报,2003.1
  [2]陈芳,毕蒙蒙,浅谈烟标设计中的色彩运用,装潢设计,1997.5
  [3]魏广,烟标设计的美学初探,艺术天地,2005.2
  [4]张庆东,浅谈“文革烟标”,设计与印刷,2009.3
  [5]吴昌生,陈旧的烟标–光辉的传统,中国商报,2003.12
  [6]邢丕震,话说烟标,经理日报,2004.4
  [7]刘显普,香烟包装艺术设计表现手法和特征的探讨,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12
  [8]戎国荣,中国老烟标的文化底蕴,藏文纵横,2002.2
  [9]范媛媛,浅析烟标设计现阶段的局限及趋势,艺术与设计,2009.4
  [10]沈飞,中国早期对标欣赏,收藏,2003.11
  [11]易斌,中国近代卷烟包装设计的特色,包装工程,2007.12
  [12]王宗英,邵云,卷烟包装发展趋势分析,包装工程,2004.6
  [13]戎国荣,回味民航专用烟标,中国商报,2003.2
  [14]曲振明,月份牌画家与香烟广告画,湖南烟草,2008.2
  [15]吴光远,钱军浩,浅析烟标的发展方向,包装装演,2011.1
  [16]刘蓓蓓,民国烟标的图形设计研究,包装工程,2010.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57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4月19日
Next 2020年4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