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的绘画是早期艺术培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想象力培养发展的重要方式。绘画教学在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也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本人在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积极导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结合幼儿园绘画教学的实际案例,将兴趣激发法、师生互动法、赛事竞争法、阳光评价法、道德渗透法这五个方面来总结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优化幼儿绘画教学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陶行知教育思想; 幼儿绘画教学; 策略

(一)巧用兴趣激发法,激发幼儿绘画欲望
陶行知先生在著作中反复强调兴趣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兴趣教学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保障,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与激发在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显得至关重要。[陈锡香,浅议如何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J].文理导航,,2012(1),第82页.]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来说,教师要充分采用各种方法调动起幼儿对于绘画的兴趣来,给幼儿一个快乐的美术活动现场,从而保证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积极主动性。(案例分析)有一天我突发奇想想,带领幼儿们在幼儿园附近写生,让每个幼儿都带着自己的画本和画笔,像电视上的“画家”一家对着实物图画画,为了考虑幼儿活动的安全,我把幼儿带到了封闭小区的花园里,这里没有穿梭的车辆,教师可以放心的让幼儿们在自己的视线内活动。第一次写生绘画的幼儿兴趣高昂,抢着跟小伙伴们说:“这朵花我要画,你们别和我抢”,另一个小姑娘不服气的说:“我觉得旁边的这棵小草更漂亮,小草苗条,你那朵花胖乎乎的。”这种新颖的绘画教学情境充分激发起了幼儿对于绘画的热情,而且潜移默化中培养起了幼儿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兴趣教学法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活力,在这次写生活动中,幼儿画出来的作品活灵或现,告别了千篇一律的涂鸦式绘画,每幅作品都彰显了幼儿的个性特色。在兴趣激发法中,教师就是要善于创新教学情境,以多姿多彩的新颖场景给幼儿一种全新的绘画感受,从而激发起强烈的绘画兴趣,为绘画教学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绘画学习的效果将会有效的多。
(二)妙用师生互动法,调动幼儿主体参与
陶行知先生提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在传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是被动的“命令”追随者,但是真正适合幼儿终身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应当更强调幼儿的绘画活动自主性。教师在活动中也应当积极融入到幼儿中,以同伴的参与姿态来代替教师的权威地位,在与幼儿的交流中,教师也应当尽量使用儿童化的语言,与幼儿拉近距离,在这种充分民主、尊重与和谐氛围下实现积极的师生互动,引导幼儿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绘画活动中,从而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实现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案例分析)在绘画课上,我教幼儿们画一些自然景物的图片,借此增加幼儿们的生活常识。在绘画活动中,有位幼儿仿照着老师的图片,画了一个小湖,可是她把湖水涂成了粉色,旁边的小男孩说她涂的颜色不对,水应该像老师画的那样,是蓝色的,这时候又一位小孩“抗议”着说:“不对,水是没有颜色的,所以应该不涂颜色。”这个时候幼儿们开始叽叽喳喳的争吵开来,这个时候我没有强制学生安顿下来,而是一直等到学生把讨论无果后求助的眼光投向我的时候,我微笑着说:“大家有的说水是粉色的,有的说水是蓝色的,有的说水是绿色的,还有的说水是没有颜色的,这么多答案,到底哪个对呢?”然后有个幼儿大声说:“我们小区里面就有个湖水,它就是绿色的。”有个幼儿又说:“我也见到过湖水,可是它是黑色的,臭死了。”这个时候幼儿们开始将刚才那种不讲道理的争吵变成了对自己亲眼见到景象的回忆,这个时候我又拿出幼儿园的粉红色的盆来,盛上水后放在幼儿面前,这个时候那个小姑娘说:“你们看,就是粉色的,水就是粉色的。”善于归纳的幼儿恍然大悟:“水其实有好多颜色的。”这个时候我点点头,意味深长的跟幼儿们说:“是的,水可以有多种颜色,就看小朋友能不能发现,所以把水画成任何颜色都可以。”肯定学生们的绘画活动之后,我又给幼儿们讲了湖水的一些颜色知识,既保护了幼儿们的想象力,又增加了幼儿的基本常识,最重要的是,在这堂课中,幼儿是真正的主人翁,幼儿时刻能感受到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自得和自足,因而更加重视和珍惜这种学习体验,使绘画课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快乐活动。
(三)活用赛事竞争法,促进幼儿生生合作
陶行知先生说:集体生活是儿童之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为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其身只是一个悲剧。教师在设计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时,应该从陶行知先生的理念出发,积极为幼儿创造合作方式,鼓励幼儿互相合作,以合力完成绘画学习。为了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人与生俱来的竞争意识,将合作与竞争融为一体,培养幼儿正确的合作观与竞争观,促进绘画教学活动多维目标的达成。
(案例分析)在绘画活动中,我定期会评选幼儿园里的巧手宝宝,在这次即将召开六一之际,我决定评选巧手搭档,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幼儿们的合作积极性。刚开始,我要给小朋友们分组,可是大家强烈要求自己找喜欢的小朋友一起搭档,我同意了幼儿们的要求。很快,二人搭档便解决了,大家都特别兴奋,手拉着手等老师布置绘画任务,从这里我也充分看出了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巨大优势,如若这次是老师分组,幼儿们肯定有撅嘴的有哭闹的,但是学生自己找搭档反而井然有序的完成了分组。我每人给了一朵小红花,告诉幼儿等到绘画结束后,小朋友们自己选举巧手搭档。幼儿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我们是好朋友”的主题的绘画活动,很多幼儿就以现在的搭档成员为对象,把自己和伙伴画到了图画上,还有的幼儿把各自的爸爸妈妈老师也画到了图画中,评选结果出来后,我听到有的“落榜”搭档中有位幼儿鼓励同伴:“没事,我们下次再当巧手搭档,这次让给他们。”这种赛事竞争的方法既尊重了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又展示了集体的强大力量,通过创造的这种和谐、互动的绘画活动气氛,保证幼儿绘画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幼儿在积极的自我构建中完成了绘画技巧和心智能力的统一发展,实现了知识和情感的内化,使主体性和发展性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四)多用阳光评价法,酝酿幼儿学习信心
陶行知先生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轮、点电灯、学微积分,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陈惠琴在其论文中也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不是给幼儿划分等级,而是为了个更好地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发展”。[陈惠琴,自然、真实、有效——浅谈幼儿美术活动的评价策略[J].幼教天地,2012(3),第105页.]在绘画活动中,教师更应该给予学生阳光般的温暖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尊重和赏识,这是酝酿幼儿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更是幼儿纲要的基本教学理念。
(案例分析)
小萌清早撅着嘴来上课,原来周末小萌按照老师的要求画了一幅画,结果妈妈评价:“树怎么是黑色的呀?”、“你画得乱七八糟的这是什么动物呀?”我看了小萌的图片后,的确画的很奇怪,我没有像小萌的妈妈一样发表“像与不像”的意见,而是指着小萌的图片说:“呀,你给大树穿衣服了?你是怕大树冷吗?”小萌摇摇头说:“不是的,妈妈最喜欢穿黑衣服了,所以我就给大树也穿了黑衣服。”我看了看大象,兴奋的说:“你画的大象是不是?老师看到它长长的鼻子了。”小萌顿时眼睛放了光,她高兴的说:“对的对的,我画的就是大象,大象有好长的鼻子。”小萌的情绪立刻好了起来,欢快的脱了外套与其他小朋友玩去了。很多情况下,幼儿的绘画都是不分伯仲的,你不能具体的之处哪个孩子是对还是错的,孩子们眼中的绘画是一种心理的外化,只追求一种想象力的驰骋。许多老师和家长并不理解,只是以通常意义上的“像不像”“合理不合理”来进行评价和解释,将自己的标准强加在儿童的之上,以自己的现有的审美眼光来进行衡量,这些都是不合理的,忽视了儿童的属于自身的心理特征,过分的强调了对现实的照应关系。很多幼儿就会觉得家长和老师不了解自己,从而丧失很多积极性。必要的做法应该是,教师要善于从孩子的图片中寻找孩子的思维方式,并给予孩子积极的评价,多和孩子交流,听听他们的心声,会发现孩子的绘画想象能力是那样的丰富,他们的作品是远超出自己的想象的。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觉到被重视并产生兴趣,怀着自信进行绘画活动。
(五)善用道德渗透法,培养幼儿健康情操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构建的阶段,此阶段幼儿的道德教育显得格外重要,道德教育实施得当,对于幼儿学习兴趣、心智发展和自我定位方面有极大的推动的作用,最终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绘画活动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特别适合教师对幼儿开展情感教育,成为幼儿园道德渗透的主要阵地。
(案例分析)
三八妇女节的时候,我鼓励幼儿为妈妈画一幅图片当做送给妈妈的节日礼物,在绘画前,我先给幼儿们讲了很多关于自己与妈妈的小故事,将罢之后我又鼓励小朋友们回想自己妈妈的辛苦和劳累,有的幼儿说:“我晚上发烧,爸爸在单位值班,妈妈自己背着我去的医院,早上妈妈把我送给奶奶后,又接着去上班了。”有的幼儿说:“我的妈妈也跟老师的妈妈一样,总是把好吃的留给我。”幼儿们没有等老师催促,便拿起了手中的画笔,幼儿们画的格外认真,有的幼儿就以妈妈在医院陪自己打点滴的场景画了出来,有的幼儿画自己与妈妈一起玩耍的图片,还有的幼儿画妈妈做饭的样子……后来家长们纷纷到幼儿园对老师表示感谢,告诉老师自己孩子回家以后主动跟妈妈说:“妈妈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当然这也是我嘱咐孩子们的,但是我知道,孩子们对于这句话已经有了自己的情感体悟,已经有了对妈妈的感恩与理解,这就够了。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该坚持知识的学习与道德情感提升这两者的结合,培养出才华和人品水乳交融的幼儿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结语:总而言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在XXX的幼儿教学中仍然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幼儿教师应该从思想上重视对陶行知先生教学思想的认识,并积极将其导入到日常幼儿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的学习生活焕发出属于个性色彩和生机活力,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
[2]庞丽娟.《幼儿园美术教学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5
[3]朱家雄.《儿童绘画心理与绘画指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8
[4]屠美如《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高等学校教学参考书,19907
[5]楼必胜,屠美如.《学前儿童艺术综合教育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10
[6]叶丽群.《幼儿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8
[7]许卓娅,孔起英.《幼儿园课程指导艺术》[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