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对舞者身体韵律训练的 重要性—以剧目《点绛唇》为例

  摘要:

中国古典舞蹈的审美情趣和形体表现都与两个字有着密切的关系,那就是“身韵”。虽然在基训中对身韵的训练很少,也并不重视身韵的训练,但是古典舞蹈只有结合古典舞身韵对身体韵律进行训练,才能真正掌握舞蹈的精华。本文以剧目《点绛唇》为例,在介绍了身韵训练的目的和特性的前提下,阐述了中国古典舞身韵对舞者身体韵律训练的重要性,以期本文研究结果可以对中国古典舞身韵与舞者身体韵律训练的相互关系方面提供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并给予舞者一点启示。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身体韵律训练;重要性;剧目《点绛唇》

  前言

中国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身韵属于中国古典舞必不可少的元素之一,它不但涉及到舞蹈演员的身法训练,还囊括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韵律。介于此,本文以舞剧《点绛唇》为例,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对舞者身体韵律训练的重要性进行了研究,主要是为了一方面能够让舞蹈加深对中国古典舞深厚艺术文化底蕴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增加舞蹈教学体系的合理性和灵活性,有利于舞蹈者身体韵律的训练。

  1身韵训练的相关概念分析

  1.1古典舞身韵概述

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中脱离出来的一个分支,此后慢慢发展成为舞蹈界一项重要内容。而身韵,顾名思义就是要使得内在的精神韵律和外在的技术技巧进行融合,以为古典舞舞蹈本身增加魅力。也可以说身韵是古典舞的精髓所在,在其脱离戏曲的那一刻起,便赋予了古典舞灵魂,促进古典舞变为真正的独立,对中国古典舞的发展有里程碑式的作用。身韵的主要构成为形、神、劲、律四大要素,这四大要素,形指的是舞蹈表演者的身体姿态,动作流程;神指的是舞蹈者表现出来的感情色彩和精神状态;劲指的是舞蹈者舞蹈动作需要掌控的节奏、速度和力度等;律指的是舞蹈者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展现时需要遵循的艺术韵律。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主要体现为提、移、冲、含、靠等,简而言之其元素也就代表着中国古典舞的基本动作,此外核心的身韵训练需要一套有效的训练方式,这就要求舞者针对上述要素进行凝练、沉思和运用,从而最终达到训练目的。

对于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而言,舞蹈身韵说的是身法和韵律,其注重的是舞蹈者通过身韵将舞蹈动作和舞蹈主题完美的融合于一体,丰富舞蹈表演的内容。在古典艺术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舞蹈的身韵,正式由于身韵的效果,不但为中国古典舞教学训练打上了辨识度交稿的艺术标签,并且还使舞蹈技法变得更加灵活和富有韵味。

  1.2古典舞身韵训练概述

在众多的舞蹈训练项目中,“身形训练”的课程安排是最多的。由于中国古典舞蹈在演变过程中融合了不少戏曲或武术方面的内容,所以在舞蹈动作的技巧中,不再是固定动作的机械组合,而是舞蹈者用身形动作形成一种姿态优美的“韵”。站在音乐角度上来说,“韵”属于一种节奏,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上来说,“韵”符合我国一直以来的传统审美,所以,在中国古典舞课程中,身韵训练被归为舞蹈者需要学习的最基本项目。针对身韵的练习,舞蹈者可以按照古典舞的舞蹈特点,对身形、体态、呼吸、情绪等,练习时不要只专注于动作,也要将舞蹈服饰和舞蹈道具融入其中,都需要遵循传一直以来的统审美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展现舞蹈魅力,获得更多观众。

  2身韵训练的目的和特性

  2.1身韵训练的目的

身韵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训练,比如对舞者的呼吸进行培训,增强舞者的内在美感,通过“拧、倾、圆、曲”对舞者的体态美进行训练,从舞者的“腰”出发来培养舞者的力量,促使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轻松自如,串联与一体,更具有审美价值和表现性,对于舞者动作卡的培养,不仅是身韵的训练,更是对神韵的训练,遵循“心、意、气”的规律而运动,将心理活动,意志,和思考通过舞蹈动作诠释出来,促使舞者的身韵,神韵,气韵的提高,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扇舞丹青》、《行云流水》、《墨韵》舞蹈,没有特别描述题材,没有刻意追求情节,任务,动作神态,而是具体围绕一个中心,比如“裙子,扇子”等,通过延伸,展开,纵使千变万化,但是也无法离开中心,舞者在表演过程中,将自身的身韵体现出来,彰显东方特有的“刚柔并济,收敛”的内在美,也正是对身韵的培养,提高了舞者的气息和身体动作,将中国古典舞蹈和舞者的身韵结合起来,展现中国古典舞蹈之美。

只对舞者进行最基础动作训练,而没有身韵训练,这样的舞蹈没有内在美,但是只对舞者进行身韵训练而没有基础训练,这样的舞蹈又缺乏外在美感,所以,一个舞蹈的展示,需要将身韵和基础训练联系在一起,即尊重各自特色,又实现两者融合,身韵培养的是舞者的精神,风格,文化,基础训练锻炼的是舞者的身形,只有将二者结合在一起,一个完美的古典舞蹈才能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外,准确的把握身韵要素可以大大提升古典舞的审美属性。古典舞在造型和技巧方面都存在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俯、仰、拧、倾等技巧上,要获得这些技巧,这就要求舞者有扎实的基本功,有扎实的训练基础。此外,在训练中不仅需要对古典舞身韵的基本要素进行很好的掌控而且在此基础上还需着重挖掘出古典舞的审美属性,需要着重强调的是,在训练初期,要把握好主次,先从韵律入手,从腰部的韵律为基础来对古典舞的美感进行很好的展现。

  2.2身韵训练的特性

(1)基础训练身韵化的探索

当下,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教学中需要添加一些的跟进时代的基础性元素。一直以来,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内容包含了较为明显的芭蕾舞艺术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舞蹈者对自身表现力的发掘。所以,在未来的身体韵律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添加关于身韵教学的相关内容,深层次挖掘其中蕴藏的艺术元素,让新添加的元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深度和艺术价值,也可以使身韵的基础训练变得独具风格,更有美感。比如,对于“山膀”这一基础舞蹈动作,它需要求舞蹈者在体现动作力度的同时,还需要带有柔美的曲线,它的用力部位是手膀,要借助手膀实现一种柔中带刚的动作。这就是一项典型的身韵教学内容。当前,通过不少大型舞蹈比赛的举办可以看到,观众的欣赏水平在不断提升,对中国古典舞的质量要求也随之提升。这需要教师在舞蹈身韵的教学过程中,在教授舞蹈动作技巧性的同时,还需要带有鲜明的舞蹈风格,方便观众增加识别度。

(2)基础训练中技术技巧向高、精、尖发展

当时代在不断前进发展时,中国古典舞也必须添加新鲜且紧跟时代感的元素,保持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所以,在现阶段的中国古典舞身体韵律教学过程中,中国古典舞要在原有舞蹈动作的基础上,添加有创造性、难度高的舞蹈动作。在身韵基础训练中,舞蹈技巧已经在向高难度、高精确度的方向发展了。

就现在的发展形势而言,舞蹈动作的综合性增强,舞蹈表现力也随之提升,动作技巧的难度也在加大。在中国古典舞中,弹跳和旋转占据了较大的动作技巧比例,舞蹈动作也变得更加更加多元化。并且,部分翻身技巧相比起之前来说也实现了技术突破,翻身动作也创造出不少新的技巧,节奏变化也随之丰富起来。与其他国家的其他舞蹈相比,这些都能展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艺术韵味。

(3)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技巧动作中有着很强的渗透性

之前的中国古典舞的动作技巧主要为跳、转、翻,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当代中国古典舞对舞蹈技巧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而身韵对于舞蹈动作中的技巧改善具有较强的助力。身韵来源于古典舞动作技巧之间的灵活组合,并非是舞蹈动作的辅助效果。比如,中国古典舞中比较基础的动作“跳转翻”,若与青龙探爪相结合,就能够有效增加舞蹈动作的协调性和观赏性。不少中国古典舞一眼看上去确实有不少难度较高的动作技巧性,但其实带给观众的感觉却没有多少美的享受。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舞蹈动作只是单纯的肢体动作,没有把身韵融入到动作中去。所以,在开展身韵教学时,要将舞蹈动作技巧和中国舞身韵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舞蹈剧目的高水平。

(4)身韵与古典舞的融合能充分彰显时代内涵增强表现力

古典舞的内在身韵和表达技术计较有机融合,不仅可以提升古典舞的舞姿造型,而且在通过身韵技巧的运用更能使得舞蹈内容丰富多彩。对比传统的舞蹈表现形式,古典舞的表现重心主要体现在对舞蹈艺术精髓的发掘,而不仅仅是对外在动作的呈现。可以说身韵能够恰如其分的将古典舞中的动作技巧完美呈现出来,此外身韵技术技巧充分与时代特性相结合,鲜明的表现出当代人的精神,充分彰显了这个社会的时代内涵。因此,身韵与古典舞的融合不仅对舞者本身的动作技巧有良好的改善,更是提升了古典舞的感染力,通过这种形式的表现,对古典舞的时代特征进行了很好的呈现和再现。

  3《点绛唇》中中国古典舞身韵的体现

  3.1舞蹈道具对于身韵的体现

中国古典舞蹈有了独特的舞蹈道具,比如:飘飘犹如仙子的舞袖,有刚有柔的“剑舞”,踏实稳重的“扇舞”。这些舞蹈形式和舞蹈道具都经过了古代舞蹈和武术的沉淀。继承了以往的审美特点,表现方式和功能,不同的心理特性和人物形象需要由不同的舞蹈展示出来,促进渲染环境,增强表现力,丰富文化内涵,明确表演主题。也是衡量舞蹈者技艺高低的标准。这些道具在“身韵”的课堂多为体现,但是对于身体单子训练中往往看不到道具的使用。笔者认为,在基础训练课程中,将道具融入进去,有一定的价值,不仅根本上解决基训单一化的问题,也有利于舞蹈者多方面的发展。这种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把身韵更好的融入到基训之中。

在舞蹈作品《点绛唇》中,舞蹈道具只有两个:一把椅子、一面镜子。该通过镜子反射出一束光线照在坐在椅子上背对着观众的女子,这光犹如白月光,也就是因为这个光线,照射在女子的头上,反衬出女子的孤独寂寞,面对深闺大院的哀愁,镜子是贯穿整个舞蹈的重要道具。孤寂的窗前,女子坐在椅子上对镜自怜,一脸娇羞,沉醉在自己的美貌中,明媚的双眸充满了期盼。

随后,舞者像是听见呼唤,从椅子上起来以花帮步走了出来,右臂的立圆加上行进中转身来表达心心念念的盼望。舞者围绕着道具“椅子”,手持“镜子”,以斜线为主,带来了推进、直插、冲撞的情感色彩;在位移转中,则以弧线为主,体现了女性角色的柔美。镜子随着女子轻盈的舞姿在女子的手中上下翻转,在自顾自怜时,镜子在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忽上忽下中体现出女子此时心中的忐忑、期待与喜悦;在向外张望时,镜子被背在身后,女子顾盼生辉间又忍不住拿出镜子来自我垂怜。然而,女子却始终未能等到心上之人,她颓然坐在椅子上,那椅子如同一把枷锁一般限制着她的行动。镜子成了女子情感的载体,配合女子翩跹的舞姿仿佛富有了灵魂,舞蹈表现力特别强。这一节目的创作也正是在中国古典舞蹈韵律上,增强了舞蹈的美感,将身韵在中国古典舞蹈中迸发出来,简简单单的道具就使《点绛唇·寂寞深闺》里边那种哀愁,寂寞,虽然对外边的世界充满向往与期待,但是又心甘情愿的坐在那里等待自己的心上人,将观众吸引进入,仿佛身临其境,陶醉其中。

  3.2舞蹈动作对于身韵的体现

通过身韵的练习,把握舞蹈中的节奏、动作这是古典舞蹈的基本训练方式,因身韵训练能够更好的把握舞蹈动作和舞蹈神态,为舞蹈演绎做了充分铺垫,身韵的延伸,不但使中国古典舞可以和古代“乐舞”剧目以及戏曲舞蹈有了相当明显的差异,还能促使古典舞独立立足于世界舞台。中国古典舞目的不在于高难度动作技巧的炫耀,而是为了将舞蹈的文化韵味利用舞蹈动作展现出来,不但能宣扬舞蹈艺术,还可以推广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

“身韵”是即富有神态美有富有形体美,“身心并用,内外统一”是是中国古典舞蹈的一大特点,也因此,中国古典舞蹈有了灵魂和意境。优秀的舞蹈家之所以能够在舞台上全身心地投入表演,主要是因为有“气”在贯穿始终,才能够让观众欣赏到舞蹈艺术的美。在舞蹈剧目的最开始,舞蹈者坐在椅子上进行梳妆打扮,在一呼一吸间配合舞蹈动作将急切期盼和忐忑害羞的心情表现的淋漓尽致,即使是十分简单的动作也需要从丹田进行发力,并连接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而此时,身韵就伴随着“气韵”通过肢体动作展现出来,产生一种“神韵”。“身韵”与动作技巧已经成为紧密联系的整体,舞蹈剧目也因此而更加灵动优美,为观众带来舞蹈艺术的享受。舞蹈的美来自于“身韵”,这也正是身韵的价值所在。

  3.3情感表现对于身韵的体现

用舞蹈去阐述人生、表达情感,而非简单地展现舞蹈动作技巧,要让观众可以欣赏到舞蹈的美和内涵,并引起心中的共鸣,只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才可以算的上优秀的舞蹈作品。要做到完美的呈现作品,不仅需要扎实的技术技巧,更要做到神情合一,将自己“放”置舞蹈的背景下,寓情于舞,现舞于神,拿捏好每一个要素,把握好每一个神情,对舞蹈的情感表现都至关重要。

舞蹈剧目《点绛唇》有创新点。舞蹈一开始,在茫茫的黑暗中亮起一束灯光,主角独自坐在一把椅子上,背影孤零零的,仿佛弥漫着无尽的孤独。忽然,她仿佛听到了心上人归来的脚步声,然而等待她的只有失望。主角只能对着镜子,轻点红唇自怜自艾,担心自己的憔悴面容会被归来的心上人看到。在清脆的琵琶声中,主角在椅子上左右摆动,沉醉在自己的美貌中,有一点欣喜又有一点紧张。在这段舞蹈中,主角的角色设定十分明确,主要是舞蹈者的情绪变换,情绪一是主角对镜梳妆时,沉醉在自己的美貌中欢喜又紧张;情绪二是在对心上人的期盼中,有一种期望、不安又失望的情感。这两种情绪反差明显,对比强烈,在情节的起伏中都有“盼”的情感,而这种“盼”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转换。

古典舞剧《点绛唇》是将古代诗词《点绛唇》进行了艺术化解读,将一位深闺女子盼君归来的复杂情感通过舞蹈完美展现出来,其中,通过情感表现展现了古典舞的“韵”。

舞蹈中的情感表现会对舞蹈作品的感染力造成一定影响。在舞蹈剧目《点绛唇》中,女子期盼的眼神、欢快的奔跑、满脸的落寞和失望、一次次的强颜欢笑……这些动作和表情都是融合了身韵后展开的表演,使主角的心理活动得以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身韵”是舞蹈剧目的精髓所在。在舞蹈剧目《点绛唇》中,身韵从头到尾贯穿于舞蹈中,通过展现出的韵律与韵味,将主角辗转反侧的心情描绘得十分鲜活,观众在灵活、柔美的舞蹈表演中看到了一个深闺女子对心上人的思念和盼望,却在一次次期盼中不断失望。其灵动的舞姿了渲染了整个舞台的氛围,其丰富身韵美中流露出的情感,为观众带来了心灵上的震撼。从整体结构看,作品《点绛唇》以静、动、静的编排节奏进行,动作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第一段的梳妆打扮上很好地表现了女子的柔美,与第二段思念郎君的各种跑及跳等动作有着鲜明的对比。舞蹈在动静结合中抓住人心,刻画出人物的心理变化,同时融入的戏曲元素也增加了角色的时代感,扣人心弦。

  4结论

中国古典舞蹈之美在于它的艺术表现形式非常经典,起源之早,发展道路之漫长,文化背景之丰富,又是我国的一种传统舞蹈,近几年,随着中国文化向海内外的推广,中国古典舞蹈也名扬海内外。被海外华人和其他地域人民所模仿,并对中国古典舞蹈的身韵进行研究分析,对中国古典舞蹈深入挖掘,离不开就是舞者对“身韵”的联系。虽然目前,中国古典舞蹈教学没有十分注重“身韵”,但是一个优雅的舞姿,必然离不开“身韵”的练习,所以在今后的舞蹈发展中,对于“身韵”的重视程度也应提高。

对于身韵的练习,一定要遵守法则,因中国古典舞蹈具有“身韵”之美,所以,以“身韵”为标志登上了世界舞台,古典舞者对于舞蹈者身韵的培养,注重的是身形和神态意境表达能力。虽然对舞蹈者的身韵有所练习,但是由于没有充分了解身韵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因此,在古典舞蹈的训练中,应该将身韵贯穿其中,将自身放置时代背景下,充分把握当代的时代特色,完美拿捏身韵技巧,以展示最完美的东方古典舞蹈的内在情趣和意境。

  参考文献:

[1]郑玮.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2017(5).

[2]侯爵.试论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7)

[3]孟妍.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与身韵训练关系之辨[J].辽宁高职学报,2016(12):6971

[4]白碧珏.舞蹈形态分析的鉴赏引导[D].上海师范大学,2016.

[5]陈小玲.中国古典舞身韵在教学训练中的价值[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6(05):64.

[6]曾明慧,张军.中国古典舞身韵组合形式在教学中的应用与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4).

[7]庞丹,赵晶晶.“身韵美学”的构建与中国古典舞的学科建设[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01:65-69.

[8]杨中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9]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田静.中国舞蹈名作赏析(1949-1999)[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110-113.

[11]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278-280.

  致谢:

在论文结束之际,首先,感谢我的导师曾小莺老师。因为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曾老师的亲切关怀与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切实感染了我。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朋友,在论文开题、写作、查找资料文献时给予我便利,在论文排版时给予我帮助,这四年能和你们相遇相知相交我感到十分幸运。

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鼓励,让我能始终踏实的完成自己的学业。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16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9月27日
Next 2022年9月3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