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研究

  摘要:

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居民物质水平大幅提升,水产品、水果等生鲜已经成为日常必备品,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海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凭借优异的自然环境,成为我国生鲜产品的四大生产基地之一。但是,由于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普及率不高,基础设施相对不完善,物流运输效率低下,给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带来极大的风险。鉴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发展现状,找出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如运输风险、政策风险等,并提出相对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优化我国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生鲜食品冷链的配送模式,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

  1绪论

  1.1选题的背景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消费者的购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尤其是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生鲜电商也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赢利点,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电商细分市场中各大企业的角力场。据估计,未来五年内,我国生鲜电商市场可突破千亿人民币。但是,尤其生鲜极易腐烂,难以长时间储存,因此对于生鲜电商而言,冷链物流运输技术成为推动其发展的核心技术。但是,由于冷链物流供应链本身存在的种种风险,如增加供应链成本、约束生鲜产品区域流动性等风险,也使得生鲜电商的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合理解决冷链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对于各大冷链物流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1.2选题的意义

本文以海南省为研究样本,针对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风险展开研究,以生鲜冷链运输为切入点,从成本、区域流动、信息交流、政策等方面,找出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并且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建议。其中,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规避生鲜冷链物流供应商中存在的种种风险,推动生鲜冷链物流的合理发展。由此可见,本文不管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现实层面,均具备一定的研究价值。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的发展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例如,日本的宫三弘一教授(2016)在《供应链在生鲜冷链物流管理》中提出,仅仅保证冷链运输过程中生鲜不产生腐败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消费者的需要,更需要将研究重点放在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温度来保证新鲜生鲜的口味和品质。

X学者GregoryGarrett(2018)在《Freshandfreshcoldchainlogisticsriskassessment》一文中指出,降低冷链物流风险,必须加强社会产品产后的升级、包装、销售等环节,构建现代化冷链物流管理体系,全面降低冷链物流风险。

SadafHina(2018)在《ResearchonCostControlofFreshColdChainLogistics》认为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必须充分结合物联网、自动温控设备等先进技术,才能及时监督冷藏箱内的温度变化,严格保证产品从供应商到需求商的质量与安全。

向莹,周业付(2019)在《生鲜生鲜冷链物流风险评价》中,研究了第三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指出选择合适的地址,可以有效降低生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

张宇薇(2019)在《供应链在生鲜冷链物流中的构建管理》一文中表示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必须从基础设施、产品规划、资源分配等角度出发,打造产业龙头企业,加强示范引领;以“互联网+农业”为突破口,推动信息化建设。

陈友益(2019)在《生鲜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研究》中,对我国未来生鲜冷链物流发展的研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如提高冷链物流运输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冷链物流供应链效率等。

李娜,许博(2019)在《我国生鲜生鲜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及研究》中提出冷链运输方式,可以为生鲜电商降低30%左右的生产成本,这样更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获得竞争的主动权。

综上所述,可见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们,都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重要性,以及促进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的可行建议。因此,加强对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的研究,并针对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提出优化建议,具备极大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2冷链物流相关理论概述

  2.1冷链物流的定义

虽然关于冷链物流的定义国内外尚未取得一致见解,但是整体而言,冷链物流即表示在生产、存储、运输等环节中,均处于低温环境下进行的物流活动。冷链物流主要用于运输生鲜、易腐类产品,对运输设备的要求较高,是在物流过程中成本比例比较高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

  2.2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

由于经营主体的差异,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主要分为三种模式,即自营模式、第三方模式、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其中,自营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即表示从原料的获取,直到产品被送到终端用户手上,整个完整的物流链条均为公司所有。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可对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风险实施全程把控,但是对公司的要求实力的要求较高,如顺丰自营、京东自营等平台;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即表示专门为生鲜电商提供冷链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这类物流企业拥有成熟的生鲜保鲜技术、完整的运输车队、经验丰富的物流工人,但是运输途中的损坏率、运输成本等风险,无法得到有效管控,如1号店所签署的圆通速递公司,即为典型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供应链模式;自营+第三方混合模式即表示生鲜电商企业虽然拥有自己的冷链物流供应链,但是为了拓展市场规模,同时还与第三方物流企业签署协议,通过运输生鲜产品,其中代表性的有沱沱工社电商,利用自营+第三方的混合冷链供应链模式,成功的将自己的生鲜产品推向国内10多个省市。

  2.3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的表现

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风险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为内在风险表现,包括道德风险、信息传递风险、生产组织和采购风险、物流运作风险等。另一种为外在风险表现,包括市场需求不确定风险、经济周期风险、法律风险、意外灾难风险等。不同类型的风险,都可对冷链物流供应链造成负面影响。

  2.4冷链物流风险产生的原因

作为一个不可避免的危险源,只要存在冷链物流,便无法彻底断绝风险的存在。整体上,通常将时间风险、运输风险、地理位置风险等风险归纳为造成冷链物流风险的主要因素。其中,时间风险的产生原因,主要表示在冷链运输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将生鲜产品运输至指定位置,从而造成的风险;运输风险的产生原因,即表示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冷藏车冷冻标准不达标,运输路程颠簸等原因,导致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从而造成的风险;地理位置风险,即表示由于冷链供应链地理位置相距过于遥远,或者在运输过程中目标位置由于交通不畅等因素,导致生鲜产品无法按时保质的送到目的地,所造成的风险。

  3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现状

  3.1我国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历程

我国冷链物流诞生于上世纪中叶,最开始引进特种车辆用为出口冷肉提供制冷设备。从那时起,冷链物流在中国逐渐发展起来。发展物流的冷链方面经历了很多次的变换,整体分为如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1870年——1940年。这阶段是我国生鲜冷链物流运输的萌芽阶段,诞生了以传统冰降式冷藏库等冷藏库、运输配送方式为主的冷链物流供应链。

第二阶段:1940年——19800年。这一阶段我国生鲜冷链物流运输逐步发展,逐步出现了专业性的制冷技术,如制冰技术。

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冷链”这一概念最终形成,如今冷链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如二氧化碳降温技术等,在医药食品生鲜等领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的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2我国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生鲜电商大时代背景下,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迅速,并且在京东、阿里巴巴等巨头企业的入局,促使我国冷链物流迈入了新的台阶。其中,为了更加明晰的阐述我国生鲜冷链物流发展情况,下文从冷藏车产量和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进行阐述。

3.2.1运输工具生产量

作为冷链运输环节的交通工具,我国冷藏车的产量逐年增加。其中,冷藏车需符合QC/T450技术标准,主要由厢体、制冷机组等零部件构成。2012年时我国冷藏车的产量为0.85万辆,2017年攀升至3.38万辆,2019年时按照现有的生产速度,预计今年的冷藏车产量可达5.67万辆,发展至2023年则预计将突破10万辆,2023年产量将增长至14万辆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5.35%。详细见图3-1:

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研究

3.2.2生鲜冷链物流的市场规模

2018年年底,前瞻产业研究院在《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详细分析2012-2017年我国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情况。2012年时,我国冷链物流市场已经突破千亿市场规模,2015年年进一步增加至1800亿元,同比增长率高达20%。2017年时,我国冷链物流增速虽然有所下降,但是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至2550亿元。2018年后,随着我国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冷链物流市场增速加快,同比增长率为19.04%,市场规模进一步将高达3035亿元,2019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达4095亿元。据预测,估计2023年我国将出现9000亿元以上的超级冷链物流市场。详细见图3-2所示:

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研究

  3.3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发展现状

3.3.1海南省生鲜产品生产种类

海南省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兼具独特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近千公里的海岸线和数十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开发区域,成为生产种植生鲜的绝佳省份。目前,海南省已发展成为我国冬春季节瓜菜和热带水果种植、海洋捕捞和养殖的全类型生鲜生产基地。其中,2017—2018年度,海南省的瓜菜产量出岛325万吨、水果产量出口208万吨,水产品出岛100万吨,充分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3.2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主要供应商

通过上文分析,冷链物流是生鲜电商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冷链物流模式有分三种:自营物流,占比约为25%;第三方物流,占比约为35%;混合型物流模式,占比约有40%。其中,在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商中,主要有如下几家具备代表性的企业:

表3-1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商

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研究

3.3.3海南省生鲜产品主要生产商

海南省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不仅十分适合种植果蔬,同时也适合养殖各类水产海鲜,吸引了许多外地商人前来当地投资生鲜生产。整体来看,海南省的生鲜生产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当地的农户自种。作为农业大省,第一产业在海南省的占比极高,虽然近年来有所减少,但是第一产业占比依然高达70%以上。当地的农户,是海南省生鲜的主要生产商。另一部分为电商巨头投资的生鲜产业园,如1号店(经营季节性单品)、本来生活(经营垂直全品类)、天天果园(经营垂直多品类)等电商公司,都在海南省设有垂直生鲜产业园,并且通过整合自己的线上资源,构建自营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

3.3.4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运输情况

目前,在生鲜冷链物流运输方面,海南先后开辟了海口—营口、海口—天津等运输航线,专门用来促进南瓜、香蕉、辣椒等产品出岛。虽然近几年来生鲜产品市场相对低迷,但是凭借冷库和冷藏箱等技术,有效提高了生鲜产品的保存期。加之通过培育与引导,冷链出岛量的年均增幅超过30%。同时,随着自贸区建设日益深化,海南省加强与外省船公司及港口合作,直航航线增加了8条,生鲜冷链物流运输时间缩小,运输成本却增加了15%。

3.3.5海南省生鲜的销售情况

海南省的生鲜绝大部分以外销为主。据统计,截止2018年12月底,海南省生鲜年总量(含水产品)达650—680万吨,生鲜中瓜果菜产品占比70%,冷链产品占比40%。随着XX扶持力度的加大,在海南省内分别建设大型生鲜产区和集货交易市场,且均建有生鲜预冷用冷库,为海南省生鲜产品的销售,奠基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在XX的引导下,海南省冷链设施建设逐步提高,不仅在硬件上实现省内公路建设总里长超过3万公里,完成省内乡镇全部贯通,同时在软件上通过在电商平台上开设生鲜产品销售店铺,极大地促进了海南生鲜的销量。

  4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存在的风险

  4.1冷链物流供应链成本风险

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物流投入的成本更大,同时在运输过程中,对运输条件的要求更高,因而需要承担较大的成本风险。通常情况下,1吨货物百公里运输成本用普通物流仅需225元,而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则需要268元。其中,与其他发达省市的冷链物流供应链,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一方面是由于现有冷链技术低下,冷链环节整体发展不完善。据海南物流网发布的数据,可知在广东、福建等发达省市,物流冷链技术现代化程度达80%左右,而截至2018年时海南省冷链技术现代化程度仅为40%不到,从而导致冷链运输成本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海南冷链物流供应商都未提供预冷环节,包装方式以冰块冷藏、棉被保险等方式,导致生鲜损害率高达25%,增加了冷链整体成本。此外,由于运输网络相对滞后,平均油价比大陆高出油15%——25%不等,从而给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带来巨大的成本风险。

表4-1普通物流与冷链物流运输成本对比

 

  4.2区域流动风险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依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区域流动等方面,依然还需要较大的进步。同时,由于生鲜产品具备易腐、易烂、难储存等特点,导致对冷链物流运输的要求也更为苛刻。但是,由于海南省冷链物流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经济实力都较为薄弱,为了节约成本,冷链物流运输都选定固定几条线路,导致冷链物流区域流动性不强。此外,部分冷链物流企业在运输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并未切实满足生鲜产品的保鲜运输的要求,运输一些蔬菜和水果时,更倾向用厢式货车或者敞篷车加盖冰块和棉被运输,这种简陋的冷链运输模式,更是进一步阻碍了冷链物流的区域流动性,加剧了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风险。

  4.3上下游供应商信息不对称风险

发展海南省的生鲜冷链物流配送,不能将责任集中在农户和消费者身上,同时还应当大力发展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上下游供应商的信息交互,才能够有效规模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但是,据海南物流网公布的数据称,目前海南省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比重不超过30%,多数合作模式是农户与中间商之间的合作,而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只是作为中间运输商存在。例如,盒马生鲜与海南农民建立直接产销关系,海南农民的农产品成熟后,由盒马生鲜直接收购,再交由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运输。在这种合作模式下,缺乏统一的上下游规划布局,上下游供应商之间也缺乏信息交互平台,使得在冷链运输过程中,极易出现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在这种模式下,第三方物流企业利润难以得到提高,无法持续加大对生鲜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改进和优化,也难以整合优势资源,对海南省冷链物流的长远发展,也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4.4冷链物流运输时间风险

海南冷链运输时间的长短,可直接影响到冷链物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从运输时间长短来看,以保准时间为准,冷链物流运输时每超出标准时间1小时,其风险同步2%。如果冷链物流运输时间超出标准时间10小时时,其风险系数增加20%。其中,物流运输时间的长短,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个因素决定。其中,从硬件方面来看,海南省冷链市场短板十分明显,一方面是冷链车运输方式较为落后,在常年高温的海南省,直接加剧了生鲜冷链运输的风险;另一方面是运输基础设施方面。目前,海南省的冷链运输主要由海运、空运、陆运三种模式组成。对外冷链运输可以采用空运和海运冷链运输模式,而省内的冷链运输则依靠陆运为主。但是,海南省目前的省内道路情况却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乡村地区,多数车况和路况都较差,使得冷链车运输时间较长,而车内所采用的保温、降温材料都是以冰块这类普通材料为主,从而加剧了冷链物流风险。

  5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控制对策

  5.1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加强冷链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冷链物流供应链效率,是降低海南冷链运输成本的必要措施。其中,为了降低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可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对冷藏运输设施进行升级。采购现代新型冷藏车辆,实现冷藏运输车辆的全智能化温控,减少由于运输损害增加的成本。其二,加大对新型冷藏设备的研发,利用先进的技术降低运输成本。在这方面值得效仿有顺丰快递。顺丰为了提高冷链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研发了EPP循环技术,通过EPP循环保温箱降低运输损耗,有效降低冷链物流供应链运输风险。其三,合理规划建设物流节点,尤其是针对海南省乡村的生鲜生产基地,通过建设现代化冷藏中心,提高生鲜产品的保鲜能力,全面降低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

5.2整合区域物流,加强区域合作

整合区域物流,加强地区冷链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是降低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措施。其中,在实际运营中,一些生鲜电商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导致配送时间受制于人,而且配送质量和服务系效率均难以保证,给生鲜产品的冷链运输造成极大的风险。因此,加强区域冷链物流整合,深入区域合作,是减少冷链物流供应链区域流动风险的有效措施。在促进区域物流合作时,海南省应当构建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网络,将主干线与城市物流进行衔接,打造庞大的物流供应链,提高区域配送效率。此外,在运送生鲜货物时,由于返程时存在空车运输现象,通过与区域内其它生鲜生产商合作,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通过还能够降低区域流通不畅带来的供应链风险。

  5.3加强上下游供应商合作,提高信息交互效率

加强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对于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供应链之间的信息交互,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有着极大的帮助。目前,海南省的冷链物流运输企业均为淘宝、天猫店提供的业务,冷链物流企业只是负责配送,因此从而由于商家信息不对称风险,使得冷链运输存在风险。因此,减少海南冷链物流供应链的风险,碧玺加强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才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以顺丰为代表的第三方物流方从商业角度来说则是为自身企业未来的冷链体系的建立铺设道路。因此,通过加强上下游供应商之间的合作,组建物流公共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上下游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可有效规避上下游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风险。

  5.4改善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

由于运输模式落后,运输效率低下,导致我国生鲜产品综合冷链流通率只有19%。其中水产品、肉类、生鲜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15%、5%,造成损失高达3000亿元。因此,改善现有的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减少海南省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的有效措施。首先,应当淘汰“冰块+棉被”等简陋方式,大面积的运用现代冷链技术,提高生鲜冷链流通率。其次,呼吁海南冷链物流企业联合起来,构建冷链物流联盟,提高在生鲜电商企业之间的议价能力,并且制定体系化的战略,加强资源整合,提高冷链物流运输效率。最后,改造原有物流模式,积极向国内外先进企业学习,加快企业运输技术升级,提高冷链运输服务效率,全面降低冷链物流供应链风险。

  6结论

通过对海南省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的研究,可以发现海南省冷链物流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成本高、上下游信息不对称、运输时间较长等风险,导致海南省冷链物流存在巨大风险,使得海南省冷链物业难以获得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推动海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必须提高运输效率、降低冷链物流运输成本,整合区域物流、加强上下游信息交互,全面预防冷链物流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实现海南省冷链物流的长期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伍景琼,韩春阳,贺瑞.生鲜食品冷链配送相关理论研究综述[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6,33(01):45-54

[1]张宇薇.供应链在生鲜冷链物流中的构建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14):127-128.

[2]向莹,周业付.生鲜生鲜冷链物流风险评价[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8):96-99.

[3]冉芸.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综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9(16):79-80.

[4]李娜,许博.我国生鲜生鲜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及构建研究[J].农家参谋,2019(17):14.

[5]赵长东.互联网+生鲜生鲜冷链物流生态体系建设[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6):175-179.

[6]陈友益.生鲜生鲜冷链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9,41(04):110-112.

[7]陶帝豪,刘蓉,雷勇杰,章桥新.基于绿色供应链的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J].工业工程,2019,22(02):89-95.

[8]薛珂.电商生鲜品冷链物流及其风险研究[J].中国市场,2018(15):176-177.

[9]刘蒙,倪剑波,王岳,杨玉宏,葛奔.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8(17):49-50.

[10]荆会云,于晓胜.河南省冷链物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鲜易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中国商论,2018(30):9-11.

[11]张丽,张楠萱.郑州市生鲜冷链物流的优化[J].物流技术,2018,37(11):23-26+38.

[12]刘珂.双汇冷链物流的风险评估与控制[D].大连工业大学,2018.

[13]王敬仁,黄昀,王瑶瑶,李倩,徐发,赵小红,唐劲天,徐文.疫苗冷链物流风险管理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J].中国药事,2018,32(01):1-7.

[14]朱新球.冷链物流风险评价文献述评[J].物流技术,2017,36(12):1-6.

[15]赵矗,王有刚.生鲜电商“最后一公里”冷链物流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7):28-33+4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879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0月2日
Next 2022年10月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