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情感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世界,是生理上和心理上的体验,是在社会实践、生活历练的进行过程中产生的精神世界。歌唱艺术是音乐演奏着采用声、形、情结合为一体后发出优美的声音和呈现唯美的演绎画面的音乐作品,我国的歌唱艺术包含民族音乐,它以民族唱法为主体,民族语言为基础,极具民族特色。本文以民族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带有的民族元素、民族色彩、民族情感等,在研究过程中,发现该歌曲从歌词到节奏,再到力度方面的体现,都展现着云南纳西族的生活元素,民族色彩十分浓厚,最重要的是,该歌曲能给听众带来欢快、轻松、自由的情感。但该歌曲也有些难度,演唱者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熟练的歌唱技巧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将《纳西篝火阿哩哩》演绎完美,才能将歌曲中的所有情感体现出来。
关键词:情感:歌唱艺术;《纳西篝火阿哩哩》
引言
随着全球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频繁,中国文化不断走向世界,特别是带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其中民族声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走向世界舞台,这得益于音乐学者的专业能力,也得益于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我国的歌唱艺术指的是民族音乐,早期的民族音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也不受年轻人喜爱,后来随着音乐文化的丰富,民族音乐的演奏形式也逐渐增多,音乐里增添了许多流行因素,民族音乐渐渐受大众喜爱。情感是音乐的灵魂,本文将以音乐作品《纳西篝火阿哩哩》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带有的情感色彩,通过情感在音乐中的体现延伸出演奏民族声乐所必备的条件,为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发展建议。
1《纳西篝火阿哩哩》的相关研究
1.1研究目的
本文以云南丽江边古老的纳西民族篝火晚会为背景创作的《纳西篝火阿哩哩》为研究对象,通过歌唱者在歌唱中的基本特点和歌唱中给情感应用的多元化表现来讲述情感在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的体现。为了将民族音乐传承下来,为了让我国民族音乐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走向世界,为了将我国民族音乐在不失个性又具有国际色彩的基础上广泛传播,本文提出歌唱者在演绎民族歌曲时应具备的因素,就是演唱者在利用专业的声乐技巧时要深入体会音乐中的情感,然后将情感投入于歌唱,最终将民族音乐完美的呈现在舞台上。
1.2文献综述
呼钰(2020)[1]认为影响歌唱感情因素分为基本因素、心理因素和丰富的生活体,在歌唱情感的挖掘与发挥中提出歌唱者要加强基本文化素养,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和娴熟的歌唱技巧,以情感为主,技巧为辅,最后给听众带来共鸣。
刘立新(2019)[2]指出“声音是情感的载体,情感是声音的灵魂”,还强调加强声与情的关系要通过理解歌词、把握作品风格特点、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以及掌握清晰的咬字来实现对一部音乐作品的感情体现。
张心怡(2018)[3]认为歌唱艺术情感体现的三要素为音色体现、节奏表现、力度表现,利用举例分析法,分析舒伯特的《魔王》、莫扎特的《欢乐颂》和《那就是我》三部音乐作品的三要素体现,总结出每一个要素都有具体的情感标准
夏维威(2017)[4]对作品《纳西篝火阿哩哩》的音乐风格、演唱技巧进行实践分析和在其音乐会上所收获的信息。文中提到了对《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演唱情感正确把握主要从歌曲的歌词含义、好的情感想象以及面部表情三部分出发,表达作品当中纳西人民活泼开朗、热情好客,以及幸福美满的好生活。
陈洁(2016)[5]在论述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时将情感定义为用带有丰富感情的,美妙的旋律语言去表现一种情绪,并提出歌唱艺术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作者还认为要深入了解情感在歌唱中的表现首先要了解歌唱者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再从歌唱者的表演过程中探析其情感使用多元化的表现。
赵雪城(2015)[6]浅谈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体现时指出,在进行歌唱时,发音和歌唱技巧能给一首音乐带来“完美的躯壳”,但情感能给音乐注入“灵魂”,认为声与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
综上所述,学者在研究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体现时,都强调了情感对于歌唱艺术的重要性,大多数学者认为掌握声情并茂的唱法能完美演奏一部音乐作品,并给听众带来共鸣。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文以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歌曲中的情感体现。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文献综述、文章框架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情感和歌唱艺术的相关概念界定,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的基本信息;第三部分是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情感体现,分别从该歌曲的歌词、节奏和力度方面研究歌曲中的情感;第四部分则是挖掘和发挥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的情感所具备的条件,分别是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练习发声和歌唱技巧、加强音乐素养和对歌曲中提到的事或物进行实地考察。
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作为文章的研究方法,搜集与民族歌曲、民族音乐情感体现、《纳西篝火阿哩哩》等相关的文献,对其整理分析;再从歌曲本身的信息入手,深入挖掘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的情感体现。
2相关概念界定
2.1情感的概念
情感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体验,这种体验来自于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一种态度所引起的这种变化感受[7]。人们产生情感的原因跟投入的社会经验、活动、事件有关,情感是复杂多变的,人们的情感会受到时间、环境所影响,还会受到主观因素所影响,也就是人类赋予了情感独特的意义;另外,情感还指导着人们的实际活动,例如一个人特别喜欢某种物品,他就会花钱去得到它;一个人喜欢某个景点,他就会去旅游;一个人喜欢某首音乐,他就会不停地欣赏。
2.2歌唱艺术的概念
歌唱艺术里包含了两个概念,分别是“歌4*唱”和“艺术”,“歌唱”指的就是由个人或者团队,经由专业或者非专业训练后,借由声带,发出的优美动听的声音,不用于日常交流,仅仅用于抒情和艺术的表达;“艺术”的概念比较宽泛,种类也比较多,像美术作品、雕塑、音乐、建筑等都属于艺术。歌唱艺术结合起来就是音乐中体现的美的事物。中国的歌唱艺术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行腔韵味为特长,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字、腔交相辉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
2.3简析作品《纳西篝火阿哩哩》
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的发行时间为1999年9月1日,作词者为高峻,作曲者为龙飞,原唱为汤灿。该歌曲节拍为2/4拍,节奏感为“强-弱-强-弱”,歌曲符合了地域风情,体现出热情、欢快、自由、热爱生活的情感,歌词描述的云南丽江边纳西族人民举行篝火晚会的场景,创作背景也来源于此。
3《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情感体现
3.1歌词体现
3.1.1民族语言的欢快体现
民族语言指的是某个民族地区的俗语,方便于民族地区之间的人们交流,一定程度上也代表某个民族地区的生活面貌、生活场景、生活特色,但它不属于国家规定的标准普通话范围,因为有些民族语言可以用汉字表达出来,有些无法用汉字来表述,只能用跟汉字相近的谐音表达,例如纳西族语“阿哩哩”,它一开始出现在纳西族人民生活日常交流中并不是用汉字表达的,而是口头呈现“阿哩哩”的音调。由图3.1可知,云南当地音乐作品《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歌词里出现最多的是“阿哩哩”,“阿哩哩”是纳西族语言中的一句虚词,代表着欢乐、欢快、高兴的意思,“阿哩哩”也是纳西族人民在开心、欢乐的时候会哼出的一支小曲,就像《纳西篝火阿哩哩》这首歌的一开始不断重复“阿哩哩”,就像是用普通话“啊呀”“哎呀”等发出的高兴感叹的意思。在这首歌里利用民族语言“阿哩哩”体现出整首歌的欢快情感,不仅能体现纳西族的特色,还给听者带来欢乐。
3.1.2著名景物的自豪体现
很多民族歌曲的歌词都会涉及当地的著名景物,一是利用具有象征性的景物可以直接体现歌曲的来源地;二是在歌词中加入著名景物能够获得大多数听众的认可;三是歌词中出现的著名景物能够体现当地人民对自己所在的生活地感到十分自豪,能给整首歌带来自信的感觉。如图3.1可以得知,《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歌词里提到了“玉龙雪山”和“丽江流泉”,这两个地方都是云南非常著名的景点,许多游客去云南旅游都会本着这两个景点去。玉龙雪山的纳西语为“欧鲁”,意思是“天山”,它是纳西族人的“神山”,传说是纳西族保护神“三多”的化身;“丽江流泉”的侧重点在于流入丽江的每一条泉水,云南丽江市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完整地保留了宋朝和元朝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里利用“玉龙雪山”和“丽江流泉”既能体现纳西族特色,又能引起广大听众的共鸣,也会使得演唱者用更自信、自豪的情感来演唱。
3.1.3男欢女爱的自由体现
现今很多歌曲都会涉及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例如在歌词上的爱情描写,或者是伴奏上的柔和曲调,歌曲里添加爱情元素一定程度上能吸引听众,让听众能感受到歌曲里的男女之间的暧昧,如果是民族音乐里添加具有当地特色的爱情元素,能使得歌曲更加真实、接地气。如图3.1《纳西篝火阿哩哩》歌谱图所示,歌词“古老情歌多甜蜜,火映阿妹更漂亮,酒劲阿哥添豪气,三线拨乱恋人心,短笛吹长相思意”则是描写纳西族男欢女爱的场景。纳西族称女生为“阿妹”,称男生为“阿哥”,在举行篝火的场景中,众人围成一团,气氛十分活跃,阿妹在篝火的映照下十分漂亮,阿哥喝了酒后像是壮了胆,添加了几分男子气概,情到浓时阿哥阿妹情歌对唱,互诉心肠,有暧昧之意,这个场景在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显得十分欢快自由。在纳西篝火场景中,美景与美人结合,画面感十足,也能充分体现纳西族自有的民族特色,并且歌曲里爱情这一部分描写得自然得当,为歌曲添加了几分欢快情感。
图3.1《纳西篝火阿哩哩》歌谱图
(歌谱来源:中国乐谱网)
3.2节奏轻盈体现
节奏这个概念十分宽泛,它指的是音乐在进行中发生的音强、音弱等变化过程,它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急缓,也有松散与紧凑[8];像音乐里的节拍和速度的体现都可以归为音乐的节奏体现。常见的节偶数节拍有:2/2、2/4、4/4、2/8拍等,节奏韵律分别为:强、弱、次强、弱。如图3.1所示,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节拍为2/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强-弱,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第一拍为强拍,第二拍为弱拍,整首歌的节奏变化快,难度较大,音乐基调为活泼、欢快。图3.1的歌谱上演唱者为著名美声歌唱家汤灿,在前奏中,伴唱者们用稍快的速度加欢快的音调用两句虚词“哟哟”作为开场白进入歌曲,从歌曲一开始就能感受到“强-弱”的节奏感,前奏呈现喜庆的音乐节奏,彷佛置身于纳西民族生活中,给人欢快的感觉。歌曲中多次出现“阿哩哩”“哟哟”等虚词的人声伴唱,给歌曲增添生动感,仿佛让听众置身于纳西篝火的场景中。
3.3力度体现
。音乐力度指的是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对音乐的每一处都采用合适的声调来唱,力度的变化有很多种,有逐渐增强、逐渐减弱、由强到弱、非常强、非常弱、由强到弱到强、由弱到强到弱等。力度的处理一般局限于演唱者的声音强弱表现。由歌唱家汤灿演唱的《纳西篝火阿哩哩》中可以听出,汤灿把握了歌曲的每一个力度,音准水平也很高,例如歌曲中出现的“纳西篝火阿哩哩”七个词的力度是“弱弱弱强弱弱弱”,汤灿在演唱时能把“火”这个力度较强的一个词体现出来,就好像纳西篝火场景中人们围着圈子一起唱歌的高潮画面。例如,歌曲最后部分的三个字“阿哩哩”,有八个转音,歌唱家汤灿用美声唱法把八个转音呈现的惟妙惟肖,将纳西篝火这一个场景在歌曲里栩栩如生。
4挖掘和发挥《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的情感
4.1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
音乐知识指的是与音乐相关的专业理论,并且这些专业理论对学习音乐的人有良好的帮助,使音乐学习者声乐者能正确把握音乐信息。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属于我国的民族音乐,创作背景来源于云南省丽江市纳西民族,歌曲节拍为2/4拍,节奏为“强-弱-强-弱”。若要发挥出《纳西篝火阿哩哩》当中欢快的音乐情感,演唱者需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首先,演唱者要熟知音阶,要能正确的看着歌谱将正确的音阶哼出来;其次,演唱者要熟知音乐节拍,大部分人会把2/4拍子的音乐误唱为4/4拍,这就导致音乐本身的节奏出现错误,情感也变了味;然后,演唱者要熟知每一个音乐符号,歌曲中出现反复、延长等音乐符号时能快速的转换演唱;最后,演唱者要咬字清晰,能根据歌谱中呈现的音阶,将歌曲正确的演唱出来。
4.2勤加练习发声和歌唱技巧
音乐中“发声”指的是演唱者在歌唱前要将嗓子打开,使嗓子处于准备唱歌的阶段,相当于运动前的“热身”;音乐中的“歌唱技巧”指的是演唱者在歌曲演唱过程中,善于利用美声、高音、低音、转音等技巧呈现在音乐中,使呈现出来的音乐具有故事性,这些歌唱技巧就相当于文章中的“形容词”,有润色、装饰的作用。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出现大量的高音、转音、高低音切换等,专业的演唱者要勤加练习发声,利用美声唱法练习每一个音阶的发声。在练习歌唱技巧中,演唱者应该去搜寻一些国内外的经典民族音乐,比如我国著名歌唱家吴碧霞、谭晶等都是将中国民族音乐演绎得十分完美的人,她们的美声唱法、高音都让听众耳前一亮,演唱者不妨可以将她们的作品当作学习目标,一开始先模仿她们的唱腔,练习她们的歌唱技巧,最后再根据自己的音色将歌曲唱出来,多次练习能有很好的效果。
4.3加强音乐素养
音乐素养是认知音乐以及学习音乐的关键性基础,具有高品质的音乐素养意识以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学习音乐、演奏音乐以及创新音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9]。音乐素养是每一个专业音乐人都必须具备的,它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培养,需要正确的方式去加强,音乐素养体现的是一个人对音乐的态度、选择、创作。若一个音乐素养不好的人,他无法欣赏优质的音乐,也无法创作积极向上的音乐供听众欣赏。目前,许多年轻音乐人都倾向于流行音乐,对于民族音乐持有摒弃的态度,这是错误的做法,民族音乐是世界音乐的一部分,它很大程度上继承了一个地区的历史文化,在乐坛中独树一帜,对学习音乐的人来说有模范作用。若要不断发挥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的自由、欢快的情感,就要加强自身的音乐素养,对民族音乐抱有正确的态度,以积极的心态去欣赏该歌曲,并且要花时间去了解民族音乐的发展历程,了解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的创作背景。
4.4进行实地考察体验
所谓“理论来源于实践”,指的就是每一个被肯定的理论都是经过学者不断去实验、考察得出来的。进行实地考察体验是了解民族音乐,挖掘和发挥民族音乐情感的最佳方法,它要求音乐学习者要真实的走进音乐里提到的地点,接触音乐里提到的事或物,才能做到对音乐的深入挖掘。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里呈现的场景是云南丽江边古老的纳西族篝火晚会,现在这样的篝火晚会在云南丽江纳西族中还能看得到,并且外来人也可以参与体会。若想将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中热情、欢乐、自有的情感发挥得淋漓尽致,就要将自身参与到纳西篝火的晚会中,真实去体验篝火晚会中的民族风情。
5结论
本文以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为研究对象,研究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通过对歌曲歌词的研究,发现《纳西篝火阿哩哩》当中采用了当地的俗语“阿哩哩”为歌词主要成分,在此基础上还添加了纳西族的风土人情,例如在篝火晚会上男女会互诉心肠,传达爱意,将这些民族特色加到歌曲里使得歌曲具有吸引力;文章通过对歌曲的节奏、力度研究,还发现该歌曲节奏较快,演唱难度较大,力度变化多端,高低音的切换也比较频繁,但演唱家汤灿在演唱《纳西篝火阿哩哩》中掌握了该歌曲的节奏和力度,在每一个节拍点上的演唱都十分到位。在此基础上,文章延伸出要如何深入挖掘和发挥歌曲《纳西篝火阿哩哩》的情感问题,最后对演唱者提出要具备专业的音乐知识、勤加练习发声和歌唱技巧、加强音乐素养、进行实地考察等建议。
参考文献:
[1]呼钰.浅析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达[J].戏剧之家,2020(06):39.
[2]刘立新.歌唱艺术中声与情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9(18):44+46.
[3]张心怡.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J].黄河之声,2018(05):26.
[4]夏维威.创作歌曲《纳西篝火啊哩哩》的音乐风格与演唱实践分析[D].
云南艺术学院,2017.
[5]陈洁.论情感在歌唱艺术中的表现[J].北方音乐,2016,36(16):31-32.
[6]赵雪城.浅谈歌唱艺术中的情感表现[J].艺术教育,2015(09):162.
[7]张心怡.论歌唱艺术的情感表现[J].黄河之声,2018(05):26.
[8]李倩.音乐的第一要素:节奏[J].戏剧之家,2019(21):47-49.
[9]于晓艳.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J].北方音乐,2020(04):179+181.
致谢:
本次毕业论文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论文,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分析能力、合作能力等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也得到很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在这我要诚挚的感谢李庆文老师。他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最后感谢培养和教育我的母校,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