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摘要: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文化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

  摘要: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好的企业文化,能使企业从容面对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有利于提高企业领导者和职工的文化意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结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有利于改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两个文明同步发展;有利于强化企业职工的主体地位,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企业凝聚力;有利于培育人才,开发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职工队伍和有作为的企业家。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目前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虽然遍地开花,但是能发挥企业文化真正作用的企业却很少。为什么构建的企业文化不能发挥预期的作用,企业文化构建中存在那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有哪些等也就成了必须回答和解决的论题。这也正是本文撰写的目的和意义之所在。
  新的世纪,国有企业如何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文化问题,积极培育和建设有XXX的优秀的企业文化,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同时以企业改革、发展带动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本文浅谈了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探讨了一些建设思路。本文通过研究国内外有关企业文化的相关文献,在总结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所了解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创新
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创新

  1企业文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文化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述,对企业文化的解释也多种多样。特雷斯•迪尔的《企业文化一现代企业精神支柱》一书中指出:“企业文化应该有别于企业制度,企业文化有自己的一套要素,即价值观、英雄人物、典礼仪式、文化网络。这四个要素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英雄人物是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者;典礼及仪式是传输和强化企业文化的重要形式;文化网络是传播企业文化的通道。”
  X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指出:“所谓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同理,所谓部门文化就是指企业中一个分布于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从以上国内外学者给企业文化下的定义来看,他们的侧重点或者着眼点各有不同,涵盖面也不尽一致,但是从整体上看,在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上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一种共有的价值观,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信仰,它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总之我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复合体:
  (1)企业文化的物质层,即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成果,它是企业物质文化的首要内容。其次是企业创造的生产环境、企业建筑、企业广告、产品包装与设计等,他们都是企业物质文化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1.现代意义的产品;2.企业环境和企业容貌;3.企业生产环境;4.技术、设备现代化与文明程度。
  (2)企业文化的行为层,即企业行为文化,是指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包括企业经营、教育宣传、人际关系活动、文娱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文化现象。它是企业经营作风、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的动态体现,是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折射。从人员结构上划分,企业行为中又包括企业家的行为,企业模范人物的行为,企业员工的行为等。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式和决策行为主要来自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经营的主角。企业模范人物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在整个企业行为中占有重要作用。企业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员工的群体行为决定企业整体的精神面貌和企业文明程度。
  (3)企业文化的制度层,即企业制度文化,既是人的意识与观念形态的反映,又是由一定物的形式所构成,是塑造精神文化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体制、企业组织机构和企业管理制度三个方面。企业领导体制的产生、发展、变化,是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文化进步的产物。企业组织机构,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包括正式组织机构和非正式组织机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时所制定的、起规范保证作用的各项规定或条例。企业的制度文化也是企业行为文化得以贯彻的保证。同企业职工生产、学习、娱乐、生活等方面直接发生联系的行为文化建设得如何、企业经营作风是否有活力与制度文化建设有很大关系。
  (4)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即企业精神文化,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现象,在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是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包括企业精神、企业经营哲学、企业道德、企业价值观念、企业风貌等内容,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它是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的升华,是企业的上层建筑。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它是企业现实状况的客观反映;是全体员工共同拥有、普遍掌握的理念;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具有独创性和创新性;具有时代性。企业经营哲学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提升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企业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物关系上形成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企业价值观是指企业在追求经营成功过程中所推崇的基本信念和奉行的目标。

  2企业文化的功能

  2.1凝聚功能

  企业文化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它可以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团结在本企业文化的周围,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企业在给予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还要让员工对企业产生归属感,让公司内抱有不同事业目标、不同经济需求的员工直接分享公司的前景,让他们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公司变化给他们在精神面貌上带来的影响。这样就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的一盘散沙的状态,将职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因此企业文化本能地具有一种内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

  2.2激励功能

  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职工都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中,领导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互相关心,互相支持,特别是领导对职工的关心,职工会感到受人尊重,自然会振奋精神,努力工作。另外,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对企业职工有着极大的鼓舞作用,特别是企业文化建设取得成功、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时,企业职工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他们会加倍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维护企业的荣誉和形象。

  2.3约束功能

  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在组织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制度反映的,企业的规章制度、责任制度直接要求员工应该怎样做,禁止怎样做,是一种硬约束,硬约束给人以紧张、不安或不被组织重视,受到挫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是由企业伦理、职业道德、公共舆论、人际关系等形成的软约束,它能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它往往给人以启迪心灵、提升境界、追求完美的心理,更直接地反映了企业文化约束功能的内涵。硬约束和软约束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它们能使企业具有免疫力,排除企业成功潜在的障碍。

  2.4导向功能

  所谓导向功能就是通过它对企业的领导者和职工起引导作用。企业文化的导向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二个方面:第一,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的指导,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念规定了企业的价值取向,使员工对事物的评判形成共识,有着共同的价值目标,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为着他们所认定的价值目标去行动。第二,企业目标的指引,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2.5辐射功能

  所谓辐射功能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向外部的扩散和影响。企业文化不仅在企业内部有影响员工行为的作用,而且还会对企业外部、对社区、对社会发生辐射作用。企业文化通过企业与外界的每一次接触,包括商务洽谈、经济往来、新闻发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员工在社会上的一言一行,都是向外界大众展示本企业的管理风格、经营状态、精神风貌,不断地向本企业外的企业和不同形式的组织发挥辐射功能。一方面为企业塑造良好的整体形象,树立信誉,扩大影响,另一方面对企业界乃至整个社会政治的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文明建设、对外改革开放等诸多方面产生影响力和推动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是民族的社会文化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除此之外,企业文化还具有协调功能、维系功能、教化功能、优化功能等其他功能。企业文化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利用它无形的力量实现着各项功能,为企业带来高的美誉度和高的生产力。

  3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文化表象化,重形式轻内涵

  我国国企文化建设中出现了过高估计主观灌输的作用及过多追求表象的倾向,忽视企业文化的内涵。有的企业,企业的职工生活保障问题尚不能解决,就开始对那些为生计而忧虑的员工大谈愿景、使命、企业价值观等概念,企业员工讥讽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为“饱汉不知饿汉饥”;而有的企业,用重金聘请知名教授整出一大堆时髦而高深的概念,出版了林林总总的刊物,到头来,企业文化也只是花架子,企业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建设之前一个模样;许多企业只重视表层的物质文化建设,并将它作为公司对外宣传的窗口。也就是说,非常注重厂容厂貌、员工言行举止、统一着装、佩戴胸牌、内部报刊、庆典活动等,或将文化仅仅停留在写几幅宣传标语、唱一支企业歌曲、举办几次卡拉OK比赛和组织旅游活动等较低水平的层次上,不能真正将企业的精神、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观融入员工人文素养的培育和提高过程之中;很多企业注重喊口号,无论是走廊、办公室还是各车间的墙壁上都是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标语口号,什么“团结、求实、拼搏”,结果只是形式上热闹,内涵上空洞,根本达不到实际效果。上述种种行为忽视了对企业核心文化的建设,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形式,不能真正从价值理念上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共同实现企业目标的工作积极性,在推进、改善组织绩效的作用十分有限。

  3.2与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一项传统工作,有人误以为企业文化就是新时期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仍以学习、贯彻党委、XX的指示精神为主,仍将讲奉献、学雷锋挂在嘴上。不可否认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没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支持、引导、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而企业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但企业文化又不同于思想政治工作,但它们的体系不同,目标侧重点不同,工作内容不同,表现方式也不同。企业文化是一种经济文化,它可以分辨出一个企业独特优势所在,其根本目的是为实现企业的目标服务。而思想政治工作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它们虽然有联系,但不能相互取代又不能相互归属,而应功能互补,相得益彰。

  3.3企业文化与管理相脱离

  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要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圣经,而与企业管理没有多大关系。这种理解是很片面的。有学者曾经指出,企业文化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这种理解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企业组织和事、少除组织都属于实体性组织,它们不同于教会的信念共同体,它们是要依据生产经营状况和一定的业绩来进行评价的,精神因素对企业内部的凝聚力、企业生产效率及企业发展固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它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经营策略之中,并协同起作用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的,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的,因此不能脱离企业管理。

  3.4视为传统文化在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有些企业认为应该用儒家学说来管理企业,还有些企业家认为应该用老子学说来管理企业。这些学说作为中国文化的思想代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和企业经营理念,应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的心理,来把握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来调整对中国员工的工作激励,这需要找到适当的切入点,找准其中许多具体的联系。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对家庭的归属、对权力的依赖,重感情、重面子,突出以人为本、知人善用等,将这些文化因素和传统思想应用于企业管理,营造一个充满情感、和谐共存的文化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实现对人性的超越,实现人与社会的共存,人与自然的和谐,这应该说突出了中国特色。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思想中充满了哲理与思辩,可谓左右逢源,在用于指导企业管理实践中时,需要将其操作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另外,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不利于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因素,如知足长乐、枪打出头鸟等,这些都是抑制企业创新的隐型杀手。另外,人情交往是中国人最主要的交往方式,许多企业家长期依赖于由人情交往所编织的社会关系网即社会资本,而不把重点放在企业创新上,认为这样也能赚到钱,这样下去会逐渐形成对关系的依赖,而削弱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这种现象的盛行固然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是,随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资本伸展的空间越来越狭小,加入世贸后,市场竞争的游戏规则越来越规范,那些津津乐道于依赖社会资本的企业被打垮、被击败就在所难免。所以要区分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不能简单而为之。企业文化不是对社会文化的玩赏,而是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

  3.5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在企业精神方面,很多企业都是“团结、求实、开拓、创新、拼搏”之类的“标准件”,没有把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直接挂钩,同企业目标、企业经营、企业价值取向、企业行为等相结合,反映不出企业的个性,特别是企业的历史、行业、产品、职工、地区等特点,这些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状况,使得企业精神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脱节,起不到企业精神应有的作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上,许多企业都提“顾客是上帝”、“质量第一”的口号,偶尔有个别企业提点有“创意”的口号,也大都内涵不够丰富,且与企业本身的经营风格、产品性质和服务领域不相吻合,这种缺少企业自身风格的企业文化也让消费者很难将其与其他同类企业加以区分,更难培养自己的忠诚消费者,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还有一些企业的领导片面地认为国外企业文化都是好的、有益的,盲目地引进,照抄照搬。这无疑脱离了中国实际,脱离了本地实际,脱离了行业和企业实际。
  事实上,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X文化,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这说明,企业文化是在某一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因此,企业文化的形式可以是标准化的,但其侧重点各不相同,其价值内涵和基本假设各不相同,而且企业文化的类型和强度也都不同,正因如此才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

  3.6企业文化缺乏系统性、长期性

  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包括企业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机构、企业文化载体在内的企业文化建设系统,仅仅把建设局限在表面或者文化建设的某一方面,另外有的企业文化建设虽然涉及到精神层面,也往往是“一阵风”,没有加以强化和巩固。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跋而就,一劳永逸。许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形成真正的企业文化远非提出儿个口号那样简单和容易。建设企业文化,是要经过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花费很多心血,经过较长的时期才能逐渐巩固下来。因此,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企业文化被干部、职工承认、接受并真心实意自觉实行的过程,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切忌“一哄而上”、“一刀切”。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细致、扎实、长期的培育工作,才能渐渐地形成企业文化。

  4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客观原因

  4.1.1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
  企业文化现象之所以在经济发达的欧美和日本迅速发展,这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的阶段有关。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较高级的文化管理模式,它需要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一定阶段,才能将原有的价值、理念整合成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很难想象小作坊和路边快餐店能塑造出整合程度高、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正因如此,许多优秀的企业文化都出现在有一定实力的大集团、大企业中,因为这些企业都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需要用文化价值来进行整合。而且,这些企业有高素质的管理层,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有充裕的资金投入,所以有能力塑造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才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因此,发展中国的企业文化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企业要明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而不要盲目追求建设企业文化的形式。
  4.1.2外部环境变化多
  21世纪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环境包括企业的技术环境、人力资源环境、金融环境、投资环境、市场需求环境等,这是企业发展所依存的客观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短期效益和生存,并且力度较大。此外,还有政策、法制、社会评价、公平竞争、社会信誉等主要由人为因素控制的社会发展软环境,对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影响表面上看起来较为隐含较为间接,实际上对企业长期的经营业绩和企业的竞争力有着潜在而深刻的影响。环境的复杂性和紧迫性给企业文化建设所带来的挑战和压力,企业必须保持较高的内部整合度和外部适应性才能使企业文化与时俱进且深入人心,否则企业文化只能沦为赶时髦的产物,流于表面,缺乏内涵。
  4.1.3企业领导更替较频繁
  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五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由于国企领导都有规定的职务任期和年龄限制,或者组织调派原因,企业领导的更替较频繁。现实生活中换领导就是换文化,一个领导一种思路提倡一种文化,长此以往就不能形成文化。另外,领导往往都有在任期以内取得绩效的意识。有的工作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按正常的程序,在任期内不可能完成,而又不能不做。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国企领导往往会对正常工作程序进行变通,抓住那些能够很快显示政绩的浅层性内容下功夫。这种心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出表现就是不能在企业文化的整体构建上下功夫,不能在文化的落实层面上实实在在地动真格,这样做的结果,使良好的企业文化难于形成。

  4.2主观原因

  4.2.1企业文化定位模糊
  每个企业,无论是自然成长的或是根据战略建设的都有其自身的文化情况,可是要真正形成推动企业进步的“文化资本”,就需要企业家和其员工将现存的文化“片断”整合提升,形成有自身特点的核心文化—即文化定位。由于一开始就没有一定的企业文化战略规划,国有企业的文化定位非常模糊。许多企业在迅速成长扩张的道路上,很容易改变自己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这里面存在一定的功利因素,把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产品推销,希望立竿见影,似乎只要一搞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的经营业绩就会立刻攀升。企业文化是一项潜移默化的工程,不是短期就可以见效的,企业的文化定位更需要相对稳定,如果为了赶时髦而随时转换核心文化理念,企业最终只会像“流星”那样陨落。
  4.2.2缺乏明确的目的性
  企业文化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企业对市场经济的特殊反应而形成的竞争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烈的竞争压力和赢得竞争的迫切要求,促使企业通过努力构建共同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去凝结队伍,增强素质,通过培养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用良好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去展示企业的个性,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进而取得社会的承认,可以说正是市场经济的压力和企业对竞争的独特理解塑造了企业的真正文化,强烈的目的性和竞争性是企业文化的本质特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为数不少的企业已看到企业文化力在竞争中的作用,并且在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但也有一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为文化而文化,重过程、轻结果,把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被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竞争文化,仅仅作为“装饰”来对待。许多国有企业领导者由于自身素质局限,或对企业文化了解甚少,往往习惯从单纯的经济角度看企业高度重视资金周转,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产品销路和产值利润多,总认为企业就是生产,就是赚钱,而很少关心和考虑企业与文化的关系。有的甚至认为企业文化是虚的,不过是赶时髦而已,不懂得运用现代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发展,更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的根本就在于通过企业文化千方百计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2.3领导者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企业家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力量和领导者,他们既是本企业的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设计者,也是企业文化组织者和推动者。企业家的精神素质、能力素质、知识素质及观念素质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企业家多数是二十多年来快速成长起来的,他们更多的是因为政策的变动而善于抓住机会脱颖而出,但其素质普遍不高,带有“投机主义”的色彩,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不愿把资源投入到不能立即见效益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领导者,现在正处于一个从“商人”向“企业家”转变和蜕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也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企业家的素质的良荞不齐造成了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观念上的偏差。
  4.2.4对员工参与的认识和发挥不足
  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实施。如果企业文化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发挥作用,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宣称的文化与实质的文化不一致的“两层皮”现象。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员工的参与,从现有文化的总结与反思,对未来所倡导的价值观的讨论和斟酌,一直到负载这样价值观的行为规范和制度的制定,只有员工积极的参与,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也只有员工的全程参与,才能使企业上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文化中的价值观。而目前的现状是很多企业只把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员工当中去,没有得到员工的强烈认同,也就无法发挥企业文化的积极作用。

  5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

  5.1加强企业文化研究,突出企业文化的作用

  很多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出现上述这样那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对企业文化的作用认识不足,对企业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企业要想使企业文化发挥其作用,必须把企业文化提到战略地位上来,把企业文化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内容来抓。同时,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深刻体会企业文化的精髓,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符合企业实际的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为了更好的研究和建设企业文化,企业应该成立企业文化部,负责规划好企业文化远、中、近期的建设蓝图,从远景到各个实现阶段,从核心使命到行动纲领、到员工行为、到方方面面,形成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逻辑体系;定期进行文化自我诊断,或者邀请外部专家共同诊断,负责企业文化建设方面调研工作计划制定及相关调研工作,如员工调研、企业形象外部调研等,定期做出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找出企业经营管理战略及战术的弊端及误区,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操作计划,向企业领导提出相关研究报告;建立起企业文化培训体系,不断更新并完善课程体系,并定期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知识的培训。

  5.2强化宣传沟通,普及先进企业文化理念

  企业应通过内部刊物、电台、电视台、宣传册、培训班、交流会等媒介,强化宣传沟通,向员工普及以下理念:
  5.2.1和谐理念
  对企业而言,和谐理念要求企业处理好企业内外部各种关系,避免畸形发展和走极端,寻求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活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变简单的物质福利为以精神心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变被动管理为职工群众的自我配合管理;变单纯的以行政、经济手段的管理为经济、法律、文化约束的综合管理;要求企业进一步发挥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求企业创造利润,还要求企业对职工、合作伙伴、自然环境、社会负责。
  5.2.2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方式。强调以人为本的企业把人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人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是围绕着企业的内外利益相关者来进行的,企业以实现人的目标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来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以人为本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即: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和文化管理。这里,情感管理是以人为本的最基本的层次,它是通过情感沟通来达到管理目的,民主管理则强调员工参与决策,自主管理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是员工自己管理自己的境界,人才管理是企业对人才的有效管理机制,力求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作用。以人为本的最深层次就是文化管理,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5.2.3顾客至上
  企业应把顾客当作自身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当作是企业革新智慧的源泉,并以优秀产品和服务维持优势。企业“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应表现在对服务的执着、对质量的执着、开拓合适的市场和倾听用户的意见等方面。
  5.2.4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人类伦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人的一种品格,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指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遵守诚信原则,需要在企业管理者、雇员、股东、供应商和顾客之间形成一个诚信网络,崇尚道德经营,强调有序的、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使企业与整个区域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5.2.5团队精神
  团队文化提倡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协作精神,不仅仅在于自己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协同作战,取得整个战役的胜利;团队成员要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奉献;充分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长处,弥补不足,减少内部摩擦,融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团队成员共同决策,共同管理。
  5.2.6追求效率
  效率优先意味着竞争和发展,而一定的差距有利于激励竞争,过分讲求平等和均衡,就容易失去活力。精兵简政,减少管理层次,压缩编制,裁减冗员,当然也提高工作效率,但现代企业管理更注重通过对人的潜力的开发、通过情感管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进取心来提高效率。
  5.2.7终身学习
  企业通过学习氛围和机制的营造及拥有具有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员工,可以提高企业适应外界的能力并获得比竞争对于更高的竞争优势。在这种企业中,员工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以提高自己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能力。

  5.3用科学手段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企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必然会积累出自己的企业文化,因此对于经过提炼定格的文化模式,必须要建立必要的制度保障。同一企业内,各单位、各部门在制定各项规章制度时,要充分体现企业文化总的要求,自觉以企业文化理念为纲,把企业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经营理念等与具体的规定、制度相结合。用企业文化统领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规章制度既具特色,又具有共同价值取向,能较好地把企业文化的精髓溶入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员工的行为规范之中,把企业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式相统一,使经过提炼定格的文化模式有可靠的制度保障,确保企业的规章制度洋溢着共同的文化追求。在将企业文化落实到制度的过程中,前面提到的企业文化部应对公司各部门的制度建设进行指导,监督各部门执行公司各项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管理制度与企业文化相统一。

  5.4构建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千篇一律形而上学的企业文化只能停留在管理表面,而难以深入人心,也就难以发挥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紧扣企业发展战略,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地打造出适合自己的企业文化。在建设独具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的经营范围、职工素质、面临的主要矛盾、所在地区人文环境以及企业的优良传统等因素的影响。由于企业从事的行业不同,带来了经营商品种类、经营特点与技术、市场风险、管理方法等具有很大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往往决定着企业文化的个性特点;员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员工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如员工所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状况、社会经历状况就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建立企业文化的态度;员工文化、技术水平的高低、政治思想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员工的思维方式及他们的抱负。只有正确把握员工素质状况,才能使企业文化的设计与其相适应,才能使员工对形成的新的企业文化能自觉认同和体现;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往往是塑造企业文化的突破口,如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差、管理混乱、浪费惊人、市场前景黯淡、人心涣散、员工士气低落、企业管理人员官僚习气严重等等。如果能抓住这些主要矛盾,从这些主要矛盾入手来塑造企业文化,就更能引起员工的共鸣,增强企业文化的实用价值;企业所处地区文化形态不同,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思路和经营方式,也影响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追求。如沿海地区和内地的文化形态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尽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地域界限将逐渐被冲破,但是不同的地理环境、经济环境造就出来的文化毕竟各有特点和优势。企业文化的外部人文环境是影响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优良传统是经过企业实践所积累的宝贵经验,是企业历史上所形成的文化闪光点。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总结自己企业优良的企业文化传统,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加以发扬光大,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

  5.5建立企业文化的有效发展机制

  企业文化特别是价值观的最终形成是一种个性心理的积累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不断强化。当人的行为受到正强化时,这种行为才能再现,进而成为习惯稳定下来,并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深层观念之中,而受到负强化时,这种行为就会消退。所以企业应该运用强化理论,使符合企业文化的行为受到肯定,背离企业文化的行为得到惩戒,才能使企业文化得以巩固和发展。不仅如此,一方面,对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激励,如表扬、授予荣誉称号、晋升职务等。对先进人物以及正确的行为进行鼓励,不仅激励当事人的积极性和热情,也给其他人树立了实际的仿效榜样,从而产生模仿效应。另一方面,对违背企业文化的不符合企业价值标准的行为给予批评和惩罚,包括罚款、降职、行政处分等。不仅威慑了当事人,也促使其他人采取正确的行为。除了制度约束外,企业还可以建立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要求员工经常自省、自律、自控和自勉。自省即对自己所工作的企业行为经常反省和检查。自律即以企业的有关法律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处置并规范自己的行为。自控就是能听取不同意见和批评建议,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自勉就是即使在受到表彰、取得成绩的情况下也要告诫和勉励自己,始终保持振作向上、戒骄、戒燥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

  5.6发挥领导者的关键作用

  企业领导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着重发挥其三点作用。首先,要始终驾驭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要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弘扬什么、鞭挞什么;保证主流文化理念的形成与健康发展,才能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国企领导者在构建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两个问题:第一,自己要懂政治,才能把握政治方向,但又不能沉迷政治,把经济工作政治化、庸俗化;第二,必须重视自身修养、素质的锤炼,增强自身文化功底。其次,领导者要表率示范,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作为企业核心的企业领导,不能只是号召别人去实践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而将自己置身事外,恰恰相反,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领导者们必须率先垂范,躬身实践。身教胜过一言传,主要领导在工作的一举一动员工们都看在心里。如果领导要倡导一种文化,一种理念,他自己就应该首先加以实践和贯彻。最后,领导者还要注重对企业新文化的宣传倡导。

  6结论

  企业文化就是决策层意志和行为在企业管理实际中和员工认识中的投影。建设企业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不是让员工知道该怎样做,而是要让领导们清醒和明白怎么做、以及这么做的意义和代价。从企业文化的意识形态来说,通过宣传媒介、强化教育等形式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和烘托固然是个办法,但实际上影响员工行为的却绝不是这些,而是决策者、管理者的管理意识、管理行为,所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不是“文化促管理”,而是“管理促文化”——至少在未形成固有的良性的企业文化氛围之前,管理行为的辐射力是决定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文兵.论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07)
  [2]陈菁.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创新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7)
  [3]马莉,刘慧琴.论国有企业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J].生产力研究.2012(07)
  [4]黄丹华.以改革创新精神开创中央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新局面[J].中国石油企业.2012(05)
  [5]张兆全.新时期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2(05)
  [6]管敏超.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J].企业导报.2012(08)
  [7]侯秀云.我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2(03)
  [8]巩向臣.论国有企业文化现状及改善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2(03)
  [9]安娴.浅谈XXX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02)
  [10]詹凤荣.以改革创新理念推动企业发展[J].河北企业.2011(02)
  [11]宋连胜,李建.当代中国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互动效应分析[J].理论学刊.2014(08)
  [12]董树彬.论中国协商民主研究的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J].理论与改革.2014(04)
  [13]韩喜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的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4(07)
  [14]韩喜平,董树彬.改善民生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互动发展[J].长白学刊.2014(02)
  [15]李丽燕.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4(03)
  [16]黄捍豪.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外企业文化.2013(03)
  [17]宋连胜,董树彬.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构建[J].社会科学战线.2013(03)
  [18]胡明智.对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3(02)
  [19]翁朝煌.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22)
  [20]刘大宁.社会学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之探析[J].中国商贸.2012(33)
  [21]JuanJulia.aresponsiblepeople-orientedeconomy.ServiceBusinessSocialeconomy.2011
  [22]Ajami,RiadA.GlobalEnterprisesandValueCreation.JournalofAsia-PacificBusiness.201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49.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