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自古便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短短几个字足以体现美食在中国人民心的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家对饮食已从基本的生理需求转为心理需求,因此饮食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和重视。多年来国内外对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还比较片面,只注重了饮食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但是却没有提及消极作用,而国内对于饮食文化旅游方面的介绍最开始也只限于品尝为主,直到近些年才有学者提出了饮食文化旅游概念。文昌饮食资源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但由于文昌饮食文化旅游仅刚刚起步,还需对文昌饮食资源产品、消费市场、产品结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针对以上方面本文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为保障海南文昌文化旅游开发的顺利推进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海南文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旅游开发
引言
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而美食就是承载此文化的一种最佳载体。小到吃饭时用的筷子,大到宫廷盛宴“满汉全席”,无不体现着中国美食文化的内涵与特色。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属于旅游六要素之一的饮食,也越来越成为旅游者所关注的问题。
文化包含了人们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是人们生活形态要素的统称。一个地区的民族在长久以往的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习惯、技巧、观念,而这些会渐渐演变成为饮食文化。因此如果想要了解文昌地区的文化时,就可以选择饮食入手。文昌地处海南东北部,自然资源独具优势,又受南洋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海南具有开发价值的饮食资源丰富多彩、风土习俗醇厚,开发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文昌地处海南东部地区,前段近期海文大桥兴建,更为文昌的交通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1饮食文化旅游的理论基础
1.1饮食文化旅游的相关概念
所谓饮食文化旅游,就是指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它不仅仅只是简单的饮食特色旅游,而是一种高层次的饮食文化旅游,它是以各具特色的各色食物、饮食程序、饮食方式、规则等为旅游外在吸引物,使旅游者在参与制作、品尝各色食物的同时,得到审美的旅游活动[张勇.黄山市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2.第6页]。
1.2旅游要素理论
旅游六要素为:“食、住、行、游、购、娱”,虽然当今有些人不认同这个旅游六要素,所以提出了新的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但旧的六要素却非常直观的简述了旅游者在旅行中的主要内容。在这六大要素中,饮食从最开始的解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简单说也就是满足人们的饱腹欲,到现在已渐渐转变为人们的心理需求。
1.3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理论
旅游界对饮食文化旅游的定义有很多种,综合各位学者的研究,总结以下对饮食文化旅游的定义:饮食文化旅游活动是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的结合体,它是一种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因此,饮食文化旅游和其他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参观游览是融合在一起的,不能将其完全割裂,地方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需要丰富饮食文化内涵,彰显地方饮食文化特色,还必须遵循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范珊珊.南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8.第10~11页]。
2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
2.1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特征
文昌的旅游业近些年形势大好,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文昌市餐饮收入达到36.29亿元。文昌市的饮食资源种类丰富,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文昌饮食文化旅游仅仅刚刚起步,还需要对文昌饮食资源产品、消费市场、产品结构特征进行深入了解,并加以整合,才能使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在今后更好的发展。
2.1.1文昌饮食资源特征
(1)文昌地理环境优越,造就独特的热带美食文化
文昌位于海南岛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属热带季风岛屿型气候,光、水、湿、热条件优越,全年无霜冻,四季分明,雨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干、湿季明显,春旱突出[文昌(海南省下辖市)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87%E6%98%8C/12363?fr=aladdin]。便形成了文昌人独特的热带岛屿饮食文化。比如椰奶文昌鸡、椰子饭、苙、椰子船、东阁粿仔、清补凉等等。这些全部都是文昌人根据居住环境、地域特点所造就的独特美食。比如苙,这是文昌民间一种馈赠亲朋的食物,寓意吉祥。是用椰叶编织成一个长方形外壳,再把一些海味和香料炒制后塞入壳内,最后用水煮熟,这便是一种典型的当地热带岛屿美食。比如椰子是只有在热带地区才可生长的植物,而虾米之类,只有沿海地区才会有。再比如清补凉,虽海南省各地都有,但尤以文昌的最为有名,文昌具有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特点,所以清补凉的作用也是以清热为主,曾被苏轼誉为“椰树之上采琼浆,捧来一碗白玉香”。
(2)文昌多为闽南地区移民居住,又地处岭南一带
海南地区原为黎族聚居地,在宋朝时期汉族从闽南地区(今福建莆田)移民到文昌,随即也带来了闽南地区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又因海南地处中国岭南一带,而且在之前海南又属于广东管辖,所以也受到了广府文化的影响。文昌人每天早上喝的早茶,就是受到了岭南文化的影响。而至今在文昌流传的小吃:糖贡、角酥,便是闽南地区的饮食文化代表。
(3)文昌号称华侨之乡,文昌美食受外来文化的影响
文昌市素有“九乡”的美誉,其中一个就是“华侨之乡”。民国时期,文昌兴起了一股下南洋的风潮,许多人背起行囊远走他乡,但离乡越远,思乡越切。许多人成功之后便又回到文昌,为文昌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统计,文昌华侨人数为海南之最,与文昌市人口比例为2:0.9,所以文昌号称海南华侨之乡。大批华侨的归来也影响了饮食文化,比如说“重兴赤烧”、“会文信封饼”,就是华侨带来的美食。
2.1.2文昌饮食旅游消费特征
(1)海南省餐饮收入持续增长,文昌市餐饮消费提升空间大
2018年餐饮业营业额则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全省餐饮收入35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31%,整体势头呈上升趋势,这代表海南省餐饮业消费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当然,海南餐饮业收入额远远低于其他发达省份,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2018年,文昌市餐饮收入15.00亿元,增长9.9%。到2019年上半年,仅仅半年时间,文昌市餐饮收入便达到36.29亿元。[2019年上半年文昌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文昌饮食消费增长迅速,为饮食文化旅游提供了强大动力。
(2)随着文昌市旅游吸引力增强,餐饮消费市场将逐年增大
随着2019年3月18日的海文大桥建成通车,和“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旅游影响力逐渐扩大,大大增加了周边城市包括游客来文昌旅游、饮食消费的人数,饮食消费人数增多,饮食消费水平也将进一步提升,饮食消费结构也将进一步完善。海文大桥将以前从海口到文昌的1个半小时路程缩短至了20分钟,极大的提升了文昌市的可进入性
2.1.3文昌饮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征
(1)文昌餐饮行业增速较快
根据文昌市XX提供的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第三产业增加值72.87亿元,增长6.8%,传统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8.9%、5.5%、7.0%[2019年上半年文昌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文昌餐饮行业后续发展空间较大。
(2)饮食消费人群对文化和环境的需求增多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方面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的“要吃饱”转向“要吃好”了,也就是说人们更注意饮食文化和用餐环境上,年轻群体尤其讲究用餐的环境和情调。根据研究,当人们在品尝美食时,如果配上独具特点的进食仪式,对于品尝美食的满意度将会大大提升。所以当今餐饮业也越来越重视饮食环境方面的设计。
(3)餐饮业线上线下加速融合,交付方式不断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订餐和外卖配送的兴起,打破传统的店内就餐销售的局限,线上销售逐渐增多,据2019年“美团外卖”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文昌共有466家餐饮店入住“美团外卖”平台,而且均可使用微信、支付宝支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一些大的餐饮企业也在不断创新交付方式,比如“KFC”开发了自己的APP,用户可在APP上下单点餐。新型饮品“喜茶”湘菜品牌“十八碗”也都开发小程序在线下单,更为便捷方便。这样不仅可以减少餐厅的人工成本,顾客对于餐厅的就餐满意度方面也可大大提高。
2.2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虽然文昌饮食资源特征明显,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状况良好。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主要的三个问题便是资源与产品问题、消费市场、产业经营管理问题,只有将这几个问题分析清楚,才能更好的发展文昌饮食文化旅游。
2.2.1饮食文化旅游的资源与产品问题
(1)饮食资源种类多却分布分散,店内就餐环境较差
文昌市的美食往往很多都处于街边的小店中,没有宽敞的店面,更没有良好的就餐环境。所以,可供就餐的餐位很少,许多都是打包带走。以文昌中学附近文中路和铺前镇为例,文中路上有很多盐焗鸡店,盐焗鸡是文昌最著名的小吃,很多外地游来文昌都会去品尝,但大多店面内部都比较局促,餐位少,卫生状况也堪忧。而铺前镇最著名的就是糟粕醋,与文中路相距68公里。游客品尝这两种美食,路程的时间成本较高。而店内的就餐环境也是一样,有待改善。但是,就是这些店面承载了无人文昌人的饮食记忆,让人津津乐道的小吃也就是从这些小店走出去的。因此,整合文昌的饮食资源必须加快。
(2)饮食文化资源有特色但推广力度差
文昌饮食资源及文化具有当地特色。受热带岛屿环境,闽南、广府文化和外来华侨文化的影响,文昌饮食文化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饮食特色。比如糟粕醋、文昌鸡、清补凉是文昌人生活中最常见也是最受欢迎的美食。但是这些美食并没有像长沙臭豆腐、四川火锅、陕西肉夹馍一样闻名,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新、包装、推广。这就是我们当下一个急需解决的方面。
(3)文昌饮食文化资源品质好,却没有很好整合
虽然文昌美食的评价一直很高,饮食文化又极具特色,但是却忽视了饮食资源的整合,让许多隐藏在小巷中的小店渐渐被遗忘。美食所承载的文化记忆也随着慢慢消逝,这时就急需一个资源的整合,发掘被蒙尘的美食,普及被遗忘的饮食文化记忆。这样才能使美食有一个良好的文化创意宣传,才能不让美食蒙尘。
(4)文昌意识产品创新设计能力缺乏
与成都、长沙、广州等城市相比,文昌的餐饮产品创新力低,包装效果差,使食客认识度和理解偏慢,没有形成一种美食风潮。但是外来饮食进入文昌的很多,比如川渝风味、日式料理、西式快餐,其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地区的美食创新力高,能够很好迎合各类食客需求。而文昌目前对于美食还没有一个很好的包装和推广,也就无法很好迎合食客需求。
(5)文昌饮食与旅游的相互促进和拉动作用弱
随着海文大桥的建成通车,和“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旅游影响力逐渐扩大,文昌的旅游产业将会发展迅速,而旅游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但是在这中间饮食充当的身份还仅仅处于“生理需求”,与成都、长沙相比美食对游客巨大的吸引力对比,文昌美食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旅游对于文昌的美食资源普及度不高,主要原因是文昌饮食资源产品整合不够,宣传不到位没有着重点。
2.2.2饮食文化旅游的消费市场问题
(1)与饮食发达城市相比规模差距仍然较大
2018年,海口市餐饮收入额105.73亿元[2018年海口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8年,文昌市餐饮收入15.00亿元,增长9.9%[2018年文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而2019年仅仅上半年时间,文昌市餐饮收入便达到36.29亿元。说明文昌与同省发达城市的差距不断缩小,也说明文昌饮食文化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饮食文化营销能力弱
文昌与成都、长沙、广州这饮食文化发达的城市相比,饮食方面的文化和内涵并不逊色于这几个城市。但是旅游者却很少了解文昌饮食的文化和内涵,足以可见文昌在饮食文化方面营销的不足。而文昌应该向发达的饮食文化城市学习,比如长沙小吃文化、成都火锅文化、广州早茶文化,我们应该也有一个说到文昌就能想到的文化。
(3)餐饮行业服务的竞争力弱
餐饮行业也同时属于服务行业,与其他发达城市相比,文昌市并不属于海南省省会,所以在人才资源方面相对缺乏,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理念也落后于其他饮食文化发达城市,若想发展饮食文化旅游,必须先提高餐饮行业服务的竞争力。
2.2.3饮食文化旅游的产业经营管理问题
(1)旅游投资金融不断加大,但餐饮方面投资较少
为了加快“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文昌也在加紧建设中,在2019年,文昌加快国际航天城建设,将安排5亿元作为起步区建设资金,其中2亿元用于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共同设立航天城相关产业发展基金,将重点打造“四基地一中心”,并且文昌计划完成东郊、龙楼、会文、铺前、潭牛、锦山等6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新建43个美丽乡村等项目[重磅消息!2019文昌将全面开挂!全世界都羡慕!但是,文昌融资的主要重点依旧是景区景点,对餐饮方面融资的很少。
(2)饮食文化旅游人才紧缺
一是高标准餐饮管理人才缺乏。海南省目前没有餐饮管理专业院校,大部分优秀的餐饮人才都是酒店管理专业,但海南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院校只有5所,大部分毕业生毕业后都选择去往三亚或者海口的高档酒店工作,少有人去选择文昌并任职餐饮行业,这便导致餐饮管理人才的缺乏,从而造成餐饮行业发展水平低下的不良循环。
二是高水平餐饮服务人才缺乏,文昌目前餐饮服务的一线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行为习惯较差,上岗前缺乏专业的培训,大部分都是从社会直接招聘上岗或者就是自己的亲朋好友,这导致文昌餐饮服务水平较为低下。
为了有效整合文昌饮食资源,首先要重视传统饮食产品的保护,二是发掘并保护饮食背后的文化。三是饮食背后的传统技艺的传承和保护。通过开展美食节之类的饮食活动,重新激活和传承饮食文化。其次要将传统饮食的传承技艺加以保护并进行创新,为了创新饮食文化,必须加大吸引饮食管理人才的培养,努力创新饮食文化产品,不断创造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最后要打造文昌饮食品牌地,比如西安回民街、长沙火宫殿,成都锦里,随之也就会出现像西安羊肉泡馍、长沙臭豆腐、成都火锅一样的代表性美食形象。
3饮食文化旅游发达城市的发展模式借鉴
为了找到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除了对文昌本地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总结探讨以外,还应该借鉴其他饮食文化旅游发达城市的成功模式经验加以借鉴。经过筛选,我们选择了广州、成都两个城市的饮食文化旅游发展模式加以借鉴分析,从而找出适合文昌饮食文化发展的最佳模式。
3.1广州发展模式借鉴
广州,简称“穗”,别称羊城、花城,是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广州是中国十大美食之都,民间有“食在广州”的美誉 ,广州菜是粤菜的主体和代表,用料广博,选料精细,技艺精良,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口味上以清、鲜、嫩、滑、爽、香、脆为主,追求原料的本味、清鲜味,既符合广东的气候特点,又符合现代营养学的要求,是一种科学的饮食文化[广州(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
3.1.1整合并复兴传统美食店铺
广州地区发展许多优质餐饮店,比如“广州酒家”“点都德·德誉楼”“炳胜品味”等。同时大力发扬广州传统小吃、早茶,如“虾饺”“叉烧包”“金沙红米肠”“肠粉”等。通过以上有效整合优质美食资源,传承复兴传统美食店铺。
3.1.2借助古建筑营造饮食文化氛围
广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广府文化的发祥地,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华南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科教中心,从公元三世纪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明清时是中国唯一的对外贸易大港,也是世界唯一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广州(广东省省会、副省级市)。广州保存着许多历史古迹,比如“黄埔古港”“沙湾古镇”“岭南印象园”等。身处古建筑之中,可以一边品尝美味食物一边游览传统岭南古宅,其中小巷交错,窄门高屋,宗祠静穆,无不在诉说着那悠久的历史。
3.1.3推广广州早茶文化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会,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广州人的早茶文化
3.2成都发展模式借鉴
成都一直致力于打造一座高品质宜居城市,围绕“休闲之都”在历史、文化、休闲、娱乐、美食、旅游等方面加强建设,多年来,成都一直在城市规划上下足功夫,许多区域都为文化旅游做了一系列的改造升级,让游客知道成都是一座宜居、美食、来了就想留在这里的城市,201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成都“世界美食之都”称号[范珊珊.南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8.第23页]。
3.2.1坚持对外输出饮食资源及文化
只要一提到成都,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火锅、川菜、串串等一系例的美食。成都能被称作“世界美食之都”的称号可见一斑。一直以来,四川外出务工人员走向全国甚至世界,同时带出去的也包括四川的饮食文化。截止目前四川火锅品牌“海底捞”已在X开设5家门店,马来西亚5家,日本5家,澳大利亚1家,英国1家,韩国开设5家,加拿大1家,越南2家,印尼1家,如此直观的数据我们便可知晓,成都饮食文化的输出是非常成功的,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3.2.2不断创新美食,注重饮食体验
四川的传统菜系川菜自成一系,并且一直在不断推陈出新,一直致力于让每位品尝川菜的食客都能感受到极致的味蕾体验,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一点。四川人一直在美食上创新和发明各类吃法,调料秘方。据李乐清2007年出版的《四川火锅大全》一书中便介绍了300多种四川火锅,吃法、蘸料那更是五花八门。文昌在美食体验设计方面明显有许多不足,我们可根据成都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因地制宜的用在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发展中,使食客有一个更好的味蕾体验。
3.2.3旅游与美食深度结合,相互促进
成都的景区旅游也非常著名,其“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等景点中都设置了美食街道,将成都各类特色饮食都安排其中,游客可一边游览美景一边品尝美食。与此同时,饮食文化符号代表一座城市也成了旅游的宣传标语,比如“来成都吃火锅”“来长沙吃臭豆腐”“来西安吃泡馍”带动该地区的旅游人数。这就是美食与旅游相结合的具体展现,截至目前文昌市景区景点较多,但能结合美食街道的景点较少,在未来景区与美食街道都需改造提升,从而打造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名片。
3.2.4借助电视和明星效应推广成都美食
前些年,随着赵雷的一首《成都》使成都旅游又一次爆红,那句“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成了大众朗朗上口的一句歌词。从这件事便可以看出明星效应的显著结果。并随着网络信息的普及,许多明星也都开设了自己的社交账号,其中就有许多明星爱上成都美食,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打卡”,从而带动了此类产品的人气。甚至成都还有许多明星私人开设的餐厅,用自身名气促使食客前来消费,这同时也为成都饮食文化旅游发展做了有力的广告宣传。
4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创新开发途径和策略
4.1文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4.1.1依据文昌文脉整合文昌饮食文化资源
文昌,古称紫贝,自西汉建置已有2100多年历史,为海南三大历史古邑之一,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是琼崖革命重要的根据地之一 ,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在公元627年,才改为文昌县,意为“偃武修文”,公元1995年,撤县设市,改为文昌市。[文昌(海南省下辖市)跟据文昌的历史发展和影响因素整合饮食文化资源,以“四大文化”影响因素来将其串联起来,以便文昌饮食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
4.1.2根据消费者需求确立重点发展的饮食产品
文昌饮食文化开发不能主次不分,必须有特色有亮点、抓重点,其实就是围绕消费者需求所开发饮食产品。开发饮食产品,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下消费者需求,根据消费者需求打造文昌饮食文化产品的“亮点产品”。二是对市场上受欢迎的饮食产品加以改造,提升文化内涵。三是将本身具有文化内涵但却并未收到消费者喜爱的产品进行改造,使之成为消费者喜爱的产品。四是不放弃小众产品,也要将其保护并传承起来,将文昌饮食产品体系打造成特色鲜明、品类众多的产品体系。
4.1.3打造文昌特色美食街区
饮食文化旅游的离不开集中性的美食街区,所以我们要借鉴其他饮食文化旅游发达城市的相关经验,打造文昌特色美食街区。一个特色美食街区也可以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展现区,更能直观展现出这座城市管理水平的好坏。我们可仿照成都的“锦里”“宽窄巷子”和长沙的“火宫殿”这些成熟的美食街区经验。依托文昌铺前镇、文城老街骑楼,文南老街等文化特色明显街区打造文昌特色美食街区,整治优化沿街店面,给消费者一个舒适安全的就餐环境。同时也可引进人气饮食品牌和明星餐饮品牌,以此扩大影响力。
4.2饮食文化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4.2.1创新设计饮食体验线路,增强美食文化吸引力
我们可根据“四大文化”为基础,制定一条具有文昌旅游文化的旅游线路(如表1)。将文昌东郊椰林、正在修建的文昌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文南骑楼老街、铺前镇,依次展现文昌“四大文化”特征,将饮食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做到文化支撑,使游客感受一场沉浸式饮食文化体验。另外可根据妈祖文化打造有关饮食产品,使之文化层次有一个提升。
4.2.2设计即食即带和包装外带的特色美食,便利美食消费
文昌的餐饮主要面对的是当地人,以店内就餐为主,但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饮食消费的群体和消费方式渐渐改变。同时随着手机APP订餐的兴起,饮食消费的线上销售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文昌饮食要扩大销售规模,必须要重视线上销售,要改变原有部分食品仅能在店内就餐、店内消费、不易保存和携带的弊端,并且游客最爱在外出旅游时,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携带当地的特产当作“伴手礼”,再不改变原有口味基础上,可以开发方便速食类特色美食。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以下简称CBNData)消费大数据的统计,2018年线上食品细分品类消费规模排在前五的是点心、坚果、水果、方便速食、饼干/膨化食品,由此可见注重线上销售销售,是当下重要的选择。开发方便速食特色美食,一是包装和工艺方面有所改进,二是不能改变原有口味,三是食品包装,不仅便于游客饮食消费,同时也可传播文昌饮食文化。
4.3饮食文化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4.3.1创新设计,文化营销
根据2018年CBNData消费大数据的统计,线上“高颜值食品”消费增速超过400%。所以在创新设计上下足功夫是很有必要的。不仅如此饮食文化的主要营销上重点在于文化营销,文化营销不只要整合原有文化资源,还应此基础上加以创新设计,打造成为消费者所能接受的饮食文化产品。根据2018年CBNData大数据统计线上“吃货”消费者日常的八个关键词是:熬夜、懒人、地域特色、烹饪、老字号、颜值、网红、小份装。根据这八个关键词我们可知当今线上“吃货”熬夜已成为常态,而熬呀最会使人产生饥饿感,所以吃美食也成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但当今“吃货”消费者需求也是多种多样,他们偏向于方便快捷有地域特色并且美味有品牌效应的高颜值食物。我们可根据这些需求来创新我们的美食文化,将文昌饮食文化传播出去,以此塑造文昌饮食文化名城形象。
4.3.2依靠景区,捆绑营销
目前来看,文昌的景区观光旅游远远高于文昌的饮食文化旅游,如果单独开展饮食文化旅游营销,前期状况并不乐观,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景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重点注意,不能像以前一样只是在景区营销中提及几个最著名的小吃图片和做法,我们要将饮食文化中的重点概念与景区相融合。比如骑楼文化就是影响文昌饮食文化“四大文化”中的南洋文化,我们可讲一些具有南洋文化的小吃与之结合,让游客在游览景区时了解并知晓我们的饮食文化。
4.3.3依托电商,拓展渠道
近些年,电商产业逐渐扩大,我们必须重视并熟悉电商渠道。根据CBNData消费大数据的统计,2018年线上食品消费规模人数已达3亿人,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当今线上饮食类销售数据。根据2018年CBNData消费大数据的统计华东地区消费者购买力最强,女性消费人数占比近六成,80、90后消费者连续三年贡献了线上食品超过70%的消费占比。我们可根据这些数据打造文昌文化饮食产品,而网红产品可以作为首选方向作为设计,网红产品具有传播速度快、吸粉率高等特点,我们可先打造几款网红产品进行发布,再让这几款网红产品带动文昌其他饮食文化产品,以此打开局面。
4.3.4媒体借势,塑造品牌
当今网络直播文化兴起,但随着大量直播内容出现,网友对于内容方面也越来越挑剔,逐渐偏向于新奇、反差大等方向发展。前段时间湖北省秭归县人民XX副县长陈琦便开启了直播带货模式,仅仅10分钟内,直播间就涌入了15万观众。他一改人们心中对XX往日严肃、认真的形象在网上与广大网民互动,将自己县的特产脐橙在直播中卖了出去。吸引了大批粉丝。我们可以借鉴这种直播模式来推销文昌的饮食文化产品,这种方式成本少、利润高。不仅如此,也可与一些新媒体公众号合作推广我们的产品。
4.4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保障工作
4.4.1政策扶持
发展饮食文化旅游不仅是塑造一个城市形象,也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大量人员工作岗位。文昌市XX应通过广泛调研,充分论证来制定一个对文昌饮食文化旅游有利的文化资源发掘保护、整合资源,创新设计的相关政策。可借鉴发达的饮食文化旅游城市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以此推进文昌饮食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4.4.2组织安排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需要各部门的紧密合作与规划,比如由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文昌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文昌餐饮烹饪协会等配合,做出以下措施:一是饮食文化的发掘、保护,二是整合文昌饮食资源,三是美食街区的整改和运营,四是对外的宣传与交流。确保各部门紧密合作,有效落实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工作的展开。
4.4.3资金投入
文昌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需要旅游业的大力支持,需将资金向饮食方向倾斜。重点用于品牌餐饮企业扶持,餐饮管理及创新型烹饪人才的培养,餐饮的创新设计、文化营销等。筹资方向可多渠道拓展,确保合理合法的前提下高效利用资金开发文昌文化旅游。
结束语
如今,海南“自由贸易港”正加速建设中,江东新区成为重点发展对象,文昌铺前大桥的顺利通车拉近了与江东新区的距离。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文昌在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大大提升。本文针对文昌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学习借鉴国内成功饮食文化旅游城市的相关经验,找出文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进而为文昌饮食文化旅游的开发提出一些可行性的举措。虽然当下新冠疫情使得海南旅游业发展停滞,但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迎接文昌成为海南美食之都的那一天。
参考文献:
[1]章采烈.中国美食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100-101.
[2]唐留雄.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与现代旅游业发展[J].财贸研究,2001(2).
[3]杨丽.试析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01(6):67-70.
[4]翁毅.浅谈福建民间宗教中特色饮食的开发[J].旅游经济研究,2003(4):88-90.
[5]王雪莲等.美食旅游市场需求分析—以桂林世界吴食博览园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5).
[6]何宏.饮食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J].社会科学战线,2007(2):311-313.
[7]张俊洋,殷英梅.潍坊饮食文化及其旅游开发初探[J].经济学研究,2009(4):127-128.
[8]郭志鹏.试论广西饮食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J].大家谈,2010(4):08.
[9]胡爱娟.饮食文化与现代旅游[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9-11.
[10]王瑜.长江上游饮食文化的旅游区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4.
[11]何丽芳.乡村旅游饮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7(3):211-213.
[12]范娇娇.饮食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12):13-14.
[13]李双莲.湖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14]石涛.饮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体系探析[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12):211-213.
[15]张勇.黄山市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扬州大学.2012.
[16]范珊珊.南昌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广西大学.201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9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