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中国内部审计起步相对来说比较晚,内部审计相关理论落后于国际的发展。在当今的内部审计中,内部审计理论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公司治理理论中,内部审计对公司的各个方面进行独立、全面的监控,从而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风险也越来越大,企业在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内部审计是监督企业经营活动最主要的一环,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并改善经营管理,所以内部审计对于企业来说是密不可分的,内部审计的研究与优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通过介绍企业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以特力集团内部审计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内部审计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优化审计中心职能、制定科学严密的审计计划等来解决特力集团内部审计缺陷的建议和对策,使特力集团的内部审计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体系;优化研究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公司规模逐年扩大,公司集团化现象逐渐普遍,于其股权结构和公司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集团内部审计变得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应加强集团内部审计的建设,通过内部审计提高公司的监督能力,顺利实现组织目标,然而,现实情况是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各种问题层出不穷。
1 内部审计的基本理论
1.1 内部审计的含义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对2003年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进行了全方位的修订,主要是为了内部审计的发展更加顺畅,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准则在审计行为、内部审计质量各个方面的用处。经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第六届常务理事会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适用于各类组织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其他组织或者人员接受委托、聘用,承办或者参与内部审计业务,也应当遵守本准则。
1.2 内部审计的特征
1.2.1 服务的内向性
内部审计的产生在于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碰撞所产生的,是在权力的分离下产生的,它们的产生成立了一个需要提高监督能力的组织,内部审计随之产生。内部审计的产生主要是为了来监督经营者的经营、诚信、守法。它的产生就确定了它的定位,审计部门的建立是为所有者提供服务,内向性是其最基本的特征。其诞生是负责组织运营的合法性、效率,并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进行监督。
1.2.2 相对独立性
内部审计由部门或者本单位领导直接管制,它的独立性是单向的。内部审计是由高层赋予审计部门权力去实施审计,因此也是授权审计。但是由于服务内向性的缘故,强制性和独立性相对于国家审计来说是比较弱的,审查结果也不如社会审计有权威。审计部门是集团唯一内审部门,为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负责,并向董事长报告,审计工作人员实施审计过程的时候其他部门的领导及工作人员不能对其进行妨碍。其独立性必须得有保障。
1.2.3 审查范围的广泛性
内部审计发挥其监督职能为本公司的经济活动提高保障。只要涉及到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审计都可以进行审计,范围很广,可以对财务和经济效益进行审计,以及事前事后进行审计,还可以对保护性和建设性进行审计,审查范围相对较广。
1.3 内部审计体系
从以往来看,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整体结构包括企业内部审计的组织、控制、业务流程和保证。在企业中,组织运作的主要目标是增加股东权益,其目标是增加集体资本。作为企业的一个部门,内部审计也以这个最终目标为中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和方法增加企业的价值,建立内部审计体系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价值,评价和改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企业风险的变化很快。需要内部审计体系的规范化、创新化来应对不规则风险,预测风险的转折点和突变,制止风险的发生。
2 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2.1 受托责任理论
受托责任是一种普遍的经济、社会关系,与内部审计息息相关。内部审计的产生基于受托责任,受托责任的存在是内部审计存在的基本前提。受托责任的产生主要是委托人的自身利益被受托人的经营行为所危害,这时内审将发挥自身的监督职能检查管理人员,确保公司财产的安全,履行了自身的职能。所以,受托责任的存在才能为内部审计的发挥提供空间。
2.2 内部控制理论
X会计师协会1936年提出内部控制,实际实施需要5个基本因素,目前比较提倡的COSO定义主要是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内部环境与信息交流、内部监督等。
内部控制主要受员工和管理人员的影响,实现企业经营活动的效果,财务报表才更准确、更具体,更加有利于企业经济发展,主要来说是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其他人员提供有效的监管和管理。内部审计机构是控制企业内部环境的因素之一,它起到监督和评价的作用。企业实施的最终目标是通过计划合理的评价和未来可能存在的所有风险做出合理的评估,不断扩大监督力度,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企业运营的基本目标。在控制与企业内部审计之间,可以看到共同发展、相互促进、辅助关系。
3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3.1 特力集团概况
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特力集团”)前身为深圳市机械工业公司,于1986年11月10日成立,1993年该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1994年6月,公司更改名为深圳市特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始,特力集团从汽车市场服务提供商转变为黄金和宝石行业的第三方平台运营企业,特力集团是黄金宝石产业园区最大的业主、国有企业身份和第三方服务企业,充分发挥优势和条件,积极将重点放在宝石市场运营上,挖掘相关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的深层需求,提供全方位的高级增值服务,最终宝石以市场运营、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为基础的交互模式、大型宝石金融平台,形成了整个产业链交易服务平台,创建设计创意和微企业创业平台,为宝石产业链提供服务,通过三大交易平台的相互连接建立宝石行业的大数据中心,建立宝石产业链交易服务构筑生态体系。
3.1.1 特力集团的组织结构
特力集团的组织架构是按职能性质来构建的,股东大会是决定公司经营管理的重大事项的机构 ,由监事会监督。董事会是业务执行机构,负责公司或企业的指挥和经营活动,对公司股东和企业股东大会负责并汇报工作。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董事长主要负责董事会工作,对公司重大决策作出决定,根据公司整体战略目标建立风险体系,董事长秘书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安排和董事长的日程安排,总经理负责经营管理部、行政办公室、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四个部门由总经理管理。(特力集团的组织架构见图1)
图1 特力集团组织结构图
3.2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体系的现状
3.2.1 内部审计的体系架构
集团内部审计部的主要职能是监督子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监督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督财务是否存在腐败或遗漏,评价集团内部控制是否健全,监察中心的所有业务都以这个目标展开,但是内部审计中心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并不重视。在实践中,因为审计中心职能不明确,权限、责任不明的情况下,集团财务监督往往只是一种形式。特力集团现行的内部审计体系如图2。
图2 特力集团现行的内部审计体系
集团审计中心的内审工作具备一定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但是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有待于解决。例如,审计中心的职能依然以查错纠弊为唯一重点,严重忽略内审部门的服务职能;审计技术和手段过于老化,难以适应新的市场形势;审计监督死角很多,对企业的风险把控不足;审计中心的资源配置与审计计划制定极不合理等等。
3.2.2 内部审计的实施流程
目前,特力集团内部审计业务流程为:每年年初,审计处在董事会和集团管理层的指导下制定年度审计计划。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人员应根据具体审计项目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并向审计风控部负责人报告,经批准后,风控部负责人参与内部审计的审计,由年度内部审计组根据项目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审计小组根据现场审计工作编制审计报告。相应的具体审计流程见图3。
图3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图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的具体实施是由审计人员按照审计计划和目标,以一定的秩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展开评价与监督。其内部审计工作一般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制定审计计划、开展审计活动、出具审计报告,后续追踪审计结果。
制定审计计划阶段,审计中心执行以下程序:(1)审计中心考虑企业部门的审计目标和审计要求,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制定审计项目的数量、每个项目的时间和审计资源配置,并形成初步的审计工作安排。(2)针对具体的审计项目,总结往年的审计结果和审计发现,并进行分类分析,在确保覆盖审计领域的基础上,进而确定本次审计进行着重关注的事项和领域。(3)结合第一步和第二步,编制具体的审计计划,明确全年度各项审计项目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并向单位管理层和各部门出具审计计划书。(4)在具体审计项目进场实施前,再次下发审计通知书,再次告知审计的时间和审计内容以及注意事项。
在实施审计活动阶段,审计中心执行以下程序:(1)在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之前首先与下属子公司进行见面,召开简短的进场会议,通知被审计单位需要配合的事项,并再次对审计工作的内容范围进行强调。(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以后,要进行细节测试和分析性程序,需要首先考虑被审计对象执行政策法规的情况,确认其业务的合法合规,之后再对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进行穿行测试,以发现内部控制出现的问题。最后要对会计账簿、发票进行核查,进而具体发现错漏。(3)汇总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漏和存在的风险,以及执行企业制度有效性不足的问题,将以上内容汇总形成审计记录单,并存档备查。(4)结束审计工作,与被审计对象见面,就审计发现问题进行沟通,请被审计单位负责人对沟通后的审计结果签字确认,并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后续整改工作提出建议,如果审计对象提出咨询,审计人员也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
出具审计报告需要遵循以下程序:(1)按照撰写审计报告内容,反映审计工作的成果和审计发现的问题并向被审计对象征求意见,当被审计对象反馈审计报告内容后,反馈意见应纳入会计意见稿中,最终形成审计报告正式稿。(2)正式稿包含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对象沟通确认后所认定的所有的审计发现问题、审计发现问题的影响和风险评估以及发现审计问题后对被审计对象提出整改意见和咨询建议,被审计对象所提供的反馈意见应当附在审计意见之后。(3)向被审计对象发送审计报告,同时向集团管理层通报审计结果。
后续审计阶段应履行以下程序:(1)按照审计计划重新检查以前年度所发现的重点审计问题,并给出审计意见。(2)针对往年对被审计对象下达的整改意见,审查被审计对象对整改意见的落实情况,例如是否制定了整改计划、整改计划的实施是否到位、审计发现问题是否有效避免再次发生等等。(3)对于整改落实不力的被审计对象应当重新出具审计意见,形成审计报告,要求被审计对象重新出具整改计划书和整改方案,并将情况汇报给集团管理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步骤见图4)
图4 内部审计工作实施步骤
3.3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3.3.1 内部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审计人员简化审计程序,进行局部审计,不能全方位的发现审计问题。部分审计人员回避矛盾,存在“老好人”思想。审计中心部分审计人员还存在一个怪相,就是“关系审计、“人情审计”。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是“审计监督”,确认财务报表的真实、公允,审计人员首先要能够有效的发现审计问题,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增值服务,帮助并完善其公司治理,完善其内部控制体系。但实际情况是,有部分审计人员并没有认清自身的职责定位,将审计工作“流于形式”。有些审计人员甚至与被审计对象“沆瀣一气”,过分夸大了“沟通”的职能,私自消化、处理所发现的审计问题,帮助被审计单位隐瞒审计发现和风险,致使审计职能大打折扣,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权威。
3.3.2 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审计部是集团管理层的一部分,按照领导的需要,审计部门提交的内部审计报告可以避免一些信息或意外的报告,内部审计机构也不能以实际的权限处理问题企业或个人。这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独立性的一个巨大挑战。一些内部审计专员的利益可能与会计机构有关,每年年底,集团将在各部门评价各员工的业绩,各部门领导有权评价集团内其他部门的业绩。内部审计员本身的独立性不足。即使在工作中,他们也不敢与其他部门发生冲突,审计结论不客观,无法反映被会计机构的实际情况,因此内部审计责任不正常,其作用也无法发挥。
3.3.3 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审计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对计算机运用的不熟练,导致没有更好的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这恰恰说明了对信息技术并不重视。由于他们没有掌握内部审计的信息技术,在某些重要的领域无法实施审计,虽说他们可以看到内部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操控信息技术,但是他们不明白其原理是什么,内部审计人员不敢自主决策,不敢承担责任,导致一些程序执行滞后,效果不佳,反映了大多数审计人员缺乏主动性、敏锐性和果断性。此外,审计部门人员缺乏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综合工作能力也反映出专业能力的不足。
4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1 审计工作计划设置不合理
集团审计中心所承担的审计任务是非常繁冗复杂的,其作为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承担着集团收入、股权投入、子公司财政投入等多方面集体资金安全的审计任务,相比之下,其审计人员又是相当有限,审计资源是不足以支撑这个任务的。合理制定审计计划,提高审计效率,是做好企业审计工作的主要途径,内部审计职能的履行取决于其内部审计计划体系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目前,集团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安排为每年度对下属子公司进行2次常规审计,时间为每年的4月份和9月份,每次工作10个工作日,审计的主要内容有:子公司的经济效益审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评审、子公司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中心对项目时间安排过于紧凑,审计工作量是相当庞大的,子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范围包括 4个专业控制领域:汽车检测维修及配件销售、房地产交易交易平台、汽车销售平台、物业租赁。审计中心习惯于“各个项目都要审”,但也导致各个项目都审不好,致使审计资源浪费,审计工作质量大打折扣,与此同时,审计中心还要分派力量对建设的特力水贝珠宝大厦项目跟踪审计。如此紧张的审计任务,却必须集中在 10 个工作日完成,审计时间短,审计任务过于繁重。然而,审计所需注意的风险点是不可忽视的,过分的急于求成只会导致审计风险发生。每批审计项目的时间不够充足,在审计员还未完成上一个内控审计工作目标时,就要将精力投入到下一批的审计工作中。审计员常常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使审计工作质量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在资源分配有限的情况下,导致审计工作无法深入进行,企业的风险揭示不够充分。结果就是,审计覆盖面似乎很大,但审计人员都很疲惫,审计风险很高,工作成效不够显著。
4.2 管理层对于内部审计不重视
由于我国的内部审计发展跟外国来说相对较晚,对于审计的认识也相对浅薄,大部分的的集团管理者对内部审计的了解往往基于表面,觉得内部审计就是找他们的经营管理的麻烦,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内部审计对于集团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特力集团的管理层对内部审计了解甚少,忽略内部审计对集团发展过程的重要性,觉得内部审计都是找麻烦的,在心理上不自觉产生了抗拒心理。虽然董事会对于内审的态度有所转变,但总体还是处于之前的状态,不被重视,觉得除了日常监督集团的经营管理活动其他的都不重要。另外,单位可以随意安排内部审计人员,对内审人员的工作进行调换或者撤职,使得内部审计部门的岗位更换频繁,岗位流动性也越来越大。这样的审计模式,导致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跟岗位不匹配,容易发生重大错报风险。
4.3 审计人员缺乏系统的绩效考核和培训制度
绩效考核是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成果的评价和总结。绩效考核是管理审计人员的重要一环,也是开展审计工作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绩效考核除了要能够正确的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还要发挥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增加审计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作用。以审计中心对于新项目的审计为例,如果对审计中心的审计工作不加测评,不加考核,对审计人员的工作不加激励,不加督促,很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审计中心人浮于事,得过且过。审计中心在审核水贝大厦项目的内部控制情况和财务收支时完全可以装“老好人”,“意思意思就完了”。由于缺乏系统的绩效考核及相应的培训制度,导致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能力停留在原本的层次,不能更好的去适应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5 优化特力集团内部审计的建议
5.1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制度规范
5.1.1 制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办法
抓住质量控制的重点,才能保障内部审计的质量和审计工作的效率。对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困难进行详细的记录与改善。首先,对审计过程的实施进行监督,保证审计项目的质量和科学;其次,是按照法律法规和审计监督在管理、融资、信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如实披露;然后,审计报告必须准备充分,能够详细分析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最后,保证审计结果的实施、监测和监督,确保审计工作在现场进行。
5.1.2 保障内部审计管理制度
(1)制度保障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①编制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并且发送通知书。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通过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分析性复核等审计程序,用于获取审计事项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等。③在审计结束后,以审核的过程中发现的审计证据作为审计的结论与建议,随后出具审计报告。
(2)技术保障
一是进行全面审计,抓住审计问题的重点,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内部审计质量。在审核过程中找出重点,进行深层次的检查,才能发挥出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二是创新,用新的审查手段进行有效的审查,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得以发挥出它的职能作用,不断的探究内部审计的方法,创造有效的审查手段,为企业的资金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5.2 加强内部审计独立性
5.2.1 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惩戒制度
一直以来,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一直是审计工作最为重要的要素,为此,审计中心也做出了诸多努力,通过教育引导、制度上墙等一系列手段,在集团内加强宣传,试图强化审计的独立性,随处立性的制度板、宣传册、文件。不可否认,这些措施发挥了一定程度的作用,但是停留在纸面上的文字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完善企业的内部审计文化,让内部审计制度在集团公司深入人心,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切实保障制度的落实。
首先,审计中心必须将审计独立性纳入考核范围,严格执行审计方案,认真进行审计调查,严格披露审计问题,认真遵守相关保密制度的行为应当予以表彰奖励;对于那些违反审计制度规定,私自调整或变更审计方案,瞒报、漏报审计问题发现,私自与被审计单位协商洽谈审计处理意见的行为应当予以批评甚至处分。其次,应当在集团内部加大力度执行违纪惩戒制度,健全违规倒查机制,被审计对象如果出现财务xx或是舞弊问题,审计人员核查失职的,也应当承担一定责任。审计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集中在审计失职、与被审计对象私自消化处理审计问题两个方面,一般情况是,被审计对象存在财务舞弊问题,审计人员由于工作疏忽或其他原因没有发现,或是审计人员发现了问题,但是出于私心,与被审计对象私自消化处理,瞒报问题。这种情况对审计独立性的损害极大,一经发现,审计中心应当对相关审计人员严肃处理,对于涉嫌犯罪的,直接移送司法机关。
5.2.2 完善审计结果落实的质量控制
审计人员的独立性是审计工作的前提,而审计工作是以审计中心的职权独立作为自身保障,审计中心的职权独立需要多方面支撑。一是要完善审计报告的上报核查制度以及审计业务工作文书归档制度。如此做法,以审计报告为审计改革的重要依据,强化审计目标的实现,促进审计结果的转化。保障审计中心正确行使职能。二是要充分保障审计中心经费,审计中心的审计经费应当由被审计单位支付,但是应当由集团财务统筹保障,避免因为被审计单位经费支持不足导致审计计划的搁置,这样做也变相增加了审计中心的独立性,防止被审计单位干预审计。三要逐步建立管理层干预审计的备案制,如果审计工作中,有某些公司领导出面干预,应当在审计底稿中登记留存,对领导提出的事项及原因记录在案,如果将来被审计对象出现问题,而刚好此项问题涉及领导干预,相关记录可以作为调查依据。
5.3 完善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绩效考核体系
5.3.1 创新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方法
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办法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考核管理办法制定。考虑到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能力和其他一些原因,将其安排到更加适合并能调动其积极性的岗位上。对全体审计人员开展信息培训技术、经济管理知识培训等基础培训,培训要做到“优胜劣汰”,教育培训成绩不合格的要进行二次培训,并将教育培训成果直接与工作考核结合。
面对不同岗位的审计人员还要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专业培训。一是要请审计业务骨干给其他审计人员培训教学,通过对日常业务流程的剖析,理顺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让工作人员有章可循。针对不同的审计业务,其风险关注的点也有所不同,审计骨干也要进行揭示。通过此种方法,调整整个审计团队的工作流程,高质量完成审计工作,提高审计效率。二是聘请专家,教育培训。可以去高校或是研究院所聘请专家学者,这类人群对审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方法掌握的比较前沿,能够推动内部审计工作向纵深发展;三是可以去别的公有制企业进行学习研究、交流经验,召开座谈会和经验分享会,对其他企业采取的规制内部审计工作流程的办法予以参考吸纳,此种方法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力,拓宽视野。
5.3.2 改革绩效考核管理方式和评分机制
建立审计中心工作台账,对每个审计人员一年以来的所有工作进行一个系统记录总结。以便于年末将工作台账作为绩效考核打分的依据。在台账中,应当记录每个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负荷,这些是容易量化的;同时还应当记录审计发现的数量、提出内控缺陷和风险的数量,这些虽然不太容易准确计量,但是也是可以量化的;还应当着重计量的是审计人员发现风险的等级、审计人员在事前、事中预防风险的贡献等等,这些是很难量化的,但这些恰恰最能反映出审计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水平,因此必须予以适度计量。
通过建立工作台账,科学的计量分值,公正的对审计人员的工作给出一个评判。评判结果可以作为对内审人员的工资、级别以及领导岗位的选拔做出调整的依据。此外,避免由集团公司管理层依据个人好恶评价判断审计人员的工作,变相影响审计中心的独立性。绩效考核不能简单的以是否按时完成工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应当逐步将审计人员的的事前和事中控制能力、风险预测能力、建议和沟通能力、提出建议和对策的质量、内控和风险咨询的服务水平纳入考核体系。审计工作绩效考核也要与审计计划相呼应,审计计划中应当明确列明考核指标和评价办法,以及相应的审计标准,同理,审计工作绩效考核也要反映出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审计发现的质量以及对被审计单位后续审计的监督情况。在审计独立性方面,应当考虑对于坚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从未违反审计独立性规则,严守纪律的审计人员予以适当嘉奖和加分。此外,与其他审计人员的团结与协作、非审计业务的工作也应当反映在绩效考核办法当中。通过更加科学的考核记分方法,逐步引领审计人员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实现企业的目标。
6 总结
特力集团内部审计经过数年的发展转型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完善,审计职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挥,但现在需要改进的是:审计方案的制定不合理,内部审计业务流程的规定不明确,审计结果的执行力不强,人员管理不完善,只有切实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长远发展。审计中心应完善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审计,完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的相关制度,优化审计中心的审计职能,完善审计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培训机制,从而使特力集团内部审计体系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刘燕莉.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探讨[J].中外企业家,2019(10):11.
[2] 赵星琦.国有XY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研究[J].纳税,2019,13(05):282.
[3] 姜文芳.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学习,2019(18):168+170.
[4] 于澜.浅谈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优化的路径[J].当代会计,2018(05):51-52.
[5] 李惠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
(24):33-34.
[6] 李宝胜.谈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财会学习,2018(2).
[7] 赵国廷.基于受托责任理论的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理,2016(18):135.
[8] 罗艺.关于审计质量控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展望,2015,25(21):260.
[9] 李慧卿,侯伟.以S集团为例探究集团公司内部审计优化[J].中国内部审计,2015(05):
69-74.
[10] 朱红.开展内部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的原则和内容[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184-185.
[11] 杨斌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再研究[J].中国邮政,2013(07):44-45.
[12] 李波,翟云萱,霍小姣.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治理优化研究[J].财会研究,2011(24):65-66.
[13] Sarah Clinton, Arianna Spina Pinello, Hollis A. Skaife.The Implications of In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and SOX 404 Reporting for R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3.
[14] Sarah Clinton, Arianna Spina Pinello, Hollis A. Skaife.The Implications of Ineffective Internal Control and SOX 404 Reporting for R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13.
[15] Justin Hopkins, Edward L. Maydew, Mohn Venkatachalam. Working Paper, Corporate General Counsel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Kenan- Flagler Business School,2012.
致谢:
大学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此,我要感谢所有曾经悉心教导我的老师、领导和所有关心我的同学,他们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支持和鼓励。对于本篇论文能够成功的完成,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赵航老师的关怀和指导,感谢各位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信心和鼓励,是他们一直在背后支持着我。
谨以此文献给他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0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