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时,应把握好幼儿期这一阶段。尤其是五岁到六岁区间,对于幼儿规则意识养成来说,至关重要。本文深入探究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宁德市某幼儿园4个大班的幼儿家长,展开实地调研活动。研究发现,因为家长教养方式的不同,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也有所出入。不一致型和放任型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稳定性差;溺爱型和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造成幼儿规则意识水平低;民族型的教养方式,则能够使幼儿规则意识水平保持一个较高状态。
关键词:大班幼儿;家庭教养方式;规则意识
引 言
5-6岁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是幼儿在社会化进程中一个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幼儿规则意识的养成与家庭教养方式具有直接联系。在现代家庭中,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更盼给于幼儿优良人格品质的塑造,以奠定孩子全面和谐发展的根基。是以,探究家庭的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关系,期能提出对幼儿教师与大班家长有用适用的家庭教养建议,是本文研究的动机与努力的方向。
一、核心概念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家庭教养方式
是指在养育子女过程中,父母对子女养育所持有的教养观念、行事风格及具体教养行为,它属于一种心理倾向,且具备稳定性特点。通过教养方式,可大体了解父母个体素质如何,也映射出儿童社会化过程中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并且,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子女有所影响。本文采用杨丽珠和杨春卿对家庭教养方式的定义,分别从民主性、专制性、溺爱性、放任性和不一致型五个维度来说明[1]。
2.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划分
第一,溺爱型,即对于幼儿所提要求,养育者选择全部满足。如果幼儿做出消极行为,养育者所持有的态度也是顺从的,其教养行为具有高反应、低要求的特点。
第二,不一致性,即在教养幼儿过程中,养育者行为的不连续性和不一致性。他们在对待幼儿时,其态度反反复复,阴晴不定。
第三,放任型,即不管幼儿做出怎样的行为,养育者都对其不管不问,也不教导幼儿何为对何为错。
第四,专制型,即在教养幼儿时,养育者对幼儿管控极为严格,把自己的想法强行套用在幼儿身上。
第五,民主型,即当幼儿提出想法时,养育者能对其完全尊重,为幼儿创设和谐民主的环境,让其健康成长。
3.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指由内心萌发的,用来管控自我行动言行的意识。本文所提的规则意识,特指能够严格遵守日常生活规则、学习规则和社交规则的行为习惯。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
在研究之后,李燕指出,在多种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自尊发展的作用程度最为显著。除了会影响到儿童整体自尊水平外,还会干扰到自尊的各方面[1]。杨春卿、杨丽珠则选择围绕专制型、不一致型、民主型、放任型和溺爱型深入探究家庭教养方式[2]。赵亚红通过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认为不同性别的子女,会决定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类型[3]。Martin&Johnson认为,幼儿自我认知与父母教养观念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4]。杨颖通过对幼儿家庭养育者的研究,认为父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行为养成[5]。
(二)规则意识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对幼儿规则意识的研究都比较成熟,国内比较侧重对幼儿社会规则意识发展的研究,国外则侧重于心理学方面的研究。韩威更加关注规则意识在幼儿园里的研究,他指出,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管理自我,保证课堂秩序和谐[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再三强调,对于日常生活中设定的社会行为规则,幼儿必须做到正确认知并自觉遵守[7]。我国的研究比较关注规则意识对幼儿在社会中的影响。谢旋则侧重规则意识在幼儿学习方面的研究,她认为3-6岁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期,在幼儿开始成为一个小小的“社会人”之初,实施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需要[8]。综上所述,相关研究都从不同角度解读了规则意识发展,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发展,甚至是幼儿的整个人生。蒙台梭利在探讨规则意识时,其十分强调秩序感[9]。在她看来,幼儿秩序感与其规则意识发展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
从学界现有研究理论看,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家庭教养方式相关的研究寥寥无几。而仅有的几篇,研究者也只是应用问卷调查对其展开大致探讨,并没有深入去研究幼儿规则意识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程度。孙彦从幼儿的生活日常进行研究,认为家长教育方法出现偏差,导致幼儿的规则意识差[10]。赵黎丽从规则意识与家庭教育者出发,研究得出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养成有启蒙作用[11]。赖文清通过研究影响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因素,指出家庭和社会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发展影响是最深远的[12]。客观来谈,在现有幼儿规则意识发展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中,其暴露出如下问题:有关家庭教养方式的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研究简单侧重在某一方面,没有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本研究者试图通过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得出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更深层次的问题,为家庭发展幼儿的规则意识提供相关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在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受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程度这一课题探讨时,本文把研究主体确定为宁德市某一幼儿园的大班幼儿直接教养者,共计120名。同时,选择应用问卷调查法的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和家庭教养方式实际情况了解。本次问卷调查共拿出120份问卷进行发放,最终收回115份。其中,有5份问卷无效作废,问卷有效率是91.67%。表1和表2所示为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及研究对象详情。
表1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
发放区域 | 发放问卷(份) | 回收问卷(份) | 回收率(份) | 回收有效问卷(份) | 有效回收率(份) |
宁德市 | 120 | 115 | 95.83% | 110 | 91.67% |
在表2中可以看出,样本内的幼儿在性别这一条件下存在女多男少,其中男孩43人,占比39.09%,女孩67人,占比60.91%;幼儿是否独生情况,分别为57人与53人,占比51.82%与48.18%,没有显著差异,基本处于持平状态;关于被调查者的受教育水平方面,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家长总占比59.09%,超过总数二分之一以上的比例,其次是大专有20.91%,高中以下占20%,这代表本次调查工作的开展中大部分家长的受教育水平较高。因此,本次研究结果,对受教育水平高的家长来说更为适用。
表2 研究对象基本统计情况 | |||
变量值 | N(样本量) | 比率(%) | |
幼儿性别 | 男 | 43 | 39.09% |
女 | 67 | 60.91% | |
独生子女 | 是 | 57 | 51.82% |
否 | 53 | 48.18% | |
受教育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7 | 6.36% |
高中 | 15 | 13.64% | |
大专 | 23 | 20.91% | |
本科及以上 | 65 | 59.09% |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福建省宁德市某幼儿园120名大班幼儿的主要教养者,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选择应用杨丽珠等人制作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第一步,先对家庭教养方式问卷调查进行维度细分。第一题到第六题为溺爱型,第六题到第十二题为民主型,第十三题到第十八题为放任型,第十九题到二十四题为专制型,不一致型(第25-30题)进行调查,确定幼儿家庭教养方式的基本情况。其次通过幼儿规则意识问卷15道题项,从三个维度生活规则(1-5题)、学习规则(6-10题)和社交规则(11-15题),根据多类型家庭教养方式下幼儿规则意识的具体表现,明确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水平的不同。同时,对其成因深入探讨。最后,结合大班幼儿家庭教养方式实际情况,找出其中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观,并把其外显于行。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重点探究幼儿规则意识发展水平受家庭教养方式的作用程度。首先,先对被研究者的家庭结构、性别、家长受教育程度等情况做到初步了解。随后,针对被研究幼儿的主要养育者设计问卷。该问卷设计围绕学习、生活和社交三个维度展开,旨在对父母教养方式情况和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水平进一步了解。通过相关资料的收集和问卷调查工作的开展,获取相关数据,进行接下来的分析工作,找出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存在作用的相关因素,并把握好幼儿规则意识发展和父母教养方式两者的内在联系。最后,制定完善有效的措施,为幼儿规则意识发展水平的提高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
幼儿规则意识发调查问卷设计结合上文所述,本次问卷调查选择应用《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发展调查问卷》。在此基础上对问卷中的各项题目进行筛分和整理,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进行二次补充优化,让其具备可实践性的特点。
本文的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围绕家庭信息情况设置,如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性别、养育者的受教育程度等信息。第二部分侧重于量表题。以研究目的为导向,对王万华制作的小班幼儿规则意识发展调查问卷适当借鉴。该问卷的分半信度是0.764,同质性信度是0.932,稳定性良好。本问卷共设定十五个题目,把主题确定为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常见的情境及相同的不同行为反应。问卷制作围绕三个维度,分别是学习规则、生活规则和社交规则。由家长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勾选选项,以等级计分法进行,选项进行1-5分赋值,即“从不”记1分,“很少”记2分,“有时”记3分,“经常”记4分,“总是”记5分,分数越高代表幼儿规则意识水平越强,最后由15个项目的总分评估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
3.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把父母教养方式、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等关键词在万方、中国知网等各大平台中检索,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以便下文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规则意识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且,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初步梳理研究思路,让本文研究工作能够有条不紊进行。
(2)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采取调查问卷《大班幼儿规则意识发展调查问卷》的方式开展调查,将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水平分为三个维度。把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多个类型。在分析调查问卷所得数据的基础上,对幼儿规则意识发展水平受父母教养方式的作用程度深入研究。详情在附录A和附录B中呈现。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大班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现状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围绕学习规则、生活规则和社交规则展开,以描述统计法为主,结合幼儿规则意识水平情况,全面分析,旨在保障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通过表3可知,大班幼儿学习规则、生活规则和社交规则的意识水平均值分别是13.38、15.47和9.84。其中,第一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第二维度处于中等水平,第三维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表3 大班幼儿规则意识水平描述性分析 | |||||
N | 极小值 | 极大值 | 均值 | 标准差 | |
生活规则 | 110 | 13 | 19 | 15.47 | 0.47 |
学习规则 | 110 | 12 | 17 | 13.38 | 0.43 |
社交规则 | 110 | 8 | 14 | 9.84 | 0.65 |
规则意识总维度 | 110 | 30 | 53 | 12.56 | 0.57 |
通过研究可知,大班幼儿在社交规则方面有所欠缺,而在生活规则上表现突出。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班幼儿已完全可以自理生活,且操作能力和自控能力过关,对规则形成良好的理解和认识,所以生活规则意识水平会有所提高。在学习规则方面,大班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学习需求,形成较为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规则方面表现较好。另由于幼儿社交及表达能力的不够全面,个别幼儿存在差异性,这就导致社交规则意识水平下降。
家庭教养方式的现状分析本文利用描述性分析法,逐一分析父母教养方式的民主型、不一致型、溺爱型、专制型和放任型,得出结果如表4所示。根据下表可知,41.82%的大班幼儿家长在教养幼儿时选择应用民主型,12.73%的大班幼儿家长在教养幼儿时选择应用溺爱型,16.36%的大班幼儿家长在教养幼儿时选择应用专制型。
表4 家庭教养方式现状分析 | ||
家庭教养方式 | 频数 | 频率(%) |
溺爱型 | 14 | 12.73% |
民主型 | 46 | 41.82% |
放任型 | 16 | 14.55% |
专制型 | 18 | 16.36% |
不一致型 | 16 | 14.55% |
总计 | 110 | 100.00% |
通过统计数据在研究的各种家庭教养方式中,相对于其他四种家庭教养方式,父母更倾向于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这有助于幼儿的整体性发展。但除了民主型外,其他四型类型占比相对均衡,没有明显差异。这表示还有不少父母仍然在教育观念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总的来说家庭教养以民主型最多。
(三)人口学变量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对表5所呈各变量研究,并结合描述性统计法,希望能够以此把握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独生幼儿数量、幼儿性别、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详见表5。
表5 不同因素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分析 | |||||||
类型 | 类别 | 溺爱型 | 民主型 | 专制型 | 放任型 | 不一致型 | 总计 |
幼儿性别 | 男 | 13 | 8 | 5 | 11 | 6 | 43 |
女 | 5 | 20 | 14 | 14 | 14 | 67 | |
独生与非独生 | 独生 | 14 | 13 | 10 | 12 | 8 | 57 |
非独生 | 4 | 15 | 9 | 13 | 12 | 53 | |
受教育程度 | 初中及以下 | 3 | 1 | 1 | 2 | 0 | 7 |
高中 | 2 | 3 | 4 | 3 | 3 | 15 | |
大专 | 4 | 6 | 4 | 6 | 3 | 23 | |
本科及以上 | 5 | 36 | 9 | 5 | 10 | 65 | |
总计 | 14 | 46 | 18 | 15 | 16 | 110 |
立足于幼儿性别维度,男生和女生相比,男生更容易被家长以溺爱型方式教养。而女生被以不一致型、民主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教养居多。从放任型教养方式占比看,男女性幼儿基本持平。因为男生和女生在心理特征上略有差异,所以父母的教养方式选择也颇为多元。
立足于非独生和独生维度,独生子女更容易被家长以溺爱型方式教养。其他四项独生与非独生处于相对均衡,幼儿的家庭教养方式也比较一致。
从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上来看,本科学历以上家长更多采用民主型教养方式,明显占比高出其他各项,显而易见,家庭教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学历水平作用。因为父母受教育程度差异,他们在育儿观念认知上也大相径庭。受教育程度低的父母,其育儿理念极为落后封建,也更倾向于专制型教养方式。在他们看来,只有管制,孩子才能健康成长。受教育程度高的父母,其育儿理念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也相对比较有科学依据。同时,他们还会积极利用各种途径,了解相关育儿知识,学习正确的育儿方法。
(四)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影响分析
1.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影响
本文把自变量确定为父母教养方式中的五大类型,并把因变量确定为幼儿规则意识中的三大维度。在差异性分析中,选择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详情如表6所示,致力于准确把握幼儿规则意识水平受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程度。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如果P值小于0.01,则代表其显著性较强。如果P值大于0.01且小于0.05的话,则代表显著性存在。如果P值大于0.05,则代表显著性不存在。根据下表所呈,溺爱型维度(0.01<P=0.034<0.05),这代表幼儿规则意识水平受溺爱型教养方式的作用程度极为显著。
表6 幼儿规则意识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统计表 | |||||
教养方式类型 | 幼儿规则意识规则各维度 | 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溺爱型 | 生活规则 | 9.56 | 0.46 | 1.428 | 0.34 |
学习规则 | 9.13 | 0.53 | |||
社交规则 | 9.42 | 0.34 |
根据表6可知,当幼儿长期被父母以溺爱型方式教养时,其规则意识水平中的各维度平均值得分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幼儿长期在父母的溺爱包裹下长大,如果幼儿所提的要求没有第一时间被满足,便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其不能正确地处理与看待规则,这也是溺爱型幼儿规则意识水平下降的具体行为表现。
2.民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影响
通过表7可知,P值=0.000<0.01,这说明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受民主型教养方式较大程度作用。
表7 幼儿规则意识在民主型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统计表 | |||||
教养方式类型 | 幼儿规则意识规则各维度 | 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民主型 | 生活规则 | 23.84 | 0.71 | 2.834 | 0.000 |
学习规则 | 21.37 | 0.58 | |||
社交规则 | 19.85 | 0.44 |
从表7可知,在父母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下长大,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良好。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呈民主型特点,所以幼儿能够得到充分的尊重,其选择性和独立性也可以实现最大限度发挥。不仅如此,当幼儿遇到学习、生活和社交中的各种问题时,也更倾向于自主独立解决,其规则意识也呈现出较高的水平。
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本文制作表8。通过下表可知,专制型教养方式维度结果为(0.01<P=0.047<0.05),这代表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受专制教养方式极其显著的作用。
表8 幼儿规则意识在专制型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统计表 | |||||
教养方式类型 | 幼儿规则意识规则各维度 | 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专制型 | 生活规则 | 12.47 | 0.43 | 2.139 | 0.47 |
学习规则 | 11.74 | 0.38 | |||
社交规则 | 9.32 | 0.46 |
根据上表可知,与民主型教养方式对比,专制型教养方式下教养出的幼儿其规则意识水平略低一些。分析基于专制型教养方式下幼儿规则意识各维度均值,其中,幼儿的社交规则均值最低。一般来说,专制型的教养方式会让家长对幼儿管控严格,其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均要求幼儿按照家长划定好的轨迹前进。实际上,家长等于变相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不利于幼儿社交规则的发展。其次,幼儿长期被家长紧逼驱赶,其神经时刻处于紧绷状态,极有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在家长的铁血管制下,幼儿不仅不能随心与人交往,而且还没有一丝个人空间。在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下,幼儿的社交能力停滞不前,得不到发展,所以其在社交规则的规则意识水平较低。
4.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影响
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放任型教养方式这一维度上(0.01<P=0.021<0.05),说明放任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具有显著的影响。
表9 幼儿规则意识在溺爱型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统计表 | |||||
教养方式类型 | 幼儿规则意识规则各维度 | 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放任型 | 生活规则 | 9.75 | 0.51 | 1.346 | 0.021 |
学习规则 | 9.34 | 0.83 | |||
社交规则 | 10.15 | 0.69 |
从表9可知,在放任型教养模式下,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各维度发展并不理想。对于幼儿的言行举止,父母均对其放任不管,无形中打压了幼儿的发展。另外,不管幼儿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表现如何,家长均不会给出幼儿回应,很容易加重幼儿负面情绪。
5.不一致型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影响
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本文对所得数据整理,制作成如下表格。根据表10可知,不一致型教养方式这一维度上(P=0.083>0.05),这代表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受不一致型教养方式的作用程度较小。
表10 幼儿规则意识在不一致型教养方式上的差异统计表 | |||||
教养方式类型 | 幼儿规则意识规则各维度 | 均值 | 标准差 | F | P |
不一致型 | 生活规则 | 9.95 | 0.35 | 1.037 | 0.083 |
学习规则 | 9.57 | 0.46 | |||
社交规则 | 9.86 | 0.37 |
通过表10现有数据可知,在不一致型教养模式下,幼儿的规则意识水平各维度发展整体偏低。因为父母在教养幼儿时未做到一致性和连续性,致使幼儿发展模式不稳定。所以,在养成规则意识过程中,也恰好缺失了稳定性这一因素的参与。
五、研究结论
(一)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下幼儿规则意识水平较低
父母采用专制型教养方式实际上限制了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会强行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命令,不会对幼儿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回应,这回让孩子感受不到在家庭中的地位。处于专制型高压下的孩子久而久之心理也会出现问题,影响幼儿长远的发展,规则意识的发展相对也会受到影响。幼儿长期在父母的溺爱型教养方式下成长,由于父母对幼儿的一手包办和亲力亲为,会导致幼儿日常生活离不开父母的参与,且渐渐丧失独立性,不利于幼儿耐心的养成。当幼儿所提要求未在第一时间得到满足时,幼儿便会暴躁,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没有父母的管束和引导,幼儿难以树立规则意识。
(二)放任型和不一致型下的幼儿规则意识水平较不稳定
客观来说,放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并无好处,甚至还会向反向方向发展。并且,幼儿本身就比较渴求父母的关注和肯定。而放任型教养方式对此刚好是缺失的,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当幼儿遇到问题时,会感到非常的无助和束手无策,也没有父母从旁为其提供指导。在教养幼儿过程中,不一致型并不具备一致性和连续性。所以,幼儿需要的安全感供给不足。在难题摆在幼儿面前时,家长缺位,幼儿行为和心理稳定性不足。为了博取父母的关注,幼儿甚至会故意做出某些行为来制造问题。根据上文分析可知,不一致型和放任型教养方式下的幼儿规则意识水平较不稳定。
民主型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提高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进步。现阶段,在教养子女方面,父母会把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作为首选,把幼儿视作是独立的个体,给予其充分的尊重。毋庸置疑,以XXX为大背景,父母比较重视培植幼儿独立人格。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衍生,大众接触信息了解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父母也可以依托互联网为媒介,收集整理相关专业的教育信息和资源,结合幼儿兴趣爱好,以科学的方式,循序渐进培养孩子的兴趣。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上,孩子都能够采取合理的问题解决方式。因此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规则意识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五、家庭教养方式中对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倡导民主教养方式,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随着教育水平深入,越来越多的父母认识到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好处,于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会采取民主型教养方式。处于这一方式中,幼儿和父母是完全平等的。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父母也会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孩子遇到困难,也会及时分析并鼓励幼儿继续做得更好。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孩子的贴心伙伴与朋友,这样会促使幼儿好奇和探索的天性,强化幼儿的独立性,促使幼儿全面更好的发展。并且,父母双方在教养子女方面要达成共识,统一意见。不然的话,当出现问题时,父母双方各持己见,孩子也会因为到底听谁的而摇摆,不利于孩子的三观及价值导向养成。
(二)发挥家园共育功能,提升父母教养知能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的最主要场所,带给幼儿的影响巨大。作为幼儿园里对幼儿进行直接教育的老师应该通过专业的知识启发并引导家长,促进家长教育幼儿知识与能力的提升。第一,教师应与家长之间做到高效交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家庭教养方式,让其明白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之深远。其次教师应该调动家长踊跃参与到教育工作中,如经常性组织家长开放日和家长会,根据家庭教育的需要,及时对家长做出反馈,形成家园合力,共为幼儿的规则意识发展而努力。
(三) 强化幼儿社交能力,创造接触社会机会
家庭教养中父母往往重视幼儿生活规则和学习规则的养成,而忽视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首先父母应该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条件,比如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去人多的地方,或者邀请孩子的朋友来家里玩。其次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让孩子得到更多的交往机会,发展幼儿的社交能力。再其次幼儿园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为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条件,比如在幼儿起冲突时不要着急介入,而是在一边观察等待,让他们尝试自己解决,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再介入,以提升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致 谢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行文至此,我的学生时代也将告一段落。回顾求学之路,2018年的那个金秋时节,我带着家人的祝愿与自己的期待,从陇原动身,不远千里来到宁师,开启我美好的大学生活,2023年这个夏天,我将带着更多人的祝福,奔赴下一段旅途。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谢我的论文指导黄碧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开题,再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路上都离不开老师的点滴指导,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导师的意义。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山水一程,不负遇见。感谢来自天南地北的同学们,遇见在18学前一班。更感谢我可爱的舍友们,一起携手创造了一个温馨的环境,让我们相处得其乐融融。还记得下课我们跑去食堂占座位的日常,那些一起相约去学生街的日子,都是我们回不去的青春。虽然不舍,转眼离别。那就祝我可爱的舍友们,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他日相逢,与清风明月一杯酒,再坐下来细聊今朝与往事。
寸草春晖,可比山海。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完全离不开父母的支持。是他们给了我一个美好温馨的成长环境,树立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他们以单薄的身躯,托起我看世界的角度。千言万语,道不尽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唯以简单的语句,祝愿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是您让我懂得只有国家强大,人民才能安居乐业。感谢我伟大的祖国,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让我有机会接受教育,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透过文化看世界。祝愿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一路走来收获颇多,感谢那个努力坚持的自己。人生的新篇章已经翻开,这次的主角还是我自己,祝愿你带着更多的热爱,不畏前路,奔赴下一段人生之旅。
参 考 文 献
[1]李燕,吴维屏.家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134.
[2]杨丽珠,张丽华.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赵亚红.家庭教养方式与幼儿关爱情感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2010,(2):58—59
[4] Martin, C. A. and Johnson, J. E Children’s self-perceptions and mothers’ beliefs about development and competencies. In: I. E. Sigel, A. V. Mcgillicuddy De Lisi and J. Goodnow(Eds. ), Parental Belief Systems: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2nd ed. Hillsdale, NJ: Erlbaum, 1992.
[5]杨颖.浅谈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9(05):222-223.
[6]韩威.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对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启示[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Z1):49-52.
[7]张丽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1:6-8
[8]谢旋.从规则与自由的辩证关系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18(03):83-84+88.
[9]蒙台梭利著,江雪译文.童年的秘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104.
[10]孙彦,周喜华.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养成的思考[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02):100-102.
[11]赵黎丽.对家庭教育中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思考——家长眼中的幼儿教育之四[J].江苏幼儿教育,2017(01):60-62.
[12]赖清文.3~5岁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特点及其与气质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