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文化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文化产品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它也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中韩都是亚洲国家,文化背景相近,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他们是我们的友好邻居,也是我们的商业伙伴。自1988年实行“文化立国”以来,韩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韩流”的影响,以音乐、电视剧和电影为代表,不仅在亚洲,也在欧美等国家蔓延。中国的文化品牌与韩国的文化品牌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出口赤字、出口结构失衡、国际竞争力低下等问题。所以,比较中韩两国的文化产品,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国;韩国;文化贸易;竞争力;借鉴;发展与策略
一、概念的界定
(一)文化产品
“文化产业”这个词的产生源于德国人阿多诺以及霍克海默所著《启蒙的辩证法》当中的“(culturalindusty)”。涉及到内容、文化、版权、媒体、大众以及内容相关的产业,从英国方面来看,其通过创意产业进行分析,另外就是日本方面,通过娱乐业来进行称呼。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商业模式也被打破,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让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被测量。随着科技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品牌的内涵也在不断的提升。品牌的作用日益显现。作为文化源头的文化产物,是近年来人们持续讨论的话题。
从广义上说,文化产物是指人们为社会提供的所有有形的商品,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商品;从狭义上讲,文化产物是指灵性的产物。单纯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能源材料等,通常不被称作“文化产品”。
因此,本篇论文将对外文化产品界定为有形或无形的带有精神方面的产品。
(二)文化贸易
在世界范围内,在服务贸易中,文化贸易是最主要的竞争,而在发达国家中,文化贸易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全球区域当中开展的文化消费以及生产相关的活动就是文化贸易,对比商品交易可知,文化相关的服务以及商品都是具备非常大智慧的,正常而言文化贸易会受到两方面的影响,首先就是消费者对应的收入上,其次则是其对应的实际文化水平方面。文化贸易是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商品与服务的进出口贸易,在国际上来说服务贸易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现阶段针对对外文化贸易方面,在国际领域并未构建出一致的、确切的概念界定。Van-Grasstek(2005)表示,包括了喜剧、音乐、雕刻、文件、绘画、文学、舞蹈和别的一些艺术与文化在内都属于能够进行买卖的文化主体,能够通过这些实现娱乐过程以及激励人们的思想。李怀亮等人于2005年,把文化交易看作是一种以钱为媒介的文化交流,其内容包括音像制品、纸质出版物等,以及诸如版权、关税等无形产品。李小牧(2007)认为,文化贸易是一种以商品和服务为目的的国际贸易形式。张蹇(2011)将文化交易的对象分为物质“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两大类。根据教科文组织的定义,将其定义为商品和服务。本文认为,在本文中,关于文化商品实施的进口以及出口活动方面,利用有形或者是无形状态的文化服务以及商品来实现的就是对外文化贸易。
二、中韩两国各自的文化产品贸易现状
(一) 文化产业规模
韩国在发展序列上属于发展中国家,但其实际发展状况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中国家里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XX十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将其视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韩国更重视文化产品的全面进军,尤其就是游戏、动漫、电视剧、漫画以及影视相关的行业,如果市场当中某类文化产品能够脱颖而出,那么只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收益方式,从而就实现了附加值极高的工业构建过程。举个例子,一些国内非常有名的动画就实现了到电影、动画、卡通人物以及游戏的改编过程,包括杜莉、利尼基、阿玛盖通以及飞天舞等等。形成了一种“一种资源、多用途”的格局。韩国的娱乐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根据统计,到2020年,韩国的文化产业将会有42.93亿元人民币,而网络游戏和网咖行业将会有3亿8千6百万美元的市场,每年都会以22%的速度增长12%。韩国整个文化行业中占据了将近30%的市场,已成为韩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20年,韩国的文化工业出口总额达到了14兆韩元(119.242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6.3%。包括出版,漫画,音乐,游戏,电影,动画,电视节目,广告,动漫,知识产权,内容解决方案等11项韩国认可的内容行业。”
近几年来,中国的文化企业营收增长速度从负到正据分析,国内文化以及各种关联着的行业到2020年实现了98514亿元对应的营业收入,其中文化制造业达到37378,文化批发和零售业达到15173亿元,文化服务也达到45964亿元,和前一年进行比较实现了2.2%的提升,对比第一季度的相关数据可知,其中存在13.9%是第一个季度对应的减少量,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有着6.2%的减少值,另外就是存在着0.6%的前三季度减少量。就9个不同领域进行分析,其中存在11.1%的业务收入提升的行业包括了创意设计、新闻以及咨询服务,对应的就是18.0%的同比提升值;包括了三大行业在内都实现了稳步而持续的发展过程,第一个是文化消费相关的终端生产,第一个是内容生产,第三个就是投资运营,分别以5.1%、4.7%和2.8%的速度递增;文化产业的产量从上个季度的3.4%下降到1.1%;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辅助生产、中介服务三大行业下划分别为30.2%、11.8%、6.9%。“网络+文化”的新型商业模式持续高速发展。从各行业的具体情况来看,16个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实现了31425亿元的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2.1%,较上年同期增长22.1%,较第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增长6.6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在超过一定数量的文化行业中,其比重为31.9%,较去年增加9.0个百分点。其他信息服务,其它资讯服务、其它文化数码资讯服务、网路广告、智能无人机制造、智慧型文具制造业,五个领域的收入均超过20%。各地区的文化产业总体运行情况总体上都有改善的趋势。与上个季度相比,东部和中部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营业收入下降了0.4%,下降了1.5%;西部经济增长4.1%,较上一季度增加了3.2个百分点;东北部仍然在下滑范围内,但是减少了7.3%。
就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进行分析,在2023年基本上国民经济实现了非常稳定的一个恢复过程,带来的就是更多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该领域的发展规模就会变得越来越大,甚至整个产业也会存在更大的规模,文化市场的复苏势头也会更加稳固。
(二)产业结构
从韩国当中的文化贸易产业进行分析,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基本上构建出了具备自身特色以及优势的相关产业,并且主导产业就是游戏,在此基础上又构建出来贸易上尤其独特的一种结构。就出口进行分析,韩国文化产业实施的各种出口里面,游戏产业占有的比例是非常大的,一直保持着大概50%的数据上。到了2020年,韩国游戏业出口3400.4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2%;除此之外,漫画出版、互联网信息、广播电视以及音乐方面实际占比也是巨大的,基本都超过了5%,从出口规模方面进行分析,别的领域在全部文化贸易当中的占比显然是非常低的,在韩国各种文化产业当中,对比出口相对集中情况,其中出口方面是一直处于分散状态的,所有出口当中占比比较排前的就是广告、游戏以及出版相关的领域,占比排名比较靠后的则是动漫以及互联网信息等等,在游戏相关的出口情况具备规模化的背景下,进口也是非常高的。从统计结果可知,韩国文化产业当中,在2020年排名靠前三的就是,第一个为广告,实际占有比例是27.4%,第二个是出版,占有23.4%的比例,第三个就是游戏,占有15%的比例,除此之外占比显著是非常低的包括了漫画、互联网信息以及动漫相关的产业,均不到1%。
图1 2015年韩国文化贸易出口占比

资料来源:辽宁省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报告分析
从国内来看,在文化产业贸易结构方面,关键性的特征包括了:第一个,在国内出口方面,所有对外贸易里面文化产品占据的就是非常关键的位置,同时反馈出的增长水平也是极快的,但是面对这部分文化商品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了非常低的科技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第二个就是在出口水平方面,文化服务对应的就是非常低的,并且所有文化贸易里面,其对应的出口规模达到了大概25%的占比,整个增长速度是非常慢的;第三个就是针对文化产品方面,其对应的是越来越高的出口技术水平,并且产品当中具备较大附加值的部分也在变得更多起来,深入优化其对应的出口结构,包括广播器材、娱乐器材以及相关用品在内的、具备较大附加值的产品在2020年实现了19.4%的出口增长,具体就是在所有文化产品当中,其在2016年的出口占比是32.5%,到了2020年做到了34.5%的占比,实现了2个百分点的增长幅度;第四个就是在出口供给方面,表现出的地区差异也是尤其显著的,基本上东部作为第一重点出口区域,能够占据93.4%的比例,第二个就是占比为6.1%的中西部,而只有0.5%占比的就是东北区域,就全国情况进行分析,出口规模达到79.4%占比的就是三个省份,具体为江苏、广东以及浙江,从文化产品相关的进口进行分析,国内的重点就是进口文化服务方面,同时整个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尤其就是部分服务是具备重点的、核心的技术的,实现了极高的进口增长速度。按照相关统计可知,国内音像以及相关产品对应的使用费用方面,在2020年实现了52.1%的进口增长幅度,而著作权方面实现的则是18.9%的增长幅度。除此之外对于传统文化商品方面,在进口上表现出的就是显著的降低发展情况。可以反馈出国内针对文化产业领域上,尤其就是较为高端的部分有着显著的缺陷,部分核心行业始终对进口存在着重大的依赖性。
(三)市场结构
就韩国文化产业来看,其出口到中国的实际增速是非常大的,在2015年,实际出口额达到了5.4%的年平均增幅,发展到2020年对中国已经实现了26.6%的文化商品出口额,因此对于韩国而言,中国变成了所有出口市场当中最大的一个。在这个时间段内其关于日本实施的出口文化产品现象在占比方面表现的就是下降趋势,在2020年的数据就是25.6%,在全部和韩国开展文化贸易的区域以及国家当中属于第二大市场主体。另外就是在韩国文化贸易领域还有着显著优势的就是欧洲、北美以及东南亚相关的区域,这些区域在2020年占据韩国相关出口当中的比重就是10.1%、16.2%以及14.6%。能够了解到,关于欧洲以及北美区域方面,韩国实施的出口比重始终在持续上升,并且该国文化发展当中有着非常显著的全球化趋势。
再来看中国,从以往非常长的一个时间段当中,包括了欧美日和香港等区域在内是中国出口文化贸易的重点市场。尤其就是日本、X以及香港,他们一度在2010年一直到2020年的时间段内在中国文化对外贸易当中排名前三。这三个当中占据最高市场份额的就是X,一直都超过了20%,第二个就是香港,基本上也能够保持超过10%的状态。但是,在国内文化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具备更高文化贸易水平的情况下,国际领域当中文化贸易也朝着分散化方向发展,上述三个国家占据的实际比重开始显著的变小。
对比韩国市场可知,对于韩国而言,其出口的关键性市场就是东南亚以及东亚区域。日本一直都是韩国最大的文化贸易相关出口国,2020年,韩国出口到日本的各种文化产品占比达到了30.3%,第二个就是中国,也有着27.2%的占比,同时,韩国对外贸易当中,实施文化产业输出的重点区域就是欧洲、东南亚以及北美区域。
三、与韩国相比中国文化产品贸易发展中的主要不足
(一)资金投入比例不足
资本对于一个行业和文化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国情来看,其中中小企业在文化创意领域属于主力军,不过其中还是存在着比较多的矛盾,包括了实际科研技术开发领域方面,政策给予的投入还是太少,同时该行业实际上具备的风险是非常高的,也就导致了文化企业较少的后续资金投入以及较高的文化企业融资门槛的情况出现。同时,因为国内对应的融资模式是不具备多元化以及灵活化的,并且因为该领域存在非常长的盈利周期,所以投资到该行业是非常艰难的。就外商进行分析,因为国内针对文化行业的限制性是非常明确的,因此对于外资进驻也可以说是变相的一种限制,导致文化产业当中国内机构实际投资负担变得更大了。
不管是贸易规模的拓展,对贸易结构的实际优化,还是贸易竞争力的提升方面,实际上都是依赖于XX提供的财政支持以及社会资本对应的普遍参与的。但是对于国内文化贸易发展来看,其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就是投融资上不均衡以及不充分的发展。所以,针对国内文化领域相关的投融资体制方面,必须要快速的进行改革,同时也要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索,XX方面则需要关于文化产业以及贸易方面持续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
(二) 政策力度缺失
韩国率先出台了《文化产业促进法》。这个法规当中选择的概念就是文化内容产业,表示和文化产品相关的流通、生产、研发与消费等方面的服务,包括动画、漫画、乐游戏、出版、卡通形象、电视、电影等。数字技术的出现,进一步拓展到电子图书,网络信息,手机等高附加值、高增长的行业。
相比之下,“文化产业”是中国第一次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里面表明的,还存在非常关键的一个基础性理论,这是包含在《中共中央关于“十五”规划的建议》里面的,也就是:首次表明“如果需要对文化产业相关政策进行健全的话,那么就必须强化文化市场的建设与运营,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在2009年还迟迟未出台,这是我们国家的战略发展战略。而从韩国开始规划产业,到现在,已经十一年了。
(三)营销力度不足
就需求相近理论进行分析,在需求结构方面两国是非常接近的,因此它们存在的贸易机会也是更多的。因此,韩国XX致力于拓展国际市场,将中、日等东亚地区,这些与韩国文化相近、地理位置相近的国家,作为进入世界市场的阶梯,推动文化工业的发展,推动文化贸易的发展。韩国的国际文化贸易发展,主要是要加强研究,根据市场需求,开发适合的商品;重点建设品牌,突出品牌效应;在具有战略意义的文化输出区域建设“前沿据点”;积极组织并参与国际文化行业展览会,促进企业跨界合作;坚持“精选与集中”的方针,加强对出口导向型文化产品的财政扶持;建立出口激励机制,提升文化企业对出口的热情;通过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实现了国际市场的拓展。就影视领域进行举例说明,针对国际营销战略方面,韩国关于国内文化产业现阶段实际发展情况给出了对应的战略方式。将研究入手点放在类似韩国相关文化观念的这些区域当中的国家,使得韩流能够具备越来越大的国际市场。同时还根据现阶段韩流的实际发展以及未来趋势,实施了相关营销策略的实际制定过程,在各个国家以及市场的实际发展程度基础上来实施针对性的应对。第二个,针对文化产业相关的微观主体方面,企业具备非常强的主体意识,同时对于国际市场营销方面同样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度。就影视公司的角度进行分析,其对于影视作品的创造方面是非常关注的,同时也很主意通过明星具备的形象来走向国际领域。另外就是韩国电影方面,在各个环节当中都有相应的营销元素植入,包括后期、制作、销售以及拍摄等等,这也作为亚洲好莱坞尤其显著的一个属性,其针对推广工作方面是尤其关注的。第三个,就韩国而言,其关于各国市场推广平台的构建方面也是非常注重的,加大对于本土文化产品的推广力度。就其在中国构建平台的过程中,会选择电影节的模式,比如韩国釜山电影节等等,使得韩国电影能够在全世界实现广泛的推广;就构建海外平台方面进行分析,韩国文化部构建了非常多的海外机构,包括在X、中国以及日本等区域,同时关于全球市场的分析以及调研方面也做了强化,这对于市场动向以及受众需求的快速理解是非常方便的,从而就能够实现全方位营销网络的构建,对于海外韩国文化产业企业实施的营销战略也是全方位支持的。相对来比我国在此方面营销力度还是略显匮乏在此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营销力度,从而促进文化工业和文化贸易的迅速发展。
(四)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韩国在发展文化产业时,非常注重培养和运用专门人才。韩国已投入超过2000亿韩元,为文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另外,还设立了 CT行业的专业培训委员会,负责培训和协调工作:设立了“培训机构认证委员会”,负责颁发证书,为优秀的机构和个人提供资金支持。韩国XX在近几年面临资讯科技飞速发展的情况下,更加重视资讯科技的发展,大力培育整合文化产业与资讯科技的综合型人才,以及培养创意与合作精神。在对外交流上,韩国XX非常重视与外国的交流和合作,在派遣优秀的人才到国外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地吸收外国的优秀人才,增强其整体的竞争能力。而与之相对的是,目前国内的文化产业人才状况,却是一个巨大的空白。按照《中国游戏产业报告》可知,中国在往后的十年会有更大的人才需求量,在游戏动画以及周边产业链方面基本可以实现超过一百万的数值。除此之外,对国内动漫产业实际发展方面,造成约束性的关键缘由包括了人才方面的匮乏。同时,中国对于培育人才方面还是有着非常多的问题,具体包括了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人才在文化领域当中出现供需失衡现象;在培育过程中只关注理论学习,并未在实践方面多下功夫,造成该领域当中人才存在非常差的实践能力;对于创新培育造成的文化领域人才不具备创新思维方面也没有多加关注。即今后国内还是要结合官产学来构建人才相关的培养体系,这样就能够使得人才具备的创新意识以及相关的实践能力得以强化,也就能够使得国内文化产业需求的持续增长得到满足。
四、以韩国为鉴发展中国文化产品贸易的对策
(一) 总结
该篇文章重点对比分析了中韩两国存在于文化贸易发展上的状态,并且实际探索期间,第一步就是针对中韩在推动文化贸易各方面的实际发展状态实施了一一的比较研究,包括贸易结构、产业政策、市场分布以及贸易模式等等,第二个就是针对中韩存在于文化贸易方面的国际竞争力实施了对比,在此基础上针对国内文化贸易期间出现的各种矛盾实施了分析以及总结,第三个就是以韩国文化贸易实际发展经验总结作为基础,对国内实际状况实施全方位的研究,同时给出详细的策略。该篇论文关键性的研究成果包括了:
一.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可知国内以及韩国现阶段文化贸易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整个论述过程包括了中韩对应的市场结构、贸易政策、竞争力、贸易规模以及市场分布等等。了解到中韩之间有着巨大的不同,具体表现在贸易规模实际增速、政策对应的起步时间以及精准度与范围上,另外就是竞争力、贸易结构实际组成以及市场对应的总布局方面,正是由于这部分不同之处的出现造成两国存在着文化贸易上较大的差距。
二.具体剖析了现阶段国内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涉及到的关键性矛盾。在研究之后能够了解到,现阶段国内文化贸易方面还是有着较多的矛盾,具体涉及到没有足够的贸易主体带动功能、具备非常小的规模、国家对于文化服务与商品没有足够的认可度以及贸易结构方面存在不协调现象等等,同时XX并未投入足够的引导以及相关支撑作用;没有形成准确的市场定位,投入的资金方面具备限制性,没有足够的营销人才与创新性文化产业发展,以及没有强大的品牌形象意识等等,这一系列因素都造成国内文化贸易过程中出现较大的矛盾。
三.针对韩国文化贸易实际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同时将国内文化贸易实际发展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给出了详细的意见。通过研究可知,对于韩国XX而言,其在文化贸易发展的推动方面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关注对外营销、在法律和政策方面多加支持以及非常多的资金投入等等。在国内来看,需要做的就是对XX调节以及导向功能实施强化;对市场定位进行强化,使得文化折扣带来的冲击能够变小;使得投融资相关的机制变得更加健全,对财政支持力度进行强化;在促进文化贸易发展方面存在非常关键的手段,包括对中韩存在的文化产业合作进行加强、对营销途径实施创新以及对人才培训系统实施健全。因为对于中韩XX而言,对于数据在统计口径上的不同之处会带来相应的影响,针对怎样对两国存在的贸易竞争力差别方面,怎样实施精准探讨是必须实施进一步的分析的。
二、对策建议
(一)加大XX各方面的扶持
首先,要建立健全有关文化产业的政策制度。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贸易的根本,二者密不可分,而一个工业的发展有赖于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当前,中国XX出台的大部分政策都只是一个指导性的文件,只从宏观层面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引导和扶持,缺少了实际的支撑。中国可以从韩国的经验出发,结合我国的现状,制订出最需要的短期计划,从投资和融资、法律法规体系、组织机构建设、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推动文化工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急需扶持的文化产业的现状与特征,提出了明确、科学、合理的全球发展战略和具体的实施目标。同时,要按照 WTO的规定,积极构建一种新的文化贸易体系。由于我国的文化贸易起步比较晚,现行的文化贸易法规大都偏向于贸易大国,而我国却从中获益甚少。为了促进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增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能力,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有关文化、贸易政策和外汇管理的法律制度应得到进一步的改进,使之符合国际惯例,并通过合理的对外政策,争取更多的权益。
其次,要拓宽文化企业的投资和融资渠道。在经济发展中,资金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而XX财政预算又是支撑工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特别是对需要大力支持的文化行业,要加大财政专项投资比重,建立专门的文化产业基金,以保证其发展。此外,还可以在政策性上给予文化产业一定的优惠,如差别税率、政策性贷款等,为文化行业提供一些政策支持,或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扩大筹资渠道,引进社会资本,促进其发展。在投融资上,取消部分不必要的投资限制,放宽市场准入,采取财政补助等措施,鼓励投资者投资于文化企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另外,国家还可以出台一些鼓励外资的政策,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充满生机,推动我国企业的国际化。
(二)注重塑造优质文化企业和民族品牌
文化企业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和运营状况直接影响到了中国的文化贸易。XX应该通过财政、税收和法律等手段,大力发展中国的创意产业,以提升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和知名度,推动其快速、健康地发展。中国的文化资源源远流长,文化企业应鼓励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挖掘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优秀文化品牌。同时,要注意将高技术因素融入到产品的生产、包装、传播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的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其成为高附加值的产品,要借助电视台、报刊、网络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建设一个综合的文化输出信息平台,进行细分,并针对不同的消费环境与目的,进行了积极的市场营销,将文化产品推向世界。
(三)尽快完善健全文化产业相关法制体系
只有从法律法规角度做好保障,才能够推动国内文化产业更加长久、更加健康的发展。第一步就是必须关于文化产业相关的法律保护方面进行强化。现阶段,国内各种法律体系实际上是存在缺陷的,没有对应的法规基础,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为此,中国应加大对文化的立法力度,积极弥补法律上的漏洞,为文化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护。对于现有的法规,要积极改进,并制订详细而又严格的判断标准,防止“钻空子”。而且,法律的保护不能仅仅是表面上的,要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抄袭、抄袭等侵权行为,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其次,要建立一个规范的执法制度,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交流畅通,防止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执法上的漏洞,影响到文化行业的健康发展。第四,要善于发现和解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并从法律、法规方面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从而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四)积极培养与引进文化领城的复合型人才
加快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人口,人才非常充足,而在文化、商务等领域,实际上是不具备全面人才的。因此,对于具备更高素质的人才引进以及培育方面,这是对国内文化事业实际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重点。
首先,中国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培训,多方面地培养。我们可以借鉴韩国的成功经验,建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开展文化培训,建立国际文化贸易、文化产业管理等相关专业;文化行业的从业人员也可以通过网上教学和其它教育组织来进行。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懂得文化产业、懂得文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
其次,要加强国际间文化、经贸方面的交流和合作。可以通过在国内和国外的访问和访问,定期和国外的大学进行人才交换,同时也可以选择到国外去学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国外的先进的文化和贸易知识,也可以了解到各国的消费者喜好和市场需要,还可以邀请全球著名的文化贸易企业家、学者到大学、企业做讲座、交流,以促进学生对文化行业的兴趣,让他们更直观的学习。
第三是要健全人才的激励机制。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我国应通过提供职场晋升激励、福利激励、情感关怀等有效措施,为优秀人才营造有利的就业环境。在留住本土人才的同时,也要采取一些措施,把在海外学习和研究的高级人才引进海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陈洁. 中韩对外文化战略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20.
[2]南灿宇. 韩国文化产品对中国出口战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7.
[3]卞相捧. 中韩文化产业政策和法规比较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17.
[4]潘碧云.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6.
[5]刘畅. 我国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及对策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6.
[6]徐笑冰. 中韩两国文化贸易发展比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5.
[7]王欢. 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5.
[8]黎佳韵. 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分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
[9]赵学峰.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与竞争力的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
[10]刘倩. 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11]胡英华.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8.
[12]王玲莉,左林鹭. 以韩国为鉴发展中国文化贸易对策研究[J]. 经济师,2023(01):99-101.
[13]张博,韩琳琳,王友全.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比较分析[J]. 经贸实践,2016(21):19-20.
[14]刘萌. 中韩创意产品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J]. 对外经贸,2015(08):42-44.
[15]成林. 中韩文化产品贸易研究[J]. 商业经济,2009(06):75-76.
[16]郑文文,高长春. 中韩创意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7(06):96-100.
致 谢
在长春财经学院生活了四年,就要说再见了,我最好的年华是在这座校园度过的,这里有很多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有太多的不舍。回想四年大学生活,心中感慨万千。
整个四年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论文写作。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刁连成老师,先生治学严谨,在论文指写作程中悉心指导,从论文的选题、结构、定稿都反复斟酌。论文也是先生一遍一遍的帮我改,教我怎么进行论文的写作。先生不仅在学术上给我指导,在生活上也给了我最好的帮助,在此,向先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这里我也要感谢对我论文指导的老师和给予帮助的同学们。论文开题时,世界经济专业的导师对我论文的选题和结构进行严格的指导,对论文开题进行了严格的把关,还有感谢蒋岩同学对我外文论文思路进行的帮助。最后,感谢我的亲爱的同学陪我走过这美好的四年,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在我学习和找工作期间默默的支持和帮助。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5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