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博士后制度在我国确定创立时间不长,距今也仅有30余年。而恰逢改革开放,经济复苏之时,我国凭借此制度吸纳及培养了大量的博士学者,为日后国家的强盛打下的牢实的基础。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的重要试验窗口,顺应国家的号召,开始设立试点省市管理部门,推动博士后科研站建立,积极建造省内的人才资源储备库。也因此,广东省汇聚且涌现了大量的博士人才,使得广东省有如今丰硕的成就。通过观察广东省及各市现存的博士、博士后人才政策,可以发现广东省对博士人才的重视程度。也说明除开广东省自身的地理位置,物资丰厚等自然因素,XX推行的政策对博士人才的引导、推导、激励和推进起有较大的作用。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自1998年-2020年,也就是现有保存的广东省及各市发布的博士人才政策,基于二维分析框架:行政区域及政策工具,通过收集、分析及研究省及市颁布的人才政策文本,来从而得出政策工具使用不均匀,且用量差距明显的状况,最后以XX及相关群体的角度出发,结合分析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博士;人才政策;政策文本;文本分析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在21世纪,人才作为现代社会极为重要的一块战略资源,尤其是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兵家必争的焦点。而且在未来,这种重视人才的社会发展趋势必然只会不断上升。为了应对高层次人才竞争,发展更高水平的科技人文文化,每个国家及地区都会做出对应的策略。而显然积极建立博士后制度,出台博士人才政策,培养博士人才是一个较为关键的举措。政策代表着某一时期XX的引导,其质量水平和管控能力的高低将会对博士群体的发展起到非同凡响的作用。
广东省自1985年我国正式实施博士后制度后,一直紧跟国家的步伐,85年中山大学已经开始建立了生物学和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而到2020年,广东省的各类科研平台,如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及创新实践基地等,已建立有608家,在全国省份中是有一定领先地位的。据不完全统计,始于1998年5月,截止于2020年1月,广东省层面已颁发并保存在各部门数字政策文件库的有119份。这足以体现广东省XX对博士群体的高等关注程度。
在目前,广东省内没有对博士人才政策有相关研究的学者出现,而对国家层面的该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有许士荣的《中国博士后政策分析》、黄园淅的《中国博士后政策变迁的历史与特点分析———基于政策量化分析的研究》以及秦佳佳,刘海全的《博士后创新的政策空间》等。本文以此做为研究的立足之本,结合广东省市现有政策文本以及其他省市相关领域研究,做出分析。
1.1.2 研究意义
(1) 理论意义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的推行已有不短的时间,而对省内博士人才政策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学者人群数量不多,而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广东省内博士人才政策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目前以政策工具为主要视角,借以构建框架设计的研究方法在人才政策研究领域中为数不多。而通过此方法可以做为研究的新方向,拓宽政策的研究方法,为完善省内博士人才政策建设做出贡献,努力推动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研究进程。
(2) 实践意义
通过对广东省及各市博士人才政策的整合及分析,一方面,可以为博士后工作者提供更精细的政策发展动态参考,帮助从业者更好的熟悉政策走向,以此提高工作者的政策受惠程度;另一方面,亦可为目前的博士人才政策体系提供可参考的修整及优化建议。以政策工具视角研究,有助于在修整及优化方法的选择提供新方向。在能完善政策体系的同时,也可以为相关编撰部门提供意见和理论支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分析法
对博士人才政策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和研究文献进行收集,利用现有的“百度”网络搜索引擎,校内的数字图书馆,以及中国知网、维普数据、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中文数据库进行资料搜集,以“博士”“政策工具”“人才政策”等关键词做为搜索及筛选的关键依据,进而进行归纳整理,为本文的研究之初打下夯实的理论基础。
1.2.2 政策量化分析法
通过在各大XX网及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网站门户搜集现有的博士人才政策,对每项政策进行文本编码,最后结合建立二维分析框架,进行文本的数据分析。
1.2.3 比较分析法
为深入研究广东省内博士人才政策目前的发布情况,根据现有的数据资料,进行省及市层面间的对比,进而找出他们的区别和问题所在。
1.3研究内容及框架结构
1.3.1 研究内容
本文收集和分析广东省及市层面的XX部门现存的博士人才政策文本,通过两种维度,即行政区域(颁发单位)及所颁发的政策中使用的政策工具,来进行政策内容的文本分析和比较,探索广东省对博士人才群体事业发展的看法和态度,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给予省及市相关部门和博士群体参考。
1.3.2 研究框架结构
本文参照国内相关的先进理论,研究了广东省现存的博士人才政策,并就研究结论提出供省及市相关部门和博士人群参考的建议。
全文共有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的介绍内容是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博士人才政策文本分析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深度阅读,并形成文献综述,进而确定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依据。
第二部分:对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比如博士(后)、人才政策和政策工具等专有术语。
第三部分:通过政策文本的整合,对广东省及各市博士人才政策的基本发布情况进行大致方面的描述及介绍。
第四部分:依据现有的政策文本整合数据,对不同维度进行分析,进而找出相关问题。
第五部分:通过上述问题得出研究结论,对问题提出可修整及完善的建议。另有对本文研究总结出的限制之处。
1.4研究路线
图1研究路线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2.1博士(后)
博士和博士后,在严格的概念界定上是不同的。《辞海》收录中,博士指的是我国目前最高级别的学位,具有极高的学力水平,是一种学历上的认定;而博士后特指在取得学位后的工作经历,也可指在某流动站或科研工作站进行科研活动的工作人员。两者的名字在民间时常引发概念上的混淆,但对于常人来说,此类人员都是国家顶端智力水平的代表人群,是常人无法追及的。本文在选题的立意上,除了博士后人士,对博士研究生也有进行相关的政策文本收集和分析,所以为方便称呼,本文将此类人群都一并归纳,称呼为博士人才。
2.2人才政策
在人才政策概念方面,国内权威性研究的有萧鸣政、韩溪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才政策回顾与分析》,以及陈颖、朱柳萍的《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平衡观探析》。萧鸣政方认为人才政策是一种服务于人才的法律系统,是对人才的培养、开发和利用等活动做出的一系列规定规范;陈颖方认为,这是一种指导性方针及措施,其目的在于为人才的发展做出科学合理的举措,去充分发挥人才的可成长性和创新性。两者都认为人才政策是XX部门为吸引、培育、开发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两者的共同认同之处结合一起,作为本文对人才政策概念的核心解释。
2.3政策工具
目前在业界中,对于政策工具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最有名的说法来自于胡德的《XX的工具》,里面说到政策工具就是XX通过利用各种治理手段来丰富我们的社会生活,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他还说到工具的概念可以分解为“活动”,以及“客体”两种意义,以达到更简单的理解。而围绕两词也产生了不同的涵义。一方面,Ringeling的《公共政策工具》认为这种工具是能影响到经济和政治生活的XX活动,但这种意义往往会割裂人们对“政策”与“工具”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是学者们较推崇的说法–“客体”,Hughes在《公共管理导论》中提出这是一种调节机制,一种行为方式,其可以帮助XX及社会去接近需要实现的目标;Salam在《XX工具——新治理指南》中认为,政策工具是治理工具,也可以成为公共行动工具,这种工具能整合并组织社会群体力量,以此解决公共问题。两者的共同点在于,政策工具就是一种可以解决社会问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而政策工具的分类,是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给予具体的目标,以助于XX实现社会利益。目前在人才政策领域中常用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采自于Rothwell 和 Zegveld 的《产业创新和公共政策:为1980和1990做准备》中提出的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层面政策工具体系。宁甜甜、张再生的《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人才政策分析》运用此理论作为研究国内人才政策分析的研究基础,杨艳的《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上海市人才政策文本量化研究》也运用此理论做出对上海市人才政策的分析。本文将沿用此理论,对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展开分析。
第三章 博士人才政策的文本分析过程
3.1 分析框架的构建
为全面反映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发展过程与现状,本文将在各大XX网及有关部门门户网站现存的省及市层面政策全部纳入分析范围。经简单梳理后,共选择有345项文本,见表1
表1 广东省及市层面博士人才政策文本
3.2 二维分析框架构建
3.2.1 X维度:行政区域
自1985年广东省成为第一批建立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以来,广东省对博士人才群体有连续不断的政策支持。在省方面的指导下,有关的下属部门及行政单位等也对该群体有一定的政策指导及支持。除开省层面颁布的大量政策文件,广州、深圳、东莞等相对发达的地区对政策的颁发是有尽心尽力的体现。对于其欠发达地区,比如清远、河源等地区来说,博士人才更是不可多得的高层次人才,所以这些地区也有颁布一定的政策给予支持,但对比发达地区看,颁发的数量是有所差距的。
3.3.2Y维度:政策工具
(1)供给型政策工具:指XX运用各类支持要素直接向博士群体提供帮助及支持,总体可概括为促进博士人才发展的推动力。具体功能可细分为:人才培养、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
(2)需求型政策工具:指促进博士人才群体的整体工作有序运行和专业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扩大群体的横向数量和纵向素质水平发展。总体可概括为促进博士人才发展的拉动力。具体功能可细分为:人才引进、产学研合作、海外人才机构、人才管制。
(3)环境型政策工具:指给予博士人才群体的外部支持。通过使用法制、金融税收的方式,以及区域性的策略措施等,为该群体营造并提供一个更好的科研、创新及创业的活动环境。总体可概括促进博士人才发展的影响力。具体功能可细分为:金融税收、知识产权、法规管制、策略性措施。
图2 政策工具对人才发展作用图
图3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二维分析框架
表2 政策工具类型及功能解释
工具类型 | 工具功能细分 | 工具解释 |
供给型工具 | 人才培养 | 通过改进培育教育模式、机制和体系,引进人才培养龚成,以此加强博士人才培养和教育 |
资金投入 | 直接对博士人才的科研活动、薪资以及各类补贴投入资金支援,激励和支持博士人才群体发展 | |
基础设施建设 | XX直接介入并建立博士科研流动站、工作站,以及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加之博士人才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 | |
公共服务 | 为博士人才群体提供生活配套服务,即有关户口、居所、交通、配偶及子女的生活问题。 | |
需求型工具 | 人才引进 | 推进对国内外博士人才的引进,吸引其来省工作、创业及进行科研活动 |
产学研合作 | 保留博士人才的原单位工作关系,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科研所进行双向和多向的工作交流合作 | |
海外人才机构 | 支持并指导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等通过设立、合作、兼收、并购等方式,参与海外人才机构建设;并输送国内博士人才到海外进行各项科研交流活动 | |
人才管制 | XX对博士人才设立有关制度的评审标准,以此完善有关人才的各项制度。 | |
环境型工具 | 金融税收 | 通过金融性支持以及税收优惠,引导并支持博士人才创新创业活动 |
知识产权 | 建立、规范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让博士人才有法可依,保护博士人才产权权益 | |
法规管制 | 健全人才管理以及科研管理制度,规范化博士人才事业发展 | |
策略性措施 | 根据地区博士人才发展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并促使下属单位机构,以及民间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自发做出相关措施 |
3.3 内容编码
本文以上述相关政策作为此次文章的分析文本,对此进行人工编码。在进行人政策文本编码的时候,把所有现存有的博士人才政策的内容全部纳入文本分析的范围,其目的在于保证分析内容时可以做到完整和全面。因保证编码的准确度和逻辑度,将涉及有“博士”关键词,以及符合工具功能罗技的的政策条款作为一个分析单元,把分析单元依照“颁发区域—政策名称—具体条款”的模式进行统一编码。对政策内容进行编码时,如果一条政策条款只涵盖有一个意思(指使用一种工具),将给该内容编辑一个码数,;若此条政策条款中有表达多种意思,将根据工具出现顺序,予以该段内容编码。对所有政策按照统一模式进行编码,最有共得到654个分析单元,并形成如表所示的编码表。
表3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文本内容分析单元编码表
序号 | 政策名称 | 分析条文 | 编码 |
1 | 《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 | 实施青年博士普惠性支持政策,支持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和博士工作站建设,资助优秀青年博士到境外开展博士后研究、短期培训、 学术交流、访问进修、合作研究等活动。 | 1-1-1 |
2 | 《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 对引进到粤东西北地区及惠州、江门、肇庆市享受省财政转移支付县(市)工作且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博士由省财政给予每人20万元生活补贴。 | 1-2-1 |
…… | |||
653 | 《云浮市人民XX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柔性引才暂行办法的通知》 | 四)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的人才 | 22-6-1 |
654 | 《关于印发云浮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 | 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在我市工作试用期满,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经组织考察,集体研究决定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招录到我市党政机关(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的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可任主任科员或正科级领导职务,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人员可任副主任科员或副科级领导职务。 | 22-7-1 |
第四章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分析框架的单个维度分析
4.1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的X维度分析
行政区域的政策数量比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表明该区域对博士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该群体事业发展的细化程度。本文共收集有345项政策,其中省层面达112项,市层面较高的有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分别有30、23、21的数量,而较少的有茂名、河源、清远等市,分别为2、2、3,从图3中也可明显地看出政策颁布数目的差距。从这些数目中可以得到,省层面对博士人才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这得益于国内博士后制度的建设历史。而市层面则是各有千秋。数目上的差距跟他们在省内的经济地位是等同一致的,广深莞等市对人才的把握程度母庸置疑,而欠发达市可能由于本身经济发展有所缺陷,还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对于博士人才的把握程度是比较低的。
图4 广东省及市博士人才政策文本数量
4.2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的Y维度分析
通过表3可以看到,广东省及市双层面颁布的政策综合使用了多种政策工具,供给、需求及环境三种类型的政策工具在里面都有所涉猎,涵盖有不同的比例。这说明了广东省和各市对博士人才群体事业发展有多方面的支持。在图5可直接看出,广东省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占比分别为38%、36%、26%,这可以说明广东省政策工具的整体使用情况是比较均衡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支持力度,整体态势较为良好。不同于整体使用,在具体的工具功能运用上是有所差别的,主要侧重点都有所不同。譬如在供给型工具上,整体倾向于资金投入,占比达15.29%,是供给型工具里比例最高的一项,可以体现广东省整体上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需求型工具上,占比最高的一项为人才管制,达25.08%之多,看得出广东省对博士人才的群体专业素质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后在环境型工具上,法规管制及策略性措施都具有相当的比例,分别为11.31%和12.08%,以此可表明,广东省整体上对健全及完善博士人才体制怀有较大的责任心,也看重各区域对该群体的指导状况。
表3 政策工具编码
政策工具 | 功能细分 | 编码 | 数量 | 占比 |
供给型 | 人才培养 | 1-1-1
… 21-1-2 | 44 | 6.73% |
资金投入 | 1-2-1
… 22-6-2 | 100 | 15.29% | |
基础设施建设 | 1-1-2
… 22-1-1 | 53 | 8.1% | |
公共服务 | 1-15-7
… 19-15-1 | 50 | 7.65% | |
需求型 | 人才引进 | 1-7-1
… 22-4-1 | 46 | 7.03% |
产学研合作 | 1-11-3
… 18-4-1 | 17 | 2.60% | |
海外人才机构 | 1-56-2
… 18-1-6 | 9 | 1.38% | |
人才管制 | 1-28-1
… 22-7-1 | 164 | 25.08% | |
环境型 | 金融税收 | 1-15-7
… 19-16-1 | 6 | 0.92% |
知识产权 | 1-56-9
… 18-1-8 | 12 | 1.83% | |
法规管制 | 1-9-2
… 20-1-5 | 74 | 11.31% | |
策略性措施 | 1-4-1
… 22-2-1 | 79 | 12.08% |
图5 广东省及市层面博士人才政策工具整体使用状况
第五章 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分析框架的维度复合分析
5.1 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政策工具使用状况概述
广东省及市层面在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状况如图6所示。整体上,省层面颁布的需求类工具涉及次数较多,有87次;其次为供给型工具,为66次;最后的环境型工具次数是最少的,有46次。在市层面,政策发布数量最多的广州市,其政策工具的使用数也是最高的,三类政策工具分别有13、20、19的次数,而深圳市的政策发布数量相较于广州市,少于7项,但在工具的运用上也仅比广州市少1次,分别为18、22、11。再关注最少的市区,茂名市对政策工具的运用次数是全省最少的,仅分别有2、1、1次。
除开数量上的统计,省及市层面的三类政策工具运用在比例分配上也是各有偏差。通过罗列各行政区域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数量占比,进而得出各自的标准差,即可观察出他们对工具运用的偏重点及平衡值。平衡值越高,表明平衡度越差,某类工具偏向使用意图明显;平衡值越低,则反之。通过表4可以得出,江门和湛江两市的平衡值最高,分别为0.237894和0.229633。而肇庆和清远两市的平衡性最低,都为0。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总结,对于三类政策工具的运用,省及市两层面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路。省层面颁布有大量的政策,且主要的工具方向为需求型。这体现了省对博士人才的素质要求是比较高的,也是作为省对博士人才群体的一个重要方针和动向表现。但从平衡性角度出发,省对于博士人才的群体素质评审要求稍显紧张,且环境型政策工具的用量在比重中处于比较小的位置,所以省层面可以把目光从需求型分散一部分到环境型上,注意对各下属部门单位的指导。而各市对于政策数量以及三类政策工具的用量,可能与各自的经济发展条件及地缘位置相关。从数量可以看出,广深莞珠四市的政策发布量是全省中较高的,均有20以上,这也可以等同于他们在广东省中的经济地位。四市对于政策工具的平衡使用也是有一定的把控力度。而其他市虽然在平衡的层面上或有绝对平衡,或有所偏倚,但他们对政策的发行量是较四市少的,并且对工具的使用次数也不是很多。
图6 广东省及市层面政策工具使用统计对比
表4 广东省与市层面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分配及偏差
供给型 | 需求型 | 环境型 | 平衡值(标准差) | |
省 | 33.17% | 43.72% | 23.12% | 0.10301 |
广州 | 25% | 38.46% | 36.54% | 0.072804 |
深圳 | 35.29% | 43.14% | 21.57% | 0.109173 |
东莞 | 34.15% | 31.71% | 34.15% | 0.014087 |
珠海 | 43.75% | 25% | 31.25% | 0.09547 |
佛山 | 36.67% | 36.67% | 26.67% | 0.057735 |
肇庆 | 33.33% | 33.33% | 33.33% | 0 |
江门 | 60% | 25.71% | 14.29% | 0.237894 |
惠州 | 47.62% | 33.33% | 19.05% | 0.14285 |
中山 | 30.43% | 26.09% | 43.48% | 0.090512 |
湛江 | 50% | 42.86% | 7.14% | 0.229633 |
茂名 | 50% | 25% | 25% | 0.144338 |
阳江 | 57.14% | 14.29% | 28.57% | 0.218185 |
汕头 | 35.71% | 35.71% | 28.57% | 0.041223 |
汕尾 | 40% | 30% | 30% | 0.057735 |
潮州 | 57.14% | 28.57% | 14.29% | 0.218185 |
揭阳 | 42.11% | 31.58% | 26.32% | 0.080402 |
韶关 | 40.91% | 45.45% | 13.64% | 0.172053 |
梅州 | 44% | 16% | 40% | 0.151438 |
河源 | 40% | 20% | 40% | 0.11547 |
清远 | 33.33% | 33.33% | 33.33% | 0 |
云浮 | 57.14% | 14.29% | 28.57% | 0.21819 |
5.2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供给型政策工具的运用,标志着对博士人才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力作用。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状况如图7所示。
图67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2.1广东省层面供给型工具使用分析
在图8中可看到,省层面的供给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次数占比依次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但四者的比例都比较均衡。
由此情况可以看出,省层面对于供给型政策工具的功能运用态度是保持均衡发展的,而在人才培养上是稍有偏重的。这说明广东省已经对博士人才培养方向产生了一定的观念,这对于未来广东省的博士人才储备是有利的。而其他方面也都有做出相对的行动。在公共服务方面,依据广东省现在的经济情况,可以尝试去做出更多的调整,进一步完善在粤或即将来粤的博士人才的其他配套服务设施。
图8 广东省层面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2.2广东省各市层面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由图9中可看出,市层面对供给型政策工具功能的运用是青睐于资金投入的。在其他方面各市都有不同的取舍,比如在人才培养上,有一半的城市(佛山、肇庆、中山、茂名、阳江、汕头、汕尾、潮州、揭阳、河源、云浮)是没有制定涉及该方面的具体条文及内容;基础设计建设方面,也有一部分城市(佛山、中山、茂名、汕头、汕尾、潮州、清远)是观察不到有实施痕迹的;最后的公共服务方面,大部分城市都有相应的措施,也仅有5个城市(惠州、湛江、河源、清远、云浮)没有对应措施。
由上述情况可看出,基于各市XX都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许多城市以资金投入作为供给端大体的主要手段。虽然资金对博士人才事业发展上,是具备最直接的推动力,但过猛地投入可能会动摇本地XX的经济基础,也给博士人才事业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譬如说会以此物化当地的社会价值,腐朽人才的物质思维。因此对资金投入应量力而行,精细化功能的使用和政策的编写。现在还存有一部分城市是无法同时兼顾四项供给型政策工具具体功能的使用,比如佛山、中山、茂名、汕头、汕尾等城市。对于此种情形,当地XX可以适当地暂缓当前供给型政策工具主要功能使用覆盖次数,然后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做出其他供给型政策工具功能的调和。
图9 广东省各市层面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3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博士人群的专业综合素质,以及扩大博士人群的数量。整体使用情况如图10所示。可以看出整体的使用状况是偏少的,说明整体层面对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关注度是偏低的。
图10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3.1广东省层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在图11中可看到,省层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次数占比依此为:海外人才机构<产学研合作<人才引进<人才管制。其中人才管制占有大部分(65%)的比例,而产学研合作和海外人才机构方面的比例是最少的,仅有7%和5%。
因此可以说明,目前广东省层面在需求型政策工具主张于人才管制上。广东省做为国内首批设立博士后制度的省份之一,在博士人才的专业素质上可见是有相当的要求。这也可以体现来粤参与学术科研及就业创业的博士人才之多且杂,使省层面加大对博士人才综合素质的关注。而在对博士人才素质的高度重视之外,博士人才引进这一环节广东省层面也是持有一定的行动力的,广东省也逐步开展海内外的博士人才交流会,借此交流会吸纳更多的博士人才参与粤府的各方面建设。但相对于海外人才机构方面,广东省层面仅停留在初步建立及交流的层次上,尚未有更大行动的提及。以现在的手段去吸纳海外的博士人才资源是比较乏力的。同样的,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广东省层面所做出的实施情况也是较平淡的。仅仅遵循08年广东省XX、国家教育部和国家科技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组织实施省部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通知》,建立企业特派员制度,以此展开相关活动。在现今发达的广东省可以尝试进一步完善该制度,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掘另一种能促使产学研合作的道路,借此做为广东省特有的博士人才发展道路。
图11广东省层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3.2广东各市层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图12中可得知,市层面绝大部分市对需求型政策功能的运用是用在人才管制上的,仅有阳江和河源两市分别投入产学研合作和人才引进中。阳江市在《阳江市人民XX关于加快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阳府〔2015〕26号)》文件中提到实施“创新资源集聚”工程,完善科技交流合作机制,其中建立企业科技特派员,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是阳江市的重心工作,到目前仍在实施。可见阳江市在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功能运用方向在于产业的科技发展上。而河源市因自身的发展条件限制,在仅有的一项政策《中共河源市委河源市人民XX印发《河源市促进人才优先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中,把人才引进列在了第一项条文上,实施富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工程是河源市XX的首要工作,可见河源市对博士人才的渴求程度之高。而人才引进这一项在各城市中的比例是参差不齐的,但普遍的占比不高,使用频数也是极少的(揭阳、河源2市除外)。这更多的可能在于各市基于自身经济情况做出的选择,比如广深莞等较发达的城市可能不会实际考虑自身的需求,单靠在国内的知名度便足以吸引大量博士人才。而像其他欠发达地区,比如粤北粤西地区的大部分城市,不单因为自身知名度的不足,本地的经济条件、基础设施以及公共交通等可能与其他发达地区落下的差距让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吸引博士人才来为当地XX服务。
图12 广东省各市层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4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能为博士人群营造,并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整体看,省及市层面在环境型工具的功能使用上,是存在有异同点的。具体的使用状况如图13所示。
图13广东省及市层面整体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4.1广东省层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在图14中可以看到,省层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次数占比依此为:法规管制<策略性措施<知识产权<金融税收。其中法规管制占据了环境型政策工具功能应用中的一半,而金融税收以及知识产权模块的占比则比较低。
这可以说明广东省层面对环境型工具的功能应用在现阶段的主要方向是放在制度管控和下属部门指导上。这类措施在目前的政策影响是比较大的,但相对应的,过大的影响会增加对相关阶层的心理负担,产生对政策的排斥反应。对于金融税收和知识产权的工具功能使用频率较少的问题,在省层面上更多的是简略的提及,并将实现金融税收支持以及知识产权维护的目的转移并下放到各行政单位及区域,基于地方的本地实际状况,鼓励他们去完成目标。
图14 广东省层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5.4.2广东省各市层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分析
图15所示,对于整体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看,湛江、茂名、阳江、潮州、清远、云浮6市都是只使用了1种功能,肇庆、江门、汕头、汕尾、揭阳、河源6市使用了2种。从工具功能的细分使用情况看,除开湛江市、潮州市,其他市都对策略性措施这一功能都有所运用,其中属广莞珠三市运用最多,分别有8、7、7,而在各市中占比最高的为茂名、湛江、清远和云浮四市,都有惊人的100%。在法规管制方面也是除惠州、茂名、湛江、潮州、清远、云浮6市之外,其余市比较喜欢使用的一个工具功能。同样的广深莞是使用次数最多的,有10、6、6次。而其余两项功能在各市(除汕尾、潮州、韶关市)都很难展现他们的所占比重。
因此可以说明,市层面在环境型政策工具上的使用方向是对博士人才制度的管制,以及对社会各层面的政策风向引导。也可以说是注重于维护市博士人才制度的正常的运营和该有的秩序,以及引导社会各阶层博士人才对XX以及社会做出更加丰厚的回馈。但在发掘人才给予经济和社会价值,以及维护开发人才所持有的专有知识产权上,各市所付出的行动还略有不足。所以说各市,尤其是工具使用偏差较大的市,应该基于平衡发展的观念,或多或少的调和环境型政策工具的功能使用。在法规管制及策略性措施方面可以放缓脚步,减少使用的频率,过多的使用频率会加重博士人才面临制度产生的负担。也要加强注重金融税收和知识产权功能上的运用,适当地给予金融性支持,减免税收和其他优惠,以及加强博士人才的知识产权维护及开发,以此焕发来粤博士人才对广东省的新信心和新激情。
图15 广东省各市层面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第六章 研究结论、建议及限制
6.1 研究结论
由上述对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文本的二维分析框架所进行的研究及分析,从行政区域,到政策工具类型的观察,可发现,广东省及市层面对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都有一定的失衡感,三类政策工具的整体使用比例分布不均衡;以及对政策工具的功能使用不熟练,忽视某些功能的作用。比如供给端处有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不完善;需求端处有海外人才库建设尚未发展的情况;环境端处体现的金融支持及产权保护力度不。同时在具体的文本分析中也观察出有广东省市双层面之间的政策联系程度不高的情况。
6.2 研究建议
6.2.1均匀分配政策工具的运用点
在二维分析框架中,可以看到省及市层面对于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是均有偏差的。从整体上,三类政策工具的使用调配比例比较均匀,但整体的均衡性不能代表部分城市也有相应的水准。目前仍有大部分城市,比如江门、湛江等市的政策工具功能使用是没有办法达到一定的平衡,这有很大原因在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受限性,以及XX人员对受限情况采取的措施影响,而通常他们会选择最急迫需要实现的一项做为突破点,先专注于一方面,但相对多项政策工具并用,单项政策工具的使用看起来略显单薄,可能对博士人群讲更加失去他们的兴趣和关注度,而且对本市博士后制度的整体建设的收获甚微,无法为未来的博士人才发展提供厚实的基础。
在本文中可以看到,复合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存在于较发达的城市中,因此某些城市可以此借鉴,做为本市的博士人才发展方向。对于政策工具的使用,可以把工具功能的使用容纳到一项政策,或者分别用多项政策来表明不同政策工具的使用方向,以此制造博士人才的吸引点,促进博士后制度的发展及完善,为未来的博士人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2.2加强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人才是每个行业、区域乃至国家重要的发展根源,博士人才又属人才梯队中的高层次人才,但又因博士后制度的兴起时间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较晚,制度上很多地方是在效仿欧X家的经验,所以我国的博士人才培养体系是没有那么完善的。在立足于制度不完善的基础下,我们的博士人才群体可能会出现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学术水平差距明显等情况,这也是广东省及市层面对需求型政策工具中的人才管制功能运用频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运用次数过高的情况下,势必会产生不良的政策影响,比如说会激起博士人才群体对此项政策的颁发主体的厌恶感,从而带来主体的社会地位,以及博士人才流入量的降低。
因此广东省及市层面要逐渐树立起培养好粤府博士人才的意识,对人才培养做出更大的投入。这需要不断地发掘新的培养观念,更新更加与时俱进的培养方法,深入对不同领域的博士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介入高校、科研站以及企业研究所博士后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调整,并做出联合培养的相关举措。
6.2.3 积极走出国门,建立海外人才储备库
不单要依靠国内的人才培养体系,海外也有不一样的,多元化的博士培养体系。博士后制度最早的起源在于X,于1876年建立,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而多年的发展,到现在也有了较为完善的博士人才培养和使用体系。因为有了这种完善的培养制度,使得X能够吸引大量的海外博士人才参与X的科技建设,这种现象让X受益良多。X的世界地位可以说此制度有一大份的功劳。进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引用了X的博士后制度,我国也在其中之列。而制度的设立及人才的发展,政策的跟进是必要的,势不可免的一个环节。不单省内的博士人才是首要的战略资源,海外的资源也是广东省可以进一步争取的重要对象。而在目前,广东省对海外人才的看法保持的是海纳百川的态度,只要是在海外有过一段时间学习的人士,省及市基本都有不同标准的待遇,但对于博士这种群体来说,广东省及市层面目前并没有对这些群体有更大的关照,仅仅在引进方面有所激励。这并不能给海外的博士人才提供足够来粤进行就业创业及学术科研活动的吸引力。
所以广东省及市层面应调整战略目光,充分利用海外的博士人才资源,加大对社会各层面收购、兼并、建立海外人才机构行为的鼓励激励,并以此为基础,吸收并培养更多的海外博士人才,发展海外的人才储备库,从而为广东省整体的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做出互补。
6.2.4保护博士人群中的创业人群
创业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一种能整合、优化配置自身及周围的资源,然后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及社会价值的活动。创业的基本要素有四种:人才、技术、资本、市场。其中人才是第一要素,也是四者中最核心的因素。而技术则是实现创业的一个重要工具、方法以及手段等,这能够代表个人或者团队的素质水平。而博士人才往往能代表一个专业领域中有较大成就的人群,因此这类人群在创业团队中是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的。但对于创业人群,国家以及广东省的态度现阶段是注重于高校教育以及大学生创业扶持等方向,毕竟在创业人群中,大学生是近年最主要的人员来源,因此也忽视了对博士人才的特殊政策颁发。近年来,对博士人才的创业政策支持方向主要在平台建设上,而忽视金融税收等更具有影响力的政策支持方向。在已发行的省层面政策中,仅有在2016年《广东省人民XX办公厅转发xxx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意见的通知》中“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方式,调动博士后研究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有所体现。而市层面更是寥寥无几,仅在2011年梅州市《关于印发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的通知》中有“出国留学获硕士、博士学位及学有所成的人员,在区内合办、创办高新技术企业或到区内高新技术企业任职,个人合法收入按规定完税后汇出自由。”。这种略消极的政策态度将会影响博士人群的创业心态,从而无法提供给广东省进一步的经济及社会价值,营造下一步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广东省应需要充分发挥金融税收功能对于社会经济市场的杠杆作用,对此功能的作用实现需要付出更多的关注和努力。另外还需要注重对知识产权的进一步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博士人才就是无形,但最有价值的个人财产,而XX要对此做出更大的保护,以获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两者都需要XX做出更明细的政策条款,对二类功能做出具体的支持和保护措施。
6.2.5 省与市层面应提高各方面交流与合作
顾名思义,相应的是国家的“先富带后富”口号。目前广东省对市层面的博士人才政策交流关系是以指导为主,援助为辅的单向关系,在可以看到。市与市之间政策制定交流表现也看不到明显的痕迹,大多数城市以独自发展为主要目标。其中偏远地区的城市由于受自身城市经济条件的软弱以及地缘上的偏僻导致城市的博士人才储备较少,这也阻碍了城市的综合发展,河源、清远等市就是鲜明的例子。在大湾区建成至今,属大湾区的各城市目光都聚焦于港澳而忽略省内城市的联系,这对于广东省博士人才的发展势必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在2019年《广东省人民XX印发关于加强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对大湾区的合作仅限于大湾区内城市与港澳进行共同规划,将大湾区属粤内城市规划成一个整体,但对属粤城市尚未有更进一步的博士人才政策联系及规划。
因此广东省在对省内各城市的博士人才政策规划要做出一定的表态,在大湾区建成之际,督促对区内城市的博士人才政策交流,积极开展省内的博士人才交流会议,创办博士人才沙龙。通过密切的交流,促进广东省内博士人才的科研合作,进而提高广东省内博士人才的科研力量。而各市之间的博士人才交流,在博士人才密集的城市更应把促进城市发展的相关经验分享给博士人才欠缺的城市,以此给予稍有人才欠缺的城市在博士培养、引进等方面的建议及帮助。
6.3研究限制
6.3.1研究对象限制
对研究对象,即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文本的选取,从选取范围上,仅选取省层面及市层面的政策文本。由于顾及县层面的政策实施对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工具的整体使用影响程度之低,因此没有将其政策文本做出采纳并分析的举措。如果需要更深层次、更全面化的广东省博士人才政策分析,县层面的博士人才政策文本是应需考虑纳入分析范围的。
6.3.2 研究方法限制
本文以建立二维分析框架作为主要的研究方法,形式过于单一,且维度范围较小,仅从行政区域及政策工具使用的角度出发,对其他更细致的角度尚未有所涉及。在今后的博士人才政策分析中,建议设计者可将其他角度如颁发部门、政策力度等要素纳入框架的分析角度选取范围中,并且可以升级三维框架,进行更精细的政策分析,另可以结合问卷调查、博士人才访谈等方式,丰富其分析内容。
6.3.3研究结果实现限制
在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时,仅考虑到文本内容部分,并未结合政策的实际实施效果做出评估,使得本文的结论及建议存在有一定的理论理想性和实际局限性。虽然有一定的逻辑性,但研究的结果及建议是有主观意识存在的。如果能把分析过程和实际实施效果相结合,本文的研究将拥有更完善和全面的研究结果。
参考文献
[1]许士荣.中国博士后政策分析[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2]萧鸣政,韩溪.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才政策回顾与分析[J].中国人才(上半月),2009,1:12-15.
[3]陈颖,朱柳萍.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政策体系的平衡观探析[J].市场论坛,2009,4:14-15.
[4]宁甜甜,张再生.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我国人才政策分析[J].中国行政管理,2014,(4):82-86.
[5]杨艳.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上海市人才政策文本量化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
[6]程瑨.国家自主创新范区政策转移量化与协同研究—以人才政策为例[D].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程瑨.天津市高端人才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8]王贝贝.广州市高层次人才政策效能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学,2013.
[9]贺谭斌.珠海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广东:暨南大学,2016.
[10]于超.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广东省科技创新人才政策分析[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8.
[11]李秀明.高层次人才政策研究——以新疆昌吉市为例[D].福建:厦门大学,2018.
[12]姚锐.中国博士后制度发展一一政策分析的视角[D].江苏:南京大学,2011.
[13]李丽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演进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4.
[14]姚明芳.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道路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09.
[15]刘丹华.中国博士后制度的制度分析[D].浙江:浙江大学,2004.
[16]刘云.关于科技人才政策的若干思考[J].科学与社会,2017,3:43-49.
[17]黄园淅.中国博士后政策变迁的历史与特点分析——基于政策量化分析的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2:145-153.
[18]秦佳佳,刘海全.博士后创新的政策空间[J].中国医药导报,2010,19:5-6.
[19]陈敏,刘佐菁,陈杰,等.完善青年科技人才支持政策对策建议—以广东省为例[J].科技关联研究,2019,6:29-34.
[20]付林,阳琴,刘雪梅.XXX人力资本服务政策创新与四川省博士后管理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47-52.
[21]李东升,张再生.天津市高端创新创业人才政策分析与对策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83-187.
[22]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M].科学出版社:北京,2018:1.
[23]李丹,王欣.政策工具视阈下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政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7).
[24]张惠琴,邓婷,曹文薏.政策工具视角下的XXX区域人才政策效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9,39(19):43-49.
[25]杨艳,郭俊华,余晓燕.政策工具视角下的上海市人才政策协同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8,4:148-156.
[26]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广东省人才发展条例[G].2018-11-29
[27]广东省委办公厅.关于我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G].2017-1-26
[28]广东省云浮市人民XX办公室.云浮市人民XX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柔性引才暂行办法的通知[G].2016-8-11
[29]广东省云浮市人民XX办公室.关于印发云浮市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的通知[G].2016-8-11
[30]袁野,马彦超,陶于祥,等基于内容分析法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分析——供给、需求、环境框架的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Doi:10.11835/j.issn.10085831.jg.2019.09.002
[31]刘贵文,易志勇,魏骊臻,胡鑫瑜. 基于政策工具视角的城市更新政策研究:以深圳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7(3):7-7.
[32]宋玉强,庄新英.人才政策研究综述[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4):243-244.
[33]周付军,胡春艳.府际PPP政策差异研究——基于2008—2018年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04):71-80.
[34]钱稳吉,黄葭燕,谢宇.深化医改以来社会办医政策的内容、特点与趋势[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18(08):60-66.
[35]See,B.Guy Peters and Frans K.M. van Nispen(eds.), Public Policy Instrument[M].Northampton:Edward Elgar Publishing.Inc.,1988:14.
[36]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37]SALAMAN LM,ELLIOT OV Tool of Government:Aguide to the New Governmance[M].Oxfoerd University Press,2002;600-610
[38]Rothwell R,Zegveld W.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s[M].London:Frances Printer,1981.
致 谢
光阴如梭,白驹过隙。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在此时仍在我脑海中循坏重演,各种场景仍历历在目。无暇于感叹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定稿之时,我谨在此以由衷之言,感谢曾经提供于我关怀和帮助的老师、同学及朋友们,你们对我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前行最大的动力!
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吴幸泽老师。从最初的论文选题方向,随后的文献阅读指导,到现在的文章修改建议,吴幸泽老师始终持以认真、沉着、仔细、严谨的工作态度指导着我。在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中,让我感慨万千,如果没有吴老师一路上的淳淳教诲,我认为单凭自身之力是无法对毕业论文做到尽善尽美的。对此我再次非常感谢吴幸泽老师!
其次,向我的专业指导主任——陈剑锋老师、曾经的专业指导老师——黄智老师以及所以其他曾经教导过我的老师们表示由衷的敬意和谢意,很感谢昔日老师们给予我学习上及生活上的教导,学生在此也祝老师们桃李满天下,老师们的辛苦教导在日后必有丰厚的回报!
最后,特别地感谢大学四年里,一直支持我的舍友、朋友及同学们,感谢你们在四年里带来的任何对于我的情感,无论喜怒哀乐。我也希望我的存在也能引发你们在人生路上的成长!
最后的最后,祝愿老师们,同学们,以及在北理珠的各位素未谋面的人们,在未来的某一天都能满足自己的心愿及梦想,在此表示最大的敬意!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8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