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摘要

企业并购的行为在当今时有发生,其背后的财务风险已经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学者们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和理论对其展开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出规避风险的措施和手段。对于企业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展开系统的分析和评估十分必要,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正确的认知和预估并购行为的风险,可以及时的做出应对策略,避免损失。而对于学者来说,建立系统的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和制定合理的并购风险应对策略,是对整个经济领域的重大贡献。本文首先介绍了企业并购方面的相关概念和知识,系统的阐述了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分类和详细步骤。其次本文回顾了联想收购IBM的并购行为,对联想收购IBM的所处背景,经过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做了回顾。然后对联想并购IBM整个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做了详细的分析。主要是对并购前,并购中以及并购后的风险做了系统的分析。最后,本文根据相关的理论和相关的知识对如何规避和应对并购中存在的财务风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通过联想收购IBM这一案例整理了整个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析过程,为后续的企业并购提供一定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以及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并购战略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目的

1、研究背景

企业并购这一个概念,本身归类于资本运营。最早产生于国外。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并购也由最初的简单转化为如今的复杂。并购本身是一个企业经过发展后的产物,企业为了扩大规模,或者是掌握资源,会对目标企业发生并购行为。这一经济行为对于企业来说,可以很好的整合行业内的资源,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提高竞争能力。本文的研究目标为联想集团,联想在国内的电脑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联想集团在2004年8月通过并购获得IBM的PC业务部,由此实现了其短暂低谷后新的发展高峰。

企业的并购好处很多,但是收益与风险是同时存在的共生体。在进行并购行为时,需要认真对待和重视并购行为中存在的财务风险。但是当前的状况下,国内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与之相对的是,并购行为正在逐渐的增多。很多企业由于没有更好的做好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导致了最后的并购行为的失败或者是并购发生后,企业没有按照预设的路线前进。因此为了保证企业并购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效果,对并购的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至关重要。

2、研究目的

企业的并购行为已经呈现了上升趋势,而且许多跨国企业的并购行为的发生。对于企业并购的风险研究意义重大。正确的对企业并购的风险研究可以了解和掌握相关风险出现的原因和对策。分析企业并购的前中后所存在的相应风险,针对每一个风险出现的意义做相应的探究和深究才能得到最合理的解决方法。针对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本文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这个事件做案例展示。对并购的相关概念和定义做了相应的综述,其次对于联想并购IBM的PC部门做了相应的回顾。对并购前中后的风险做分析。系统阐述了并购的方案以及并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这样一个完整的操作过程,为后续的并购财务风险提供了实例展示和理论以及数据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马岚(2017)研究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的案例。这是国内第一个并购世界500强的企业,并购前期,TCL曾宣布18个月即可实现盈利。但是后来并未达到这一结果,这是一个典型的并购财务风险的案例。马岚对TCL并购的案例做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从其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出发,分析了TCL并购后为何陷入了困境的原因。马岚认为TCL并购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汤姆逊彩电业务的CRT技术已经过时,并购后并不能为TCL带来收益,同时在整合国内外的经营业务时,TCL出现了明显的冲突,因此出现了并购失败的现象。基于此,马岚认为大多数的企业发生并购行为后,并没有达到其最初设定的财务目标,而这种差异则正好属于并购的财务风险。

高淑玲(2017)将并购行为认定为一种投资行为。凡是投资就具备风险,并购方属于投资人,被并购方属于投资对象。这种理念则是简化对待并购中的财务风险,用投资的理念看待并购财务风险。其对各个案例研究后,提出在并购行为发生前的应当对整个并购行为的财务风险分析全面,才可以保证最终的并购收益。

蒯莉(2018)在肯定并购的正向作用的前提下认为并购具备高失败率的特点。,一旦失败,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综合了各个理论和实例后,作者提出了在并购前应该合理的制定并购战略,确保自身的资金完整,正确的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在并购中需要认真对待目标企业的支付和定价风险,并购后控制好整合风险,最后才能确保整个并购行为的完整和成功。

云南财经大学的马睿(2018)主要通过实例分析了并购的财务风险。基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应该在并购前对并购目标做充分的调研,对并购行为的前中后三个阶段对应的风险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决定是否进行并购行为以及对并购后的战略做好调整和安排,从根本上出发,做到财务风险最小化。

2、国外研究情况

Vanita Tripathi(2015)认为纵向联系的企业间并购可以节省相关的信息沟通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使不同发展层次的企业通过并购行为达到了协同经营的成果,这使得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双方都享受到了由企业管理提升所带来的价值溢出收益,在客观上提升了市场中的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了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Burner R(2015)认为跨国并购企业需要在准备阶段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调查从而规避财务风险,对于与缺乏经验或者信心不足的企业可以寻求中介机构的帮助。因此,在并购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在工作完成以后持续关注公司的健康发展。

Hsu K C(2017)认为并购最终失败的主要因素就是调研工作的失败。并购财务风险高的原因就是被并购的企业没有完全提供自身的相关信息。例如企业有未公开的负债,资源的失败等。因此认为做到信息公开化是避免并购财务风险的最佳手段。

Copeland T、Koller T 和 Murrin J(2018) 主要研究了并购前的估值风险,对现金流量表的使用做了研究。作者发现通过现金流量表中的相关数据可以有效的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这对于后续的定价评估意义重大。因此对企业相关财务指标的正确研究和分析,可以正确的评估企业的价值,从而根据相应的指标做出正确的并购风险分析和策略。

综合看来,国外的学者对于企业并购这方面,主要是对后续的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入手,国内的学者更多的是探究风险出现的原因从而根据内部原因寻找解决方案。

  (三)研究方法

针对本文研究的内容,本文首先需要理论方面的支持,因此采用了文献调研法,综合国内外各个文献,对并购财务风险方面相关的理论做了归纳和总结。为后续的并购财务风险分析提供了理论储备。其次,本文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以联想并购IBM PC为例,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更形象的展示企业在并购前并购中以及并购后遇到的财务风险以及该如何防范,为以后的企业并购提供一个借鉴意义。最后本文采用的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联想集团并购IBM的主要案例将并购财务风险的相关理论综合运用,从根本上研究整个并购行为中的财务风险问题。

  (四)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和实例研究。首先本文对企业并购的概念及相关的理论做了整体的概况和总结,为后续的企业并购风险提供理论支持和知识储备。其次,本文以以联想并购IBM PC业务部为研究对象,详细的展示了和回顾了这个案例的发生过程,对其并购前后的联想经营做了对比。之后,根据前面所介绍的相关理论,对联想并购IBM这个案例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做了详细的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的结果,对企业并购风险的防范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相应的策略。本文主要是通过这一个完整的企业并购风险案例研究,为今后的企业并购行为拓展思路和提供借鉴。

  二、企业并购风险概述

  (一)企业并购的概念

企业并购这个概念主要包括两个词,一个是并,一个是购。其中并这个词主要是兼并的意思。购则为收购。通过这两个词可以看出,企业并购主要是指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资源,对目标的企业发生兼并收购的行为。企业并购的理论基础是1+1大于2,用整合资源的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对于企业的并购行为,要严格意义上区别于吞并。并购是共生的,被并购方需要有足够的技术和竞争力来打动和吸引并购方,能够为并购方带来一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被吞并方能够带来的潜力很小。很多时候,企业的战略和成功经验是无法复制的,但是并购后的企业可以通过分享经验的方式,减少学习成本,节约发展费用同时也是一种资本运作的途径。

 (二)企业并购风险概念

企业并购的概念上一节已经提到,而针对这一行为的背后,继续引申出来了企业并购风险的概念。这个概念主要是指企业在发生并购行为后,最后收益的结果和当初的预期结果会出现偏差,同时,在这个行为的发生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损失。这种损失可大可小,甚至可能出现破产的结果。企业并购风险概念的有效定义提出后,对于正确认识企业并购风险,识别风险,做好规避和应对十分有必要。

  (三)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

提出企业并购风险的概念后,对其按照时间的维度做了分类。主要针对并购行为产生的时间分为了并购前、并购中。并购后三种类别的风险。

1.企业并购前面临的财务风险

主要发生在企业并购前的风险。其主要包括制定并购战略的风险。制定并购战略直接决定着后续并购过程的走向和风险系数。其次是融资风险,融资风险也是较大的一个风险。最后是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这三种风险是企业并购前主要的风险。

制定并购战略风险:主要是指在并购行为发生前,对整个并购行为的规划,目标以及规程的制定风险。直接决定了整个并购行为的进行。如果在这个阶段出现失误,则整个并购行为都会出现差池。

融资风险:企业并购需要资金,这些资金来源大多来自于融资行为。能否融到资金,后续能否偿还融资,这都是对一个企业的并购前的财务风险。融资风险是一个较大的风险,控制不好,会引起整个资金链的运作。

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在对目标企业并购前,需要对其进行价值评估,这个价值评估如果过高,则引起收购成本过大,高于其实际价值,引起并购企业的亏损。若过低,则不能满足被并购企业的需求,整个并购行为将会终止。

2.企业并购中面临的财务风险

在企业并购中主要也包括两种风险。第一是定价风险。第二是支付方式的风险。

定价风险:并购过程中,本身具备原有定价体系的企业,在发生并购行为时,对两个企业的定价体系容易产生冲突,因此容易引起并购的定价不统一。如果定价过高,则对并购企业是一个损失,如果定价过低,对被并购企业也容易造成损失,从而中断并购行为。

支付风险:如何选择支付方式也是一种主要的并购中风险,如果全部选择现金支付,对企业的压力过大,能否有有效的现金,能否偿还为并购借贷的现金,能否保证自身现金流的完整,这些风险都与支付选择的方式有关。

3.企业并购后面临的财务风险

企业并购后面临的风险主要三种。分别是流动性风险,经营性风险以及整合风险。主要是企业发生并购行为以后,在整个后续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风险。

流动性风险:主要是指发生并购行为后,原有的资源是否会流失,从而引发后续的财务损失。例如原本的决定盈利的资源,在发生并购行为后是否能够保证继续存在,如果发生流动,则影响并购后的盈利。

经营性风险:并购发生后,企业是否能保持原有的经营水平,是否可以继续发展,并购后的企业对整个经营起的是正向协同作用还是逆向协同作用?这些都是经营性风险的表现。

整合风险:主要是由于原有的和并购后的冲突导致的一种风险。两个企业的财务制度能否整合,经营理念,对其原有的债务能否做到吸收,在吸收和整和过程中是否会继续盈利等现象都是整合风险的表现。

  (四)企业并购风险的识别与应对

1.企业并购风险的识别

企业并购风险属于风险管理的一种。在风险管理中,首先就是识别风险。因此企业并购风险的识别至关重要。企业并购风险的识别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挖掘企业并购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第二是对企业并购风险的性质和特点做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对并购风险的类型做判断。第三精准找出并购风险的根本原因,从源头解决风险。

2.企业并购风险的应对

在风险被识别和评估以后,就要考虑风险的应对问题,风险应对的重点在于风险应对策略的选择。风险应对的策略选择就是对各种类型的风险及可能的影响程度,拟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企业并购风险主要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留存、风险防控四种应对方式。

本章主要是介绍企业并购风险的相关概念以及相关的处理方法,主要为后续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持。在研究企业并购风险的过程中,正确的认知企业并购风险的类型,正确的选择评估方法,才能制定出适合的对策。

  三、联想并购IBM的财务风险分析

本章将对联想集团并购IBM的风险按照类别进行分析。分别从并购前,并购中以及并购后的三个角度出发,系统的分析联想集团并购IBM的财务风险。

  (一)联想并购IBM事件回顾

1、联想集团简介

联想集团主要是生产电脑,手机,服务器等等一系列智能电子产品的公司,联想集团在1984年由柳传志带领技术人员创立。随后的发展中,联想集团逐渐的壮大,将自己的业务拓展到多个领域。如今的联想集团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前茅,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

2、联想并购IBM的背景

联想并购IBM的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第一,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全球的跨国并购成为了主要潮流。许多公司通过了并购增加了自身的发展和实力。而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为了打开海外的市场,跨国并购行为越来越多。第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PC市场由最初的成长期转变为成熟期。这就意味着竞争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只有高精尖的技术才能有效的占据市场。在这两个达到背景下,许多知名的PC厂商开始通过并购扩展自己的实力,提升影响力。而作为同类型的国内PC巨头,联想集团提出了自己的两条路线。一条是发展自身的技术实力,通过提升自身实力,自己开发渠道拓展海外市场和增加自身的竞争力,另一条是通过并购一个技术成熟,品牌影响力大的企业。经过综合考察后,联想集团认为并购的成本较低,而此时IBM的PC部门正处于一个非常时期,这样的一个大背景下,联想对IBM的PC部门一拍即合。

3、联想并购IBM的过程

联想并购IBM,主要支付了6.5亿美元的现金。然后转让了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股份。并购后,IBM占据联想18.9%股权。除此之外,联想接收了IBM的5亿美元的净负债。按照双方的签署协议,IBM的品牌归联想使用,使用周期为5年。在2005年5月1日,联想完成了对IBM的PC部门收购,至此,整个并购过程完成。

4、并购结果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联想集团在并购IBM以后,由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规模的扩大,让联想集团并不能马上产生正面效果,其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均处于下降的水平,但是就其长期发展来看,并购IBM后联想集团正在逐渐的调整自己,一步步的想着更好的方向出发,其盈利能力正在上升,这也正是并购的正向协同作用的结果。

  (二)联想并购IBM财务风险分析

1、并购前风险分析

(1)制定并购战略风险分析

“做大做强”是联想并购的动机,其目的就是:扩大销售经营的规模跟范围,提升核心部门、核心业务的竞争力,通过走国际化的道路,促进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之前的联想主要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占据了国内的PC市场。但是随着国外技术的涌入,整个PC行业的成熟,整体的利润降低,联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联想计划通过多元化产品提升整体利润,但是收效甚微。基于此,联想决意通过并购国际化大品牌的PC品牌,提升自己专长领域的竞争力。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联想制定了并购战略。并购IBM这个强大的品牌,和其PC部门先进的技术。目的是提升自己的综合影响力。这样的并购后可以让联想的产品提升一个档次,更好的和国际品牌做竞争。

(2)并购融资风险分析

并购融资风险主要是指能否通过融资得到并购所需资金。如果没有按期做好融资,则不能保证并购的正常运作,最后导致并购失败。前面的介绍中可以知道,联想集团付出了6.5亿美元的现金。而当时的联想集团仅有4亿美元的现金,并且出去运转资金后, 联想集团仅能提供1.5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并购。因此,联想集团应该尽快融资。基于此,联想集团和IBM签署了5年的融资附属协议。之后在为减轻压力,联想公司与 IBM ,签订了一份长达五年有效期的策略性融资的附属协议。之后,在各方面的帮助下,联想集团从多个银行获得了6亿美元的贷款,融资完成。但是负债率变高。表4-1为联想集团2001年—2009年的资产负债率状况。从其中可以看出联想集团的偿债能力。在这样的融资状态下联想集团能否出现偿债危机,这也是并购前主要的财务风险之一。

时间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流动比率 0.92 1.05 0.87 0.86 1.86 1.85 2.09 2.17 1.70
资产负债率% 79.22 77.59 79.18 79.28 42.12 45.84 37.11 35.19 50.71
资金周转率% 2.36 2.27 2.68 2.63 2.50 2.78 3.00 3.66 3.71

表4-1联想集团2001-2009年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表

注:本数据来自于联想集团2001—2009年度财务报表

在并购之前,联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以及资产周转率很低。说明联想集团的储备现金完全可以保证整个集团的发展需求。由上表可以看出联想集团在2001年流动比率为1.70%,而2004年为1.85%,总体来看数据没有过大波动,并购前是一个很稳定的状态。2001年至2004年之间,其资产负债率也处于一个正常的范围内,可让联想集团稳定发展。由此来看,联想集团在发生发生并购行为前,营运能力与偿债能力都处于不错的水平。在2006年开始,其负债率高达79.28%,资产周转率开始降低。说明联想集团在偿债能力出现了下降。但是就后续的发展来看,联想集团并没有出现不能偿还欠债的问题,整体依然保证一个较为稳定的经营状态。

(3)并购估值风险分析

在并购IBM前,联想集团对其PC部门有着自己的估值方法。据统计联想集团在并购IBM的PC部门过程中一共付出了17.5亿美元的并购成本。本文对2004年的IT业内的多家大公司的市盈率,市净率等参数做了统计,如表4-1所示。采用市盈率为价值比率对当时的IBM做了价值评估。2004年的IBM公司的相关指标以及7家的可比企业的指标如表4-2所示:

公司 股价(美元) 净收益(万美元) PC部门股票数(万股) 每股收益(美元) 市盈率%
IBM 149.58 3516.5 5.05
DELL 42.14 304300 223000 1.36 30.88
HP 34.04 7997.5 10323.9 0.77 43.94
CISCO 19.32 574100 604000 0.95 20.33
APPLE 64.4 133500 86187 1.55 41.58
MICROSOFT 27 1225400 979000 1.25 21.58
ORACLE 13.72 28600 518000 0.56 24.63
EMC 14.87 87118.9 211000 0.41 36.01
平均值 29.62

表4-2 IBM以及其余7家2004年市盈率表

注:本数据来自于网易财经

其中,IBM的平均市盈率=(30.88+43.94+20.33+41.58+21.58+24.63+36.01)/7*%=29.62。根据上述表格,可以计算出据统计IBM的的价值=市盈率*每股的收益=5.05*29.62=149.58元。根据其股份数可以计算出IBM的PC部门的估价为149.58*35165129=5.26亿元。同时综合查询的数据,IBM联想并购的 IBM 个人电脑业务的收益,大概为 5.26+10+2=17.26 亿美元。

单一的价值评估不能作为依据。因此除了市盈率法,本文也通过了现金流量法评估了IBM的PC部门的价值。综合两个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估方法取平均值,则成为估值的主要依据。现金流量法主要可以根据巴波特模型计算。其主要公式为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为了综合性的对比价值评估的结果,本文选择了该模型对IBM的PC部门做评估。本文整理了2001年—2004年的IBM的PC部门的现金流量表,详情见表4-3

表4-3 IBM2001-2004年PC部门现金流量表

公司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经营业务净现金流量 71 171 205 199
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6 46 38 36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量 150 113 155 191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 1 1
现金变动净额 86 12 89 56
于1月1日之现金 211 199 110 54
于6月30日及12月31日之现金 297 211 199 110

注:本数据来自于IBM2001—2004年度财务报表

从表4-3中,将所有的数据输入到巴波特模型可以得到V0=775.15+1420.37=21.93亿美元。但是根据现金流量计算出的估值部分为7.75亿美元。主要是由于04年的为总资产额度,这样高估了价值。与前面的市盈率相比,高了将近两个亿的数据。平均两种方法的估价=(17.26+21.93)/2=19.6亿美元。而联想集团最后的付出了17.5亿美元的代价。对比这两个数据,可以发现,联想集团在整个的并购过程中,没有过高的估算IBM的PC部门的价值。

2、并购中风险分析

(1)支付风险分析

根据前文提到的并购过程可知,联想需要支付6.5亿美元的现金,转让6亿美元的股权和接收5亿美元的欠债。综合来看,联想此次的并购行为,实际支付金额高达17.5亿美元。联想目前具备4亿现金的储备。在支付方式上,联想的股东以及相应的投资团队对完全采取现金支付的方式持否定态度。如果完全使用现金支付,联想集团的负债率会增大,因此更倾向于现金支付加贷款支付。但是支付完成后,联想会处于一个资金紧张的地步。结合前面的数据可知,联想集团一共需要支付11.5亿美元的现金。所以此次并购基本上耗尽了联想集团的最大能力。更严重的是,根据双方的协议,除了并购费用,还存在高达7.05亿美元的服务费。所以根据这一系列操作,可以看出,联想集团的支付风险很高。一共需要花费18.55亿美元。因此,并购一个本身亏损的IBM PC部门,是否会带来后续可观的利润和发展,其风险很高。

(2)定价风险分析

并购前的价值评估主要是为了并购中的定价过程服务。本次联想并购的实际成交金额为17.5亿美元。其中主要组成为6.5亿现金加上6亿股份加上5亿负债。根据前面的评估可知IBM市场价值基本为19.6亿美元(两种方法平均值)。最终联想集团的定价为17.5亿美元。这说明联想集团没有过高的预估IBM的PC部门价值。经过本文的调研发现,联想集团在定价过程中聘用了麦肯锡,高盛,永安和普华永道等等作为战略顾问,并购顾问以及财务顾问。从这些信息可以看出,联想集团很清晰如何面对并购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和规避。正是由于做了充分的准备,联想集团在后续的定价风险中,没有存在过高的成本问题。

3、并购后的整合风险分析

并购完成后,联想集团在2005年开始接收IBM的PC部门的所有经营行为,其主要的财务指标如表4-4所示。

表4-4 联想集团财务报表2001-2009年总资产利润表

时间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2002 2001
基本每股收益 -0.03 0.06 0.02 0.02 0.15 0.14 0.14 0.14 0.12
净利润(万美元) -22638.9 48515.7 16113.8 2767 109232.3 101500.2 100263.3 105810.2 14340
净资产收益率 -17.27% 30.02% 14.22% 2.13% 21.52% 23.46% 24.28% 28.38% 2.92%
资产负债率 79.22% 77.59% 79.18% 79.28% 42.12% 45.84% 37.11% 35.19% 50.71%

注:本数据来自于联想集团2001—2009年度财务报表

表4-4中反映了联想集团并购IBM前后的收益和资产负债情况。先从净利润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出发,联想集团在并购IBM前,2001—2004年的净利润一直处于较高的状态。其趋势如图4-1所示。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从图4-1可以看出,在并购行为发生前,联想集团的净利润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但是自从发生并购行为以后,在2005年以后,其净利润骤然下降2767万美元,在之后的几年又有回升趋势。说明在发生并购行为后,联想集团对IBM没有做到有效的整合,两个不同公司的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不能很好的融合,同时对于IBM曾经存在的负债等等因素未能做好有效的吸收,因此形成了净利润下降的趋势。除了净利润之外,对其资产负债率的变化如图4-2所示。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根据图4-2所示,联想集团的资产负债率在并购前较低,在2005节点以后,呈现的是上升趋势,在2009年高达79.22%。综合对比图4-1和4-2,以及表4-4可以看出,在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部门后,表征其盈利指标的净利润下降,表征其偿债能力的资产负债率上升,这说明在并购IBM的PC部门后,联想集团并未很好的整合吸收IBM的PC部门,从这一点上看,联想集团对并购行为发生后的整合风险做的不是很好,但是从后续的数据观察,明显在后续的净利润有所回升,这也是并购行为带来的正向协同作用导致的。

结合上述的分析结果,联想集团在并购前的战略风险,融资风险以及估值风险中掌握的较好,有效的预估了并购行为产生的风险,因此产生了后续的并购行为。同时联想集团没有过高的预估IBM的PC部门的价值,因此收购成本上较为合理。在后续的并购中发生的财务风险,联想集团通过有效的手段做到了一定的规避。并购后的整合风险没有做到完全避免,反而带来了一定负债率的提高和净利润的减少,但是在随后的整改和吸收中,联想集团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线,将并购走向了正向协同方向。

四、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联想并购IBM风险分析总结

从前面的风险分析可以发现,联想在并购前,中,后三个时间段面对的风险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看出并购IBM的PC部门后,联想集团整个经营状况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联想集团应该首先发挥在国内市场的优势和经验,然后再结合IBMPC的资源,逐渐的去占领世界的市场。同时,联想集团在整合被并购方的文化和价值链的时候,需要对IBMPC业务部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但是还要对IBMPC业务部走向被并购的原因以及高负债的原因进行分析,避免在整合发展的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对联想收购IBMPC的案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企业的并购可能会给双方的企业带来共赢,也有可能会导致双方的企业都在继续亏损,主要就是看企业并购以后并购方如何整合被并购方的资源和技术。海外企业的并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文化的整合,采用合适的手段来实现双方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其次还要注重对被并购方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重新对市场进行战略定位,这样才是并购应该有的意义。整个行业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本文根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对经典案例的分析,得出企业并购各个阶段存在的财务风险及风险的特征等,并通过建立完善的并购交易制度,完善的价值评估体系,致力于开发新的融资渠道,选用最优的支付手段,来尽量规避风险,实现并购目标。

  (二)对各种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科学确定企业并购目标

并购是企业扩大规模、增加大市场份额的有效途径,它是在企业并购战略地引领下完成的一项经济活动。首先并购属于一种投资行为,因此在并购前应该制定合理的战略,考量战略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需求。所选择的并购目标要能够满足企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所需。在选择被并购企业过程中,首先要全方面地调查被并购企业,沟通目标企业,掌握其对于被并购的态度,掌握当地的相关政策等等。其次,应当成立专门的并购项目调研小组,致力于信息搜集工作或者聘请专财务人员,对目标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充分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定的战略,做出可供使用的选择方案,最后将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被并购企业。

2、合理选择并购时机

投资者应当充分考虑并购交易的时机选择对风险的影响,合理确定交易时机。首先应当正确判断当前市场宏观经济走势以及XX对于并购活动的态度,确定当前外部环境是否适合并购;其次企业应当考虑自身内部资源,特别是产品生命周期,确保并购的顺利进行。

3、企业并购实施阶段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1)目标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控制

改变信息不对称。如上所述,定价风险主要是由于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因此要防范定价风险,首要任务是改变信息不对称,提高信息质量。投资者在实施并购程序之前,应该对被并购方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出售原因等展开调查与评价。同时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作用,原因是中介机构有大量人才以及科学的程序和方法,相对来说可以更加准确地获得被并购方的各方面信息,提高所获信息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价值评估,可以降低定价值风险,进而降低并购风险。

(2)选择适当的价值评估方法

不同的并购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企业应当根据其特性选择价值评估方法。通常情况下,重置成本决定企业价值,所以,评估被并购企业价值时,要着重关注重置成本。企业可以根据并购目标以及所掌握的被并购企业会计数据的质量状况以及并购后被并购企业是否依然存在价值风险等来选择价值评估方法,并构建估价模型,以降低价值评估风险。

(3)合理评估并购的交易价格

企业应当在对被并购企业进行了反复多次的评估之后,将评估的数据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自身需求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确定交易价格。在此过程中,除根据评估结果,也应该结合自身的实力和需求等综合性的因素确定最终的定价。

(4)融资风险的控制

要控制融资风险,首要任务是了解企业当前资本结构,并确定最佳资本结构,然后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地确定融资方式。对于权益性融资,融资之后,投资者的控制权会面临被分散的风险,因此企业一定关注并购交易过程中由于控制权分散带来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影响程度,以防止失去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对于债务融资方式,企业应当考虑到其所能承受的最大负债数额,以及负债筹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在杠杆效益与负债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合理确定融资渠道,企业在筹集资金时,首先要掌握好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结合对本企业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偿债能力的分析,合理确定融资渠道与融资规模。在确定融资渠道时,应当考虑资金使用的期限,将目光放长远,以确保资金的长期使用。选择筹资渠道时还应考虑融资成本,不同的融资方式其成本有很大差异,支付方式也不相同,所带来的风险自然也就不同。企业应当灵活选择筹资方式,对融资渠道进行合理的筛选、组合,最终确定最佳融资渠道。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开发新的融资渠道,来分担融资风险与损失。

确定融资安全区域,在并购前应当确定一个融资安全区,保证在融资安全期内,企业无论选用哪一种融资方式,其融资风险都是企业可以接受的

4、支付风险的控制

(1)选择恰当的支付方式

无论哪种支付方式,都有利有弊,因而企业应当根据实际经济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支付方式,做到在财务风险可承受的范围内,尽可能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降低偿债压力,以实现规避支付风险的宗旨。

(2)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

由于各种支付方式皆有利有弊,企业可以选择将多种支付方式相结合,来分散其中一部分财务风险。随着企业并购政策走向以及市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企业须从长远考虑,结合自身财务状况、资本结构等采用组合支付方式,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并致力于开发新的支付方式来实现投资者目标。

(3)推迟财务支付协议

在签订企业并购支付协议时,如果被并购企业要求并购方一次付清全部并购款,而并购企业又不能一次完成支付时,并购方就有可能出现资金周转困难,要求诞期支付部分或全部并购款,或者选择分期付款方式支付并购款。此时,并购方就可以将该项未支付的资金用于日常运营或用于其他方面以获得更多收益。同时还可以通过支付协议中的付款条件来规避并购风险。例如,可以根据并购后企业的经营盈利情况来确定支付的时间与金额,用以防范支付过程中的财务风险。

5、并购整合阶段财务风险的控制对策

(1)组织机构及财务制度的创新与整合

每个企业的组织结构与财务制度都是不完全是一样的,所以重组后的企业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组织机构、整合财务制度。企业应当按照合并后的发展战略要求确定组织机构规模,进行机构内部具体分工,同时对原有资金成本、利润等的管理制度进行整合与创新,确保合并后能够正常运营。

(2)企业经营战略整合

企业要及时迅速地展开经营战略整合。战略整合应从整个企业的经营理念入手,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将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部门,使各个部门的经营优势得以发挥出来,为企业以后的运行提供资源支持,使整合后的企业迅速步入正轨,使公司业绩得到提高,增强获利能力,最终实现并购战略的目标。企业经营战略整合内容广泛,过程复杂,关系着并购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结论和展望

本文首先介绍了并购财务风险分析的相关概念和内容,其次以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部门为案例,回顾了其整个的并购过程,系统的分析了并购前,中,后的风险。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最后得到的结论如下:

1、在并购前,首先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并购战略,从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结合市场需求的角度确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确定被并购的公司是否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其次对于并购前应该做好整个评估体系,对目标公司做合理的价值评估,为后续的定价做好准备,最后企业应做好融资的准备,在综合衡量自身的偿债能力的基础上确定融资的方案。

2、在并购中,企业应该结合并购前的估值做出合理的定价,其次对于支付的方式,也要考虑自身的能力和未来的发展需求,过多的现金是否会造成后续的资金链断裂,都需要严格的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确定。

3、并购完成后,对于被并购企业的整合,吸收需要做到综合管理。对并购后的企业来说,应该做到整合业务,财务制度等体系上的事情,同时结合并购后的特点做出更适合新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确保双方的共赢。

总之,做好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和制定合理的策略对于整个并购行为的成功完成至关重要,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更合理的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会被引入,更多的成功并购案例会发生。

  参考文献

张天河.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J].财会学习,2018(16):29.

蒯莉.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与防范策略[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3):32-34.

肖婵.美年健康并购协同效应案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8.

宁仲俊.都城伟业并购BJGN科技风险分析与风险评价案例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8.

王小俊.纺织服装企业并购的风险测评与管理[D].青岛大学,2018.

张帅.潍柴集团并购法拉帝集团的案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8.

张思琦.互联网企业并购风险控制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8.

赵格.华谊兄弟溢价并购银汉科技的财务风险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8.

李谦.浅谈企业并购过程中的风险管控[J].时代金融,2017(33):84.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防范-以联想并购IBM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0318.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14日
Next 2022年11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