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

车辆交通事故不仅给道路交通带来一定的阻碍,同时也对交通参与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危害,交通事故的存在影响道路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由于出现交通事故的成因复杂多样,其中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人、车、道路、环境的方方面面。本文首先对车辆交通事故的特征与成因进行分析;然后本文以货车为例,从多方面分析了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得出人为主要因素,车辆,道路,环境为次要因素;接着在对该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降低此类车辆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提出了对策,从而能够给整个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能够为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车辆 交通事故 事故成因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道路交通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频繁发生的交通事故,也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自从汽车投入使用之后,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每年因为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达到3500万以上,不仅给家庭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越来越多的汽车迫使我国的道路交通网络飞速发展,建立起安全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道路交通洗犀,无论是在运输量的供给上,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尤其是在服务质量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就,这使得每年因车祸丧失生命的事件发生频率逐渐下降。2019年中国车祸死亡人数为52388人,同比下降18.3%;万车死亡人数1.8人。但在《2020-2026年中国交通事故现场勘查救援设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战略咨询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交通事故与往年相比,同比增长了23.3%,2019年中国交通事故受伤人数增长为275125人,与往年相比,涨幅达到了6.4%。

由此可见,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巨大,已经成为全球所关注的重点领域。由于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案来进行预防,这不仅需要驾驶员的个人努力,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在提升交通安全意识的同时,给车辆的性能带来更好的提升,建立起安全高效的道路交通网络,优化交通安全环境,从多方面着手,共同致力于车辆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降低。

 1.2 研究意义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主要以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理论作为主要的依据,对当前车辆交通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由此得出了交通事故多发的原因,从多方面考虑,找出了有关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在于为了能够加强对车辆交通事故的管理,为交通事故安全管理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技能,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改善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同时也有利于对其他交通事故预防的相关研究。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有关车辆交通事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交通事故致因因素、交通事故的方法的研究。

关于交通事故致因因素方面,Dorinela(2016)研究发现,不良的天气情况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恶劣的气候条件,能够影响整个行车参数,从而会引发交通事故的发生[1]。Cools(2017)经过研究发现,恶劣的天气条件可以影响到道路交通,同时对机动车驾驶员的个人行为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需要引起交通部门的重视[2]。Nancy(2018)通过对酒驾事故数据库资料的整理,调查和分析了相关信息,最终得出了危化品运输车辆在交通事故发生中所表现的主要特征[3]。Schechtman(2019)结合了多种因素,在不同的天气、路况以及照明的情况下,对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判定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在特殊条件下,一些照明不好,或者地面环境较差的地区发生交通事故的频率越高,如果驾驶员的行车速度较高,还会影响到事故后果发生的严重程度[4]。

关于交通事故的方法方面,Heydecker(2018)分析了影响道路交叉口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同时还借助了泊松模型找出了不同因素之间与事故发生所存在的关系,这就认为车辆交通事故率和车辆的比例、后面半径等多种因素都呈现相关关系,但是就在交通量上没有正相关[5]。Compton(2019)建立了故障树模型,分析了不同事件的系数与顺序结构和最小路径之间的重要程度[6]。Noland(2019)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采用了负二项模型来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认为平均车道数和平均路肩宽度是影响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影响效果显著[7]。

1.3.2 国内研究现状

在交通事故的探索中,国内学者的核心探索方向有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间分布和事故特征以及安全防控体系。除此之外,还包括安全管理、安全影响因子、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和隧道内事故特点以及山区高速公路事故特点等。

关于交通事故的致因因素研究,宁贵财、康彩燕、陈东辉等(2016)分析了2005-2014年我国恶劣气候下各种道路的交通事故特性,发现雨、雪天气致使的死亡人数最高,大雾天气是改变高速公路事故发生率的首要作用因素[8]。王占法(2017)提到,司机的精神状况也是交通事故出现的作用因子。在行进过程中,驾驶员的消极精神状态会提高交通事故出现的几率,从而引发交通事故[9]。陶健(2018)研究了营运车驾驶员引发事故原因特性,辅以道路交通事故人因有关进展,深入地探讨了引发事故的驾驶状况中的根本原因和其作用因子。得出造成事故产生的核心因子是安全理念和风险感知以及驾驶水平的缺乏[10]。张琪、邓铸、吴金金(2019)提到,交通事故的出现,是受到了各种因子的综合作用,对司机而言,消极心理、不专心和风险意识缺乏均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情绪直接改变司机对驾驶环境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专心程度影响驾驶员对环境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风险意识是对环境未知危险的预判,三者都是决定交通安全的核心因子[11]。

关于交通事故的方法研究,林庆丰、邓院昌、胡继华(2019)出于研究人、车、路和环境等因素,对机非交通事故中机非双方司机失误以及事故状况的作用的目的。研究了2017年广东省出现的1357起机非交通事故,运用了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与三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种因素的相关性,具体有机动车司机属性和非机动车驾驶员属性以及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除此之外,还有道路等状况与机非双方驾驶员失误和事故状况[12]。张树林、金会庆、曾涛等(2019)基于道路交通事故原因的研究成果,探索事故风险子系统内和子系统间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借助非线性动力学原理,架构出重特大交通事故人-车-路风险耦合体系,从而研究交通事故风险因子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和耦合作用评估,从而推动重特大交通事故防控系统的建立[13]。邱磊、叱干都、邓志刚等(2020)以零膨胀模型的交通因素和道路状况对车辆交通事故的作用结果为基础,探索多种因子对交通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以及经济损耗的作用,除此之外,还包括人员受伤状况。发现限速的大小,和车辆交通事故率、事故伤亡状况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14]。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主要是从恶劣的天气状况和气候状况以及驾驶员酒驾。除此之外,还包括道路交叉口、司机操作、司机精神状况等角度完成研究。现在学者们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探索交通事故,比如故障树模型和事件树模型以及模糊评估手段、定性定量分析等。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研究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应对措施,希望为预防交通事故提供参考。

 第2章 车辆交通事故的特征与成因分析

  2.1 交通事故特征

车辆交通事故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高发性以及不可逆转的特性,车辆交通事故表面上展现出来的特征比较隐晦,收集的信息分布得也相对零星,但它的出现和变化是有某种规律的,可以统筹规划并分析所采集的交通事故信息,从而研究城市车辆与货车交通事故的核心特性。

2.1.1 交通事故形态分布

按照城市车辆交通事故统计信息,尾随相撞和刮撞行人(见表2-1),分别占事故整体的35.77%和24.62%,他们是城市车辆交通事故的常见类型。引起此类事故的一般原因是车辆超速和司机的疏忽等。

表2-1 城市车辆交通事故形态三项指数统计

项目 次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数量 (次) 百分比 数量 (人) 百分比 数量 (人) 百分比
合计 260 100% 60 100% 89 100%
正面相撞 9 3.46% 1 1.67% 5 5.62%
侧面相撞 22 8.46% 2 3.33% 8 8.99%
尾随相撞 93 35.77% 7 11.67% 29 32.58%
撞固定物 41 15.77% 9 15.00% 15 16.85%
翻车 31 11.92% 13 21.67% 11 12.36%
刮撞行人 64 24.62% 28 46.67% 21 23.60%

依据统计信息,固定物碰撞和尾随相撞是货运车辆交通事故的常见形式(见表2-2),两种形态死亡率分别占事故总数的23.53%和47.067%(见图2-1)。一般来说,车辆超载超速行驶引起的车辆失控、驾驶员乱超车、车辆侧向失控等是引发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

表2-2 货车事故形态三项指数统计

项目 次数 死亡人数 受伤人数
数量 (次) 百分比 数量 (人) 百分比 数量 (人) 百分比
合计 140 100% 34 100% 45 100%
正面相撞 2 1.43% 2 5.88% 3 6.67%
侧面相撞 16 11.43% 3 8.82% 8 17.78%
尾随相撞 54 38.57% 16 47.06% 13 28.89%
撞固定物 61 43.57% 8 23.53% 14 31.11%
翻车 5 3.57% 2 5.88% 4 8.89%
刮撞行人 2 1.43% 3 8.82% 3 6.67%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1 货车事故形态分布死亡人数比例图

2.1.2 交通事故时间分布

城市车辆交通事故主要发生在早上8点到10点之间以及下午18点到20点。这两个时间段都是城市上班高峰时间段,城市车辆多道路经常堵车,导致上班点的事故率高。

表2-3 城市车辆交通事故时间分布

时间 事故次数 比例
0:00-2:00 12 4.62%
2:00-4:00 5 1.92%
4:00-6:00 9 3.46%
6:00-8:00 21 8.08%
8:00-10:00 44 16.92%
10:00-12:00 14 5.38%
12:00-14:00 12 4.62%
14:00-16:00 18 6.92%
16:00-18:00 23 8.85%
18:00-20:00 52 20.00%
20:00-22:00 28 10.77%
22:00-24:00 22 8.46%

综合全年来说,夏季的6、7、8月份和年底的11、12、第二年的1月份,是货运车辆事故频发的时期[15]。究其根本,就是司机在夏季炎热的环境中容易感到疲惫,从而造成在开车过程中难以集中精神,进而酿成大祸。除此之外,夏季的炎热也会引起刹车片温度的升高,若车辆的检修维护不完善,易发生刹车故障引起的货运车辆事故。而到年底时,货运市场的交易相对活跃,出于减少时间和资金损耗,并谋得最大的利益的目的,大部分货运车辆驾驶员易产生超速驾驶、疲劳驾驶的状况,进而提高事故发生率。

表2-4 货车事故时间分布

时间 事故次数 比例
0:00-2:00 23 16.43%
2:00-4:00 19 13.57%
4:00-6:00 13 9.29%
6:00-8:00 11 7.86%
8:00-10:00 9 6.43%
10:00-12:00 9 6.43%
12:00-14:00 5 3.57%
14:00-16:00 7 5.00%
16:00-18:00 6 4.29%
18:00-20:00 8 5.71%
20:00-22:00 10 7.14%
22:00-24:00 20 14.29%

通常来说,夜晚是货车交通事故的高发时期,在晚上8点到第二天8点之间的出现频率最高(见表2-4)。而很多货车司机为了避免交警发现他们的车辆超载情况,通常在夜间行驶车。因此夜晚货运车辆较多且视野条件较差以及货车司机的疲劳驾驶,造成夜晚的事故率相对高。

2.1.3 天气分布特征

实际上,无论是道路的物理性,亦或者是车辆本身的安全性,包括驾驶员视线也都会受到天气的影响。对于阴雨天气而言,城市车辆交通事故(见图2-2)与货运车辆(见图2-3)和晴天比起来,出现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都更高,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路面湿度提高,降低了路面的摩擦系数,结合货运车辆往往具备了比较高的重量,若是面临紧急制动时,也会导致制动距离进一步提高,甚至导致翻车、侧滑等情况[16]。并且,一般阴雨天气时,整体光线并不充足,也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线,最终导致车祸产生,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事故成因。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2 城市车辆交通事故天气状况比例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3 货车事故天气状况比例

2.1.4 驾驶员驾龄分布特征

实际上,驾驶员驾龄和交通事故率往往也有相对应的关系存在。从相关数据来看,城市车辆交通事故(见图2-4)与货运车辆(见图2-5)两者主要出现交通事故的驾驶员往往驾龄都在1年以上、3年以下这个区间。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驾龄在1年以下的驾驶员由于经验欠缺,往往驾驶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造成事故的几率比较低;而由于驾驶经验不断提高,驾龄超过5年的驾驶员具有丰富的驾驶经验,所以往往也很难造成事故;但是驾龄在1年到5年这一区间的驾驶员对于驾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无论是其驾驶经验还是驾驶技术都跟不上自己的兴趣,并且这一阶段的驾驶员对自己过于自信,最终极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由于驾龄的提高,驾驶技术和经验也不断积累,进而也降低了造成事故的几率。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5 货车事故驾驶员驾龄分布

就上述围绕城市车辆交通事故和货运车辆交通事故特征的研究不难发现,其事故发生都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复杂程度比较高,同时货车事故极有可能出现死亡情况,并且很多货运车辆事故往往都是在夜晚且伴随阴雨天气,而事故驾驶员 的驾龄普遍在1年以上、3年以下的范围,事故形态主要有两方面表现,一方面是尾随相撞,另一方面是固定物相撞。

2.2 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

人、车、路和环境是道路交通动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四个要素之间相辅相成,互相作用,同时,如果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出现了变化,都会影响到道路交通安全[17]。实际上,交通事故的本质就是一种异常的或者是期望外的能量释放,所以需要以车辆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探索其影响因素的情况,基于“以主要因素为主,科学处理好次要因素”的理论,以道路交通安全的优化和改进为目的,探索有效的应对措施。因此,在交通事故成因分析的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分析不同要素在交通事故产生过程中的作用。

2.2.1 人的因素

对于道路交通法而言,人的因素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所以,它也是造成交通事故中最关键的一环[18]。所谓人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内容,一是驾驶员因素,二是行人因素,三是车内乘客因素,四是非机动车因素,对于道路交通而言,不同因素占据着对应的比例和比重。在这里面,比较重要的一点在于机动车驾驶员因素,随后围绕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

(1)驾驶员因素

通常,就车辆交通事故来说,对于驾驶员而言,需要分析的因素主要有三点,一是驾驶的适宜性,二是驾驶员违章,三是驾驶员事故心理。不过,考虑到城市交通里面较为严格的管制措施,相对系统的服务设施、覆盖全面的监控系统和限制的车速在内的一系列因素,所以驾驶员违章一方面体现为驾驶违法,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操作失误。下图为对应的驾驶员常见交通违法柱状图[19]。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6交通部门调查提供的驾驶员常见交通违法统计图

从上图不难发现,对于驾驶员驾驶违法而言,其中占比最高的因素就是不按规定让行,占比近四成;而逆向行驶、违法转弯、超速行驶和违法穿行车行道这四项因素占比总和近五分之一,对于交通事故的产生也存在着比较大的影响。而驾驶员操作失误,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措施不当,二是判断失误,三是疏忽大意。从目前已有的资料来看,有超过470起事故是由于驾驶员操作失误造成的,在发生的事故里面占比超过了15%。

(2)车内乘客、行人以及骑自行车者因素

对于我国而言,行人交通中,步行出行的比例已经超过了25%(数据来源于南京市2008年调查资料),这一数据在日本更是超过了六成。对于我国的道路交通而言,最突出的一点就是绝大部分城市道路为人机混行的情况,对于行人而言,往往为了节省距离,经常选择做出一些交通规则禁止的行为,最终导致事故产生。对于车内乘客来说,往往一般按照交通规则的要求,则不会导致车辆交通事故产生。自行车是最主要的非机动车交通方式,这一方式主要受到人的控制,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所以对于车辆交通事故有着无可替代的影响。我国交通规则将行人以及机动车作为弱势群体对待,对其予以保护,而部分原本是因为行车或者是机动车骑行者造成的交通事故,在安定过程中也会将责任划在了机动车驾驶员身上。所以,从真实情况来看,因为非机动车或行人导致的车辆交通事故也有可能占据较高的比例。

2.2.2 车辆因素

车辆是在道路交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据统计,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仅有一成不到是由于车辆引起的,而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对它们的速度和行驶规范进行了限制,这也就大大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有关数据表明,在所发生的三千余起与其有关的交通事故中,由车辆问题导致的事故占比0.84%,仅26起,这是因为城市的道路限制了车速的上限,使得车辆更加低速稳定,不易发生车祸等情况。图2-7是与车辆有关的交通事故中,不同因素所导致事故发生的百分比。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2-7交通事故中车辆各因素所占比例

2.2.3 道路因素

只有当道路的条件有了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性才会随之提高,这是道路交通建设的最基本条件之一,出色的交通环境会使得事故发生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不合理的交通环境会让行车的安全性受到影响。道路结构的设计会影响着事故发生的概率,其中包括几何线条的流畅性、各路段之间的连接性以及曲线半径曲率等等。道路的作用是车辆的通行和行人的通行,而这二者的存在只会对交通安全造成一部分的影响,而更多的影响是来自道路的各项因素[20]。在中国,大多数人对交通道路要素的组成不太了解,这使得当事故发生时,往往要将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放在事故的当事人身上,强调人们主观判断上的错误,而不会分析道路的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因此人们经常会认为事故的发生只是人为因素所带来的,而并不认为道路设计的不合理会酿成事故。但这样的思维方式并不合理,应当了解道路学的相关内容,从道路设计的各个方面来对事故进行分析与评价。在驾驶员行车期间,绝大多数的信息来源都是靠视觉,占据了80%的比例,而14%的信息来源是通过听觉。人们在驾驶车辆时,会根据惯性思维让道路看起来平顺。而科学的道路设计可以让驾驶员的行车体验得到加强,感受到道路的合理性,这样的道路会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驾驶员的安全性。

2.2.4 环境因素

行车环境也可以成为交通环境,车辆的行驶是在这种交通环境中进行的。而这种环境的好坏会影响着交通的安全,较差的交通环境会让行车的危险系数提高,让车辆行驶的安全隐患提高。所以在研究货运车辆在行车时的安全程度时,要将重点放在交通环境上。自然环境和法律环境构成了环境因素,自然环境指的是天气、气候等各项要素,例如遇到雨雪天气、沙尘暴、台风、雾霾等等,这些恶劣天气会干扰人们对路面的判断,会提高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根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可以得知,因为天气等自然因素所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0.1%,共168起。所以在研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中,自然因素是一定要受到重视的一点。同样地理情况、气候、路面情况等其他因素也是影响着交通事故的关键,它们作为交通环境因素的一类,影响着人们对道路交通情况的判断。它不仅包括天气等自然界的条件,还包括车内的温湿度这类小的环境。交通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人们对客观交通情况的判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第3章 车辆交通事故影响因素分析评价

  3.1城市车辆交通事故道路损失考核分类

(1)财产直接损失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为标准,将由于事故导致的车辆和货物受损、设备出现故障等具有价格的损失视为财产直接损失。

1.车辆直接损失

普遍而言,当发生多个车辆所参与的事故时,往往会造成更多的损失,也会让车辆受到更严重的伤害。旨在让车辆的受损情况得到更直观的体现,将车辆的受损情况分为了四个等级,分别为轻微、普通、严重的损坏,最严重的等级为车辆报废。

2.货物直接损失

市场价格、损毁数量和运输费等是货物直接损失中所包含的项目。当货物具有较高的价值、消耗了较高的成本进行运输时,会带来更高的损失,提高事故发生的成本。和车辆的损失相比,货物所带来的损失更容易量化。

3.道路交通设施直接损失

这一类的损失主要包括各项设备的故障,其中包括监控通信设备、红绿灯、围栏等设备。而这类设备的损失也根据严重程度划分了三个层级。

(2)人员伤亡损失

这类损失的种类也分为几种类型,其中包括伤亡人员的经济损失、社会劳动价值损失以及劳动水平的下降。

(3)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损失

在出现交通肇事情况之后,交警、医护人员、环保局等社会各界组织会出动对现场情况进行处理,而在他们对现场进行处理,对交通进行指挥、管理时,会消耗很多的资源,而这些资源的利用无疑是一种损失,而这种类型的损失也就是经常被提到的社会服务机构的损失。

 3.2 城市车辆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评价

车辆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的评价体系可以划分为这两个类型:

分别是交通事故的间接与直接的评价体系。前者主要包含:物质资源所造成的损失以及与伤亡有关的花费等;而后者主要包括:人员伤亡所造成的间接损失,以及参与交通事故处理的社会各界机构消耗的资源、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等。

(1)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评价体系

按照事故损失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提出怎样展开对交通事故经济损失评价的指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车辆交通事故中最直接,最强烈的损失就是经济损失。主要内容包括在物质上的资源直接损失或者是伤亡造成一系列特殊费用或常规费用。如果在城市发生了交通事故,以后需要根据这个评价体系进行对每一部分经济损失的计量和总结计算,才能够真正地把交通事故中经济损失偏差率降低到最可控的范围内,也只有这样的方式,才能够让城市车辆交通事故评价方法更加完善和完整,并能够在数字形式中体现出来,具体的计算方法。

主要的分析标准如下表3-2。

表3-2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

项目 评价指标 项目 评价指标
物质资源

直接损失

车辆损失伤亡常规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
货物损失交通费
设施损失住宿费
其他损失伤亡特殊费用残疾用具费
伤亡常规费用医疗费救护车费
护理费丧葬费

(2)交通事故间接经济损失评价体系

车辆交通事故造成的最直接的经济损失,就是因为事故而导致伤亡的个人的价值,以及给家庭和朋友带来的精神上的损失,以及处理社会服务所用的消费。很难做到计量的结果非常准确,但是重要程度很多都是比直接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这取决于车辆在事故中经济损失的那一重要部分。评价交通事故间接经济损失的指标见表3-3。

表3-3 交通事故间接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

伤亡人员间接损失 社会劳动价值损失
家务劳动价值损失
家庭生活质量损失
社会公共机构服务损失费用 警方服务费用
清障服务费用
消防服务费用
管理部门服务费用
法律诉讼服务费用
事故时间延误损失 客运时间延误损失
货运时间延误损失
第三方看病人时间损失

事故给人员造成的伤亡程度,可以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伤人员,重伤人员和死亡人员,这体现出了社会劳动价值三种损失。

第4章 减少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

  4.1 对人的管理

4.1.1 提升驾驶员行车素质

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很多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是否能够控制自己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如果疏忽大意,或者车辆驾驶员自己内心上的心理不够强大都很容易造成事故。驾驶员必须有一定的预见能力,要在心中有一个计算,自己的驾驶行为会给其他人的人身安全或者财产造成怎样的损失,怎样的后果,如果自身驾驶技术过于自信,通常会让驾驶员放松,注意导致事故后果格外严重损失,惨重死亡率高,产生的危害很大,所以驾驶员自身安全意识和自身的素质是显得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式入手,提高驾驶员自身的素质。首先对驾驶员进行强有力的技术培训,不仅要培养他们有足够熟练的车辆驾驶技术,在高速上行驶还必须要有足够对道路的熟悉程度,不要让自己的主观错误导致驾驶失误的发生。第二,对驾驶员要有足够的安全教育,在行驶过程中一定保证有证驾驶,避免酒后开车的行为,驾驶员遵守规章制度,不能疲劳驾驶,对于高速公路上提出的行车规范,要严格遵照根据规定停靠,及时对车辆进行检修,在行驶时要和前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高速公路上出现的标志和路牌都要认真观看,确保自己行车安全,坚决不能违背规章制度不能超载,驾驶也不能超过限制,要杜绝不良行为出现。

4.1.2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

交通安全的宣传在对事故的预防体系中起到了一个重要作用交警队可以和新兴媒体合作,借助他们的渠道,将信息大量传播出去,增强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大范围覆盖发出信息,随着新兴媒体时代的高潮兴起,广大群众都会接受这个方式传递的内容。非常有利于将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内容传播出去,加强人们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监督,也可以提高交通参与者内心的守法观念,增强他们的文明意识,起到非常深远,又积极的影响。民警在日常执勤的过程中,要注重收集素材,为教育内容添砖加瓦。执勤民警在执法的日常过程中,要时刻想着利用摄像机,执法记录仪和智能手机等工具进行拍摄录制,对于典型的违法进行记录。以现身说法的形式将违法行为和当事人公开曝光,用普通民众来教育身边的人,让他们得到真实的教育,增强他们对于交通安全的共识和共鸣,这样可以让教育宣传的成效增强,让行人对交通规则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他们交通素质的提高,使得高速路旁的居民远离高速路,杜绝客车在高速路上下人的情况,确保高速路无形人的设想实现。

4.1.3 加大整治力度

交警队要重点关注车辆,把违法的车辆进行管控,为高速公路的交通环境营造出一个干净畅通的氛围。重点管控的车辆类型主要有以下六类,分别是旅游客车和载人的营运客车,营转非客车,运输商品的货车以及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微型面包车也算在内,在这些车辆的运行时段内和运行轨迹中展开重点分析,把他们的通行规律归纳下来,在各个省市的收费站服务区,卡口都设置一些相应的警力来驻守,把违法未处理逾期了,但却没有报废处理的车辆,以及超过期限没有进行车检的车辆控制起来,通过监察系统展开精准的打击。分析辖区内车辆的流量和通行的特质,找出重点整治区域,在出入城区的收费站和服务区内,把超载的客车和违规载货的客车以及故意占道,将车辆车型进行改装的车,涉及牌照证件,危险类的违法行为都展开高频率的监控巡逻,定班定点的执勤,遇到货运车辆就要检查,遇到商品运输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都要仔细巡逻,遇到可疑车辆时,也一定要检查。

 4.2 对车辆的管理

4.2.1 强化车辆防护设置

第一,增强车辆尾部警示设置。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快节奏,人们越来越追求速度,追求效率。公交车,轿车,电瓶车逐渐成为了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与步行相比,确实能省下很多的时间,但,越来越多的车辆穿梭于城市之中,给城市的交通也带来了一定的麻烦,交通堵塞,交通事故层出不穷。近年来,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上升,追尾现象就是其中比较普遍的。为了预防这类事故发生,XX及相关部门也愈加重视交通安全,针对这样的追尾事故,也在想办法解决。货车追尾其实大多发生在夜晚,运送货物时间长了,不免有些疲惫,专注度就不那么高了,有时候不太醒目的东西可能会被忽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制作一些醒目的标识统一的安装在车辆的后方,让行驶过程中走在自己后方的车辆看得清楚,提醒后方车辆,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有的车辆,没有醒目地标识,在夜晚,很难让后方的车辆准确判断辆车的距离,一不小心,追尾事件就发生了。关于用来提醒司机的标识,也要仔细斟酌。首先,标识应该同意固定放在所有车辆的相同的位置,一面行驶过程中找不到;其次,标识的制作材料也很重要,行驶过程中,尤其是夜晚,后面的车辆打开车灯,前方车辆的车尾就会被照射到,这就要求标识的材料要有良好的反光效果,以确保后方司机看清楚;而且,标识的质量问题也很重要,使用寿命要尽可能长久,确保不会损坏和掉落。优质的材质,长久的使用寿命,显眼的同一位置,不管在夜间,还是如下雨,雾霾等恶劣环境下,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追尾事故的发生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1 优质的反光标识

第二,提高车辆的抗撞力。一是可以设计车辆安装预碰撞安全系统(见图4-2),就是在车辆行驶的过程中,又是驾驶员不能全方位的注意到道路障碍,如果有了这个系统,提前检测到前方的障碍物,无论大小,及时的反馈给司机,并预测会不会发生撞击,该怎么躲过撞击。当撞击不可避免时,系统将会根据预测,及时的打开安全气囊,扣紧安全带等等将撞击的伤害减到最小以确保乘车人及司机的安全。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2预碰撞安全系统图

二是安装车道偏离预警系统(见图4-3)。有时车辆追尾发生后,就会发现车辆行驶偏离车道也是事故发生的原因。这时候,有一个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就很方便。它可以在车辆行驶速度太快,从而偏离车道时,及时的提醒驾驶员立刻调整车速,行驶到正确的车道。不管是横向预警,还是纵向预警,系统都具备。前者主要针对车速太快引发的车道偏移,而后者则针对驾驶员自身突然掉头或不留神造成的车道偏移。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3车道偏离预警系统图

第三,加强车辆的防护设计。一是设置车辆头颈保护系统(见图4-4)。电视里,当发生车祸时,我们最常看见的就是驾驶员的面前会出现安全气囊,保护司机的头部安全,但因为惯性,司机在车辆撞击后,会习惯性的向前扑,然后又被安全带的惯性向后拉,这是,车辆头颈保护系统就能及时放下座椅,调整到最舒服的位置,让司机能仰躺在座位上,不会伤到颈部。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4车辆头颈保护系统图

二是车辆安装钢化玻璃(见图4-5)。钢化玻璃大家都不陌生,而它最出名的就是它的坚固性。当车辆发生撞击时,车辆的挡风玻璃,窗户都是很容易碎裂的。如果都安装了钢化玻璃,就会在发生车祸时,承受住撞击带来的冲击,不会像普通玻璃那样,四分五裂,甚至伤害到驾驶员和车上其他人员。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5车辆头颈保护系统图

现今,车辆的种类,形状层出不穷。货运车也有不同大小,不同类型。但有时,为了能够运送更多货物,送货商就会使尽浑身解数,在运送车辆上下功夫。随意的改装车辆,有很多都违规改装,大大加大了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给他人,给自己都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针对这样的情况,就需要XX及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制定相关的条文规定,规定相同目的地的运输货车走相同的道路。这样,就可以防止不符合规章的货车出行,也能为货车出行提供了固定路线,加大了货车出行的效率,节省了时间。

4.2.2 强化路面巡控

一是强化检查,严把关口。道路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对于道路出入的把控,就更应该重视,严格要求出入车辆,力争“把交通事故的种子扼杀在摇篮里”。车辆安全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车辆进入公路时,相关部门就应该认真检查,违规改装车辆、车辆装载易燃易爆物品、车辆是否超载、驾驶员是否疲劳驾驶,是否酒后驾驶等,这些问题都应该严肃对待,不能掉以轻心,以免发生交通事故后追悔莫及。易燃易爆物品装车要谨慎,注意检查车厢内有没有引发物品爆炸的因素并及时解决;超载的车辆不可以上路行驶,必须按照规定装载货物;检查车辆车位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避免车辆发生追尾事故;检查驾驶员是否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及时处理好驾驶员的问题。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二是弱化隐患,提升技防。现如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科技生活逐渐进入人们的眼里。危险预判系统,车辆保护系统等等智能科技也会在一定程度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前预判前方障碍物,预判撞击不可避免时可以采取的伤害最小的措施,驾驶员保护系统都是我们需要的。科学技术还能利用大数据,对屡次犯错,不知悔改的车辆司机进行记录档案,禁止该车辆行驶或消除该驾驶员的证件,这些方法,都能帮助我们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3 对道路的管理

4.3.1 强化道路设计安全理念

其实,仅仅只重视车辆的安全是远远不够的,交通事故中,除了车辆要注意之外,这些车辆行驶的道路也不能忽视。道路设计的好,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交通事故,比如路面车道做的宽一些,路面的转向标识在醒目一些等等。车辆变道,车辆转弯,通过红绿灯时,都是交通事故高频发生的时期,这样看来,道路设计的规范又实用,就尤为重要。比如在转角多设转角的镜子,可以看见另一边的情况;在可以变道的地方多设指示牌,要独特而醒目,用来提示后方车辆注意提前保持距离;每个车道尽可能的宽一些,方便行驶等等。诸如此类,再不影响道路安全,不违反国家规定的前提下,设计出更多合适的道路。在设计道路时,也可以集思广益,听取民众或者广大驾驶员们的意见,结合他们反馈的交通安全问题和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新道路建设时尽可能解决,避免问题发生,也是对交通安全的一大助力。

4.3.2 部门间加强管理协调

想要成功防范一切隐患,排除一切潜在危机,创造安全、科学的道路秩序,就不得不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向上级部门进行详细报告,以期获得上级的支持;其次,避免单打独斗,应联合各个部门,集各部门之力统一筹划有效的治理措施;然后,明晰全体人员的职能与责任,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拉动全体人员投身于道路安全管理当中;最后,也是做重要的一点,即依据不同部门的能力与条件,分别制定符合各个部门的策略,以保障道路管理可顺利进行,这要求各部门在做到互相配合的同时,还要进行多次演练,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尽快排除障碍,到达现场,开展疏通与管理。

 4.4 对环境的管理

4.4.1 完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

恶劣的天气对交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每一年的交通事故里有多例与气象相关,而造成这些事故的气象又往往是暴雨、浓雾、暴雪等严重阻碍通行的恶劣天气。相较于车辆速度较小的城中心道路、城市外道路而言,素有交通事故高发地之称的高速公路受到的气象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如何在高速道路上建设有效的全方位的气象预警系统、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为人们所困扰。就目前而言,解决气象问题的措施一般围绕着设立警告标识、监控预警和人为封路等而进行,此类措施虽有一定用处,但限制多多,难以应付复杂多变的气象。对此,建立一个能够解决变化多端的气象、同时联合网络、配备完善的监测设施的预警系统已经迫在眉睫。

恶劣天气例如冰雹、暴雨、强风等,除了对交通安全具有相当严重的影响,还会对交通设施产生或轻或重的损坏。为了减少损怀,延长交通设施的使用寿命,增强交通运输的可持续性,有必要以规范化为方向,以精细化为任务,以专业化为目的去打造科学且高效的气象预警系统。其具体的打造方案如下:一是依靠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地建造监测设施,对道路环境开展滴水不漏的监测,从而扩大气象采集,提高气象预警的正确率,加快气象预警的速度。二是依据不同地区的道路条件与环境条件去设置合理的预警指数,比如路面温度预警指数、路面摩擦力预警指数等,然后再结合现有的定位系统,如GPS、雷达等,对各个地区的全路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有指数超标的情况出现,预警系统便能够及时告知交通部门,交通部门依据具体指数,出动人员采取相应措施。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图4-6智能化交通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

三是道路气象信息集成分发技术,很有可能在未来与以精细著称的DEB自动化接轨。此接轨不仅能确保信息的应用风险与可靠程度,还能实现各方各面的预警,并同时借助多媒体,例如汽车广播、网络实时新闻、手机短信等,在坚持简短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的前提下,将专业用词转化为普通用户可以理解的简单用语,帮助他们判断气象条件、避免安全隐患、决定是否通行等。

4.4.2 对恶劣天气行驶加强重视

想要尽可能地减少交通隐患、排除潜在威胁,除了调动人力与物力去盘查道路环境、研究道路周围的气象特点之外,还要重视驾驶人员的素质是否达到了可应付恶劣天气的程度。恶劣的气象如暴风、浓雾、暴雨等,会对驾驶人员造成很大的阻碍,主要体现在驾驶难度增大、心理状况变差、头脑判断力降低等。面对这些恶劣天气,驾驶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正确判断。以强降雨天为例,强降雨首先会影响驾驶人员的视力与听力,因此,驾驶人员有必要及时开启照明设备并降低行驶速度。如遇雨量陡增,驾驶人员还应打开雨刮设施,解决雨水对视线造成的阻碍。而对车辆而言,驾驶人员还应注意,雨水将减少车辆轮胎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导致车辆与地面的附着力大大变低,增加了侧滑的危险系数。因此,驾驶人员必须谨慎驾驶,时刻遵守交通规则,谨记道路安全法则,以自身与他人的性命安全为使命,做到无必要时不超车、无必要时不变道、无必要时不乱刹车等。再以浓雾天气为例,浓雾对驾驶人员的视线影响远强于阴雨天,因此,如遇浓雾,驾驶人员应避免使用会影响前车行驶的远光灯,而应打开前后雾灯、示廓灯、前后尾灯与近光灯,来提示前后车辆。如遇极为恶劣的浓雾天气或复杂的道路情况,驾驶人员还应降速驾驶并开启双闪,提高行驶的安全性。最后以强降雪天为例,冬季降雪易使路面结冰,导致车辆与地面的摩擦力度减少,不仅增加了车辆的制动距离,还增加了车辆打滑的风险,从而提高了事故发生率。因此,在路面结冰的情况下驾驶车辆应注意增加和前车的车距,以保证拥有足够长的制动距离,并且减少刹车的使用次数、降低档位、更换摩擦系数更高的车轮等。

此外,建议采取“三四五六”来协助交通部门对恶劣气象的应对和管理工作。“三四五六”的具体内容如下:三是指三联合,即交通部门积极联合消防部门、急救部门与路政部门,集合三者的力量去加强管理力度、防范力度和解决力度,做到以快为准则的救援、盘查、管制等;四是指四个早发现,即借助网络早点接收交通情况、向各级部门早点上报具体情况、对交通状况和气象变化早点进行判断、集中力量早点统筹与调配各方力量;五是指五个提示,分为实物提示与网络提示,实物提示包括巡逻车、路内显示器和交通站口,网络提示包括社交软件提示和实时新闻提示;六是指六大措施,依次如下:匀速非持续性放行、降挡驾驶、排除路障、分段行驶、人为封路、全段封锁。

 第5章 总结

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绝不仅限于驾驶人员、被驾驶车辆与气象变化中的某一单项因素,往往是多个因素的共同作用。面对交通事故频发的现状,社会急需能够大大降低高交通事故率的有效措施。本文以车辆交通事故为研究对象,以全面整理交通事故资料为前提,在针对交通事故所产生的经济损失研究得出了模型与方法之后,主要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

(1)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随事故引发者的变化而变化,在综合评析损失数据后,建议将交通事故的引发原因分类判别,以人为主,以车、路和气象为辅。

(2)根据车辆道路交通现状,建立了车辆交通事故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价指标体系。

(3)从人、车、路、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减少车辆交通事故发生的对策,具体包括

对人的管理:加强对驾驶人员有关道路安全意识方面的培养、增强全民安全教育、增强惩戒力度;对车辆的管理:

强化车辆防护设置、强化路面巡控;对道路的管理:强化各个部门之间的联合、完善道路设计与规划;对环境的管理:完善交通气象监测预报服务、对恶劣天气行驶加强重视。

 参考文献

[1]Dorinela.Using Intersection Conflict Index in Urban Traffic Risk Evaluation[J].Procedia Technology,

2016(11):97-99.

[2]Cools.Influence of urban built environment on traffic accidents: The case of Eskisehir [J].Case Studies on Transport Policy,2017,5(2):46-48.

[3]Nancy.Thinking about the history of road safety research: Past achievements and future challenge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F:Traffic Psychology & Behaviour,2018(25):111.

[4]Schechtman.Identifying Black Spots Along Highway Ss107 in Southern Italy Using Two Model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9(6):51-53.

[5]Heydecker.Identification of sites for road accident remedial work by Bayesian statistical methods: an example of uncertain inference[J].Advances in Engineering Software,2018,32(10):79.

[6]Compton.Self-reports of safe driving behaviors in relationship to sex, age, education and income in the US adult driving population.[J].Accident Analysis & Prevention,2019,33(1):41-44.

[7]Noland.Performance of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9,12(5):

101-104.

[8]宁贵财,康彩燕,陈东辉等.2005-2014年我国不利天气条件下交通事故特征[J].干旱气象,2016,34(5):753-762.

[9]王占法.论驾驶员的心理因素对交通事故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7(11):297.

[10]陶健.营运车交通事故驾驶员致因深层分析[J].山西交通科技,2018(4):151-154.

[11]张琪,邓铸,吴金金.道路交通事故致因中的情绪与认知因素[J].汽车实用技术,2019(14):252.

[12]林庆丰,邓院昌,胡继华.机非交通事故中驾驶员过错和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26(5):187-193.

[13]张树林,金会庆,曾涛等.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风险耦合模型的构建[J].人类工效学,2019,25(6):40-43.

[14]邱磊,叱干都,邓志刚等.基于影响系数的高速公路行车风险评估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20,37(3):123-129.

[15]张一驰. 城市道路交叉口货运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预防对策[D].吉林大学,2016.

[16]杨文臣,李立,胡澄宇等.不利天气对公路交通安全及交通流的影响研究综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9,43(5):843-849.

[17]张双华.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影响因素研究[J].福建质量管理,2020(2):199-200.

[18]郭志强.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中国科技投资,2019(33):189.

[19]曹永军.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因素的探析[J].文渊,2019(9):242-243.

[20]李玲玉.浅析道路交通事故中道路条件因素影响[J].科技风,2020(4):225.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车辆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1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2967.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2年11月19日
Next 2022年11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