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由来
从2016年7月到2017年1月期间,我一直在杭州安联卫生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从事毕业前的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主要跟同事参与工作场所职业病检测工作和公共场所检测。通过这几个月的接触,发现工作场所的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影响极大。例如煤炭、炼金、矿山和建材、铸造等工厂的作业工人受到尘肺的危害,患有尘肺的病人没有根治的药物,他们的一生将受到病痛的折磨,甚至会剥夺他们的生命,强烈的噪声危害使人们失去听觉,更有中暑等等。这些职业病带给工人们的是无尽的痛苦,有些更是使家庭失去完整。很多岗位存在很多危害身体健康的因素,这一方面需要企业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杭州市某制药有限公司是我一起参与的一个项目,所以选择杭州市某制药有限公司工作场所危害因素分析作为毕业作品。
该公司是一家生物药品制造公司,主要生产美索巴莫片,年产量1680万片,公司职工总数68人,生产过程中主要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电焊烟尘和噪声等,这些危害因素均对人体有危害作用。
本次检测采用定点采样的方式,对岗位上粉尘、空气和噪声的检测。
2工作场所污染物检测
2.1检测依据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锰及其化合物GBZ/T 160.13-2004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
2.2工艺流程简介
美索巴莫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图:
图2-1 生产工艺主要流程图
工艺流程说明:外购原料,先进行称量,然后将粉末制粒,再进行混合作业。完成后,将半成品进行压片和包衣,最后进行包装。
2.3原辅材料、副产品使用和产生情况
表2-1 主要原辅材料、副产品及产品
序号 | 原辅料(副产品、产品)名称 | 性状 | 主要成分 | 年用(产)量 | 储存方式 | 包装规格 |
1 | 美索巴莫片 | 片剂 | 美索巴莫 | 1680万片 | 瓶装 | 100s或500s |
2 | 美索巴莫 | 粉末 | 美索巴莫 | 21.34吨 | 桶装 | 50kg/桶 |
3 | 微晶纤维素 | 粉末 | 微晶纤维素 | 4.7吨 | 箱装 | 25kg/箱 |
4 | 羟丙纤维素 | 粉末 | 羟丙纤维素 | 0.4吨 | 桶装 | 45.36kg/桶 |
5 | 硬脂酸镁 | 粉末 | 硬脂酸镁 | 0.14吨 | 桶装 | 40kg/桶 |
6 |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 粉末 |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 1.19吨 | 桶装 | 50kg/桶 |
7 | 焊丝 | 固体 | 锰、碳等 | 10kg | 堆放 | – |
8 | 包衣粉 | 粉末状 | 包衣粉 | 975kg | 袋装 | – |
2.4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
表2-2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分布及接触情况
作业场所 | 岗位(工种) | 危害因素主要来源 | 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 | 接触
人数 | 接触(停留)时间 | 个人防护用品及使用情况 |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运行情况 |
三楼生产车间 | 配料岗 | 配料过程中会产生粉尘 | 其他粉尘(包衣粉) | 2 | 每周5天,每天4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3M8210防尘口罩 | 装有侧吸风罩并运行正常 |
制粒岗 | 制粒投料过程中会产生美索巴莫、微晶纤维素等粉尘 | 其他粉尘(美索巴莫) | 3 | 每周5天,每天0.25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3M8210防尘口罩 | 自动密闭化作业 | |
压片岗 | 压片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 | 噪声 | 2 | 每周5天,每天7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佩戴3M1110防噪声耳塞 | 自动密闭化作业 | |
内包岗 | 内包机在运行时会产生噪声 | 噪声 | 3 | 每周5天,每天4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佩戴3M1110防噪声耳塞 | 自动密闭化作业 | |
机房 | 空压机在运行时产生噪声,工人进入机房巡检时接触噪声 | 噪声 | 2 | 每周5天,每天0.5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佩戴3M1110防噪声耳塞 | 隔离设置;自然通风 |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维修时需使用电阻焊,焊接时会产生电焊烟尘、锰、噪声 | 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 | 1 | 每周5天,每天2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佩戴3M1110防噪声耳塞和佩戴3M8210防尘口罩 | 装有新风机和轴流风机并正常运行 |
打磨岗 | 维修时需进行打磨作业,打磨时产生粉尘和噪声 | 砂轮磨尘、噪声 | 1 | 每周5天,每天1小时 | 工人穿工作服、戴手套、佩戴3M1110防噪声耳塞和佩戴3M8210防尘口罩防噪声耳塞 |
2.5检测点分布图与各检测点的检测项目
由于本项目主要污染源集中于三楼生产车间和维修车间,因此本项目主要对三楼生产车间和维修车间进行检测,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各检测点的检测项目见表2-3。
表2-3 三楼生产车间、维修车间检测项目表
序号 | 地点或岗位 | 工种 | 检测项目 | |
1 | 三楼生产车间 | 配料岗 | 配料工 | 其他粉尘(包衣粉) |
2 | 制粒岗 | 制粒工 | 其他粉尘(美索巴莫) | |
3 | 压片岗 | 压片工 | 噪声 | |
4 | 内包岗 | 内包工 | 噪声 | |
5 | 机房1 | 操作工 | 噪声 | |
6 | 机房2 | 噪声 | ||
7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电焊工 | 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 |
8 | 打磨岗 | 打磨工 | 砂轮磨尘、噪声 |
作业场所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检测点布置示意图见图2-2;
图2-2 三楼生产车间、维修车间检测点分布图
2.6检测仪器及编号
表2-4 检测主要使用仪器设备
作业场所 | 岗位
(工种) | 采样仪器名称及编号 | 检测仪器名称及编号 |
三楼生产车间 | 配料岗 | 粉尘采样器FDS-30(2016-091) | 电子天平BSA224S(2011-058) |
制粒岗 | 粉尘采样器IFC-2(2015-006) | 电子天平BSA224S(2011-058) | |
压片岗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电子天平
BSA224S(2011-058) | |
内包岗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 | |
机房1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电子天平
BSA224S(2011-058) | |
机房2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 |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 |
粉尘采样器FC-30(2015-066) | 电子天平BSA224S(2011-058) | ||
粉尘采样器FDS-30(2016-091) | TAS-990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 (2011-073) | ||
打磨岗 | 防爆个体噪声计量计ASV5910-1B(2015-057) | – | |
粉尘采样器FC-30(2015-066) | 电子天平BSA224S(2011-058) |
3检测结果
3.1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包衣粉)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三楼生产车间配料岗的其他粉尘(包衣粉),均低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包衣粉)的标准(≦8mg/m3),因此三楼生产车间配料岗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其他粉尘(包衣粉)含量合格。
表3-1 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包衣粉)的检测结果(单位:mg/m3)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采样日期 | 样品编号 | 检测结果 |
三楼生产车间 | 配料岗 | 2016-11-24 | ZJ1695301-01 | 0.3 |
ZJ1695301-02 | <0.3 | |||
ZJ1695301-03 | 0.7 | |||
备注:其他粉尘(包衣粉)的最高检测浓度:8mg/m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3.2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美索巴莫)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三楼生产车间制粒岗的其他粉尘(美索巴莫),均低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美索巴莫)的标准(≦8mg/m3),因此楼生产车间制粒岗工作场所空气中其他粉尘(美索巴莫)含量合格。
表3-2 工作场所空气中氧化锌的检测结果(单位:mg/m3)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采样日期 | 样品编号 | 检测结果 |
三楼生产车间 | 制粒岗 | 2016-11-24 | ZJ1695302-01 | 1.0 |
ZJ1695302-02 | 1.0 | |||
ZJ1695302-03 | 0.7 | |||
备注:其他粉尘(美索巴莫)的最高检测浓度:8mg/m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3.3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维修车间电焊岗的电焊烟尘,均低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岗的标准(≦8mg/m3),因此维修车间电焊岗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含量合格。
表3-3 工作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的检测结果(单位:mg/m3)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采样日期 | 样品编号 | 检测结果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2016-11-24 | ZJ1695303-01 | <0.3 |
ZJ1695303-02 | 0.3 | |||
ZJ1695303-03 | <0.3 | |||
备注:电焊烟尘的最高检测浓度:8mg/m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3.4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维修车间电焊岗的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均高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氢氧化钠的标准(≦0.15mg/m3),因此维修车间电焊岗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含量合格。
表3-4 工作场所空气中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检测结果(单位:mg/m3)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采样日期 | 样品编号 | 检测地点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2016-11-24 | ZJ1695303-04 | <0.006 |
ZJ1695303-06 | <0.006 | |||
ZJ1695303-06 | <0.006 | |||
备注: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的最高检测浓度:0.15mg/m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3.5工作场所空气中砂轮磨尘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维修车间打磨岗的砂轮磨尘,均低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砂轮磨尘的标准(≦8mg/m3),因此维修车间打磨岗工作场所空气中砂轮磨尘含量合格。
表3-5 工作场所空气中砂轮磨尘的检测结果(单位:mg/m3)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采样日期 | 样品编号 | 检测地点 |
维修车间 | 打磨岗 | 2016-11-24 | ZJ1695304-01 | 1.7 |
ZJ1695304-02 | 1.3 | |||
ZJ1695304-03 | 0.7 | |||
备注:砂轮磨尘的最高检测浓度:8mg/m3。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PC-TWA表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 |
3.6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与评价
通过检测三楼生产车间和维修车间所有点位的噪声检测,均低于工作场所噪声的标准(≦85dB(A))(根据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第2部分:物理因素》规定,每周工作5d,每天工作8h,稳态噪声限值为85dB(A),非稳态噪声等效声级的限值为85dB(A))因此所有点位工作场所噪声达标。
表3-6 工作场所噪声的检测结果(单位:dB(A))
检测地点 | 检测岗位 | 检测日期 | 周接触天
数(天) | 日接触时
间(h) | 8h等效声级 |
三楼生产车间 | 压片岗 | 2016-11-24 | 5 | 7 | 81.5 |
内包岗 | 2016-11-24 | 5 | 4 | 67.8 | |
机房1 | 2016-11-24 | 5 | 0.5 | 66.0 | |
机房2 | 2016-11-24 | 5 | 0.5 | 67.8 | |
维修车间 | 电焊岗 | 2016-11-24 | 5 | 2 | 72.2 |
打磨岗 | 2016-11-24 | 5 | 1 | 71.9 |
4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
通过此次检测,结果显示其他粉尘(包衣粉)、其他粉尘(美索巴莫)、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噪声均达标。
企业生产过程中,其他粉尘(包衣粉)、其他粉尘(美索巴莫)、电焊烟尘、砂轮磨尘易造成在岗工人出现尘肺;锰及其无机化合物会造成在岗工人易出现锰中毒;长时间接触噪声易造成在岗工人听力出现损害,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噪声性耳聋。
从根本而言,企业应加强对工人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主要对策有以下几点:
加强对企业领导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及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切实做好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改革生产工艺和加强作业场所通风排毒,以无毒或低毒取代氰化物。提高职业卫生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卫生习惯,规范使用防护设施,及时、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公司应加强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定期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卫生学评价,建立员工的职业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公司各相关作业场所应完善各岗位的警示标识,警示标识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在工作场所应增设相应的标识,设置情况可参见表4-1。
表4-1 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的设置一览表
接触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 主要岗位或场所 | 警告标识 | 指令标识 |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
其他粉尘 | 制粒岗、配料岗 | 注意粉尘 | 注意通风、
戴防尘口罩 | 其他粉尘 |
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 电焊岗 | 注意粉尘 | 注意通风、
戴防尘口罩 | 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 |
砂轮磨尘 | 打磨岗 | 注意粉尘 | 注意通风、
戴防尘口罩 | 砂轮磨尘 |
噪声 | 压片岗、内包岗、机房、电焊岗、打磨岗 | 小心噪声 | 戴护耳器 | 噪声 |
每年至少委托具备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其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进行一次全面检测,对作业场所制定年度检测制度,并落实每年检测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英健,杨永红主编. 环境监测[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曾爱斌主编. 环境监测实训指导书[M]. 杭州: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2005.
[3] 姚运先、冯雨峰、杨光明编. 室内环境监测[M].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
[4] 姜成春主编.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M].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9.7
[5] 刘颖辉主编. 噪声与振动污染控制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 顾学萁主编. 劳动卫生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7] 阮亚男主编. 环境监察实务[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8] 王红云,赵连俊. 环境化学[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4
[9] 李晓平,生产性噪声的职业病危害分析[J]. 职业卫生,2004, 29(1):12-14.
[10] 郑秀清,乡镇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07, 5(12):21-24.
[11] 王献仁,我国职业病危害现状和对策[J]. 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2003, 32(7):35-37.
致谢
大三第一学期的实习生活已经结束了,虽然是短短的六个月但收获了很多,发现学习是一回事,实践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要学会和掌握的就是如何化知识为实践,如何把知识融入到实践中并且发挥最大的能力。从刚刚进入公司的手足无措到最后的得心应手,从刚开始的一问三不知到最后的胸有成足。在杭州安联实习的这段时间里我收获了很多,有工作经验,有实践操作能力,有同事之间的友情,有欢笑有泪水,有汗水与付出…这满满的回忆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礼物。尤其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这六个月,感谢有老师的陪伴,感谢老师的鼓励与教导,让我得到了成长。一路走来,从老师的身上我收获无数,让我用自信、坚强、乐观的态度坚持到了最后。这一切无私的付出我却无以为报,唯有用我的成长让老师为我感到骄傲。也谢谢各位同事对我的教导和包容!
没有了学校和老师的庇佑,我们渐渐学会如何融入社会,过程中纵然有千千万万的不易,但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我希望每一位万向学子都能有破蛹而出的蝴蝶般的勇气与毅力。最后,由衷地感谢对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和同事们,感谢有你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5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