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根据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显示,理论著作以及规范设计指导手册共同构成了机场规划的研究内容。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性较强是机场规划的主要特点。从实际情况来看,其标准与理论研究成果较为模糊。另外,设计标准和理论研究密切相关。
1.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的相关著作包括:
(1)《机场开发参考手册》是由国际航空运输协会出版的。根据《手册》显示,该书由三部分内容构成,具体包括机场模拟、地面进入系统、机场支持要素、旅客航站楼规划、空侧基础设施规划、总平面规划、区域竞争分析、航空业的由来以及航空旅行的经济基础等内容的分析以及研究。通过这种方式,对机场规划进行了详细阐述。
(2)《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 14——机场》是由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出版的。需要注意的是,该书涉及到的理论著作包括:《机场运行》以及《机场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前者是由诺曼·阿什弗德撰写,对机场运行、设计以及规划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除此之外,还包括现金流分析、数据有效性预测、地面进场交通、陆侧航站楼构型、空中交通管理、空侧飞行区、组织筹资、环境影响、系统规划以及机场概述等内容;后者是由理查德·德·纽弗威尔撰写,对机场投资、机场建设、机场设计以及机场规划进行阐述,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第二,诺曼·阿什弗德等人经过研究,出版了《机场运行》。在本书中,他详细分析了航班高峰处理以及机场开放准备等内容。除此之外,还对旅客出入系统以及行李托运系统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本书面试后,获得了学界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不少学者借鉴其理论,纷纷展开后续研究。需要注意的是,部分国际民航组织为作者提供了相关数据,帮助其完成本书的撰写。因此,本书的真实度极高。
第三,格雷格·林赛和约翰·卡萨达出版了《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本书涉及到的内容极多,具体包括航空经济、速度经济理论、航空都市现状、航空都市历程、航空都市背景以及各地临空经济。除此之外,书中还选取机场实例,并对其加以研究。
除此之外,国际机场规划咨询企业数量极多,其实力也非常强大。从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咨询企业都跟国内机场建立了合作关系。尤其是布朗和兰德隆集团,均属于国际咨询企业中的翘楚。
NACO是荷兰机场咨询企业,也是世界级龙头企业。需要注意的是,该企业与国内机场存在合作关系。在规划过程中,该企业以先进的规划技术为基础,帮助北京新机场制定了建设计划。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推动国内航空业的发展。
1.3国内研究现状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引入相关概念较晚,研究资料极为匮乏。不过,在XX的大力扶持下,该领域迅速崛起,逐渐成为首屈一指的航空大国。
涉及规范设计指导手册的研究包括:
第一,中国民用航空总局派遣学者,对规范设计指导手册进行研究,并撰写了《民用机场总体规划规范》。从实际情况来看,航站区规划、飞行区规划、场址选择、业务量测量以及机场类别等内容,均包含在24个章节内。不过,其出版时间较早,逐渐无法适应现代化机场。因此,对于相关学者来说,其参考意义大于指导意义。
第二,XX筛选部分学者,对相关领域展开研究,并出版了《民用机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需要注意的是,该书详细介绍了机场建设指标,并分成了8个章节。
涉及机场规划的研究包括:
第一,《浦东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丛书》是由吴念祖在2008年撰写的。他以浦东国际机场为基础,对机场融资、机场土地开发以及航空城等角度,进行了深入探究。需要注意的是,书中的理论较为落后,逐渐被学界所淘汰。
第二,《综合交通枢纽规划》是由刘武君在2015年撰写的。在本书中,他认为可持续发展与一体化发展,是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本书涉及内容极广,充分囊括了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意义、分类以及定义等方面。
第三,刘武君(2016)在后续研究中,又出版了《虹桥国际机场规划》。他选取虹桥国际机场为研究对象,对其规划特点展开深入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其重点分析内容为综合交通枢纽。在分析过程中,他明确规划原则,有效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
第四,刘武君(2017)在研究相关领域时,撰写了《航站楼规划》。该书阐述了航站楼的建设,并对未来航站楼的作用以及新技术带来的影响,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一体化交通中心、航站楼的功能布置、公益流程以及构型等内容。
涉及机场航站区规划领域的文献资料包括:
第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设计》是由安军在2003撰写的。他在书中选取T2 航站楼为研究对象,深入探究其构造特点。
第二,安军(2007)在后续的研究中,再度完成了《着眼未来的机场规划》的撰写任务。在本文中,他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咸阳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通过这种方式,帮助机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大型机场航站楼设计要义探究》是由王晓群在2012年撰写的。他在文中分析了机场特点,并对航站楼展开研究。尤其是设计要点,更是列举了多个例子,再进行详细的对比。除此之外,还介绍了航站楼的内外部空间、商业开发、陆侧交通、机场枢纽功能以及构型等内容。
第四,《枢纽机场的建设和竞争》是由马国馨在2004年撰写的。他在文中选取北京机场扩建为研究对象,对枢纽机场展开深入研究。
第五,《机场航站楼发展趋势及设计研究》是由陈雄在2008年撰写的。他在本文中详细探讨了非航收入、建筑节能以及设计弹性等内容。与此同时,还对机场飞行区进行探究,并提出了较为独特的观点。
第六,《枢纽机场航站楼构型分析模式研究》是由李欣在2016年撰写的。在本文中,他选取中川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枢纽机场进行了深入探究。
综上所述,上述资料缺乏较为具体的研究。简而言之,学界更倾向于研究商业、空间以及流程等内容。与此同时,研究机场飞行区规划的内容极少,严重阻碍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从实际情况来看,国内的机场数量骤增,设计机构数量也随之增多。与此同时,其设计水平直线上升。在此基础上,国内机场的规模与数量逐渐赶上发达国家。
在实践过程中,设计机构积累相关经验,并加大了研究力度。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不少专项课题,具体包括《航站区商业规划布局研究》以及《航站楼陆侧交通组织综合研究》等研究内容。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6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