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地区发展势头迅猛,逐渐发展更加快速,有些地区发展势头逐渐缓慢,其之间就形成了差异。这种差距在县域之中表现的更为明显。为了进一步了解造成区域间经济差异的因素,此篇文章以忻州市的一市一区十二县为研究区,选取忻州市 2007、2012、2017三年的人均固定投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预算、人均消费零售、非农产值、城镇化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共七项数据为测度指标,采用量图分析法分析县域经济差异的原因。运用ARCGIS软件对忻州市各县域进行可视化表达,揭示忻州市经济发展的演变,通过研究驱动机制提出合理意见。最后,结合分析结果对忻州市未来的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时空差异;量图分析;忻州市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经济的快速发展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现象的原因。一个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于其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否良好,各县域之间有着适度的经济差异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如若差异太大,则对经济的发展会有很严重的限制。县域经济发展速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做好县域经济发展的运行,保证县域经济发展的质量,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效益,才能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也能保证社会和谐的长足稳定[1]。经研究表明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条件等都会对县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忻州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因此系统地分析忻州市县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与变化趋势,以及造成差异的驱动机制,有利于更深入地了解忻州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变化。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变化,为忻州市经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以期促进忻州市的经济发展。
2 区域经济差异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上,有的地方发展快,有的发展较慢,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经济发展现象,适中的差异也是也必然有其好处的,符合先富带动后富的规律。在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发现资源分配的不合理之处,从而有效的进行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再分配,并促进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二元经济结构理论是刘易斯于[2]1954年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与1955年在《经济增长理论》两本著作中提出的, 其中举例说明了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牧业部门的二元经济结构,指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分配对两个部门都有利的方法。而速水佑次郎[3]的借用技术理论则指出通过更多的劳动和资本来提高自然资源的生产力。X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R·布朗[4]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农村拥有足够的劳动力来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培养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的新型农民,做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健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体系,增强农户素质等,以切实保障县域社会经济的平稳前行[5]。在国外,西方发达国家早些年依赖资源开发以及初级加工业为发展契机,先后陷入了资源枯竭的窘迫境地,且造成环境污染,经济发展也止步不前,后经过长时间的区域经济转型,这些地区都发生了飞跃式的经济增长[6]。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由于发展条件的不同,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经济差异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超出了可健康发展的范围。范前进[7]等在区域经济的中间品生产过程中将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引入,并为其建立了一个多部门一般均衡模型 ,分析了XX基础设施投资变动对于相关产品价格和国际贸易模式等的影响。
蒋梦婕[8]运用因子分析法探究了已经形成苏南、苏北、苏中的三个不同经济梯度的格局的江苏省,得出城市的开放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速度。当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改变,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检验,在由XX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可以发展的更快[9]。由于各县之间的距离不是太远,在政绩竞赛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之下,极易造成市场分割,随之而来的区域间资源和商品的不流通,就会使得区域经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而地方XX通过竞争格局下产生的“经济合作空间”,进行合作沟通,进行共同发展,区域经济就会重新启动,再次发展[10]。史利江[11]等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ESDA相结合表面了自然条件、区域资源禀赋等是影响县域经济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3 数据的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概况
忻州市位于东经110°53’3″-113°58′,北纬38°6′5″-39°40′之间,位于山西省中北部,南北长约170千米,东西宽约245千米,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占山西省总面积的1/6,居山西省第一位。现辖1区1市12县和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分别是忻州市、原平市、忻府区、原平市、定襄县、五台县、代县、繁峙县、宁武县、静乐县、神池县、五寨县、岢岚县、河曲县、保德县、偏关县。常住人口317.20万人。
3.2 研究方法
笔者采用忻州区域其中连续三年平均每年国民经济信息为首先测量标准,用忻州区域的各个行政区作为试验地区,根据采用的测量标准,用量图分析法模型对忻州区域各个行政地区信息实施筹算。以计算成果整合且记载的其中的好坏水平数据,最终以所有后果为基础把它等金融成长等级界定。
文章的信息首先基础是2007-2017年《山西省统计年鉴》里忻州地区有关方面。
(1)推算得到忻州地区所有行政地里第i个标准的平均值xi;
(2)推算得到忻州地区所有行政地内第i个标准的均方差σ1;
以上表达式里,σi意为均方差,Xni意为第n地区的第i标准数据。
(3)推算得到忻州地区里的第i标准的中等组上下限的误差界限。
(4)以采取标准的数据在上下限里的流动状况,把所有的标准分成三个档次:好(比高界限高)、中(高低界限之内)以及坏(比低界线低)。当好的数值大于等于坏的数值加中间数值,是优秀;当好的数值加中间数值大于等于坏的时,是中间;当坏的数值大于等于好的数值加中间数值时,是后退。
(5)将判别指标(K)用以体现判别采取的标准是不是在有理界限里。K大于百分之八十五时,体现采用的标准可以具体地表达所有地区的经济成长情况;K小于百分之八十五时,就不可以,现在就可以从头采取标准信息。
以上表达里,T是后退的各地区里的好标准数据,S代表优秀的所有地区里的坏的标准数据,Ti是中等的第n个地区里的好的标准数据,Sn是中等的第n个地区中的坏的标准数据。
3.3 数据来源
文章里的信息来源是 二零零七、二零一二以及二零一七年的《山西省整理年鉴》。采用 X1平均不变财富投资(万元每人)、X2是平均国民生产总值(万元每人)、X3 是平均经济估算(万元每人)、X4是平均耗费销售(万元每人)、X5是非农产数据(%)、X6为城镇化率(%)、X7农民平均纯收益(万元/人)等七个标准实施解析,所有标准的有关参数如表1
表1 二零零七年有关参数表(单位:万元)
指标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平均值 | 0.3011 | 0.8864 | 0.0609 | 0.2645 | 0.8367 | 0.329 | 2727 |
均方差 | 0.1900 | 0.4724 | 0.0438 | 0.0890 | 0.1268 | 0.072 | 796 |
中等上限 | 0.3486 | 1.0045 | 0.0718 | 0.2688 | 0.8684 | 0.347 | 2918.5 |
中等下限 | 0.2596 | 0.7683 | 0.050 | 0.2422 | 0.8050 | 0.311 | 2528 |
2012 年相关参数表(单位:万元)
指标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平均值 | 0.0270 | 2.1905 | 0.1753 | 0.6339 | 0.8826 | 0.397 | 4725 |
均方差 | 0.0123 | 0.9759 | 0.1035 | 0.1939 | 0.0864 | 0.066 | 1282 |
中等上限 | 0.0301 | 2.4345 | 0.1988 | 0.6824 | 0.9042 | 0.4135 | 5045.5 |
中等下限 | 0.0239 | 1.9465 | 0.1495 | 0.5854 | 0.861 | 0.3805 | 4404.5 |
2017 年相关参数表(单位:万元)
指标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平均值 | 1.6038 | 2.8921 | 0.1704 | 0.9825 | 0.8841 | 0.4729 | 7421 |
均方差 | 0.7430 | 1.3648 | 0.1092 | 0.3586 | 0.0942 | 0.062 | 1889 |
中等上限 | 1.790 | 3.2333 | 0.1977 | 1.0721 | 0.9077 | 0.4884 | 7893 |
中等下限 | 1.418 | 2.551 | 0.1431 | 0.8929 | 0.8605 | 0.4574 | 6949 |
测试实验采用的标准是不是合适,计算表1中二零一七年信息所得K值是百分之九十四,可以较好地表达实际状况,信息表达后果信用程度。
4 忻州地区所有行政地区经济成长差别的调查
4.1 二零一七年忻州地区经济成长等级类别的界定
以中等类别高低程度的界限为基础,对2017年忻州地区所有行政区的整体成长状况实施界定。结果见表2,由此能够知道,忻州地区的十四个地区经济成长差别明显。两个地方是优秀地,三个区域是中间地,九个区域是后退地。
表2 2017年忻州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类型的划分
界定 | 区县名称 | 优等指标数 | 中等指标数 | 劣等指标数 |
河曲县 | 4 | 2 | 1 | |
宁武县 | 3 | 2 | 2 | |
保德县 | 4 | 1 | 2 | |
原平市 | 0 | 4 | 3 | |
忻府区 | 2 | 2 | 3 | |
岢岚县 | 1 | 2 | 4 | |
定襄县 | 1 | 1 | 5 | |
代县 | 1 | 1 | 5 | |
繁峙县 | 0 | 0 | 7 | |
静乐县 | 1 | 1 | 5 | |
五寨县 | 0 | 3 | 4 | |
偏关县 | 0 | 2 | 5 | |
神池县 | 0 | 1 | 6 | |
五台县 | 0 | 1 | 6 |
4.2 2017年忻州市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分析
根据每个区域的经济类型,利用ArcGis软件做出水平空间分布图(如图1)。
从图一可以看出,忻州市各区县经济发展呈包围状分布,先进区为处于中心位置的原平市和宁武县以及位于南北的河曲县和保德县,中等区和落后区分布在先进区四周,并且错落分布。从整体上看中等区和落后区包围着先进区。
忻州市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各种的矿产资源,原平市、宁武县、保德县、河曲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因此发展比较迅速。忻州市山地面积13460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3.5%,原平市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交通联系,且人口居住集中,使得原平市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其他区县。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地处五台县境内,但是因为交通的不便利使得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业也发展缓慢。在山西转型发展的时代,可以由经济较好地区优先发展除矿产外的经济开发模式,带动周边区县的发展,充分利用各区县的优势进行发展,在落后的五个区县中不乏好的开发资源,利用先富带动后富的模式,加大区县之间的沟通,缩小地区差距。
4.3 2007-2017年忻州市各区县经济成长等级的时间误差解析
计算时间误差的时候,以二零零七以及二零一二年信息的中间组上限以及下限实际状况为基础实施好坏标准的界定,之后对二零零七年、二零一二年及二零一七年忻州地区十四地区的整体成长状况实施界定。
4.3.1 K值检验
为最后保证结果计算信息的准确性,对二零零七年以及二零一二年的信息实施了检验,计算表 1 中2007年数据所得K值为得89%、2012年数据所得K值为K92%,均都大于85%,能较好的反映真实水平,数据可信。
4.3.2 结果的分析
表3 2007-2017年各区县优劣情况分层对比
年份 | 2007 | 2012 | 2017 | ||||||
县域 | 优 | 中 | 劣 | 优 | 中 | 劣 | 优 | 中 | 劣 |
原平市 | 1 | 2 | 5 | 0 | 5 | 2 | 0 | 4 | 3 |
宁武县 | 0 | 0 | 7 | 2 | 1 | 4 | 3 | 2 | 2 |
河曲县 | 4 | 1 | 2 | 3 | 2 | 2 | 4 | 2 | 1 |
保德县 | 2 | 2 | 3 | 3 | 2 | 3 | 4 | 1 | 2 |
忻府区 | 1 | 3 | 3 | 3 | 1 | 3 | 2 | 2 | 3 |
定襄县 | 1 | 2 | 4 | 3 | 0 | 4 | 1 | 1 | 5 |
繁峙县 | 0 | 2 | 5 | 1 | 1 | 5 | 0 | 2 | 5 |
代县 | 1 | 2 | 4 | 1 | 2 | 4 | 1 | 1 | 5 |
岢岚县 | 0 | 0 | 7 | 1 | 2 | 4 | 1 | 2 | 4 |
偏关县 | 0 | 2 | 5 | 1 | 1 | 5 | 0 | 2 | 5 |
五台县 | 0 | 1 | 6 | 0 | 0 | 7 | 0 | 1 | 6 |
神池县 | 0 | 0 | 7 | 1 | 0 | 6 | 0 | 1 | 6 |
五寨县 | 0 | 0 | 7 | 1 | 1 | 5 | 0 | 3 | 4 |
静乐县 | 0 | 0 | 7 | 0 | 2 | 5 | 1 | 1 | 5 |
(1)对2007、2012和2017年先进区县进行分层比较,2007年先进区县数量为1,2012年先进区县数量为0,2017年先进区县数量为2,可以看出,先进区县在增加,中等以及落后区县在逐步减少,且除个别区县发生变动有微小变动情况外呈稳定趋势,说明2017年有关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对2007、2012和2017年中等区县进行分层比较,2007年中等区县数量为2,2012年中等区县数量为4,2017年中等区县数量为3。中等区县变化较为稳定在逐年增加。
(3)对2007、2012和2017年落后区县进行分层比较,2007年落后区县数量为11,2012年落后区县数量为10,2017年落后区县数量为9,落后区县个数在逐步减少。2007到2012年原平市从落后区跨步到中等区县,2012到2017年之中繁峙县也跨步到了中等区县。也能够知道,不发达类别地区内得坏的标准数二零零七年是六十个,二零一二年是四十九个,二零一七年是四十五个,意为坏的标准数在持续降低。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2012年到2017年被优化的指标两个来自非农产值,一个来自人均固定投资,一个来自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些变化与山西转型密不可分。二、三产业所占经济比重上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也在持续上升,生活水平也逐渐提升。
(4)对2017年落后类型区县各指标的均值分析
表4 对2017年落后类型区县各指标的均值分析
指标 | X1 | X2 | X3 | X4 | X5 | X6 | X7 |
先进类型 | 2.6348 | 5.8160 | 0.3605 | 1.1374 | 0.9607 | 0.4702 | 6718 |
中等类型 | 1.4970 | 2.9232 | 0.2029 | 1.7797 | 0.9325 | 0.5566 | 8365 |
落后类型 | 1.4105 | 2.2323 | 0.1173 | 0.8185 | 0.8508 | 0.4455 | 7262 |
全市平均 | 1.6037 | 2.8920 | 0.1704 | 0.9825 | 0.8841 | 0.4729 | 7421 |
表四里X1是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元)、X2是城市外平均能够使用的收益(元)、X3是平均人民经济收益(元)、X4是平均城市消费品销售价格(元)、X5是平均不变财富投入(元)、X6不是农产数据(%)、X7城市进展等级(%)。由信息里也能够知道,掉队类别地区发展慢于首要经济类别地区的原因,并且未达到好的标准,而优秀类别的地区一般就是好标准。
(5)不一样类别地区持有不一样标准的个数
表5 不一样类别地区持有不一样标准的信息
界定 | 优指标数量(个) | 中指标数量(个) | 劣指标数量(个) | ||||||
年份 | 2007 | 2012 | 2017 | 2007 | 2012 | 2017 | 2007 | 2012 | 2017 |
先进 | 4 | 0 | 8 | 1 | 0 | 3 | 2 | 0 | 3 |
中等 | 3 | 9 | 5 | 5 | 10 | 8 | 6 | 7 | 8 |
落后 | 2 | 10 | 4 | 13 | 10 | 14 | 52 | 50 | 45 |
以表5为基础能够知道二零零七年至二零一二年优秀地区的好标准个数逐渐由四个减少到没有,前后有四个的差异,降低极大,掉队区域由两个提高至十个,提升了八个,提升不低,发现掉队地区和优秀地区之间的水平差别在持续减少。由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七年优秀地区的好标准个数由零增多至八个,提升很高,掉队地区由十个降低至四个,降低六个,降低程度很高,由此能够知道优秀地区和掉队地区之间的水平差别在持续加大。
最后得出:这个研究对忻州地区每地区金融成长等级的差距实施了调查和实验,从横向纵向等方向进行了分析,发现了忻州市先进区县与落后区县的差距有扩大趋势,但是落后区县也在逐渐进步,劣质指标数量也在逐步减少。但也不难发现先进区县发展缓慢,而且劣指标数量有增多趋势,说明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瓶颈,需要尽快突破瓶颈。与落后的区县共同探索发展经济的新方向,逐渐缩小经济差异,缩小各区县之间的差距,共创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5 忻州市各区县经济差异形成原因
5.1自然条件因素
忻州市总面积2.515万平方千米,而山地面积和丘陵面积就有13460平方千米、9057平方千米,平原面积只有2642平方千米,山地丘陵所占面积居多。忻州市所含煤炭等资源较为丰富,但是分布不均衡。在落后地区之中,定襄县、五台县、繁峙县、岢岚县、五寨县等均处于山区中,交通不便、自然资源短缺等自然条件限制,使得经济发展缓慢。保德县与河曲县地势较为平坦且矿产资源丰富,又与外省相连,交通便利且与外界交流较多,因此发展较快。
5.2产业结构因素
忻州市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均实现了增产。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在逐步提升。在定襄县、五台县、繁峙县、岢岚县、五寨县等落后地区之中,第一产业为主要盈利手段,盈利周期长且受自然条件的约束。在保德县、河曲县等中等或者先进发展县域里,第二、三产业占重要部分。可见,产业结构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特别重要的。忻州市拥有风景名胜众多,以五台山为首,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内,招待游客是五台县的主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淡季的存在,且淡季时间较长所以五台县发展也较为落后。可见,单一的产业模式是经济发展落后的又一因素。
5.3交通条件因素
交通发达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忻州市拥有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四种交通方式,方式众多却分布零散。在原平市、保德县两地交通发达,公路铁路两线交叉分布,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条件。唯一的机场是五台山机场,作为军民合用的机场其航线并不是特别多。而发展先进的保德县位于晋陕蒙三省交汇,处于“金三角”辐射圈内。神朔铁路、朱庙公路、韩府公路、沿黄旅游公路、忻保高速公路贯穿整个地区,省路是陕西地区运送煤炭的主要路径,同时是山西与陕西地区相接壤的主要路途。保德已成为西贯陕蒙、东接京津、南通中原的交通枢纽。交通条件的差异也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差异的进一步增大。
6忻州市各区县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6.1完善公路体系,开拓发展新建设
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背景下,加大扶贫力度,如五寨县、神池县、五台县等落后地区,争取实现脱贫。“要想富先修路”,要加快建设忻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如:五台县拥有佛教名山五台山,很多人想去参拜,去往五台山没有动车,机场又相距较远,大巴耗时又太长,就打消了旅游的想法,拥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定能使五台县的经济发展步入新的阶段,也能使忻州市经济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6.2增强区域合作,发挥调控新作用
自1978年之后,我国开始开展 “先富引领后富”措施,东方的率先成长引领西方的成长,一起收获了极高的经济造诣。在忻州市先富的保德县、河曲县被偏关县、五寨县等包围可寻求合作空间,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在合作中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落后地区农产值所占比重还是较大,可增强与保德县、河曲县的合作交流,引进他们的相关产业进行农产品的二次加工,向第二产业发展。
6.3全面优化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提出15年之久,但是山西作为资源大省,私挖乱采的现象还是屡禁不止。在私挖乱采的背后,是无数树木被砍,是数不清的河流断流,是看不见的蓝色的雾霾天。要从卖矿石到卖风景,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慢慢培养,是隐型的财富。浙江的转型发展经历了10之久,可随之而来的是飞跃式的经济发展。“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有远大宏观的目标,优化生态环境,就是区域发展的新契机。
参考文献
[1]宋其义.县域经济发展思路新探——商河县县域经济走向何方[J].营销界,2023(07):63-64.
[2]张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民工荒问题——基于刘易斯二元结构模型分析[J].现代商业,2017(13):177-178.
[3]王方.速水佑次郎教授谈日本发展农业的经验[J].经济学动态,1989(04):40-43.
[4]张莉莉.国内外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综述[J].北方经济,2010(23):76-78.
[5]彭静.国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对中国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5(10):190-194.
[6]梁若皓.国外矿产资源区域经济转型对山西跨越发展的启示[N]. 山西党校报,2012-10-25(003).
[7]范前进等.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对区域经济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J].世界经济,2004(05):58-62.
[8]蒋梦婕.基于因子分析的江苏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研究[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20,10(10):196-199.
[9]王自力等.XX主导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周边城市发展的影响差异分析——基于工业水平视角的PSM-DID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20,40(06):69-76+86.
[10]刘斐然等.区域经济差距、短期目标导向与市场分割[J/OL].当代经济科学:1-17[2023-04-27].
[11]史利江等.汾河流域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20,39(10):2361-2378.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