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谢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和王才康教授修订的《EIS量表中文版》针对南京高校414名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之间的关系,经调查得出的结论为:第一,整体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因性别与生源地不同存在显著的差别。相比之下,男生得分比女生高,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得分,大学生由于家庭结构、是否担任学生干部等因素,其整体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较大差别,其中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强于非独生子女,相比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担任班干部的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更高。第二,整体来看,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得分因家庭结构与生源地不同存在显著差别。相比之下,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得分高于来自农村大学生的得分,独生子女的情绪智力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第三,调查发现自我价值感与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之间没有关联,人际交往效能得分、各维度与情绪智力得分、各维度之间均表现出明显或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人际交往效能感;情绪智力

1前言

大学生正处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关键期,随着需要层次的提高,树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其强烈的愿望。健康良好的人际对大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不仅能从交往活动中获得心理归属感,还能促进其社会化进程,更好的认识自己,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然而,在当今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急剧转变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猛烈冲击,人际状况并不乐观。近年来诸如复旦大学投毒案这一类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负面案例时有发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是影响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因素。当在交往活动中遭受挫折和打击后,大学生自信心会受损,人际交往效能感会降低。但是不同学生面临相同的挫折情境,结果却不尽相同。情绪智力高的个体,往往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情境。相较于情绪智力低的个体,人际交往效能感更高些,在人际交流活动中也更为顺畅。本研究将着重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在性别、年级、专业等人口变量方面的差异,及其相关关系,希望能为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水平提供一定的实证依据。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2.1.1人际交往效能感

班杜拉提出的自我效能感奠定了人际交往效能的理论基础,自我效能感主要指个体预估自己完成某种行为所具备的能力[1]。根据班杜拉的分类标准,自我效能感可分为特殊任务效能感、领域效能感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三种类型。领域效能感主要推断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相比一般效能感,领域效能感更加具象。在人际交往领域,人际交往效能感实际上是对自我效能感的延伸。以自我效能感的理论框架作为基础,学者谢晶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定义进行了阐述,即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之前进一步评估自己的沟通能力[2]。

2.1.2情绪智力

Mayer、Salovey两位学者首次提出了“情绪智力”一词并对其进行解释,而后又对其进行修改,目前使用的含义,指的是对情绪的表达和评价、加快智力与情绪的发展、引起或加快思维以及对情绪的理解四种能力。在学者Baron看来情绪能力应指的是人们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的能力总和,包括人格和尊严等等。国内学者卢家楣则表示情绪能力代表的是人类运作情绪的能力,学者许远理则表示情绪能力指的是人类在面对情绪问题和信息时表现出的应对能力[6]。考虑到量表的理论模型,本文采用Mayer和Salovey修订后的定义。

2.2国内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研究

如今学者针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研究以研究工具、影响因素等为主,学者谢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周文丽编制的《大学生社交效能感问卷》都是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工具。在影响因素方面,探讨了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几个因子在性别、年级、家庭结构、家庭来源、专业类别等人口学变量上是否有差异。除此以外,还研究了个体特征、家庭教养方式等对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赵晶发现,不同依恋类型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明显差异[7]。刘金玲发现,在预测人际交往效能感方面,沟通技巧的预测功能大,其次是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与父母关系的融洽度、大学生的个性差异等[8]。庞静娟发现,父母的拒绝、否定、惩罚、严厉会降低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而父母的温暖、理解则有助于子女在人际交往中树立信心[9]。

2.3国内关于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研究

如今很多学者对情绪智力的测量工具、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方面的差异、情绪智力与其他心理属性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多因素情绪智力量表、Bar-on情商量表以及EIS量表都是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量表。在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方面,学者许远里得出的结论为:大学生的情绪智力及其四个维度不会因为性别、年级与城乡生源差异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10]。情绪智力与其他心理属性的关系来看,大学生情绪智力的得分越高,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将得到有效控制[3],此外在预测网瘾、学业成就、学业拖延、人际交往等方面,情绪智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4关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关系的研究

学者沈宇凡针对大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的情绪智力越高,人际交往效能感越明显,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11]。以情绪智力为中介变量考察其他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趋势。李笑笑以成人依恋、情绪智力与人际自我效能感作为研究对象,发现成人依恋与情绪智力之间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成人依恋与人际自我效能感之间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12]。

3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对情绪智力的研究很热门,许多学生对情绪智力与领域效能感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所以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引用了谢晶编制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与王才康调整的EIS中文版量表,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整体情况,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而对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所帮助。

本研究的假设如下:

假设1: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与生源地不同,其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差别比较明显;

假设2:大学生的性别、专业、年级与生源地不同,其情绪智力的差别比较明显;

假设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越高,其情绪智力越高,二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

4研究方法

4.1调查对象

通过方便取样发放网络问卷,以南京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出414份调查问卷,并悉数收回,收回的问卷中,共有385份有效问卷,有效问卷的比例为93%,29份无效问卷。经统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平均年龄约21.6岁,标准差达到9.26。被试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情况见表1。

表1被试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N=385)
n %
性别 151 39.2
234 60.8
专业 文科 112 29.1
理工科 161 41.8
艺体 112 29.1
年级 大一 103 26.8
大二 57 14.8
大三 62 16.1
大四 163 42.3
生源地 城镇 200 51.9
农村 185 48.1
是否独生子女 215 55.8
170 44.2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171 44.4
214 55.6

4.2调查工具

4.2.1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谢晶版)中共有36道题目,每6个题目对应着一个维度,包括利他效应、亲和效能等6个维度。问卷采取的计分方式为6点计分,1分代表的是完全不符,2分意味着只有少量符合,3分意味着基本不符,4分意味着基本相符,5分意味着绝大部分相符而6分意味着符合度达到了百分之百。值得注意的是该表中含有13题反向计分题,即2题、6题、14题、16题、17题、20−25题以及31题,最后得出的分数越高即意味着问卷答题者有着越好的人际交往效能。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六个因子间的α系数为0.56-0.78[14]。

4.2.2 EIS量表中文版

来自于华南师范大学的王才康教授对EIS量变进行了修订并发表了中文版本,有着良好的信效度,数值为0.83,共由他人情绪和情绪知觉等四个维度组成,其中包含了33道题目,5点计分形式,1分意味着完全不符,2分意味着比较不符,3分意味着不清楚、不了解,4分意味着符合度较高,5分意味着符合度达到了100%,值得注意的是,题目中有3题为反向计分,分别是5题,28题和33题,最后得出的分数越高也意味着有着越好的情绪智力。

4.3调查过程

以南京高校学生为抽样总体,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作答问卷没有时间上的限制,通常情况下被试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待被试完成后,笔者将问卷进行回收处理。

4.4数据处理

在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方面使用版本为SPSS13.0的软件,以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皮尔逊极差相关等多种分析法,探讨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及两者的相关。

5结果与分析

5.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5.1.1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总体情况

表2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得分、各维度的平均分与标准差等做了详细地统计,因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采用6点计分方式,所以将3.5作为中位数与总分、各维度题目的平均分进行单样本T检验,得出的结果如表2所示。

表2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情况
维度得分 题目均分 t
M±SD M±SD (题目均分与3.5的比较)
亲和效能 21.746±5.112 3.624±0.852 2.861**
自我印象效能 23.977±4.042 3.996±0.674 14.448***
利他效能 23.823±2.297 3.971±0.383 24.118***
沟通效能 24.109±3.272 4.018±0.545 18.644***
自我价值感 24.478±3.542 4.080±0.590 19.265***
情绪控制效能 20.961±3.508 3.494±0.585 -0.218
人际交往效能感 34.773±3.305 3.863±0.367 19.431***

(注:*代表p < 0.5,**代表p < 0.01,***代表p < 0.001,下同)

由表2可见,除了情绪控制效能,总体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以及其他各维度的题目均分均明显高于理论均分(即3.5)的水平。说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状况良好,特别是自我价值感方面,表现出较积极的状态。

5.1.2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

为了研究的需要,自变量分别为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因变量为人际交往效能感整体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实施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的结果如表3所示。

表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为学生干部上的比较
亲和效能 自我印象效能 利他效能 沟通效能 自我价值感 情绪控制效能 总分
M±SD M±SD M±SD M±SD M±SD M±SD M±SD
性别 3.792±0.927 4.024±0.726 3.953±0.412 4.130±0.564 4.093±0.606 3.587±0.638 3.930±0.467
3.516±0.783 3.978±0.638 3.982±0.363 3.946±0.522 4.071±0.581 3.433±0.540 3.821±0.333
t 3.037** 0.659 -0.742 3.280** 0.348 2.543* 2.748**
生源地 城镇 3.721±0.870 4.070±0.711 3.979±0.381 4.102±0.540 4.089±0.603 3.572±0.640 3.922±0.380
农村 3.520±0.821 3.916±0.623 3.961±0.385 3.928±0.539 4.069±0.578 3.409±0.507 3.801±0.343
t 2.326* 2.261* 0.458 3.159** 0.328 2.75** 3.284***
是否独生子女 3.715±0.895 4.035±0.710 3.952±0.374 4.070±0.565 4.091±0.611 3.554±0.648 3.903±0.397
3.510±0.782 3.947±0.624 3.994±0.393 3.953±0.514 4.066±0.564 3.417±0.484 3.814±0.319
t 2.357* 1.29 -1.074 2.096* 0.412 2.384* 2.418*
是否学生干部 3.795±0.858 4.042±0.713 4.034±0.397 4.058±0.565 4.064±0.612 3.564±0.524 3.926±0.367
3.488±0.824 3.960±0.640 3.920±0.364 3.986±0.529 4.092±0.574 3.437±0.625 3.814±0.361
t 3.576*** 1.193 2.940** 1.297 -0.455 2.134* 3.026**

由表3结果可知:第一,大学生的性别不同,其人际交往效能感与亲和沟通、沟通效能、情绪管效能等多个维度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女生的低分明显低于男生。第二,由于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大学生在利他效能与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得分非常接近,可是在其他维度上存在较大差异,相比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得分更高。第三,由于大学生所在家庭的家庭结构不一样,其人际交往效能感与亲和沟通、沟通效能、情绪管效能等多个维度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相比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的得分更高。第四,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得分、亲和与利他效能以及情绪管控的水平,相比没有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的得分更高。

为了研究的需要,将专业与年级设定为自变量,因变量为人际交往效能感整体得分与各维度得分,在此基础上展开单因素方差分析,表4详细统计了各项分析结果。

表4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专业、年级上的比较
亲和效能 自我印象效能 利他效能 沟通效能 自我价值感 情绪控制效能 总分
M±SD M±SD M±SD M±SD M±SD M±SD M±SD
专业 文科 3.661±0.899 4.013±0.641 3.984±0.397 4.003±0.518 4.073±0.595 3.478±0.640 3.869±0.379
理工科 3.647±0.834 3.965±0.718 3.988±3.368 4.030±0.558 4.080±0.549 3.441±0.538 3.859±0.369
艺体 3.555±0.833 4.024±0.643 3.933±0.390 4.016±0.557 4.086±0.646 3.585±0.586 3.867±0.357
F 0.528 0.304 0.761 0.082 0.014 2.067 0.03
年级 大一 3.597±0.887 3.913±0.654 3.909±0.411 3.964±0.609 4.034±0.660 3.510±0.633 3.821±0.394
大二 3.579±0.755 3.901±0.529 3.915±0.348 4.079±0.586 4.135±0.523 3.506±0.569 3.852±0.338
大三 3.745±0.773 4.062±0.645 3.925±0.348 4.078±0.498 4.099±0.544 3.527±0.491 3.906±0.319
大四 3.611±0.892 4.057±0.735 4.046±0.379 4.008±0.504 4.082±0.586 3.466±0.595 3.878±0.377
F 0.511 1.56 3.760* 0.835 0.392 0.219 0.838

表4结果显示:(1)对于大学生而言,其专业的区别与人际交往的效能强弱两者之间并无紧密联系。

(2)大学生年级的不同,其利他效能维度也存在较大差距。经过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大四学生的利他效能要显著高于大一、大二、大三学生。结果见表5。

表5事后多重比较LSD

年级 年级 平均值差值
利他效能 大一 大二 -0.006
大三 -0.015
大四 -0.137**
大二 大三 -0.01
大四 -0.131*
大三 大四 -0.121*

5.2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5.2.1大学生情绪智力的总体情况

如下表6所示,显示了不同的情绪智力,其维度也不相同,下表数据是由维度得分的标准差以及平均值计算得到,且在该表中,其计分方法主要以5点计分为主,因此中位数为3。将总分与各维度题目均分与3进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见表6。

表6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情况
维度得分 题目均分 t
M±SD M±SD (题目均分与3的比较)
情绪知觉 44.262±5.725 3.689±0.477 28.317***
自我情绪管理 30.673±3.910 3.834±0.489 33.485***
他人情绪管理 23.714±3.253 3.952±0.542 34.463***
情绪表达 27.657±3.781 3.951±0.540 34.550***
情绪智力 31.577±3.697 3.828±0.448 36.236***

由表6可见,可以得知;通过将题目均分和总体情绪智力与理论均分相对比,前者显著大于后者3分,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大学生的总体情绪智力较优。

5.2.2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

在该项内容研究中,探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口学变量上的联系,自变量主要选择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因素、性别因素、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以及生源地这四种因素。对于因变量而言,选择情绪智力总体得分和在其他维度上的得分作为因变量,并通过对独立样本进行T检查,得到下列得分结果。

表7大学生情绪智力在性别、生源地、家庭结构、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的比较
情绪知觉 自我情绪管理 他人情绪管理 情绪利用 总分
M±SD M±SD M±SD M±SD M±SD
性别 3.748±0.519 3.845±0.553 3.974±0.589 3.976±0.610 3.861±0.511
3.650±0.445 3.827±0.444 3.939±0.510 3.935±0.490 3.806±0.402
t 1.984* 0.341 0.614 0.705 1.126
生源地 城镇 3.740±0.486 3.888±0.498 3.989±0.568 4.005±0.550 3.877±0.468
农村 3.633±0.463 3.776±0.473 3.914±0.512 3.893±0.525 3.774±0.420
t 2.212* 2.241* 1.354 2.047* 2.273*
是否独生子女 3.736±0.499 3.876±0.535 3.988±0.578 3.995±0.579 3.870±0.484
3.628±0.441 0.782±0.418 3.908±0.491 3.896±0.483 3.773±0.393
t 2.209* 1.934 1.435 1.789 2.179*
是否学生干部 3.689±0.490 3.858±0.511 3.999±0.548 3.935±0.541 3.839±0.456
3.688±0.467 3.815±0.470 3.915±0.536 3.964±0.541 3.819±0.442
t 0.02 0.864 1.511 -0.525 0.434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得知:(1)对于性别而言,其性别的不同对大学生的情绪智力知觉有着较大的影响,女生智力知觉明显低于男生;(2)对于生源地而言,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他人情绪管理维度上差异不大;(3)对于家庭结构而言,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的总体情绪智力和情绪知觉方面影响较大,存在较大的差异,非独生大学生得分显著低于独生子女得分情况;(4)大学生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整体的情绪智力和各维度得分方面没有较大的影响,差异不大。

探究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专业、年级之间的关系,自变量选择年级和专业这两个因素进行研究,因变量主要选择大学生整体的情绪智力和其他各维度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具体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8大学生情绪智力在专业、年级上的比较
情绪知觉 自我情绪管理 他人情绪管理 情绪利用 总分
M±SD M±SD M±SD M±SD M±SD
专业 文科 3.716±0.488 3.872±0.480 3.954±0.558 3.934±0.544 3.843±0.448
理工科 3.641±0.478 3.817±0.484 3.917±0.576 3.898±0.556 3.788±0.456
艺体 3.730±0.462 3.821±0.506 4.001±0.472 4.045±0.504 3.868±0.435
F 1.413 0.468 0.798 2.538 1.149
年级 大一 3.615±0.494 3.758±0.570 3.862±0.636 3.911±0.644 3.758±0.520
大二 3.630±0.439 3.829±0.432 3.944±0.487 3.937±0.457 3.801±0.388
大三 3.714±0.440 3.796±0.453 3.987±0.469 3.977±0.559 3.839±0.425
大四 3.746±0.488 3.898±0.460 3.999±0.519 3.971±0.489 3.877±0.424
F 1.961 1.889 1.436 0.319 1.577

根据上述表格数据可以得知,对于大学生而言,其年级和专业的不同对整体的情绪智力的高低无显著影响。

5.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探究人际交往效能感与大学生情绪智力之间的联系,并通过皮尔逊积差的方法进行分析,具体结果可以从下表得知。

表9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相关结果
情绪知觉 自我情绪管理 他人情绪管理 情绪利用 情绪智力
亲和效能 0.372*** 0.385*** 0.378*** 0.402** 0.432**
自我印象效能 0.422*** 0.436*** 0.389*** 0.398** 0.466***
利他效能 0.262*** 0.130** 0.305*** 0.200** 0.254***
沟通效能 0.429*** 0.443*** 0.418** 0.464*** 0.494***
自我价值感 0.090 0.219*** 0.066 0.106* 0.135**
情绪控制效能 0.293*** 0.291*** 0.286** 0.311*** 0.333**
人际交往效能感 0.527*** 0.550*** 0.515*** 0.538*** 0.600***

从表9可以看出,对于大学生而言,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对他人情绪管理以及情绪知觉无显著的影响,除此之前,其他各因素之间呈现正相关的联系,代表着情绪智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交往效能的强弱。

6讨论

6.1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知,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整体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强,尤其对于自身自我价值的认知,有着较为积极的状态,说明整体上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是较为肯定的。

性别不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效能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而言,女生的整体得分明显低于男生,说明男生更愿意亲近接触他人,在沟通技巧和情绪控制能力上也更胜一筹。这与以往的研究不一致。田梅研究发现,女生情绪控制效能得分显著高于男生[15]。大家以往更倾向于认为,女生更富有亲和力,且女生相对同年龄段的男生心理发展更早,情感也较为细腻,沟通表达能力较强都要优于男生。男生情绪一般较为激烈,容易激动,起伏较大,难以控制,而女生情感稳定深刻,比较平衡。但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现在这个自媒体发展较为迅速的时代,不论男生女生,通过网络获取的信息面较广,在人际沟通方面也能习得更多的技巧。此外,现今社会,媒体所营造的“暖男”形象,无论是电视荧屏还是现实生活中都更容易深入人心,赢得大众好感。所以男女生在人际交往效能感方面的差异日渐消除,甚至男生更显著高于女生。

对于生源地而言,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除了在自我价值感以及利他效能这两个维度之外,农村大学生的整体得分显著低于城市大学生。

这主要是家庭教育疏忽、成长环境不同、获得的资源悬殊所导致的差异。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知识面、视野相对来自城镇的大学生而言狭窄一些,获得信息的途径较少,父母给予的教育及其他方面的资源也很有限,进入大学以后可能会产生自卑羞怯的心理,对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没有什么信心,因而不愿意主动参加团体活动。同时在人际交往中也容易受他人影响,产生沮丧、患得患失等负面情绪。

总体人际交往效能感及亲和效能、沟通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存在显著的家庭结构差异,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的亲和动机更高,人际沟通能力更好,掌控情绪的能力更强。究其原因,独生子女能够获得父母完全的关注和悉心的教育,获得更多为人处世与人交往的道理。

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及亲和效能、利他效能、情绪控制效能在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有明显差异,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得分显著高于未担任干部的学生。学生干部的职责注定了要经常与老师同学接触,交流沟通学习事宜。大学班级不同于高中班级,学生来自各个省市,归属感和凝聚力都更弱一点。所以担任学生干部需要亲和能力更强,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调性,才能做好学生相关工作。在动员班集体活动时,需要耐心、热情,为同学们热心服务积极解惑,所以担任学生干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种交流锻炼。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专业类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否定了之前的假设。这可能是因为不同专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尽管有着很大的差异性,但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在非智力结构方面的发展。

大学生年级上的不同,利他效能维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研究,发现对于大四的学生,其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这说明学生逐步适应了大学生活,更多的了解学校、老师、同学以后,人际交往也会有一定的提高。随着个体的认知不断成熟和社会化程度逐步加深,也会自主的做出更多的利他行为。

6.2大学生的情绪智力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情绪智力总体状况良好。说明在现有的教育下,大学生的情绪智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男、女生在情绪知觉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男生得分显著高于女生。这与申雨凡的研究结论:女生情绪智力高于男生相悖。大众通常认为女生情感细腻,同理心更强,更容易感知和理解自己或者是别人的情绪变化,而男生则较为粗心不太会去留意这些细节。除此之外,男女生交流方式也有所不同,导致对情绪信息的敏锐程度也有所差异。女生多进行的是情感交流,而男生交流更多是基于活动和任务内容。而本研究中结果显示男生情绪智力显著高于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教育的发展,社会文化对于男女生的性别角色期待也发生了转变,对男生情绪智力的培养也开始重视起来。

城镇和农村的大学生,生源地的不同,城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但在他人情绪管理维度上差异不大,这可能是家庭、学校环境的不同所造成的,城镇的学生可能从小接触到不同的人或新鲜的事物机会更多,社交范围更广一些,接受的刺激更多,在与他人及环境作用的过程中,提高了感知他人情绪、管控自身情绪的能力。

大学生家庭结构不同,其情绪智力总分及情绪知觉维度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而言,非独生子女其整体得分情况显著低于独生子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独生子女对情绪较为关注,容易感知情绪上的变化,并有效调控自己的情绪。

大学生总体情绪智力及各维度得分在专业、年级、是否担任学生干部上没有显著差异,否定了之前的假设。笔者认为可能是使用了不同的问卷测量工具,以及采取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取样范围过小且不均匀所导致。

6.3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得知,对于大学生而言,情绪智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人际交往效能能力的强弱,两者呈现正相关联系,说明个体能敏锐察觉到他人情绪,积极调节自身情绪,对其人际交往活动大有裨益。情绪智力高的个体能敏锐的察觉自身和周围环境的情感信息,并充分利用该信息所带来的资源,对于建立人际交往中的自信心有一定作用,因此人际交往效能感也会有所提高。同时,人际交往越顺畅,个体越会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交往活动中,也会促进情绪智力的提高。

情绪知觉和自我价值感不存在显著相关,说明无法清晰辨别自己或他人情绪的人对他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他人情绪管理和自我价值感相关不显著,说明一个人即便能很好的理解他人的情绪,也不意味着他对自我的评价是全面、深刻、积极的。

依据以上的研究结果发现,想要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改善社交现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在生源地和家庭结构方面呈现出差异,这就要求学校教育工作者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育方式,应当因材施教。对于自我价值感低,在人际交往中容易产生自卑羞怯情绪的学生,我们可以鼓励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团体活动,担任班干部,引导他们做出一些利他行为。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可以获得他人的肯定与信任,进而收获友谊。对于那些情绪智力高、亲和能力强、沟通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请他们多组织集体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班集体更凝聚,减少同学们间的隔阂。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还可以多开展提高情绪智力、人际沟通方面的讲座、沙龙、团体辅导等等活动,教授学生一些识别情绪、正确表达与宣泄自己情绪的技巧,并在现实情境中学以致用。对有需要的同学也可以进行单独咨询,了解其困惑,帮助其解决相应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成熟。(2)家庭也应当重视子女成长过程中情绪智力的培养,适时引导。本研究中独生子女的人际交往效能感和情绪智力得分都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成长中受到父母更多的关注和更加悉心的照料,在人际交往中也必然受到一定教导。因此子女会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人际活动中去,遇到冲突也能迎刃而解,从而获得自我肯定的情感体验。所以父母应当多与子女进行沟通,适时地交流对事物的看法和意见,教给子女一些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的技巧,也会有利于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发展。(3)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自身也得做出能动性的改变。个人应当有意识的学习情绪智力相关理论和人际沟通的技巧。在日常交往活动中,学会去观察体会他人的情绪。同时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学会换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当情绪状态不佳时,要自主调节。与人交往不要只考虑个人利益个人愿望是否能实现,功利性和目的性少一点,真诚、同理心、倾听多一点,往往会为我们博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使我们成为受欢迎的人。

7结论

在本文中,通过对大学生的整体情绪智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两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可以得知:(1)性别不同,生源地的不同,对人际交往效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大学生家庭结构的不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人际交往效能也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担任学生干部的大学生明显高于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2)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总分存在显著的生源地、家庭结构差异,城镇大学生显著高于农村大学生,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3)除了自我价值感和情绪知觉、他人情绪管理之间不存在相关外,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各维度与情绪智力总分、各维度之间都存在非常显著或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参考文献:

[1]张鼎昆 方俐洛 凌文辁.自我效能感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心理学动态,1999

[2]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理论构念与测量[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3).

[3]谢玮 竺培梁.近五年国内外大学生情绪智力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

[4]唐守兰.初中生情绪智力、父母教养方式与人际适应的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15

[5]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J].心理科学,2005,28(5):1246-1249

[6]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

[7]赵晶,郑林科,肖琼,董建红,魏晓言.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1)

[8]刘金玲,崔建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沟通技能关系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

[9]庞静娟,金文霞,杨美荣.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3,7(15)

[10]熊澄清,许远理.大学生情绪智力的特征[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25-27

[11]申雨凡.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研究[J],科教导刊,2015.07.082

[12]李笑笑,张承凤.大学生成人依恋与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情绪智力的中介效应[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05-0106-04

[13]谢晶,张厚粲.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研究[J],心理研究,2008,1(6):67-71

[14]王才康.少年犯情绪智力及其与有关个性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8):566-567

[15]田梅.人际交往效能感在主客观因素上的差异研究——以大学生为例[J],社会研究.1002- 2589(2012)17- 0096- 02

[16]蔡玲丽,宋茜,赵春鱼.大学生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状况及其辅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1.27(3):73-78

附录

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的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表现方面的情况,共包含2个部分(问卷1和问卷2)。答案的真实性将直接影响研究的科学性,因此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回答。问卷将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因此不会对您的生活造成任何不良影响。本问卷没有回答时间的限制,且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如果没有特殊说明,均为单项选择题。请按要求作答,不要遗漏!谢谢您的合作!祝您学业进步,生活愉快!

个人基本信息

性别:_________ 专业: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 生源地:__________ 是否独生子女:___________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 ____________

问卷1

下列题目是有关您在人际交往中的体验,每题均有六个选项。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大部分不符合”,3代表“基本不符合”,4代表“基本符合”,5代表“大部分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判断该描述与您的符合程度,选择相应选项。

1 2 3 4 5 6
1参加一个新的聚会,我通常会结识很多人。
2我从不欺骗任何人。
3我总是为别人考虑的比较多。
4我答应别人的事一定会做到。
5当我描述一件事情时,别人通常能正确领悟我的意思。
6别人借了我的钱,忘了归还,我会很介意。
7假如有人邀我参加一次活动,或者在晚会上表演节目,我会欣然接受。
8我总是别人依赖的对象。
9我与朋友通常能保持数年之久的联系。
10当我遇到问题时,通常会找自己信赖的朋友帮忙解决。
11我只喜欢与同我谈得来的人接近。
12当有人对我不友好时,我常常可以找到恰当的对策。
13我与别人的友谊发展,通常都是我采取主动态度。
14在老师面前,我总是感到紧张,不知所措。
15我通常不会收到别人对我的想法或说法的影响。
16我嫉妒周围那些超越我的人。
17我觉得我有责任分担朋友的忧愁。
18当我与朋友出现分歧时,我通常坚持自己要做的事。
19朋友经常称赞我有幽默感。
20我对某人不满时,总想报复。
21我觉得赢得别人的称赞和关注很困难。
22我常为一些我做过的事情感到懊悔。
23有人批评我,我会怨恨她。
24当我和别人谈话,并想留给对方深刻的印象时,我的声音通常会颤抖。
25在与每个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常常会感到对方可能不会喜欢你。
26我很重视家人对我的看法。
27我的情绪常常会从非常高兴一下子变成非常忧伤。
28我经常为别人答疑解惑。
29我在朋友眼中是个知识渊博的人。
30我对朋友的道德品质要求很高。
31我从来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
32我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33我认为与老师相处时间很容易的事情。
34我经常组织班集体活动。
35我和那些与我脾气不相投的人也能和睦相处。
36我很爱与人聊天。

问卷2

下列是有关您在不同情境下想法和感受的陈述。每道题均有五个选项,其中1代表”完全不符合”,2代表”比较不符合”,3代表”说不清”,4代表”比较符合,5代表”完全符合”。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选项。

1 2 3 4 5
1我知道与别人谈论私人问题的恰当时机。
2遇到困难时我会想起曾经经历过的类似困难。
3我希望能够做好我想做的大部分事情。
4别人很容易信任我。
5我觉得我很难理解别人的身体语言。
6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重大事件,使我重新审视何为重要,何为不重要。
7心情好的时候我就能看到新的希望。
8情绪是决定我们生活有意义的重要因素。
9我能清楚意识到自己每一刻的情绪。
10我盼望能事事如意。
11我喜欢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情感。
12心情好的时候,我知道如何保持这种好心情。
13安排有关事情,我尽量使别人感到满意。
14我喜欢做能使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
15我很清楚自己传递给别人的非语言信息。
16我尽量做得好一些,使别人对我的印象好点。
17心情好的时候,解决问题对我来说很容易。
18我能察颜观色辨别别人的情绪。
19我知道我为什么情绪不好。
20心情好时,我能思路大开,想出很多新点子。
21我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22我很清楚自己在某一刻的情绪状态。
23付出努力时我会想象自己即将取得好成绩,以激励自己。
24发现别人在某一方面做得很好,我会称赞他。
25我能理解别人传递给我的非语言信息。
26当别人告诉我他人生中经历的某件重大事件时,我感觉上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一样。
27当我感到情绪变化时,就会涌现一些新颖的想法。
28遇到困难时,一想到可能会失败,我就会退却。
29我只需看几眼就能知道别人情绪的好坏。
30当别人消沉时我能帮助他,使他感觉好一些。
31在挫折面前,我能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应对挑战。
32我熊通过别人讲话的语调判断他当时的情绪。
33我很难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与情绪智力的关系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3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763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1月29日
Next 2022年11月3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