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

摘要: 会计政策选择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它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可以说会计的过程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不仅会影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还会影

  摘要:会计政策选择是影响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比较重要的一方面,它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从确认、计量、记录到报告,可以说会计的过程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财务报表的生成是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会计政策选择不仅会影响各个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甚至还会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果。本文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和动因,以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业绩的影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动因;建议
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思考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逐渐影响并且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会计成为了把握经济发展的主要职责之一,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结合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的制度,来思考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企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劳动力,在经济不断增长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是指就经济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作出规定,以指导和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只有会计人员能够按照现行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的发展,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才能够更加的符合XXX发展的需求。
  会计人员应该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判断,以对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恰当的处理,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为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本文通过对概念的分析,列举出很多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业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办法总体说明会计政策的变更给企业业绩带来的影响。

  1会计政策选择的概述

  1.1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内涵

  会计政策是我国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报告过程中应用的会计处理原则、基础和方法。会计政策选择是企业根据自身实际经营状况,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此规范一般由各国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等组成)来选择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方法的整个过程。对属于同一范畴的经济活动内容,如果采用不一样的会计政策,可能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经济效果,会给我国的企业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根据本身的特点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在会计处理时依据既定规范,对可供选用的具体会计原则、方法和程序进行定性、定量的比较分析后,拟定决策并加以执行,企业一经选定某种方法,就不能随意变更。

  1.2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

  会计政策的选择是每个企业都会出现的一种选择现象,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问题,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对企业业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它是公司利益相关者处理经济关系、协调经济矛盾、分配经济利益不可或缺的一项措施。所以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历来受到各个利益相关的重视。由于会计准则的变化、经济业务性质发生变化、内外环境的变化等多种变化因素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给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完善和找出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使企业更加长久的发展下去,而会计政策的改变并非时滞、会计准则的不完美导致的,市场的压力以及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内在动力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因此,我们要认清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因素,使企业也能够长期的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站稳脚跟。

  1.3会计政策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合法性
  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必须在有关法律规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处理方法的规定内进行选择,如果企业在选择时超出了法律的范围,就属于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也是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最基本的原则。目前,我国会计政策方面的相关法律主要包括《公司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等,会计人员都需要对这些相关法律进行学习和了解。但在选择的同时,应该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遵循会计政策与会计核算过程中自身的规律,如果选用的会计政策与税法有不一致时,应充分考虑整体局面。
  (2)合理性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只有在建立合理性基础上的政策方向,才有利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保障各方的经济利益,会计政策与企业内部制度是相辅相成的。合理性原则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从企业自身情况出发,充分考虑企业的目标、当前状况、发展前景、在同行业的地位水平等综合因素,来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只有充分全面的了解企业的综合情况,才能合理恰当地选择会计政策,保证效果。同时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或自身环境,当原有的会计政策不能充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完整性时,企业还可能存在需要改变会计政策的情况,这为选择新的会计政策提供了一定的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在调整会计政策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正确处理好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保持其稳定性及利益均衡性,不能影响企业目标的现实过程。
  (3)统一性
  企业的实际会计操作要严格按照所选择的会计制度来执行,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统一性和一致性,不可随意变更。如果会计人员违背自己的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对会计政策进行操纵,随意变更会计政策来牟取自身利益,就会触犯法律,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但需要指出的是,在理解统一性原则时,不能理解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变更会计政策,准确的说是不能随意变更,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的情况一般可分为两种:第一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企业变更,那么企业必须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变更,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对其变更的情况进行充分披露;二种,当所选择的会计政策已经不符合企业的发展状况及运营制度时,其反映的会计信息也已经不能保证其可靠性及完整性,那么会计人员应该了解新的企业情况的基础上,及时准确地变更会计政策,使其恰当合理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便于企业决策者及时掌握其转变的内涵,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4)成本与效益相结合性
  为了满足企业决策者的需要,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应将成本与效益结合起来考虑。首先,会计人员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考虑成本问题。在产生的效益较低时,会计人员要倾向于选择更便于理解和实施、可操作性强的会计政策,以此来降低企业的成本,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此原则需要会计人员在结合效益和成本的基础上作出权衡。

  1.4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因素

  1.4.1外部因素
  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因素很多,包含经济、法律、政治、社会环境因素。例如:高科技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确认、摊销以及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政策更为关注;上市公司应选择那些能充分披露会计信息的会计政策;独资、合伙企业则对信息的公开程度的要求较低;通过负债筹集资金的企业,应更多关注债权人的利益,使会计政策倾向稳健;而负债率低的企业,则应选择保障股东利益的会计政策。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企业可以采取合理积极的会计政策;而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企业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经营的安全性,选择相对稳定的会计政策来规避可能会发生的财务风险。任何企业在进行会计政策的选择时都应遵循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在其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因此,会计法律是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直接因素。但是,目前我国的相关会计法律仍然不够健全,需要去完善。健全的会计法律是进行合理会计政策选择的大前提。巨额利润常常会受到XX的特别关注,并且引起一些不利于企业发展的限制性政策。
  1.4.2内部因素
  (1)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判断能力。目前,上市公司通过滥用会计政策进行操纵利润的现象屡见不鲜,会计政策选择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比弄虚作假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更具隐蔽性。会计职业道德以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为核心,要求会计人员必需具备正直、客观的工作态度。对经济业务作出全面的分析,对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多方权衡,积极参与决策工作,作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符合现状的预估和判断;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只有不被眼前的利益诱惑、忠于职守、客观公正的会计人员才能反映出企业最真实、最完整的会计信息。
  (2)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因素。管理者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同时,会设法增加自身的利益,在这样的动机下,管理人员会特别关心提高报告收益的会计政策,甚至动用职务之便,操纵会计政策的选择,利用提前确认会计收益、减少费用、将费用用资本化等会计手段来使企业增大报告收益,从而增大自己的报酬。而投资者往往会使用保全资本的稳当的会计政策,同时,股东们通常不会选择分配现金股利等会稀释股权的会计政策,因此,他们在会计政策的选择问题上往往偏向于保守。债权人往往为了降低风险,保证其债权及时的完整收回,往往会特别注重企业的偿债能力,并在契约上增添一些限制条款来保证自己的利益,因此,有债契约的企业更可能会采用提高财务比率的会计政策来避免违约。

  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对业绩的影响

  2.1计量属性的选择

  计量属性的选择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厚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相当严重,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现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对业绩增长有着严重的制约条件,只有分清楚其中的内涵,才能够判断其影响。历史成本计量主要是以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相对稳定的假设条件为基础。基于这样的假设,历史成本可以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企业面临的风险较低,物价变动并不剧烈,历史成本可以更可靠的反映出公司的业绩。但是如果在严重的通货膨胀期间,以历史成本计算的成本会明显偏低,从而导致企业利润虚高,多交所得税,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对于企业业绩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期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折现金额计量。在可变现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计量能够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符合配比原则。但是如果企业不适当的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就容易造成企业财务数据不真实的反映企业的业绩。例如:在2007年岁宝热电公司将计价方式从原本按照历史成本计价改为按公允价值计价。因为资产价格上涨从而使利润大幅上涨。岁宝热电公司成为一季度每股净资产冠军,每股净资产16.05元,并且因为该公司持有1.84亿股民生银行股权,使得账面价值多增20多亿元。

  2.2存货的会计政策选择

  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会直接影响期末存货价值的确定和销售成本的计算,进而对企业的利润、税收负担、现金流量、财务比率等产生影响。因此,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是会计政策选择的一个重要问题。
  存货计价方法分别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由于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直接决定了本期的成本费用和期末存货资产价值,从而影响了企业利润、所得税费用和财务状况。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或先收到的存货先耗用,并根据这种假定的存货流转次序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具体方法是收入存货时,逐笔登记收入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成本和结存金额。一般来说,当物价持续走低时,发出的存货宜采用先进先出法,因为这种情况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出来的期末存货低,从而增加企业当期的销售成本,相对减少企业当期收益,减轻企业所得税负担。但是在通货膨胀条件下,销售成本偏低,会使得利润虚计。
  加权平均法是根据期初存货结余和本期收入存货的数量及进价成本,期末一次计算存货的本月加权平均单价,作为计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价值的单价,以求得本期发出存货成本和结存存货价值的一种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企业计入各期产品成本的存货价格比较均衡,不会忽高忽低。特别是在存货价格差别较大时,可以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使企业产品成本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各期利润比较均衡,不至于因为利润忽高忽低而使利润过高而需套用高税率。在物价上下波动的情况下,则应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存货进行计价,以避免各期利润忽高忽低,造成企业各期应纳税所得额上下波动,增加企业安排应用资金的难度,可能会造成企业在应纳所得税额过高年度资金周转困难,而陷入财务困境,继而影响企业的其他经营活动。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使本期销货成本介于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这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不易被操纵,因而被广泛采用。但会使当期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实际进货成本配比得到的销售利润,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损害了前后两个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个别计价法是以每次收入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该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但这种方法的前提是需要对发出和结存存货的批次进行具体认定,以辨别其所属的收入批次,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并且采用这种方法极易被用作调节利润的手段。因为,如果营运不佳,估计利润不高,管理人员就会高价售出低成本的商品,以提高利润,或以相反的方法降低利润。

  2.3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选择

  由于资金受时间价值因素的影响,企业就会因为选择的折旧方法不同,而获得不同的资金时间价值收益和承担不同的税负水平。企业经营负担的折旧费由折旧方法确定,折旧方法不仅影响企业各期产品的成本,还会影响产品的定价、企业的净收益和国家应缴纳税款,此外,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用于构建和更新固定资产的资金积累等。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确定产品折旧费用。而现行会计准则并未对资产的使用寿命作出规定,而《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给出了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对企业来说折旧费属于非付现成本。企业可以在税法允许范围内尽可能缩短折旧年限,加速固定资产折旧,减少前期利润,将税金负担向以后年度转移,从而减少现金流出,降低资金成本。例如:在2012-2013年,煤炭行业陷入低谷,安源煤业旗下曲江公司受宏观经济影响,全年亏损6475万元,致使全年业绩同比下降。在2013年4月1日,安源煤业变更了部分固定资产折旧和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的会计估计,缩短了折旧年限,使得江西煤业增加了0.475亿元净利润。

  2.4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政策选择

  应收账款是企业的流动资产,应收账款周转速度越快,企业现金流越充足,这种良性循环可以增加企业内部资金的创造机能,可以进行再投资。反之,可能减少资本,引起企业破产。所以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是关系到企业能否持续经营的关键,企业管理者必须要高度重视。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是会计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会计适应商品经济社会的要求。在西方社会已被广泛应用。在我国,为体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营亏的要求允许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将为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增加企业良性经营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防范财务风险,更加客观公正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使应收债权更接近于公司回收情况和风险情况,根据谨慎性原则,金新农股份有限公司对应收款项的账龄组合和坏账准备计提比例中“按信用风险特征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款项”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公司基于2015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经审计后的金额及结构进行了初步测算,并假设其与公司2016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金额及结构不存在重大差异,在该假设的基础上依据上述测算结果预计,本次会计估计变更将会增加公司2016年度合并净利润总额人民币236万元。约占公司2015年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2.28%;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约221万元,约占公司2015年末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0.14%。

  3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分析

  3.1企业会计政策变更的动因

  现行的会计制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留给企业的选择权较多,这就为企业会计政策的变更提供了前提条件。由于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股东财富最大化的会计政策,这也是会计政策变更的部分动机所在。避免XX和市场管制机构的关注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不成熟,资本市场是受XX高度管制的市场;债权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降低风险,通常在债务契约中规定一些限制性条款,例如最低限度的流动比率、利息保障倍数、限制对资产的清理和转移、限制公司举新债等;若企业存在由于政治活动而引起的潜在财富转移,那么假定它的企业管理人员将采取减少其财富转移的会计政策。由于国内对会计政策变更监管严格,利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盈余也就成为企业常用手法之一例如:2001年至2004年发现会计估计变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研究后发现决定上市公司进行会计估计变更的经济动因包括公司的债务水平、业绩状况以及事务所变更等等。在契约假设条件下,中国金融的现实是,企业在申请信贷时,对公司进行财务包装,夸大盈利前景,美化财务数据,形式上满足银行放贷要求;获得贷款后,先转移利润和资产,掏空上市公司,然后巨额计提,恶化财务指标,逼迫银行削债重组。部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甚至“维护社会稳定”挟持XX以令银行发放“安定团结贷款”。发放这些贷款前,个别银行迫于信贷发放财务标准的制约,暗示公司财务操纵,以达到形式上合规的目的。其中,会计估计变更成为一些企业贷前、贷后的“会计魔方”。据此,笔者认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与会计估计变更相关;在业绩变量假设下,在使用会计估计变更调节利润方面,除了业绩优异公司有“削峰填谷”的动机外,业绩原本亏损的公司则有加大亏损,为后期盈利打下基础的动机。据此笔者认为会计估计变更与业绩状况有关;在审计变量假设下,同一事务所在连续审计同一家企业时,除非企业的经营方向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一般不会同意公司在前后两年采用不同的会计估计原则,即发生会计估计变更。反之,不同的事务所则可能对同一事项做出不同的估计判断。据此,笔者认为会计估计变更与事务所变更有关。

  3.2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中的问题

  (1)会计规范体系存在缺陷。一方面我国目前会计准则以及会计制度不够完善,给企业留有很大的自主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从而导致了许多企业在政策的漏洞下,随意选择和变更对自身利益有利的会计政策。比如应该确认收入时不确认,随意将企业盈亏提前或推迟确认。另一方面会计制度和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的会计工作相比较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会计准则是根据以往的实际工作总结出来的结果,而现今社会不断地发展,现实生活中不断有新的会计业务发生,此时的会计准则往往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不能涵盖新的会计处理方法,不能做出准确的规范措施,也为企业随意变更会计政策选择制造了机会。另外会计体系存在的缺陷就是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体系。
  (2)企业管理机制存在缺陷。目前我国这种委托代理结构的公司管理机制,对于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约束。在委托代理结构下,管理者与所有者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管理者占有明显优势。而我国对于如何确保信息质量又还未提出有效的制度,这就导致企业管理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情况下,会进行有利于自身利益的经营管理行为,甚至通过粉饰报表、操控利润虚夸自己的治理政绩。没有健全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就不能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会计信息质量就会大打折扣,此时会计信息就有可能成为内部人员控制及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
  (3)企业不能合理有效的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不能有效实现。企业缺乏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没有规范一致的目标,无法将政策与企业很好的融合,引起会计政策选择不合理,会计信息质量较低,同时也使会计政策选择的作用大大降低。会计政策的选择对于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
  (4)注册会计师行业执业不规范,监管不力。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不规范,注册会计师在履行本职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保持独立、客观的立场,这样审计结果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执业环境的不规范,还会导致会计事务所之间的恶性竞争,更有甚者,为了维持生存、增加收入、吸引客户等目的,丧失公正性,曲意迎合企业当局的意图,丢失了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我国部分注册会计师存在业务水平较低、职业道德观念低下、责任心和风险意识匮乏等问题,这本身也会直接影响审计的质量,这些因素在客观条件下允许企业违规操纵会计政策选择。
  (5)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不够。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会计知识的不断更新,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加大了会计工作的难度。而有些会计人员没有会计政策选择的意识,仅仅是简单套用过往工作的经验,使企业的会计政策选择过于单一和随意,使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大打折扣。尽管我国早些年以及开始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大部分会计人员仅仅局限于知道准则要求,但不按规定执行的层面,这也就会导致会计政策选择的不客观、不合理。

  4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建议

  4.1规范会计体系,合理的选择会计政策

  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要想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首先要正确合理的确定企业选择会计政策的空间,适当的给与约束。并且应该严格规定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和变更的披露机制,使得企业在选择、变更会计政策的目标和程序方面更加公开透明化。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会计政策选择披露机制应该遵循的规则,并加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予以监管和约束。

  4.2健全企业治理结构

  具体而言,应强化企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建立报酬和业绩相对称的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发挥它们在公司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赋予公司治理层约束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权利;完善企业内部监控制度;还应对企业激励机制给与适当的优化。完善公司结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也是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环节之一,只有不断的提高我国的公司结构,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问题的现状。

  4.3进一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我国会计制度对会计政策披露的规定仍然存在部分漏洞,不同的企业在披露内容方式等各异,并且对有关影响利润的会计政策不披露或是披露不清,严重影响了使用者的理解。就会计政策而言,会计政策揭示的是对会计政策选择结果的综合披露。因此,企业应尽快加强会计政策选择披露的规范性,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的披露时间、形式、内容、格式等予以具体化,减少内外部信息不对称,便于公众理解,逐步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4.4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监管

  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企业是否合理运用会计政策提供有效的监督。但目前来看,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中处于被动地位,有时候出于利益考虑不得不满足被审计单位的要求,所以应该提升注册会计师的独立地位,提升对注册会计师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严格追求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同时强化道德观念,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可以通过发布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公众通告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情况,鼓励社会公众进行监督,约束注册会计师从业人员的行为。

  4.5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的素质也将直接决定会计信息质量,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形成内部约束机制,防范舞弊和经营风险,依法展开会计工作。为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就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确保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最终实现现行会计准则体系下企业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

  5结论

  会计政策选择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会计发展的历史。会计政策是企业会计信息赖以生成的基础,也是会计发挥其功能作用的具体手段,具有广泛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企业、债权人、投资者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过程就是会计政策的制定、执行与选择的过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己具备了进行会计政策选择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因此,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我国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对规范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会计政策的选择也对企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会给企业的利润造成严重的损害。
  参考文献
  [1]田昆儒,姚会娟.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基于上证A股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08).
  [2]赵英会.XX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博弈论视角[J].会计之友(中旬上),2010,(11).
  [3]侯文哲,钟燕玲.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1,(23).
  [4]周明森.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及其选择的研究[J].知识经济,2016,(01).
  [5]陈俞闽.浅谈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和行为约束[J].经济师,2010,(10).
  [6]颜敏.决定会计政策选择盈利策略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2008年深沪股市的经验检验[J].财会月刊,2010,(24).
  [7]孙震坤.新准则条件下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0).
  [8]童立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统计与决策,2011,(12).
  [9]孙静.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动机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10]武晓丽.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
  [11]温琳.我国会计政策选择研究回顾与展望[J].财会通讯,2014,(21).
  [12]李丽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6,(21).
  [13]沈群英.会计政策选择研究[J].经济师,2016,(10).
  [14]沙亦鹏,冉霄文,曹娅楠,宋晓满.浅议财务分析中会计政策的作用——以保利地产为例[J].会计师,2016,(04).
  [15]高瑞岚.地区差异与会计政策选择[D].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2017.
  [16]徐全华.会计政策变更与分类转移盈余管理——基于阳光股份的案例分析[J].财会通讯,2017,(16).
  [17]刘哲明.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
  [18]肖爱明.谈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4.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22.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9月16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