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体操运动员来说,创新是取得胜利的关键要素。究其原因,体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不断提升,基本体操的创新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理解和掌握基本体操的革新功能和方法非常关键。基于此,本文以基础体操为研究对象,试图探讨关于基础体操动作创新的更多方式。本文首先对体操动作创新的类型原则及特征分别作出理论性的概述,其次,对于基础体操动作创新的意义和影响因素分别作出分析,然后阐述了基础体操动作创新中的技术问题,最后对基础体操动作的具体创新设计进行了具体性探究,希望通过对我国体操队创新理论和实践的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基本体操创新设计提供些许参考价值。
关键词:基础体操;动作;创新;设计
1前言
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研究目的
创新是体操发展的必要条件,了解和掌握体操动作创新的特征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在进入XXX后,怎样保持创新并获得更多的竞争力,关系着我国体操事业未来的发展。本文希望通过研究,能更好地找到体操如何在不断提升创新意识的方法。
1.1.2研究意义
创新是体操发展的动力,也是运动员获胜的必要条件。伴随体操技术的急速发展,动作创新在体操比赛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基础体操动作创新原则与方法进行研究探索,掌握其特点、原理和基础,可为今后合理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1.2文献综述
1.2.1基础体操动作创新的类型
1.特技型
特技技能也被称为独特技能,在中国戏曲界经常被称为独特技能 独特的技能是指具有独特个性,基于独特能力的运动员创新——独特的技能。这种创新行动是非常困难和有价值的。[1]它往往属于某个人、某几个人,竞争对手很难在短时间内模仿。比如说李宁的吊环“支撑后翻经吊臂悬垂前摆上”,或者马艳红的高低杠“绷杠旋下”等。
2.引潮型
引潮型是具有趋势特性的一种功能。运动员的出人意料的创新动作并不复杂,但是具有很高的开放空间。其他运动员竞相学习和效仿,很快形成一种趋势。这种行为可以称为引潮趋势型。比如说苏联运动员在单杠上完成的“特卡切夫腾越”,或者是X运动员在鞍马上完成的“托马斯全旋”等。
3.加难型
根据动作的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动作逐渐传播。例如:自由体操中,组后两周的空翻发展为组后三周的空翻,直体后720°的空翻发展为直体后1080°空翻。这种运动是在前两个运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就创新思想而言,这不像前两个那样困难,但是要克服这种困难,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良好的身体条件。例如,优秀的中国运动员李小双花了几年的时间在自由体操队后面空翻了三个星期。而且,他有很强的腿部力量和扎实的基本功。
1.2.2国内研究现状
刘建和在他的《论运动技术创新》一文中对运动技术创新做了概括性论述,他认为“技术创新是使技术能够飞跃式发展的主要途径”,运动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两种形式即渐进式和飞跃式。
肖春的《世锦赛男子自由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特征》一文中,作者通过对男子自由体操决赛前八名的选手在比赛中的成套动作编排结构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发现体操运动员更多是为了体现单个高难动作的价值和动作连接价值从而导致了非技巧类动作的使用太过单一。
综上所述:运动技术是竞技体操发展的基础,随着运动员体能的提高、体操器械的改进和更新、新体育规则的实施和体育科学的发展,体操动作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教练员和运动员必须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创新的特点和方法,才能成功有效地创造出新的难度动作,为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2.3国外研究现状
美籍奥地利人J.A.Schumpter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影响出发,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首先提出了技术创新理论。
M Marinsek 在《Landing errors in the men’s floor exercise are caused by flightcharacteristics》中通过测量自由体操运动员在空翻动作不同阶段的参数,并利用特定的评估理论模型对不同的测量参数进行分析,从而找寻出体操运动员空翻动作落地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综上所述:体操学习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天赋,要注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并探索知识,敢于大胆思考,勇于想象,富有创新的能力。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基础体操动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系统研究基础体操创新的设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查阅法
通过各种途径采集国内外有关体操项目研究的资料,查阅《体操大辞典》等有关著作。搜集中国体操协会网、新浪等网站的各种资料,并通过中国知网以“基础体操创新”为检索,查询有参考价值的各种相关论文,进行归类分析。
2.2.2录像分析法:
以录像的形式,对以往基础体操动作进行分析,对每套动作的创新特点、方法和形式等分析,并从中研究出哪些是突出点,整套动作中哪些有可能是影响创新的因素。
2.2.3. 专家访谈法:
对在体操领域内的高级教练员进行访谈,对我国基础体操动作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讨。
3结果与分析
3.1体操动作创新的相关原理
3.1.1体操动作的创新原则
1.超前性原则
所谓的超前是快人一步。超前性原则体现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设计、超前的试验和超前的应用上。[2]例如,马艳红根据教练周继川的先进构思、设计和实验,创作了“绷杠旋空翻下”。第八届全运会前三年,陈峰结合动作特点,提前准备了“隔两环宽臂支撑托马斯转体360°”,为夺得金牌保留了秘密武器,一举成功。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理论与实践存在显著差异。与此同时,丰富的经验与精湛的技术是运动员实施创新的基础。正是因为这一创新运动,为奥运会夺冠。
2.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是指运动员在进行创新动作时的个体特征。具体而言,运动员的性别、心理、机能、年龄、体型以及体质均属于常见的人格特征。需要注意的是,形状和质量特征在创新动作设计中更为重要。在设计新动作时,我们必须有个性。简单来说,运动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包括技术水平、身体素质以及形貌特征等因素,完成动作的设计与创新。与此同时,运动员也要收集对手信息,并以此为基础,提高动作质量。总而言之,只有掌握对手的举动,才能轻松击败对方。比如鞍马 “隔两环宽臂支撑托马斯打滚180°”就是根据山西运动员陈峰手臂支撑能力强、肩臀柔韧性好的身体优势而设计的,短臂运动员很难完成动作。因此可以根据运动员个人特质提高创新的成功率,否则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收效甚微。
3.可行性原则
从实际情况来看,运动员必须遵循可行性原则,完成动作的设计与创新。究其原因,比赛规则、动作完成度以及竞技水平都会对运动员的得分构成显著影响。例如,在单杠团身后空翻3周后的原始设计中,研究人员结合动作完成度,详细分析了翻转速度与翻转高度,并以研究结果为基础,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答案,即该动作是可行的[3]。
3.1.2体操动作创新的特征
体操的革新是指在现有体育运动的基础上,对具有特定创造性活动价值的基本体操的发明或变革。它主要用新这个词来具体化,这主要反映了运动员运动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它通常以一系列行动的形式表现出来,新行动、新技术、新联系或新风格。在推进体操技术的开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体操的革新有以下特点。
1.新奇性
新奇是指新的、不寻常的或令人回味的行为和联想的独特性,这些行为和联想是被创造或转化的。新奇性是基础体操创新的重要特征,比如鞍马上的托马斯全旋就是从收腿全旋到分腿全旋的变化。随着双腿摆动越来越充分,给人一种新的波浪感,由此可见,运动员的得分与动作创新密切相关。
2.价值性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运动员的动作完成度、动作难度以及动作流畅性都会对得分构成显著影响。[4]基础体操比赛的成绩不单取决于整套动作,还应取决于难度值、衔接值和特殊要求。根据1997年的国际规则,D和E难度的分数是1.4分。获得分数的条件取决于完成的D和E动作的数量以及动作连接的值。对于毫无价值的连接,分数甚至需要降低。然而,随着体操技术的发展,难度值可能会降低,比赛场地的价值也会随之降低。比如男子自由体操直后空翻360°转体动作,此前的原来难度为C组,可是由于后来降为B组,所以他们必须不断创新,以保持自己的优势。
3.多维性
创新的多维性质意味着创新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和方法。它是由体操比赛规则的差异,比赛设备的特征,体操的人性和人体运动功能所决定的。分析和研究现有数据可以总结创新形式和方法的多维性质。具体表现为:创新的形式和方法。完善的行动方法和创新的手段; 人类相关立场的变化和创新装置。 方法创新的多维性体现在各种创新方法中,如增量创新方法、逆向创新方法、移植创新方法等[5]。
3.2基础体操动作创新的意义
3.2.1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动员通过合作讨论,总结自己的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不同于他人的解决方案。在实际操作中,他们敢于创新,敢于尝试,善于总结,他们对问题有独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该群体的竞技水平,又能推动项目发展。
3.2.2有利于运动员个性化发展
基础体操的内容较多,运动员由于各种原因也各有所长。基础体操动作的创新可以让运动员在发挥自己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去让运动员的特长方面得以发挥。在共同提高的同时让其特长方面也有所突出,在发挥其特长的同时也使得运动员在其个性能力上也得以发展。
3.2.3有利于体操动作的完善
基本动作是指各项目中各种类型的、相对简单的结构、重要的动作,包括本项目最重要的基本技术,在提高技术水平上发挥基础作用,是高难度动作革新的基础[6]。如果体操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的不断更新、新技术难以发展,对基本动作技术的规格和要求不断提出新的标准,基本动作技术的不断革新,就可以适应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
3.3基本体操动作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
3.3.1运动员自身创新力
运动员的文化、职业意识、思维能力直接、间接地影响创新能力。体操选手需要相当的教养。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个体的知识水平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换而言之,理论水平越高,创新能力越强。正如极端逆转的那样,过于复杂的知识积累会阻碍创新能力。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人类知识的积累和创新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可以看出,某一领域的知识越多,该领域的创新能力就越强。因此,体操运动员应尽量多掌握有关自由体操的专业知识、经验知识和创新知识。灵活的运动,快速的运动,提供了运动员的素质和灵活性。运动员是体操的实施者,也是革新的职业。同时,体操选手是各自独立的个人,自由体操选手的专业性也各不相同。有瞬间爆发力的人,腿长的人,擅长纵向旋转的人等等。这些差异导致每位运动员对整套动作的选择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基于此,运动员一旦创新动作,动作就必
须具有运动员的强烈特征。[7]例如“直体后空翻转体1440°”这一创新动作为日本体操运动员白井健三独家动作。他的身材又瘦又小,更适合做垂直轴旋转。通过观看他的比赛视频,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整套自由体操也是以“旋转”空翻为主,尤其是“直后空翻转体1440度”更为个人化。
3.3.2教练员的创新能力
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有创新意识的教练员与无创新意识的教练员在创新能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教练组来说,创新能力尤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观察是创新的基础。他们的头脑中有着丰富和准确的信息。对于教练来说,应该有一根敏感的神经,从被别人忽视的灵感。如果优秀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共同交流的话,就像有翅膀的老虎加入了教练一样。在今天的基础体操中革新性的思考作用变得显著。简而言之,教练组要结合实际情况,增加动作的表现力,使其具有柔韧性、综合性、联想性以及独创性等特点。由此可见,教练组必须具有革新的思考力。
3.3.3成套动作的编排
从实际情况来看,成套动作的编排质量与动作衔接创新存在极强的关联性。简单来说,比赛规则的变化,使成套动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运动员要结合实际情况,选取恰当的动作参赛。与此同时,运动员还要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动作完成度,使比赛更具观赏性。除此之外,教练组要充分利用规则优势,帮助运动员提高成套动作的编排质量。不仅如此,教练组应确保行动类型多样化、行动衔接突出、场地合理利用等关键要素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并考虑运动员自身的特长、竞技水平和技术风格。2013计分规则规定,最多允许一个翻转在一组自由体操比赛中作为与结束。在此期间,运动员必须遵守比赛规则,提高动作衔接的流畅性。换而言之,“全能性”与“专业化”是运动员的主要训练方向。因此,教练总要积极学习先进的训练理念,不断优化训练模式,提高训练质量,全力推动体操项目的发展。
3.4基本体操动作创新中的技术问题
3.4.1基本技术和基础动作的联系
基本动作由技术的有机组合的几部分组成,技术的主导作用和关键作用是基本技术。例:单杠“向后大回环”,它都是后空圈组、后空圈组、后空圈握杆组和基本动作的后仰式起跳组,关键技术是垂直部分前的倒立摆沉肩振浪这个技巧的掌握,直接关系到基本难度动作的掌握和高难度动作的开发。如果没有优秀的基本技能保证,就不能很好地控制运动员在动作时的身体姿势,也很难理想地表现出动作的范围和节奏。
3.4.2基本技术对创新的意义
技术因素是决定行为能力的决定性原因,影响技术培训效果的因素是提高竞争力的前提和保证,是建立基本体操创新体系的理论基础技术。在操作中,基本技术它是指对完成各种结构类型的操作起着最基本的重要作用的技术。它体现在基本动作和基本高难度动作上,随着高难度新动作的发展,也在不断进行创新。例如,横杆大回环的基本动作包含完成各种大回环难度动作的基本技术,即振动波技术。随着振动波技术的不断创新,加大回环的速度和功率的提高为飞行动作的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基本难度动作是发展高级难度动作的基础,一般属于各个项目的中级难度过渡动作。比如自由体操中,直翻360度是C组难度,属于中等难度动作,但前空翻转体540度和720度是过渡动作,包含了基本技术,即纵轴旋转技术。基本难度动作可以诱发相似动作。基础高难度动作的不断完善,将加速同类动作的创新。
3.5基础体操动作的创新设计
3.5.1创新构思
在训练过程中,教练组要以运动员的特点为基础,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教练组也要不断优化训练模式,增强运动员的创新合作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将趣味性和竞争性紧密结合起来,并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将体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力量不均衡的现状,针对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自主练习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在教学程序上注重了以游戏热身,激发兴趣,让同学们充分投入到基础体操的运动中。
3.5.2创新过程
根据体操创新设计的具体类型,可以分为以下过程:
可以使用动作连接创新,让学生直接连接两个动作,增加动作的新颖性获得创新。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获得高分:1.当运动员选择相同难度时,必须将同一难度动作直接重复一次,提高第二个难度动作的价值而形成连接创新。如单杠“特卡切夫越杠抓杠”接“特卡切夫越杠抓杠”。2.当运动员选择不同难度时,困难的行动本身就有很高的价值。如果直接与另一项难度动作相连,则将成为一项高价值的连接创新。例如,单杠“团身后空翻一周半越杠抓杠接京格尔空翻抓杠成悬垂”。3.反向动作的衔接:从近年来国内外体操比赛中可以看出,这种反向动作的衔接创新在自由体操中频繁出现。如“直体后空翻两周接团身前空翻”等,这种反向连接给人一种新奇刺激的感觉,可以使高潮接踵而至,达到良好的表演体验。
其次,还可以使用成套动作编排来进行创新,有以下几种方式:
1. 技能串的扩展技能串由3个以上的技能移动构成。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技能系列的动作数量从原来的2到3个增加到4到6个,呈现增加的趋势,动作难度也增加。在1994年,Dawes选取空中练习为参赛动作,获得了世界锦标赛的女子组亚军。她的技能系列如下:毽子-快后传翻跟头-快后传翻跟头-后传翻-直背后空翻720°-团身前空翻-毽子- 2个后手翻- 900°后空翻-前空翻。 她口气前后完成了两个斜线,一共做了十一个困难的动作,为连接获得了0.4分钟。 显示了卓越的技术和卓越的质量水平。技能串要变长,减少过渡动作,使用缩进动作来悬挂串是很困难的。
2.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舞蹈动作与上肢动作是体操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员来说,动作的流畅性、舞姿的美感以及动作的完成度都会对比赛成绩构成显著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们逐渐形成了美、新见长的独特风格,这也是在国际体育界争夺奖牌的一个席位。[8]具体编制成套动作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动员要增加动作衔接与动作类型的多样性。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加动作的美感,又能提高动作的完成度。这样才能在让人感觉到创新中的“新”所在之处[9]。
3.在比赛过程中,音乐伴奏是女子体操比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的影响下,体操动作的美感直线上升。基于这一点,伴奏音乐必须根据选手的特性加入多样的风格。现在音乐伴奏一般是古典芭蕾、现代舞蹈、民俗舞蹈。
中国运动员应提倡使用中国民间音乐,究其原因,民间音乐颇具文化特色。在其影响下,运动员能够提升动作的完成度与动作美感,从而获取更高的分数。
从实际情况来看,单一动作的创新比较少见。究其原因,此类创新无法获取更高的分数。不过,单一动作创新是成套动作创新的基础。需要注意的是,常见的创新方式共有4种,分别包括:
1 .渐进式方式不是改变原动作的性质,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使其渐进式,从而导致另一个新动作的出现。这称为渐进式方法。渐进式创新是单动作创新中最常见、最基本的创新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表1 )。
表1 递进创新法范例
2.组合法:组合是一种创新的方法,它将两个或多个动作恰当地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动作。这种新动作在体操动作创新中是常见的,具有很大的潜力(表2)。
表2 组合创新法范例
3.移植法:将单个操作从一个动作移植到另一个动作称为移植。移植法在体操动作创新中应用广泛,具有很大的潜力(表3)。
表3 移植创新法范例
4.逆向法,这是一种向后思考的创新方式。近年来该创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体操运动的创新中(表4)。
表4 逆向创新法范例
3.5.3设计分析
要实现基础体操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教师必须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条件和机会,对运动员来说,训练环境的优劣会对训练质量构成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教练组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训练模式,提高训练质量,提升设计结果的准确性。根据以上不同的方法探索基础体操创新的各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开拓创新思维。
因为,创新性具有探索性和新的特点。在训练过程中,教练组要以运动员的特点为基础,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与此同时,教练组也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理念。根据资料显示,体操运动员近几年的比赛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比赛规则的变化会对比赛成绩构成显著影响。也就是说,比赛规则的变化,严重影响了国内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体操项目的编排动作为切入点,对相关领域展开深入探究。通过这种方式,找出问题所在及问题成因,并以此为基础,提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10]。另外,运动员的创新能力与训练模式存在极强的关联性。在这种情况下,教练组要结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运动员学习理论知识,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推动提高项目的发展。
3.5.4结果思考
从实际情况来看,运动员要掌握动作要领,提高技术水平。简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学习体操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只做上几组简单的组合运动。对运动员来说,比赛规则、动作难度、动作完成度以及动作观赏性都会对得分构成影响。也就是说,该群体必须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和想象进行加工,从而有新的发现和探索,产生新的想法,创造新的动作组合。体操学习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才能,更要注重每个学生在课堂上发现和探索知识的能力,敢想、敢创新。
4结论
总而言之,体操项目的发展与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体操项目获得了巨大的成长空间。需要注意的是,体操项目的规则会对运动员的得分构成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教练和运动员要成功有效地对体操动作进行创新,才能为我国体操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而这就需要提高创新的感觉和创新能力,了解和掌握创新的特点和方法。本文首先介绍了体操动作创新的有关原理,对其类型、原则、特征做出阐述,其次对基本体操动作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运动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练员的创新能力以及成套的动作编排,最后笔者列举出创新设计的过程来对基础体操动作的创新做出阐述,希望能为中国体操创新事业做出参考。
参考文献
[1]陈俊钦. 我国基础体操科研现状分析发展对策的探讨[J]. 福建体育科技, 1989(03):26-29.
[2]谷长江. 体操技术动作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创建与实施[J]. 台州学院学报, 2018, v.40;No.209(03):70-75+85.
[3]左成, 张驰.体操技巧课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创新[J]. 中国体育科技, 2000(S1):20-21.
[4]薛梅. 中外艺术体操个人项目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D]. 2005.
[5]张真美, 刘铁, 申高禄. 体操动作创新的基本特征和方法[J].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2):1-4.
[6]方向丽.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体操教学内容演变研究[D]. 北京体育大学.
李亚辉. 我国团体操背景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
[7]李亚辉. 我国团体操背景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
[8]贾雅茹. 表演性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研究[D].
[9]石明灯. 舞蹈创编思维在艺术体操编排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 2018(08):131-132.
[10]汪敏. 中外艺术体操创新动作发展的对比研究Comparative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otions of Competitive Rhythmic Gymnastics at Home and Abroad[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致谢
时光飞逝,大学生活眨眼即逝,如今又是一个令我难以忘怀的毕业季,我的学生时代就要结束。离别之际,我心中感慨万千,却不知如何表达。借此机会,我想对帮助过我的同学和老师道一声谢。
首先,我要感谢论文导师。在写作之初,我收集的材料较少,再加上写作经验不多,未能理清写作思路,严重影响了写作效率。导师掌握情况后,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与参考资料。在他的帮助下,我理清了写作思路,写作效率也随之上升。从选题到框架,再到细节,导师不厌其烦的讲解,使我收获了太多太多。在此,我要诚挚的说一声:“谢谢您”。
另外,我还要感谢亲朋好友和父母。是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坚持下去的勇气和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尽快完善相关领域的研究。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7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