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空巢化、家庭成员小型化的发展趋势,城市的基础实施建设没有预先考虑到老年人的特点要求,住宅、装修、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需要加快改造建设。文章通过适老化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减缓能力退化、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生活质量。
一、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的必要性
2020年7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实施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年底前,采取XX补贴等方式,对特殊困难、低保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发展壮大养老服务、养老设施、老年人生活用品等消费市场。适老行改造不等同于老旧小区的改造,以前更多的老年人关注小区的旧貌换新颜,安装门禁系统、健身器材等。面对我省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形势,适老化的问题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渴望在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设过程中得到“量身制作”,从老年人的视角出发,延伸到生活的细小细节,根据有关数据调查,70位60岁以上摔伤的老人中,只有3位是在户外摔倒,其余67位老人都是在家中发生意外,8成以上的老人在家中发生摔倒。所以,适老性改造不要停滞不前,有序推进,防止小细节成大隐患。适老化改造不仅仅能为老年人独立自主的生活提供便利,更增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感,提高生活质量,又让老年人感受到国家、XX的温暖。早前,吉林省长春市民政局及相关部门召开了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试点会议,长春市民政局副局长明确提出“抗议与会老并举,”“宣传与建设并行”“时效与质量并重”,为试点指明方向。此次项目投资近200万元,计划为400户及以上困难且赞同适老化改造的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意外风险,做好适老化改造的典范。但在改造的进程中,还发现如下问题。
二、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目前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居家适老化改造认知不到位据我省经济社会现状和家庭养老观念而言,吉林省养老模式单一,根据调研,我省居家养老占比在96%以上,所以说居家适老化改造刻不容缓。缺乏对适老化概念的认知,部分城市地区XX部门也缺乏关注小区地面清洁、楼道安装扶手、小区的健身器材是否损坏、冬季地面防滑程度等等,缺乏科学认知。适老化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包括居家环境与室外活动。从室外讲要考虑到老年人活动空间、文化娱乐、健身地点、等等。从居家环境讲要老年人生活有无障碍、生活设备是否安全、地面平整度等等。一切都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与生活习惯进行社区居家适老化整改。部分年长老人一直节俭生活,不愿为子女带来负担,当问到“是否需要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时,多数都是拒绝的,年高者更是偏向于了解改造的价格,对适老化改造及意义更不会深入了解。
(二)适老化改造缺乏标准2016年年底全国26个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试点以来,各地区全力开展适老化改造,结果通过研究表明,多数适老化改造表现在住宅户单体的节能改造、设备更新、楼体加固保温、户外环境等综合改进,并没有明确根据适老化进行改造,其中原因很多,有老年人需要各不相同、设计改造后的方案缺乏创新、改造难度加大、最后难以形成可推广的方案。目前,可参考的社区适老化改造规范有《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规范》、《有住宅功能改造技术规范》、《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等等有关法规,但是由于制定部门不同,改造标准无法统一,也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三)整合资源困难、适老性产品欠机制根据吉林省老旧社区居住情况来看,老旧社区具有便捷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有较高的社会经济价值。由于建设房龄较长、建设标准相对较低、质量相对较弱、老旧小区改造使用面积较少、适老化设施结构与老龄化的进程不协调等等。相关部门XX、居委会、居住老人之间博弈,造成社区适老化改造过程资源整合困难。另外,适老化改造在产品的选用上也是种类众多,能真正为老年人服务做到精细又贴心的产品少之又少,产品价格也是超出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在产品的安全和性能的监管上也缺乏管理机制,阻碍老年人产品设施的发展市场。
(四)农村住宅居家养老的条件尚未具备从现有情况来讲,吉林省贫困农村地区适老行改造服务具备基本为零,居家养老发展落后,且长期居住在农村,居住环境根本达不到养老程度,一部分农村医疗方面只开设小诊所,甚至还处于半开半闭的状态,硬件设施也较差,社区活动也较少,而故土难离,生活在农村的老人也很少愿意随子女进城离开生活多年的地方,空巢老人数量较多,大多数只是解决了居住条件,而在房屋建设过程中,随意性大、缺乏设计和指导,导致住宅也有很大的差异。缺少养老需求,缺乏辅助养老设施用品,大大增加老年人居住的隐患。
三、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建议
(一)试点先行、有序推进根据我省的实际情况,选择老龄化人口多的社区进行试点探索,针对老年人“适老性”改造需求,改造标准由建设部带头,相关部门辅助及时反馈、总结,着力补齐短板。可重点关注空巢老人、患病老人、计划生育等特殊家庭、及时开展心理指导,在试点的基础上完善政策,有针对性、系统性进行指导,全面覆盖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
(二)加快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专业门槛相对较高,目前我省市场专业化还处于相对较低层次。而适老化改造涉及到很多方面。例如生理需求和心理变化,其次涉及到更多领域的专业水平,包括设计师、医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师、施工与护理人员等等来共同努力,各领域人员从专业角度考虑问题,满足老龄人的需求,从整体到细微,才能完成真正意义上的适老化改造。根据调查,目前我省有77所院校开设涉老专业,培训医养结合机构技术人员4700余人,全省累计培训在岗护理员8550余人,加快人才培养,支持各高校建立养老服务专业,加大康复、护理、全科医生专业的培养,定期加强岗位培训,建立培训基地和学生实训基地,能够为老龄人应急、护理提供大力支持。
(三)老旧住宅内、外环境的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口身体机能的蜕变与年龄特点的限制,外出活动能力也逐渐减弱,居家便是活动时间最长的,为满足生活所需,要与足够的室内活动空间,从细节入手,做好规划,设置扶手、消除地面高差、更换地面材料、无障碍物遮挡,针对卧床老人更应该以简洁、实用、安全为主,遇到疾病或者突发情况能够及时求救,排除生活中不必要的隐患,避免意外发生。外部环境的改造,我省已逐步实现社区适老化改造,室外环境的改造,实现长期居住的目标,例如考虑加装电梯、房屋漏雨、燃气安全、电路等等都做好相应维护,定期排查,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逐步完成辅助设施、室外的活动场地、提高年长者社区服务的参与度,让社区居家适老化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四)投资为主、XX辅助为辅众所周知,社区居家适老化改造投资巨大,面对改造资金的压力,可借鉴于养老体系完善的国家,例如:有60~70岁老人家庭根据评估可申请一次性获取改造款,加以改造,在70以及70岁以上的老人申请相应补贴用于家用设备的改造。采取社会家庭为主,XX资助为辅的方式,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同时根据自身条件进行改造,降低改造成本,减少支出,节约公共卫生开支。
四、总结
社区居家适老化是目前我省最基本、最重要的养老模式,适老化改造无疑能提高全民生活质量,且减缓老龄化衰老的速度,借鉴养老体系完善的国家经验,采取“软硬结合”,即在软的方面,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心理问题咨询、生活服务所需等等。在硬的方面,公共环境、居家适老化改造、合适老年人生活用具等等。全面提升我省养老文化水平。
参考文献:
[1]孙泽宇关于我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问题与对策的思考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7(1)
[2]邓桂兰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J]宏观管理2008(19)
[3]阁安论社区居家养老–中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JL科学经济社会2007(2)
[4]何谦,陈汉平浅议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优势与可行性J法制与社会2007(3)
[5]高秀艳王娜社区居家养老产业发展的“钻石模型分析–以沈阳市为例儿社会主义研究2007(6)
[6]王树新亓昕社区养老是辅助家庭养老的最佳载体四南方人口,1999(2)
[7]方秀云社区应对老龄化问题对策研究–社区居家养老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究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6,(5)
[8]隋琛琛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初探儿华商2002(4)
[9]许爱花中国城市社区老年人养老模式之反思(J宁夏大学学报2005(3)
[10]谭樱芳社区养老-城镇养老服务保障的新选择[J滨洲职业学院学报2007(1)
[11]王睿推进社区养老是应对老龄社会的必由选择小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4)
[12]邓桂兰积极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宏观管理2008(1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3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