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好兆头》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

摘 要

《好兆头》是英国当代著名奇幻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和尼尔·盖曼戏仿《圣经》而作的小说,它于1990年在英国出版,并于1996年获得世界奇幻奖提名,在英语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小说通过对超自然生灵形象的刻画表达了作者对末日论的批判、对宗教信仰的嘲讽,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潮的颂扬。二十世纪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冷战格局带来的隐忧,以及世俗化力量的影响,是促成两位作者塑造《好兆头》中超自然生灵形象的原因。

关键词:超自然生灵;形象分析;形象成因

一、引言

特里·普拉切特,他不仅是幽默和奇幻文学方面最著名的作家,而且还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讽刺作家之一。尼尔·盖曼被认为是新生代奇幻文学的代表,是近十年来欧美文坛冉冉升起最耀眼的新星。

自20世纪开始,外国神学家就开始探究有关末世论的论题。在《好兆头》中,作者以《圣经》为蓝本,描述了以天使亚茨拉斐尔、恶魔克鲁利和“敌基督”亚当为代表的人类战胜了“末日”派,在最后一刻成功地解决了末日危机,保卫了地球的故事。人类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改变了《启示录》中关于世界末日的预言,获得了胜利。小说构思奇妙、语言幽默,对“世界末日”这个概念进行了与众不同的解读,用巧妙的语言和精绝的喜剧效果来展现作者对人类命运的思考。作者通过小说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尖锐批判,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为“绞刑架的幽默”带来了新的希望。

《好兆头》这部作品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目前学界对于书中超自然生灵形象的研究尚不全面。超自然生灵是人类意识的象征,是潜意识的原型, 本论文将以《好兆头》中的超自然生灵为研究对象,基于细致的文本分析,对这些超自然生灵形象进行分类,分析作者通过这些形象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最后,笔者将在时代背景下探究这些超自然形象形成的原因。

二、《好兆头》的超自然生灵形象

在《好兆头》的开篇,作者特里·普拉切特和尼尔·盖曼就将书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分为两类:天使与恶魔。超自然生灵所处的环境不同,身份各异。据此,笔者将小说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进一步细分为三类:永葆纯善的基层天使、冷酷无情的上帝之声、心地善良的魔鬼。通过他们在拯救世界时的种种表现,作者以幽默的笔调辛辣地嘲讽了天堂和地狱的黑暗。

(一)永葆纯善的基层天使

《好兆头》在塑造超自然生灵形象时,基本忠实于《圣经》。小说中的天使形象绝大多数出自《圣经》里的神话故事。不过,主角亚茨拉斐尔是个例外,他在《圣经》中并不存在,他是作者为了颠覆“末日论”而创设的一个超自然生灵形象。

主人公亚茨拉斐尔是上帝创造的第一批神祗之一,曾经负责把守伊甸园。小说中亚茨拉斐尔是一名珍本书商,在伦敦开了一家古董书店。对于亚茨拉斐尔(Aziraphale)的名字中可以想到原型亚兹拉尔(Azrael)与拉斐尔(Raffaele)。

亚兹拉尔(Azrael)是住在第三重天的天使,他把世界上所有人的名字写在上帝宝座后面生命之树的叶子上。叶子凋谢的时候,正是人将死的时候。亚兹拉尔是操纵生死的“死亡天使”,他代表了死亡与重生。亚茨拉斐尔的经历与亚兹拉尔很符合:见证一个个凡人从幼儿到青年直到衰老死去。

拉斐尔(Raffaele)是掌管第二重天的大天使,他是一个拥有着炽天使的六翼的力天使,同时,他还属于智慧天使、天使之主、力量天使三个等级。在《旧约》中,拉斐尔帮助托比的儿子托比雅赶出魔王阿斯莫德,使托比雅与妻子撒拉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拉斐尔是旅行者和流浪者的守护天使,所以他偶尔会以朝圣者的身份出现,带着拐杖、干粮和水壶。小说中亚茨拉斐尔被上司要求在人间“行迹”则也对应了拉斐尔朝圣者的形象。

亚茨拉斐尔用古董书店老板的身份作为掩饰,用奇怪的营业时间、潮湿昏暗的环境和恶劣的服务态度来吓退客人,但这是为了存放自己的藏书而开的。爱唠叨和喜欢各式美食,他的业余爱好就是变魔术,还有收藏各种绝版书籍的癖好,拥有六十多种的预言书,尤其是各种印刷错误版本的《圣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珍藏版的《他妈的圣经》。但天使亚茨拉斐尔也没有表现的那么天真,比如他在与克鲁利相约吃午饭时把交管员写下的罚单给燃烧了。他只是想要永葆纯善,所以会在好友克鲁利被雨淋时变出翅膀为他挡雨,也会在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将要遇上大暴雨,而夏娃还身怀六甲时送给亚当和夏娃火焰剑以保他们平安,他有着一颗非常炽热善良的心。

小说里亚茨拉斐尔作为底层天使领导的权天使也自然属于基层天使的一员,但他的职务并不是“权天使”那么简单,他时常被派去流浪,作为朝圣者与圣迹制造者,包含了旅途的开始、过程和目的地。他是始也是终,亚茨拉斐尔骑着毛驴带着水壶,在这颗行星上行走六千年。他和克鲁利想要去用一切挽救脆弱的地球,不仅仅止基于爱、基于自己作为基层天使对人类世界守护的喜欢,还因为一种令人潸然泪下对人类生命的悲悯,与他恪守的善心。

(二)冷漠无情的上帝之声

梅塔特隆,神话中的天使,是天界的XX官,他负责守护神宝座的天使,躯体在天使里最为庞大,背生36翼。在犹太教文献与传说当中梅塔特隆实际上是类似于象征性的存在,属于地位极高的天使或受上帝青睐的人类的象征。

圣洁、良善、正直等都是天使的形容词,但小说中的上帝以及上帝之声并不如此,小说中梅塔特隆在亚茨拉斐尔书店被烧毁召唤上帝之声出现过一次,给了亚茨拉斐尔帮助天堂让人类世界灭亡的指令。不愿让地球毁灭的天使亚茨拉斐尔找到“敌基督”的下落后,试图向天堂通风报信,认为只要上界采取措施阻止“敌基督”,就能成功拯救世界。让亚茨拉斐尔想不到的是,天堂并不关心“敌基督”身在何方,而是直截了当地告知他:“关键不是规避大战,而是赢得大战。我们已经等了很久。”① 直到这时,亚茨拉菲尔才明白,不仅是地狱,就连天堂都在期待着末日决战的时刻。在神的神圣计划中,人类被上帝视为遗弃的棋子,最终只会剩下永恒的天堂和无尽的地狱。天堂的冷漠无情在末日之战时体现,人类世界不过是天堂与地狱决战的地点,并没有把人类作为同他们一同生活了六千年的生物。在小说最后梅塔特隆也出现在了末日决战的战场上,他催促“敌基督”完成毁灭地球的大计划,而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甚至包括天堂和地狱都只是上帝摆在宇宙棋盘上的棋子,整个地球的存在只是为了见证天堂与地狱的大决战。上帝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他并没有告诉人类游戏规则,还带着笑意看着人类。梅塔特隆作为上帝之声代表了上帝的态度,至高无上乃至圣洁的天使形象被颠覆,冷漠天堂的黑暗面被揭露。

(三)心地善良的魔鬼

在宗教文化中,恶魔被认为是传说中强大的魔鬼。魔鬼通常被认为是具有超自然力量的邪恶生物的代表形象。恶魔是邪恶的象征,被描述为上帝和人类的敌人,他们会用自己的力量欺骗、操纵或蹂躏人类。

主人公之一的克鲁利(Crowley)名字中的含有爬(crawl)的意思,而他本身就是一条蛇。他被上帝下了终生吃土的天罚,是因为他引诱夏娃吃下“知善恶之果”。作为恶魔在人类世界生活了六千年的克鲁利脾气暴躁,喜欢摇滚乐,有一台开了三个世纪的宾利车,每次他放在车上的CD两个星期后都会变成皇后乐队的音乐。他虽然自称在世间创造了许多灾难,但是切断电子通讯信号只能算上一个恶作剧,而他平时做的最暴力行为也就是在家里骂骂绿色植物。在小说的开头作者们并没有把克鲁利简单的介绍成“恶魔”而是把他描述成:“一个不能说堕落,更像是慢慢悠悠往下溜达的天使。”② 他在将“敌基督”送到修女手上开车返程时,克鲁利说他只是和路西法那些堕天使鬼混而已,克鲁利觉得自己的恶魔上司顽固不灵,经常通过自己车载音乐播放器给自己传话的方法让他很气恼,他喜欢人类的高科技和办事效率,也了解人类比恶魔更容易陷入诱惑,在恶魔同僚们都还循规蹈矩的办事时,他就预见到人类的欲望相比于地狱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他作为恶魔的任务是给人带来不幸,但是他经常谈到邪恶程度,恶魔竟然在人类面前都自愧不如,这种夸张的手法批判了人类天性中恶的一面。“但克鲁利想出来的东西,还不够人类自己想出来的一半坏。他们似乎在这方面有种天赋……毕竟曾有人写过这么一句话‘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可是,你刚刚觉得他们比地狱还邪恶时,这些人又能显出连天国都不可企及的优雅与慈悲,而且经常就是同一个人。”③ 克鲁利在亚茨拉斐尔手里给因为天使变魔术藏于袖口内而死去的鸽子送去了新的生命,为了拯救这个有趣的世界,与亚茨拉斐尔一起为了避免末日决战做出努力。克鲁利虽然是恶魔,但是身上闪烁的善良光芒在小说中都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超自然生灵形象的意义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类的潜意识和性本能对人的行为所起的决定性作用。”[1]在心理学上看,人类象征着意识,而天使、恶魔和所有的神灵都是潜意识中的原型。神创造了人,象征意识从潜意识中产生。小说《好兆头》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独具特色,作者通过对这些形象的刻画,表达了自己对荒诞的“末日论”的批判、对宗教信仰的嘲讽,以及对人文主义思想的颂扬。

(一)对末日论的批判

二十世纪开始时就有许多的神学家们开始研究末日论,末日论对世界末日的研究意味着人类历史的终结,是对事物终结的研究、预测、思考和理解。人类是一个不断被探索的有生命的身体,在人类历史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它也发出了许多关于它所处的世界的问题,而在这众多问题当中最重要的便是“世界是怎么开始的”、“世界又是怎么结束的”。小说中作者们以讽刺的笔调展现了末日将近人类生存处境的痛苦与无奈,批判了末日论的荒诞。

1.末日开始时的乌龙

天使亚茨拉斐尔本来只是想遵守天堂的律条,等待世界末日的将近,却在身为恶魔的克鲁利的劝说下,引出了想要保护地球的想法。克鲁利虽然是恶魔,但是他想拯救这个即将成为天堂和地狱决战牺牲品的地球,正是因为他内心善良。十一年前克鲁利在接到撒旦之子后曾想着将他丢下,给人类世界避免世界末日,但是这一念头刚出就被掐灭了,认为新生儿的哭闹是警报,没有将他丢下,这是克鲁利心存善念的表现。

经克鲁利之手,出现了第三个孩子,因为修女的失误让“敌基督”被误送入平常百姓家,直到十一年后末日决战将近才发现。但是在这个乌龙没被发现时,天使亚茨拉斐尔和恶魔克鲁利认为假“敌基督”虽然是潜在的邪恶但是同时拥有潜在的善良,开始用各自的方法教导这个孩子关于信仰的教育问题。因为这个荒诞的乌龙,他们用不同身份对假“敌基督”进行教育,只为了让这个孩子在末日决战时用力量拯救地球,亚茨拉斐尔作为天使内心本善教育起来是方便,可是作为恶魔的克鲁利要用恶魔的方式让假“敌基督”善良就是件难事,正是因为克鲁利身上具有的善良性格才能继续。

2.末日决战时的荒诞

在《好兆头》中,末日审判并不是上帝惩恶扬善的大洗牌,而是天堂和地狱大决战的契机,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上下两界的终极较量。至于人类,不过是大战的见证者和牺牲品,无论哪一方获胜,人类都将灭亡。

小说在构建人物形象时基于《圣经》内对相关人物设定,再根据相关的戏剧喜剧性情节使人物形象得到了有力的塑造。作者们将没有长篇铺叙末日决战的过程,更没有眼花缭乱的天使与恶魔之间的斗法,只是通过一瞬间的毁灭还是拯救的念想就决定,小说中短短的几行字和几段对话就让天堂和地狱谋划了十一年的末日决战功亏一篑。作为拥有武器和超能力的天启四骑士,却被木片、树枝、草茎、细线制造的简陋武器所打败,而武器的持有者只是四个人类小孩。天使亚茨拉斐尔在决战时与上帝之声梅塔特隆对峙与恶魔克鲁利对天堂和地狱的代表进行无差别吐槽,上帝之声梅塔特隆催促“敌基督”快点吹响末日决战的号角,天堂的冷漠无情跃然纸上。亚茨拉斐尔和克鲁利站在的人类的一边,善良地帮助了“敌基督”驱赶走天堂和地狱的代表。荒诞滑稽的情节将高潮无限推后,体现了作者以荒诞对抗荒诞的思想,这正是黑色幽默的喜剧特性。

(二)对宗教信仰的嘲讽

小说对《圣经》里的母题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创世纪、启示录、创世纪、末日审判以及弥赛亚降临故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消解了《圣经》中的故事。

1.对造物者的讽刺

《好兆头》中不乏滑稽的情节,其中本是善恶对立的天使与恶魔,亚茨拉斐尔与克鲁利却成为了朋友;天使本应该是至善的化身,但亚茨拉斐尔也会敷衍上司与做点不大的恶作剧。闫瑞娟称作者尼尔·盖曼,“在题材的选择处理、叙事技巧的设计上也充分展示了他的创作美学,通过利用充满悬念的叙事策略和内容突破了文学作品的严肃与通俗的界限,做到了美学的雅俗共赏。”[2]

《好兆头》中随处可见的讽刺渲染情节是小说独特的喜剧效果,讽刺是英国文学的一大特色,在女巫艾格尼丝即将被烧死时,她抬头讽刺了天堂是个“愚蠢的老傻瓜”,作者们在描写上帝之声梅塔特隆在得知“敌基督”的下落时,本应该是善良悲悯人类的上帝之声却用冷漠又略显烦躁的声音说出不是为了避免大战而是要与地狱决战获得胜利以及说上帝并不会玩弄他忠诚的仆人,要将人类世界摧毁,把上帝这个造物者与上帝之声的冷酷无情都表现出来。

2.信仰的消失

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通过集体建立起的信仰不能长久,在中世纪时期天主教统领国家,随后天主教被推翻信仰也随之消失。小说中克鲁利并不把地狱当作邪恶的源泉,也没有把天堂作为绝对的仁慈,他自身拥有对善恶的判断,对于帮助人类拯救世界这是他善的一面。天启四骑士的任务就是在末日审判的这天协助“敌基督”毁灭世界,然而只在四个孩子手下分别杀死了“战争”、“瘟疫”和“污染”,“敌基督”亚当·扬对应的是“死亡”,是生灵的影子,与生命同在无法被毁灭,只能任由他逃之夭夭了。“讽刺是主体对反面客体的虚假与丑恶性质的看破,是发现了对象貌似强大的外表下的渺小与脆弱,从而产生的对自我力量的确信与对讽刺客体的蔑视。”[3]上帝之声不再是为人类传递消息,带去恩泽,只是冷漠的等着末日决战降临,不再是宗教信仰里上帝对世人的大爱与救恩。

(三)对人文主义思想的颂扬

社会责任感和人文主义精神都是伟大的作家所具有的,他们的作品倾注了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群体或个体的期望和热爱。黑色幽默的形式为作者提供了足够的自由来解构宗教神学和重建人文理想,作为一本非典型的黑色幽默小说,尽管描写了世界末日并讽刺了世界的混乱与混乱,但它并非阴郁而可怕,处处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1.解构宗教神学

小说中消解了上帝创世纪的神圣性,颠覆了宇宙万物的意义,揭示了人类世界存在的荒诞性。上帝创世纪在作者们的手里描述成了只是一场随心所欲的游戏,宇宙万物都是上帝一时兴起的游戏产物,被莫名得创造出来,然后让事物凭借自己的天性自然生长,从出生到死亡都是在上帝的掌控中。天使亚茨拉斐尔在末日决战时问上帝之声梅塔特隆决战是否是不可言喻的,得到的只是不能确定的答案,他和恶魔克鲁利一起讽刺了上帝所谓的“大计划”,认为不可言喻的计划中末日决战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天堂和地狱并不能确定现在的情况是否与上帝的计划里相一致。上帝的权威被质疑,上帝不再是完美无缺的存在,宗教的神圣被化解,神学也不是最正确的。天使与恶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圣洁和邪恶的象征,亚茨拉斐尔与克鲁利没有了绝对的善与恶,《好兆头》这部奇幻小说里始终在闪现着人文主义的光芒,强调了人的主体,用人文主义的理念去对抗荒诞不堪的世界,赞扬了人文主义思想。

2.重建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绝对权威,把人从中世纪时期的神学统治思想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天使和恶魔虽然各自有着自己的阵营,但是他们为保护这个有趣的地球,帮助了人类,作品中虽然可以经常见到作者们对人类贪婪、自私和邪恶本性的讽刺,“但克鲁利想出来的东西,还不够人类想出来的一半坏。”④ 但作家们仍然选择用人性去对抗黑暗,体现了人类的价值。作者尼尔·盖曼在评价《好兆头》是曾说:“人类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或酿成悲剧,不是因为他们本质上是善良的或是邪恶的,而是因为他们是‘人’。我一直希望、并且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在黑暗时期有所作为。”⑤ 这正是因为这个世界是荒诞的,人类终将灭亡。人作为万物的精神,应在有限的时间内与人性的虚无抗争,实现人的价值,彰显了人的尊严和人文主义的思想特征。天使亚茨拉斐尔和恶魔克鲁利打破了善与恶绝对的界限,他们与人类一样,在他们的身上有善恶交织的地方,不再是纯粹的善与恶。他们的身上彰显了人的主体,表现了人性的光辉开始取代宗教的权威,象征着人文主义对宗教的胜利。

四、超自然生灵形象的成因

《好兆头》是一部奇幻文学作品,但是,作品中寄寓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入思考以及尖锐批判。奇幻小说是现实的折射,《好兆头》中描写的生态破坏、战争不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阂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只是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了夸张和变形。两位作者以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为蓝本,凭借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荒诞的奇幻世界。与众不同的是,作者把现实中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有机地融入了小说之中,展现了时代下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冷战格局带来的隐忧,以及世俗化力量的影响。

(一)时代背景

《好兆头》的成书时间是在20世纪90年代,小说中可以见到的现象都能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现象、价值观和社会体系。

1.经济发展带来的弊端

小说中所包含的世界末日思想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了苏联解体,“一超多强”的世界新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出现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敌基督”说人类都在消耗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最后只能到火星或者其他星球生存。这些都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但是国际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现在信息化技术革命的发展下带来的战争和动荡:伊拉克战争、苏联解体、卢旺达大仇杀、北约攻击向南联盟……两次的世界大战给西方世界带来的精神危机还没有被治愈,又遇上了千禧年的即将来临,世纪病开始成为西方文人进行文学创作的常见主题。以及小说中沿用了《新约·启示录》第六章世界的战争、瘟疫、死亡、饥荒四骑士设定,但因为自从人类发明了青霉素之后“瘟疫”不再出现,又因为工业文明的发展“污染”成为新的白马骑士。小说中克鲁利不止一次讽刺人类世界的高科技和经济发展给地球带来的危害,还认为比起人类自身的欲望,自己身上的邪恶就变得微不足道,甚至还是善良的。

2.冷战格局下的世界

《好兆头》虽然是奇幻小说,但是文章中不乏对人类世界的担忧,小说中作者们用“天启四骑士利用多国热核战争部署作为世界末日决战的开端”这个设定,对照了美苏冷战时期通过大量核弹所保持了数十年的世界和平的现象,是对国家之间进行核竞赛的辛辣讽刺。美苏之间的国家对战,两大军事实力相当,谁也不敢轻易动用武力来解决对方争取世界霸主的权利,只等待一个时间点发起决战,世界人民则就与书中的人类世界一样,没有操控命运的权力。

作者们在小说中提到地球是天秤座,善与恶则分别在天平的两端,人类世界作为支撑架,无论哪一端的增长都会导致人类世界失去平衡。即使人类自认为用高新科学技术就能去改造自然、可以掌握命运的话语权,却不知道自己只是冷漠无情的上帝神圣计划中天堂与地狱末日决战的牺牲品,到最后也不能等来光明的前途和上帝神对自己的救赎。作者们通过讽刺行的艺术手法颠覆了天堂的崇高,消解了宗教的神圣,反转了天堂与人世的悬殊地位,体现出天堂的冷酷无情以及对宗教权威的轻蔑与对人主体地位的高扬,彰显了人的智慧与力量。

(二)世俗化的影响

世俗化是指宗教在中世纪盛行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从原本无处不在的地位开始退缩成为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是非神圣化的过程,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逐渐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各种社会制度变得更加合理。小说中《好兆头》塑造了一个贴近生活、沾染上世俗气息的天使和一个并不是那么坏、有善念的恶魔。

天使亚茨拉斐尔和恶魔克鲁利代表了超自然生灵世俗化,他们在六千年里与人类一同生活,开始染上了人间的烟火气,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绝对圣洁纯善的天使和绝对邪恶不良的恶魔,渐渐被人类同化,同人类一样,有了对善恶的判断。外表上他们与人类没有差别,生活上也有了自己的爱好兴趣。“天堂的样子在很多地方都跟地狱差不多。首先,在这两个地方你都没法好好喝上一杯。另外,你在天堂产生的无聊感,几乎和在地狱产生的兴奋感一样恐怖。”⑥ 这是克鲁利在与亚茨拉斐尔的对话中体现了天堂虽然不朽但虚伪、无趣,也体现了他对地狱无法尽情享受尘世乐趣的不满。亚茨拉斐尔和克鲁利的世俗化更表现在思维上,善良的他们明明是天堂和地狱代表,却违背上帝和撒旦的旨意帮助人类。

五、结 语

《圣经》解释了世界的起源,记载了人类的历史,引导现世的人追求来世的幸福。《好兆头》则是作者们通过自由奔放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荒诞的世界,作者对人们熟知的《圣经》故事情节进行改造,创造出一个独特的奇幻世界。作者塑造的超自然生灵形象魅力非凡,“向旁人传递经验的形式能使该经验得到积极的再创造—而不是‘被关照’,不是‘被审视’,也不是得到被动的接受,而是由接受者通过对那种传递方式的反应重新来一次彻底的、实实在在的体验。”[4]这可能就是特里·普拉切特和尼尔·盖曼的作品获得无数奖项的原因。《好兆头》经受住了批评家的批判审视,在读者中也获得了广泛好评。两位作者通过超自然生灵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对“末日论”的批判,对宗教信仰的否定以及对人文主义的颂扬,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共鸣。

注 文

①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244

②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009

③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039

④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039

⑤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411

⑥ 盖曼.普拉切特.好兆头[M].马骁,译.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08:023-024

致谢

大学四年生活已近尾声,当我完成这篇毕业论文时,我收获良多,感慨良多。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赞琴老师。她为人随和友善,治学严谨细心。从论文的选题、定题开始,到论文的框架构建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陈老师字斟句酌,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严谨且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研究思路。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皆得益于陈老师的耐心指导。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将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同时,感谢四年来中文系的老师们,你们的谆谆教诲,我将怀揣于心、努力前进。

浅析《好兆头》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

浅析《好兆头》中的超自然生灵形象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4938.html,

Like (3)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13日
Next 2022年12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