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闽东半月里的调查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不仅刺激着旅游消费需求的转变与提升,也激发了民宿业的崛起。然而,在民宿业发展过程中,多数商家跟风现象明显,导致民宿风格无法形成明显特色,缺乏对顾客形成有力吸引。作为福建少数民族人口数占据最多的民族,畲族民族文化绚丽多彩、民族文化遗产也极为丰富。文章通过对“畲族历史文化名村”的半月里进行实地调查,充分了解、梳理畲族文化特质,基于对当地民宿建设现状的把握,提出畲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思路,以期为闽东半月里特色民宿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闽东半月里;畲族文化特质;民宿设计;应用

1 绪 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世界经济的增长、物质财富的丰富以及对人们对生活的日益渴望,旅行已经成为一种休闲娱乐的生活方式。2019年,举办的全国文化旅游局长会议上指出,2018年我国游客数在增长的同时消费也增长。根据国内抽样调查,我国2018年的游客人数约为54亿人。这一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8%。因此,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前景。目前,旅游业正在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时期,它不仅提升国家的经济,而且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中,作为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乡村旅游亦得到极大的推动。而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必备支撑元素,民宿业应运而生地崛起。

对于外来游客来说,民宿不仅是给予休息的场所,更是当地文化的在载体,人们希望在住宿过程中,了解更多当地风土人情、文化特色。因此,从民宿的长远发展来看,需要在其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融合地方文化元素,既是传承我国优秀的灿烂文化,也是增强游客的体验价值。而畲族人民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其服饰、发饰、文学艺术、语言等方面均形成自身的风格特色,展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民族精神。

鉴于以上分析,文章通过对闽东半月里畲族村的实地走访,深入调查、梳理畲族文化特质,借助畲族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民族精神,将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与民宿设计相结合,使设计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在领略畲族独特的文化特质的同时促进民宿设计的进一步的发展,促进畲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现如今社会经济的上升,收入的提高促使人民对自己的日常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当下,人们对旅游活动不再是简单的走马观花,而是希望通过体验式参与或是学习式探究丰富旅游活动内涵,增强旅游体验感知。而民宿是住宿空间与文化传播载体的优秀结合。文章通过实地走访调研,从语言、服饰、图腾、建筑等方面梳理、分析半月里畲族文化特质,并尝试探讨这些元素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方向。让游客在闽东畲族村的旅游过程中,有着更为具象的文化体验和认知,进而推动畲族传统文化的传扬和畲族村落的经济发展。

1.2.2 研究意义

民宿业的发展对当地的地域文化起着传承与保护的作用,运用现代技术来传播当地的民俗文化,从而提升当地的知名度以及文化竞争力。文化与设计融合,将无形变为有形,通过将畲族文化融入到民宿设计当中,可以让畲族文化更好地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让人们通过体验生活来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底蕴。文章对闽东畲族的民族文化特质进行剖析,阐述如何将这些文化特质融入到设计中。让游客在各个细节中都能感受到畲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情,让畲族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同时,民宿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将为村民提供更多更为稳定的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进而有效缓解文化保护资金上的问题。此外,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当前关于民宿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是探究民族文化特质及其与民宿设计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综合来看,畲族文化的梳理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落地应用,既具备发展经济、传扬文化的现实意义,也希望该研究视角能够为未来闽东畲族民宿设计提供些许参考。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文章基于对闽东半月里民宿开发状况及畲族文化内涵进行调研、梳理,探讨如何将畲族文化特质融合到民宿设计当中,让闽东半月里的民宿既能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又能弘扬畲族文化。

本文共有五个章节。第一个章节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等。第二个章阐述的是关于民宿、民宿设计的相关国内外研究以及什么是民族文化特质。第三章节主要阐述了畲族概况、什么是畲族文化特质以及畲族文化特质所包含的内容。这两个章节为后续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四章主要阐述选址、空间布局、陈设用品以及生活体验的相关应用研究。根据第二章和第三章的理论基础在第四章中提出了相关应用成果。最后第五章节是对本文进行总结性言论。

1.3.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通过网络、图书、文献等等方式进行文献研读,对相关文献认真总结梳理,获取相关畲族文化的理论知识,以及关于民宿和民宿设计理论说法,为本文的研究思路奠定坚实的的理论基础。

(2) 实地考察法。想要了解当地的民宿发展状况就必须要到当地进行实地考察,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数据,并且有利于笔者对当地民宿发展进行透彻的分析。

(3) 归纳法。本文对国内外民宿的相关研究、国内外民宿设计的相关研究以及畲族文化特质进行研究时,由于篇幅的限制,因此采用了归纳法。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研究综述

2.1.1 国外民宿相关研究

20世纪五十年代,法国实行带薪假期制度,民宿因此应运而生;1960年,英国西南部和中部人民稀少的农家,为了增加收入,居民将自家空闲房间改造成民宿,并采用Bed and Breakfast形式的经营,这便是早期的民宿起源[]。

国外民宿的起源相较于我国,起源较早,所以在民宿的研究方面,相较于我国,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通过对Springer和ScienceDirect对“B&B”进行检索,从1996年到2018年,获得文献共22882篇,其中关于民宿设计的有1581篇。从这些数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国外对于民宿的研究在理论上已经很深入了,在实践方面也较为熟练,这对于发展较晚的我国来说,是需要去学习并借鉴其优秀之处的。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都不一样,所以每个国家的民宿都有着属于自己国家的特别之处,例如意大利Valentinerhof民宿、俄罗斯Puerta

Catedral民宿、日本Cozy Traditional Kyoto House民宿,其风格都代表着当地的风俗文化。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得出国外民宿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民宿开发方面,主要研究的是关于民宿开发的限制因素,Nancy等人针对南非的Buffalo City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指明当地行业的专注不够、资源的缺乏以及XX在竞争方面提供的支持力度有限等因素下,导致当地民宿发展现状不良好[]。Marcio等人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针对游客的需求方面,给民宿提供了一些关于产品开发的意见[]。

其次就是关于民宿的发展模式。对欧X家来说,它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然后逐渐在欧洲大陆和X流行起来,迅速发展且走向成熟,并保持着良好的势头[]。1997年Aliza Fleischer等人将以色列与欧洲和北美的乡村民宿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乡村旅游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差不多一样的[]。

最后就是民宿消费者的研究,Peter 针对游客,主要研究了游客作为消费者的行为特征以及其消费满意度,除此之外,还对民宿主人与游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Gutu等人在约翰内斯堡都市利用随机抽样调查法研究得出客户期望与服务质量感知之间的关系[]。

2.1.2 国外民宿设计相关研究

国外民宿发展较早,其理论研究也相对系统。学者Deborah Hunt所著的《How To Start And Run a B&B》系列书中,主要研究的是怎样让人文情怀与民宿设计相结合以及怎样在室内设计中让游客感受到民俗风情[]。学者Alatrir的《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of family and owner》研究报告指出民宿室内设计要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优化设计手法,让民宿的室内设计为民宿带来更多消费群体。国外民宿发展模式成熟且基础良好,其宝贵的经验是我们需要借鉴的,民宿设计不仅要在主题上贴近人文地域文化,而且在室内设计上也要能发挥其作用。

2.1.3 国内民宿相关研究

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文献来讲,国内的相关文献相对较少,通过对CNKI数据库输入关键词“民宿”,得到相关文献共2207篇,输入“民宿设计”,得到相关文献445篇。针对文献的研究内容来看,笔者得出大部分相关文献研究的主题多以民宿的概念、发展条件、市场定位、经营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服务质量管理等为主。

在民宿可持续发展、营销方面,例如邓念梅,詹丽,黄进等学者在探究湖北西南民族地区民宿的发展、营销以及产品等方面,提出民宿设计上要避免如出一辙,民宿的产品要有内涵、民宿的管理要更加认真对待等等[]。张煜在《民宿客栈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平遥为例》这篇文章中探究了针对民宿方面的体验式营销策略,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地区民宿设计风格过于类似,缺乏独特性以及文化内涵,其管理水平也很低[]。

在发展条件、市场定位管理模式方面,针对某地区的民宿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以及研究。此类文章具有指导性意义。例如范欧莉运用了由Anselm Strauss和Barney Glaser两位学者提出的扎根理论针对民宿构建了民宿评价模型,研究成果显示消费者在民宿的消费方面更偏向于能给自身带来良好体验的消费和跟从内心想法的意向消费[]。

X民宿发展比大陆起步早,其发展理论相比大陆也比较丰富,其参考价值值得去学习借鉴。例如杨欣等人分析比较X与大陆民宿的差异性,根据研究成果得出促进两岸合作民宿发展的方法[]。

综上,对于国外而言,我国的民宿民宿相关研究人存在很多不充分的地方,在这一方面无法弥补,只能更加努力的学习探讨。针对研究方面发现,国外民宿研究方向主要是如何在设计上能更贴近人文情怀,以人为主;而国内的研究方向主要是民宿的开发管理等,针对民宿设计的参考文献不多。

2.1.4 国内民宿设计相关研究

在国内,X地区的民宿的发展现状相对于大陆而言较为发达。其关于民宿设计的文献也相对较多,例如刘书宏《X民宿的特色、空间与形态》,研究指出,消费者满意度和期望是民宿能否经营下去的关键,以及发现民宿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存在联系[]。葛蔓《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探究》研究提出,未来民宿的发展,应扩大其的经营范围,民宿主题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并使之与其他民宿相比具有特色性和差异性[]。陈沫、齐岩波等《X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总结出X民宿特点分别是建筑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民宿主题多元化,相对集中等,这些特点为大陆民宿发展提供产品特色化、经营产业化等建议[]。

民宿经营部分依赖于旅游景区或热门地的游客数,但最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主要是民宿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这才是民宿的发展之道。陈春燕提出民宿吸引游客的要素中有一点即文化主题性[],这一点告诉我们在民宿设计中,民宿设计的主题与文化的融合是十分重要的。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国外对民宿的定义

由于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了国外的学者们对于民宿的定义理解方面也各有不同(如表2-1)。

表 2-1 国外学者对民宿概念定义

学者 概念定义
Sherry 提供不超过五间住房的私人住宅,其民宿经营者就是住房产权拥有着。民宿顾客应于民宿经营者公用早餐[]。
Lynch X为游客提供一晚住宿以及和民宿经营者共同用早餐的私人住所,一般不为顾客提供晚餐,除非顾客要求[]。
Withiam 提供住宿床位和早餐的小型接待所,在功能上与酒店相似[]。
Staley 是休闲农业的一种延伸,农民不满足于第一产业生产将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与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

2.2.2 国内对民宿的定义

X是我国民宿发展较早的地区,根据当地的《民宿管理办法》,就可以了解到当地对于民宿的定义方面很早就有了自己的见解。在X地区,民宿叫“农家旅社”或者“居民客栈”等。由这个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在X地区,他们认为只要能提供住宿的家庭处所都能被认定为是民宿。诸多X学术界学者都对民宿的定义进行了研究(如表2-2 )。

表 2-2 X学者对民宿概念定义

学者 概念定义
何郁如,

汤秋玲

将自家住宅内的房间出租给游客提供供其住宿,虽在实际上从事旅游行业,但无营利事业登记[]。
郑诗华旅游地居民提供自家住宅闲置的一部分以副业的方式经营住宿,跟酒店与宾馆不同的是它不是专业的经营,而是农业的延伸下产生的一种休闲农业[]。

续表2-2

学者 概念定义
高崇伦 旅游地居民提供自家住宅给游客住宿,在此基础上提供餐饮等服务。游客在此享受到了不仅是单纯的食宿,更可以体验到当地农家生活、了解当地特色民风民俗,是文化体验的一种[]。
吴千正 民宿未来发展势必会更好,其提供的服务也将具有更多的文化内涵。民宿作为第三产业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业以及经济的发展,并且民宿经营者也可将其当为主业进行经济活动[]。

综合上述,笔者认为民宿是当地居民将自家多余的住宅空间进行装修改造,让其具有地方文化特色,能让游客在入住的过程中体验到当地风情文化,并且对当地文化的传承与传扬有所帮助的民宿。一个要在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就在于该民宿与别的民宿相比,它的特殊之处是什么,用什么来吸引游客,所以设计一间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民宿是十分关键的。由此可得,在众多民宿中脱颖而出的民宿是具备当地的地域特色和独特性,并且还是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2.2.3 民族文化特质

X学者GudyKunst认为:“想要与民族地区成功的互动,就要了解该地区的民族文化特质[]。”所谓的民族文化特质就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的独特之处,它是这个民族的标志,是它的发光点。每个民族文化特质互相之间紧密相连,稳定性极强,难以改变。

根据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特质具有三种形态,这三种形态分别是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制度形态。其中,物质形态主要包括建筑特色和民族服饰,精神形态主要包括民间技艺、节日活动和民间饮食等。一个民族所居住的建筑物能体现该民族所处的环境以及其宗教信仰等,该建筑特色诠释了该民族文化特质的形态。而民族在文化特质的主要体现是在民间技艺以及节日活动这两方面。

三个形态相辅相成,互相独立又相互联系。它们造就的一个民族的整体形象,这种形象的塑造可以推动民族村的旅游发展,好的形象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体验,带动了当地的发展。这是一种文化产业,因此,民宿作民族文化发展的载体,在民宿的主题上已选择以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质为主,进而为推动民族文化尽一份力。

3 闽东半月里畲族村调查结果

3.1 畲族概况

畲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部。据说畲族和瑶族是同一个族群。畲族源于汉代湘西的五溪蛮,唐代的时候是莫徭的一支,到宋代的时候才是畲族的形成期[],生活在闽、粤、赣交界地带。在史上,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阶级统治、民族压迫和生存发展等,为躲避祸乱、剥削等而进行的不断迁徙的行为[],主要生活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西。在新中国解放之前,畲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再加上受到汉族的歧视以及当地权势剥削,导致了畲族人民分散各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进行了民族识别,国家民委经过多次调查确认了畲族是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单一少数民族[]。在福建,畲族是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

根据对民族文化特质的界定及其构成形态的把握,文章基于对畲族的整体了解及闽东半月里畲族文化的调查,从畲族服饰、特色民间技艺、节日活动等方面梳理畲族文化特质。

3.2 畲族文化特质

畲族在福建的少数民族人口数中,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畲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遗产都相当丰富。至今为止,其节日习俗、民族服饰、特色饮食、民族歌舞等民族文化特质都保存的较为完整。闽东半月里村有着“畲族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村里有位名叫雷其松的村民,他喜爱畲族文化且热衷于收藏畲族文物,他自费建造了畲族博物馆,里面收藏的历史文物很多都是关于畲族人民生产和生活。这些畲族文化遗产展示着畲族人民长期以来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更是畲族人民智慧的结晶。通过对素有“畲族博物馆之称”的半月里的走访调查,文章根据民族文化特质所具备的形态,将畲族文化特质分为三个形态,分别是物质形态、精神形态和制度特质。其中物质形态主要包括服饰特质,精神形态包括宗教信仰、民间技艺、民族节日活动以及美食等。

3.2.1 民族服饰与饰品

畲族人民尊崇提倡黑色与蓝色,所以畲服大多数都是黑色或蓝色为主色调。由于主色调较为凝重深沉、庄严朴实,所以在头巾或者围腰方面,畲族人民会选择较为鲜亮的颜色来增添色彩。畲族服装都是畲族人民自己缝制的,在服装中运用的图案有的是用文字排列组成的,有的是用吉祥语作为图案,但大多数的图案来自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凤凰装是畲族最为重要也是最有畲族特点的服饰。凤凰装是畲族女性最为重要的一件畲服,因为穿上这间衣服的这一天代表着她人生的最重要的日子。头顶上用红头绳扎的长辫代表凤头;运用大红色、桃红色、杏黄色的线以及金色丝线和银色丝线绣出的图案,代表着凤身;而腰上绑着的金色腰带头代表着凤尾;身上戴着的银饰代表着凤鸣。

3.2.2 特色民间技艺

畲族妇女在生产上不仅是小能手,在编织刺绣上同样也是能工巧匠。例如畲族的彩带,类型多样,并且彩带上的花纹也是丰富多彩的。畲族的斗笠也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民族特色的,配上水红色的绸带或者白带以及各种颜色的珠子,更是把畲族的民族特色展示出来。

畲族剪纸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剪纸图案上的选择,大多数是来源于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畲族剪纸不仅对于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图案得心应手,而且对于鸟、兽以及人物也是十分的得心应手。畲族剪纸通常是用原色的纸张来剪,通过黑白的强烈对比方式将畲族的剪纸技艺融入到畲服以及生活用品上。

3.2.3 节日活动及饮食文化

畲族十分的重视传统节日,其传统节日有祭祖日、分龙节、三月三、七月初七、立秋日等。在节日庆典上,畲族人民会跳畲舞来庆祝节日。各民族的节日庆典都与民族信仰有关,畲族也不例外。

“三月三”是畲族重大传统节日,因为这一天是畲族开始辉煌的日子,所以“三月三”对畲族人民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在这天,畲民会结队出门采集采集乌稔叶子,用来泡制乌米饭,并赠送给亲友,该行为是为了祈祷今年会是丰收的一年。白天,畲族人民举办较为严肃的祭祀活动,到了晚上,畲族人民便围着篝火开始唱歌,跳舞,十分热闹。

畲族舞蹈历史悠久,其中木鼓舞在中国畲族舞蹈中被称为“活化石”。木鼓舞主要以竹、木的撞击声来庆祝丰收,属于一种与传统乐器相结合的舞蹈。它具有着习俗性、表演性以及祭祀性。

工艺精湛的民族服饰、独特的民族信仰、独具特色的民间技艺以及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畲族人民的日常生活都受到了其民族文化的影响,发扬与传承畲族文化是畲族发展的核心。综上,基于畲族文化特质所具有的各种文化魅力,民宿设计必须融入民族特质。

3.3 半月里民宿发展现状

闽东半月里村有着丰富的畲族文化遗产,例如龙溪宫雷式祠堂、举人庙(雷世儒大厝)以及其他的畲族文物。村里前后共有五棵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古榕树,并且古民居保存的十分完整,2014年,半月里被评为“历史文化名村”。根据记者吴晟炜对半月里的采访了解到,假期期间,来到半月里村进行旅游的人数很多,尤其是国庆期间,其游客大多数是自驾游或者是摄影爱好者,随着游客的增多,当地居民对于古民居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2020年1月5日,宁德市委XX隋军带领调研组到半月里进行调研,调研中提到以前的半月里村地处山区,条件差,是一个典型的贫困自然村,但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条件逐渐得到改善。但是到目前为止,其旅游开发方面仍存在不足的现象。首先,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其公共设施供不应求,例如公共垃圾桶、供游客坐着休息的椅子、公厕的环境都不太好。其次就是就交通方面来讲,当地没有大众交通工具,非自驾游的散客如果想离开,只能在去之前留好司机的联系方式,等到要走的时候提前跟司机说好时间让司机来接才能离开。然后就是,作为一个景区,要有效的利用当地所有资源,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观赏性旅游资源,半月里村口对面是荷花池,荷花池给人的印象应该是眼前一亮,令人心旷神怡的,但是半月里村的荷花池给人的第一眼是杂乱无章,毫无修整过的痕迹。

民宿与旅游息息相关,一个旅游人数增加的地区,其民宿的发展也会跟着上升。但是对于半月里村而言,并非如此。笔者曾去半月里村进行实地考察,询问了当地居民民宿发展情况,当地居民说半月里只有一家民宿,而这唯一的一家民宿是一家住户将自家三四楼多余的房间当做民宿供给需要在半月里村过夜的游客居住的,其房间就是普通家里最简单的装修风格,房间里面的配备设施也只有最基础的必需品。从这我们可以侧面了解到,半月里村的民宿发展极其落后。

4 对闽东半月里民宿设计的思考

整体上看,半月里旅游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客源市场更多的是摄影协会、摄影爱好者,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引导,当地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呈现,畲族博物馆虽然藏品丰富,也需要有专业人士进行讲解,才能让畲族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古韵犹存的古民宅、宗祠、宗庙等传统建筑也需要专业的指引,才能做到保护、开发与传扬相统一。显然,半月里对于人们来说,是一座富有文化底蕴、自然风光秀丽的畲族古村。但除此之外,再无更多特性。鉴于此,基于对半月里畲族文化特质的实地调研和梳理,对该地资源条件及其民宿建设现状的了解,从人们对于集体验、观光、文化和一体的旅游住宿模式的需求出发,文章通过半月里民宿的空间布局、室内陈设、生活体验等方面对于畲族文化特质的运用加以思考,期望打造一间充满地域特色,满足人们对民宿功能价值、审美价值及文化价值的多重需求的民宿。

4.1 民宿的选址

目前,除了一间民房改造的住宿场所,半月里尚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民宿业。为使当地民宿能够得到旅游者、摄影家、文化寻根等外来人口快速有效的辨识,在保持现有环境风貌不受影响和破坏的情况下,结合半月里现有建筑实际,民宿位置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第一,选择地理位置较为优势且交通比较方便的位置,如沿路的民房或是通往民俗博物馆的沿途房屋,这些地方曝光率高,便于查找,能让游客到达该地之后能立即找到民宿,免去舟车劳顿之后再花费精力寻找民宿。第二,选取生态、文化资源丰富的地段。主要是以村口广场为中心的周边房屋,由于这里是当地节日活动、各大仪式举办的集中地,这样的地段能够使游客充分的体验到畲族文化的魅力并且也方便游客体验畲族各种节日活动。第三,选择保护较好的古民居,对其进行适当修缮,这类充满畲族建筑特色的古民居将给予游客直接的文化感知,是畲族文化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4.2 民宿的空间布局

4.2.1 空间结构

半月里村居民建筑结构多以三合院或四合院为主。半月里村三合院或四合院空间布局是有八间卧室,两间杂物室,一个前厅一个后厅,一个院子还有一个天井。首先我们为满足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客房充足,所以八间卧室保存下来,当代人十分注重隐私并且在休息的时候不喜欢受到打扰,所以结构的保存的情况下需要增加的是隔音的效果。两间杂物室有点过多,所以将其中一间改造成娱乐室供给客人进行娱乐活动,并且杂物间的位置较偏,所以客人在室内大声玩耍也不会影响到其他客人的休息。 后厅可改造为茶厅,可以让有些疲惫的客人喝着茶,聊着天,小憩一下。

4.2.2空间装饰

室内空间设计装饰的目的就是为了营造自然、和谐、舒适的环境,让入住者在生活和精神上能够有更好的体验。空间装饰方面应考虑材料、色彩、质感、肌理、空间功能、文化寓意、人文特征、地域气候等。并且要有主题性,以及能体现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闽东半月里畲族文化丰富多彩,其中,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还有畲族的剪纸、编制等传统手工工艺都可以作为民宿空间装饰的设计元素。利用畲族服饰独特的元素和形态以及剪元素运用到室内的软装饰配件上。例如床上四件套可采取畲族独特的凤凰装的元素,其可以为新婚夫妇亦或者结婚纪恋日的夫妻使用,其代表着美好的祝愿。沙发窗帘等可采取其他富有寓意的元素图案。小装饰品可利用畲族独有的编制技术。畲族人信仰祖神,龙麒是畲族的代表图腾,其壁画我们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图腾来装饰。畲族镂空雕刻也很优秀,雕刻层次丰富,空间感极强。空间装饰大大小小都来源自畲族文化,切合了民宿的主题,可让游客们在住的时候生活体验良好,并且还能体验到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4.2.3 空间色彩

在视觉上,第一印象很重要,人的思维有一部分来源于视觉,而视觉的一部分信息是由色彩来传递的。好的色彩搭配能给人带来心情愉悦、舒适的视觉体验。所以色彩在民宿设计中也占着比较重的成分。

畲族数百年来一直保存着石头、木料和砖石的美丽,放弃了在建筑中使用彩色色彩。内外色都喜欢原材料,更简单的色彩,体现了简单自然的理想。并且畲族人民崇尚黑色和蓝色,根据畲族建筑的整体色彩来看,畲族建筑多为质朴以及内敛的风格。所在色彩的搭配上,我们可选择原木色为主调。由于蓝色或黑色过于沉重,所以将其用作辅色调,在小细节上多选择一些鲜亮的颜色作为发光点,整体搭配和谐,让人在视觉上轻松愉悦。

4.2.4空间材料

材料是民宿装饰设计的基础,不同质地、不同光泽的材料在运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民宿设计的理念应是追求生态环保。并不是选取越高档的材料展现出来的效果就越好,而是合适的材料其效果才能最大化的展现出来。畲族人热爱生活,生活朴实,越华丽的材料越不符合畲族独有的建筑风味。就地取材,使用当地常用的石头、砖石、木料等不仅符合畲族人独有的建筑风味,而且还环保。畲族建筑除了使用了大量的石头来作为墙体以外,木头也使用了很多。由于原木易受潮腐坏,所以选择现代新型仿木材料来代替原木,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增加建筑的耐用性,并且环保,符合民宿的理念。

4.3 民宿室内陈设用品设计

纺织品、家具、摆设品、绿植等具有实用性与观赏性的都可以称为室内陈设品。闽东半月里被称为“畲族博物馆”,可想而知,其富含的畲族文化底蕴之雄厚,所以其民宿也应由内到外都散发着该地的民族文化气息,充分的体现其民族文化的特质和魅力。所以在室内陈设品的设计上都采用具有畲族文化的元素,小到桌布大到家具都无一不体现畲族的地域特征。在陈设的过程中首先考虑整体的装饰风格,利于民族元素突出设计主题,并且要遵循简而精的原则,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其次在造型上的搭配要合理,通过颜色的选取、图案、质感的运用来避免单一。最后在摆放的位置要有主次,并且突出空间感。

4.4 民宿生活体验设计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宿已成为一种新的住宿方式,喷涌而出的民宿为旅游消费者在民宿的选取上提供了多种选择。民宿是能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民宿的环境同时也能影响者游客的旅游体验。将畲族文化特质融入到民宿设计当中,床上用品融入畲族服饰中独有的并且带有美好祝福寓意的样式以及剪纸技艺也可融入到设计当中,这样让游客身心都能够得到很好的体验。室内的陈设品方面是选择也选择使用当地的编制技术以及手工艺技术,带着畲族独有的色彩元素,让客人的生活体验得到更大的满足。畲族服饰、畲歌、畲舞都是畲族独有的文化之一,来到畲族村落,必不可少的就是学习畲族歌舞以及体验畲族服饰,穿上畲服,唱着畲歌,跳着畲舞,仿佛自己就是畲族的一员,这是感受畲族文化最快速的途径之一,这种体验必不可少。如若幸运偶遇到畲族节日活动,参与到其中,对于畲族文化的将能得到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将畲族文化融入到民宿中,从中获取乐趣与文化享受,从而更好的放松心境,使得游客的旅游体验更加完美。

5 结语

在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旅游的爆发,民宿数量的突增,当代的民宿如何发展也成为专家们所关注的问题之一。通过研究发现国内的民宿设计目前存在着缺乏独特性,没有地域特性以及民族文化内涵,过于苟同。闽东半月里畲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资源,但民宿发展略有落后,因此笔者此次选取闽东半月里作为研究案例,通过畲族的服饰、民间技艺、节日庆典等民族文化特质进行分析,根据当地的旅游发展状况,提出来民宿设计的原则以及方法,从而引导出民族文化在民宿设计当中的重要性。现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第一,古代建筑是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价值,在畲族文化的框架内,民宿设计包括文化的保存和创新,不应简单地照搬古老的传统,而应在深入了解畲族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提取材料,可用于解释新的遗传创新,也就是说,应保持“旧的,但不是特意模仿旧的原则”。这使项目“更科学,更现代,更原始”。

第二,畲族文化概念是抽象的,但民宿建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通过民宿这个载体,可以将抽象的畲族文化转化为具象的畲族性设计元素并应用在民宿设计中,展现畲族特色民宿独特的畲族内涵。

特色民宿是一个大型项目,文章仍有许多缺点,由于时间限制,笔者无法将畲族的全部文化展现出来,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资料进行参考。

参 考 文 献

[1]谭思.民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南昌航空大学,2018.

[2]Nancy N,Dimitri T,Norber H.The bed andbreakfast market ofBuffalo City(BC),South Africa:present status,constraints and success factors[J].Tourism Management,2004,25:515-522.

[3]Marcirio S C,Rodeigo G,Cristiane P.Analysing reviews inthe Web 2.0:Small andMedium hotels in Portugal[J].Tourism Management,2012,33(5):1286-1287.

[4]彭诗文.丹东朝鲜族民俗村民宿酒店设计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5]Fleischer A,Pizam A .Rural Tourism in Israel[J].Tourism Management, 1997,18(6).

[6]Peter F Stringer.Host and guests the bed and breakfast phenomen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1,8(3): 357-376.

[7]Gutu M C L,Manuwa M N R,Mbuya M J M.Customer Expectation on servicequality in bed and breakfast establishments in JohannesburgMetropolitan[J].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Science Industrial and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2018,12(1):1356.

[8]吕昕纯.皖南地域文化影响下的特色民宿设计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9.

[9]邓念梅,詹丽,黄进.鄂西南民族地区民族旅游发展现状、风险及对策探讨[J].资源发与市场,2014,30(07): 880-882.

[10]张煜.民俗客栈体验营销策略研究–以平遥为例[J].中国商贸,2011,30:31-32.

[11]范欧莉.顾客感知视角下民宿评价模型构建—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方法[J].苏商论,2011(10):37-39.

[12]杨欣,殷燕.两岸民宿比较研究 CND,经济研究导刊,2012(34):20-190.

[13]刘书宏.X民宿的特色、空间与形态[D].福建:厦门大学,2009.

[14]葛蔓.民宿在生态文化旅游中的发展路径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院,2013(23): 9684-9685.

[15]陈沫,齐岩波,刘海霞.X民宿产业发展及对大陆民宿的经验借鉴[J].旅游纵览月刊,2014(10):282-284.

[16]陈春燕.杭州西湖风景区民宿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中国商论,2015(21): 122-125.

[17]Sherry J.E.H.The legal status of bed and breakfast operation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3,34(2):12-13.

[18]Lynch P.A.Demand for training by bed and breakfast operat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1994,6(4):25-31.

[19]Withiam G.B&B: Fundamentally like hotels[J].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1997,38(6):13.

[20]Staley. L.Why do government hate bed and breakfast[J].Review Institute of Public Affairs,2007,59(1):33-35.

[21]何郁如,汤秋玲.垦丁国家公园住宿服务现况之研究[J].户外休憩研究,1989,2:51-62.

[22]郑诗华.X農業經營的問題與發展方向[C]//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1992.

[23]高崇伦.游客对国营休闲农产游憩环境体验之研究–以武陵农场为例[D].私利文化大学,1999.

[24]吴千正.X乡村民宿发展策略之研究–以台北县金瓜石为例D].X:X海洋大学,2007.

[25]Gudykunst W B, Kim Y Y.Communicating With Stanger[M].New York:McGraw-HillCollege,1992.

[26]郭志超.畲族文化述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7]《畲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畲族简史[M].民族出版社.2007.

[28]蒋炳钊.畲族史稿[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

致 谢

大学生活一晃而过,回首走过的岁月,心里倍感充实,当我写完这篇毕业论文的时候,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感慨良多。首先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林翠生老师以及蔡永表老师。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然后感谢四年来陪伴在我身旁的同学、朋友,感谢他们为我提出对我有益的建议和意见,有了他们的支持、鼓励和帮助,我才能充实的过完四年的学习生活。

畲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闽东半月里的调查

畲族文化特质在民宿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闽东半月里的调查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675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12月23日
Next 2022年12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