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及意义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全国各地区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连云港整体经济水平也逐年上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05.16亿元[数据来源:《连云港统计年鉴-2017》],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8429元[数据来源:《连云港统计年鉴-201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30元[数据来源:《连云港统计年鉴-201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受到制度改革、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居民收入由建国初的平均主义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收入差距拉大,其中城镇居民收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越来越引起人民的关注。连云港是江苏省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是一处不容忽视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xxxx报告中首次提出一个新指标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xxxx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因此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连云港属于我国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其地区,在广东省、浙江省等也存在一些类似情况的城市。本文以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为研究对象,从XX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对该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相应地提出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粗浅建议,在此抛砖引玉,谨希望能够引起学者关注此类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协调发展问题,为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言献策。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发展会造成很大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隐患:一是差距过大导致居民的购买能力下降,会对消费需求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社会生产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二是差距过大容易加剧社会不公平感,产生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三是差距过大会加剧资本、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向城镇尤其是经济发达城镇,农村由于生产要素大量流失,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缓慢,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难以打破,进一步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可以进一步发展收入分配理论,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
第二节研究内容
本文查找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分析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数据,研究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发展、收入差距,以连云港现实情况作为参考,选定经济变量作为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运用计量分析软件和统计学原理,进行时间序列模型分析多种居民收入的因素影响,来探讨出一些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和结论,旨在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共同增长和不断改善收入差距状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一些借鉴参考。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意义以及背景,文献资料收集分析、加工整理,研究内容和方法,论文的创新以及不足。
第二章是有关本文必须要说明的一些概念和理论依据,进行提炼总结,阐述相关概念和理论。
第三章是搜集1985-2016年相关数据,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统计数据,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上对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包括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特点的比较、城乡消费水平的比较、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比较等,与全国平均水平、江苏省平均水平、江苏省内各市的比较等,全景呈现连云港各层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轨迹。
第四章是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选择XX政策方面相关指标作为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通过eviews软件建立计量经济学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找出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确立改善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点方向。
第五章是根据以上章节分析提出一些针对连云港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缓解对策,使连云港在不断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同时,能够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让城乡居民都能够平等地分享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三节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经济学、统计学、公共管理等学科的理论和原理分析问题,综合利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实证与思考,力求得出更贴近现实的结论。
文献资料研究法:一方面是搜集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内外著作书籍、论文和期刊、官方公文和网络资料等,查阅、搜集、分析和整理了大量的文献,了解对本论文有帮助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另一方面主要是通过查阅中国统计年鉴、江苏省统计年鉴、连云港统计年鉴和统计制度手册,搜集与收入差距问题相关的数据资料,为研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比较研究法:本文运用此方法对连云港与全国、江苏省、省内各市城乡居民收入和收入差距进行比较分析,对比研究连云港居民收入发展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对连云港城镇和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性的程度以及原因;分别对连云港1985年以来的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历史轨迹分析,比较历年发展水平。
实证研究法:本文主要基于XX政策影响角度选取变量,经过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和协整关系检验之后,利用多元统计分析中逐步回归法进行变量剔选,经eviews软件模拟运算,将不显著的自变量从模型中逐个剔除,最终模型中只包含显著的自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总体模型的检验值极大化。在研究中,注意对涉及到的问题咨询统计部门从业人员,充分掌握统计部门调查制度和指标内涵。
第四节创新之处
通过整理学者以往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多以全国或是省级层面为研究对象,对于连云港等三四线城市的实证研究就略有逊色了。以往学者采用全国、省、市、县不同地区数据计算出来的结果也存在不同,说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不同地区还存在差异。连云港市作为发达省份的经济欠发达城市,连云港市情有着自身的独特性,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以连云港为背景研究,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普遍性。
以往对于连云港的研究内容较多地局限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某一阶段现状、变动趋势,或是针对居民收入中的一个问题开展探讨,研究方法使用比较单一的统计方法做数据分析,简单做一些曲线图、折线图等。本文不仅仅做了统计分析,更侧重实证分析,在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研究中引入多种变量,运用eviews软件进行多元分析,更能充分说明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通过总结与回顾文献资料,结果发现关注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研究很多。而本文根据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历史数据勾勒出差距变动轨迹呈现M型,研究涉及到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阶段,也涉及到了2010年以来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逐年缩小态势。
第五节不足之处
本文在研究中的各指标均使用当年价格数据。根据统计部门公布的城乡居民收入,采用比率法计算出的城乡居民收入比,没有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对实际收入水平的影响。这主要是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异必然会导致城乡物价水平不完全一致,但目前搜集不到分城乡地区的价格指数。如果均用统计局公布的同一价格指数扣除,仍然不可能是实际差距。
影响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可能还不够全面深入。受数据可获性的限制,本文模型所用的数据均来自于连云港统计年鉴,未涉及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和数据,搜集的数据有限。
限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本文的模型设计可能还不够完善,对于某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可能未考虑全面,遗漏了一些指标,有待在后续的研究中加强实证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
第六节文献综述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外研究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高度发达,西方国家的收入差距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早期的国外学者都是以西方工业化国家为背景,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阐述各自的观点和研究成果。到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才逐渐开始被国外学者关注。国外学者针对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收入差距的测算评估、影响因素及其XX政策等方面。
测算评估。Benjamin等学者[Dwayne Benjamin,Loren Brandt,John Giles and Sangui Wang.Income Inequality During 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J].China's Economic Transition:Origins,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2005,7:5-11.]在自己的研究中认为中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可能已经超过0.5。Khan Azizur R和Carl Riskin[Khan Azizur R,Carl Riskin.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composition,distribution and growth of household income,1988-1995[J].China Quarterly,1998,7:221-253.]的研究表明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在中国的总体收入差距中,城乡差距的贡献度逐渐增加。Dennis Tao Yang和Hao Zhou[Dennis Tao Yang,Hao Zhou.Rural-urban disparity and sectoral labor allocation in China[J].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99,35(3):105-133.]等许多学者研究后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是呈现扩大趋势的。Kanbur R和Zhang X B[Kanbur R,Zhang X B.Which regional inequality?The evolution of rural-urban and inland-costal inequality in China from 1983 to 1995[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9,27:686-701.]分析认为,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自改革开放来在不断拉大,研究证实了中国地区间的收入差距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紧密。Xu L.X和Zou H.F[Xu L.X,Zou H.F.Explaining the changes of income distribution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0,11:147-170.]研究的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总体收入不平等是显著受到了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Sicula[Sicular,Ximing Y,Gustafsson B,Li Shi.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7,53(1):93-126.]等研究了中国社科院的居民入户调查数据,估算城乡收入比为2.3:1。
影响因素。很多国外学者都认为倾向城市的政策是导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Joshua Levin[Joshua Levin.China’s divisive development[J].Harvard International Review,2001,Fall:40-42.]发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就是长期施行城市倾向政策。这是导致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过大的主要原因。Dennis Tao Yang、Kai-yuen Tsui、Aimin等[Dennis Tao Yang.Urban-biased policies and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in China[J].American Economics Review,1999,5:306-310.
Kai-yuen Tsui.Economic reform and interprovincial inequalities in China[J].Articl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50(2):353-368.
Chen,Aimin.Urbanization and disparities in China:Challenges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2,13:407-411.]认为,中国长期倾向城市的政策利于城市发展,例如户口制度、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和隐性福利等,虽然加快发展工业化,但是对农业发展不利,从而影响城乡收入差别。Fleisher[Belton M.Fleisher,Jian Chen.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1996,22:141-164.]认为优势地理条件和特殊优惠政策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Lu M和Chen Z[Lu M,Chen Z.Urbanization,urban-biased policies,and urban-rural inequality in China,
1987-2001[J].Chinese Economy,2006,39(3):42-63.]分析了我国1987-200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认为人口迁移、经济开放、财政政策等因素引起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教育差异是重要原因。Schultz、Bound John、Mincer、Becker[Schultz T.W.Capital Formation by Education[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60,68(12):571-583.
Bound John and George Johnson,Changes in the Structure of wages in the 1980's:An Evaluation of Alternative Explanations[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371-392.
Mincer J A.Schooling and earnings.Schooling,experence,and earnings[M].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74:41-63.
Becker,G.S.and B.R.Chiswick.Educa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Earning[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66,56:358-369.]等很多人均持有受教育的机会和受教育程度会影响收入状况的观点。Sicular[Sicular,Ximing Y,Gustafsson B,Li Shi.The urban-rural income gap and inequality in China[J].Review of Income and Wealth,2007,53(1):93-126.]通过数据测算出了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的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的贡献率是25%-30%,得出教育发展会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变动的结论。
XX政策。Fan和Lin xiu Zhang[Fan,Zhang Xiao Bo,Lin xiu Zhang.Local governance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rural china[J].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4,8:2860-2863.]等学者研究发现,XX对于缩小收入差距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通过在财政政策上对农业有所倾斜,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的富裕程度。Band Maupassant[Band Maupassant.Telecommunication infrastructure facilita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remote communities in northern[J].Telecommunication Policy2005(3):240-247.]提出,XX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等公共产品的投入,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缩小城乡间差距。Jensen[Jensen.H.G.China's agricultural policy transition:Impacts of recent reforms and future scenarios[J].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9(1):5-18.]研究结论表明:通过合理调节税收政策,增加农业补贴,可以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Hertel和Zhai[Hertel T,Zhai F.Labor market distortions,rurual-urban inequality and the opening of China’s economy[J].Economic Modelling,2006,23:76-109.]研究认为,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改革和经济开放,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比。
二、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国内研究
相对国外研究而言,国内学界的研究更贴近我国现实国情,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比较系统翔实,涉及到了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表现、形成原因、影响后果和治理对策等方面的研究。
收入差距的表现。李实等[李实,赵人伟,张平.中国经济转型与收入分配变动[J].经济研究,1998,4:42-51.]分析后得出结论:中国的东、中、西部之间的地区收入差距有所上升。王小鲁和樊纲[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4.]考察分析了各地区间的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等要素的配置与流动对地区收入差距的作用。武鹏[武鹏.行业垄断对中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11,10:76-86.]对垄断的研究结果表明:垄断行业的平均劳动报酬远远高出各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导致了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上升25%左右。孙敬水和于思源[孙敬水,于思源.行业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研究——基于全国19个行业4085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2:16-26.]通过问卷调查搜集数据,测算后证实了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较大。陈宗胜和周云波[陈宗胜,周云波.中国的城乡差别及其对居民总体收入差别的影响[J].南方论丛,2002,2:26.]在研究1988-1999年的数据之后发现,城乡差异造成的整体收入差异平均超过了50%。李实、罗楚亮[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8.]等学者指出,城乡差距是目前我国收入差距问题中最为重要的。白素霞[白素霞,陈井安.收入来源视角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研究[J].社会科学研究,2013(1):27-31.]等在研究改革开放后的居民收入情况后,发现我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呈现了“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缩小”的变化态势。曹光四、张启良[曹光四,张启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J].调研世界,2015(5):9-12.]的研究发现了201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有所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是它们之间差距的绝对值却保持扩大。
收入差距的原因。很多学者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例如:厉以宁[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子[J].资本市场,2012,1:8-9.]、李娟娟[李娟娟.1978-2007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3:51.]等。王小鲁、樊纲[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31-34.]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后,发现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包括了经济增长、制度因素、社会保障、公共产品等复杂因素。焦斌龙[焦斌龙.人力资本怎样影响收入差距[N].人民日报,2010-11-4.]认为人力资本是当前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彭国华[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9:19-29.]测算和分析了1982—2002年省区全要素生产率,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可以解释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主要部分。姚枝仲、周素芳[姚枝仲,周素芳.劳动力流动与地区差距[J].世界经济,2003,4:35-44.]发现资本要素比劳动力要素丰富的地区收入高,他们认为生产要素差异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岳希明、李实[岳希明.李实,Terry Sicular.垄断行业高收入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1,2,13-16.]等认为行业的垄断造成了垄断行业与竞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学者们的种种研究表明,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是多种原因交织在一起的。

收入差距的后果。王小鲁、樊纲[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10:31-34.]通过使用1996-2002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变动曲线具有上升的特征,不排除陷入“拉美增长陷阱”的可能性。李姝瑾[李姝瑾.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其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9,6:24.]认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社会平均消费倾向降低,同时制约着新的消费热点的形成,影响生产扩大和经济增长。杨天宇[杨天宇.收入分配、信用关系对我国投资需求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研究,2002,9:13.]认为,从经济运行的过程看,收入差距过大,消费受到抑制,商品就会滞销,投资的预期边际效率必将降低,从而抑制投资需求。郑功成[郑功成.收入分配改革与财富合理分配[J].xxx党校学报,2010,5:19-21.]指出,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扩大不仅抑制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使经济发展失去动力,而且贫富悬殊会降低公众对社会公平的认可度,使社会矛盾日显尖锐而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
收入差距的对策。许多学者都提到了政策、制度因素可以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比如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合理调整财税政策等。杨森平、周敏[杨森平,周敏.调节城乡收入差距的税收政策研究[J].财政研究,2011,7:74.]研究认为必须要调整现行税制。厉以宁[厉以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新路子[J].资本市场,2012,1:8-9.]指出要走与国情相适应的城镇化道路。蔡继明[蔡继明.加快城市化进程,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J].理论前沿,2009,14:5.]指出XX要在农村人口转移的制度保障上投入主要精力。郭晋晖[郭晋晖,蔡昉.户籍改革有助挽回人口红利[N].第一财经日报,2013-1-31,]提出户籍改革,进一步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加快劳动力的转移等等。宫晓霞[宫晓霞.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监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J].东岳论丛,2006,3:176.]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冯云[冯云.城乡教育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10:18.]以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教育程度与收入水平之间呈现出高度的正相关性,提出均衡发展城乡教育才能解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
此外,发现有关于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有限,远远少于全国或是省级层面的研究。以往对于连云港的研究内容集中在居民收入差距急剧扩大时期,较多地局限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短期现状、变动趋势,或是针对居民收入中的一个问题开展探讨,比较单一地做一些曲线图、折线图等统计数据分析,没有使用多变量进行实证研究。
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评述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充足详实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国外学者主要以理论研究和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居多,专门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研究较少。而国内的研究虽然比国外起步晚,但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更加针对中国国情,融入了多种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成果的系统性、针对性、层次深度和广度不容小觑。以各自不同地区为背景,国内学者研究了地区收入差距、城乡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方面,不仅以全国情况为研究对象,有一些研究还以各省、市、地区为对象。学者的研究角度涉及到了收入差距的测算、趋势、原因、影响、对策等。这些成果都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研究方法。由于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并不统一,其研究背景自然各不相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仍有许多可以继续探讨的地方。本文在地域上选择连云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历年连云港城乡收入差距状况,引入实证分析工具,提出一些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建议。
第二章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本文研究对象是连云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国家统计部门的住户调查制度、住户调查数据和指标解释。因此城乡内涵界定、主要指标和数据来源均以国家统计部门规定制度和发布数据为准。鉴于本文的研究需要和便于理解的目的,在此对文中的主要指标明确定义,并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理论基础。
第一节居民收入
按照我国统计部门口径,住户调查统计的居民收入包括住户或某个住户成员按年收到的现金或实物(实物产品和服务),但是排除意外之财、以及其他非经常性和通常一次性的所得。本文有关于居民收入的研究是以统计部门的指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城镇住户、农村住户)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第二节居民收入差距
本文所指的居民收入差距是居民间的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为了更好地理解收入差距的定义,我们需要区分其与贫富差距的差异。收入差距是指某一时期内居民之间收入所得的差别。贫富差距则是指某一时点上居民之间占有财富总量的差距。从定义上明显看出,收入差距统计的是流量数据,贫富差距反映的是存量数据。由于流量可以影响到最终的存量数值,存量又可以影响期间的流量数值,因此收入差距随着时间的积累会转化为贫富差距,贫富差距则又带来当期收入的差距。本文研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是在某一个时期内,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和农村居民平均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是某一个时点上的总量差距,更不是样本个体之间的高低收入的差距。
第三节恩格尔系数
经济学界中,有一个著名的用来衡量家庭收支状况定律——恩格尔定律。它的主要内容: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存性的食物的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随着收入的增加,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在收入中比例则会下降[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研究比利时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费调查资料,提出了收入增加对消费需求支出机构影响的规律。]。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数即是恩格尔系数,等于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百分比。家庭收入越低,食物支出比重越多,恩格尔系数越高,反之,家庭收入越高,食物支出比重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恩格尔系数也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富裕或者贫穷程度。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该国居民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越高,则生活越贫穷。根据恩格尔系数来划分生活水平,国际上比较通行的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
第四节城乡居民收入比
居民收入差距的度量指标有多种,使用不同的测算方法来度量居民收入差距各有优缺点。本文的分析是主要使用平均指标衡量连云港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计算方法采用比率法,即直接将连云港的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以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率法的最大优点是反映的是平均数的差距,简单直观,获取数据比较容易,计算方法简便,适用于研究一个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总体趋势,可以满足本文的研究需要。平均指标反映的是平均水平,不能反映统计样本内的高低收入差异。由于社会公众存在个体差异,可能会与某些公众主观感知无法完全一致。
本文研究中使用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除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城乡居民收入比表明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的倍数关系,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比等于1,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没有差距;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比大于1,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如果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1,表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连云港是1985年建立起住户调查制度的,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的统计口径相似,历史统计数据也比较完整。因此,本文研究问题的样本数据起始时间从1985年起,以1986-2017年的《连云港统计年鉴》公布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城乡居民收入比,得到1985-2016年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此外,许多学者在实际研究中,采用了很多种不同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来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本文在研究中没有使用基尼系数的一个原因是暂时无法搜集到连云港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因为连云港市统计部门一直没有编制过基尼系数这个指标。由于搜集不到以往年度住户调查的历史数据资料,亦无法自行估算连云港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第五节我国住户调查制度
中国的住户调查最早可以追溯到1955年,早期可以分为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它们在六十多年间历经数次比较重大的转折点,最终合并为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以下称住户调查)。1955年,中国建立了城镇住户调查,全国调查户有6000户,当时称为职工家庭生活调查,1984年,国家汇总的调查户数有15000户,调查对象由职工家庭扩大到非农业户,调查也更名为城市住户调查,之后调查方案、标准不断与国际接轨,2002年,借鉴了国际住户调查的住宅框选取调查户样本方法,使调查对象涵盖了居住在城镇区域内的非农业户口的城镇居民和在城镇里有固定住所的农业户口居民,即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因此改为城镇住户调查[来源内部资料。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于2010年1月编制的《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手册》,第2页。]。1955年,国家统计局颁发的《1954年度农家收支一次性调查方案》对1954年度500户农户家庭现金和实物收支等进行了调查,之后过渡到经常性登记,称之为农民家庭收支调查。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经济社会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逐渐出现了变化特点,指标体系也基本完整,从1984年起改为农村住户调查。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农村住户调查制度的调查对象为农村常住户,即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含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以及一年以上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来源内部资料。江苏省统计局于2008年4月编制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手册》,第1页,第4页。]。长期以来,城镇住户和农村住户都是分开调查的,两个调查制度存在很多差异。2012年,经xxxx批准,国家统计局负责推进城乡住户调查一体化改革,调查对象为中国境内的全体住户,无论户口性质和户口登记地,均以户为单位在常住地参加调查,2012年12月开始,统计部门组织调查户记账。这项改革之后,我国长期分割的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形成了统一的住户调查。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