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1.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研究背景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演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愈来愈突显出重要性。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在国内甚至国外市场的竞争活力,财政部将目光聚焦于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之上,2008年7月颁布、2009年7月开始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为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支持。2010年4月,又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与之前发布的政策法规相互配合,成就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建立方面的历史性飞跃。2012年,财政部伸展性发展了我国内控体系的规模,包括了深圳、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国有控股公司,标准化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运转的有效性,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全方位实行阶段正式启动的里程碑。
1.1.2研究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企业经济的增长速度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国国内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严重,为了更加成熟的防范不同的错误和风险,规范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紧迫性也随之增加,加强建设有效的经营活动监督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依旧具有很多缺陷,包括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体系形同虚设、公司管理层无视内部控制的存在、管理者素质低下等。这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企业经营失败、会计信息失真、违法经营等问题,对企业的商业信誉的建立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形成了阻碍。因此,企业必须加快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管理者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内部控制审计,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作为监管者监督企业的不可或缺的关键点,刻不容缓。
本文将青岛上市公司作为研究示例,透过剖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其积极和消极作用,包括对利润和投资的影响,点明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作用,提升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视水平,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实施的含金量,逐步提高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文献综
述如钟子亮和刘向荣(2018)以青岛市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其内部控制信息的具体情况,列举并分析了企业披露信息所具有的弊端,剖析了其缘由。周守华、胡为民等(2013)系统剖析了2012年A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及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刘彬(2013)利用回归模型,采用实证分析法,剖析了在财务报告基础上,内部控制对企业内部信息是否具备功能性的利弊。彭雯和肖翔(2014)实证研究了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与内部控制缺陷之间的影响因素与内部条件。雷英、吴建友和孙红(2013)剖析了内控审计对企业利润的利弊。李远慧和李晓(2018)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情况和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实际盈利行为起到的作用。张原和李向连(2018)从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向出发,将信息传递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了内部控制审计报告信息的专业指导意义,剖析了其是否有利于企业的投资,测评了内部控制审计对整治企业投资的现实意义。王少华和刘小梅(2019),剖析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和非资产项目分别对企业投资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在审计水平与企业投资之间的调控作用。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研究内容
①通过研读上市公司每年在公共平台上公布的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统计整理其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
②通过对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剖析得出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的利弊
③分别对法律法规制定者、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出相关建议。
1.3.2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对与内部控制及内部控制审计的文献进行查找、搜索、研读、汇集,对其内容进行剖析、归纳、整理,深刻认识目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发展程度、我国学者对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等,对本文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②实证研究法:整合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采用SPSS系统T检验,对检验成果进行剖析总结。
1.4研究框架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企业利润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往往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休戚相关,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能够直接反应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成功与否。一个有活力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通常具备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所以,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监管时,难以避免地会受到企业利益的限制。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使得经营管理权远超过内部控制可控范围,使得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这可能引起会计信息失真,企业管理失衡,甚至是企业经营失意。
因此,将目光聚焦于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重要环节,它有利于企业形成高效率的经营管理体制,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率、服务效率等市场竞争力,以此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加年利润的效果。另一方面,对内部控制进行高质量的审计还需要外部审计进行可行性检验,不仅使得公司承受着来自监管方的施压,也使公司面临了市场的束缚,从而有助于督促企业管理者制定更具竞争力的经营战略计划,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因此,本文作出研究假设1 :
H1: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企业盈利能力成正相关
2.2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企业投资
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使得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不能有效的制约,企业管理层在投资方案的分析和判断中,其个人利益会与股东利益发生冲突,权衡之下管理层往往会提出偏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投资方案,引起企业投资过量或短缺。大股东可能会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与管理层相较量,引起不必要的利益争夺,造成不必要的资本损失,进而加剧企业投资短缺的困境局面。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缺陷导致内部信息的不能及时全面的在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对接沟通,进一步助长了某些管理者的“失德行为”,也使得投资者难以及时有效的识别企业信息质量,难以,理智地选择企业的投资方案,进而提高了投资者投资时出现差错的可能性,引发企业投资不足的状况。
因此,提高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成为提高企业投资能力重要环节。由于上市公司需要每年向公开市场公布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企业管理层形成一种潜在的约束力和压力,为了获得外界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可,降低投资者出现差错可能性,维护企业自身的地位和声誉,减少投资决策失误风险,避免管理者与股东合谋行为,企业会积极加强内部控制的整改力度,进而有效的缓解企业内部冲突矛盾,提高内部信息的对称性,为投资者提供安全严谨的内部信息,降低投资时出现差错的可能性。
因此,本文作出研究假设 2 :
H2: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企业投资能力成正相关。
3、研究设计样本
3.1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聚焦于2017年青岛上市公司,共得到了25样本公司。企业财务数据以及内部控制相关报告分别源自国泰安数据库、巨潮资讯网,下载后进行统计整合。
3.2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度量
3.2.1详细程度
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审计报告的详细程度直接反映了该公司对其内控合理性是否自信,是否汇集了更多的注意力到内部控制上。
3.2.2缺陷披露情况
缺陷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上市公司对这三种缺陷的披露情况能够反映出该家公司对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视程度,一般缺陷出现的频率较高,大多集中在企业日常简单的小事中,很难被注意到,所以往往遭到企业的忽视;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的出现往往伴随着重大事故,虽然不经常出现,但是一旦产生便会引起很多连锁反应,管理者很快便会发现。因此,披露一般缺陷的出现和数量更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
4、青岛市上市公司2017年的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利润、投资的影响分析
4.1内部控制的审计质量情况
表 1青岛上市公司数量
项目 | 详细程度 | 一般缺陷披露情况 | ||
详细 | 简略 | 披露 | 未披露 | |
公司数量 | 11 | 14 | 16 | 9 |
表 2青岛上市公司2017年报告详情
详细程度 | 一般缺陷披露情况 | |||
详 | 简 | 披露 | 未披露 | |
民生控股 | √ | √ | ||
青岛双星 | √ | √ | ||
软控股份 | √ | √ | ||
青岛金王 | √ | √ | ||
海联金汇 | √ | √ | ||
东方铁塔 | √ | √ | ||
国恩股份 | √ | √ | ||
中鲁B | √ | √ | ||
特锐德 | √ | √ | ||
华仁药业 | √ | √ | ||
东软载波 | √ | |||
恒顺众昇 | √ | √ | ||
天能重工 | √ | √ | ||
海信电器 | √ | √ | ||
城市传媒 | √ | √ | ||
澳柯玛 | √ | √ | ||
天华院 | √ | √ | ||
青岛啤酒 | √ | √ | ||
青岛海尔 | √ | √ | ||
新华锦 | √ | √ | ||
赛轮轮胎 | √ | √ | ||
鼎信通讯 | √ | √ | ||
汇金通 | √ | √ | ||
海利尔 | √ | √ | ||
康普顿 | √ | √ |
4.1.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详略程度
由表2分析可知,青岛市25家在公共平台上发布了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中,有11家公司的较为丰富,详细地阐述了其内部控制的测评范围、缺陷判断标准、缺陷判断及修改、其他重大事项说明等。其余14家公司的较为简略,只是用“是”“否”的形式注明内部控评价的结论、范围、缺陷判断标准、缺陷判断及修改情况、其他重大事项说明。
4.1.2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般缺陷披露情况
由表2分析可知,青岛市25家在公共平台上发布了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其中,有16家公司无论是否出现了一般缺陷,都在报告中作了说明。另有9家公司却只字未提。
4.2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盈利能力
4.2.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详细程度与盈利能力
表 32017年度详细程度与盈利能力组统计量
组统计量 | |||||
详细程度 | N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的标准误 | |
盈利能力 | 详细 | 11 | .01846818 | .060173825 | .018143091 |
简略 | 14 | -.00411021 | .033027011 | .008826840 |
表3是2017年度详细程度与盈利能力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其中,详细程度指的是青岛25家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程度。盈利能力由青岛25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另外,由于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经营程度、经营项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年度盈利能力不具有比较性,因此选取了2016-2017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值作为样本数据。
由表3分析可得,从不同详细程度的企业盈利能力的均值角度分析,详细的上市公司均值大于简略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可以间接反映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关注力度,大力关注内部控制的企业会集中更多的注意力内部控制体系的整改和完善,这样的企业具有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的经营计划,具有更加优秀的企业文化,在经济市场中更加具有竞争力和创造力,因此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大。换句话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越详细,说明企业监事会对报告的要求越高,说明企业内部对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要求越严格。对此我们可以认为,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愈高,企业盈利能力愈大。
表 42017年详细程度与盈利能力独立样本检验
独立样本检验 | |||||||||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 ||||||||
F | Sig. | t | df | Sig.(双侧) | 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值 |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盈利能力 | .311 | .582 | 1.197 | 23 | .243 | .022578396 | .018858794 | -.016433993 | .061590785 |
表4为2017年详细程度与盈利能力的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用独立性T检验研究不同详细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为不同详细程度对企业盈利能力不会表现出显著性,意味着不同详细程度样本对于青岛25家上市公司2017年的盈利能力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决定企业盈利能力的因素众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程度影响力较小,因此在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中呈现出没有显著性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轻易断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没有影响,只能说明影响不显著。
4.2.2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盈利能力
表 52017年度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盈利能力组统计量
组统计量 | |||||
一般缺陷披露情况 | N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的标准误 | |
盈利能力 | 披露 | 16 | -.00898025 | .030117651 | .007529413 |
未披露 | 9 | .03214344 | .061422900 | .020474300 |
表5是2017年度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盈利能力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其中,一般缺陷披露情况指的是是否披露了一般缺陷。盈利能力由青岛25家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另外,因为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年度盈利能力不具有比较性,因此选取了2016-2017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增加值作为样本数据。
根据表5显示,披露了一般缺陷的企业的均值小于未披露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缺陷,全部企业都披露了其重大缺陷,但只有一部分企业单独说明了是否出现一般缺陷,在已注明其出现了一般缺陷的16家企业中,有5家已整改或准备整改,另外11家为没有一般缺陷。根据对样本的分析发现,披露了一般缺陷的企业的特点有二,其一为部分企业是上市未满5年的企业,因此其盈利能力低于上市5年以上的企业是合理的;其二为有一般缺陷的企业,有部分企业为被动披露一般缺陷,即因为具有一般缺陷而不得不披露一般缺陷,这部分企业正是因为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所以其盈利能力较低。
表 62017年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盈利能力独立样本检验
独立样本检验 | |||||||||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 ||||||||
F | Sig. | t | df | Sig.(双侧) | 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值 |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盈利能力 | 1.118 | .301 | -2.262 | 23 | .033 | -.041123694 | .018180414 | -.078732745 | -.003514644 |
表6为2017年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盈利能力的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用独立性T检验研究不同一般缺陷披露情况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轮为不同一般缺陷披露情况样本对于盈利能呈现出显著性(P<0.05),意味着不同一般缺陷披露情况样本对于盈利能力有着差异性。
分析表5与表6可得,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企业盈利能力成负相关。这样本文研究假设不相符,其原因为:①根据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研读,发现有部分企业虽然披露了一般缺陷,但实际为被动披露,即由于出现了一般缺陷才在报告中进行披露。另外这部分企业并不仅仅在2017年发生了一般缺陷,其在2016年也发生了同样的一般缺陷,并且2016年与2017年对一般缺陷的描述及整改意见完全一致,说明企业虽然发现了其一般缺陷,但并不重视,没有根据整改说明完成整改,该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缺陷并没有修复,内部控制继续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因此其盈利能力仍然较低是合理的。②披露了一般缺陷的企业有一部分为上市未满5年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属于新兴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实施程度更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着力点更细致,所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更加标准,监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要求更高,因此这部分企业会披露一般缺陷。但是由于其上市未满5年,受自身发展程度和规模的影响,其盈利能力会低于老牌上市公司。
4.3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投资能力
4.3.1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详细程度与投资能力
表 72017年度详细程度与投资的能力组统计量
组统计量 | |||||
详细程度 | N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的标准误 | |
投资能力 | 1 | 10 | 1.751777778000E8 | 1.7035153521801E8 | 53869885.4195304200000 |
2 | 15 | 1.732019907913E8 | 3.5668119105230E8 | 92094687.5233990100000 |
表7是2017年度详细程度与投资的能力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其中,详细程度指的是青岛25家上市公司2017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程度。投资能力由青岛25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表示。另外,因为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年度投资能力不具有比较性,因此选取了2016-2017年度现金流量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增加值作为样本数据。
由表7分析可得,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详细的上市公司投资能力的均值略大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简略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可以间接反映出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说明企业管理层与股东之间能够有效的制约,避免管理层以权谋私,与大股东之间进行不正当交易,尽量避免因此带来的的资本损失,有利于企业投资能力的增强。另一方面,详细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能够使内部信息及时全面的在管理者和股东之间对接沟通减少了管理者的“失德行为”,也使得投资者能够及时有效的识别企业信息质量,理智地选择企业的投资方案,降低了投资者的投资风险,提高了企业的投资能力。
表 82017年详细程度与投资能力独立样本检验
独立样本检验 | |||||||||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 ||||||||
F | Sig. | t | df | Sig.(双侧) | 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值 |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投资能力 | .592 | .450 | -.313 | 23 | .757 | 0.01957869887E8 | 1.2165159978180E8 | -2.8967972069959E8 | 2.1363129471692E8 |
表8为2017年详细程度与投资能力的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用独立性T检验研究不同详细程度对企业投资能力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为不同详细程度对企业投资能力不会表现出显著性,意味着不同详细程度样本对于青岛25家上市公司2017年的投资能力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详细程度影响力较小,因此在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中呈现出没有显著性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轻易断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投资能力没有影响,只能说明影响不显著。
4.3.2内部控制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投资能力
表 92017年度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投资能力组统计量
组统计量 | |||||
一般缺陷披露情况 | N | 均值 | 标准差 | 均值的标准误 | |
投资能力 | 披露 | 16 | 1.778623451200E8 | 3.5504876643567E8 | 88762191.6089184600000 |
未披露 | 9 | 1.226677908833E8 | 1.3346843143050E8 | 44489477.1435006860000 |
表9是2017年度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投资能力的数据样本分析结果其中,一般缺陷披露情况指的是是否披露了一般缺陷。投资能力由青岛25家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中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表示。另外,因为上市公司的成立时间、经营规模、经营项目等因素的不同,导致其年度投资能力不具有比较性,因此选取了2016-2017年度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的增加值作为样本数据。
由表9分析可得,披露了一般缺陷的企业投资能力的均值略大于未披露的企业司,披露了一般缺陷的企业有利于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督促管理者改善其内部控制缺陷,提高投资者内部信息获取的及时性,从而避免投资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提升企业的投资能力。
表 102017年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投资能力独立样本检验
独立样本检验 | |||||||||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 | 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 ||||||||
F | Sig. | t | df | Sig.(双侧) | 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值 | 差分的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投资能力 | 1.757 | .198 | .446 | 23 | .660 | 55194554.2366666640000 | 1.2389015070753E8 | -2.0109174888042E8 | 3.1148085735375E8 |
表10为2017年一般缺陷披露情况与投资能力的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结果,由上表可知,用独立性T检验研究不同一般缺陷披露情况对企业投资能力的差异性,得出的结论为不同详细程度对企业投资能力不会表现出显著性,意味着不同详细程度样本对于青岛25家上市公司2017年的投资能力表现出一致性,并没有差异性。
企业投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众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一般缺陷披露情况影响力较小,因此在样本数据独立性T检验中呈现出没有显著性的结果。但这并不能轻易断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投资能力没有影响,只能说明本文所研究的仍然不全面。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本文以青岛市上市公司2017数据为样本,浅析了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的利弊。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投资能力都有利弊,但影响程度不大;其中影响最为显著的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一般缺陷的披露情况对企业盈利能力成负相关。
整体而言,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对企业利润、投资是不可或缺的,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发挥正面作用。但是企业并没有将重点聚焦于对内部控制审计,甚至是忽视其关键意义,主要体现在:①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太过简略,披露的企业内部控制情况和缺陷不够清楚,导致企业管理者、投资者不能够及时获取企业内部信息,引起很多矛盾和冲突,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②出现了内部控制一般缺陷的企业虽然在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披露了其一般缺陷并承诺会及时整改,但是在下一年度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中仍然出现了该一般缺陷,并且企业对此一般缺陷的描述和整改意见与上一年度完全一致,说明企业并没有充分有有效的对该一般缺陷进行反思和整改,导致这种无效的内部控制常年发挥着负面作用,一般缺陷的长期积压很有可能的发展成为重大缺陷,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的失常和投资活动的不足。
5.2建议
首先,对政策制定者而言,利用法律的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监管部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监控,充分实行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再监督。
其次,对管理者而言,着力聚焦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同时当出现内部控制缺陷时,应及时整改和完善,避免缺陷的重复出现。
最后,对投资者而言,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质量情况来判断上市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从而判断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功能性,充分理解上市公司内部管理体系,选择最佳投资方案,从而降低投资过程中出现差错概率。
参考文献
[1]钟子亮,刘向荣.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情况调查与分析——以青岛市上市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2018(22)32-35.
[2]周守华,胡为民,林斌,刘春丽.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13(07)3-12+96.
[3]刘彬.基于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来自深交所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1)101-108.
[4]曹建新,王春丽,邹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11)56-62.
[5]丁涛.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探讨[J].财会通讯,2016(16)122-123.
[6]傅绍正,张俊民,肖志超.内部控制单独审计和整合审计比较研究——基于审计成本和审计质量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04)61-70
[7]傅绍正,张俊民,肖志超.内部控制单独审计和整合审计比较研究——基于审计成本和审计质量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5)61-70
[8]何芹.创业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鉴证有用吗——基于信息披露与实施效果的检验[J].证券市场导报,2015(02)48-52+62.
[9]雷英,吴建友,孙红.内部控制审计对会计盈余质量的影响——基于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J].会计研究,2013(11)75-81+96.
[10]李姝,梁郁欣,田马飞.内部控制质量、产权性质与盈余持续性[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7,32(01)23-37.
[11]刘娇娆,刘晓娆,周运兰.内部控制、外部审计与非效率投资研究[J].财会通讯,2017(27)17-20.
[12]牟韶红,李启航,于林平.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审计费用——基于2009—201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04)40-49.
[13]彭雯,肖翔.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与盈余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08)182-184.
[14]王兵,刘力云.中国内部审计需求调查与发展方略[J].会计研究,2015(02)73-78+94.
[15]王少华,刘小梅.审计质量、企业负债与投资效率[J].财会月刊,2019(02)121-130.
[16]肖华,张国清.内部控制质量、盈余持续性与公司价值[J].会计研究,2013(05)73-80+96.
[17]闫华红,杜同同,邵应倩.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37(03)131-136.
[18]张嘉兴,傅绍正.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盈余管理[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29(02)3-13.
[19]张原,李向连.论内部控制审计意见对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影响[J].财会月刊,2018(18)129-135.
[20]赵保卿,徐豪萍.内部审计质量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J].南京审计大学学报,2017,14(03)95-104.
[21]李远慧,李晓.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缺陷与真实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证据[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04)47-55+146-147.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2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