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本文根据作品《狼图腾》中一些狼的独特个性和典型特点,还原狼的真实品性,与社会中的人类情况做比较,分析了人性与狼性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挖掘人性的不足之处并加以例证,从而丰富提升人性。在狼族竭尽一切力量斗争到底时所呈现出来的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不惜一切代价保卫家族时表现出来的的精神和相互信任相互协助的团队精神为最可贵。我一直试着去寻找与探索人性与狼性之间各自的优弱点以及契合点。自这本书问世以来,也有数多学者以不同的研究角度和切入点对此书进行了研究。因此,本文在选择以人性与狼性之间的互补关系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希望能够以此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一、解读《狼图腾》
《狼图腾》,是一部以作者姜戎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旷世奇书”。1967年,作者姜戎插队到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额仑大草原,度过了他长达十一年的知青生活。正因这十多年来的草原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作者便有了生动形象,无可复制的写作素材。作者历经30年的整理、研究终于写出了这部人与自然、人性与狼性,以狼为叙事主体的长篇小说。
图腾,在人类社会以及在他们的生活中代表着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信仰,人类对其保持着敬畏之心与崇拜感。从原始社会开始,图腾在人类心灵最深处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人类相信图腾是充满正能量的,所以将自己的敬畏之心和信任之情统统都交给他们心中的图腾。
2004年4月此书出版,便引起轰动成为各大书店书架上的畅销书,并成为全国十大畅销书之一。本书中有着几十个一连串惊心动魄,场面激烈,震撼人心的狼故事,通过狼的故事讲述着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动物界之间的密切联系。或者说,用来告诫人类无论是真的膜拜还是号令大多数的借口。总之,以此通过能够更好地为现实生活所服务以及给读者带来震撼人类灵魂的人性与狼性的思考。
二、《狼图腾》中的狼性与人性
(一)《狼图腾》中的狼性的体现
《狼图腾》中关于狼的描写,不是写它们血腥的屠杀,也没有写多少凶残恐怖,而是通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了对狼的理解和崇拜。《狼图腾》中所描写的狼是强悍的、狡猾的、贪婪的、野蛮的、残忍的,也是有智慧的、有耐心的、永不屈服的、有组织有纪律的、团结合作的。它们以坚韧不拔的、顽强的意志在自然环境非常恶劣的草原上生存着。作者新颖独到的观点,极具说服力,有个性色彩。因此对于狼,我们不能再只是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我们应更多的从赞赏、学习的角度去了解狼的世界。为了从狼性中深邃地揭示人性,我们应该更加深刻的分析研究狼性。
狼性的特点一:智慧。《狼图腾》开场,我们就随着陈阵与毕利格老人看了一场生动而又别开生面的狼群智捕黄羊的“大戏”。仅仅几十头狼就围猎了黄羊数千头。为了打围,它们表现的就如死了一样,饿着肚子,非常有耐心的保持同一个姿势呆着,一呆就是半天。狼群是在等待机会,在等黄羊吃饱、吃撑了打盹的时候。对付善于奔跑的黄羊,狼有自己的绝招:“等了一夜,黄羊憋了夜尿,尿泡憋胀了,狼就在这时瞅准机会冲上去猛追。而黄羊一跑起来就撒不出尿,所以跑不了几步,尿泡就颠破了,就跑不动了。[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所谓兵者,诡道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狼的智慧。
狼性的特点之二:勇敢。狼的勇敢,体现在它的无所畏俱精神,而它勇敢无畏的精神,是在与草原上的人和动物经过了长期且不间断的斗争中锻造出来的。比如在准备偷马驹时,会确定马倌是不是会长期的离开马群,而正好又有小马驹落单时才会悄无声息的迅速偷走。狼是从来不打无把握的仗的,遇到难缠的对手和猎物时,它们并不会选择鲁莽的进攻,而是会耐着性子的观察、等待对手露出破绽,随后再发起进攻将对手一举击败。它们也是不畏死亡的,为了达到目的,哪怕是牺牲自己,也决不罢休。它们的勇敢无畏,使它们在战斗中,总能以最小的代价,占据最有利的优势。
狼性的特点之三:合作。狼群的团队合作精神很强,而且它们的团队是有严谨的纪律性和组织性的。狼的嚎叫声是狼群相互联系的信号,为的是相互集群,交换信息,所以当头狼仰着头长嚎时,狼群中其他的狼都会以高低不同嚎叫来回应,整个狼群的嚎叫声令人闻风丧胆。小说中有一个“飞狼传说”的故事,场部为了保障羊群的安全,在羔草场盖起了几个大石圈,本以为牧民可以睡个好觉,却不想晚上狼“飞”进羊圈咬死两百多只羊,弄的牧民们人心惶惶。可经过调查发现:“实际是有一头打狼在墙外斜站起来,其他的狼用它的身子给当跳板,冲跳到大狼的背上,蹬着大狼的肩膀,就‘飞’进羊圈了。[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有时候就连人类也未必能想的出来,而腾格里却将如此令人匪夷所思、令人感慨惊叹的智慧赋予给了狼!
狼性的特点之四:竞争。竞争力是决定一个种族是否能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狼图腾》中狼群捕杀了几千头黄羊,你认为是为了好玩儿,或是为了抖威风吗?并不是。它们是在为狼群里的老弱病残留食。[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还有,为了培养小狼独自捕食的技能,母狼会在小狼有了独立生存能力后就离开。这些都体现了狼群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它们在经历了漫长而又艰险的生存与斗争中慢慢积累下来的,经过了整合的知识和技能,是一切有利于狼群发展的属性的总和。狼群除了拥有高超的捕猎技能外,还拥有和谐的团队精神,深厚的家族观念、博大的母爱……共同构成了狼群的核心竞争力。
(二)对《狼图腾》中的人性的分析
“现代动物学、现代行为学将人类的许多行为与动物的本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所表现出来的暴力行为与动物渊源相同,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存在着原始的本能。[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因此,固有人性有着许多闪光点,但同时也存在着比狼性更加贪婪、凶残的一面。通过对《狼图腾》中的人性进行分析,希望人们能对“贪得无厌才是最大的兽性”这一道理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我们非常有必要对人性中的“狼性”进行刨析。
1.人性的主要特征
人性的特征之一:愚昧贪婪。草原儿女热爱着草原,对自己的心中的神有敬畏之心,他们知道在草原上,草是大命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让草原生生不息,长盛不衰。但这一切都被一群无知而又自以为是的人打破了,他们把草原人的想法看成是愚昧落后,推崇先进科技。草原上的“土皇帝”——军代表包顺贵就是他们的头领。文中描述:初到新草场时,他就大喊真是块风水宝地,要请军区的领导们来打天鹅和野鸭子。[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陈阵告诉他不能杀害新草场的天鹅,更不能糟蹋鸟蛋时,包顺贵却说他满脑子都是资产阶级思想。于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欲,高贵的天鹅夫妇成了下酒菜;为了博军长一笑,草原上稀有的白芍药花也被他连根拔起了;就为了微不足道的利益,一意孤行的将草场大片开垦为田地……人来了,草原没了!
人性的特征之二:凶猛残暴。包顺贵等人打着“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口号,开展了把草原狼赶尽杀绝的运动。当毕利格老人劝说:“不能把狼都打绝了,狼没了,草原就活不成,那人畜也就别想活了。”他却借口说这是政治性问题,他消灭狼是为了党和国家。为了灭狼,他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先是组织了掏狼崽的竞赛,之后还用了草原上大忌的放火办法,最后甚至还用到了机关枪,雷管等等这些草原人前所未见的武器。他们还将辣椒面装入炮竹中,再将其绑在抓到的小獭子身上,小獭子冲回洞中,整洞的獭子就全被炸了出来,就这样,那已存在千年的獭子山被“永绝后患”。不止这些,还有毕利格老人一家送给陈阵一只起名为黄黄的小狗,它从小就跟着陈阵,在最后陈阵被抽调到连部时也毅然的抛家舍业的跟随他,如此通人性的黄黄,却在一次回家探亲的途中,被人残忍的半路截杀,只为那贪吃的嘴。同样的还有勇猛的“二郎”,它虽是陈阵捡回来的,但却非常凶猛,是杀狼、照看牲畜的好手,一日在草丛中发呆时,被人一枪毙命,即使是这样勇猛的二郎最终也难逃人口啊!由此看出,有些人人性的凶残与贪婪程度,与狼相较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人性的特征之三:智慧勇敢。作品中的毕利格老人是充满智慧的草原“狼王”,他洞悉了自然界生命存在、进化的法则。对于狼他有着特殊而复杂的情感,既杀狼,又爱狼、敬狼。只有当庞大的狼群给牧民们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时,他才对带领人马上山围剿狼群,如果狼群没有威胁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时,老人很少去打猎,因为老人能够清晰的认识到狼在维护草原的生态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故事中,他基本上参与了所有与狼的事件,老人可以说是这片大草原上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似乎对狼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对所有事件的发展方向运筹帷握。依靠这一形象,作者得以一点点解读出这些凶猛而又智慧的狼。老人看透了狼战中每一次的侦察、布阵、伏击、奇袭,再高超的技艺都逃不过老人的法眼。我们透过老人对狼的读解,不仅可以感受到狼那令人畏惧的一面,但同时更能领略到狼所具备的超脱了兽性的、充满人性的令人感到智慧、可爱的一面。
(三)《狼图腾》中人性与狼性的互补
从小到大,《狼外婆》和《狼来了》等故事我们耳熟能详,因此,在读《狼图腾》之前,我也和大部分国人一样,认为狼是凶残奸诈的,它总是欺负弱者,残害生命的这一思想已经根生蒂固。小说对狼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颠覆了我们原有的对狼的认识与看法。狼的残忍本性固然人是会威胁到人类的,但同时,狼身上也确实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小说《藏地密码》中方新教授说:“科学界曾做过这样一个推论,如果人类没有进化成这个世界最高级的动物,那么最有可能取代人的动物里,狼是排在第二位的。[何马.藏地密码[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姜戎更是不吝笔墨,小说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狼的热爱、赞赏与敬佩,充分的诠释了在草原狼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人性”。《狼图腾》用另一种视角让我们改变了原本对狼的态度与认识。我们不能再将狼仅仅看为是贪婪、残暴、落后的化身,它们有着以一当十、当百、当千、当万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们还有严格的团队精神和较高的智慧,甚至还有理性、柔情关爱的品格。所以,它们才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图腾。
这本书中,对于狼的独到描写,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地方,当然狼性也有不足之处,狼的一切行为,它的凶残,贪婪都是不可否认的,但我们转念一想,这都只是它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个世界是弱肉强食的,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如果你不是强者,那就注定要被淘汰。因此,我们原本对于狼的印象其实并没有错,只是我们只看到了它们的“恶”,但是却没有看到它们为什么“恶”,所以更看不到它们的“好”。
狼有着兽性的一面,但也有着类人的品格,那么人呢?人的世界里有没有兽性呢?当有些人大肆的屠杀自己同类时,他们身上是不是同样有狼性凶残的一面呢?当有些人为了利益淡化了亲情时,狼性的贪婪是否也在他们身上有所体现呢?答案是肯定的。以小说中的包顺贵为典型代表,有些人的贪婪和残暴已经颠覆了人的传统美德,这样的人性难道不是比狼性还要残忍?
《狼图腾》中,姜戎试图表现出动物与人在精神和道德方面是极为相似的,甚至可以和人类融合在一起[任联齐.生态理论视野下的狼性思考——从《狼图腾》说开去[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81-83.]。其实人性与狼性有许多共通点:人与狼都有生存的本能,都有对发展的渴望;狼群对马群大规模的屠杀与古时候人将人碎尸万段,抽筋剥皮都体现出了残暴的兽性;母狼对小狼的爱与人的母爱是相同的;还有狼的团队合作,战略攻击等,哪一点不是类人的,可以说,兽性是人性的来处。而人性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它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相对与狼性来说,人性是更为复杂的。如果人性积极善良的一面占主导地位,人就会有希望造福人类的理想和愿望,我们的生活就会是幸福、和谐的,但如果是消极面占主导,人就会失去自己的理想,生活也会变得糟糕起来。[任悔.生存中的抗争意识–论《狼图腾》中的狼性形象[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因此,我们可以认为,人性虽高于狼性,却难以完全脱离狼性。必然的,《狼图腾》中狼性的优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身上均有体现,而小说作者把狼性精神与人性的贪婪进行对比,其实是有意为之,他希望可以运用衬托的手法淡化人性的优点,突出弱点,从而更深刻的表达自己对人性的思考。贾平凹先生在小说《怀念狼》中提到:有一天狼消失了,猎人也会跟着消失、商州人也从此不复原来的活力,原本的狼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把自己幻想成狼,自己成为自己的信仰,然后拯救自己[贾平凹.怀念狼[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我想让人具备一定的狼性,当然,并不是让人完全异化成为狼,只是吸取狼性的智慧与原始野性的精华,来弥补人性的不足,这样也去就能拯救自己了吧。
实际上,人性与狼性之间存在着一种互补关系,人性与狼性需要相互配合,当然融合的是有意的部分,互补的部分,这样才能不断的改善人性的弱点,使人类得以更加发展得更为长远。

三、狼性与人性互补关系的现实意义
狼遇到事情的时候,总要经过非常慎重的考虑才会做出决定,从来不会轻易下结论,他们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的暂时利益。这种心态对于人类而言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生活应当志存高远,要想真正的成就一番事业就应该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不应被眼前的蝇头小利所蒙蔽。
以理想为指引,有了拼搏的勇气和自信,还注意一定的策略。狼群在进行围攻之前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观察,掌握一定的规律之后才制定行动计划,即“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狼在他们的生存中懂得观察周围环境和目标猎物,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危机意识,所以他们在不断的强化自己。人类的生活也不会是波澜不惊,一帆风顺的,我们都会面临各种阻碍,各种人情世故的变化,所以我们都要学会适应环境,强化自己,成为人生的适者。
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不断的完善自己。人类最强大的力量不在于肌肉,也不在爪牙,而在于积极地向一切优秀的东西学习。人性与狼性有许多互补之处,人类应当看到狼性中的优良品质,同时更多地反思人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能够做到这一点,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必将获益匪浅。
结语
《狼图腾》这本书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都在反应人性与狼性各方面的内容。本文认为人性与狼性是具有互补关系的,在人性中加入点狼性,在狼性中加入点人性,这样能使两者达到一种相互葵花促进的作用,能更好的现实生活所服务。如果只有单一的人性,可能会缺少很多也行勃发的东西,显得力不从心极为单薄,变得没有张力,对发展的速度会有一定的影响。那如果单单只有狼性,在人类社会也不一定能生存,那就变成动物世界了。两者互补,产生很好的核聚变一定可以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狼图腾》给读者带来一种深沉厚重的感觉,但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值得学习的重要品格,关于狼的一切文化、精神都是博大精深的,给予人们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认真品读与思考。
参考文献
[1]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2]贾平凹.怀念狼[M].安徽文艺出版社,2010.
[3]何马.藏地密码[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4]王诺、敏真,《狼图腾》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N].中国绿色时报,2008.4.18
[5]孙毅.论狼意象的文化内涵[D].延边大学,2014.
[6]原小娣.《狼图腾》中的狼性解读[D].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2015.
[7]王萨日娜.《狼图腾》在不同文化圈中的接受研究[D].内蒙古民族大学,2012
[8]刘盈盈,小说《狼图腾》中“狼”隐喻的认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9]魏林,对狼性形象的另类认知——《狼图腾》的现实意义[D].锦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9).
[10]蒋有斌,狼性对人性的启示[D].湖南师范学院毕业论文,2015.7
[11]李佳泽,谈《狼图腾》的狼性主题[J].现当代文学,2005(12):81-83.
[12]罗丽琼,狼的赞歌和民族关怀——《狼图腾》的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07):36-39.
[13]杨卫红,狼图腾中的狼形象[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06):44-49.
[14]顾军.图腾的功能与图腾崇拜[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9(1):44-49.
[15]王智慧.图腾崇拜与宗教信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精神力量[J].体育与科学,2012(6):12-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