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摘要

在中国歌剧的整个发展过程中,民族歌剧《苍原》用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和地域特色为人们呈现了震撼的表演艺术效果,可以称它为中国歌剧艺术史发展的奠基石。其中,咏叹调《情歌》是该歌剧中的重要唱段,它贯穿整部歌剧,通过丰富的音乐表演将强烈的抒情特点和的民族特色展现出来,是中国歌剧发展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通过对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和故事情节的分析与讲解以及对《情歌》作品的歌词、曲式、情感及演唱技巧进行探索研究,总结这首作品的基本特点与风格,为更好地演唱这首作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演唱技巧;作品分析

一、歌剧《苍原》的概述

(一)歌剧《苍原》的创作背景

中国歌剧的出现和发展主要归因于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1919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中国音乐家们开始向西洋歌剧学习,并开始研究中国歌剧道路的发展,从三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有了《兄妹开荒》、《白毛女》等很多代表作品。随着中国歌剧创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曲家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变化,观众审美需求也不断地增加,中国歌剧开始向大歌剧的方向深入发展,在这当中,《原野》、《张骞》、《苍原》这三部作品就其意识形态,艺术性以及先进的歌剧艺术美学而言,可以说是XXX中国大歌剧的岑岭。

歌剧《苍原》之所以在中国歌剧艺术史占有重要地位,一是它可以巧妙地将音乐与故事情节连结起来,二是通过歌剧工作者们将西洋歌剧的艺术形式与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相结合,创造出了震撼的表演效果。无论是音乐,剧本还是导演,演员等方面,他们都充分动员了各种艺术类别的创作力和表达力,才使得《苍原》这部歌剧达到前所未有的一个高度。

(二)《情歌》的简介

由黄维若,冯柏铭作词,徐占海,刘晖作曲的歌剧《苍原》是一部史诗性的爱国主义歌剧,该作品以西洋歌剧的形式创作,并且融入了我国的蒙古族音调,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歌剧的经典。

《情歌》在歌剧《苍原》中占有重要部分,这首歌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为主题在整个歌剧中被演唱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部落东归的途中,男主人公舍勒被奸细艾塔雷污蔑为叛徒,而首领看穿了艾塔雷的阴谋,于是让舍勒在敌人后方作战,但是深爱着舍勒的娜仁高娃并不知道这件事,以为舍勒已经被处决并受了折磨,她伤心欲绝的抱着沾满舍勒鲜血的长衫,仿佛爱人就在身边,音乐响起,她悲痛地唱着这首《情歌》,将自己对舍勒的爱和思念通过歌曲表达出来。

第二次演唱是男女主的重唱,单纯的女主受到艾塔雷的挑拨后刺伤了首领渥巴锡,当她知道事情真相时,男主人公舍勒这时击败敌人胜利归来,娜仁高娃无法面对他却又因为和“死而复生”的恋人久别重逢,于是陷入到了矛盾中,作者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重唱来表现人物内心各自复杂的情绪,更好的达到了歌剧的戏剧化效果。

第三次是当男主舍勒在为部落“东归”还是“向西”而艰难做出抉择时,娜仁高娃站出来坚定的劝舍勒应该为了部落和民族考虑选择回归祖国。舍勒以为娜仁高娃不再爱他,娜仁高娃为了让大家和舍勒相信自己做出的选择,坚决果断的扑在了舍勒的刀上,英勇牺牲,这时候他才明白娜仁高娃的良苦用心,后悔不已。《情歌》在这里以混声合唱的形式表现出来,深沉的曲调唱出了部落所有人对娜仁高娃英勇牺牲的赞颂与不舍,也激励人民对回归祖国的美好愿望的坚定地信念。

《情歌》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各种尝试,并在创作手法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用三种不同的演唱形式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内涵,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就好像歌剧《苍原》的“灵魂”,牵动着整部歌剧的剧情和情感发展,正是因为如此,这种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才得以发挥。

二、《情歌》的曲式结构分析

《情歌》是一首二部曲式的作品,全曲为“前奏+A+B+尾声”的形式,调式由F徵调式转到F羽调式,其详细曲式结构如下: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前奏:(1—7小节)温和的慢板,4/4拍,第一小节是弱起小节,并且用延长音作为开头,蒙古音乐的特征在这里被呈现出来,衬托出主旋律的悲伤基调,从而将观众引入娜仁高娃忧伤的思绪中。(如谱例1)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1

  A部分:(8—18小节)4/4拍,降B宫系F徵调式,这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节奏较为自由。歌曲的旋律从慢板开始,8—13小节节奏较为缓慢,表达了女主对男主的依依惜别之情,14小节旋律渐快起来,渐快的旋律同时映衬了女主希望男主早点归来的急切心情。15小节旋律又回到原速,三连音的运用与前面形成对比,情绪更为细腻婉转,更加表现了娜仁高娃对恋人的深情。(如谱例2)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2

  间奏:(19—22小节)这一部分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对A、B两段起连接作用,将原来的四四拍节奏转化为八三拍节奏,调式上进行了同主音转换,由F徵调式转换为F羽调式,自然的过渡到B部分。(如谱例3)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3

  B部分:(23—71小节)中速,3/8拍,降A宫系F羽调式,此段落由四个大乐句和一个间奏组成,段落中音与音之间的大跨度渗透出了蒙古长调的特点,同时四个主要乐句的旋律方向相同,节奏整齐鲜明,正是符合蒙古短调的风格,长调和短调和的组合使这一部分的旋律充满流动性,抒情性和柔和性。

尾部:(72—94小节)这一部分是对B段音乐的补充与强化,将B部分的音型扩大、拉长,节奏也由三拍子换为二拍子, 歌曲最后速度渐慢下来,与A部分形成首尾呼应,在充满幻想的情感下结束全曲。

三、《情歌》的情感分析

(一)从歌词中对分析女主人公的情感

《苍原》这部歌剧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姑娘,她对美好爱情的忠贞与向往,对部落的大无畏精神,骨子里坚毅顽强的性格,一次次将全剧主题推向了高潮。

《情歌》是一首很经典的咏叹调,在整部歌剧中的每一次演唱都表达了女主不同的情感,其中,我们可以从这首作品的歌词来分析娜仁高娃的情感表达。它的歌词可以根据旋律的特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一共有四句,前两句“送哥送到太阳升……”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娜仁高娃对恋人的真挚感情,从日出到日落,她一直期待着恋人的到来。后两句“叫声远行的人儿哟……”运用诉说的口吻,与前两句一起点出了故事中的人物、原由和场景,类似于歌剧中的诗意对话,符合歌剧的特点。(如谱例4)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4

  第二部分从“如果你是……”开始到“唱也唱不完的快乐”结束,这一部分由多个“如果你是……我就化作……”的句式组成,运用排比的句式将“辽阔的草原;蜿蜒的小河;河上的清波;牧马的人儿”比拟成舍勒和自己,表达了娜仁高达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和对舍勒的爱。(如谱例5)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5

  歌词中的最后一句“唱也唱不完的快乐”被连续唱了三遍,一次比一次强烈表达娜仁高娃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通过前面她将舍勒比拟成“草原……”来看,娜仁高娃在幻想中将快乐带给舍勒,希望和舍勒有个美好的结局。(如谱例6)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谱例6

  这首作品的歌词看似短小,却将人物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在里面,写得优美又有诗意,加上娜仁高娃真情演唱,才成就了如今的经典。

(二)演唱者的情感表达

每一首经典作品的成功演唱,不单单只是关注演唱技巧,“情”才是灵魂所在,在声乐表演中,演唱者的情感表达十分关键和重要。《情歌》这首作品分别以三次不同的情感出现在歌剧中,所以演唱者在演唱这首作品时,要充分理解歌曲,把握作品中的每个音符与每次的情感表现。

如果是以《情歌》第一次出现在歌剧中的情绪来演唱,那么演唱者的情感要带有绵绵的悲情与不舍,当时,女主人公错误地以为自己的恋人被处决了,她的内心充满了悲伤和愤怒,所以歌曲的旋律是忧伤的,悲愤的,演唱者要将女主人公内心的悲伤与痛苦还有对舍勒的爱通过歌曲表现出来。

如果是以《情歌》第二次出现的情绪来演唱,这一部分是女主人公与男主人公的重唱,此时女主的内心是非常矛盾的,想见“死而复生”的恋人却又因为误伤了首领而无法面对恋人,这一次的演唱,要将女主的矛盾情感融入歌曲当中,身临其境,才能将女主的情感表现出来。

《情歌》第三次出现是混声合唱,此时娜仁高娃为了部落的生存英勇牺牲,部落人民用合唱的形式来赞美娜仁高娃的舍身大义,所以情感表达方面是同情与惋惜以及对女主的歌颂与赞美之情,演唱者如果以这一次的情绪为出发点来演唱,那么在演唱过程中,要将女主这种为正义牺牲的英勇无畏精神表现出来。

四、《情歌》的演唱技巧分析

歌曲《情歌》是一首女高音演唱的声乐作品,具有宽广的音域,细腻的情感和强烈的戏剧性。要想演唱好这首作品并不是那么容易,它和普通的声乐作品不一样,演唱时,必须富有情感和表现力,要根据娜仁高娃的性格和情感来诠释这首作品,如此才可以将娜仁高娃对爱情的忠贞与向往袒露给观众。

(一)演唱难点分析

《情歌》这首作品在歌剧中每一次的表演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我在学习这首作品时,主要是以第一次的情绪为出发点来演唱,对此,我总结出了这首作品对于我的几个难点:第一个难点就是,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比较大,第一句旋律“送哥送到太阳升”的两个“送”字就有一个八度的跨越,无论是在发声方法方面还是气息等方面我都做得不够好,如果气息没有把握好,在唱的时候高音就会上不去或者跑调,所以声乐老师指导我在演唱之前,气要沉下去,口腔要打开,唱的时候声音由弱渐强,装饰音演唱时要注意速度快捷,做好准备再张口唱。

第二个难点就是情感的表达,这首作品第一次的情绪是忧伤的,悲愤的。要想演唱好这首作品,情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情感表达不够丰富。在我不知道怎么表现出主人公的悲伤情绪时,为此,老师跟我讲解了《情歌》在歌剧《苍原》中第一次演唱时娜仁高娃失去爱人的悲愤心情,让我演唱时把自己想象成女主,感同身受。我课下也观看了《苍原》这部歌剧,被剧中情节以及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而感动,再演唱时更好的把握了情绪。

《情歌》这首作品是我最喜欢的声乐作品之一,虽然在学习演唱的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但我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自暴自弃,而是寻找自身的不足,努力克服缺点。

(二)民族音乐在民族歌剧中的运用

1.民族歌剧中的民族音乐

“民族歌剧是我国歌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歌剧是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逐渐发展起来的,多年来,广大艺术家们为推动中国歌剧的民族化发展,创作出了《白毛女》、《刘胡兰》、《苍原》等大量经典优秀的民族歌剧作品,这些经典民族歌剧之所以成为经典,少不了民族音乐在其当中的运用。

其中,民族歌剧《白毛女》中的音乐,是将西方管弦乐队与中国传统戏曲伴奏形式相融合,并吸收了传统戏曲中的说唱、板式变化等因素,成为后来民族歌剧伴奏的经典样式。

《苍原》中的主题曲《情歌》,则是以蒙古族民歌为素材并融入西洋歌剧的特点,将剧中人物、场景一一刻画在歌曲当中,通过歌剧的演绎,让人们感受到这首歌曲细腻的情感。民族音乐在歌剧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同时也赋予了中国歌剧独特的民族风格。

2.蒙古族民歌在《情歌》中的运用

咏叹调《情歌》是根据蒙古族民歌《大青马》改编而成,作曲家在保留原始蒙古音乐元素和歌唱特色的同时,融合了西洋作曲技巧,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族性声乐作品。

蒙古族民歌主要有牧歌、赞歌、短歌等体裁,从音乐特点风格上,又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长调民歌流传于牧区,旋律悠长舒缓、意境开阔,在蒙古族形成时期就已经存在。短调民歌主要分布在阴山和兴安岭以南的地区,具有明确节奏节拍,曲调相比于长调篇幅较短小,多用汉语演唱。《情歌》就是作曲家根据蒙古族民歌音乐风格高度提炼下的一个产物,作曲家以不同方式整合和创新蒙古族民间音调或素材,而不是直接引用特定的蒙古族民歌的音调,使之与歌剧的戏剧性剧情相适应。全曲的节奏时而缓慢,时而渐快,在歌曲的句首,舒缓而又悠长的慢板和两个装饰音的出现正是符合了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正是有了蒙古族音乐风格和西洋歌剧相结合这一大特点,歌剧《苍原》更加有了自己的特色,也将民族音乐更好的融入到了歌剧中,推动了民族歌剧的发展。

结 语

歌剧《苍原》是一部将民族音乐特色与西洋歌剧创作特点相结合的史诗性作品,自演出以来在国内外获得了高度评价与赞赏,现已成为中国经典歌剧之一。作为一部具有史诗性品格的作品,《苍原》代表了中国歌剧的XXX,是结合音乐的戏剧性和戏剧的音乐性的成功杰作。

通过对《情歌》这首音乐作品的学习,让我懂得要想演唱好一部经典的民族歌剧作品,不仅要从作品的大背景出发,深入剖析那个时代的政治与社会情况,还要熟悉作品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情感。声乐演唱不仅仅只是把演唱技巧唱出来就可以,还要根据作品中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做出不一样的改变,音符和节奏是唱歌的基本,可情感的表现才是音乐作品的精华,演唱时应该要从大的方向挖掘演唱的情感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演绎一首作品,才能深刻感受到中国民族艺术的魅力。

致谢

花了几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完成,这几个月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我常常感到毫无头绪或缺乏材料。但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精心帮助下,最终成功解决了难题。我要特别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林骊老师,如果没有老师耐心的给我指导和解答各种疑问,我的论文也不会这么顺利完成。同时,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们的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也要感谢互联网的强大,对我论文的完成大有帮助。最后,由于本人的学识和专业水平有限,论文中不免存在一些缺陷与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出并进行批评和指正。

参 考 文 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语言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220-222.

[2]赵博梅.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24-37.

[3]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37-201.

[4]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01-57.

[5]钱苑,林华.歌剧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05-34.

[6]张平平.歌剧《苍原》中娜仁高娃的人物形象塑造和演唱艺术处理[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9.

[7]芶添鑫.声乐教育中的情感内容研究[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3.

[8]李壮.歌剧《苍原》研究[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08.

[9]易松.浅论合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作用[J].艺术教育,2006(10):54-55.

[10]刘媛媛.浅谈《情歌》的音乐表现[J].黄河之声,2014(24):36-37.

[11]吴极巧.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艺术表现[J].歌海,2011(4):63-63.

[12]宋扬.歌曲怎样表现感情[J].北方音乐,2007(5):43-44.

[13]居其宏.史诗气概悲壮情怀——大型歌剧《苍原》观后感[J].人民音乐,1997(1):12-13.

[14]王海红.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演唱特点及情感表现[J].北方音乐,2014(18):25-26.

[15]李晓燕.论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抒情性[J].黄河之声,2010(1):38-39.

[16]魏萌.《歌剧合唱的艺术特点分析》[J].音乐时空,2015(10):113-114.

[17]张平平.歌剧《苍原》中情歌评析[J].黄河出版社,2008(17):111-111.

[18]陈亚青.浅析幺红在歌剧咏叹调《情歌》中的人物形象塑造[J].音乐时空,2016(3):122-123.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浅谈歌剧《苍原》中《情歌》的情感分析与演唱技巧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351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7日
Next 2023年1月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