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为仁出狱之后心境有所变化,在其后半生诗作中,以写景为主的交游诗最多。查为仁晚年在水西庄经常举办聚会,吸引南北各地文化名流在水西雅集,在这个时间段内,查为仁诗作多以和诗分赋为主。在监狱生活之后,查为仁对于生活的态度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为仁逐渐体会到人生淡泊的意趣,他将雍正元年至十三年(1723—-1735)年间所作诗歌合为一集,名为《抱瓮集》,从诗集名字中可以稍稍窥见查为仁安于平淡,不嫌拙陋的人生观。他所选择的跳出年少失意所带来的烦恼的方法,就是在山水田园中寻求安身,他曾经在《游山集自序》中提到:“山林幸不求吾是,泉石又不责吾非,然则遁迹是非之外,舍两山(盘山,西山)予将奚托耶?”山水田园成为他远离是非的栖身之所,在这里有“迎人蝶美茸茸草,向暖鸥眠浅浅沙”的祥和,也能感受“除彼有著想,惬我遗世情”的宁静,每每略感人生苦闷,通过将自我寄托于山水,查为仁感叹道:“不如诗酒娱,一切俱堪摒”。颇有一番俗事不在心,自在乐田园的遗世情怀。查为仁在《八月初四招同张眉洲前辈、传林编修、佟蔗村隐君游依绿园,即席分赋》中写道:
野色淡无迹,到门忘俗尘。清秋多胜日,静侣颇宜人。槛外残荷褪,沙边浴鹭驯。坐来幽兴剧,登眺不辞频。
这首诗所写的是诗人与友人游览游园的所见所感。作者写景时从侧面衬托景物。用自己“到门忘俗尘”来侧面表明景物之美,美不胜收,让人沉浸其中,快然自足,将世俗抛却脑后。颈联写景则是以动衬静,动静交融。残留的荷花颜色已经变淡,沙滩边丝鹭顺服地在那儿沐浴。这里荷花本不会变化,但是诗人联想到随时间荷花的色泽逐渐褪去,将静景写动,丝鹭本是动物,这时候刚好静止于沙滩上。两者交融一起,构成和谐之美。作者选取残荷这种景物,暗合文章所点明写作时间为清秋。
查为仁又有诗云:
天教我辈乐清时,且泥黄藤一中之。廿四番风如卷葉,每逢花放要题诗
此诗据说写于与曹雪芹,高云上人等人集会之时,这首诗描绘的是水西庄文人集会的情形。点出当时文人聚会之频繁,也表达了查为仁乐天尽欢的人生情趣。“天教我辈乐清时”是作者乐天派人生态度的直接表现,人生得意需尽欢,这句话奠定了整首诗的写作感情基调。廿四番风特指此时处于清明节前后,春天百花争艳,每每有花朵盛开就要举办宴会,题诗唱和。足以见水西庄文人活动的频繁。
查为仁在《大悲院题壁》中也描写过游玩寺庙的见闻。
秋气先林薄,郊行得自娱。官河斜抱寺,野舍近通衢。粥鼓迎人出,哇蔬当砌敷。到来尘虑涤,留客有僧雏。
眷此东林社,来寻惠远师。坐深凉意满,吟苦树阴移。白鸟冲残照,青芦响暮飔。一层楼上望,浩荡自伸眉。
作者秋日出行,前往大悲寺,并为之题诗。开头一句“秋气先林薄”写的十分传神。秋天到来,树叶凋零,往日郁郁葱葱的树林现如今没了树叶,就像林子变薄一样。这里把秋至叶落写的颇为生动,就像是随着秋天的气息侵入林子,而是林子显得单薄一般。“官河斜抱寺”一句把官河拟人化,河流流经寺庙附近,如同拥抱寺庙。查为仁在狱中之时就通过吟诵佛法来荡涤灵魂,净化内心。到达寺院身心似乎经过了清洗,尘世的焦虑都一扫而空。作者来寺庙是为了与惠远禅师坐禅论道。“坐深凉意满,吟苦树阴移”,从侧面反映两人交流完全忘却外物,时间一晃而过。诗人随后登上寺庙楼阁,向远方眺望,浩荡之感油然而生。眉角也忍不住舒展开来。即是与禅师的交流以及开阔的风景让查为仁抒发了内心的负面情绪。
诗人不仅如《草桥道中》
草桥南去是吾家,十里青青官柳斜。旧曲何人歌骤雨,荒亭无地问匏瓜。听来野树多啼鴂,望里居民半艺花。笑我淹留似胡贾,每逢佳处即停车。
草桥是查为仁家附近的一座小桥。查为仁兴致来时多车行小桥,前去村落游乐。这首诗就是描写了诗人去村落玩耍的记录。途中作者截取“官柳”、“荒亭”、“野树”、“斑鸠”等意象,官柳青青,周围景致尚好。偶尔听到有人歌唱旧曲,路经荒废的亭子,上面都长了葫芦。开头四句说明作者所游玩的地方是一个离城市偏远的小山村,有着独特的前朝遗民的历史感。野树上斑鸠被马车惊起而喧嚣,村落中的居民淳朴亲近。因为查为仁外出游玩,随性而行,随心而动,马车走走停停,看起来就像是下乡贩卖货物的商贩一样。这首诗简单质朴,妙趣横生,有古人“停车坐爱枫林晚”之意趣。将查为仁的生活情趣表现无余。
查为仁在水西庄闲赋在家时,所写诗作多文字质朴,恬淡自然,妙趣天成。但是他的作品并不是简简单单描写山水,对比狱中写景诗,我们从他的诗作中可以看到一些更为深远的含义。寄情山水之人,多有抑郁不得志之事,这几乎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咏唱山水的深层原因所在。查为仁寄情山水之外,却是在心中仍留有当时狱中生活的阴影。如在《自遗》诗中,查为仁悲哀地唱到:
此心冷似隔宵,灰那遗憧憧日往来。未免有情苍索咲,不知许事酒盈杯。一番春梦懵腾过,两髩霜华无赖催。已觉诸缘都是幻,宜教明镜惹尘埃。
查为仁在独自面对忧愁时,甚至发展到心冷似灰的地步,这与他的山水诗有较大的精神层面的差别。他在《和杜鹃老人寒食后重过花影庵韵》
飘然榔栗横肩去,梦入邪溪旧来处。一笠应辞燕市尘,孤篷好听江南雨。怊怅庞眉问信稀,樵风泾口鹤重归。几时也泛山阴棹,乞敢天花糁衲衣。
查为仁重过花影庵之后回忆当时狱中生活,不禁对自己身世几番感叹,寂寥愁苦油然而生。
查氏出狱以后百不关心,但是他却花了大分心力在修筑水西庄,这座建筑物在浙派诗史上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水西庄始建于雍正元年,也就是为仁出狱一二年左右。查为仁云:“天津城西五里有地一区广可百亩,三面环抱大河,南距孔道半里许,其间榆槐柽柳,望之蔚郁。暇侍家大人过此,乐其山树之胜,因构为小园。垒石为山,疏土为池,斧白木为屋,周遭缭以短垣,因地布置,不加丹垩,有堂有亭,有楼有台,有桥有舟,其间姹花袅竹,延荣接姿,历春绵冬,颇宜觞咏。营构既成,以在卫河之西名曰水西庄,并系以诗。”置办水西庄的决定,与查氏父子此时心态具有极大关系。查为仁早在拘系西曹之时,多与佛学子弟为友,且诵经礼佛。他说那时自己:“予踡伏花影庵中,心灰形槁,六时清课,惟楞伽堆案而已。”可见,为求得对痛苦的解脱,查氏在日常诵经读佛的生活中度过。为仁出狱后神思恍惚,感觉狱中九余年光阴有如一场噩梦,因此将狱中诗集结合为《是梦集》,这是它取名之来由。其曰:“庚子三月,蒙恩矜释出狱,旋归旧庐,凡耳目所接,恍惚无据,不翅魇者之初寐也。抑今日之一吟一咏不犹是啽呓中语耶,用以名集,且以知蘧庐之同梦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查为仁是那个时代卷进政治斗争漩涡中的牺牲品,其受祸之惨,历时之长在浙派士人中恐怕只有王豫等人可以相提并论,他们等人是那个时代士人阶层精神遭受清XX文字统治的一个缩影。对此查母郑氏曾感叹曰:“呜呼!惜哉!心谷固才士,既颠蹶无生理,乃就白云司葺板屋数间,日读书习静其中。高云上人为榜曰‘花影庵’。七略四库,恣意佃渔,结撰为工,篇章日富。其自序云:‘缀毫肺石之上,染烟牢户之中。’比诸侯蚊寒蝉,自摅胸臆,含酸茹叹,词意歉然。然铿訇陶冶,实能与古人相颉颃。一时名士赠答频烦。张得天尚书至称为唐子畏后身,而叹息其有才无命。因忆当心谷下狱之秋,余方髫龄,远近喧传,佥谓其不识一丁字,如虞山所嘲一元氏然者。孰知其为慧业文人,而才藻横飞若此也哉。”在查为仁的书法作品中确实可以看到这是郑氏所云。郑氏又说:“心谷既出狱,则结园沽水之西,临流植楥,闭门叠石,赋夕烟于琴幌,吟晓日于书床。而津门为水陆之冲,去京师十舍而近,冠盖相错,宾至如归,投辖赠鞭,征歌对酒。三复微哦,犹令人想见名士之风流,太平盛事而已。”将查氏在水西庄与众宾客吟咏唱和归结为名士风流或许不错,太平盛事却未必然。实有流于谬誉之嫌。纵观查为仁之一生生命历程,十九岁入狱,近十年出狱后,已是心如枯井,无心功名仕进,与父亲筑水西庄与众宾客诗歌唱和,直至去世。其一生虽为一方文豪而其心却布满伤痛。为仁一生只活了五十多岁,三十岁之前有十年在狱中,后二十多年则锋芒销尽,无心功名,尤究心于礼佛诵经,才士命舛于此可见。查为仁在《抱瓮集》中又云:“放废以后,万事颓落,微特人事一切玩好声利,百不关虑。虽笔床砚匣,皆久屏绝。”这是善写其心态和精神面貌的。近十年拘系西曹的生活在诗人人生中烙下了极深的印记,这种印记,不管在查氏诸集自序中,还是诗歌创作中可说是处处皆见。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