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再囧途之泰囧》简称《泰囧》,是在第一部作品《人在囧途》的基础上制作的续集,电影以小人物的生活状态为主题,体现了鲜明的叙事特点。电影主人公徐朗属于白领阶层,收入颇丰,他工作积极、思想活跃、事业如日中天,然而,面对竞争对手的打压和家庭的不和睦,他感觉到生活压力很大,疲惫不堪。另一个主人公王宝由著名演员王宝强扮演,宝宝是一个被城市时尚所毒害的民工,他着装奇异,浑身上下充满了非主流的气息,但是无论怎样打扮,也掩饰不了他的土气。但是,就这么一个典型的男屌丝性质的人,缺以普通劳动者心中最为淳朴的善良和单纯让徐朗重拾自我,家庭和工作都回归了正常。囧途中的另一个人物高博由黄渤扮演,高博是一个工于心计的男人,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了卖“油霸”从中渔利,甚至置同学情谊与不顾。在他的人生词典中没有痛苦、失败、挫折等字眼,因此他永远也无法感悟真实的人生。
一、鲜明的喜剧色彩
一般来说,喜剧的情节大多是从一个一无所有的失败者开始的。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原来人们眼中的失败者,最后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也是喜剧在力量提升上最大的表现力。同样,这个传统的喜剧路线也被运用到《泰囧》中,这与冯小刚导演所推崇的“冯氏喜剧”风格有着很大的差异。冯导一般以社会转型时期的某个小人物的命运波折和人格错位为主题,冯导制作的影片中,虽然主人公都会对自身的经历充满抱怨情绪,而且还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嘲弄态度,但是他们有着自己独到而完整的思维方式,用自己的逻辑方式来客服社会矛盾。面对悲伤,他们往往一笑而过,但是在笑声中又不免让人感觉到阵阵悲怆,他们常常戏谑人生,让人捧腹大笑,但是在笑过之余,人们不禁会联想到社会现实,会引发深刻的思考。冯导的喜剧作品中一般是没有过分夸大的肢体语言和动作的。而是通过整体营造的喜剧气氛、人物内心的纠结不清,以及独具诙谐的幽默语言来体现喜剧效果。冯导经常运用只有中国人才能理解的语言和文化来进行调侃,并将时下最流行的语汇也编入台词,而对白中,还不忘加入一些过去或现在的政治色彩,特点非常鲜明,风格非常独特。冯导的喜剧电影上映后,往往会给社会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语言。同样,在《泰囧》中,这种流行语汇的使用也非常频繁,但是制片人似乎并没有追求这些语言能不能成为经典,其语言魅力能否经久不衰,也并不在乎观众对它的印象和热情。与冯氏喜剧完全不同的是,《泰囧》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夸张的肢体动作和形体语言,并依此来获得人们的喜爱。追逐、巧遇、泼水、泰拳、黑帮等镜头更是充斥了整个电视银幕,有着好莱坞电影的典型风格,更让人不禁想起了二战时期曾风靡一时的“神经喜剧”这种喜剧形式一般会设置非常有趣的矛盾冲突,并往往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惊吓效果,但是其中也不乏能挑动人们神经的浪漫故事。虽然我们冯氏喜剧与《泰囧》在喜剧风格上有所不同,但是并不能否认,他们还是有一定共同点的,那就是无论以任何方式去揭示社会弊病和社会矛盾的时候,绝对不会碰触当前社会的价值观。宣泄情感的方式也没有脱出主流的框架。人们观赏喜剧的时候,更多是因为它能带给人快乐,让人放松心情。但是,《泰囧》作为一部成功影片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这部电影巧妙地展示了当下人们的心态,精准地把握了人们精神上的“病象”。
二、天然的质朴
说到质朴,那什么是“朴”呢?我国古代第一部研究汉字的编著《说文解字》中释义:“朴者,木素也”,徐揩为此书注解为:“朴”为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木质材料。同样,《荀子》中的“若驭朴马”指的也是驾驭没有经过调教或者是训练的马匹。我国现代汉字释义最为权威的工具书《辞海》中,对“朴”的释义更多,比如“木材”、“树皮”、“没有晾干是鼠肉”等等,这些只是“朴”的原始意义,经过千百年的演化,从原始意义中提炼出来的意思为:“保持了事物的原始状态”是一个形容词,起修饰作用。其延伸涵义为:“质朴”、“朴素”、“朴实”等等。在《老子》第二十章。老子与众人通过对比,鲜明地指出了“朴性”的意境。老子对众人的种种状态进行深入而独到的评析,每种状态后又表述了“我”的状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众人都“如享太牢如登春台”,熙熙然纵情奔欲时,而“我”却仍然保守本性,恬静淡泊,愚钝未开,懒懒散散的样子。虽然被人说成是“愚人”,实则是大智若愚.而别人以为自己能“察察”、“昭昭”充满智慧时,而“我”却能守住“质朴”之道。在古汉语中,一切没有经过雕琢的璞玉,或者是没有经过着色的丝线等原始状态的事物才能成为“朴”,一旦经过刀工斧凿,只要有了认为的修改痕迹,有了文明的印记和主观意识上的遮掩,就再也和“朴”没有关系了。因此“朴”是原始和纯粹的意思。
《泰囧》中的王宝这个角色颇具喜感,王宝强也演绎出了这个来自乡村民工的“朴性”。饰演徐朗的演员徐铮是本片的导演,他曾给这个角色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评价:土气而新潮的装扮,阳光灿烂的笑容下,活脱脱一个“二B青年”,金色的头发,钉刺的背包,红色的裤子配上蓝色的T恤再加上一张酷似“囧”字的脸,俨然一个七彩拼盘的造型。傻乎乎的脸上变化着丰富的表情,捧着一个仙人球,拉风的嗓音从两个月牙酒窝中间憨然而出,虽然明白自己“只是一个做葱油饼的”但是同样玩微博,玩拍照。这些表征无不流露出人物的喜感,但是又饱含了可爱和淳朴,我们回顾王宝的剧中的台词:飞机准备起飞,徐朗还在玩手机,王宝看到了就说;你这手机信号干扰了飞机的无线电波,飞机掉下来怎么办?徐朗这才发现自己的手机被装了追踪器,他被高博跟踪了。于是他将手机塞到王宝手中,故意离开旅行团以避开追踪。但是王宝对徐朗穷追不舍,徐朗不要王宝还给他手机,王宝说:我妈说了,无功受禄。在泰国机场,王宝辞别徐朗后,还特意返回解释:大哥,对不起,范冰冰现在还不是我女朋友,因为我妈喜欢她,是一个冰冰棒。
王宝在剧中是天然的草根,脑袋一根筋,生活简单快乐。树死掉了,他会呜呜大哭。他这种癫狂痴傻的性格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老顽童”有一拼。但是这种癫狂痴傻,正是质朴天性的表现。在剧中,徐朗和高博是一对对立形象,作为业内精英,高级白领,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远万里去泰国求取真经。在剧中,徐朗最后还是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挽救了即将崩溃的家庭,这也是影片所推崇的理念,名利皆是过眼烟云,只有家庭的温暖和亲情、人伦是正道,也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生活真理。人生只有洗净铅华才能返璞归真。徐朗最终被有着纯真质朴而真挚乐天的王宝所影响,这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返璞归真”理念。于此形成对比的,则是具有特务潜质的高博,可谓是冥顽不化,致死不知悔改,最终难以求得人生真谛。

三、后现代主义的运用
注重自由化和人性化是后现代主义的显著特征。影片的文化内涵以及个性通过后现代主义符号学充分体现出来,各种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元化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电影的内涵,是人们对人性化和人情味向往的体现。这种后现代主义符号学在《泰囧》中运用得非常到位,丰富的内涵留给我们更多的解读和想象空间。首先看充满后现代主义的人物设计,精明强干的徐朗通过四年的辛苦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然而在这四年中,他几乎放弃了家庭,自己的生活轨迹也发生了极大的偏离,昔日的同窗好友高博在生活中却变成了他事业上的死地,但是就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仍然有着企业家所应该具有的气质和性格:他渴望成功,精于商业竞争、遵守承诺。通过这些些微之处的描写,我们在欣赏影片时的笑声中似乎还能感觉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代表了中产阶级白领的徐朗,似乎为社会上的许多白领找到了一个自我形象的映射。笑声背后的苦与泪似乎也只有他们才能明白。每个白领在徐朗身上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泰囧》讲述的是充满竞争的商业中的一起商业纠纷,“油霸”这个高科技成果的产品是这次纠纷的主要导火索,影片中一切关于公司、产品、竞争和明争暗斗的事情都与现代文明有关。而王宝所在的乡村却是另一幅淡然恬静的景象,是一个足以涤荡灵魂的世界。徐铮在此导入了“泼水节”,也许正是为了对抗喧嚣都市中那个所谓的现代文明。
在欣赏影片时,大家也许不会忘记那盆特殊的植物——仙人球,也就是影片中称之为健康树的植物。王宝一直把它带在身边并拼命保护着。王宝声称自己的女友是范冰冰,他来泰国是度蜜月的,所有人都认为王宝愚蠢得有些可笑,看他的时候像看一个傻子。他又说明来泰国是为了种健康树,人们仍然没有丝毫的反应。但是王宝最后解释说,他那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妈妈是范冰冰的“粉丝”,他种这棵健康树是为妈妈祈平安,是帮妈妈实现梦想的时候,所有人都被深深打动了,尽然仙人球还是那样,但是事情的意义却全然不同了。此刻的观众一点不会认为王宝是个傻子,反而觉得他可爱至极。一盆小小的仙人球拨动了人们心中紧绷已久,甚至是已经麻木的那根情感之弦,自然观众的心理和视线就会发生变化。以一部影片的成本来说,《泰囧》算是一部中小成本电影。仅仅只有三千万的投资成本,却换来了超过12亿的票房奇迹。这一切都来源于导演、演员以及所有制作人的用心、精心和细心。使影片在贺岁档和华语电影中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内地贺岁片不受重视的怪象因此而彻底被打破。观众看它可以纵情哭笑,彻底释放自己的情感。《泰囧》也让我们明白如何权衡亲情、友情和事业的关系,如何应对困难,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探索人生的真谛。它告诉我们:“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正因为这些能振动到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种种,它获得2012年票房之首当之无愧。
结论:
后现代主义符号学的巧妙运用以及深邃的思想内涵让《泰囧》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戏剧式的人物装扮、特色的语言、夸张的肢体动作再加上密集的笑点,更是形成了这部影片的独特风格,在曼谷的秀丽风光中,《泰囧》实现了从公路片加喜剧片最后到人文片的超越。徐铮导演在这部影片中不着痕迹地融合了冯小刚《非诚勿扰》中的精髓和《疯狂的石头》中的喜剧特色。再将自己的生活哲学融入到这部人文喜剧中,使得影片有了空前的深度和广度,创造了中国现代国产电影的巅峰。
参考文献:
[1]袁嘉.电影《人再囧途之泰囧》的符号学解读.[J].电影文学.2013(07)
[2]韩雪松.反思《人再囧途之泰囧》的运作模式[J].电影文学.2013(08)
[3]栗晓枢.喜剧片也有春天——析《人再囧途之泰囧》[J].电影评介.2013(01)
[4]岳晓英.2012年度之“泰囧”事件——由《人再囧途之泰囧》想到的[J].艺术学界2013(0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