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价值及披露

现代企业通过合并来控制其它公司从而达到资源整合、优劣互补等目的,进而走出企业经营项目中某一项瓶颈甚至整个企业的瓶颈,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能力等。同时,各领域及各行业也通过合并和股权收购等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

  1.本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研究背景及意义

  现代企业通过合并来控制其它公司从而达到资源整合、优劣互补等目的,进而走出企业经营项目中某一项瓶颈甚至整个企业的瓶颈,进一步的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能力等。同时,各领域及各行业也通过合并和股权收购等形式进行积极、有效的整合,以此使其产业组织结构的发展更具活力、资源配置更具有效率,从而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正因为企业合并具有着这样的优势,使得企业合并浪潮在国内外越演越烈。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价值及披露
  在全球合并浪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对当代的合并会计提出了巨大挑战,要求建立一个深入、全面和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体系,能够提供一份真实、全面、综合的反映企业集团整个财务信息的合并财务报表,使其能够满足企业集团各方利益相关者对此的需要。因此,国内外会计界的专家们都对其进行了大范围的研究,从而促使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理论和实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市场经济中不断地涌现各种特殊的、复杂的经济业务,目前的合并会计准则、制度仍然不能完全解决实践中遇到的这些特殊和复杂的问题,这样的话也就给某些上市公司带来了新的利润操纵手段。因此,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合并财务报表是全球会计界公认的四大难题之一。那么,如何把单个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高效、科学的合并,使得整个企业集团在财务状况、发展潜力和远景等方面能够真实、全面、完整的反映,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会计理论界及实务界共同面临的亟待研究的课题。

  国内外研究现状

  现今,实体理论、母公司理论和所有权理论是国际上通行的三种合并理论。这三种合并理论都各有各的优缺点,而且其侧重点都不太相同。所以各国在制定合并会计准则时,并不一定完全遵循某一种合并理论,而更多的是侧重于某一种合并理论,同时也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国情。
  《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中提到:“母公司的财务报表的使用者,需了解到集团在作一个整体时在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方面信息。”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以母公司理论为基础。
  在X的第51号会计研究公报中认为: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完整的反映整个经济实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财务信息,它的主要使用者是母公司的债权人和股东。可见,X在理论和实务上都是把实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相结合的。但是X在1995年发布的《合并财务报表:政策与程序》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少数股权称为子公司的非控制性股权,以此来区别控制性股权。
  这就说明X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经由母公司理论转变到实体理论。
  国内会计界的学者也对合并理论进行了探讨,大多的学者都认为在企业之间存在共同控制的情况下,主要采用所有权理论。但是对于非共同控制的情形下,国内的专家学者基本都是在采用母公司还是实体理论这一问题上进行争论。
  张武标认为: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使用者应该是母公司的股东和债权人,而从“成本效益原则”角度来考虑,少数股东不应该被重视。那么,我国财务报表应该采用母公司理论,主要满足母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财务信息需求。赵恩涛在《对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探讨》一文当中指出了所有权理论所强调是合并母公司实际拥有的,母公司理论虽然摒弃所有者论的狭隘“拥有论”,继承了实体理论主张“控制论”,不过却未完全以“控制”作为基础。
  相比之下,经济实体的理论才真正是“控制”的本质真实的体现。
  由此可见,国际会计准则和X会计准则都舍弃了所有权的理论。而X则是由母公司理论转变到实体理论,这一转变更加满足了利益相关者对合并财务信息的需要。在我国的大多数学者也都认为,实体理论应该作为合并理论基础。而且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由侧重于母公司理论转变成侧重于实体理论。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2.研究方法

  1)逻辑推理法

  运用基础会计理论,分析出存在问题,再借鉴了国内外的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逻辑推理。
 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价值及披露

  2)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校图书馆和知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经过总结、分析、归纳、整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完成一篇合格的论文。

  参考文献

  [1]FASB,ED,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Purpose and Policy[S],1995.
  [2]FASB,ED,Consolidated Financial Statements:Purpose and Policy[S],1995.
  [3]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
  [4]周际樑.IASB发布三准则涉及表外活动与合营安排[J].中国会计视野,2011(5).
  [5]王静.光明﹑伊利财务报表分析.商业会计,2014.
  [6]刘珊.成本法下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问题研究.河北企业,2014-01-20
  [7]吴振明.财务报表分析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会计师,2014-01-10
  [8]贺雪荣.中小型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系统的研究.财经界(学术版),2014-01-10
  [9]王颖,张同健,骆园.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表分析改革探析.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5
  [10]李菁.关于财务报表的分析与应用.经营管理者,2013-12-25
  [11]宋永生.中小企业成长性的财务分析.当代经济.2013-12-23
  [12]刘碧珍.农业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研究.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20
  [13]杨杰.财务报表分析的作用和局限性探讨.鸡西大学学报,2013-12-20
  [14]赖鸿玉.关于企业合并与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分析.财经界(学术版),2013-12-20
  [15]冯丽华.新会计准则下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流程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3-12-15
  [16]彭正辉.处置子公司部分股权在合并报表中的另类会计处理.中国注册会计师,2013-12-15
  [17]程珍珍.合并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处理.财会通讯,2013-12-10
  [18柴才.合并财务报表准则国际趋同差异分析.财会通讯,2013-12-10

  论文提纲

  前言
  1合并财务报表相关理论
  1.1三大合并理论
  1.2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理论选择
  2合并方法
  2.1购买法
  2.2权益结合法
  2.3新实体法
  3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主体
  3.1实务中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选择定位
  3.2我国合并财务报表分析主体的修正
  4新会计准则下合并报表带来的问题
  4.1合并范围带来的问题
  4.2会计环境的差异带来的问题
  4.3合并财务报表的方法带来的问题
  4.4披露存在的缺陷
  5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5.1合并范围的规定应进一步明确
  5.2企业应做好应对措施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69.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2月8日
Next 2021年2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