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不断的向上提升,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所以在手中可流动的资金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相应的关于人民资金储存以及理财为主的各种行业也在开始兴起,其中就包括我国在商业银行中关于个人理财的相关业务,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较为晚,所以在这一方面存在着产品结构、人员素质不高等多方面的不足。而居民为了让手中的资产不断的升值,他们对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有很迫切的需求。因此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一方面可以满足居民的增值需要,另一方面在世界的大环境中,可以确保我国商业银行在全球的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同时可以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水平以此促进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现状特征,问题,对策
第1章 绪 论
1.1研究背景
从我国进行改革开放至今,经济迅速上升。因此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在人均工资和家庭收益上都有了显著性的提高。在一些城市,例如北京、上海、天津等这些一线城市,人均的GDP已经远远超过了1万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城市的经济水平也在迅速的提升。而在数据上显示,2012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就已经较之前下降了超过20%,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居民在基本的温饱基础上花费已经减少了许多,所以手中可流动的自由资金也就变得越来越多,而城市居民相较于农村居民在恩格尔系数上还低了3%,因此我国居民尤其是城市居民,对于自由流动的资金有了更大的投资和增值需要。
与我国经济同步发展的是我国金融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因为我国居民对于投资和增值的需求越来越多,因此在这样的需求刺激下,我国金融体系也在逐步的完善。 另外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银行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以抵御外部的风险,所以在这两方面的刺激下,商业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种类和理财服务都有了更大的创新和优化,这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以及战略部署情况。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数量非常多,在2019年的上半年,关于理财产品的种类与数量就已经达到了3万多,与去年同期的数据相比,增加了28.7%。可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发展时间非常的短,所以没有具体的实践经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直是在一步步的实践中总结相关的经验和方法。尽管如今也开始渐渐的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本身起步晚,所以在这方面的优化与实践不完全,因此如今也依然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关于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发展。
1.2研究意义
在2010年之后,我国的经济市场就开始不断的发展,所以我国居民在理财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因此各个金融机构和银行都开始纷纷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供人们选择。由此金融市场的大环境越来越复杂,各家金融机构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时代发展的状况不断推出各种各样的理财产品,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居民需求。在权威的美林证券发布的数据报告中显示出,在2012年,中国大陆的百万美元富豪已经远远超过了三十二万人,经过换算,他们的人民币总资产也已经远远超过了2万亿元,这样巨大数额的金融资产充分说明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国内对理财市场就有着了巨大的需求。
而在21世纪之后,我国整体的经济更是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所以我国居民的整体收入和存款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可是伴随着高速发展之下我国的通货膨胀也开始逐渐严重,这就导致了原本的存款理财业务已经不能够完全保证资产的价值,所以居民需要一个可以避免出现贬值风险,同时还能够不断升值的理财方式,为了满足居民这方面的需求,所以商业银行开始不断的创新原本旧有的产品,增加更多的个人理财业务种类与方式,而商业银行通过居民储蓄和投资的资产进行新一轮的金融投资以此达到更高的收益,在这样的循环下,既能够保证居民资产增值,又能够提升商业银行整体的获利水平。
虽然我国居民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一方面很好的激励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可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发展的非常晚,同时市场还不够健全,加上国家政策不够完善,所以在发展上还是存在着诸多的困境,这些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未来发展需要考虑和解决的。
1.3文献综述
周海彤和王霦学者,2016年在文献《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里面就曾表示这几年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都是需要及时去应对和解决的,可是在短短十几年的发展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呈现出这样的状态已经非常厉害,不断的和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缩小在这方面的差距,所以在我国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上应该辩证的看待。
2018年,师一鸣学者发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及策略分析》,在该理论文献中认为,我国的金融市场不断的发展和健全,这些都得益于我国在经济上迅猛的发展与提升,而且因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居民在手中可自由流动的资金也变得越来越多,所以他们开始逐渐了解关于理财的相应知识,希望可以对自己的资产进行增值,这极大的刺激了金融理财市场的发展,这样巨大的商业利润引起了各个商业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但是在商业银行不断的对自身的业务扩大和发展中,也由此渐渐的暴露出银行内部自身存在着包括经营模式陈旧、体制不健全、激励制度不合理等诸多问题,这些都制约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2018年,王倩学者发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在研究中提出虽然我国在最近的发展中,各家商业银行都已经意识到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是尤为的重要,也开始积极拓展满足各种层次需求的金融理财产品,同时在未来的战略部署上,把个人理财业务纳入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与范畴,可是由于银行本身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就晚于其他国家,所以实践经验也不够多,自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
在2019年,翟建华发表《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对策研究》,在研究理论中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自然也在这股浪潮之下不断发展,但是我国的商业银行依然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夹击。在银行自身内部上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产品,没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对于各层次的需求也不够有针对性,因此金融产品对于居民的吸引力不强,同时在银行整体体制中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够、员工激励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内部的管理问题;而在金融市场的外部环境下,由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的金融体系也受到了国外的冲击,同时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实践不够多,相关的金融政策也不够,所以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因此未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注重对于市场需求进行有效的针对和细分,进行更个性化的产品创新,提升金融产品的吸引力。
在2019年,学者黄赛丹发表《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在其中表示因为我国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所以我国居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整体的工资和储蓄也在不断的增加,由此产生的自由流动的资金也越来越多,所以人们渴望投资一些金融产品来抵御资产贬值的风险,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这也就不断促进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优化,开始逐渐的创新更多更有吸引力的金融产品。吸引居民的投资理财后,银行再进行反向的投资获益,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不断的提升了商业银行的获利能力,还以此促进了发展。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上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在繁荣的发展背后也暗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推出的理财产品本质都非常相似,没有自身的吸引人的特点;监管的法律法规也不完善;监管技术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等等,整体发展的过程并不是十分舒畅。
因为国外其他国家的理财业务发展得较早、较为完善,所以这一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中国来说比较的成熟,所提出的丰富理论也为后人的前行奠定了基础。对于个人理财,国外的相关研究也是非常多,有主要的这几个方面的理论研究:
第一种理论,是参照生命周期理论来研究以及分析个人理财业务,该理论把生命周期看作是个人理财的前提,经济学家 F 科•莫迪利亚尼认为成长、青年、成年、成熟、老年五个阶段形成一个生命周期。生命周期是不断向上的迈入新的阶段,到了一个新的生命阶段,人的需求就会产生变化,因此在这不同的生命阶段里,人们对于理财也会依照自己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投资理财,在确保其自身的财务安全和自由的前提下,根据综合考量的收入结果,来实现消费的最佳配置。
第二种,在2013年,亨德里克在经过了金融的多方面研究与考量,认为个人理财的定义分别是风险资产分布信息和风险资产组合这两种。但是即使是在个人理财的概念里,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个概念的定义和解读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休斯和卡普尔在2014年的研究中就表达了关于个人理财的一些基本知识,同时还分析出了个人理财的基本方法和实施阶段。
在2014年的研究中,霍尔曼和诺森•布鲁门分析出来个人理财中如何借助和使用不同的理财工具,同时让这些理财工具最终发挥的效用。随后同一年里,夸克•霍和克里斯•罗宾逊建构出了关于理财的基本框架,能够明确和细化的展现出关于理财的具体步骤措施,结合了权威的金融理论,总结和提出了关于个人理财业务如何更好的选择和相关的经验。
1.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此次文章采取收集关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国内外权威文献研究,通过仔细整理总结,得到理论的支持,这是开展研究的前提。主要文献来源于互联网相关数据库以及相关已出版的理论专著。
(2)比较研究法
该研究法就是通过对于具有相似特点的对象和理论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在进行比较中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特点,以求在普遍性中找到特殊性。此次论文主要是讲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分析比较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的启示,最后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对策。
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是我国银监会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办法规定,里面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有了一个清楚而详细的界定,概念是这样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就是商业银行可以给个人客户给予在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这样专业的金融服务体验。
个人理财业务是依据客户的资产实际状况,再结合相关金融知识的专业分析,能够定制出关于客户独一无二的理财分析报告,通过这份报告对客户资产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之后,选择一款适合客户资产情况的金融产品,帮助客户实现资产上的增值效果,尽量避免和杜绝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就客户而言,商业银行对其个人理财业务,可以有效的优化其资产投资和储蓄结构,帮助避免出现金融风险的同时增加所含价值。就商业银行而言,为更多的客户提供个人理财服务,在增加银行的客户量的同时增加银行的储蓄资产比例,有效的转化银行储蓄资产建立更高效的投资,在循环往复之间扩大提升银行整体的实力。
2.1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迅速扩张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可流动资金上也变得越来越多,因此对于金融市场的储蓄和投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元化,极大地促进了金融理财市场规模的发展,其中,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数量增长的尤为迅速,极大的提高了银行的收益。如图1所示,2013-2018年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都是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
图1 2013-2018年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行统计图
在这样的发展情况里,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产品的类型也开始渐渐变得复杂,此外,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发行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数量也在迅速的上升,表1展现了近几年的详细数据。
表1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与发行商业银行数量
年份 | 理财产品 | 发行银行 | ||
产品数(款) | 产品数增幅(%) | 银行数(家) | 银行数增幅(%) | |
2008 | 30 | – | 8 | – |
2009 | 156 | 420.00 | 21 | l62.50 |
2010 | 440 | l82.05 | 28 | 33.33 |
2011 | l470 | 234.09 | 51 | 82.14 |
2012 | 5365 | 264.97 | 79 | 54.90 |
2013 | 7020 | 30.85 | 94 | l8.99 |
20l4 | 11040 | 57.26 | l00 | 6.38 |
20l5 | 20270 | 83.6l | 94 | -6.00 |
20l6 | 3l673 | 56.26 | l20 | 27.66 |
20l7 | 448l7 | 4l.50 | l8l | 50.83 |
2018 | 65252 | 45.60 | – | – |
数据来源:WIND资讯和普益财富网站http://www.cnbene.cn/newsinfo-articleid-1173507,2019/1/26。
理财产品的资金规模在这十年中出现过两次增速加快的时候,分别是2011年以及2014年,理财数额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飞快。在最初的2011年的时候,理财产品的资金就已经达到了0.9万亿元,和前一年比较就提升了8倍之多,在最后的2017年的时候,总规模的数额已经是28.8万亿元,是三年前的四倍。
我国在这十年内理财数额巨大的发展和增长速度的原因大都是由世界大环境引起的,首先在2011年的时候,因为X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导致国外金融市场混乱,全球化危机,我国相应的股票和债券的市场受到影响开始迅速的下跌,所以在这一市场上的居民和投资人为了避免波动造成资金的贬值和流失,便开始纷纷往理财业务市场靠拢,把大量的资产投入到更加稳健的金融理财上,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迅速提升和爆发。
其次在2014年的时候,也是由于欧洲债务危机,全球化的经济浪潮之中,我国国内股票期货市场开始不稳定,所以和上述X金融危机一样,投资人和居民开始转向风险相对较小,较稳健的理财产品。
在这之后,2018年11月的时候,我国中央银行实行了降息的举措直接刺激影响了股市的发展,各种因素的集合充满着未知性和不确定性,所以这也就给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未知性和风险性。
2.2中小型银行理财业务成为理财市场的发行主力
表2 银行理财产品数量在不同银行的分布情况
年份 | 发行总量(款) | 国有控股商业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外资银行 | 城市商业银行 | 其他银行 | |||||
发行量 | 所占总量比例 | 发行量 | 所占总量比例 | 发行量 | 所占总量比例 | 发行量 | 所占总量比例 | 发行量 | 所占总量比例 | ||
2008 | 30 | l | 3.33% | 27 | 90% | 2 | 6.67% | 0 | 0 | 0 | 0 |
2009 | 156 | 26 | 16.67% | 109 | 69.87% | 18 | 11.54% | 3 | 1.92% | 0 | 0 |
2010 | 440 | 86 | 19.54% | 253 | 57.5% | 37 | 8.41% | 63 | 14.32% | l | 0.23% |
2011 | 1470 | 3l6 | 21.50% | 586 | 39.86% | 192 | 13.06% | 366 | 24.90% | 10 | 0.68% |
2012 | 5365 | 1030 | 19.20% | 2829 | 52.73% | 354 | 6.60% | 997 | 18.58% | l55 | 2.89% |
2013 | 7020 | 2059 | 29.33% | 3l69 | 45.14% | 352 | 5.02% | l05l | 14.97% | 389 | 5.54% |
2014 | 11040 | 4093 | 37.07% | 3470 | 31.43% | 382 | 3.46% | l498 | 13.57% | l597 | 14.47% |
20l5 | 20270 | 6977 | 34.42% | 7ll7 | 35.11% | 558 | 2.75% | 28ll | 13.87% | 2807 | 13.85% |
20l6 | 31673 | 7946 | 25.08% | 10609 | 33.50% | ll87 | 3.75% | 7l6l | 22.61% | 4770 | 15.06% |
20l7 | 44817 | l3082 | 29.19% | l57l3 | 35.06% | 98l | 2.19% | l2428 | 27.73% | 26l3 | 5.83% |
20l8 | 65252 | l6065 | 24.62% | 17762 | 27.22% | 1455 | 2.23% | 22l94 | 34.01% | 7776 | 11.92% |
数据来源:WIND资讯和普益财富网站http://www.cnbene.cn/newsinfo-articleid-1173507,2019/1/26。
从表2中所列出的各项数据能够看出,作为推出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来说,在所有上表商业银行中,占据市场主要地位和巨大份额的就是中资商业银行所推出的理财产品。
在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中,2014年的时候,由于改制优化的进程结束,所以2014年的时候,就推出的产品而言,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第一次赶超了股份制商业银行,规模数量达到了第一位。
在股份制银行上,从2008年开始,发行理财产品数量便开始快速增长,成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行主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只是在2018年的时候,发行数量规模达到高峰后形成一点回落,发行速度变缓,被城市商业银行赶超上。
在外资银行上,从2012年开始,该银行推出的产品规模数量就在不断的降低,尤其是2017年的时候,降低的幅度达到了17%,尽管后面也是有一点上升,但总体还是处于下降的状态下。
在城市商业银行上,在2010-2011年的这段时间内,其推出的产品数量不断的上升,在2011年的时候,更是远超于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在2018年的时候就成功替代股份制商业银行成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力。在随后的几年里担起了推出发行理财产品的主要角色。
2.3个人类理财产品占主体
在不一样的客户就非保本理财产品的存续数量方面而言,个人理财产品2019年的时候,在所有的存续产品中占据大部分的主导权,按照图2展现出的,在2019年最后的时候,个人类理财产品存续达到了42682种,相比于前一年的数据,已经增多了2423种,而在2019年的时候,机构类的理财产品存续数目为2841种,比前一年降低了1246种,同业类理财产品存续628种,比前一年降低了565种。
图2 2018、2019年末不同客户对象理财产品存续数量(款)
2.4产品预期收益率略降
据金融研究机构银率网近日发布的理财产品报告所表现出的,在2018-2020这三年期间内,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收益率都是稍微下跌的。
依照图3展示出来的,2018年银行理财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值出现在2月的时候,已经高达4.91%,而在这以后不断的往下降低,直到12月份的时候,已经低到了4.4%。
在2019年的时候,关于银行理财收益率基本上不能够恢复到前一年的状态,并且还可能出现走低,这是由于在前一年的时候流动性比较好,市场资金利率不断降低,所以在此情况下,银行理财收益率不断走低,同时在前一年的严格监管之下,非标投资缩减,相应的银行理财难以实现高收益。
图3 2018年1月-2019年1月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走势
2.5产品净值化转型加速
作为一种开放式、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的理财产品,收益仅仅是依靠净值表现出来的,这就是理财产品净值化,是没有提供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和投资期限,反而是和基金一样依照净值申购、赎回,同时还没有保障客户的收益情况。
如今的发展下,许多的上市银行早已经开始采取净值化产品转型了。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量在最近一直呈现出快速的提升,按照图4展现出来的,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发行量虽然有部分年月下跌,但是在整体的数据上还是体现出不断向上增长的趋势和状态。
图4 2019年2月-2020年2月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数量
净值型理财产品的数量呈现出快速的提高,这可以表明投资者对净值型产品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据相关人员的透露,从前因为有了保本理财产品的对比,所以一般的客户在这几种产品中,就不会选择净值型的理财产品,对净值型的产品接受程度非常低,大多数时候,客户经理也不会去介绍这样的理财产品,可是现如今这样的局面正在被改变,客户对于净值型的理财产品,接受度和认可度越来越高。
在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发展中,银行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很早就开始转型改革,并且提高了发展的速度,在净值转型程度指数所展现出的数据来说,依照普益标准监测数据展现,在2019年6月的时候,全国净值转型程度指数达到了6.09点,和以前相比提高了0.54点,和上一年同一时期相比较提高了4.57点。城商行净值产品转型程度指数为4.50点,和以前相比提高了0.35点。
第3章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过快,也在快速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发展开始逐渐变缓慢,不仅业务增长的速度明显下降,产品也趋于稳定,投资者的热情退去但却变的越来越理性。而且在不断的提供理财产品服务下,也收到了不少关于这些产品的投诉和举报,这表现出银行在设计和推出理财产品的时候没有进行多方面的考虑,缺乏一个全面的风险控制机制,更没有完善合理的监督部门进行有效监督。
3.1理财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现如今不少的商业银行都意识到产品的重要性,因此不断创新和推出具有自身银行特点的产品,比如浦发银行“同享盈”,民生银行“非凡理财”等,都体现出银行自身的特点。虽然名称、形式上存在不同,但实质上却差别不大。
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提供的真正适合广大居民的个人理财业务产品不多,而且都十分相似。不少的理财产品都只是简单的换了一下名称,基本的理财原理还都是按照以前的金融体系下的产品,所以真正具有创新性的产品非常少。设计的产品不能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市场的划分不够细致,市场定位也不明确,只是单单依照客户的资产情况以及拥有的流动资金来进行划分层次,却没有考虑到客户的年龄、身份、喜好、家庭规模等,所以简单的划分,没有细化的针对客户需求,就无法更有针对性的满足客户的真实需要。
而且如今的金融市场上,虽然有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但是仔细的研究和挖掘之后,可以看出这些产品实质的内在没有任何的差别,因此这些各种各样的金融产品,对于客户来说也都是千篇一律的相似,没有真正的抓住客户内在的深层需求。同时在银行同类型产业里面,大多银行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过于同质化,没有吸引人的出彩特点,对于风险的把控、收益所得等方面都基本上一致,因此各商业银行为了在金融市场上争取更多的客户,占领市场的大局,往往都需要依靠低价的优势进行争夺。
而就产品本身设计上而言,大多数银行为了满足客户多变的灵活需求,所以推出的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短期性质的,为1-6个月之间,而在1年左右的产品相对不多。在收益率方面,各家银行的定价差别并不大,差距仅在1个百分点左右。还在所有商业银行推出的各种金融理财产品中,大部分的理财产品最低标准都是5万元,而在10万元以上的则会有更大的预期收益率。
利用光大银行推出的关于“阳光理财人民币T计划”这一类别的理财产品数据,按照表3展现出来的,在投资的起购金额、预期收益率和是否保本这三个方面几乎完全相同,只有产品的存续期限有一点点差别,不过都还是短期化的产品。因此如今各类金融理财产品内核基本相似,没有太大的差别,给顾客选择比较的空间非常小。
表3 光大银行部分个人理财产品基本信息
产品名称 | 期限(天) | 起购金额 | 预期收益率 | 是否保本 |
T计划EB4713(2018年3月9日) | 111 | 5万 | 5.15% | 不保本 |
T计划EB4713(2018年3月23日) | 111 | 5万 | 5.15% | 不保本 |
T计划EB4711(2018年3月29日) | 66 | 5万 | 5.08% | 不保本 |
T计划EB4713(2018年4月2日) | 111 | 5万 | 5.15% | 不保本 |
T计划EB4711(2018年4月10日) | 66 | 5万 | 5.08% | 不保本 |
T计划EB4713(2018年4月11日) | 111 | 5万 | 5.15% | 不保本 |
所以综上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在推出的金融理财产品上,其风险、收益、期限等都表现出了高度的重合和同质化,因此这样的局面不利于银行对于理财产品的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不足,就直接导致了客户没有办法借助这样的理财产品实现自身理财的期望目的,就会选择像外资银行这样的机构,直接造成我国资本向外流动,阻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
3.2风险控制没被重视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暗藏的风险,其中最主要的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市场风险是指银行理财业务会受到利率、汇率等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旦金融市场中的利率、汇率发生波动对理财业务产生负面影响时,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低于客户的期望收益率,风险就会增加。
而信用风险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影响也是极大的,不仅有银行注重信用而忽略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也有客户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提前结束理财业务等违约事件的发生,这些都会给银行的理财业务产生极大的信用风险。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内部的发展和人员构成上都不够完善,造成的操作风险也是日益突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在风险防控上的缺失,缺少风险管理体制。银行在推出和介绍金融理财产品时,没有对客户及时的展现该理财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为了吸引客户购买,会过分的夸大收益却忽视了背后隐藏的风险,这就导致了客户在并不全面了解该理财产品下就盲目的购买,日后造成的风险损失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
此外,商业银行由于对于金融理财产品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专业性的知识,也就会没有考虑到该金融理财产品所暗藏的风险,在推出该产品的时候没有对产品的信息进行全面的公示,导致客户在投资和购买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再者,对于购买了的理财产品也没有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把控日后可能暗藏存在的一些风险,让客户的体验感下降。
从2017年的时候开始,中国经济还在持续增长,但是增长的速度却开始逐渐变缓,在2018年的时候,GDP增长率只有6.9%,和2016年7.7%的数据相比较,已经降低了0.8%。在我国的相关政策上,因为我国的经济开始增长缓慢,出现疲乏的态势,所以XX实行的金融政策也是比较宽松的,这也就是促成经济增加杠杆的一大动力。
但在2015年年末的时候,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提出了“去杠杆”的要求,明确了对于市场采取更加严格的监督和规范。虽然理财产品在购买时就已经明确了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但是我国居民对于投资理财大多数时候更加看重的是收益,所以忽略了背后潜藏的风险,2018年6月份之后,经常出现的P2P“暴雷”事件就恰恰说明了我国居民对于理财抱有的观念,实际上,无论何种的理财产品,都处于波动的金融市场中,所以都必然存在一定的风险。
3.3缺乏高素质专业型理财人员
因为理财业务涉及到金融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商业银行中,需要有专业的人才为客户介绍和分析金融产品,这就需要专业的高素质的人才,不仅要对金融的知识以及理财上的经验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也应该同时了解如何服务客户,怎样和客户进行更融洽的沟通,以及提升银行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以此提升服务的质量。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快速的发展,所以对于个人理财业务的客户经理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量激增,但是却没有相应素质的人员可以匹配。而就理财产品本身而言,我国商业银行在理财产品上往往缺乏创新,没有突出性的特点,也没有积极推出更多新型的金融产品。
在服务人员上,虽然不少的银行都号称拥有专业的理财专家,可是这些理财专家往往只是针对某一个理财的金融领域,但是对于和该领域相关的其他金融业务却一概不通,这就导致了客户在咨询其他方面的相关业务,是没有办法得到良好的服务体验,因此银行在全能业务人才上的储备是不够的。
而在服务人员的专业培养方面,不少的银行也开始重视银行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尤其是客户经理,可是在培训完过后也只是简单的表面业务技能提升,深层次的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掌握还是不够,仍停留在银行类业务层面。
3.4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完善
因为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并不完善,所以在这一块的相关法规也是比较空白的,而且在交易双方进行理财业务的流程中,也没有相应的法规进行实时的监管,这就出现了如金融标价不明确、恶意客户竞争等违反行业规定的行为,在如今我国对于该行业实行的是分业监管的政策,这就有着极大的可能性产生监管套利的不法行为。
而且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中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晚,现如今的发展也并不完善,所以国家在这一方面建立的相关政策法规也并不健全,但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未来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针对居民的理财业务也会不断的扩张,我国的相关金融机构管理部门应该及时制定和出台相应的法规,有效的保护和规范金融市场的运营秩序。
第4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
4.1产品创新与多样化
现如今我国国内的各种类型的商业银行,都开始纷纷意识到产品在整个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所以这些银行都开始根据自身银行的特点,不断的创新和推出新型的金融理财产品,以此提升客户对于银行的信任度,增强银行在市场中的整体竞争力。
以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例,各个银行都有其著名的特色金融理财产品,工商银行有特色产品“理财金账户”,建设银行有特色产品“乾元系列理财”,农业银行有特色产品“金钥匙理财”等,除此之外还有兴业银行的“万利宝”、浦发银行的“同享盈”、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华夏银行的“龙盈理财”等这样同样系列银行理财产品品牌在社会上也受到居民的喜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像这样立足于银行自身的特色建立的独特的理财产品,能够展现出银行不一样的特点,在众多同质化的金融产品中脱颖而出吸引购买者,增强银行自身的金融理财产品的实力,同时还可以建立优质的银行品牌形象,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商业银行主推的就是各种的理财项目来吸引客户的投资,而推出的各种理财项目也都是为了能够提升原有的价值,所以要保证银行理财业务更加的丰富,有层次的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保证既有横向也有纵深化的产品发展。这也就需要商业银行不断对市场进行调研分析,了解市场中对于金融产品的客户需要从而进行开发和创新,吸引客户购买投资的欲望。
所以这些商业银行对于自身的产品一定要能够有创新,体现出自身银行的特点,把握负债结构和收益结构之间的优化比重,从而有效的把理财产品和储蓄之间的关系优化,推出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业务,能够给用户更好的体验。同时在业务上也不能仅仅局限在一个领域,而是要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够提升自身的整体实力,确保在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不被淘汰。
4.2加强理财业务风险管控
商业银行除了对自身产品的类型进行创新之外,还应该极力的建立对于金融产品的安全防护机制,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控,完善风险揭示和信息披露制度,全面的提高风险管理以此能够有效的抵抗金融的风险,保护银行中进行投资理财的相关用户的利益。同时对于各种风险要能够及时的公示,减少不确定性,例如可以借助每一天依据净值披露相关的变化状态等这样一系列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理财产品的对外透明度,这也可以让想要购买和投资的客户能够对于产品本身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此外在对客户进行金融理财产品的介绍时,也应该及时的公示该产品存在的风险可能性。要提示客户,理财业务存在市场要素变动风险、法律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等,让用户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选择,坚决杜绝为利误导客户的投资行为。同时还应该及时对银行客户进行理财意识和观念的培养,让客户能够自主的对于理财产品有一个自主的判断和选择,提升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
4.3加强理财人员培养
因为涉及到金融理财产品,所以在这一方面涉及的知识较深也较广,因此在银行中对于相关的理财服务人员,一定要具备更加完善的金融理财知识。
银行可以定期的对相关的理财服务人员进行理论培养和实践,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理财的理论基础、服务知识以及产品的详细信息等,这能够增强他们在金融理财方面的专业性,在为客户服务和介绍理财产品的时候都能够游刃有余,可以让客户感受到该银行的专业水平和权威水平。
所以在如今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断的发展之下,对于专业的金融理财人员需求也是极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培养出更加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专业理财人员的培养,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化的服务,还可以制定恰当的薪酬激励制度,促使从业人员不断向前发展。
4.4完善理财法律体系
现如今我国对于金融体系的相关法律并不完善,在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产生金融纠纷的时候,往往没有合适的法律可以进行依据,很多时候只能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但这显然是不够的,未来金融行业不断的发展,投资者和银行之间的关系也并不是普通的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关系,其中牵扯的因素更为复杂,所以如果不能以法律合理的保护双方的权益,这对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发展是有极大的限制的。
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也进行了相应的法规完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有效的监督和预防这些金融风险的发生,早在2018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就出台了《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以及“资管新规”,出台的这些办法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银行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这还远远不够。
所以为了加大监管力度,国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该尽早的完善,通过根据金融市场的环境、金融机构的特点以及客户的理财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保证在金融理财双方都可以进行更加明确规范的金融操作,既能保护到投资的客户,也能规范银行的金融理财行为,帮助银行在未来的发展上更加规范健康。
第5章 结论
第一,商业银行应该更加注重个人理财业务,应该更加深入的了解客户的需求,以满足其对于资产的增值需要,这样才能有效的做到银行业的改革,从原本单一的简单零售业务逐渐转向为个人理财、综合投资等综合业务的集合体。
第二,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渐渐的向外开放与扩展,导致了国外的许多资本不断的涌入我国的金融市场,也建立了许多外资的银行,而这些银行在金融理财方面的产品结构类型也相对更加的完善和优质,所以我国的商业银行还会受到外来银行的威胁,虽然存在着不利之处,但是在外资银行的威胁下,也会刺激我国的商业银行做出改变,可以不断的促进我国银行对于自身实力的提升,能够加快银行内部的改革创新,创新出更多的理财产品以及丰富理财服务的渠道,来提升银行自我的品牌形象以应对外来的风险。
第三,银行可以和其他行业相结合,例如和金融保险服务业进行联合,推出各种关于保险的金融理财产品,建立更加丰富的产品模式来吸引客户,这样还可以多层次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加客户对于产品的选择性,此外还可以进行行业的联合以达到客户的互相共通,同时银行也应该在服务客户的理念上提升客户的理财意识,帮助客户树立理财的思想观念,能够让他们对自己的金融资产有一个较好的投资理念,从而增加银行的客户数量。
参考文献
[1] 江鸥.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 华东师范大学,2017.
[2] 王倩.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D]. 浙江大学,2018.
[3] 翟建华.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创新对策研究[J].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2):37-39.
[4] 黄赛丹.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J].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10):4-5.
[5] 王英姿.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 统计与管理,2016(1):69-71.
[6]杨晓.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问题及建议[J]. 现代商业,2007(12):44-45.
[7]张蕾. 浅析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商场现代化,2012(3):183.
[8] 毕研玲,张建友.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时代金融,2011(26):88-89+95.
[9] 李旭芳,LIXu-fang.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6(3):70-74.
[10]吴世亮. 制约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十大因素[J].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8,10(5):26-30.
[11] 王进雄.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金融经济,2019(24):47-48.
[12](加)霍,(加)罗宾逊著. 个人理财策划[M].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
[13]周海彤,王霦. 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前景研究[J]. 知识经济,2012(15):99-99.
[14]Keith C. Brown and Frank K. Reilly,Analysis of Investments and Management of Portfolios,Ninth Edition,South-Western,Mason,Ohio,2019.
致谢
四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四年的每一个日日夜夜,老师的教诲与指导,师兄师姐和同学的帮助都历历在目,父母的支持与鼓励总使我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本次论文是在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指导老师尹老师的认真指导,帮我理清写作思路。我是幸运的,能结识这么多的良师益友,能顺利、愉快地完成学业。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0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