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消费观念的转变。商业银行推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它的出现和发展,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益。
但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商业银行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所以带来利益的同时也伴随着风险。本文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个人消费信贷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法律风险、抵押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怎样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已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运用各种研究方法来分析相关资料,得出相关可行的风险防范对策。风险防范对策有:提高信用评分技术、完善法律法规和合理评估抵押物等。
相信商业银行如果积极做好防范风险工作,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定能为其创造更大的利益。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
第1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课题的研究背景
21世纪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搭乘上高速,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得到很大的转变。在经济学里有这样一条原理“有需求就会有供给,最终实现供需平衡。”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起步较晚,商业银行内部缺乏相关业务的管理经验。而我国也没有相关完善、具体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和规范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因此消费信贷的出现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个人消费信贷的快速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更大的风险与挑战,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增加。如何降低消费信贷的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只有团结各方力量积极解决这些问题,做好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工作。才能促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1.1.2 课题的研究意义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的出现和不断发展,是中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成熟的表现。消费信贷的出现不管对国家、银行还是个人来说都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出现较迟,发展还不够成熟,加之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隐藏其中的风险也不断显现。所以,要想我国的消费信贷业务朝着健康地方向发展,就必须要控制风险。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金融行业面临着银行内“存贷差”利润小和同行业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很难带来巨大的利润。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能够为银行创造利润的同时又能把风险控制到最小?是金融业亟需探讨的问题。而现在信贷业务的出现能够给银行创造更大的利润,所以银行发展获利最大的业务之一“消费信贷”,仍然已经成为银行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重要方式。虽说消费信贷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消费信贷还是一个新的金融领域,相对来说发展还不太成熟,这时控制风险就尤其重要。只有健康的消费信贷发展才能带动金融业的稳定发展,为金融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虽说进几年我国信贷业务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相比国外,我国的消费信贷在理论和实践都还是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不可太冒进。纵览国外消费信贷业务的整个发展过程,风险问题是始终贯穿其中的。虽说风险始终存在,但国外能够把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信贷业务的发展使经济更上一个台阶。我国作为后者,可以多借鉴国外处理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成功经验,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情况,得出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消费信贷管理机制及防范对策,促进我国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综上所述,研究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及防范对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
国外在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研究成果在控制商业银行风险和创造利润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这些研究成果有以下方面。
有学者Ozgr Arslan(2010)提出了消费信贷模型,该模型是运用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寻找有可能出现信用风险的借款人信息和已发生违约行为的借款人信息进行对比,来判断其发生违约的风险概率。从而在技术分析结果下做出贷款决策,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
而Malik(2010)却认为消除消费信贷风险的唯一途径是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信用管理体系和规范消费品市场的信贷管理等。这是结论是Malik通过对X次贷危机引发的风险进行研究所得。
Florentin Butar(2016)却认为控制消费信贷的关键在于做好放贷前的资格审查、信贷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放贷后的管理等。只有做好这三个方面的风险控制工作,才能够有效降低消费信贷风险。
1.2.2国内研究
由于国内信贷业务发展较晚,所以国内对于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研究起步也较晚。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学者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的主要研究方向也和国外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比如学者王玉光(2019)就根据银行的消费信贷申请情况,统计出了银行往年面对的主要信贷风险而带来的损失。在了解掌握主要风险种类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比如提高信用等级评价技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风险管理机制。
还有的学者李宏谨(2015)指出随着银行利率的市场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剧了不同银行之间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得到更多的利润,银行极有可能放宽授信标准,造成潜在信贷风险的发生。
而任晓鸿(2015)等认为要想消费信贷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必须要完善商业银行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和提高信用评级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可能降低消费信贷带来的损失。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本论文在撰写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典型案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案例中得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
资料搜集法:通过查阅、整理、借鉴有关课题的资料,最后为课题的写作提供资料支持。
经验总结法:对实践过程的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整理出相应的方法,指导论文的写作。
文献研究法:分析研究该课题相关文献,从而更加全面、具体的掌握该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向。
1.3.2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一共有四部分的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同时介绍主要运用哪几种研究方法来研究该课题,然后对关于本论题国内外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总结。
第二章:个人消费信贷概述。主要介绍个人消费信贷的基本概念以及主要种类。最后通过分析我国近几年个人消费信贷规模相关数据来分析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章: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表现及原因。主要介绍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出现的几种主要风险,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防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研究。本章主要通过寻找文献资料分析来得出防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第2章 个人消费信贷概述
2.1个人消费信贷基本概念
个人消费信贷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型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通过信用、抵押、质押担保或保证的方式来实现。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有着双向性,即盈利性和风险性。盈利性即借款人到期会还本付息,商业银行赚取利息。而风险性即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收不回贷款资产的情况。
2.2个人消费信贷主要种类
综合消费信贷综合消费信贷是以贷款人承认的有效权利质押担保或以合法有效房产作抵押担保,不限定具体消费用途向借款人发放的贷款,借款解金额在2000元到500000元之间,期限在六个月至三年之间。
汽车贷款汽车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汽车、以商业银行认可的权利质押或者具有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还贷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提供保证,借款金额最高为车款的70%,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5年的专项人民币贷款。
住房贷款住房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自用普通住房,以贷款人认可的抵押、质押或者保证,在银行存入首期房款,借款金额最高为房款的70%,期限最高为30年的人民币专项贷款。
2.3我国个人消费信贷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消费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消费信贷业务逐渐发展为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业务之一,商业银行也更加重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开办可以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带动经济的发展,因而我国也实施相关政策鼓励该业务的发展。据相关数据,近几年我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如下图所示:
图1 2008-2018年我国消费信贷规模数据图
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图1是我国2008-2018年消费信贷规模数据图。从上图可知,后几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金额增速比前几年的增速慢。虽说近几年我国消费信贷总金额增速有所放缓,但是消费信贷总规模都是扩大的。根据上图的趋势来看,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的消费信贷总规模还是不断扩大的。但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较发达国家发展较晚,各个方面还不够成熟。随着信贷规模的不断扩大,隐藏其中的风险问题显现出来。这时商业银行在扩大消费信贷规模的同时如何防范风险尤为重要。
第3章 个人消费信贷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原因
3.1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中应尽的义务,使银行利益受损的一种风险。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本息引发信用风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受到借款人主观还款意愿的影响。商业银行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前无法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判断,往往会出现错误的信用判断结果。导致到还款时,借款人因信用品行、道德标准等原因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逃避还款,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就很容易出现信用风险。第二,还款人的资产情况发生改变,偿还能力出现问题,导致无法偿还本息。借款人的资产情况可能在借款后发生很大的改变,这是商业银行贷款前无法完全预测的,这使银行的信贷风险也无法预测。如借款人出现急需用钱的情况,向商业银行进行短期个人消费借贷。但由于金额较小,借款时间较短,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信用和资产情况考核。等到还本付息时,借款人个人信用状况和资产情况发生很大的变化无法按时实现还本付息,甚至是无法偿还的情况。加上银行大多数情况下对短期消费信贷没有要求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抵押来进行贷款,最后银行也只能束手无策。对银行来说,贷出去的资金不能及时回笼的话,不利于银行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开展,从而影响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
信用是实现借贷活动的前提,商业银行为了保证贷出去的资金能够最大程度的收回,在对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之前要对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进行调查,只有信用状况到一定等级的借款人,银行才会发放贷款。但是由于目前我国个人信用评级技术落后,商业银行无法保证对借款人信用等级判断的准确性。而且在数据来源方面,虽说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银行可以在数据库里查询到相关借款人信息,但是数据库的信息缺乏及时性和完整性,并不能作为考核借款人信用信息的有效资料,最后往往使银行做出错误的判断。这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风险。
3.2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法律风险是指借款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贷业务没有相关具体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最后无法保证商业银行利益的一种风险。就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我国还没有很完善、很系统的法律法规。使得违约失信的借款人抓住漏洞,违约失信行为更加肆无忌惮,最后导致商业银行的风险越来越大。如借款人在商业银行办理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已到还款日,但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履行还款义务。这时借款人发现并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惩戒他们的违约行为,这就加大了借款人违约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面对借款人的这种违约失信情况由于缺乏法律的有力保护,只能束手无策。
其实,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信贷业务一旦开始,两者之间的贷款合同就已经生效,商业银行和借款人作为平等的双方应尽的义务是一样的。商业银行为借款人提供资产支持,借款人就要履行还本付息义务。因为我国在个人消费信贷方面没有具体可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一旦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没有履行义务就会损害到商业银行的切身利益。确实在个人消费信贷活动中,很多违约失信的个人消费者往往钻了法律的空子,觉得自己的违约失信行为并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出现违约失信行为。最后的结果就是增加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使银行利益受到损失。
3.3抵押风险
抵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处理借款人信贷业务抵押物时,抵押物出现问题无法实现收回贷款资产价值,或出现抵押物品无法变现的现象,从而给银行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的一种风险。一般个人在向商业银行申请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银行都会要求提供一定的抵押物抵押来降低贷款风险。如果日后借款人偿还意愿和偿还能力出现问题时,商业银行就会处置相关抵押物。但这时借款人在贷款时提供的抵押物出现问题,会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降低的风险。
目前,信贷业务已经发展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业务,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损失,商业银行自身会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来规避风险。例如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会让借款人提供抵押物进行抵押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在借款人到期无法履行偿还本息义务时,银行能够通过拍卖抵押物将信贷风险降到最低。但是除了住房贷款和汽车贷款这种专项消费贷款有实物作为抵押贷款外。借款人还款出现问题时银行可以通过以拍卖抵押物来规避风险。其他类型的个人消费信贷因信贷金额不大,借款时间较短,缺乏相应或足值的抵押物。因此,当借款人出现问题时,往往并不能弥补银行的损失。还有借款人的房屋和汽车是否已经进行了多次抵押?日后是否能足值变现等?这些都是银行无法掌握的确切信息,无法保证自身的利益,导致银行最后承担较大的风险。
3.4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给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而商业银行在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方面的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利率变动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受市场利率变动因素带来的影响是最主要的。在这种条件下,只要市场利率稍一变动,商业银行的业务都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又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肯定会受到其变动带来的影响。当商业银行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要求借款人所还的利息是已经足够给商业银行带来利润的。但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加之随着商业银行的利率市场化。如果市场上出现及其严重的通货膨胀等问题,银行收回的贷款就会出现贬值的现象。
虽说商业银行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所要求偿还的利息已经考虑了当下各种因素带来的影响。但利率受市场变动的影响较大,加之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高,给银行来带了很大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借款人偿还本息的金额不能弥补通货膨胀等原因带来的货币贬值。加之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尚未形成系统的市场管理体系,对市场因素引发的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使得商业银行在防范风险时存在诸多问题。
3.5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是指银行内部人员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如商业银行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前,都会做综合审核借款人的各项要求是否符合办理贷款的条件这一动作。如果商业银行给一借款人的调查结果是不通过该贷款申请,但因为银行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的不注意操作为通过该贷款申请。还有的操作人员因不熟悉新业务而依靠固有经验来操作业务流程等。这就为以后银行是否能收回该贷款增加了风险和不确定性。据有关数据显示,操作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远远高于其他风险带来的损失。因而怎么样减少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是商业银行倍加关注的问题。
由于我国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晚,商业银行缺乏高素质的员工,加之内部人员对业务流程不熟悉、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操作人员往往会依靠过去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操作业务,这就很容易出错,导致风险的产生。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办理流程和传统业务的办理流程还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内部人员没有及时学习新的业务办理流程。而是依靠主观意愿去操作,往往出现错误操作。作为银行的信贷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还得具备较强的行业发展适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随着给商业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商业银行出现操作风险,除了内部操作人员的专业性问题。银行自身也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无法及时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让内部人员去学习。银行内部人员缺少学习的平台,这也是商业银行内部人员专业性不够的原因之一。
第4章 防范我国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对策
4.1提高信用评分技术
商业银行要降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信用风险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信用评分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科学的个人征信系统。科学的信用评分技术能够让银行更加准确的掌握借款人的信用等级状况。而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能够给商业银行向借款人办理贷款活动前调查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目前,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还无法拥有健全完善的信用评分系统,个人消费者贷款信息不明确,无法准确掌握消费者的信用信息和还款能力。但近年来我国大数据共享技术出现和不断发展,在各个行业都提供了帮助。商业银行通过利用大数据技术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收集与共享。为查询消费者个人的信用状况、收入情况和还款能力等信息来评级个人信用状况提供条件。
4.2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为了更好地降低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保护商业银行的利益,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尤为重要。把个人消费信贷纳到法律体系中去,为银行处理相关信贷活动时提供维护自身利益的保障,同时也能够起到减少个人消费者违约失信行为的作用。而且相关法律法规要明确具体到借款人出现的违约行为应该如果处罚、处罚的轻重如何确定等具体问题。为商业银行在保护自己利益时提供切实可行的法律保护,而不是如同摆设。
4.3合理评估抵押物
为了保护银行的切身利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抵押物进行风险防范。第一,严格审查和价值评估。在借款人提供抵押物时,商业银行可以让专业的人员来对抵押物等相关证明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抵押物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保证抵押物真实可靠的基础上,要对抵押物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保证商业银行在借款人出现还款问题时,能够通过抵押物来弥补银行的损失。第二,建立抵押物销售的二级市场。为商业银行信贷活动出现问题时快速实现抵押物变现提供平台,保证银行能够收回贷出去的资金。第三,做好第三方担保。如果借款人无法提供抵押物进行担保贷款,可是通过第三方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但借款人出现违约行为时,商业银行可以通过第三方担保追回自己的资产。相信如果做好贷款前抵押物这几方面的动作,一定能够最大程度弥补借款人违约行为给商业银行造成的损失。
4.4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要想做好防范市场因素变动引发的风险,就要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市场风险管理体系。这就要求银行不仅要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还要总结实践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打造一支专业的团队,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形成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目前,利率的市场化程度高,商业银行要时刻关注利率随市场的变化。当利率受到市场因素变动朝着不好的方向变动时,要针对市场利率变动引发的风险迅速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对策。做好风险管理,降低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保护银行自身的利益。
4.5培养内部人员的专业性
为了有效减少人员错误操作等可控因素带来的风险,银行内部要落实操作风险责任制。明确相关操作人员在办理个人消费信贷业务时的权利与责任,当出现信贷问题时要追究负责人的责任。只有这样才会督促内部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同时商业银行内部要提供平台来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打造内部员工的专业性。内部人员在给借款人办理个人消费信贷时,利用专业知识,操作流程合乎规范。同时也要在内部多宣传相关知识来加强员工重视操作风险的思想,只有真正从根源正视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防范风险的发生,减少银行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聃.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2019(10).52-53.
[2]张宪涛.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防范分析[J].神州,2018(15).284-284.
[3]李嘉莹.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管理的问题及策略[J].管理观察,2019(11).150-151.
[4]莫海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发展现状及其存在问题[J].明日风尚,2019(21).310-310.
[5]范子龙.个人消费贷款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的实施[J].经贸实践,2017(20).101-101.
[6]费梓钰.个人消费信贷风险控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9(1).11-12.
[7]杨文彬.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管理[J].经济纵横,2018(5).13-13.
[8]薛志敏.对症下药,加强信贷管理[N].中华合作时报,2018-6-22.
[9]王凯.个人信贷业务风险研究-以A银行为例[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管理系,2017.8-9.
[10]姜楠.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风险[J].商业经济,2017(4).177-179.
[11]黄玮.银行信贷风险需分类防范[N].农村金融时报,2019-7-22.
[12]莫开伟.银行该如何摆脱对担保抵押的依赖[N].上海金融报,2018-11-6.
[13]Jin-Mian HAN.Credit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J].Management Science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2018(4).70-71.
[14]Ferreira,Fernando A.F.A Judgment-Based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consumer Loa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Decision Making,2019(18).20-23.
致谢
大学四年的这段时光,对我自己来说是非常重要和美好的。转眼间,四年的学习生活就要说再见了,感到非常的不舍。我能这么顺利、愉快的度过我的大学时光,离不开每位师长的谆谆教诲,和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更离不开家人在背后的支持。在这里,我要向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说一声:感谢!祝大家以后越来越好!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1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