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得中国产品走出国门并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产品遍布了世界许多国家并得到了许多的认可。然而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发展却不如其他中国产品。本文主要是对我国中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相关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搜集相关数据,查阅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相关情况以及我国中药产品的竞争力进行研究。从研究中得出我国中药产品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三个因素:技术,质量以及文化差异因素。
面对我国中药产品存在的不足和阻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三个主要影响因素,我们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改善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改善出口现状。从而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地位,使我国的中药产品能够得到更多的认可,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
【关键词】中药产品;出口国家;影响因素
1 绪论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便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将我国制造的许多产品出口至国外。如今中国制造可以说遍布世界,并得到了他国人民的喜爱。然而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出口时却遇到重重阻碍,导致中药产品的出口发展不如其他中国制造。
我国有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医药文化也是贯穿了我国从古至今的医药文化。国内群众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和认可程度都比较高,因此在国内,我国的中药产品有着较大的市场。
随着我国与他国贸易往来的增多,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和中药产品也逐渐走出国门并且得到他国人民的许多赞许。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数量,出口金额等在稳定中增长,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中医药文化和中药产品,因此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有着不小的潜力。但是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量以及出口金额等远不如其他中国制造的产品,国际中药市场的占有率也低于像日韩等中药产品出口国。
对于我国中药产品如今的出口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中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从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主要国家的分析中可以得出我国在出口时遇到的壁垒和障碍,从我国中药产品的竞争力分析中得出我国中药产品的不足之处。为打破当今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壁垒,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改善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现状。
本文主要采取搜集相关数据和查阅相关文献的分析方法。用Excel图片和表格将搜集的数据更直观地展示出我国中药产品的发展状况。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中药产品主要出口国家的经济,对中药产品接受程度,自身中药产品发展情况,对中药产品的管理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我国中药产品在出口目标市场时遇到的主要壁垒。
通过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目标市场的研究,可以得出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三个主要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我们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使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壁垒逐渐击破,提高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市场的地位。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现状的改善,将会促进我国中药行业的进步创新,使我国的中药产品得到更多人的认同。因此研究我国中药产品在出口时遇到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对我国中药产品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相关理论界定
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是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因此需要对我国中药产品和中药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有一定的了解。
2.1 中药产品
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一般包括保健品、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成药和植物提取物四种[1]。我国法律对中药产品的定义和范围则是指在我国传统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或制剂[2]。
我国中医药起源较早,且经过后人的不断改良,我国的中药知识,医疗实践和相关产品等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中医药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数千年来给世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3]。
我国地大物博,不同的地形、气候等为我国多种中草药材的生长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且天然药物研究历史悠久,拥有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中药资源[4]。
与中药产品一起诞生的还有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通过贸易交流更是传播到邻近的亚洲国家,使邻近国家的人民或多或少都接受过中医药文化的熏陶。随着我国科技的逐渐发展以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不懈努力,我国中药产品的发展前景良好。
2.2 出口目标市场
出口目标市场是指产品出口时,对某些国家或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进行出口贸易。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是东亚,东南亚地区以及部分欧X家。
2016年,X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中药产品出口国。截至2017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到了179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亚洲国家和地区仍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5]。
中药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国外对中药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也有不少的国家发展本国的中药产品。我国有着悠久的中药发展历史以及丰富的中药资源,面对其他国家的中药产品需求,我国应该较其他中药产品出口国家占有较大优势。但是事实是我国中药产品在世界中医药市场的占比低,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小。
因此对我国出口目标市场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所遇到的壁垒和自身的不足,从而生产出符合出口目标市场要求的中药产品。同时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当今的发展现状,使我国的中药产品能够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
3 我国中药产品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中药产品的生产发展现状
我国地理地形跨度大,不同的气候不同的地形,非常适宜多种多样的天然药物的生长,我国可以说是世界上中药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截至2013年,中药材大典就记录了中国已拥有12807种中药资源[4]。丰富的中药资源,为我国的中药产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1 2010-2018年中成药产量(万吨)
图3-1是我国2010-2018年中成药产量。有着丰富天然药物的自然基础,我国中成药近10年来的产量基本趋于稳定,除了2013年和2018年偶有下降外,大体趋势是产量较为稳定。中成药作为我国主要的中药产品之一,其产量也可以说明我国对中药产品有着不少的需求。
有着对中药产品接受程度高且受中医药文化熏陶的消费人群,国内中药产品需求较大,国内一些中药产品的产量较为稳定。
3.2 我国中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天然资源,在生产研究中药产品时,有着丰厚的物质基础,为我国中药产品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我国研究中草药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都接受中药文化的熏陶,因此中药产品在我国有着雄厚的群众和历史文化基础。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和《<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等促进我国中药产品的发展[6]。这些法律法规为我国中药产品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政策的保障。
除此之外,我国也对中药产品的研发提供了技术和经济的支持。国家对我国中药高技术产业等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目的是促进我国中药产品的创新,使我国生产更多的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提高中药产品生产出售的经济效益。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2 2011-2018中成药制造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万元)
从图3-2也可看出,我国对中成药制造高技术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支出较大。2011年至2018年间,除了2018年外,都有稳定的增长,说明国家对中药技术产业的重视和支持。随着中药产品的作用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我国也对我国中药产品的生产和发展予以重视,因此对于中药产品的创新发展国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支持。对中药产品高技术制造研究的投入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中药产品的创新,生产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
丰富的中药资源,国家对中药产业的法律和经济支持,以及悠久的中药文化的熏陶,较高的群众认可和接受度,中药产品在我国有着庞大的市场。而庞大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促进我国中药产品的发展和中药产业规模的扩大。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内市场发展的态势良好。
3.3 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现状
3.3.1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
作为中药资源大国,中国是最早从事中药国际贸易的国家。虽然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量不小,但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量仅占中药产品总产量的小部分[7]。
中药产品是我国独特的出口产品,中药资源也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如今中药产品已经是我国进行国际贸易进出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3 2010-2018年中式成药出口数量(吨)
图3-3是我国中式成药2010至2018年的出口数量。整体来看我国中成药的出口数量有所下降。2011年和2017年出口数量和上一年相比有一定增长,其余年份我国中式成药的出口数量较上一年都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幅度和增长幅度都较小,整体出口数量是较为稳定的。
世界中药产品市场庞大,因此我国一些中药产品出口数量虽然有所减少但是数量还是较为可观。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4 2010-2018年中式成药出口金额(百万美元)
图3-4是我国2010-2018年中式成药出口金额。2014和2016年我国中式成药的出口额和上一年相比有一定的下降,其余年份的出口金额较上一年都有所增长。大体趋势也如出口数量一样较为稳定,在稳定中有较小的增长趋势。
我国中式成药的出口金额虽然较为稳定,但是出口金额跟我国其他主要出口产品相比仍较小。以工业制成品和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的金额为例,与我国的中式成药出口额进行对比。
表3-1我国2011-2018年中式成药、工业制成品和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的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年份 | 中式成药 | 工业制成品 | 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
2011 | 233.05 | 1797836 | 41148.26 |
2012 | 265.94 | 1948156.13 | 50493 |
2013 | 268.72 | 2101736.37 | 52074.91 |
2014 | 249.3 | 2229600.57 | 55726.09 |
2015 | 263.01 | 2169541.11 | 58913.62 |
2016 | 224.56 | 1992444.4 | 61097.65 |
2017 | 250.04 | 2145638.14 | 62626.14 |
2018 | 262.34 | 2351688.68 | 65471.19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表3-1是我国2011-2018年中式成药、工业制成品和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产品的出口额。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和我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出口额增长都较为稳定。
从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后两者的出口额都较大,尤其是工业制成成品。我国中式成药的出口金额,远小于我国工业制成品和我国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的出口金额。
可以看出,在我国出口产品中,我国中式成药的比重较小,出口金额也较小。说明我国一些中药产品的出口并不像其他出口产品那样发展态势良好,与其他主要出口产品差距较大。
3.3.2 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结构和国际市场占比
数据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数据整理
图3-5 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贸易产品结构
图3-5为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结构分布。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中式成药和保健品仍是我国主要出口的中药产品。提取物占比最大为59%,我国超过一半的出口中药产品是提取物。中药材及饮片则占比28%。而中式成药和保健品则占比较低,分别为7%,6%。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结构还是比较单一,多以低附加值的中药产品为主。
我国的中药产品出口数量和金额虽然每年都比较稳定,且在稳定中有增长的趋势。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类型单一,以植物提取物、中药饮片、中成药、保健品这四种低附加值的中药产品为主。
根据医保商会和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球每年达400亿美元的中医药贸易额中,中国只占到小部分,而日韩两国的交易额则占到一半以上[6]。我国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上竞争力远小于其他的中药国家,并不能完全发挥我国原有的中药资源丰富,中药研究历史悠久的优势。
4 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分析
4.1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目标市场分析
虽然中药和西药在本质上有着差异,但是逐渐被西方国家接受和使用[8]。但我国中药产品无论是出口数量还是出口金额都远远小于我国其他主要出口产品,我国中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比也较少,远不如我国其他主要的出口产品。
同时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目标市场虽然较多,但是亚洲国家和地区仍占大多数,在国际中药市场中的占比也较小。
数据来源: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数据统计
图4-1 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概况
图4-1是我国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市场概况。从图中可以看出,截至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前五的国家和地区为X,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和马来西亚。
X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2019年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X达5.59亿美元。对日本的中药产品出口额为5.33亿美元,中国香港为4.39亿美元。除此之外我国中药产品还出口至欧洲的德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尼等东南亚国家以及印度。
因此接下来将对我国中药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X,日本,中国香港,韩国,德国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分析。从这些国家地区对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接受程度和国家经济状况等分析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4.1.1 X
X的经济状况。X经济发达,对外贸易往来频繁。X在科技、经济、政治上都是世界强国,尤其是X的经济,是世界上第一经济体,世界的货币体系也是美元体系。强大的经济基础也为X贸易进出口提供了优良的环境。X是我国中药产品主要的出口国之一,X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购买力也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X的数量和金额较多的原因之一。
X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中药传至X已有100多年,大多数都是X华人在使用,但是近年来中药产品在X的普及率越来越高,销量也逐渐增加。截至2013年,在X已约有1.2万家的药材店和草药保健品店,这些店的年销售额已超过20亿美元。但是,根据X《X膳食补充健康和教育法》的规定,中药产品只能用作膳食补充剂[9]。根据这项法案,生产中药产品的厂商则无法说明这些中药产品可以治疗疾病,而只能作为膳食补充剂来说明对人体的健康有改善或保健的作用。中药产品在X作为膳食补充剂而在超市销售,表明了我国中药产品在X市场上并不能成为药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中药产品在X市场的发展。
X对中药产品的管理。X针对药品出台了许多相关标准。《X药典/国家处方集》是唯一由XFDA强制执行的植物药材和相关产品法定标准;《X草药典》内容非常广泛,是X植物药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植物药工业产品指南》是主要对植物药注册申报材料、审批程序等作了详细的规定;《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案》明确了植物性药材在不能作为药品使用的前提下,是作为饮食增补剂使用的[10]。严格的质量标准制度使得我国很多中药产品难以进入X市场,且难以被当作是治疗疾病的药品出售。
图4-2 X对中药产品管理的相关制度法案
(4)X人民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和中药产品逐渐走进世界各国的医学领域并得到较快的发展。但在X,中药产品的发展一直举步维艰,多年来,大量关于中药产品质量问题频发的不良报道,引起了X卫生部门和公众对中药安全的担忧[11]。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X时安全问题频发,不少中药产品服用人群出现不良反应和死亡病例,部分中药产品也被发现成分不过关。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FDA的关注,并将67种中成药列入自动扣留的黑名单。虽然近年来X对我国中药产品的需求逐渐增长,成为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大国,但是我国的中药产品由于质量安全等问题使得X群众较为担忧。
(5)X相关的贸易政策。自中美建交以来,中美贸易的频繁,是使得我国的中药产品出口至X的数量和金额逐渐增长的原因之一。
但是近年来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之后采取了一系列贸易政策使得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较为紧张。在2018年,X采取单边主义措施挑起贸易战,导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和争端不断升级[12]。
同时X也会为了保护自身中药行业发展对国外一些进口产品设置进口壁垒增加关税提高进入X市场的标准。中美贸易摩擦使得中美贸易有一定程度的减少从而影响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但是X仍然是我国的出口大国,也是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大国。
X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情况。在X,华盛顿国家卫生研究所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中医药[13]。 XXX也会注重产权保护,鼓励发展中药行业。X更是对中药产品申请专利从中获利,如X抢注的人参蜂王浆。但是中药产品仍未能进入X医药的主流市场,从而限制我国中药产品进军X市场。
4.1.2 日本
(1)日本的经济状况。日本是亚洲的发达国家,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日本的人均GDP在世界上名列前茅,消费购买力较高,因此成为了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之一。
(2)日本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在日本可以看到很多汉方药店,汉方店里有许多中药制剂。这些中药制剂经过不断地改良,使得人们便于服用,深受日本群众的喜爱[14]。日本的中药市场需求较大,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大国之一。中药产品有着较好的疗效,在日本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一定的作用,使用和研究中药产品的人也越来越多,日本现代医学家也逐渐重视起汉方医学的作用。
(3)日本对中药产品的管理。《日本药局方》由日本官方发布有法律效力;《食品中残留农药肯定列表制度》则是参照欧盟与X标准制定的。由于出口到日本的中药产品大多是以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的名义,因此,“肯定列表制度”也适用于中药产品[10]。
日本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中药产品检测的质量标准制度,使我国的部分中药产品难以达标。其所采用的“肯定列表制度”更是使我国的中药产品难以进入日本市场。
图4-3日本“肯定制度”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影响
(4)日本人民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古代我国的中医药文化便输入日本,使日本群众或多或少都受过中医药文化的熏陶。而日本关于汉方医药的科学研究也不断取得较好的成果[15]。日本群众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历史较长,对中医药文化接受程度较高,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也较高,这也是日本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原因。
(5)日本的相关贸易政策。自中日建交以来,中日双方的贸易往来越来越频繁,临近的地理位置更是为两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这也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日本提供了较多的机会。
两国关系偶有紧张之势,但近年来中日关系较为缓和,更是促进了两国的贸易往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进入WTO,日本也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双方贸易的战略政策。日本采取的一系列对华贸易政策不仅扩大了日本对华的出口,同时也使我国的中药产品更好地进入日本市场。
日本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情况。日本重视产权保护,确立了专利制度。20 世纪70年代以来,日本汉方医学迎来了复兴,仅用了30余年的时间便迅猛发展起来,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认可。如今,在国际市场上的出口份额占有率已大大超过我国[16]。日本有名的“1.5次开发”工程也将引进的专利药品进行创新包装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日本企业的产品。例如日本就在我国六神丸基础上,通过研究开发出新的中药产品“救心丸”,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日本也重视对专利产权的保护,近年来日本为了促进国家经济和技术的进步,提出了“知识产权立国”的主张[13]。日本发展迅速的中药产品,质量与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更符合国际市场需求,与我国部分中药产品相比较有着更大的竞争优势。日本国内出口的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市场上占比是最大的。
4.1.3 韩国
(1)韩国的经济状况。韩国迅速发展的经济使韩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韩国在不到30年内发展迅速,跻身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经济水平的提高也意味着韩国市场有着较大的潜力,韩国对我国中医药的需求也较大,这也是我国出口中药产品至韩国较多的原因。
(2)韩国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韩国XX非常重视传统医学“东医”学的发展,投入力度也很大。韩国的中药市场规模也较大,传统药在韩国市场发展较好。
韩国很少进口中成药,但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进口药材主要依靠中国,因此韩国是我国中成药出口较多的国家。除了著名的韩国高丽参外,韩国的中成药也因为按照国际的出口标准研发制作,韩国人也对此颇为喜爱。
(3)韩国对中药产品的管理。韩国对中药产品管理较为严格并出台了较多标准制度。韩国食药局颁布了两部药典,分别是《韩国药典》以及《韩国草药典》,是韩国中药产品的重要质量标准。2011年,韩国食药局发布2011-27号公告,对近500余种中药材及其制剂做出了相关的标准管理规定[10]。韩国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度较为严格且与国际上的质量标准制度接轨,使我国许多中药产品难以达标进入韩国市场。
(4)韩国人民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中医药文化在韩国发展的历史也比较悠久,中医药较早地传入朝鲜半岛,韩国群众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熏陶。1986年4月,韩国国会通过《医改案》,使“韩医”得到了法律的正式承认[17]。“韩医学”的发展也体现了韩国群众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是较高的。
(5)韩国的相关贸易政策。中韩作为邻近的国家,文化根基相似,贸易往来频繁。我国与韩国在1992年正式开始建交,此后中韩两国的贸易合作越来越频繁。近年来中韩两国XX都在积极建立两国的FTA,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18]。有利的贸易环境使得我国中药产品更好地出口至韩国市场。
(6)韩国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情况。韩国中药发展迅速,韩国XX也鼓励发展本国的中医药,希望在与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医学国际化竞赛中,能够逐渐发展并超越其他两国。
韩国也注重自身中药产品的产权保护,也对一些中药产品进行抢注,而这些中药产品有部分是来源于我国的。如韩国的“牛黄清心液”通过改良我国的“牛黄清心丸”,在世界上申请专利,年产值近l亿美元[13]。韩国的中药产品发展迅速,抢注专利出口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韩国凭借其中药产品良好的竞争优势成为继日本之后的世界中药市场上占比较大的国家,韩国中药产品竞争优势较大。
4.1.4 中国香港
(1)中国香港的经济状况。中国香港也是先前经济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其凭借对外贸易的优势,成为中国和其他国家贸易的桥梁。但是近年来中国香港经济越发低迷。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其他城市如上海,北京等的崛起,使香港丧失了一定的贸易优势。因此我国对香港的贸易往来有了一定的减少,对香港出口的中药产品数量和金额也有了一定的减少。
(2)中国香港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在香港,主要依靠零售店购买中成药,西医和医院一般是不会使用中成药的。同时,在香港可以购买的中药材种类和数量都较多,说明中药产品在香港有着较大的市场潜力。香港人也有用中药治病、养生的习惯。因此,内地许多中药产品出口到了香港。
(3)中国香港对中药产品的管理。香港有着与国际接轨的中药产品管理制度。《香港中药材标准》由中国香港卫生署负责制定,操作性强,与国际植物药标准接轨,是国际化的中药材标准[10]。
香港对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制度与国际接轨使得我国大陆的中药产品难以达到其标准,从而难以进入香港市场。质量标准制度的不同限制我国中药产品进入中国香港。
(4)中国香港人民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中国香港作为我国的一部分,深受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熏陶。香港居民绝大多数是华人,他们使用中医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与中国大陆对中药产品的认识基本相同。对于中药产品的疗效,香港居民也有一定的信心,从而更容易接纳从中国大陆进口的中药产品,对中国大陆的中药产品接受程度较高。
(5)中国香港对中药产品的相关贸易政策。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贸易往来密切,优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成为了我国向外进出口的桥梁。
2003年我国中央XX更是与香港特区签署了CEPA,使内地与香港的贸易更为便捷。CEPA使香港只对来自内地的烟酒、烟叶、碳氢油和甲醇等四类产品征收进口关税,我国中药产品因此出口至香港较多。
(6)中国香港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情况。中医药在香港越来越受到重视。香港开设了相关的中医药研究课程和中医药的研究所,为香港中医药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高了香港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
香港本地的中药产品较我国大陆生产的中药产品更符合国际标准,更具有竞争优势,更能满足国际中药市场的需求。
4.1.5 东南亚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状况。东南亚地区的国家基本都是发展中国家,但是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尤其是新加坡,泰国等国家。东南亚经济的迅速崛起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使东南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19]。东南亚部分国家在1967年成立了东盟,东盟在近年来也不断发展壮大促进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增长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东南亚国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
东南亚国家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在东南亚国家,老龄化趋势的加强,为中医药市场发展提供了内在动力[20]。因此我国对东南亚出口中药产品的金额也较大。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东南亚国家中,出口额较大的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和越南。我国中药产品在东南亚国家有一定的市场潜东南亚国家对中药产品的管理。东南亚虽然都有使用中药产品的习惯,但是对中药产品的管理有一定的区别,给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表4-1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对中药产品的相关管理制度。这些对中药产品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制度无疑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我国中药产品进入东南亚市场有不少的制度和标准的阻碍。
表4-1东南亚部分国家对中药产品的管理制度
主要国家 | 中药产品管理制度 |
马来西亚 | 国家药品管制局每月更新的药物注册指导文件;《传统医药和健康补品的GMP指南》 |
泰国 | 1967年颁布的药品法B.E.2510;1999 年颁布的治疗的技术实践法案B.E.2542以及保护与促进泰国传统医药法案B.E.2542;2007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法B.E.2550;中药产品作为非处方药和草药受到监管,草药产品的为GMP B.E.2548 |
印度尼西亚 | 《卫生法36 / 2009》;《国家传统医学政策》;传统药物,化妆品和互补产品管理处;《传统药物和标准化草药的注册程序》;1991年制定了传统医学产品的GMP, 并于2005年修订 |
越南 | 2016年《药法》条款;草药被作为非处方药、草药和功能食品受到监管 |
新加坡 | 1999年新加坡颁布的药品法规定了中成药产品上市审批程序;2009年卫生科学局发布了中成药生产的GMP,名称为PIC/S;20 世纪80年代成立了药品上市后监管系统 |
东南亚国家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地理位置相近、历史和文化背景相似,用药习惯相似,中医药产品在东南亚地区拥有相当高的认可度[20]。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也有不少华人定居,华人对中药产品的使用也促进了我国中药产品在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东南亚国家的相关贸易政策。我国与东南亚地理位置相邻,贸易极为便利,因此贸易往来也较为频繁。中国更是与东南亚国家成立的东盟,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往来,也促进了我国中药产品对东南亚国家的出口。
东南亚国家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东南亚国家有着较为完善的标准制度以及管理制度,中医药产品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前景良好。东南亚国家更是在世界卫生组织先后颁布的政策指引下,对国内药品的相关管理制度进行逐步的完善,使中药产品在生产,准入等环节都有较大改善。相关从业人员也在不断壮大,促进了当地中药产品行业的发展。
4.1.6 德国
(1)德国的经济状况。德国经济极为发达,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德国国内的制造业、汽车工业、电子工业等都较为发达。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德国是欧洲向我国进口中药产品最多的国家,强大的经济实力促进了中德两国的贸易以及产品进出口。
(2)德国中药产品的使用环境。在德国,中医药的发展速度很快。然而大多数欧洲人对中医药的理解仍然较为局限,对中医和中药产品了解并不深入。
在德国,中医药涉及许多疑难杂症,德国民间和XX都持较为肯定的态度,但是中医药在德国仍旧是非主流的替代医学。
(3)德国对中药产品的管理。德国作为欧盟的一员,对中药产品的管理不仅有自己国家出台的标准制度还要遵守欧盟所规定的标准制度。
《欧洲药典》是欧洲在药品质量检测方面的唯一指导标准;欧盟草药专论则是被更多欧盟国家所接受的标准制度;作为德国植物药规范的《德国植物药专论》,使凡是在德国销售的植物药都必须遵守专论的相关规定[10]。
图4-4 德国对中药产品的相关管理制度
德国本国以及欧盟对欧盟国家药品的严格管控使得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进入德国市场。
德国人民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德国人有使用草药的习惯,是常用草药的西方国家,全欧洲40%的草药用量都来源于德国[21]。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西方化学药品的毒副作用使德国人民产生了一定的恐惧,越来越多的患者希望或愿意接受非西方的、天然的治疗方法。德国人民这种渴望天然自然的思想为我国中药产品进入德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思想环境。德国对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较其他欧洲国家要高,这也是德国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最多的欧洲国家。
但我国中医药文化在欧洲宣传少,并不是很多德国人都能接受中药产品。而且由于中国制造出口至欧洲出现了严重的质量问题,导致德国各界对中国商品产生了不该有的歧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商品的声誉,也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德国产生了不良影响。
(5)德国的相关贸易政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逐渐频繁。尤其中国入世后,中德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这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提供了许多机会。德国更是参与了我国的“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是德国重要的贸易伙伴,贸易一直是德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核心,它寻求与中国建立密切关系,定期举行双边XX磋商。
然而中国入世后,欧盟对华的贸易限制也有所增加。虽然欧盟对华实行贸易限制有一定合理的理由,但也对这对中德贸易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更是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至德国产生消极影响。
(6)德国自身中药产品的发展情况。如今不少的德国医生和学者对中药产品有着较大的兴趣并开始着手研究,然而德国对中药产品的大多数研究仍停留在临床阶段。
而德国对植物药的研究,多是分析植物药的主要成分。德国对植物药成分的研究使一些中医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4.2 我国中药产品的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品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和认可,世界中药产品的市场也日渐庞大。面对庞大的世界中药市场,不少国家也发展了自身的中药产业。我国作为中药大国,在世界中药市场的占比却比较低。因此下文将对我国中药产品的竞争力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得出我国中药产品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4.2.1我国中药产品进出口额对比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总署
图4-5我国中药产品2017-2019年的进出口额(单位:亿美元)
图4-5是我国中药产品2013-2019年进出口额。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在2017-2019年间,中药产品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说明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虽然在2017-2019年期间,国际经济动荡,下行压力增加,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额增幅较小,但我国中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额呈现出较为稳定的增长态势。
世界中药产品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增长的主要原因。
4.2.2 我国中药产品的RCA指数分析
我国中药产品的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的相关数据。RCA指数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中药产品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公式为
表4-2 RCA指数大小含义
RCA指数 | 指数大小含义 |
RCA>2.5 | 有极强的竞争力 |
1.25≦RCA≦2.5 | 有较强的竞争力 |
0.8≦RCA≦1.25 | 有中度的竞争力 |
RCA﹤0.8 | 有较弱的竞争力 |
表4-32013-2018年我国中药产品,我国对外贸易,世界贸易额概况
年份 | 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Xij | 我国对外贸易值Xi | Xij/Xi | 世界贸易值Xw |
2013 | 31.38 | 22090.04 | 0.00142 | 184040 |
2014 | 35.92 | 23422.927 | 0.00153 | 187840 |
2015 | 37.7 | 22734.6822 | 0.00165 | 165189 |
2016 | 34.2 | 20976.3119 | 0.00163 | 160287 |
2017 | 36.4 | 22633.4499 | 0.0016 | 177300 |
2018 | 39.09 | 24866.9571 | 0.00157 | 194750 |
注:Xij为i国j产品的出口值,Xi为i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值,Xjw为世界j商品的世界贸易值,Xw为世界所有产品的世界贸易值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局,中国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中国中医药报数据数据整理
虽然我国中药产品在2013-2018年间的出口额大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是由于我国对外出口额的不断增长,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额占我国出口产品的出口额的比值,即Xij/Xi的值仍较小,且从2016年开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然而世界中药市场庞大,对中药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但世界中药的贸易额也受到世界经济动荡的影响,世界贸易额的增减对世界中药的贸易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将表中的数据代入RCA公式,我们可以估算出我国中药产品2013-2015年的RCA值都在1.25-2.5的区间内,说明我国中药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2016和2017年的RCA值在0.8-1.25区间内,说明我国中药产品有着中度的竞争力。而2018年都比较小,竞争力较弱。
我国中药产品虽然出口额有增长的趋势,但是由于国家对外贸易额增长较大导致我国中药产品占出口比重仍较小。2016年国际经济动荡,世界贸易额有所下降,因此我国中药产品的RCA指数也因此有所下降。2018年虽然世界经济有所复苏,世界贸易额有所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中药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额中的比重有所下降,2018年的RCA指数也因此有所下降。
通过对我国中药产品RCA指数的分析,我们还可以从中得出我国中药产品的RSCA指数。RSCA指数为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我国中药产品RSCA指数越大,说明我国中药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大,专业化程度越高。公式为:
通过上文RCA的计算我们可以估算出2013-2018年我国中药产品的RSCA指数都小于0.2,说明我国中药产品的专业化程度较低。
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附加值也比较低,出口价格也较低。同时由于我国对于中药产品的质量管理标准与国际的质量标准不接轨,因此相对于其他国家生产的中药产品,我国中药产品还面临着质量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导致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比较优势不明显。
总体而言,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比较优势。但是我国中药产品的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导致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较低。我国中药产品在我国所有产品出口的比重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导致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呈现变弱的趋势。
4.3 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
我国中药产品发展迅速,出口数量和金额都较为稳定。但是在国际中药市场上的占比却比较低。从我国中药产品在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情况以及竞争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我国中药产品出口面临着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质量以及文化差异这三个因素。
4.3.1 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阻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
技术含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我国中药产品虽然在2017-2019年间,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但出口额较比我国其他的出口产品仍较小。从我国中药产品2013-2018年间的RCA可以看出我国中药产品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竞争力不强。RSCA指数也可以看出我国中药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了我国中药产品的比较优势不明显。技术含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使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大多数都是低附加值,经济效益较低。
同时出口的中药产品结构比较单一,出口的价格也比较低,相比于其他国家出口的中药产品,我国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比小,不能体现出我国中药大国的地位。
(2)我国国内的产权意识薄弱。从其他国家中药产品发展情况,我们可以看出,现在有不少国家开始重视和研究中药产品。更有国家对原本属于我国的中药处方经过加工研究从而变成“洋药”,给我国中药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图4-6被抢注的中药产品
4.3.2 质量因素
我国中药产品质量上的问题使出口国家的人民对我国中药产品的信任和接受程度降低。
我国对于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未与国际标准接轨。从我国中药产品出口国家对于中药产品的管理制度可以看出,很多出口国家对中药产品的管理都比较严格。我国对于中药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与国际上的标准有着不少的差异,这些标准上的差异导致我国中药产品常常因为质量或者成分不符合要求而被拒之门外。我国中药产品有着许多质量安全问题。由于我国对中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多多少少缺少一定的监管,导致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出口时往往面临着成分不过关或农药残留等安全问题。且我国部分中药产品出口时也遇到了不少的安全问题导致服用者出现不良反应甚至生命危险的问题,使出口国家对我国中药产品丧失了一定的信心。
4.3.3 文化差异因素
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时往往使一些国家对我国的中医药文化的接受程度较低,从而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也比较低。
中医药文化在欧美市场宣传较少。虽然X是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市场,但X仍未承认我国中药产品是药品而是作为一种药品在超市销售,中医在X也并不是主流医学。而且定居在X的华人也是X中药产品主要的消费群众。在德国,中医药也是一种非主流医学。
而像日韩,中国香港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相邻,文化背景相似,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对比欧X家来说要高。
总体上看,中医药宣传较少的国家和地区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对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造成一定的阻碍。
5 对我国中药产品在出口目标市场的发展建议
面对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出口主要因素,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善,促进发展。
5.1 针对技术因素
针对技术因素,我们应该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增强产权意识。
利用国家经济和政策的支持,积极研发出新的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中药产品,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出口经济效益。改变我国中药产品生产和出口的结构,使我国出口的中药产品变得更为多样。
增强产权保护意识,无论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成果还是后人努力创新的研究成果,都应该积极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并积极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特别是在欧洲申请专利对于我国中药产品国际化更为有利[22]。从而避免中药变“洋药”,避免属于我国的珍贵成果被窃取。
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出口结构有利于增强我国中药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我国中药产品的比较优势。
5.2 针对质量因素
针对质量因素,国家应该完善中药产品管理和质量标准的制度,且对中药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监管。
对于中药产品的管理,我国的质量标准和管理制度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由于各国的标准不同,在生产时也应对出口国家的质量标准进行分析调查从而生产出符合出口国家质量标准的中药产品。
对于我国中药产品安全问题的频发的情况,我们更应对中药产品的种植、研发、包装等程序上进行严格的监管。生产中药产品的每一道工序都必须符合规定,避免中药产品在使用者身上出现大规模的不良反应或者死亡现象,减少出口国家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担忧。
5.3 针对文化差异因素
针对文化差异因素,我们应该积极宣传我国的中医药文化。
我们应将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在接受中医药文化熏陶较少的欧美等地区进行积极的宣传。可以通过开办学院、讲座等形式宣扬我国的中医药文化,对一些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理论进行整理翻译从而使出口国家人民更容易理解。
同时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对于前人留下的优秀中医药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同时积极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中医药文化。
6 结论
我国自加入WTO以来,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中国制造也逐渐出现在世界各国。我国作为传统的中药大国,更应该将我国的中药产品推广至世界舞台,使更多的人受益。
本文通过搜集数据、查阅文献等方法对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的主要国家进行研究,从中得出影响我国中药产品在出口的主要因素和问题。这三个主要因素是技术、质量和文化差异因素。
这三个主要因素和问题使得我国中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技术含量低使得我国中药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小。质量标准未与国际标准接轨使我国在出口时往往被其他国家拒之门外。不少国家的人民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接受程度较低甚至抱有歧视的心态。
而面对这些主要因素,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我们应该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我国中药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积极宣传我国中医药文化,使我国中药产品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
中医药文化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药产品也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出口产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改善我国中药产品当今的出口状况,对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出口贸易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活力,有着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徐春秋.中国中药类产品出口现状、制约因素及升级途径[J].对外经贸实务,2016(10):54-56.
- 肖飞,王振华.对我国中药出口第三方药品质量检测机构的认识[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0):26-28.
- 王诺,马帅,杨光.我国中药资源进出口贸易及其潜力分析[J].国际贸易,2017(05):20-25+30.
- 冉京.我国中药出口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7(27):38-40.
- 钟淑梅. 近五年中药贸易回眸[N]. 医药经济报,2018-04-16(007).
- 张中朋,汪建芬.我国中药贸易现状及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17,19(02):278-282.
- 欧秀芳.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4):144-145.
- 张红激,王展翔. Yin-Yang and Zheng:Exported from Chinese Medicine[J].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2014(4):250-255.
- 高雅培,高金柱,苗青.中医药在X的发展现状[J].世界中医药,2013(8):966-967.
- 姜振俊,张红梅,于志斌,李得运.中国中药材出口面对的国际市场标准[J].中国现代中药,2018,20(02):217-223+238.
- 苏芮,孙鹏,陈岩,等.X对中医药监管现状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5(2):199-201.
- 王强.逆全球化背景下X对华贸易政策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23):84-85.
- 唐良富,唐卡毅,朱洪艳,等.中药国外专利状况的浅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0(18):176-180.
- 赵建,张俊博.浅论中医学与日本汉方医学[J].内蒙古中医药,2012(15):121-121.
- 小曾户洋,郭秀梅(翻译).日本汉方医学形成之轨迹[J].中国科技史杂志,2012(1):80-85.
- 李茵,柯尊丽.传统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检视——以日本汉方药发展战略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5):62-66.
- 孙晓.“汉医”“韩医”之繁荣对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2):58-60.
- 于江韵.中韩贸易中韩国贸易政策演变的影响研究[J].中国商论,2016(3):109-111.
- 王勤.当代东南亚经济的发展进程与格局变化[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72-79.
- 苏芮,庄庭怡,苏庆民,等.东南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医药政策及市场调查[J].环球中医药,2018(9):1376-1378.
- Jungermann S,罗先群.中医药在德国[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0(09):43-44.
- Qu L P, Zhang X Q, Xiong Y, et al. Analysis of difficult problems on European Un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J].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2017, 42(20):4040-404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