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呈现出来新的规律和新的趋势。国际资本逐利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但是从2008年以后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趋势和行业趋势可以看出,国际资本在迁移的时候在追逐利润的基础上更多的会考虑资本的安全性问题。从国际贸易的角度,通过对世界主要贸易现状和趋势的研究,探索国际资本的迁移规律,包括迁移的主要地区和迁移的主要行业。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资本迁移现状及规律。对国际及国内资本的迁移趋势做出预测,并将以广东省为例,根据国际资本和中国资本的迁移规律和趋势,提出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国际资本;资本迁移;产业升级
1 前言
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分析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充满挑战性。但对国际资本迁移的分析绝不能忽略国际资本的三点特性,即国际资本的逐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在明白了资本的特性之后,我们通过国际贸易的角度分析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方向和行业方向,并基于现有数据预测国际资本的迁移的地区趋势和行业趋势。
基于对国际贸易的分析我们发现,国际资本的迁移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前的国际资本更多的追求利润,迁移方向大量向新兴市场流动。但是在金融海啸以后,对新兴市场国家的迁移大量减少而转向大量流入发达国家,可见国际资本开始注重安全性问题,体现出资本对市场持较悲观的态度。国际资本迁移的行业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5G等新技术的崛起而悄然发生变化。
中国的国际资本迁移地区和行业趋势则存在多条分割线,包括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由资本净输入国逐渐成为净输出国以及2001年加入世贸以后中国对外投资的大幅扩张。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国的资本迁移地区和行业也在剧烈变动着。
当下,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趋势和行业趋势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存在不确定性。但可以预见,国际资本的迁移仍然是以迁入发达地区和第二产业为主流,新兴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迁入快速增长的状态。
2 研究背景
2.1国际背景
2008年自X华尔街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席卷全球对全球的经济金融系统造成致命打击,国际经济下行,金融受创,失业率上升,国际资本如惊弓之鸟。1.24万亿——这是2007年新兴经济体的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定点,但是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该规模在08年以后急剧萎缩至6705亿元。这一变化说明在国际投资环境在金融危机下的逐渐恶化,资本对于新兴经济体的信任度下降,在追逐利润的同时资本对安全性的要求提高。而近年来国际局势的持续动荡也对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在克里米亚事件中,由于俄国对克里米亚的军事行动,美欧等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经济制裁导致俄罗斯本就脆弱不堪的经济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欧X家的这项举动加剧国际资本的不信任度,导致俄罗斯1000亿美元的资本急速外流,这1000多亿的外流资本主要迁入X及欧洲地区。在2019年中美贸易争端中,X对价值20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出口产品征收25%的关税。这猝不及防爆发的中美贸易战争端则是对世界经济的重大打击,也是国际资本迁移方向的重要影响因素。英国脱钩欧盟,中东政治局势不稳,美突然发动对德汽车产业的攻击,“一带一路”自主平台的提出及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及5G产业的兴起…..在越来越多变的国际背景下,资本迁移不仅仅追逐利润,更加注重安全。国际贸易中资本的迁移方向有了新的规律和趋势!
2.2国内背景
XXXxxxx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深水区”,xxxxxxx牵头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国际资本迁入与迁出中国提供了自主平台,有利于中国国际资本的迁入与迁出同时增加世界对中国的认识,提高国际资本对中国的信任度。“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加入直接贸易组织以来影响最广泛的自主外交平台,受到了世界好评。而紧接着xxxx主义出席的《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推动着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进入建设加速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从一平二白的面貌中走了出来,中国也从资本的匮乏国,资本净输入地成为了资本的净输出国。中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出色表现让中国成为世界资本的避风港之一,建设更为宽容的投资环境变得越来越重要,由此粤港澳大湾区应运而生。在推进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的同时意味着更加国际化的环境,更加包容的投资政策,更加高的资本信任度和更加深度的与世界融合。但是由于中国与西方的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上的差异,西方对中国的经济制度,经商环境和投资安全仍然抱有较大的怀疑态度。于是在2019年中国又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改革国内部分对于外商投资不利的政策架构和法律门槛,营造宽松包容的国内投资环境,促进中国的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而以华为为首的5G行业的兴起则会增加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兴趣。但是今年在全球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可能一定程度上打击中国的外贸经济,部分企业会因此倒闭,失业率会上升,国际资本也会对中国市场产生犹豫。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可能对在短期内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长期来看,由于中国越来越宽松的投资政策以及强有力的中央财政的支持,中国的经济状况会迅速转好,而中国庞大的市场跟发展潜力以及多方面的招商引资政策会对国际资本产生致命的吸引力。
3 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迁移分析
3.1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现状分析
在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分工精细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其弊端,它在加深世界各国合作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的民族经济带来巨大的挑战。发达国家利用其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以及相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无与伦比的安全性成为全球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欧X家借此机会迅速发展,但隐藏在迅猛发展的表皮低下的事每隔11年左右循环一次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国家和地区,借助新兴市场的优势,乘着经济全球化的快船迅速发展,却也出现了资本外流,民族工业受到冲击,科技霸权等经济全球化必不可少的问题。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下,又伴随着各国经济政策的变化和政治环境的更迭,世界紧张局势的加剧和世界经济的持续低迷,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和中东的局部热战,欧佩克组织和俄罗斯的石油争端。大致以2008年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为分界线,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迁移地区呈现新的规律和状况,出现新的趋势和可能性。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图1 2018年国际进出口贸易额统计图
从2018年联合国统计的国际贸易数据来看,2018年中国出口贸易总额2.49万亿美元,中国进口贸易总额为2.13万亿美元,在世界进出口贸易中,中国属于“龙头”国家。也就是说在2018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际资本迁移国。而纵观联合国2018年统计数据的前二十名发现,国际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以X以及法国等西方国家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而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中,则以中国,墨西哥以及印度等为国际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国家。其中X2018年出口贸易总额为1.67万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2.61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法国2018年出口贸易总额为5685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6594亿美元,排在第7位;墨西哥2018年出口贸易总额为4505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4643亿美元,排在第13位;印度2018年出口贸易总额为3225亿美元,进口贸易总额为5076亿美元,排在第19位(见图)。
以上数据说明,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仍然是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2018年国际进出口贸易的前二十名中有17名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香港),因此可以看出主要迁入和迁出地区都是以X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欠发达国家也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以中国,墨西哥,印度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市场国家也成为国际资本的青睐对象,国际资本迁入与迁出数额巨大。由此可以的结论,当今世界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地区迁移现状,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要迁移地区,同时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和新兴市场的广阔的市场,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也是国际资本的重要迁移地区。
3.2国际资本的迁移地区趋势及预测
国际资本的迁移实质是收益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综合考虑。在国际资本迁移中,有长期和短期两个影响因素。其中,长期因素是指某国的财政政策和投机收益等因素对国际资本迁移趋势的影响,而短期因素是指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等宏观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从这些影响因素中总结出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趋势,我们可以大致将国际资本迁移地区趋势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 年—1980 年):X和欧洲的资本对流。据统计,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的十年间,全球国际资本迁移中,西方发达国家的资本迁出占全球资本迁出比例达到99%以上。尤其是X的资本迁出占全球资本迁出比例的60%,这主要是因为欧X家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接近及二战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国家经济的严重受创,X和欧洲的资本流动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近乎毁灭的欧洲大陆的重新复兴,也为“X梦”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而在这十年间,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由于实行计划经济制度等政治经济原因,一只被排斥在世界的资本体系之外,因此并没有过多参与国际资本的迁入与迁出等国际资本流通活动。这一阶段的国际资本迁移也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之间的迁移。因此这一阶段被称为X和欧洲的资本对流阶段。
第二阶段(1980 年—1991 年):“三元对外投资”阶段。1980年以后,在冷战格局下,随着X的战略政策的变化,X开始扶持日本发展以对抗社会主义阵营。同时得益于在朝鲜战争中的地理位置的便利,日本作为美军在亚太地区的跳板受到了XXX的大力扶持,日本经济因此迅速腾飞。到了20世纪80年代,国际资本迁移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状况,日本作为新兴经济体与美欧并驾齐驱,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三架马车。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美日欧的资本迁入占全球资本迁入的70%,美日欧的资本迁出占全球资本迁出的80%。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英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之后日本取代了英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而X则因为美元体系和冷战与苏联的军备竞赛等原因,成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在X、日本、欧洲的三足鼎立阶段,资本的主要迁出地区和主要迁入地区都是以X,欧洲和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和地区。此时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仍然未参与世界资本的配置。
第三阶段(1992 年—2014 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阶段。1992年伴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冷战格局瓦解,世界市场巨变,涌入大量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的市场国家,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百废待兴,是资本的真空地带,迅速吸引国际资本向这些市场迁移,为国际资本的迁移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而此时日本经济泡沫破碎,经济持续低迷,欧洲经济滞胀,伴随着大量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涌入国际资本市场,加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也在向这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据相关数据统计,2014国际资本迁入最多的国家中,前10名有50%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此时的国际资本迁入地区开始发生变化,从第二阶段基本只在美日欧为首的发达国家中流转转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当然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方向仍然是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新兴市场国家的资本迁移活动越来越频繁,体量越来越大。
第四阶段(2015 年至今):回流阶段。世界经济增长乏力的今天,由于发展中国家缺乏经济增长的后劲和发达国家依靠先进的技术优势等加速经济复苏走出经济危机,国际资本开始出现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回流的趋势。2015年,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迁入达到7650亿美元的峰值,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资本迁入仍保持环比9%的高速增长。但是在这个阶段,经济强大的国家表现更为耀眼。2015年国际资本迁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数额高达9620亿美元,占全球资本迁入的55%,同比上升了14%,再次成为国际资本迁移的主导力量。其中以X的表现最为抢眼,X在2015年的FDI(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比2014年翻了4倍。发达国家和地区重新成为国际资本回流的对象。
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国际资本迁移趋势,可以看出,在冷战以前由于国际政治经济原因,国际资本迁移主要集中在欧美日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国际资本迁移趋势出现了全新的局面——即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参与到了国际资本迁移中并受到国际资本的青睐。
综合国际资本的迁移现状和近50年来国际资本迁移趋势的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出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趋势。首先,毋庸置疑的是资本逐利的本性不会改变,受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巨大的市场和人口红利等因素的影响必然导致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未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国际资本迁入与迁出中仍然会占据较大的比例稳步增长。其次,以欧美日为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必然会继续作为国际资本迁入与迁出的主要地区。原因在于资本虽然追逐利润,但也会平衡资本的流动性与安全性。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发生战争,没收等资本风险的可能性更加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不稳定也会给国际资本带来危机感。所以国际资本流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是追求短期利润,长期来看,国际资本更多的还是会向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迁移,以寻求资本的利润、流动和安全的均衡。
3.3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迁移行业现状分析
全世界各个国家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分工不精细化而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如X是世界的科技中心,中国是直接的制造业中心,非洲和南美洲则主要作为世界的原材料的来源地。而随着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行业也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出现新的规律和趋势。其中由于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利润性较低不符合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因此导致国际资本大量从第一产业中流出并流向第二第三产业。而能源、机械等第二产业由于其战略地位和需求量的原因仍然是国际资本的青睐产业。以5G、AI智能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则由于其科技革命性及巨大的利润性,成为国际资本的新宠儿。因此国际资本迁移中,迁移行业的主要现状是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要的迁入及迁出行业,而第一产业为主要迁出行业,迁入较少。以中国为例: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2 2014-2018年外商对华投资项目数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中国对外投资额
由上述数据可以得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从2014年到2018年外商对华直接投资(FDI)中,投资产业主要以制造业为主,而农林牧渔产业(第一产业)投资量最少。然而,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采矿业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制造业占很大比例,而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的对外投资一直是对外投资中最小的存量。管中窥豹,国际资本的迁移的行业趋势主要以第二产业(尤其是机械、能源)和第三产业为主要迁入产业,以第一产(农、林、牧、渔)为主要迁出产业(见图2,图3)。
3.4国际资本的行业迁移趋势及预测
20世纪的80年代以来,基于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的国际分工趋向精细化和专业化。尤其是在2008年以来,在受过金融危机冲击过后,全球资本大洗牌重新配置,全球的资本迁移出现了全新的规律和趋势。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将如何在产业间流动?根据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和产业结构变化等因素,可以总结及预测出如下趋势:
首先,国际资本的主要迁出行业将会集中在第一产业(农、林、牧、渔)。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这一切。从前述的部分数据可以看出,作为农业进出口大国的中国的第一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对外投资的存量的资本总额均排在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之后。这主要是第一产业的前期投资大,资本回收慢,利润率比较低导致的,因此以中国为样本,可以预测未来的国际资本迁出的行业主要是集中在第一产业(农、林、牧、渔)。
其次,国际资本的主要迁入行业将会集中在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追求利润是资本永恒的主题。以中国为例,我们可以发现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业和制造业。而今年来国际局势的动荡变化也在推动着国际资本向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迁移。以华为为代表的5G行业的兴起,虽然受到X为首的国家的封锁,但势必会引起资本新一轮的投资狂潮。AI 智能一直以来都是世界各国角逐的重点,也必将成为国际资本角逐的重点领域。而X对页岩气的出口及欧佩克组织的石油价格战政策对石油的放松管控以及俄罗斯与欧洲在能源供应上的冲突也会加大国际投机者对石油能源等行业的投机支出。且能源产业一直是国家的命脉产业,各国都对能源产业有相应的扶持补贴政策,这也推动了资本对能源产业的信心。根据中国的样本以及国际相关行业的局势变化,可以预测未来国际资本的迁入行业应主要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能源、电子信息技术等产业。
4 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资本迁移分析
4.1中国国际贸易现状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国际贸易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随着越来越多贸易倡议的提出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的国际贸易伙伴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贸易领域,国际资本领域越来越不可或缺。
“一带一路”,英译:The Belt and Road。简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自主开发的外贸平台,将会基于中国现有的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及多变机制,建造成现有的,高效率的区域合作平台。中国一贯奉行和平外交政策进行在该地区的合作,并将基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坚持和平发展的原则,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在经济上的合作与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其他国家一起建立政治互信,经济一体化,文化宽容和命运与共的社区,共同承担社区的利益和责任。而以xxxxxxx倡导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为基础,为中国与中亚,欧洲以及非洲国家加强贸易往来提供了自主平台,加强了经济联系,巩固了国际贸易合作,加深了国际信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①的成立,也为亚洲欠发达国家,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和沿岸的国家的国际贸易的合作交流提供了强力的资金支持。以此为支撑,在国际贸易中,东方的巨人正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2017年中央主导下提出的的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则又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延伸与重要补充。粤港澳大湾区(英文:Guangzhou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是由两个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组成的城市群,是中国第一个世界城市建设区域,一个大湾区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格局的重要空间载体。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世界级的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城市群,仅次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人口达6956.93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0万亿元,大湾区的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占比高达12.17%,国民生产总值总量相当于世界国家GDP总量排名的第11名,也就是与韩国持平,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 ;它是四大湾区中第二大经济体,在人口、土地面积、港口和机场吞吐量方面都是第一。粤港澳大湾区将作为世界级的城市群,将为“一带一路”提供强力支点,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将会基于XXX市场经济,为中国与国际上的其他国家加强国际贸易往来提供重要支持。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作为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制造基地,中国是全球加工厂的领导者。基于发达制造业的发展和人口红利,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发展迅速。加上“一带一路”倡议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以及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的要求,我国的现代贸易发展迅速,在国际上具有无法预计的影响力,更加深入的参与国际分工。在积极引进制造业出口工业产品的同时,我国对于海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也积极采取“引进来”的战略。总而言之,中国在世界国际贸易中发挥着前所未有的作用。
4.2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资本迁移现状分析
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中国的的外交政策以及政治原因且中国一直实行计划经济政策,中国一直未加入世界市场,也参与国际分工,并未太多的参与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迁移,即使有参与,也是以官方的名义的有限参与国际贸易。因此在这1978年以前中国一直是资本短缺国家。但从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一直积极加入世界市场,参与国际分工,踊跃参与国际贸易,尤其是在2001年,中国被世界贸易组织(WTO)接纳入世以来,中国在基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之上更加深度的与世界融合。中国的国际资本迁移呈现出新的状况。
首先,中国一改近资本净输入国的现状转而成为了资本净输出国。外商直接投资(FDI)低于中国对外投资的资本迁出。其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金融投资齐头并进,这就导致了中国国际资本的迁移中,私人资本超过了官方资本迁移。这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以官方的国际资本迁移为主的格局刚好相反。这主要得益于XXX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创举激发了中国市场的活力,为私人资本投资创造了宏观条件。最后,在中国的国际资本迁移中,主动资本的迁移大于被动资本的迁移,从趋势上看,越来越多的被动资本转化为主动资本。以上现象表明中国越来越完善的资本体系正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而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巨大的市场和包容开放的环境对国际资本有着越来越强的吸引力。中国越来越成为国际间流动的资本的配置场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正在逐渐上升。
而作为国际贸易大国,中国的国际资本主要向什么地区及什么行业迁移呢?我们以2018年中国的商品贸易为例,从下列数据可以分析出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地区方向及行业方向的现状: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图4 2018中国商品出口主要地区
数据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
图5 2018中国出口商品主要结构
如图所述,根据2018年中国商品出口主要地区的数据,我们会发现,在2018年中国国际贸易出口主要对象为X,所占份额为19.2%(4,790亿美元)。而其剩下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中国香港,占12.1%(3020亿美元),日本所占份额为5.9%(1470亿美元),韩国所占份额为4.37%(1,090亿美元),越南所占份额为3.36%(840亿美元),德国所占份额为3.12%(770亿美元),印度所占份额为3.08%(760亿美元),荷兰所占份额为2.93%(730亿美元),英国的份额为2.28%(560亿美元),新加坡所占份额为1.99%(490亿美元)。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兼具部分发展潜力巨大的欠发达国家如印度等(见图4)。
根据2018年中国商品出口的主要产品结构,我们发现,在2018年中国国际贸易的主要出口产品为电气机械设备,占比达到26%。其他排名前十名的产品分别为机械器具,占比17.6%(437亿美元)。家具配件占比3.86%(960亿美元),塑料制品占比3.22%(800亿美元),汽车汽配占比3.01%(750亿美元),纺织品占比2.94%(730亿美元),精密器械占比2.88%(710亿美元),纺织原料占比2.86%(710亿美元),钢铁制品2.62%,2.62%(650亿美元),有机化学品占比2.39%(590亿美元)。由此可以的出中国出口的产品中,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品为主,尤其是以电气、机械为代表的产品见(图5)。
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的地区现状和行业现状:①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的主要地区是以X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发达国家与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积极的投身到国际产业精细化分工中,主要处于制造业的下游,且欧美日发达国家为世界主要的资本停留地,同时也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和安全性的平衡。②在国际贸易中,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行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电气、机械、石油化工等行业其重要原因是资本的天性是追逐利润。机械石油化工是传统的重型工业,不仅仅有较高的利润,而且是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产业,因此成为中国的国际资本的主要迁入行业。
4.3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趋势及其预测
国际资本的流动其实质是流动、安全、收益的均衡。我们在判断中国的国际资本迁移的地区趋势以及行业趋势时,应当根据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进行综合判定。长期因素是指国际政治局势,国际金融走向等宏观性的因素,这一类因素对国际资本的迁移影响时间长,影响程度深。而短期因素则是某国短期的经济政策,投资套利倾向等。我们可以从上述的数据及结论中,根据长期因素和短期因素的影响,对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的地区方向以及行业方向的趋势予以预测:
①中国的国际资本的迁移地区将仍然以发达国家为主,但欠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的比重将逐渐上升。首先是由于国际上,各国经济政策多变,如2019年中美突然爆发的贸易战,双方的报复性征税对双方的外贸企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不确定性风险的上升,给中国的对外贸易带来挑战,中国的国际资本在选择迁移对象时,更多的会考虑安全性的问题。所谓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即国际资本的投资主体无法准确预测全球各个国家的XX的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对于国际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风险。在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全球逐渐进入后危机时代,而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在此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由于08年次贷危机导致的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全球扥经济运行状况的持续性低迷,各国XX采用更加强力的宏观以及微观调整措施来应对经济环境的恶化,例如中国实行资本管制和X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等。这就加剧了全球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加剧了资本的不信任度这使得中国的国际资本对安全性的需求增加!其次,国家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国际局势动荡。国际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在今年来尤其突出。克里米亚事件不仅仅对于俄罗斯资本而言是寒冬(导致1000亿美元的俄罗斯资本外逃),此事件仿佛是一条导火线,引爆了世界政治局势。印度积极干预克什米尔,印巴之间爆发空战。叙利亚内战在中东地区继续,库尔德武装正在与土耳其作战。英国、智利、香港和其他地方都发生了示威活动。英国脱欧引发的骚动导致国际资本对英镑和欧元的信任度下降,并增加了对美元、日元、人民币和其他货币的依赖。X在中东一直很活跃,甚至杀死了伊朗少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正在加剧。这些政治军事事件都给世界经济及贸易蒙上了一层阴影。在世界政治局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国际资本面临的风险——没收以及灭失等持续增加,必然导致国际资本对危险的预期上升从而导致资本回流发达国家。而中国在国际贸易中也不得不寻求新的贸易方向,资本也更加追求安全性。最后,由于中国和X的关系恶化和贸易战白热化。中国为了消除与X贸易交战的影响,则必须更多的将视野投向欠发达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等。这些国家将承接由于中美贸易战而从X等西方国家迁移而出的中国国际资本。同时,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多位亚非拉国家,以“一带一路”为基点,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简称:亚投行)的资金支持下,中国会深化与亚非拉欠发达国家的贸易合作,从而导致中国的国际资本向亚非拉新兴市场迁移。因此,中国的国际资本会由于逐利的本性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迁移,但总的而言,中国的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方向,仍然是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
②中国的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行业仍然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尤其是电气、机械、能源等产业。但其中增长最快以及最主要的迁移行业应该是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能源产业。首先是因为能源产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由于欧佩克国家的价格战策略以及能源产业多数战略能源不可再生的特殊性,各国加紧了对于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的控制,能源产业成为各国资本角逐的重点。而在克里米亚事件之前,欧洲70%的能源由俄罗斯提供,由于X及西欧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作为报复俄罗斯降低了30%的对欧能源供应,这也为中国的国际资本进入欧洲的能源市场创造力条件。其次,自2018年4月6日X商务部发布公告禁止中兴通讯向X购买敏感产品以来,X对中国的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加紧了围堵步伐。2018年12月1日,以华为高管孟晚舟被加拿大逮捕②为引线,X开始对华为进行封杀。可想而知,中美世界上两个国际资本存量大国,已经在以5G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展开了角逐。毫无疑问,中国未来的国际资本的迁移方向多会集中在以5G、芯片等为代表的高新电子信息产业以应对相关困境。
5 以广东省为例提出引导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5.1广东省经济现状分析
1978年以来,广东在全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设了珠海经济特区和汕头经济特区,广深依托港澳快速崛起,这些种种政策和措施促进了经济快速协调发展,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是经济最发达、最具市场活力和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之一。而广东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的支点和“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省份,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急先锋和桥头堡。作为中国最早开放的省份,广东省对外贸易和资本迁移十分发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 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情况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2014年广东省的外商投资企业为104555户,而到了2018年广东省的外商投资企业已经达到了170968户,增长率38.8%。2014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5620亿美元,而到了2018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为19234亿美元,增长率为70.8%。2014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2733亿美元,而到了2018年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额为5939亿美元,增长率为53.98%(见图6)。以上数据说明,广东省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省份,作为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先锋,对外贸易十分发达,是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地区,也是中国资本迁移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而作为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改革省份,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就不断的调整社会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以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这场产业调整中,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慢慢发生了前所未有与的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广东省的GDP中的占比不断发生变化,也预示着广东省经济结构和产业格局的变化。
数据来源:《现代商贸工业》
图7 1978年-2018年广东省三大产业占GDP比重
我们通过研究各个时期三大产业在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例来分析三大产业在广东省的演变情况。我们截取了广东省1978-2018年这41年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见图7),接着把该数据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相关数据相结合,从而分析出三大产业在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变化。
由上述数据我们可以得知,在1978年,广东省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占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9.76%,第二产业占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6.61%,第三产业占广东省国民生产总值的23.63%。也就是说,在2018年广东省的产业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相对较小。2018年,第一产业占广东省GDP的3.94%,第二产业占广东省GDP的41.83%,广东和第三产业占54.23%的GDP。现阶段,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辅助产业,第一产业所占比例很低。这一变化始于1985年,当时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随后,广东省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迅速下降,而第三次创业迅速上升,形成了“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产业格局。在1978年时广东省的经济总量还是185.85万元人民币,到了2018年广东省的经济总量已然达到了97277.77万元人民币。而对广东省的国民生产总值(GDP)的贡献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地位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5.2政策建议
我国正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如何深化改革开放,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发展中加强与国外的合作交流,引进外资建立的金融体系,对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强大,文明和和谐以及对“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义非凡。改革开放40年来,广东利用国家的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利用国际资本集聚主体、打造产业、提升功能和发展经济。借助国际资本的链接,广东推动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 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强化了其作为全球城市的功能和地位。
广东XX该如何保持现有优势, 并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迁移现状和趋势,抓住国际资本迁移规律,积极引进外商资本,优化对外投资结构,推进供给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呢?
①完善相关法规,塑造宽松包容的投资环境,为海外的资本进入中国投资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从前述数据来看,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贸易进出口国家之一,是国际资本迁入的主要地区之一。广东省XX应该积极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并尽快出台配套的法规与规章,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提升国际资本对广东的信任,达到积极吸引外商来华投资的目的,以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②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优势,加强国际贸易合作,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国家的贸易合作。充分利用广东的技术优势和资本优势,加强对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扶持.走出去!积极向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的内陆国家转移低端产业,要着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推动广东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业”转型。
③加强集约化管理,推进供给侧改革。从广东省40年来的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变化可以看出,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正走在路上。但广东省目前的制造业仍然以电子装配等下游产业为主,且生产分散,无法发挥集聚效应。广东省XX应该加强宏观调控,统筹规划,积极“去产能”,将多余的生产力投入到需要他的地方去,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时升级产品输出,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④延长生产链,提高科技含量,加强国际贸易人才培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广东省XX应当加强与高校地区的合作,产学研结合,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人才培训,增加中国的“国产”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为中国的国际资本的对外投资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持。只有人才与科技到位,才能推动产业结构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推动广东省的产业结构的快速转型升级。
⑤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广东毗邻香港、澳门和东南亚,XX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进香港、澳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作为华侨大省,广东省应积极吸引华侨对内投资,积极利用国际资本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积极对外投资,把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东南亚,重点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
⑥加强以5G为代表的信息产业建设。从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行业来看,以5G技术、电子芯片为代表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国际资本迁入的主要行业。要学会利用外商资本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6 主要结论
从国际贸易角度看,国际资本从2008年以后开始回流发达国家和地区,直至目前,国际资本的主要迁入地区仍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1,2]P,因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更加具有安全性、流动性同时还能兼顾利益性的统一。从世界范围来看,国际资本的逐利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但国际资本在追求逐利性的同时,由于政治经济局势等原因,也更加注重流动性与安全性[3-5,8]P。但是国际资本迁入迁入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比重存在上升的可能性,因为逐利是资本的天性,以中国、印度、墨西哥为代表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且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1-8,24]P。而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主要迁入行业除了传统的能源、矿石等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外,近年来以5G为代表的高新信息产业同样受到了国际资本的青睐。
在国内,中国已经从改革前的资本赤字国家变成了资本净出口国,由于XX的政策激励,私人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XX投资[6]P。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国之一,在国际贸易中资本的主要迁移地区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国际分工地位所决定的。中国的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行业是第二、第三产业,尤其是装配制造业。当然随着中美贸易战的爆发,在国际贸易中国的国际资本迁移地区会以“一带一路”为基础,向亚非拉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14-15]P,且迁移的行业在集中在第二产业的基础上,加大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以应对国际挑战。
在分析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主要迁移地区和迁移行业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作为例子提出了引导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利用国际贸易中国际资本的迁移规律,积极“引进来”,引进国际资本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转型升级;同时积极“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吸收先进技术及经验,同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强知识密集型产业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13-21]P。
注释
①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 ,简称亚投行,AIIB)是一个XX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宗旨是为了促进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且加强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
②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在加拿大温哥华被捕,X向加拿大要求引渡她,加拿大法院定于2018年12月7日就此事举行保释听证会。
参考文献
- 王兴媛,孟宪军.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现状和发展[J].商业评论,2016(08):9-10.
- 保广德.国际贸易现状及新趋势探索[J].现代营销,2018(03):29.
- 王宇.国际资本的流动与判断[N].中国经济时报,2013(004).
- 董小君,蒋伟.准确把握危机后国际资本流动新趋势[N].中国经济报,2017(005).
- 程如轩.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经济研究参考,2001(50):11-14.
- 彭兴韵.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出现新趋势[N].上海证券报,2016(009).
- 张明,肖立晟.国际资本流动的驱动因素[J].世界经济,2014(08):151-172.
- 伍戈,陆简.全球避险情绪与资本流动——“二元悖论”成因分析[J].金融研 究,2016(11):1-14.
- 谭小芬,李兴申.新兴经济体应对国际资本流动[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04):179-191.
- 谭小芬,张凯,耿亚莹.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新兴经济体资本流动的影响[J].财贸经济,2018(03):36-49.
- 陈果静,曹力水.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冲击[N].经济日报,2016(001).
- 韩旭.淡定看待国际资本流动[N].21世纪经济报道,2015(008).
- 王建林,齐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31):3-4.
- 侯晓慧.“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J].国际商贸,2020(01):69-70.
- 冷景菲. 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协调性与互补性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
- 陈明勇,廖冰武.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竞争互补关系研究[J].岭南学刊,2018(04):20-26.
- 赵双琳,朱道才.产业协同研究进展与启示[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9,27(06):15-20.
- 焦欢.深圳、广州、珠海位居前三 珠三角14个城市综合创新能力测评及排名[J].国家治理,2017(47):3-23.
- 邴綨纶,毛艳华.港澳台与广东省地缘经济关系匹配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04):27-29.
- 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2):17-20.
- 眭文娟,张昱,王大卫.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的发展现状——以珠三角9市制造业为例[J].城市观察,2018(05):24-30.
- Krugerrand Paul and Maurice Chesterfield.“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 8th edition) ”,Addison - Wesley.
- Soi-disant, ,& Sun,T. ,Effects of Capital Flow Liberalization: What is the Evidence from Recent Experiences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IMF Working Paper,No. 12 /275,2012.
- Taylor, P. ,& Sarnie,L. ,Capital Flows to Developing Countries: Long- and Short-Term Determinants. World Bank Economic Re view,Vol. 11,No. 3,1997,pp. 451 - 470.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