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反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上升,货币增值,因此,CPI通常作为观察物价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CPI持续上涨;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称为严重的CPI持续上涨。一段时期CPI的变动是反映经济运行的晴雨表,价格关联生产、影响消费,08年以来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牵动着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每一个家庭,其中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对消费者购买行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理性解读当前CPI,对国家、企业、个人都是有益的。
二、我国CPI指数持续上涨的现状
近一段时期,各大报刊杂志,电视网站等媒体都找围绕着一个话题——物价上涨,这个词如今已经缠绕在中国老百姓每天的生活中。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出现明显上涨,社会各界普遍关注,这已成为当前宏观经济运行的突出问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具体调查,我将近几年蔬菜,粮食,肉类的价格进行了了解,从2008年第一季度到2010年第四季度以来,猪肉,禽蛋价格全部微涨,蔬菜,食用油价格以涨为主;水果,水产品价格略有波动;成品粮,奶类价格稳定。监测的二十一种蔬菜中有十四种价格上涨,一种价格下降,六种价格持平。西红柿、黄瓜、茄子价格分别上涨2.1%、1.1%、1.2%,芹菜、菠菜、油菜、生菜、尖椒、苦瓜、大葱、大蒜、生姜价格涨幅均在1%以内;大白菜价格微降0.7%;白萝卜、土豆、洋葱、胡萝卜价格均持平。
具体上涨情况如下表,以蔬菜、粮食、肉类为例:

面对物价上涨,居民有不同的态度。有的消费者认为可以理解,近年来,各种灾害性天气频发,造成蔬菜价格异常波动,加之农作物运输大范围受阻,运输成本增加,自然是蔬菜的价格上涨。有的人认为勉强接受,在他们看来,即使一些灾害使农作物遭到减产,但XX可以通过增加农民的收入,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收费门槛和价格,用XX的力量去弥补农民的亏损,一致与不影响到广大的消费者。也有一部分消费者认为这种现象难以接受。其中大多数是年龄在30-45岁的收入较低的工人和农民,对于他们的收入如果在消费稍有点高的城市,能保证最起码的衣食住行就已经很好了,但由于物价的上涨,会使他们原本不富裕的日子变的更加拮据,从而影响他们的生活。最后也有6小部分人认为这种现象对他们没有影响,这些则是那些靠父母的大学生,他们根本不用去考虑这些问题,自然也就成了无关者。
针对全国总体物价上涨居民的看法也各不相同,很多人认为物价上涨激昂的原因是XX不作为,物价上涨的同时应及时上调工资。在我国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明显压力问题。这些现象表现于隐性CPI持续上涨压力再次显性化,从对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关系考察,凡是两者极不对应的时期往往随后就会出现剧烈的物价上涨现象。1990年-1992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2%、9.1%和14.1%,同期物价上涨率分别是2.1%、2.9%、5.4%,可见两者差距逐步拉大。最终,出现了1994年-1995年间的剧烈CPI持续上涨压力(达到21.2%)。2000年以后,物价负增长已经潜伏了隐性CPI持续上涨压力,最终会转化到显性CPI持续上涨压力。虽然人们对CPI持续上涨的态度各不相同,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CPI指数的持续上涨在阶段性时期内已经对我们居民的消费状况,尤其是购买行为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下文即对这种影响进行具体的分析。
三、CPI持续上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分析
(一)CPI持续上涨下的消费群体分化
一般的常识是,在CPI持续上涨严重的状态下,人们总是倾向于把货币换成实物。如果从消费心理的角度看,消费者也会出现内部的结构分化,比如在CPI持续上涨的影响下,消费者可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不为所动型,他们有着稳定的收入基础、良好的工作环境,因此暂时还不会认真考虑CPI持续上涨的问题;第二种类型,信心下降型,因为工作的不安定,收入较低,个人和家庭处在发展阶段,他们对物价上涨十分敏感,对未来消费的不安全感和缺乏信心,会导致他们在消费中出现非理性的行为;第三种类型,投机消费型,部分拥有一定收入的中产阶级,会在这个阶段寻找一些投资机会,比如选择进股票市场或者将现金用于一些投资等,因为对于他们来说,现金拿在手里肯定是贬值的;第四种类型,理性谨慎型,白领和收入水平一般的消费者在消费上会比较谨慎地对家庭收支进行计划,而紧紧地持有现金会是这些群体的突出表现。
(二)CPI持续上涨对我国整体消费状况的影响
通俗地说,CPI持续上涨了,也就是价格上涨了,钱不值钱了,原来一块钱能买到的东西现在可能要两块钱才能买到,对居民的消费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对低收入人群的影响更大。如香水、烟等非必需品、奢侈消费品的消费会下降,而对作为生活必需品的米、水、电、油等的影响会更大,低收入者可能是直接的面临生活的压力,总体上来说会改变居民的消费习惯,增加居民的负担。
1、CPI持续上涨对不同产品价格的影响
CPI持续上涨对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对于普通居民来说,关系到其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是上涨最快的。猪肉涨价、鸡蛋涨价、粮油涨价、方便面涨价。今年以来不少消费品价格轮番上涨,CPI连续几个月都处于XX提出的3%CPI持续上涨警戒线附近。中国人常说民以食为天,食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讲是较为敏感和突出的。再比如住房,本来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现在倒成了奢侈享受品了,高房价,高房贷,使得普通居民只能是望房兴叹。如果人民币继续升值,房价会继续上涨,因为人民币的资产会随其货币升值水涨船高。如果人民币随美元贬值,CPI持续上涨继续加大,房价自然也是上涨。
2、CPI持续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影响
CPI持续上涨对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持固定收入的城镇以及部分农村低收入者成为CPI持续上涨的最大受害者。如果在CPI持续上涨发生时个人收入不能相应增长的话,个人消费与福利水平将会随之下降。CPI持续上涨的发生,使得消费者或者为了维持既定的福利水平,增加支出而压缩储蓄与投资,从而损害长期福利;或者为了维持既定的储蓄与投资而压缩消费,以短期福利的牺牲为代价来维持长期福利。不同收入水平的群体在消费与投资比例、边际消费倾向以及消费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CPI持续上涨对他们的福利影响也有所差异。对高收入群体而言,消费在全部收入中所占比重不大,加上高收入和财富存量提供的购买力保障,CPI持续上涨对他们的福利影响较小。对低收入者而言,CPI持续上涨无疑是头号窃贼,因为低收入者购买力不足,消费在收入中占据较大比重,边际消费倾向较大,消费以必需品为主,这部分消费品往往缺乏价格弹性,而且低收入群体不能像高收入群体那样能够通过资产的保值增值来抵御CPI持续上涨。恩格尔系数就与居民的收入密切相关,收入越低的家庭,恩格尔系数越高,从而食品价格上涨对他们福利的损害程度也越深。从食品类商品构成来看,不同类别产品价格涨幅有所差异,其中肉蛋类价格涨幅遥遥领先,这些商品的价格弹性相对较高,预算份额也相对较小,因而也成为低收入者首先要抑制消费的对象,而需求价格弹性低的粮食及其制成品以及蔬菜价格的上涨对福利的剥夺更为显著。
3、CPI持续上涨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
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活消费的各种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以及各种消费方式、消费形式、居民各阶层、各地区消费水平之间的比例关系的总和。消费结构按消费品的不同内容,可划分为实物消费和劳务消费。实物消费是有形产品的消费,劳务消费一般是通过活动方式提供的消费服务。劳务消费是人们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它对方便人民生活,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务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但是CPI持续上涨后,人们的实际购买力减弱,预期未来收入水平下降,表现最明显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提高。但只有恩格尔系数下降,其他方面的消费才有可能提高,才能优化消费结构。所以在CPI持续上涨下,居民的消费结构不利于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会有所下降。
(三)CPI持续上涨对消费者具体购买行为的影响
总体而言,CPI持续上涨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支出,改变消费者原有的购买行为。经济学家Mueller指出消费者对CPI持续上涨存在不同的反应模式一种极端的情况下,消费者对CPI持续上涨的预期可能引起消费者超量购买或现有需求提前,这种行为对CPI持续上涨无疑是火上浇油,而且是非常危险的而在一种温和的情况下,CPI持续上涨会提高消费的平均水平,虽然价格上涨,但是有着稳定收入的消费者会为维持现有生活水平增加消费,而那些收入增加的消费者会进一步提高生活水平这两种情况下,消费者行为具有不稳定性随着CPI持续上涨压力的减轻,消费者恢复原有消费模式另一方面,当消费者感知其实际收入因物价上涨而减少时,会减少消费支出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因CPI持续上涨会产生非自愿节省,其行为具有稳定性,即使CPI持续上涨压力减轻,消费者认为CPI持续上涨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特征,形成节俭的消费习惯,另一种更为极端的情况是可能产生购买者罢工,消费者对价格上涨产生抱怨,并将非必需品的开支压缩至最小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行为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影响,极端情况的CPI持续上涨大多发生在战争或物资短缺的时候,因此更为普遍的情况是CPI持续上涨减少了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了预算约束,从而使消费者不得不面对延迟或减少消费支出的压力。
CPI持续上涨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包括对总购买量总购买支出和生活必需品的购买频率的影响CPI持续上涨实质上降低了可支配收入,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和消费但是对于食品来说,一方面它属于生活必需品不能延迟或减少购买,另一方面外出就餐的成本上升可能使消费者为节省开支更多地在家用餐,因此,CPI持续上涨对消费者食品的开支出现正向的替代效应例如,汽油价格的上涨会促使消费者尽可能地减少开车外出虽然CPI持续上涨对不同类型的消费品影响程度不同,并且对食品的影响可能出现正向的替代效应,但是总体而言,CPI持续上涨会减少消费者的购买量。相关经济学家等通过对1000个X家庭在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间大约300种产品消费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汽油价格的上涨减少了消费者总购买量,总支出包含购买量和购买成本,消费者的购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总支出也会随之减少CPI持续上涨使商品零售价格上涨,消费者也可能试图减少购买成本。因此,一般情况下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