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三部曲》到《我和我的祖国》看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摘要:从2009年《建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建国大业》到2019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主旋律电影在市场化的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间,受到政策利好、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市场格局提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旋律电影”一改之前“不好看、说教意味重、不接地气”等面貌,越来越成为观众喜爱的、愿意走进影院观看的电影。本文将采用具体电影案例分析的方法,从主旋律电影的创作、宣传以及市场化道路等方面分析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和愈受观众青睐的原因。

关键词:主旋律、中国主旋律电影、发展状况

第1章绪 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中国主旋律电影的背景分析

“主旋律”最初被用作音乐术语,后来引用到文艺作品中作为主要精神或基调。“主旋律电影”在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电影的主题思想是弘扬主旋律。1987年3月,中国电影局在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上首次提出“突出主旋律,坚持多样化”的标语之后,“主旋律电影”这一概念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所以,一般认为主旋律电影是一种艺术手段,用于表达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多样化与主旋律并存的要求,使其虽然概念比较明确,但是难以归类为固定类型片研究。在踏上市场化道路之前,中国主旋律电影虽然一直在国家的扶持下持续产出,但因为其角色模式化、意识形态过强等诸多问题导致其难以满足观众的审美和市场需求。为了走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困境,中国电影人开始了市场化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本文从《建国三部曲》与《我和我的祖国》四部部较为成功的主旋律电影为例作以浅析。

1.1.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现如今,主旋律电影经历了十年来的市场化道路发展,不论是在题材内容、艺术形态还是叙事模式上都与以往大不相同,展现出了新风貌和新高度。一方面实现了对主旋律电影原有创作框架和范式的拓展, 另一方面又蕴含着社会文化变迁和政策导向下的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因此,本文将对近十年来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做一个分析和总结,为我国主旋律电影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及实践启发。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

在中国影视语境中,作为中国当代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发扬主流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讴歌真善美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被统称为“主旋律电影”。从CNKI中国知网里对“主旋律电影”一词的检索来看,国内对于主旋律电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XXX主旋律电影对比传统主旋律电影的更新,即电影创作的更新、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运营模式的更新等。秦琼在文献《主旋律电影的变与不变——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中讲到,主旋律电影在2009-2019这十年来的变化中,改变的是电影形式,不变的是主题思想“主旋律”。而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道路的深入发展,中国主旋律电影开始走商业化的运营模式,以求得兼顾主旋律的同时也能符合市场规律。

1.2.2 国外研究

在国外研究方面,对“主旋律电影”的研究文献是少量有限的。本人在尹婷婷的《中国主旋律影片的新探索——从《建国大业》到《湄公河行动》》中了解到,商业电影制造地好莱坞虽然是世界上最成熟的,但是从来都不谈到“主旋律”。他们宣称“X电影是无害的,我们不过是在这里休闲娱乐而已”,但实际是,来自《国家杂志》的记者罗纳德 · 布朗斯坦表示:X文化已经彻底植入了好莱坞,并且被X的政治思想掌控。虽然好莱坞电影从来都没有用说教的方式灌输其价值观念,但是X的政治思想价值观念却在成熟的商业制作中到处可见。由此可见,主旋律电影并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主旋律电影而是代表着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国家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种电影形式。

1.3课题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方法

此论文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的方法:在确定研究课题的基础上,以查阅的方式对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参考借鉴,从而获取相对全面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理论作为自我观点的佐证与支撑,以增强研究课题的说服力。文献的出处主要有专著、报纸、学术论文、电子文档等;文献主要是涉及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历史等内容。

1.3.2 研究内容

此论文一共下设五个部分,具体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和研究的路线。

第二章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通过划分出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三个阶段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建国三部曲》、《我和我的祖国》来探讨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第三章中国主旋律电影愈受青睐的原因分析。主要从市场化道路、人物塑造、重大时间节点、国家政策及科技的发展五个方面来探讨。

第四章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及意义。结合国家党政思想走向,主要侧重于整个社会而言,看主旋律电影所起到的作用及其带来的现实意义。

第五章总结。

第2章 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2019年9月30日,《我和我的祖国》在中国内地上映,这是中国主旋律电影自2009年《建国大业》上映以来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也是中国主旋律电影踏上大众化、市场化发展道路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取得了不少令人骄傲的成绩,也带给我们许多反思。本章节在经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之后结合具体电影案例分析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2.1踏上市场化道路

主旋律电影一般是以道德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宣传和构建国家形象的电影。这种特定的电影类型加上中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决策的影响,主旋律电影在中国一直走的是XX主导路线。自2007年以来,在党和国家不断对电影产业进行结构性调整的作用力下,《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符合主流价值观和观众期待视野的国家主流电影,开始在官方文化、大众文化和商业文化的交流与对话中,踏上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2009年9月16日,《建国大业》作为《建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在我国内地上映。《建国大业》选用超过百位明星大咖零片酬出演影片,明星力量是强大的,更何况是明星扎堆出现。利用强大的明星阵容这一符合市场化的创新举动,是《建国大业》这样一部主旋律电影票房大卖的主要原因。根据电影票房数据库2009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显示:《建国大业》年度排名第三,票房达到4.16亿,仅次于《2012》票房4.66亿、《变形金刚2》票房4.51亿。从数据来看,《建国大业》这一主旋律电影在与西方商业化电影的比拼中开始展露头角,表现出不俗的成绩。

而在2011年上映的《建国三部曲》之第二部《建党伟业》虽然沿用了百位明星出演电影的套路,但是却没有取得《建国大业》票房的好成绩。由此看来,在市场化进程中,明星力量不一定是必要的市场条件。在制作发行方面,《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都采用国企和民营公司并行的市场化道路。这一发展道路使得主旋律电影更符合大众的观影需求。

2.2主旋律电影主流化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主旋律概念也得到进一步更新,人们开始倡导主旋律电影主流化。主流化是指主旋律电影在保留主旋律电影主体指向,即国家所倡导的政治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创作,又试图摆脱仅限于领袖人物、英雄人物、重大的政治正确事件的表现窠臼,转而向思想积极向上的多样性电影发展。《战狼2》便是主旋律电影主流化的典型表现,影片不仅融入了西方孤胆英雄主义的商业氛围,而且弘扬了中国主旋律文化。

2017年7月27日,《建国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建军大业》在中国内地上映,同一天上映的还有《战狼2》。这两部电影同为军事题材的主旋律电影,《建军大业》在当天下午两点上映,《战狼2》当天晚上八点上映。如果说上映时间是这两部影片的微小差距,那么电影票房却是它们之间的巨大差距。

根据电影票房数据库2017年内地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显示:《战狼2》票房56.39亿,年度排名第一,《建军大业》票房3.99亿,年度排名42。《战狼2》票房比《建军大业》多了52.4亿,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两部相同题材的主旋律电影有如此大的票房差距呢?

从电影类型来看,两者同为战争电影,但是在战争题材上却大有不同。《建军大业》是以革命历史事件作为电影的主要内容,讲述的是国人耳熟能详的1927年中国xxx南昌起义建立人民军队的事件。而《战狼2》是以真实事件为题材改编的战争电影,主要来自2015年3月29日的也门撤侨事件;从事件发生时间的早晚来看,也门撤侨事件晚于南昌起义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因此也门撤侨事件的冲击力要比南昌起义强得多,加上这快一百年的时间差距,中国人民军队的实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战狼2》更能体现当代中国军人的形象;从演员方面来看,《建军大业》虽然选用了“小鲜肉”明星加入,但这与人民心中的革命硬汉人物形象有较大的出入,使得电影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2.3商业化制作的成功

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在电影产业结构性调整、国家政策利好、格局提升等多方面的影响下,中国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之间的界限悄然弥合,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与平衡,2019年国庆电影档就是最好的例证。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国庆背景下,《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三部主旋律影片强势占据了国庆电影档。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又因其纯熟的商业化制作模式,既满足了观众的观影需求又实现了票房的丰收,还有效地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给人民群众。

《我和我的祖国》商业化制作的成功,关键在于以下三点:一是电影题材紧扣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大节日背景下,国人的爱国情怀显得更加浓烈,影片则刚好抓住国人的爱国心理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二是大众参与式的前期宣传。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系列主题活动,这种自上而下、大范围的宣传模式把国人的爱国情怀都激发出来了;三是电影剧情颇具创新性与现代性。《我和我的祖国》剧情内容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运用第一人称“我”的叙事方式,加上七个小故事都代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爱国情怀,一下子就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成为一部老少皆宜的主旋律影片。

第3章 中国主旋律电影愈受青睐的原因分析

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近十年来一改之前“说教意味重、不接地气”等面貌,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观看中国主旋律电影成为一种新兴的爱国方式。以下分别从走市场化道路、人物塑造的重要性、重大时间节点的加持作用、科技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五个方面来分析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越来越得到群众青睐的原因。

3.1走市场化道路

“中国主旋律电影自诞生伊始,走的就是一条与非市场化的道路,其投资制作、发行宣传都带有强烈的以XX为主导的计划经济色彩。”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主旋律电影一直是在XX的庇佑下得以生存和发展。但是随着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主旋律电影的生产空间逐渐缩小,社会影响力也大大降低。因此,国营体制下的中国主旋律电影也开启了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主旋律电影走市场化道路最明显的一种操作手法就是选用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偶像明星参演。一方面,粉丝经济时代下粉丝的购买力是惊人的,他们可以为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即使电影内容是他们并不感兴趣的。另一方面,“主旋律电影+商业大片”的创作模式对明星本身的职业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这样的驱动下,主旋律电影不仅对明星带来极强的号召力,而且给中国社会带来既难以言喻又无法估量的意识形态符号价值。“明星人海战术”的先河在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得到极大的反响。电影齐聚了超过百位明星大咖出演, 影迷们在“数星星”的同时,电影票房也获得了超乎往常的成绩。

3.2人物塑造的重要性

一部优秀的电影都是有“温度”的,这个“温度”指的是人物塑造。人物塑造的好与坏直接关系着观众对电影的喜爱。在走市场化道路之前,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塑造都是采用固定式的“扁平人物”,即人物形象刻画比较单调,好人好到底,坏人坏到底的单一塑造模式。这样单一的塑造模式虽然能对群众起到教育作用,但是很难与观众达到感情上的共鸣。走市场化道路以来,主旋律电影的人物塑造开始突破传统英雄理性的高大上人物形象,逐步注重人物的感性表达。在英雄人物的结局时又能导向与大众情感、国家意志合为一线。这样的情感传达既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又使价值观念很好地传达给受众。

《建国大业》中,导演和演员已经开始注意到人物形象和表演的生动化,正面人物并非以往“高大全”的固定模式。影片中,毛xxx喝醉酒和在住的地方遭遇敌人轰炸两场戏中,伟大领袖人物的真性情和性格特征毫无保留的展示出来,显示了人物平民化的特征。这种英雄身上展示的人间烟火气、人情味,消弭革命英雄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英雄面对困境时的顽强抵抗、为了信仰可以无畏献身的精神,撼动了观众的内心,产生强大的感染力。

另外,反面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一改之前简单化、扁平化的形象诠释,转而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在心理,塑造全面立体的人物形象,给观众一种全新的观影体验。在影片《建党伟业》中,通过“反腐亡党、不反亡国”一事,一改蒋氏父子之前单一的形象特征,看出了蒋氏父子对国民党内部的清醒认知。而在奉化溪口台阶上蒋氏父子的对话,则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战争结局的判断都是正确清醒的,是一种对大势已去的无奈。如此注重人物细节的描述,不仅让观众对蒋介石、国民党乃至新中国成立的这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中国xxx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更显弥足珍贵,符合民心所向。

3.3重大时间节点的加持作用

中国文明传承几千年都没有消失,主要原因之一是国人十分重视利用节日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清明节所传达的孝道文化,端午节所展现的爱国情怀,中秋节所倡导的亲情友善等等。同理,建军节、建党节、国庆节等纪念祖国重大事件的节日也被赋予了极强的教育意义,起到了集体记忆构建的作用。在特定的节日气氛中,借助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历史进行重现,激活并强化了集体记忆,从而实现民众对政治和国家的认同。如何让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呢?主旋律电影在这样的时代召唤下诞生了。说实话,主旋律电影也是最能让人民认同国家,激发共鸣的一个商品。无论《建国三部曲》还是《我和我的祖国》,主旋律电影都是在特定时间段内播出。选好节点,让观众暖心。观众的爱国激情有了释放的出口,自然也就形成了巨大的观影热潮。

3.4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对于电影的更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带动了影片生产和传播方式的现代转型,这主要体现在更新影片宣传方式与提升影片特技效果等方面。 在宣传媒介的应用方面,主旋律电影经历了从单一宣传到多途径宣传的转变。主旋律电影诞生初期主要由XX组织集体观影,对影片的宣传通常依靠口头通知或报纸杂志等方式。传统的纸质传媒不仅时效性低且宣传范围有限,短时间内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宣传热潮。数字媒介时代中电影的宣传途径渐趋丰富,不再仅仅局限于海报等纸媒的单一宣传途径,而是通过纸媒、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方式与观众互动。

主旋律电影对影片宣传工作的重视,体现了主旋律电影呈现出“大众化”倾向。根据中国互联网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54亿人次,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使互联网也成为最主要的宣传阵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系列主题活动,得到了网友们的支持和效仿,这种大规模、无阶级阻碍的网络传播模式,使国人的爱国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为《我的我的祖国》票房大卖奠定了观众基础。

在提升影片特技效果方面,科技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电影是以画面为主要表现方

式的艺术,只有采用逼真的道具,先进的电脑特效技术等进行电影制作,才能更好地迎合观众的期待视野。纵观全球电影票房总排行榜,排在前几位的影片如《阿凡达》、《复仇者联盟 4》、《泰坦尼克号》等影片都能通过视听语言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审美快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这种对视觉奇观的重视,有一点形式大于内容的趋向,与内容为王的主旋律电影创作宗旨略有差别,却仍能为主旋律电影创作提供指引。

3.5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

2014年,xxxx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在这样的号召下,可以发现近年来,英雄人物题材电影除了对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英雄人物进行深度挖掘以外,也紧跟时代的脚步,从现实生活中取材,对当下我们身边各行各业中勤勤恳恳、默默奉献的模范型人物进行观照。我们可以看到,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从观众的角度出发,运用真切自然的故事剧情,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示一代又一代以“我”为代表的中国人,高扬爱国主义大旗,激发观众强烈的爱国情怀,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国家的高光时刻,来自于万千民众的默默投射。正是因为每一个人在平凡岗位上的点滴努力,方才汇就成开天辟地的国家力量。

第4章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及意义

4.1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换而言之就是其所具有的功能。电影作为当今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传播媒介之一,除了具有娱乐功能外,还具有很强的价值引导功能。

中国主旋律电影承担着传递国家意志,反映党和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一方面,从主旋律电影的定义来看,是弘扬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电影,加上我国的社会性质、历史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因此,中国主旋律电影在诞生之初便赋予了它坚定不移地反映党和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和商家的大肆炒,以及追求前卫的年轻人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西方文化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虽然一方面为丰富年轻人的文化生活和拓展年国际视野提供了途径,但另一方面也深深影响着年轻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主旋律电影为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的途径。

4.2中国主旋律电影的意义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作用使得中国主旋律电影产生一定的意义,其意义就在于具有政治思想教育的意义。

一方面,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入发展,现如今电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大众化的平台,是人们日常交流娱乐的主要途径之一。人们可以通过自主消费进行观影活动,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电影特效、舒适的观影设备为人们提供了观影前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群体,主要是大学生群体。电影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较为流行的一个娱乐方式,电影通过影像传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比口头教育的方式更能让大学生接受。因此,中国主旋律电影所带给他们的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力度,提高教育的效果。而主旋律电影又因其与生俱来的正面引导作用使其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更为突出。

第五章 结语

纵观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是在探索中谋求发展,在发展中提升新的高度。无论是走市场化道路,还是商业化制作的成功,都在一点一点地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从愈受观众喜爱的原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只有与时俱进,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创作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才能获得好的票房、好的评价。如今,主旋律电影已顺利迈入了精品化、大众化、特色化的发展轨道。但我们不能因此而放慢脚步,因为面对好莱坞电影的恣意蔓延,主旋律电影必须发挥起强势带头作用,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期待下一个十年,中国主旋律电影的发展会有更大的成就,并在国际电影大舞台上有更大的作为!

  参考文献:

[1]尹婷婷. 中国主旋律影片的新探索——从《建国大业》到《湄公河行动》[J]. 电视指南, 2016(12):1-1.

[2]秦琼. 主旋律电影的变与不变——近十年来的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J]. 长江文艺评论, 2019(01):11-17.

[3]张瑞坤 沈春鹏. 全媒体时代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实践探索[J]. 河套学院论坛, 2019(02):82-84.

[4]吕婷婷. 主旋律影片的创新探索——以《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为例[J]. 戏剧之家, 2019(04):131-131.

[5]刘桂华 韩明旭. 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特征与作用探析[J]. 传播与版权, 2019(01):120-122.

[6]]万燕. 国产主旋律电影对国家形象的建构研究[J]. 宜春学院学报, 2018(11):90-93.

[7]赵岚. 商业、人文、国家形象的“合谋”——关于中国新主旋律电影[J]. 中国电影市场, 2012(08):20-21.

[8]阳炫耀. 主旋律电影叙事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8.

[9]姜明. 让主旋律电影成为培根铸魂新动能[N]. 四川日报,2019(12):011.

[10]章柏青.聚焦当代中国电影发展史[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01):78-82.

[11]F. Governo,A.A.C. Teixeira. Marketing and technology sophistication as key determinants of the demand for ‘art house’ cinema films: A cross country analysis[J]. TÉKHNE – Review of Applied Management Studies,2014,12(1-2).

从《建国三部曲》到《我和我的祖国》看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从《建国三部曲》到《我和我的祖国》看中国主旋律电影近十年来的发展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0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332.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0日
Next 2023年2月1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