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基本需求转变为财富增长的需求,理财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门技能。人数庞多的大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新生代人群,他们面对新生事物有着极强学习能力和包容性,让互联网金融理财能够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大学生拥有的庞大人数以及超强的学习能力,使他们成互联网理财的中坚力量。但是,目前我国大学生对于理财的认知以及风险识别能力有所欠缺,难以匹配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的节奏。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状况进行调查,对大学生互联网理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为深入了解这一特殊群体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浪潮中的基本状况,本课题以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本文的主要内容:一、深入的阐述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分类及发展历程。二、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理财意识薄弱、理财缺乏长期性、缺乏资金来源等。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理财教育滞后、大学生理财缺乏自觉性、网络信息传播缺乏全局性、大学生对理财行为存在错误观念。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对策:(1)加强理财知识教育(2)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3)加快推出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4)拓宽大学生收入来源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理财 互联网金融 广东省高校
第一章 绪 论
1.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研究背景
自21世纪之后,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行业分工更加细化以及社会节奏更加紧凑,让互联网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发展,互联网金融理财进一步走进人们的视野,它的创新技术引导着人们的消费,因此人们的理财需求日益增加。互联网与理财的有机融合,正好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理财需求。互联网理财是金融与因特尔技术相结合的新领域。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处理技术的成熟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理财观念深入人心,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市场快速增长。因此互联网金融理财成为大学生的首选。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用户规模超过5亿,据数据统计,2019年用户数量增长1.1倍,参与基金定投人数增长2倍。
1.1.2研究意义
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加快推动了我国互联网理财的时代步伐,在满足新生代大学生群体理财需求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群体进行了一场别样的理财教育,大学生群体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主力军,深入了解他们的理财现状,是平台推出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财产品的重要起点。本文以广东省高校为例,在结合大学生消费特点的方式上,针对调查数据得出的大学生理财面临的难题,研究适合我国大学生理财的模式,让大学生对理财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掌握适合自身特点的理财方法,在XXX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
金佳晨,陈蓉蓉(2017)通过配额抽样的方法,资料研究等方式,对大学生的理财行为进行调查,认为大学生的理财行为跟四种因素有关,即收益、资金、理财的便捷方式、风险偏好有关,并提出了对大学生自身相适应的理财方式与建议。
乔臣、邓俊(2017)从社会、家庭、教育背景、心理四个层面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理财动因进行分析,认为大学生进行理财活动的理由有如下几种:一是证明自己的能力,通过理财追求经济的独立,从而向家长证明自己的能力,争取更多的自主权;二是从众的心理暗示,部分学生看到在其他人的理财收益,附和式地投入资金进行理财;三是宣传的煽动,部分学生容易被各种宣传诱导,盲目地投入资金进行理财。
杨琦、汤敏、杨秋慧(2018)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的理财风险意识、使用的理财APP等维度进行调查,发现互联网金融理财APP种类繁多,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资金来源单一、风险识别能力不足,最后针对大学生理财提出三辆“马车”齐头并进的建议,即XX加大理财产品的监管、学校加强理财知识的教育、大学生自身树立科学理财观念,合理选择自身风险承担范围内的理财产品。
陈妙玉(2019)通过调查问卷形式,获取基础数据,对大学生理财方式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最终得出理财知识、理财教育与环境、父母理财行为均会对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产生影响。
从目前搜集到的文献来看,虽然我国学者对大学生互联网理财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因互联网金融理财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给社会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原有研究不能很好的满足现有的需求,主要表现为:(1)互联网金融理财研究对象更多的是社会群体,缺乏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理财研究(2)原有研究的互联网金融理财模式发生新的变化(3)针对广东省高校大学生理财研究仍不多见。因此,本课题计划以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丰富这一领域研究和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适合大学生理财产品提供参考。
1.2.2国外研究
Harpreet Singh,et a1.(2008)主要研究了P2P网贷的收益率和投资风险。Michael Klafft(2008)探讨了信息不通畅条件下,款项出借人获取利息收入的情况,通过多家平台获取的利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平台的投资收益率并不理想。
Burstein(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Shahrokhi(2008)认为互联网金融相较于传统金融,在交易成本、服务质量和金融服务便捷性等方面更具有优势。
国外学者更多的是从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形态的微观层面进行研究。为我们从另一角度解析了当前的境况,对进行大学生理财研究以及产品设计起到了宝贵的借鉴。
1.3课题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1.3.1课题的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
以国内外的金融学理论为依据,查阅有关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学术研究资料,还有通过知网、维普等网络数据库查找文献和资料,以及国家管理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等。
(二)调查问卷
题目设计:主要设置客观题为主,主观题为辅的题目框架,着重了解受访者的学习专业、偏好、理财态度等,在题目描述方面避免模糊两可的叙述,能够体现我国大学生的实际生活状况
样本:广东省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1.3.2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叙述了本课题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以及课题研究方向的研究背景与意义,阐述了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对大学生理财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为互联网理财发展概述,主要阐述了不同理财产品的类型以及特点,着重介绍了在该背景下的代表性事件。
第三部分阐述了以广东省高校为样本进行的问卷调查,运用数据进行现状分析,为找出大学生理财存在的问题做伏笔。
第四部分阐述了广东省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原因分析
第五部分为针对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和方法。
第六部分为结论部分,对本文的研究成果以及建议进行归纳总结。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2.1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及分类
互联网金融是指传统金融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型互联网信息处理技术,使金融服务效率更加高效,具有参与主体平民化、交易成本低等特点。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逐渐演变出越来越多的业态,其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业态:
(一)支付业态
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银联商务”、“拉卡拉”、“汇付天下”等偏向于满足行业需求以及开发新场景。二是“支付宝”、“壹钱包”、“京东支付”、“易宝支付”、“财付通”等依托互联网企业电商平台,主要以支付为主。据管理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支付业态整体交易金额为130.3万亿元,到了2019年,我国支付业态交易金额达到372.3万亿元,2016年-2019年间,我国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额增长率为185.72%,预计2023年该产业交易金额达到548.6万亿元。
图2.1-1支付产业交易金额
(二)众筹
众筹是指借助因特网的快速传播性,在网络中创建项目,向有意向的用户筹集资金的模式。与民间融资不同的是,众筹并不是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唯一基准,有时候一个众筹项目的火爆,仅仅是因为具有创意,众筹的回报有实物、股权、利润分红。据人创咨询统计数据,截至2018年6月,众筹项目共有49853个,众筹金额为137.22亿元,合计支持1608.05万人。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
互联网金融理财是指投资者利用机构的信息平台进行购买理财产品,与旧模式相比,互联网金融理财不易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主要有P2P、货币基金等。2016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为1.014万亿人。截至2019年上半年,互联网金融理财用户规模达到1.69万亿人,增幅67.37%,总体趋势趋于上升。
图2.1-2 2016-2019年用户发展趋势
2.2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种类
从投资标的划分,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货币基金货币基金是指将人们手中的零散资金筹集一起,由专业人员投资管理、银行监管资金使用的一种开放式基金。该基金投资方向主要是风险较小的短期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存单、银行票据等。货币基金流动性高,风险低,操作便捷,以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一经推出便迅速吸引巨量资金。
P2P理财P2P理财是指投资者将资金通过互联网金融机构给让渡给借款人,机构在整个过程中充当了中介的角色,撮合出借方与借入方,投资者最终获得利息收益的理财产品。因此P2P理财相较于其他理财产品具有:风险与收益率相对较高、交易灵活便捷等特点。目前我国P2P平台的运作模式主要有:抵押担保模式、保险保障模式、准备金模式等。
(三)股权众筹
股权众筹是指投资者通过互联网金融平台投资某一项目的股权份额,以股权份额比例获取投资收益。股权众筹的本质依旧属于股权投资,具有股权投资本身特有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除此之外,股权众筹依托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操作更加便捷、投资门槛低,容易涉及到非法集资等法律问题。
2.3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追求财富的需求也快速的增长,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进程从具有标志性的历史节点划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时段:
时段一:2005年之前,这一时段的业态还处于雏形,只是简单的把线下金融的部分业务搬迁到因特网中,大部分业态并未有过多的创新,主要标志是网上银行。
时段二:2005年-2011年,这一时期,支付宝于2014年底成立,互联网金融开始摆脱线下业务的束缚,进行业务形态上的创新,意味着第三方支付开始萌芽,从开始的只能提供底层技术载体演变到提供金融服务领域。2011年5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发放牌照,第三方支付开始拥有合法的身份,标志其开始走向成熟,纳入法规法规的监管。
时段三:2012年至今,2013年,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后,理财之风吹向各类人群,迅速开辟出新的业态。经过7年的快速成长,目前用户已经突破6亿人,基金规模达到1.09万亿。“余额宝”的成功引起了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关注,腾讯迅速跟进推出理财通、百度推出百发、苏宁推出零钱宝、新浪推出存钱罐,互联网理财的野蛮发展给传统银行的地位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为规范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合作业务管理的通知》,文件指出,银行不应利用其特殊地位打压其他机构,应持合作态度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业务关系。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第三方支付业态成交金额超过51万亿,增长率为5.72%,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市场趋于上升的趋势。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现状调查
3.1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样本为广东省高校大学生,为保证数据质量,在互联网中随机向受访者发放。其中,总共发出900份,收到837份,回收率为93%。问卷主要调查了大学生的基本信息、投资的结构、观念及消费理念、可使用资金的投入情况、理财风险偏好情况等五个方面。在这次问卷中,男生比例为52.33%,女生比例为47.67%,男女比例基本一致。在年级结构上,为防止年龄对数据产生明显的影响,一年级学生人数占24.49%、二年级学生人数占24.13%、三年学生人数占24.85%、四年级学生人数占26.52%。符合问卷调查的合理性。
3.2互联网金融理财意识分析
基于大学生对每个月可支配的资金是否有计划问卷调查(如图3.2-1所示),发现53.17%的大学生表示对资金没有计划安排,46.83%的大学生表示对资金有计划安排。基于大学生是否有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调查(如图3.2-2所示),发现没有想法,也不想了解的同学有29.75%;认为这是浪费精力与金钱的同学有17.08%,之前有参与过相应的理财的同学有16.85%,有想法,但是没有找到合乎自身的产品的同学有19%,正在进行理财的同学有17.32%。基于大学生对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状态调查分析(如图3.2-3所示),发现对投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是放着不管不关注的有24.01%;每个月都会关心收益的有20.67%;每天都会查看的有34.17%;偶尔会登录查看的有21.15%。通以上数据可以得出,大学生缺乏资金的规划意识,缺少理财观念。
3.3互联网金融理财结构分析
基于大学生目前所投资的各种产品的构成调查时(如图3.3-1所示),38.6%的大学生选择P2P,15.89%的大学生选择腾讯旗下的理财通,12.9%的大学生选择现金宝(网易理财),25.09%的大学生选择余额宝,14.7%的大学生选择百发(百度)。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大多数的大学生选择了收益率较高的P2P理财产品,更偏好于风险。
图3.3-1大学生所投资的理财产品结构
3.4大学生理财资金来源分析
基于大学生的理财资金来源调查时(如图3.4-1所示),发现27.72%的大学生的资金为家庭提供的日常费用,17.56%的大学生的资金为家庭提供的专用款项,16.97%的大学生资金为钟点工收入,20.55%的大学生的资金为奖助学金。为更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生活费金额,针对他们的每个月可支配金额进行调查(如图3.4-2所示),数据显示,可支配金额为1千-1.5千的为35.36%;可自由使用金额在1.5千-2千区间的为22.46%;可自由使用金额超过2千的有22.34%;可自由使用金额少于1千的有19.83%。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理财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给予的生活费,生活费水平主要在1000-1500元区间。
3.5专业与互联网金融理财相关性分析
基于所读专业是否会对互联网理财行为是否有影响进行调查(如图3.5-1所示),数据显示,经济管理类专业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的比例为16.83%,参与过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比例为15.38%,没有想法,也不想了解的比例为27.4%,理工类专业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的比例为17.5%,参与过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比例为18.5%,没有想法,也不想了解的比例为29.5%,文史类专业目前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比例为16.67%,曾经参与过互联网理财的比例为20%,没有想法,也不想了解的比例为30.48%,通过调查数据可知,所读专业与是否正在进行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没有明显差异,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想法,也不想了解的比例稍微比理工类专业和文史类专业分别低2.1%、3.08%,说明经济管理类专业对进行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的热情比其他专业的大学生要高。
图3.5-1专业对互联网理财行为是否有影响
3.6性别与理财偏好及理财状态相关性分析
基于性别对理财偏好以及理财状态是否有影响进行调查(如图3.6-1、图3.6-2所示),调查数据显示,男生更偏爱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比例为91.08%,而互联网银行理财产品的比例只有8.02%,女生与男生恰恰相反,女生更偏爱互联网银行理财产品,比例为87.22%,而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比例只有12.78%。理财状态的数据显示,男生的理财状态为放着不管不关注收益的比例为25.57%,男生每个月都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18.72%,男生不定期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21.46%,男生每天都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34.25%。而女生的理财状态为放着不管不关注收益的比例为22.31%,女生每个月都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22.81%,女生不定期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20.8%,女生每天都会关注收益的理财状态比例为34.09%。由此可见,男生更喜欢投资简单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女生偏向文静,更喜欢投资互联网银行理财。在管理状态方面,男生放着不管不顾的比例比女生要高出3.26%,男生不定期关注收益比例高于女生0.66%,男生更喜欢定期关注理财收益,而女生更多的是经常性关注收益。
第四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
4.1大学生利用互联网金融理财存在的主要问题
4.1.1理财意识薄弱
在经历高考洗礼之后,他们首次离开父母和老师的监管,第一次独立规划自己的生活,大部分大学生在进行理财规划时,缺少了父母的指导以及相关知识欠缺,不能合理的进行理财规划。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指端消费更加便捷,可供选择的渠道多种多样,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处于塑造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虽然高校有开展大学生理财能力培养工作,但是却疏忽了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在学校的课堂中除了经管类专业有设置相关课程,理工类等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设置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相关课程。
4.1.2选择不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
因缺乏理财知识,大学生在挑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时,所选产品并不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且大学生的理财理念还处于可塑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行从众投资,在整个理财过程中,大学生一味的追求高收益,却忽视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大学生的主要收入来源为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其自身的抵抗风险能力相对较低,在没有足够理财知识的情况下,过度的追求收益,承担超出自身所能承受的风险,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生活。
4.1.3大学生理财缺乏长期性
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大学生群体中,除了部分大学生能够获得家庭提供的理财专项资金支持外,其他大学生所支配的资金都是生活中节省出来的小额资金,大学生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还是以消费为主,但没有资金剩余时,大学生就没有办法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然而,理财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不懈进行的投资行为,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进行投资理财,理财行为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4.1.4缺乏资金来源
大学生的理财资金主要是家庭给予的基本费用,每个月的款项在扣除花销之后,节省下来的资金才能进行投资,大学生的剩余资金是能否进行理财的先决条件,而剩余生活费的多少除了取决于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还与父母所提供的生活费基数有关,部分大学生还有通过勤工俭学和兼职所获得收入,因此,大学生每个月可供投资的金额并不多,这就造成了理财产品的可选范围比较小,只能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4.2制约大学生理财原因分析
4.2.1理财教育滞后 可选择产品较少
大学生的理财途径比较少,加上目前大部分大学生都没有收入来源,基本生活费无法满足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大部分的互联网理财产品门槛比较高,大学生从而只能将目光投向货币基金等低门槛产品,这类产品的收益相较于其他有门槛的产品,货币基金等低门槛产品的收益率会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理财的意愿不强,过低的收益率不能充分吸引大学生的理财欲望。
4.2.2理财资金的灵活性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生对理财资金的灵活性有着更加强烈的要求。理财方式是否灵活,是大学生进行理财首要考虑的因素。大学生之所以更加喜欢参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除了因为本金多寡限制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便捷灵活,可以随时支取。互联网金融理财便捷灵活的特点,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大学生参与其中。
4.2.3大学生理财缺乏自觉性
大学生出现理财缺乏自觉性现象,主要是大学生过度消费,没有形成理财意识。在没有踏进社会之前,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我国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两极分化,大学生周围同学来自五湖四海,使大学生的消费理念受到了影响。根据调查,大多数大学生的月生活费1000-1500元,盲目从众的消费进而使大学生理财自觉性更加缺乏。
4.2.4网络信息传播缺乏全局性
目前,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对大学生的理财观念有着深刻的影响。部分媒体平台,为了扩大其知名度,忽视了所传播的内容会大学生理财观念产生影响。当前,短视频平台、游戏等娱乐节目过多的占据了大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这些平台所传播的理念,充满了非理性消费的诱惑。此外,直播平台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直播间设置各种虚拟道具吸引大学生进行购买,并通过各种途径鼓动大学生为主播刷礼物,大学生对此往往一掷千金。大学生长期被各种不良信息包围,久而久之,大学生的理财观念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4.2.5 对理财行为持有错误观念
部分大学生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专利,只有家境优渥的同学才需要进行理财,而没有经济基础的同学不需要进行理财,他们认为就是让钱去赚更多的钱,实际上,财产增值只是理财的一部分,理财包含了财产增值和理财思维培养两部分的内容,理财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让财务运行状况处于最优的状态,因此,不止家境富裕的大学生需要理财,其他大学生也需要进行理财,以提升自身的生活水平。
第五章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的对策和建议
5.1加强理财知识教育
理财知识教育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大学生看待金钱的态度,这也是理财教育中容易忽视的地方。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想学习赚快钱的技巧,从而疏忽了培养合理的金钱观念,事实上,只有科学的看待金钱,大学生才能避免被钱牵着走,虽然金钱是物质生活的重要保障,但他却不是生活的全部。第二、开展理财相关课程,教授大学生理财知识,只有系统的学习理财知识,大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理财意识。
5.2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目前,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没有打理闲余资金的习惯,认为现阶段无需过多的考虑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问题,大学生之所以持有这种观点,是由于理财教育的欠缺,从而导致大学生对理财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可借助互联网传媒平台,加大大学生理财正能量的传播,除此之外,金融机构走进课堂,为大学生讲解实操的有关知识,领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理财是一个需要做好长跑思想的投资活动,在整个理财过程中,除了知识与技能,还需要耐心。在任何的投资活动中,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能够帮助大学生在理财过程中做出合理的决策,科学正确的理财观念是既有风险意识,又不夸大风险的程度,他能够使大学生合理的评估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限度,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5.3 加快推出适合大学生的理财产品
目前,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中大部分的理财产品都有不同形式的门槛要求,例如:最低购买金额,持有期限等。互联网金融机构应针对大学生资金闲散、资金要求期限短等特殊需求推出更多适合大学生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监管部门应鼓励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针对大学生的理财产品,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此外,还可以建立大学生愿望产品,在到达设定好的未来时间才能兑现,不仅可以吸引他们更加踊跃的参与到其中,还可以加快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多元化发展。
5.4拓宽大学生收入来源渠道
资金剩余程度是大学生进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基础,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大学生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收入的可选途径并不多。XX部门应为大学生开拓更多可选择的渠道,鼓励大学生通过自身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除了外部的兼职、实习之外,高校校园中也应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途径,例如:图书管理员、食堂等。此外,教育部门还可通过扩大奖学金的覆盖范围,多样化大学生奖学金的评选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第六章 结 论
本文以互联网金融为背景,以广东省高校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在该背景下我国大学生的投资境况,并分析在该背景下大学生投资所面临的主要难题及原因,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对应的解决方法。通过调查可知,大学生的投资活动受到了互联网时代的深刻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加速普及,挤占了传统渠道的市场份额。同时,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也存在缺乏资金来源、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选择不适合自身的理财产品、大学生理财缺乏长期性等问题。数据显示,性别、专业、理财产品的灵活性、投资的准入门槛是影响大学生理财积极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逐步加强大学生金融知识教育,用知识来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财富观念,在科学正确的观念框架下进行互联网投资活动;加快推出适合大学生的金融产品,推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市场多元化发展;拓宽大学生的收入来源,让大学生有更大的舞台展示自我。我深信,随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纵深化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及金融机构参与到其中,共同促进大学生理财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澜.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投资理财行为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9):231-232.
[2]刘嘉灏.互联网金融下大学生理财发展[J].商,2015,(28):185-186.
[3]吴奇.互联网金融环境下大学生理财方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1):221-222.
[4]高山鹏.互联网金融对大学生理财观念及方式影响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6,(22):76—77.
[5]周炜,邵敬辉,李咏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素质教育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23):102—103.
[6]钟荻昌,赵盟.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理财现状分析与建议[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4):16-18.
[7]谭春兰.互联网金融与大学生理财[J].金融天地,2017,(33):8-10.
[8]周凯钒,廖美玲,陈怡,田玥.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大学生理财现状—以广东培正学院为例[J].现代商业,2018,(01):164-165.
[9]史蕴玉,白冰,唐庆玲,刘祥春.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现状分析—以余额宝为例[J].中国商论,2018(5):24-26.
[10]杨琦,汤敏,杨秋慧,颜宇慧,戚宇柯.浅析大学生互联网金融理财现状及理财建议[J].现代商业,2018,(36):89-90.
[11]寿震坤,郑志丽,白文荣.大数据金融时代下理财行为的研究—基于大学生群体[J].教育教学论坛,2020,(6):100-101.
[12]张晓华,赵虎威.试论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对大学生的金融普及教育[J].中外企业家,2020,(6):171-172.
[13]王彤阳,张泽凡.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探究[J].经济纵横,2020,(6):175.
[14]Puro L,Teich J E,Wallenius H,et al.Borrower DecisionAid for people-to-people lending[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0.
[15]Greiner M E,Wang H.Building Consumer-to-Consumer Trust in E-Finance Marketplaces:An Empirical Analysi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10.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大学生的生活即将结束,而对于我的人生来说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将面对的是一个新的征程和挑战。在这次的论文写作从论文选题、开题报告、论文初稿等得到了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指导老师多次询问论文进程,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开拓论文的写作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4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