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拓展迅速,十分具有发展潜力,对中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格局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汇总目前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与数据,从贸易情况、法规政策、国际教育、远程医疗、认知度等角度分析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预测发展趋势;也简要概述了中医药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成果与机遇。通过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现状进行SWOT分析,得出中医药服务贸易面临着贸易壁垒、中药药品生产质量标准不被外国认可、海外中医药人力资源缺乏、中医药被异化的问题,并着重阐述了5G技术对中医药远程医疗的积极影响。提出应把握5G技术先机发展中医药远程医疗、加强中医药海外本土人才的培养、XX牵头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提高专利保护意识来维护中医药文化独特性、建立科学化的中医药疗效鉴定体系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对策;中医药;远程医疗
1 前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我国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医药的服务贸易发展时间并不长,还处于不断摸索和完善的阶段,目前国内外虽然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文献,但是近年来中国XX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政策方针不断更新,时代背景和科技也不断变化,本文希望能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环境的现状进行更全面、系统的梳理,并结合5G通讯技术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现状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进行探究与思考,探索本国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力求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提出更有可行性与时代性的建议。
2.研究意义
国际服务贸易是我国第三产业与对外开放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中医药的不断发展,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贸易将会在我国甚至世界的服务贸易格局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本文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国内外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细致的分析,为其在今后的发展方向与对策提供更多的参考建议。同时本文也结合了当下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建议更有参考价值。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本文运用以下分析方法进行课题研究
(1)文献研究法:首先通过学术数据库和XX与组织发布的官方资料与年鉴等,汇总国内外的参考文献与数据进行归纳分析,来支撑本课题的研究。
(2)案例研究法:其次通过搜集中医药企业案例和中医药服务贸易领域内的实证数据穿插在整个研究课题中进行分析总结,增加研究内容的真实性。
(3)SWOT分析法:即内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外部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要素分析法。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形势进行SWOT分析,形成四种战略组合,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制定相应的发展计划和对策。
2.创新点
本文力求梳理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中各方面最新的发展情况,并在前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延申;同时紧跟时代背景,希望通过对 5G通讯技术与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了解,来预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今后的新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发展对策。
1.3 文献综述
1.3.1国内研究
目前中国国内已经发表过较多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现状与措施角度:喻文迪(2014)从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完成方式、教育、医疗机构模式、接诊人群和交流热度五个角度总结阐述了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特征,并提出要大力加强培养熟悉服务贸易国际规则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复合型人才与加强立法。雷兴长等(2010)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进行SWOT界定,总结出要进行产业优化、推进中医药规范化进程提高中医药行业服务从业人员专业度等建议。(2)从贸易结构角度:蒋未娜(2017)中国服务贸易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有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高科技含量产品的缺乏,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有利于优化我国贸易结构从而提高国际贸易的国际竞争力。(3)从法律角度:杨逢柱(2016)认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法律层面、行业标准层面、贸易壁垒层面、国民待遇层面的挑战,提出要在国际上构建一套有利于服务贸易发展的国际法律制度。(4)标准化角度:戴莹等(2018)认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在术语、服务类型归属等方面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需要促进标准化体系的制定,这样更有利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
1.3.2 国外研究
国外研究者大多为留学生或华人学者,外国学者的研究文献很少。而且研究领域主要为中医、中医机构在个别国家的发展现状与阻碍因素分析,缺少从国际服务贸易视野的理论研究。研究的对象国大多是较多中国华人移民、定居、留学的国家和邻国。例如马来西亚的国际医科大学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教授黄鸿锋(2019)对中医机构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移民的涌入带来了马来西亚中医的发展。加拿大学者France H(2019)从本土视角研究了中医药在加拿大的发展历史,包括中医被加拿大10个省中5个省作为一种被XX接受和规范的医疗手段。唐海涛等(2018)将中医与西医进行比较,从中药成分复杂、作用效果多样化、国际化过程中系统研究不足等特殊问题阻碍了中药在国际上认可度进行阐述。认为要加强文化交流、中药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研究的投入、提高全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虽然文献较少,但是对中医药的国际化服务贸易在国别研究、文化差异分析上可以提供有利的参考。随着中国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预计越来越多的外国学者会开始重视中医药在服务贸易中对他们国家本土医药行业、文化、进口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在论文的资料搜集过程中发现目前国外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鲜有研究,缺少文献资料和数据,近几年主要是对中医药在一国的发展史与中药疗效运用等领域的研究;我国国内对中医药服务贸易已经积累的大量研究文献,但是国内近三年主要集中在教育、标准化、法律等细分领域进行研究。所以目前缺少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整体发展趋势的研究课题。而且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在近些年已有较大变化,部分现有文献存在数据不够新,对现状与措施的阐述不全面等问题。同时“5G”时代的到来,通过远程医疗软件发展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有助于形成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但是目前涉及中医药远程医疗内容的研究文献只有零星几篇。所以本文希望能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新的数据与时事背景进行更系统、全面的分析,预测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和提出更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2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国内现状分析
2.1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
《关贸总协定》把国际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分为以下四种类别,即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1]。我国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涵盖的领域比较广,主要包括教研、医疗、文旅等多个模块,把我国的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分别从四种模式进行分类:
(1)跨境支付(Cross-border Supply):是指中国的服务提供者通过电子通信设备为其他国家(地区)的需求者提供中医药服务,例如远程诊疗、中医药领域的专业学位教育课程、线上中医知识讲座、等等。该模式突破了地理上的限制,大大减少了交易成本和对就医人群的限制,是目前移动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十分具有前景的发展模式。(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指B国的服务需求者到A国境内享受A国服务从业人员的服务,例如外国人到中国进行中医药医疗旅游、留学、游学等。(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我国的中医药服务供给者在境外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来为机构所在地的需求者提供服务,如中小型中医诊所。但是受境外各国不同的准入条件影响,我国的中医药海外服务型商业实体的处境相对来说比较艰难。(4)自然人流动(Movement of Personnel):是指在我国从事教育、医疗等服务提供者以个人的身份到另一消费者的境内提供中医药服务,例如跨国行医。深入研究服务贸易的四种模式,有利于中医药服务贸易多方位发展。
2.2 中医药产品贸易情况
2.2.1 总体趋势
2015-2018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贸易总额变化(见图2-1),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总量的正增长态势明显,出口额远远高于进口额, 2018年末,我国中医药类产品贸易总额达到了57.6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5.7%,出口额将近突破40亿元,出口大于进口,对外形势前景良好。
*数据来源: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
图2-1 2015-2018年我国中药类产品贸易总额
2.2.2市场概况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中医药传播的范围很广,已经接近有190个国家和地区。从2017年我国中药(包括植物提取物、保健品等)出口市场排名(见图2-2)可知,我国周边国家,即亚洲市场是我国中药出口的最主要市场;不过作为世界强国的X已经超过日本,成为我国中药出口额最高的国家;但是除了X外,欧美西方国家市场由于文化差异、地理位置较远、政策限制等影响,一直开拓度不高,所以中药消费市场小。
图2-2 2017年中国中药类产品出口市场排名
2.2.3 出口种类结构不均衡
截止2017年末,虽然中药保健品和中成药的出口额有所上升,但是他们的出口总额中占20%左右;我国中药出口最高的是植物提取物以及中药材及饮片,这两类出口总量为30.12亿美元,在中药出口总额中约占八成,但是由于附加值相对较低,从长远看并不处于优势地位[2]。中国出口的中药以药品身份在国外市场所占的份额很少,需要优化出口类别的结构,提高高附加值的中药药品出口量。
2.3 2008-2019年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变化与分析
从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提出到发展其实只经历了短短的13年的时间,根据中国商务部和XX网站上的报道,对2008-2019年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相关内容及政策进行整理和分析,概括地总结了这13年间国家对我国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方针政策变化与影响(见表2-1)。
表2-1(a)2008-2019年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变化与影响
年份 | 会议/文件 | 相关内容 | 意义 |
2008 | 经济工作会议 | 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努力扩大服务出口的要求 | 表明发展服务贸易是优化贸易结构的重心 |
2008 | 《商务部2008年的服务贸易工作意见》 | 要求建立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基地,来获取发展经验 | 开始重视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机遇 |
2009-2011 | 做一系列的部署和准备工作 | ||
2012 | 《商务部等十四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 | 明确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事业的重点工作(市场版图、人才、科技、贸易物流与信息平台等) | 中医药服务贸易有了明确、系统的政策指导 |
2016 |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 | 提出要加快中医药海外中心、国际教育、法律法规以及对外投资的发展 | 为海外拓展提供更具体可操作的计划 |
表2-1(b) 2008-2019年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变化与影响
年份 | 会议/文件 | 相关内容 | 意义 |
2016年末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出台 | 建立和完善中医药法律规范 | 为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法律保障 |
2019 | 《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 打造以出口带动其他区域的中医药基地和 “中国服务”的中医药国家品牌 | 说明中医药服务贸易已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医疗健康领域战略 |
从我国的政策和机制发展历程来看,目前中医药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呈现出不断摸索、稳步向前的态势。国家在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与指导非常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我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且有良好前景。比如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建立起“中医药国际医疗部”,方便的外国人接受优质且有效率的中医药医疗服务;xxx与上海市XX也共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跨境中医药服务平台“海上中医”,并在德国入驻投入使用;我国中医药院校的来华国际人才数量明显增多;本国年均派往国外的中医大夫人数约为2000多人,海外年门诊人数接近700万[3]。
但是在微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在政策落实方面:政策虽然制定了,但是国内各XX或企业相关人员对中医药服务贸易还不够了解,所以会导致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重视度不够以及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其次,在市场主体层面:虽然已经提出了试点工作的政策,但是我国公布的19家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骨干企业中只有7家是自负盈亏市场化企业,其余的是事业单位,因此缺乏市场化主体;还有统计体系上:我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到2019年为止,也只是在进行试点工作,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缺乏必要的数据支撑,不利于精准化分析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提出。
2.4 医疗机构接待能力
中医类医疗机构的细分机构包括医院、中医类门诊部、诊所等。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将中医纳入全球医学纲要,中医药的认可度得到提升,在未来会得到高速的发展,中医类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医疗水平,即医疗接待能力,将是影响中医药服务贸易竞争的重要因素。从下面四个要素对接待能力进行分析:
(1)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增多:据统计,截止2018年全国中医类医疗机构有60697个,与2017年相比增长约12%,增长速度很快。
(2)中医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加快:2016-2018年,基层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村卫生室),提供中医服务的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比例平均约为87.6%。可知中医服务地域范围和服务人群有所扩大。
(3)全国中医药卫生从业者人数上升:2017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66.4万人,同比增加5.1万人(增长8.3%),为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了必要的人力支持。
(4)全国中医药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数上升: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整理的数据得出,2018年中医药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10.7亿,较上年增加0.5亿、较2016年增加1.1亿,稳步提升的态势明显。可知在中医药各界从业者与国家的支持下,对中医类诊疗的需求提高了,中医医疗的地位提升了。
所以从总体来说,中医类医疗机构数量增长较快,中医药从业医护人员和药师人数也有所增加,因此,中医药类医疗机构的接待能力有较好的提高,中医就诊与使用中药的人群增多。除此之外,许多医疗机构也建立了中医医疗国际部为外国患者提供中医服务,有利于外国患者来中国接受中医医疗服务,为中医药境外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2.5 中医药国际教育情况分析
中医药国际教育主要包括海外学生来华留学、进修,以及中医药远程教学两种形式。它们是中医药境外消费与跨境支付的重要实现方式。世界对中医文化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掀起中医热的浪潮,无论国内外都越来越多人有学习中医疗法与用药的意愿。下面将从三个要素对中医药国际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2.5.1 中医药院校
境外消费模式的主要体现方式是国外学生到中国留学,接受我国开展的中医药相关的教育服务。从《2018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记载的三类中医药教育主要基地的中医药院校数据得出,到2018年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有43所(其中有20所已经开立国际教育学院)、设置中医药专业的高等西医药院校有123所、中医药专业的高等非医药院校有179所,所以开展中医药类教育的院校总数是很多的,有提供中医药国际教育的基础。并且,中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招收来华学习中医药的国际学生人数一直居于自然科学各专业的第2位[4]。但是中医药大学承接能力地域差异较大,上海、北京、天津、南京四个城市的院校因自身的教学和师资水平较高,每年承接海外中医药留学生占整体人数的62.44%,而其他院校因条件限制,接受中医药留学生的能力相对较弱[5]。此外,高等中医药教育证书在国际间互认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影响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2.5.2 中医药留学生情况
根据《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对2013-2018年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药国际留学生招生人数和生源、学历阶段、与学费来源进行统计:
表2-22013–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招生人数和生源情况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合计 | |
亚洲 | 1174 | 1181 | 1268 | 1345 | 1589 | 2070 | 8627 |
非洲 | 190 | 94 | 132 | 268 | 249 | 136 | 1069 |
欧洲 | 339 | 156 | 98 | 191 | 257 | 265 | 1306 |
北美洲 | 294 | 270 | 87 | 152 | 151 | 130 | 1086 |
南美洲 | 55 | 56 | 42 | 18 | 27 | 18 | 216 |
大洋洲 | 132 | 50 | 30 | 26 | 48 | 19 | 305 |
总人数 | 1608 | 1807 | 1657 | 2000 | 2321 | 2638 | 12031 |
表2-3 2013–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学历层次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合计 | |
博士 | 97 | 124 | 105 | 162 | 184 | 151 | 823 |
硕士 | 257 | 263 | 314 | 300 | 266 | 268 | 1668 |
本科 | 728 | 642 | 825 | 1151 | 1151 | 1492 | 5989 |
专科 | 1 | 9 | 10 | 9 | 9 | 15 | 53 |
培训 | 525 | 769 | 403 | 378 | 711 | 712 | 3498 |
表2-4 2013–2018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学费来源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合计 | |
中国XX资助 | 375 | 195 | 158 | 229 | 334 | 351 | 1642 |
本国XX资助 | 9 | 10 | 2 | 3 | 1 | 0 | 25 |
学校间交换 | 3 | 2 | 2 | 49 | 22 | 1 | 79 |
自 费 | 1426 | 1600 | 1492 | 1719 | 1964 | 2286 | 10484 |
根据2013-2018年的中医药留学生各指标的数据可以看出:
1.留学生人数(见表2-2):在过去几年高等中医药院校留学生招生总人数稳步增加,来中国的中医药留学生逐渐增多;2.地域分布(见表2-2):留学生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亚洲,占总人数的71.7%,来自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较少;3.学历分布(见表2-3):本科阶段的中医药留学生最多,占总人数的49.8%,参加培训的人数次之,硕博阶段的高精尖人才较少。4.学费构成(见表2-4):自费来华留学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比重为87%,学校间交换与其本国XX资助极少。
2.5.3 中医药国际教育课程情况
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教育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虽然我国的高校如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都开设了中医药精品课程,但是大多数为中文的教学资料,由于语言条件的限制,我国的中医药课程还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中医药术语在英语表述方面缺乏统一的标准[6]。同时,中医药的远程教育作为国际服务贸易跨境支付模式下的重要模块,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中国的“慕课”在线学习平台虽然有相关的中医药课程,也可学完申请证书,但是证书官方认可度不高、能学分互认的高校数量少、课程深度不够,远程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6国内远程医疗开发情况
远程医疗是在互联网背景与医疗行业相结合的产物,它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使医疗服务提供者与需求方跨越地域与时空的限制来完成医疗服务,具有双向传递的特点,它除了治疗远程患者外,还可以对医务人员进行远程授课、培训等,对医疗卫生行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我国的远程医疗在2014年发展的比较快,互联网巨头(百度、腾讯、阿里)等纷纷涉足医疗行业,投资远程医疗平台公司。如腾讯公司用7000万美金投资了丁香园公司,打造 “智慧医疗”平台,提供在线问诊、考试晋升等服务;阿里收购中信21世纪,即现在的阿里健康,与支付宝APP和淘宝平台结合,打通线上问诊与自有的药品类电商平台资源,建设智能化医疗平台;百度也推出百度医生APP。到现在,我国的移动医疗平台已经有两千多个。
但是目前的移动医疗平台大多都是以西医疗法为主,并且服务范围限于国内,在中医方面线上诊疗普及率低。由于在今年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中医药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医药远程医疗平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XX报道指出在新型冠状病毒治疗的临床使用中,中医药总有效率超过了90%。在中国运用中医药抗击疫情取得良好成效的情况下下,开始对国外疫情严重地区提供了中医药远程服务支援。福建中医药大学推出“越人小宝”远程医疗平台支援菲律宾,该平台是我国首个中医药支援国外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的网络平台,它通过信息采集(舌象、音频、面容、问卷)实现中医舌诊、面诊、闻诊、问诊整合来诊断患者,并给出中医调理方案,在援助菲律宾抗击新冠疫情取得了很好的成效[7]。此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也在新冠疫情中推出了中医在线服务平台,这些新尝试为今后的中医药远程平台提供了实践经验,也为扩大海外市场提供了成功的案例支持。
虽然远程医疗平台在快速发展之中,但是中医药远程诊疗中需要对患者的精神状态、面部状态进行准确把握,以及地域限制减少后患者人群增多,需要存储的医疗信息数据增加。由于 4G通讯技术的网络带宽不够,会出现信息传输延时导致清晰度低、诊断效率降低的弊端,使远程医疗发展受阻。如今我国的5G通讯技术发展迅猛,先进的5G技术可以解决了4G技术的弊端,提高了传输速度和图像清晰度,为中医药远程医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所以中医药远程医疗前景可观。
3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国外环境现状
3.1 国际法规层面
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法律与规范是中医药走上国际市场的重要前提。目前,国际上大多是通过国际多边协定对服务贸易做出规定,缺乏专门的中医药国际制度与法规,且内容不完善。1995年XX间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制定《服务贸易总协定》,实行的多边商贸条约《服务贸易总协定》是各世贸组织成员国要遵守的服务贸易法的基本规范[8]。然而中医药服务贸易是近十来年才发展起来,现行的服务贸易总协定的“第1类商业服务”中缺少对中医药医疗服务的服务编码规定,使中医药服务贸易在国际上通行受到阻碍[9]。
不过近年来国际组织也逐渐加快了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国际规范的完善与制定进程。2014年,世卫组织WHO在第67届世界卫生会议允许通过中国《传统医学决议》的提案,要求组织内成员国制定和完善本国关于传统医学的政策、标准和法规;除此之外非XX间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也于2014年正式颁布国际上第一个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国际标准《一次性无菌针灸针》,为中国的针灸针提供了国际标准[10]。
中医药服务贸易相关国际贸易法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已有相关的国际法规,但是因为各国的法律、国情、文化等不同,要全面推行世界组织的规定也有一定的难度。
3.2外国法律与行业准入规定
3.2.1 外国中医药立法概述
除了国际性法规与标准外,境外许多国家也开始了对中医药进行立法。形式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全国性立法:澳大利亚2000年颁布了全国性的《中医药管理法》,它标志着中医第一次在西方国家获得法律的认可;欧洲首个正式对中医药立法的国家匈牙利2015年开始在全国施行中医法案;第二类,区域性立法:加拿大对中医药中的针灸进行立法的省份仅有安大略、魏北克等5个省[11]。第三类,限定性立法:X目前仅对针灸进行了立法,还未对中医药进行专门的立法。
3.2.2 行医资格限制
自然人流动是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一种方式,它在亚洲、北美发展相对来说阻力比在欧洲弱,欧洲国家的中医药行医资格要求更为严格,限制最多。中医药类医师到海外行医主要受语言要求、学历背景、执业范围等限制。例如(1)语言限制:德国要求取得执业执照必须先取得德语中级证书;(2)学历限制:奥地利则要求获得西医博士学位才能任职中医行业[12];(3)执业权限限制:匈牙利的法律规定取得中医职业牌照后只能从事针灸、推拿等自然疗法范畴。
总体来说由于各国的法律制度要求不同,在执业执照不能与中国的执业执照互认的情况下,想取得外国的中医药执业执照需要克服语言、学历、资金等障碍。并且从业者几乎都要求有移民身份或者有当地永久居留权,去外国境内从事中医药行业需要付出一定的边际成本,从而限制了自然人流动模式的发展。
3.2.3 中药药品境外上市困境
境外中药药品上市规则较繁杂,X作为我国最大的中药材出口国,以及X的医药行业在世界也遥遥领先,如果我国的中药产品能在X上市,无疑是将来在西方国家乃至世界的起跑点。这里以X的药品法律要求为例。
在X,药品上市需经过FDA(X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获得销售批号,但是FDA对中药的成分检测还有一定的弊端,XFDA的专家对中药成分不了解,部分中药材含有农药和重金属成分不适宜用FDA标准,所以中药药品研制过程中提取有效成分的技术含量很高,因此,很少中国企业生产的中药能以药品身份在境外上市销售,几乎都是以保健品的身份申请上市。中国药企天士力公司研制的复方丹参滴丸是第一个以中成药身份申报XFDA新药上市的药品,截止2020年也还处于临床试验中,未在X市场流通,所以中药产品以药品身份在境外上市十分困难。
3.3 外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度
中医药在国外被认可的道路曲折。在国外西医是主流,外国人普遍从生物和化学角度分析有效成分来理解药品疗效,因而无法理解中医药的治病机理,因此,大多对中医药持怀疑态度。澳大利亚的中医诊所一开始也被当地人称为“巫术”。
经过中医药从业者的努力,中医药在海外市场升温,外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有所提高。据官方报道,欧洲、南北美洲各自都有大约20个国家认可中医。2015年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对疟疾治疗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特别是今年2020年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现有西药对新型病毒抑制作用不强,研发新的西药耗时较长,对疫情的控制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中国在此次疫情中率先采用了中药、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等)、中药注射剂(血必清注射剂等)进行治疗,取得非常好的疗效,据官方数据显示有效率高达90%,这个消息传到国外后,比利时、印度、X、英国等国家的网友在公众平台上纷纷表示了对中药的支持,中国也与意大利等国分享中医药诊治患者的经验,连花清瘟胶囊亦在印尼、加拿大、泰国等获得上市许可。所以可以看出大部分外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度有所提高。
3.4 外国中医药医疗机构发展情况
境外中医药医疗机构是中医药商业存在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外华人一直是境外中医药行业发展的主力军。二十世纪90年代末,许多中国人到马来西亚参与锡矿开采工作,由于移民华人不断增多对医疗卫生需求增加,所以催生了一大批的中医会馆(如仁爱堂、同善医院)[13]。同样澳大利亚、X、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的中医药机构也是由移民华人逐渐建立起来的,进而带动了中医药教育、文化的发展。
外国的中医药医疗机构数量增长较快。它主要分为中药店、中医药诊所、中医院三类。据WTO相关数据统计,中医已传播到171个国家和地区,中医医疗(含针灸)机构达8万多家,增长很快[14]。不过由于外国对中医药的商业存在模式限制还比较严格,所以这些机构大部分是私人投资开办,由中国企业到境外开办连锁的中医机构较少,缺乏统一的管理与发展战略指导。目前做得最成功且有借鉴意义的是同仁堂,同仁堂的海外经营业务已经覆盖25个国家和地区,子公司有36家,还布局了115家包括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和养生中心在内的网点,分布于各个大洲[15]。不过同仁堂已经在拓展国际市场有几十年时间,才取得如今的成果,想要建立起有品牌连锁效应的境外中医药医疗机构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4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问题的SWOT分析
4.1 优势(S)
1.中医药资源基础好
我国地大物博,中草药的种类、数量、品质都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中医与中药材由来已久,国内的认知度高;中医药类医疗机构发展很快,基层中医医疗机构普及,覆盖全面,接待能力强,利于跨境医疗服务发展;中医药院校数量多,有培养中医药类专业人才的基础。
2.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性
我国的传统中医和中药经历了几千年的沉淀,历史基础优越,现存的很多著作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黄帝内经》等为诊疗和中草药的使用提供了依据,中医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辩证疗法、气血理论等不是外国学者、医师能在一朝一夕彻底了解并广泛传播的,所以以独特的中医药文化为根基的服务贸易在国际竞争中颇具优势。
3.XX政策大力支持
中医药服务贸易被列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框架中,在近十几年来,国家不断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在国内加快中医药服务贸易试点工作、加强立法和贸易监管;在国外积极推动WTO、WHO等国际组织完善相关规范和法规,与外国XX积极接触、寻求合作;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洽谈。为今后的发展不断铺路。
4.2 劣势(W)
1.缺少证明中医药疗效的科学化体系
中药被很多国家定性为“膳食补充剂”,即医疗保健品,中药的疗效被忽视;当然由前文中药药品境外上市困境分析可知,这是由于目前西医是主流,用西药的以生物化学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如X的FDA)去判定中药疗效不完全适用,因此国际上不乏对中医提出“伪科学”的质疑,所以中药要想与西药以同等地位进入国际市场比较困难。要想摆脱外国对中药的成见,需要我国建立起科学的中医药疗效鉴定体系,证明中药药物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
2.培养海外本土人才教育体系不完善
我国中医药类专业人才很多,但是受到国外环境的限制,并不利于人才流动,境外中医药机构缺少人力资源的支持。中医药类留学生数量虽有增加,但是目前国内外高校间学历互认与学历限制问题仍然存在,对与来华留学生归国从事中医药行业带来不便。此外教育课程和课本在语言方面未实现国际化,课程教学方式上也需有更便捷的模式。因此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还需要建立和完善海外人才教育体系,除了加强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还需要重视培养懂中医药知识的海外本土人才,开展远程教育类型的教育课程,这样可以减少对从业人员身份与学历、中医药医疗机构开办条件等的限制。
4.3 机会(O)
1.“5G”技术发展快、中医药远程医疗发展空间大
远程医疗在国际服务贸易中属于跨境支付模式,《关贸总协定》下的成员国对该模式并没有设置太多贸易壁垒,利用中医药远程医疗平台能最便捷有效地扩大中医药服务贸易的版图,实现创汇。
现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出现,解决了以往信息传递时延的难题,它具有高频段、极高速稳定的特点,可以通过三维图像为医疗服务双方提供高质量的视频服务,提高时效性,也具有整合数据采集、实时定位、远程诊疗的功能[16]。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辅助下,远程医疗除了常规的场景可以使用外,在突发救援事件(远程战场、传染性紧急疫情)等特殊场景可以实现医疗资源共享。如华为公司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提供了5G通讯服务,帮助疫情的解决,除了我们可以通过手机等在线观看医院建造的过程外,更重要的是为雷神山医院提供了远程诊疗的支持,从而减少聚众性感染风险和解决医护资源缺乏问题。
此前远程医疗平台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所以医疗资源并不能大规模下沉市场,现在5G技术逐渐成熟,解决了4G通讯网络传输速度和容量小的问题,有利于远程医疗平台使用的普及,开展全球性的中医药远程诊疗与培训课程也将成为可能。将5G技术赋力于我国的远程中医药医疗健康行业,预计会使远程医疗成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新的增长点。
2.中医药认知度提高
中医药的海外认知度近年来提高很快,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效果有目共睹,除了外国民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外,众多国家也对中医药的表示了认可,对新冠病毒有疗效的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在今年都获得了加拿大、泰国、印尼等6个国家的上市许可。因此,在此次疫情中做好中医药的传播工作,抓紧与疫情严重的国家进行中医药的深度合作,对于认知度的提高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威胁(T)
1.国外法律法规限制
目前的国际上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法律规范还不健全,在贸易争端与摩擦中维护合法权益会有一定的障碍;制定中医药法的国家数量不多,并且一些国家对中医药的立法只侧重于针灸,缺乏对中医药行业的整体的法律规范,例如X和加拿大只对针灸进行了立法,这就意味着中医药没有获得完全的法律性认可,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就会存在着没有法律保障的隐患。
其次,外国的中医药法律限制变严,有时会对我国的中医药服务贸易造成致命打击。例如1990-2010年间,英国的中医药连锁店发展迅猛,但由于英国起初对中医从业人员以及中药店经营者缺乏管理、导致出现了一些医疗事故,影响了中医药行业的诚信,所以从 2014年5月 开始,英国市场上的所有草药制品(包括中成药)必须通过传统草药注册方案(THR)才可继续销售,然而截止目前我国没有中成药成功注册THR[17]。也说明了在英国发展中医药市场会很艰难,我国的中医药在英国发展也放缓了。因此,国外法律法规的限制是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2.外国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异化
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的传统中医药知识产权被外国一些国家觊觎,如日本的“和氏针灸”本质上与中国的针灸没有区别,但在国际上宣称是本国是原创国。原产于我国的人参蜂王浆被X人注册了专利;据统计,差不多有900种中草药项目被外国“抢注”专利[18]。如果不加强对本国中医药知识产权的重视,长此以往,本国的中医药很可能变成别国的成果。
4.5 小结
通过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国内外的优劣势和机遇与威胁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分析出中医药服务贸易面临着贸易壁垒、中药药品生产质量标准不被外国认可、海外中医药人力资源缺乏、中医药被异化的问题,也得出中医药远程医疗在5G时代会是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发展趋势。本着发挥优势、改善弱点、抓住机遇、避免威胁的战略原则,分别得出了SO、WO、ST、WT四种战略组合(见表4-1),进而确定要从中医药远程医疗、海外中医药人才教育、国际合作、专利保护、中医药疗效鉴定五个方向推动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对策。
表4-1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SWOT分析
优势(S) | 劣势(W) | |
中医药资源基础好
中医药具有不可替代性 XX政策大力支持 | 缺少证明中医药疗效的科学化体系
培养海外本土人才教育体系不完善 | |
机会(O) | SO战略 | WO战略 |
5G技术发展快、远程医疗和教育发展空间大
中医药认知度提高 | 把握5G技术先机发展中医药远程医疗 | 加强中医药海外本土人才的培养 |
威胁(T) | ST战略 | WT战略 |
国外法律法规限制
外国对中国传统医药的异化 | XX牵头,为中医药服务贸易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提高专利保护意识,维护中医药文化独特性 | 建立科学化的中医药疗效鉴定体系 |
5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建议
5.1 把握5G技术先机发展中医药远程医疗
目前华为的5G技术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据统计,现在已经有30几个国家与华为进行5G建设合作,这有预示着5G技术将尽可能在全球范围内布局,这为未来中医药远程医疗提供了核心的硬件支持。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应该抓住远程医疗这片蓝海,开展中医药远程诊疗、远程培训服务,打造中国特色医疗品牌。对于5G技术也受到的一些外国势力的阻挠,中国XX需要坚定决心,积极寻求国际组织的帮助和与他国XX的合作,探索互利共赢的模式。
为了更好地抓住这个机遇,还需要尽快制定和提供相关的政策法规,为建立中医药远程医疗平台的企业提供制度保障;整合中心医院与基层医疗的中医资源,为远程医疗平台提供人力与专业智囊团的支持,设计出符合中医诊疗特点的产品;以内需带动外需,华为的5G技术也已经在远程医疗平台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华为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规模最大的远程平台,所以待国内平台相对成熟的时候推出国际市场,能减少前期开发的困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建立起先进的中医药服务贸易海外数据统计平台,为远程医疗的开发与改进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
5.2 加强中医药海外本土人才的培养
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力量来源,而中医药国际化发展需要更多的国际性人力支持。加强中医药境外本土人才培养不仅可以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播,也便于中医药海外市场的开拓,因此建立更健全的中医药海外本土人才教育体系有利于中医药跨境服务贸易的发展。
(1)来华中医药留学生是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境外消费的主体,本科阶段的中医药留学生最多,高校应该提高留学生的培养层次,鼓励他们进行硕博阶段的进修,培养更高精尖的中医药人才;加强与海外中医药高校合作,进行联合培养,增加中医药留学生招生人数、提高我国高校的国际知名度。
(2)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与海外中医药教育管理部门加快国际高校间学分、学历互认标准的制定工作,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中境外消费的含金量;在教育课程上,编写统一的中医药国际化教材,完善英文教学资源,制定统一的中药术语翻译标准。
(3)跨境支付教育模式是未来中医药教育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中国的“慕课”在线教育平台比较适合于理论的教学,不完全适用于中医教学的模式,因此要利用好5G通讯技术设计出更适合中医药远程教学的平台,使外国学生能够接受远程中医药教学,将可以减少地域与留学费用的限制,让中医药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5.3 XX牵头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国际法规始终是中医药服务贸易走出国门的第一道保障,积极与XX间与非XX间国际组织协商,推动其完善服务贸易条约中中医药相关的条款,打破贸易壁垒。加强各国的双边合作,对当地的中医药领域的行业准入与机构设立限制进行协商洽谈,争取放宽对中医药领域的限制,跨越政策法规壁垒。
2020年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给全球蒙上了一层阴影,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中国通过努力证实了中医药对于这个病毒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提供了经验,我们应该运用好这次机会助力中医药的发展。XX牵头促进本国中医药科研专家与外国XX科研机构合作,一起对中医药在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医治的治疗作用进行研究,如果当地的官方科研机构证实中医药产品的疗效与可靠性,对今后中药以药品身份进入他们国家将会更加便利。同时,中国XX、企业也可以尽可能对外国进行中医药物资的援助,以提高外国人对我国中医药产品的认知度,提高文化认可度。
5.4 提高专利保护意识以维护中医药文化独特性
中医药面临者日本汉方、韩医等外部威胁,体现出我国对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们应该利用好专利申请制度保护自己的研究成果,防止中医药被“异化”的风险,维持中国的传统医药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独特优势。首先,我国的科研人员有近八成集中在各大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国家应该重点对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维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宣传,制定更合理有效的专利申请鼓励机制,提高从业人员专利保护意识。其次,加强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企业相互联动,提升中医药专利成果的转化率,让大家享受到中医药专利成果的红利,形成中医药产业链,增强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力。最后,要学习借鉴外国专利保护的机制,如日本的“专利先行”战略,积极开拓海外专利市场,先在中医药类专利上占据主动权,再开发海外市场。
5.5 建立科学标准的中医药鉴定体系
为了中医药在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关键的一点是优化自己的标准体系使国际市场广泛接受。X药典被世界上140多个国家采用,而欧洲药典标准被普遍使用在所有欧盟国家成员[19]。
而中国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标准(GMP)还没有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认可,并且在中药药品的生产标准中还不健全,例如天力士公司的复方丹参滴丸研发中按GMP生产不能满足X的FDA标准的要求,后来天力士公司研发出了一套GEP中药提取标准体系,弥补了GMP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缺陷,才得到了XFDA专家的认可。中药要想在海外以药品身份上市,必须要完善中药在药材种植、药品生产,运输等环节不断完善相关标准,来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一方面中医药科研机构与可以与国外科研机构、高校合作,把握国际标准动向,共同研究中药产品的有效成分与疗效鉴定方法;另一方面国内医药企业可以成立国际化产学研联盟,共同致力于中药产品生产标准研究。
6 结论
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是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它不仅仅是商品经济的输出,也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输出,这意味着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发展必定要经受更多的曲折。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SWOT分析法对中医药服务贸易的国内外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知道虽然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面临着西方医学的挑战、法律法规限制、文化差异等众多问题的考验,但是由于XX和国人的努力,我国中医药的在外海认知度、政策支持、科学技术等层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国独特的中医药行业在国际服务贸易格局中的前景必然十分广阔;总结出要抓住5G技术的成熟与在线平台发展的机会,使中医药远程医疗成为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新的增长点;同时,在SWOT分析法的四种战略组合分析中,还对海外中医药人才教育、国际合作、专利保护、中医药疗效鉴定四个方面给出了发展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除此之外,本文也紧跟时代背景,对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作用和影响力进行简要概述,认为应把疫情危机变成机遇来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希望本文对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的理解与提出的建议对其发展更有时代性与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汪素芹.国际服务贸易[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8-9.
[2]欧秀芳.我国中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04):144-145.
[3]聂平香.我国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路径选择及对策[J].国际贸易,2016(05):65-68.
[4]张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5]宋霁翔.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
[6]宿凌,陈卫民.中医药国际服务贸易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药事,2011,25(04):405-406+415.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福建中医药专家“云”支援菲律宾防控疫情[EB/OL].[2020-03-10].
[8]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9]戴莹,翟华强,王龙,等.中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其标准体系构建思考[J].中医药学报,2018,46(06):1-5.
[10]杨逢柱.中医药服务贸易国际法律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6):22-24.
[11]徐晓婷,沈远东.匈牙利中医药立法对中医国际化传播的启示[J].中医药文化,2018,13(01):80-86.
[12]冷文杰,刘薇,厉将斌,等.海外华人华侨中医师行医资格条件调查与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8,24(19):1-5.
[13]Ng SC, Wong HF, Tan WT, et al.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in Malaysia: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 of the institutions [J].Chin Med Cult 2019,2:15-8.
[14]王志宏,颜鲁合,门琦,等.“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下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策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物流科技,2018,41(4):87-89.
[15]刘颖.北京同仁堂的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传统中医药[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03):86-90.
[16]贾斐,王雪梅,汪卫国.5G通信技术在远程医疗中的应用[J].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2019(06):92-95.
[17]何畅.从英国禁令分析中药出口欧盟的重金属超标问题及对策[J].中草药,2016,47(10):1820-1824.
[18]李茵,柯尊丽.传统中医药专利保护制度检视——以日本汉方药发展战略为例[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24(05):62-66.
[19]Lin, A.X.,Chan,G.,Hu,Y. et al.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urrent international market,internationalization challenges and prospective suggestions.Chin Med 13:9(2018). .
[20]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商务部等十四部门关于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20-03-08].
[2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XX.xxx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EB/OL].[2020-03-0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5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