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力”

摘要

戏剧表演是一门集体协作的艺术,它汇集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段。一部剧常常由编剧、导演、灯光、化妆、舞美等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组成,但是最终直接面观众的还是演员,演员的工作需要在剧作家所创造出的文学形象基础上,再创造出真实而又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因此我们对一个演员的各种素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随着国家艺术行业的发展,戏剧表演艺术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演员也出现在了观众的眼前,可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常会出现许多问题,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区分正真艺术和虚假艺术无疑的标志就是感受力,艺术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去感染人。”有些演员在表演中存在着虚假情绪这个弊病,而导致他们缺乏真实的体验和情感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感受力,通过大学期间对戏剧表演这门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本人对感受力这一板块颇有体会,因此通过此文浅谈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力”。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感受力的定义和理解,并讨论研究演员为何要具备感受力这一素质。第二部分是提升感受力的一些方法,第三部分是列举感受力对演员表演创作的帮助,从而引发演员重视感受力

通过此论文,希望自己或者其他演员能够真正认识和理解感受力,意识到感受力对演员自身的作用和帮助,重视感受力并使用适合的方法去提升。从而让演员在以后表演创作中创造出的舞台人物形象更加真实、更贴近生活,并且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活在观众的心里。

关键词:感受力 演员 表演创作

一、感受力的定义以及演员为何要具备感受力

(一)感受力的定义:

从戏剧表演的学习中我们得知,人的嗅觉、视觉、触觉或是直觉等在接受外界事物的刺激时总会产生某种感受并引发出相应的情绪上的变化,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感受力。对于演员来说,演员需要把这种能力转化为自身对外界事物所传来的刺激或者对舞台上的同演者的语言、肢体、表情等各种信息的一种接受和把握的能力。

在戏剧表演的练习中,演员们都会进行大量的素质训练,相对来说感受力练习是训练得较为之多的。并且在多次演出实践之后,本人在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整合时也意识到,演员在排练中在对任何一个角色做完分析之后或者再是从服装造型上去贴近人物角色,都不一定完全把握这一角色,这时候就需要演员通过自身的感受力去去体会剧本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去抓住人物角色的性格特点,去融入规定情景。所以在本人看来,前期分析剧本、分析人物对演员的外部形象塑造、剧中场景的搭建之类的工作,都是为感受力做铺垫,是为了让演员去真实地感受人物角色和剧本中的所处环境,从而去达到最佳创作效果。因此,感受力是演员在表演创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能力,也是能否把人物角色展现淋漓尽致的关键。

(二)演员为何要具备感受力

客观来说,不管在戏剧表演或者电影电视剧创作中,一个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素养,导演和观众对演员这些综合素质的要求更是严格。从专业的角度上来讲,演员是在假定的、艺术虚构的情景中进行创作,这使演员在创作中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材料与工具,同时又是创作出来的艺术品——人物形象。[1]所以这些创作特点和任务需要演员具备特殊的创作素质,而感受力能够让演员从各种感官上去接收刺激和适应规定情景,充分去感受人物角色的动人之处,为整体的表演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观众在评论一个演员演技不好的时候,常会给出演得太浮夸太过火、表情和台词不搭、不走心、表演太死板、情绪不到位这些问题。其实说得非常正确,演员在表演中创造人物形象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创造出人物的情绪体验。但演员毕竟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在舞台上受到的刺激只是一种艺术的虚构,再加上环境因素的干扰,有的演员往往感受不到客观上所给予的刺激,从而无法创造出人物角色应有的情绪体验,才有了上述观众眼里出现的这些问题。这时候感受力就成了人物情绪创作的主要保证,演员需要调动自身去不断感受各种新的刺激,去感受和收获角色的内心。而这个过程就是释放演员感受力的过程。

所以说在戏剧表演创作中,演员要去走进人物角色内心,去跟着剧情发展,感受人物心理的变化,认真去感受同演者的一言一语一举一动所给到的信息,让自己创作出的人物真实的生活在规定情景之中。都需要演员具备真挚而又敏锐的感受力。

二、提升感受力的几个重要方法

(一)体验剧中人物角色受到的相同或类似感官刺激

表演中的感受是由感官上受到刺激再传送到内心的,例如被打、背重物、受伤、落水等等这样的设定是无法按照剧本里完全真实地实施在演员的身上,因此演员在舞台上对于这些假定的刺激可能会与剧中的人物角色受到的刺激差别很大,如果演员的感受力不够强大,就会缺乏真实感受和体会。其实演员在生活或排练中可以去体验剧中人物角色受到的相同或类似感官刺激,从而获得相似的体验,提升感受力。例如疼痛这一感受,在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中饰演李侠的孙道临老师,他在拍摄李侠最后被捕受刑的片段时,因为以前没有坐过刑椅,对那种感官上的感受力缺乏。于是试着去体验了酷刑用的老虎凳,他让工作人员把他的从膝盖开始捆上,搬着脚往里边垫砖头,疼痛感随着砖头数量的增多而上升,后来现场的人说到:“孙道临老师疼得汗水没停过地往下流。”这样的过程固然痛苦,但作为演员,也体验到了与剧中角色相似的感官刺激,获得了被用刑时那种感受,增强了自己的感受力。于是在接下来的表演中,他游刃有余,带着有过的感官刺激,为观众留下了经典的表演和画面。

其实表演中的很多感官感受可以提前在平日排练中或者生活中得到体验的,比如尿急这种感受,演员完全可以在排练时喝两瓶水憋着;对酸甜苦辣的感知,可以去品尝不同的食物;背重物的感受,也可以找到一些质量差不多的物体进行尝试。在确保演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提前合理的去体验与剧中人物角色受到的相同或类似感官刺激,并把这些得到的感受加以巩固及运用,从而提高演员的感受力。

(二)演员要抓住导演给予的“催化剂”

在表演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是个既关键又重要的角色。导演除了帮助演员分析剧本,协商舞台调度等等外,还要时常给予演员一些刺激,所以有人说导演是演员情绪上的“催化剂”,因为导演的这些刺激,让演员的感受力得到很大的提升。而对演员来说,能否抓住导演的想法与给予的刺激,才是提升感受力和提升创作效果的关键。

比如在哭戏时,对演员的要求是要哭得真、哭得美、哭出人物的性格。但哭是从内心的感受开始的,戏剧表演中不可能像一些用电影电视剧拍摄时给演员滴眼药水这样的手段,那在排演时导演通常会给到演员一些启发,他们一般用戏剧中情感记忆及情感借鉴的这些手段来刺激演员的感受。[2]演员也要积极配合导演,仔细跟着导演的思路,从自身过去经历的某种不幸中找到借鉴的感情阀门。这样演员的感受力才会提升,让内心充满情感。

排练的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导演对演员很严厉,用一些辛辣的言语甚至肢体上的打击,这是导演的“激将法”,这种方式给予演员的刺激是最简单粗暴最直达效果的,演员要是能抓住这种刺激,此时或往后的感受力将得到提升。本人对此深有体会,在排练话剧《纪念碑》时,本人饰演遭受过酷刑的士兵斯科特,话剧的开场设定为,斯科特受尽了各种严刑拷打和侮辱,被锁在刑椅上进行独白。演员本身的个人年龄与性格基本贴合剧本中人物的“年轻”,“浮躁”,可是缺乏被侮辱时的刺激感受,所以在诠释过程中无法体会“恨意”和“愤怒”。随后导演给了我一些刺激,当我被绑在刑椅上之后,导演从我头部浇了三瓶水下来,并向身体扔掷水瓶,随后坐到我面前做出很挑衅的动作。演员本人在现实生活脾气不佳,从未被他人如此对待过。内心即兴反应就愤怒到了极点,之后本人脑海反应过这是导演给予到我的刺激,我得去及时抓住和记住这种感受,并把得到的感受运用到表演中,从而理解和体会角色的情感并准确的表现和诠释出来。通过这次经历,本人的感受力得到提升,并在日后排演中,对各方面刺激的接受能力和把握程度都有所加强。

所以在表演创作过程中,导演会给予演员很多“催化剂”,帮助演员获得和提升感受力,而演员更要积极地去抓住导演给予的刺激。

(三)通过素质训练游戏来提升感受力

在戏剧表演的教学过程中,通常针对每一种创作素质都有一些独特的训练游戏,关于感受力提升方面我在此总结几个比较常用的素质训练游戏。

1、推掌游戏

两人为一组,相互面对面、两脚并拢站立,两臂伸直,手掌上翘,两人的手掌刚刚能够触及即可。这时,双方既可以用力推对方的手掌,也可以在对方推自己时将手掌闪开。总之,要设法使对手身体失去平衡,双脚移动。谁的双脚移动了,谁就失败了。在反复做过几次这个练习,互有胜负后。

游戏结束之后通常是由表演老师发出提问,但是演员自己和同伴在做这个练习时,可以互相交流和提问:“你有没有想战胜对手的欲望?”“如果总是输掉心理上会发生什么变化”“你描摩过对手的意图吗?“你是从哪儿感觉到对手的意图的?眼睛、手,还是别的什么地方?”“你用什么方法战胜对手的?”“你有什么窍门?”等等。得到结果之后演员自己要去思考和分析,比如老是输的一方心理上是否会开始不服气或者有更想战胜对方的变化。通常演员会得出,对方给到不同刺激会引发的心理变化,而这种不同的心理变化就是收获到了感受力。

2、分享空间练习

首先游戏规则是练习每次由两个演员一起做,对角放上两把椅子,两人各站在一把椅子旁边。练习开始前,假定两个演员之间有一条看不见的线,这条线的中间有一个中心点。无论你们怎样走动,两个人离这个中心距离必须相等。例如:当你看见对方向你走来,你可以迎上去,直到最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只有一步之遥;你也可以后退,在你的对手停下来时,二人与中心点的距离仍然相等;当看见对方向后退时,你也后退,使你们之间的距离加长。游戏中要注意的是无论谁先动,另一个人必须同时行动,并与对方保持一样的速度和节奏。

在练习的时候演员应当带上个人的情绪,并且注意心理的感受,千万不要情绪上作假,比如注意自己和对方走进时的感受,分开走远了的感受。做完练习后两人互相可以交流,比如走进时可能是因为对方比较吸引你,分开时可能因为害羞等等。比如本人在做此练习时,对方虽然是一名平时关系较好的异性,开始前都不会认为有什么情绪变化,当走进时本能的有了害羞的心理反应,随后身体不由开始远离对方,后来在交流中对方表示也有这种感受,所以我们都收获到了最即兴的感受。在这个练习中演员得到的感受都是最即兴最真实的,如果演员之间能够交流和总结出产生这种感受和体验的原因就会对感受力有所收获。

3、对话游戏

首先两个演员各自在心里想出两句要说的话,例如

A.这两天在干嘛? 可是我没空。

B.今天天气真不错。我们出去玩吧!

练习开始时,A先说出自己写的第一句话,“这两天在干嘛?B可以即兴回答,双方要有机地把对话进行下去。但是B必须在3至5分钟内,使对话合乎逻辑地引向他(她)写的第二句话上,即说出“我们出去玩吧!”如果到时候他(她)还没有说出这句话,或者是说出来了,但完全不合乎逻辑,就算是失败了。 做完一遍以后,再由B先说出他(她)写的第一句话,即“今天天气真不错。”在即兴对话3至5分钟后,A必须说出“可是我没空”。

做这个练习时,要求演员在即兴对话中要真实、合乎逻辑之外,还尽量在对话中出现矛盾和冲突。如果需要的话,这种矛盾和冲突不仅表现在语言上,而且还可以在形体上反映出来。演员还要保持注意,注意在此时此刻对方给到的刺激。练习结束后,演员一起交流总结出当时自己的情绪变化和反应,比如高兴、愤怒、害羞等等。这种才是受到外界刺激产生的即兴的情绪体验。这些情绪体验会丰富演员的感受力,对今后的表演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提高演员个人文化修养

通过对多位优秀演员的访问和调查得出,他们均有着较强的文化修养和学习习惯。“文化修养”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必须具备的,也是演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基础。演员要对各种人物角色进行创作,前期都会对剧中的人物做大量的分析和了解,而加深对人物角色感受力的关键是在于演员个人的文化修养。

演员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时常通过对书本、报刊、电影电视等等的学习,从而对历史、生活、人文等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和积累,打开自己的眼界,通过这样的日积月累,演员的个人文化素养会有所提高。当拿到新的剧本时,你会发现自己对文字的理解能力会有许多进步,对剧本和人物的理解能力会有所提升,对规定情境的把握程度和对剧中人物情感上的感受力也会增强。大量的阅读还可以提升演员的想象力,演员通过书中的描写想象自己从未体验过的规定情景,从而提升感受离。演员还需要做一个真挚的人,要善于去观察和分辨生活中的美丑善恶,多去听听别人的故事,对各种生活现象多听多看多观察。

提高演员的个人文化修养,不仅能提高演员对剧本、台词、角色的理解能力,从而增强演员的感受力,使表演创作更有深度和广度。还可以提高提升演员的气质和魅力,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三、感受力对演员表演创作的帮助

(一)帮助演员更好地融入规定情景

伟大的戏剧教育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你不是在舞台上表演,而是真的生活在你所想象的家庭里,生活在舞台上。”,这里所说的“舞台”,就是表演专业上常说的规定情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说过:“所谓的规定情景,就是剧本的事实、事件、时代、剧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生活环境、我们演员和导演对剧本的理解、自己对它所做的补充、动作设计、演出、美术设计师的布景和服装、道具、照明、音响及共它在创作时演员要注意的一切。”[3]演员一踏上舞台,就进入了规定情景之中,虽然规定情景只是剧作家或编剧笔下的东西,是不真实存在的艺术虚构,但演员需要运用自己强大的创作素质来融入规定情景,让观众相信眼前就是真实的“舞台”,感受力在其中对演员的帮助极为之大。

本人曾出演过剧本片段《如果爱在我们心中》,剧本设定1979年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中,一个班在战斗中与部队失散,并伤亡惨重剩下三个士兵,他们身处荒山野岭,信号箱发不出信号,三人只能带伤互相依靠着,根据星星和太阳的位置,朝祖国的方向步履蹒跚地前行。 排演第一轮,导演指出演员没有用心去感受规定情景,这是在战争中并且是在他国,从开场的战斗到走到国界的全过程中,四处可能埋伏着敌人,是随时有生命之危的环境。普通人在这种环境中都比平时警惕,何况剧中人物设定为军人,但演员在表演中并没有一点紧张的成分,更看不出这是战争中的环境。随后让演员去感受这个规定情景。

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正在经历的事情也不同、演员没打过仗没当过兵,所以跨度还是较大。所以本人思考了很久,得出可能是缺乏感受力才会无法融入这个规定情景。于是接下来本人看了《亮剑》、《拯救大兵瑞恩》之类的场面比较震撼的战争片,并找了许多枪声的音乐素材随时在耳边放着,还跑去体验了真人枪战的游戏。抱着尝试的心态,看这些体验形成的感受力能否在表演中产生一种本能警惕性的释放。带着对战场环境的体会,并用心聆听舞台上那些枪炮声,感受灯光营造的氛围。在后来的表演中确实感觉是身处战争的环境之中,内心毫不刻意的有了对四周都充满警惕的感觉,自身的肢体行动也警觉了起来。那次表演的全过程变得非常舒适。

演员把从各种渠道所形成的感受力加以合理运用,那么在表演中会对剧本中的事件、事件发生的地点和环境、舞台的景、灯光音效等等元素的感受会更加真实贴切,更能“生活”在其中。所以感受力能够帮助演员更好的融入规定情景。

(二)帮助演员感受同演者的变化从而获得新刺激

在戏剧表演中,同演者之间的交流是最主要的传达信息的形式,人物角色的思想、情感、目的、欲求都要相互的传递、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4]也就是说,在表演时,演员需要随时接受对方的刺激并快速产生相应的反应,而感受力在这一方面会给演员带来很大的帮助。

每一次排练或者每一次演出时,演员的情感都会有区别于之前的,同演者也是相同,也不可能每次都能给到对方相同的刺激。有好有坏,坏处是同演者的出入可能导致演员的极度不适应甚至出现舞台事故。好处是它可以给到演员新的刺激让彼此的感受富有新鲜感。在同演者没有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好处通常大于坏处,但不管同演者的变化是好是坏,都需要演员去去用心感受对方在表演中的点滴变化,否则可能导致演员在对戏是看似认真听对方的词、看对方的动作表情,实际上是在做“假交流”的这种情况。也就是演员按照之前排练的调度走戏,并没有从同演者的变化中获得新刺激,更没有即兴的感受和反应,这样的表演就是空的,失去灵魂的,如果能充分利用感受力可以帮助演员感受同演者的变化从而获得新刺激。

在排演毕业大戏《无人生还》的时,最后半个月的本人感到状态不佳,反复的排练让本人对这部戏失去了新鲜感,甚至连每个角色的台词也能大概背下来了,就算是在排练中同演者的情绪有变化或者台词上出现一些细微的出入,脑海里已是预设好的东西,对方的台词和行动还没有表达完本人已做完反应,这样的排演自身会感到极度不舒适。

带着困扰开始寻找问题的原因,当翻阅有关戏剧表演书籍的时候看到一句话:真听、真看、真正的去感受、真正的去思考,看,要看到别人心里去;听,要听出话里的味道,才能够真正地发现和真实感受到环境与同演者所给予的刺激。当看完这句话的时候才发现,本人在排练中并没有用心去感受同演者,才导致排练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演者每次给到的刺激都是不同的,同时他们所需要的刺激也是出自演员身上,如果不利用好感受力适应对方的变化,得不到回应的同演者也无法给到你更新和更真实的刺激,戏就渐渐变成了“无交流走调度”。所以本人开始在表演中真听真看真感受,发现确实能从同演者的变化中得到一些新刺激,甚至能感受到对方在一些情景中的心理变化,从而也调动了自身情绪,在表演创作中的反应更加自然。运用感受力带给了本人帮助,才让自己在演出前这个时期有了突破。

大多数演员对同一个戏或同一规定情景排练过多时,会出现情感减弱、对同演者角色的行动或语言出现审美疲劳等等问题。但演员对每一次排练或演出的体验都是不同的,所以演员一定要带着饱满激情的态度,充分运用好自己的感受力,才能帮助演员去感受同演者的变化,让所获得的新刺激去唤醒内心即兴的感受和反应,使表演变得更加真实。

(三)帮助演员贴近人物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演员的任务是要对剧本人物进行演绎和诠释,需要演员把剧中人物的心理情感和自身投入的情感相结合,做到合二为一,但演员在剧情中投入了过多或者是过少自身的感受,那演出来的其实是自己,而不是剧中的角色,甚至导致观众在观演时的极度不适,这也是表演的一大诟病。充分利用感受力可以帮助演员贴近角色的心理和情感。

在话剧《无人生活》排练中,布洛尔的身份为侦探,他的前一份职业是警察。剧中有个片段,在马斯顿和罗杰斯太太突然死去之后,布洛尔开始了疯狂的猜疑。很多演员第一次看到这个片段的时候,鉴于布洛尔当过侦探和警察这个身份设定,必定见过太多类似死亡案件。所以本人在第一次饰演布洛尔的时,很多时候内心都在在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情感上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心理上是在与平时分析案件相同。对剧本和台词做了大量分析后,发现布洛尔其实是个非常沉不住气而且多疑的人,在被可怕童谣笼罩的孤岛上突然死去两人,他此时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紧张不安的,应该有较大情绪波动所产生的疯狂猜疑,本人还是因该在表演中释放自身的感受力,去以贴近角色在这个片段中的心理感受,试着以布洛尔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去感受剧情里变化带给人物角色心理情感上的冲击,这样才不会脱离角色,当周围的各种刺激向演员传来的时候,能感受到布洛尔这个角色当时心理情感上的恐慌。

还比如在《无人生还》第一幕中,布洛尔和隆巴德第一次遇到,为了隐藏自己侦探的身份,布洛尔兴奋的介绍自己来自南非:“那是我的纳塔尔省,那儿有黄金白银钻石,哈哈哈。”这一段有人会认为简单地从人物外在方面演出很欢乐轻松的感觉即可。但人物的行为是在通过这种方式掩饰身份,他在剧情里是很心虚的,所以分析完片段后带着这样的想法去贴近布洛尔的内心,去感受对方询问带给角色心理上的慌乱,内心感受方面有了不错的效果。这是通过熟读原著和剧本,仔细分析故事和人物所得来的感受力,并把此感受力运作在了对角色心理情感的创作上。正因为这样,演员表演创作才符合剧本对人物的设定,才符合剧情发展中人物角色的心理情感变化。

所以合理发挥感受力,可以帮助演员贴近人物角色的心理和情感的。

四、结语

在戏剧表演中,感受力是一名演员必须掌握的创作素质。所以演员一定要重视感受力,主动去培养和提升自己的感受力,并在表演创作中充分运用已经具备的感受力。才能让感受力帮助自己在表演中更好的融入规定情景、更好的感受同演者给到的刺激、更快地贴近人物角色的内心情感。

这样创作出的人物才能真实,才能打动观众。演员还要学会在生活中迅速、敏锐地感受所发生的事情,用真挚的内心去感受自己、感受他人、感受世界,从而在日后更好的抒发自己的感情,让表演更加真实美好,让生活充满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华,《形体教学对表演创作的影响》,(剧影月报),(5),134-135

[2]孙彦军,于滨《影视镜头前的表演》,(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07)

[3]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国电影出版社)

[4]梁伯龙,李月,《戏剧表演基础》,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01)

[5]刘建福,《浅谈演员的感受力》,(文艺生活),06),2015

[6]刘宗佑《戏剧表演基础教程》,(红星戏剧场)

[7]刘川《浅谈演员感受力在话剧表演中,(长江丛刊),(31),2018

[8]CCTV1文化节目《故事里的中国》

[9]汪克敏,《关于演员的感受力》,(民族艺术研究),(03),2001

[10]阿加莎·克里斯蒂《无人生还》,(新星出版社)2014,(06)

致 谢

在大学四年的表演学习中,我得到了很多老师和同学在专业学习上、在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其中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臧莹竹老师,在论文的整个创作过程中,老师在我每一次遇到困惑的时候,都耐心为我分析和解答疑难。在发现我有不足或错误的时候,及时跟我指出,并给了我一些很好的意见,所以我非常感谢臧老师对我的辅导,也对老师这种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我还有感谢所有老师,是他们辛勤的教导让我掌握了表演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也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要去热爱生活,要做一个善良的人。在我的成长道路上给我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将不忘老师们的恩情,同时带着老师们所授予的知识以及对我的期望,积极去走向未来的日子。

浅谈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力”

浅谈戏剧表演中的“感受力”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2月15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93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2月15日
Next 2023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