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前舞台演唱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音效的后期制作技术发展迅速,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演员开始沉迷于后期修饰,而忽视了对加强自身唱功练习的认识。作为一个合格的表演戏剧演员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才能,唱功是四项基本功之一,只有扎实的唱功基础才能保证表达戏剧本身的“声”、“情”和“意”。本文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了解了不同演唱艺术的唱腔特色,并针对唱腔的作用和重要性展开了论述,强烈呼吁演员重视唱功练习,不断提升其唱功水平。
关键词:演员;唱功重要性
舞台表演艺术是通过声、台、形、表四种基本功相融合产生综合性表演,带给人直观、深刻的美的感受。而在四种表演手法中,声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说不同种类的演唱艺术中唱的部分所占比重多少不同,但是绝对不含唱的演唱艺术项目是基本不存在的。这其中,尤其以戏曲对于演员唱功的要求较高,现代歌曲只要对音乐较为熟悉、掌握一定的演唱技巧,便能完成演唱;但是在戏曲中,唱腔是十分重要且难以练成的,其对于格调、音韵、声色、节奏等都有明确的要求,没有十几年持续不断的开嗓练腔是很难练成的,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生活中许多唱歌很好听的人却不能够把戏曲唱的很好听。
从理论上来看,目前学术界关于唱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不同戏曲流派的唱腔特点,很少有学者对舞台表演艺术演员唱功的重要性进行整体的说明,在其他种类的舞台演唱中唱功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加强对其的研究。从实践上来说,当前在进行舞台表演和曲目的创建中,演员们普遍对于乐器伴奏、后期音效处理等越来越重视,一些教师在教学时甚至直接忽视了这项基本功的训练,使得我国演员轻视唱功练习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自己作为一名相关专业学习人员,发现自己身边存在这种轻视唱功的现象,也觉得十分的难过。因此,本文试图从舞台艺术的不同方面解析唱功,说明唱功对演员的重要性,借此倡导演员重视唱功练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唱功水平,以进行更好的演唱表演。
一、分类
中国的戏曲的发展源远流长,遍地开花,各地区的唱腔差别较大,但其都强调“一句多变调,一曲多变化”,能够将死曲唱活。在花鼓戏中的唱腔便以小调做为日常使用的正调,内容淳朴自然,整体的节奏明快轻巧,旋律也十分优美;而牌子的节奏轻快、活泼,一般通过锣鼓敲击开始起腔,锣鼓声进行断句。而在京剧中,小生角色的音色普遍比较清脆、高亢,有很高的抒情性,演唱方式以真假嗓音为主。吕剧的唱腔整体结构较为简单,基本上以板腔为主,内容方面平和委婉,非常注重叙事性。而在河北梆子发生时十分讲究以气带声,就是通过气息来冲击声带,在发生的方式上一般使用共鸣声和真假嗓子。
在歌剧中唱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其中非常喜欢通过叹咏调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歌剧最早起源于西方,它以戏剧作为基础,音乐作为主体,通过演唱的方式将作品表现出来。其中涉及到许多的首咏叹调,一般都是用咏叹调来丰富和表达角色的形象和心情。民族歌剧主要是运用戏曲中板腔体的结构作为主要的唱段,结合戏曲中的写意性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最后通过独唱、重唱、合唱、甚至对唱的形式来表达人物的情绪变动。
音乐剧是一个典型的“混血儿”,在其唱腔中更偏向于多种音乐形式的唱腔融合。在音乐剧中,一般会运用多种演唱方式,既有传统歌剧的演唱方式,又结合了民歌、乡村音乐、爵士乐等形式,一般通过完美设计的吐字方式来进行表演,由于其中含有一些方言整体就显得较为幽默、滑稽。以歌剧《吉屋出租》为例,这个音乐剧获得成功离不开表演者的演唱,其中通过摇滚音乐的方式,通过演唱者的怒吼和争吵来表达社会底层人士对显示的不满、对生活的渴望是十分恰当的。
流行音乐的唱腔是不固定的,他一般会选择与其他的演唱方式进行结合,形成一种新的、符合大众审美的歌曲形式。所谓的流行歌曲的流行更多指的是在传播的广度和范围上,其没有固定的唱腔模式,可以自由的与其他的其他的演唱形式结合。在流行音乐中,我们经常看到他与戏曲进行结合,插入一些用于单词句子的形成,他就是用通俗的唱法来演唱一些戏曲和英语等。我国的戏曲唱腔样式众多,在流行音乐中会选择一个剧种的唱腔插入到其中,在旋律上面能够反映出一部分该戏中的风格,比较典型的代表就是《新贵妃醉酒》,他将京剧和现代唱法相结合。
二、重要性
在我国的戏曲中,唱、念、做、打一直都是基本功,而在这中,唱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演员形象的塑造上最经常也是最主要使用的方法就是唱,这说明了唱腔在戏曲的表演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当今的戏剧表演者们,在进行演唱时,发声正确无误,吐字是字正腔圆,声音也各有不同,极具辨识力和演员自身的风格。现在舞台演唱中,讲究声、台、形、表,其中声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手段,演唱艺术始终离不开唱,熟练的演唱技巧、功底是从事演唱的基础,声相较于视觉表演来说,更能引发观众的想象和回味,试问一个五音不全、音律不辩,不能够张嘴进行唱的演员,还能称得上是演员吗?唱功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节铺垫
无论是哪种演唱方式,基本上都要依托于故事进行演唱。而在节目开篇时,常常需要旁白或独白的形式,来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交代人物之间的关系,让观众能够知道你这个节目是要干嘛,才不至于后面弄不清关系,越看越迷糊。而在节目的中间,当情节发生转变时,演员的台词和演唱会先发生转变,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和转变进行铺垫。
以吕剧《小姑贤》刁氏出场时的演唱片段为例,其出场时便念到:“啊哈——,千年的大道走成河,多年的媳妇熬婆婆,为人生来别当家,如要当家乱如麻……”这一段开场白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家庭之中、人物主要是婆婆和媳妇,而在“想起那家务事,真实气煞俺也”这句唱词中,更是直接说明了本剧要讲的是婆媳之间的家务事,为后文即将讲述的婆媳间的冲突矛盾做了一个铺垫。在这个场景中,对于演员的声、台、形、表都有要求,但其中重要的还是声,演员要吐字清晰让观众能够听懂,还要用音调、声量、演唱技巧等将刁氏从熬成婆婆的开心到想到家务事的生气表达出来,既交代了整个的背景,也为下文讲述婆媳之间矛盾的情节进行了铺垫。通过独白演唱的使用,使得剧情的展现和故事开头的展开十分成功,也使得下文的剧情发展恰到好处,所以说演唱在这里面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再例如在都熟知的影视作品《西游记》中,在猪八戒背假媳妇孙悟空时,那首《猪八戒背媳妇》的歌,让我们瞬间明白了他背的不是自己的媳妇。同时,这暗示了他后文要遭到孙悟空的欺负,即增加了娱乐感,也为之后的故事情节发展进行了铺垫。这段唱词的添加,同样也激发起观众的观看欲望,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因此,通过上面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演唱或者是声音的使用在剧中可以起到强化故事发生背景的作用。
(二)人物塑造
通过演唱,可以细致入微的刻画人物的形象、性格。这里唱的方式又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大段的唱词也可以是一些演员的念白,使用大段唱词可以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但有时候一句念白也能够细腻地将一个演员的身份、形象表现出来。
例如在歌剧《唐卡洛斯》中便通过演唱的魅力塑造了一位有血有肉、可恨可怜可叹的老国王形象。身为一国之主的菲利普二世表面上看起来是位高权重、光鲜亮丽,还娶了年轻漂亮的公主为妻,但实际上他的内心却是极为空洞匮乏的,妻子不爱自己,人民害怕自己。也因此其在第三幕第一场时才会不由自主地唱出《他不曾爱过我》。通过这段叹咏调的演唱,诉说其孤独而凄凉的心,使得这个极具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变得十分生动和形象。由此也可看出,唱功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舞台效果,更是对于人物内涵的一种展示,菲利普二世通过演唱,诉说着自己内心的空虚和渴望,像是倾诉心声,娓娓道来,让观众的视觉和听觉融为一体,感受人物的内心独白。
表演与文学作品不同,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文字能传达出大量的信息和解释,以方便读者理解,但表演作品不一样,表演作品依赖于画面语言,不能像文字一样适用大量的修饰词和形容词来传达角色状态,勾勒角色形象。这种情况下,声音与画面、叙事语调就成了观众揣摩和判断角色性格状态的重要参考点。在这之中通过形象能够让我们对人物形象产生直观的第一印象,但这个印象是浅层的、片面的,只有与其动作相结合,有了人物独特的演唱、话语,才能让这个形象真正变得有血有肉。正如《唐卡洛斯》中菲利普二世的形象,服装、舞台等只能让我们感受到一个光鲜亮丽、位高权重却冷冰冰的形象,但是在我们听到了他吟唱的《他不曾爱过我》,才让我们真正感受原来他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也会觉得不安、孤寂、凄凉。也就是说,演唱或者说是唱功就像一只笔,对于人物的塑造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也正因为如此,歌唱成为了音乐剧表演过程中极为重要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它是感情色彩的展现,是对于角色能量的挖掘,一个人物的思想、情怀,拥有的所有特质都需要依靠歌唱展现出来,X著名作曲家林曼努尔再创作政治音乐剧《汉密尔顿》时,在两个半的表演时长内加入了整整四十六首歌,两万五千个词,通过这些歌和词对X的开国元勋汉密尔顿进行了十分形象地任务刻画,通过Hip-Hop、Jazz,R&B等不同风格的歌曲,描述了不同状况下的汉密尔顿,最后使得我们能够完整地感受到一个带有桃色新闻,极具传奇色彩的政治人物的形象。
(三)情感抒发
演唱艺术和表演艺术虽然在表演的形式上的侧重点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就是其节目制作是都是想要表达一种情感。这些节目不仅想要带给我们一种感官上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想要通过节目来表达一种主旨和情感,进行或喜、或悲、或怒、或惧的情感抒发。
例如,在歌剧《乡谣》中,从对家乡的描述的“乡间炊烟暖,乡下古井深”,再到后面“回家路多坎坷……”,通过演唱展现了一幅温暖恬静的乡间生活场景,引起群众的向往之情,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而这名演员明知乡间生活的美好却不能回归家乡,通过对有家难回的描述,抒发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最后,通过“乡谣声声亲……印着中国心”的演唱,将个人的爱家之心、渴望回家之心提升到了爱国,爱中华母亲之心,实现了对爱国情感的升华。
在比如,在吕剧中受到剧迷们喜爱、经常被传唱的还是那些以抒情为主的一些唱段,例如说在《姐妹易嫁》的演唱中素华表达内心强烈不甘的唱词“有多少王孙公子骑骏马”,表达了自己对那些富贵生活的无限向往;而在《蔡文姬》的演唱中蔡文姬在祭奠自己的父亲是表现强烈哀伤绝望之情的“月影斜星光淡夜净更闹”的唱词中,在安静的环境中自己却觉得很闹,由此表现了自己内心的不平静和哀伤。而在《钗头凤》中陆游为了表达自己对于唐婉深深的思念之情而唱出的“望窗外风吹冷雨落纷纷”,由于自己内心的悲苦导致感受到的环境都是悲苦的。通过唱词与演员的演唱相结合,细腻、深刻、生动地表现了表演人物的形象,表现其内心状况。
从古至今,不论戏曲或声乐演唱者,无不把运用唱腔来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作为追求的目标,就连古时唐代歌手永新在上千人的嘈杂大会上,高歌一曲,达到了“广场静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这种效果就是因为声情并茂的歌声传送着情感所致,正如音乐家舒曼所说,只能够发出空洞的声响而没有适当的手段来表达内心情绪的艺术是渺小的艺术,不是真正的艺术。通过这,我们已经明白,单凭画面是很难表现强烈的情感的,情感的抒发需要通过演唱来实现,而越是优秀的演员唱功越深厚,越能够以声寄情,情感表达效果动人,越能直击观众的心灵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四)烘托气氛
在进行舞台表演时,调节气氛是非常重要的一块内容,而烘托气氛的方式有很多种,灯光、舞台特效、唱词、舞蹈等都可以,但这其中唱词是很常用、也十分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演员演唱内容和技巧的变更,可以塑造不同的情景,营造更加合适的表演气氛。
例如,在《大教堂时代》中卡西莫多一直暗恋女主,在女主生时没能帮助到他,在女主时候他毅然追随女主角赴死,在他赴死的片段中,演员通过真气和齐声演唱技巧的运用,以抒情的方式,营造出了一种追求真爱、渴望自由的氛围。这种气氛的烘托来源于多种因素,独白、配乐、场景人物形象等的配合,但是打动人心,令人悲痛又敬佩卡西莫多,确实因为他死前那段演唱。从他的演唱中我们听出了他对于当时贵族的不满,对没能救助女主的无力,然而最多确实他对女主的爱,对那种不受他人影响,自由恋爱的向往之情。由此场景,也使得整个表演现场的气氛到达了高潮,使得观众都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他那种渴望自由却有十分悲伤的氛围。再比如在著名的电影《满城进带黄金甲》片尾之中,使用了周杰伦《菊花台》这首音乐,通过其深情地演唱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哀伤。这样的音效使用与剧情实现了较高的契合,为整部电影奠定了一个情感的基调,是这部电影的一个点睛之笔,充分渲染了整个电影悲伤的氛围。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歌声拥有不同于其他舞台表演形式的魅力,它是与虚拟角色和观众甚至是自己心灵共鸣的最好媒介,高可入云霄,低可落峡谷,细如蚊声,粗似雷鸣。当演员具备较高的唱功水平时,他一开口我们就仿佛看到了那个场景,仿佛他就是剧中那个人,它能够轻松使得气氛达到高潮,极大的烘托了舞台和作品所需的气氛。而演员想要拥有高超的技艺,必须以深厚的唱功为依据,树立良好的台风,全身心的投入到艺术的创造中,去创造美,歌颂美,把美妙的表演艺术献给观众。
(五)引起共鸣
演唱时的情景和情绪的表达也是考验演员功底的两个重要方面,在进行演唱时,演员首先要在大脑中构思出一种意象,用声音最大化的将这种意象表现出来,为观众创设一个情景,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引发其好奇心,之后再通过唱词演唱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性格。在此情、此景、此种心态下,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引发观众动作和情感上的共鸣。
在庐剧《陈三两爬堂》中,陈三两看着自己卖身供出来的弟弟好不容易学成归来,却成了贪官,多年未曾相见,再见面竟是公堂相对峙,使得三两难掩对弟弟的指责和痛心之情,唱出了“你戴上乌纱学刘瑾,弄权纳贿害黎明,你穿上官袍忘父训,贪赃枉法忘根本,我骂你欺弱扶强、 利令智昏、数典忘祖、愧天愧人,怎对起含冤而死的老父亲……”。这样一段很长的唱词,将陈三两见到自己的弟弟成了贪官后的那种愤怒、后悔、生气的心情表现地淋漓尽致,而陈三两这个角色的演员,将这种爬堂的场景形象地唱了出来,通过对唱词的演唱,使得陈三两这个角色的情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释放,而他那如泣如诉、痛心疾首地哀嚎,也使得观众仿若置身公堂,很容易就引发了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听众也不由自主的产生怒其不争、怨其不善的复杂心情。
在歌曲《天国的女儿》之中,让人感受到一个纯净到一尘不染的女声仿佛从天国里倾斜泻而下,就像是一双上帝的眼睛怜悯的注视着人类,仅仅一声就使得观众仿佛自己的灵魂之门被撞开,又仿佛自己是一个失重的物品被带到了一个神秘的空间内。它就是通过小提琴那种独特的质感以及音质,让人感受到至真至美,也因为纯粹的人声演唱,充满着海洋的意向乐曲,使得人的情绪无形中牵引着,回归到最自然的状态,引发观众的共鸣。
通过这个场景我们也能看出,节目的场景、任务服装在表演中固然重要,而演员的唱功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演员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观众真正地带入到节目的场景中去,跟随自己的情绪走,产生那种艺术和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够真正地获得节目和演员自身的成功。
三、训练
通过前文,我们已经知道了唱功对于演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娴熟的唱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炼成的。他需要先进行科学规范的发声训练,理解发声规则,之后再逐步培养乐感,进行视唱、练耳听音和节奏的训练,只有经过了完整、系统的唱功训练,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音乐的魅力。
发声训练是进行唱功训练的基础。声音在发出的时候会与我们的器官发生共鸣,如果我们的音色比较粗糙或者是音量较小,都不能达到理想的发声效果。因此,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发声训练,使得发声和咬字、呼吸之间协调,借此来达到完美的声音效果。同时气息训练也是很重要的一块,它是对呼吸技巧的训练,教我们如何掌握控制我们的呼吸,包括气的存储、提气、沉气、换气等技巧的训练。此外,还要学习对节奏的把握,通过一些音乐鉴赏的课程、视唱练耳的内容等相关的一些基础知识,可以培养演员良好的听觉,锻炼出对节奏的敏感性。在此之后,我们要进行视听训练。训练时,可以对照曲调音阶和五线谱音符位置进行学习。接着跟随示范乐曲的音频或CD,初步掌握音乐节奏和音标;跟着音乐进行演唱学习,之后熟练了不断在心里默唱音乐音符。
最后在掌握了乐谱之后要开始基础乐理的训练,包括读谱、和弦、节奏和节拍等,这是进行唱功训练的必修课。通过科学的训练,使得演员能够真正的了解声音的性质、律制、记谱的方法、音乐的一些基本要素,为演员之后的演唱之路做好准备。
四、意义
通过上面我们也能看出,演唱作为一项基本功,对于演员的整个表演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演员演唱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舞台演唱以及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是这些节目制作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我们以这里我们以影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为例,虽然这是一部电视剧,但在其中却包含着许多的黄梅戏唱词,例如在其开篇中“青山城下白素贞、洞中前年修此身,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便成人……望求菩萨来点化,渡我素珍出凡尘。嗨呀嗨呀哟……”这一段便是运用黄梅戏中的演唱技巧唱出来的,他是运用真声演唱的方法,通过安庆地方方言的语调演唱出来的。通过唱表明了白素贞的来历,以及其此番的目的,并且通过特有的叠词重复形式,强化了观众的印象。试想一下,这一段如果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来表演的话,他就只会单纯地通过语言来表达,就像我们开场白介绍自己一样,没有特色,也很难令观众印象深刻。在试想一下,在一些恐怖系列的电影中,真正令我们感到恐惧和害怕的是哪些恐怖的话语和音乐,通过他们那种声嘶力竭或是异于常人的吼唱,让我们真正地感到恐惧和害怕,而当我们将恐怖故事的那些演唱声音全部关掉,单纯看画面我们不但不会觉得害怕,反而可能会觉得滑稽可笑。
无论是戏剧等舞台表演还是影视等作品,他都不仅仅是要满足人们的视觉,更是想要在视觉的基础上,去让观众去真正地感受听觉,感受声音的魅力。因此说,声音演唱在我们的各种影视作品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故事背景的铺垫、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人物情感、引发观众共鸣等方面都是重要的。真正树立起对唱功认真的态度,抓好这一项基本功,可以让我们在进行各种作品的制作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结论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戏曲、歌剧、音乐剧或是流行歌曲里,都有唱功,虽然这些舞台艺术的唱腔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不可否认唱腔都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脱离唱单独存在表演是很少见的。唱词在铺垫情节、引发听众共鸣、情感的抒发、气氛的烘托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唱词的魅力一定要通过熟练的唱功才能够最完美的表现出来。
因此说学习、从事舞台表演艺术甚至是影视剧演员都应当要重视唱功,良好的唱功也可以很好的展现一个人嗓音,形成独具个人魅力的演唱方式。此外,对于不从事表演艺术的一般生活中的普通人来说,如果能够系统地学习一些专业的声腔方法或者是接收相关培训,也可以把歌唱的很好,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 李姗珊,《湖南花鼓戏唱腔综述》,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 马超博,《京剧小生唱腔艺术分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
- 王伟,《吕剧艺术的审美风格》,齐鲁艺苑,2019。
- 赵昕,《河北梆子演唱特色和发声技巧分析》,参花,2019。
- 郭颖,《论唱功与表演相结合》,黄河之声,2016。
- 刘海燕,《民族歌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要素探析》,北方音乐,2017。
- 刘涛,音乐剧演唱中的美声因素探析–以音乐剧《巴黎圣母院》中《大教堂时代》唱腔为例,戏剧之家,2016。
- 王和,《戏曲音乐元素在流行歌曲中的融合运用》,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8。
- 吴珊珊,《科学发声方法在戏曲演唱中的作用研究》,北方音乐,2018。
- 牛静,庐剧折子戏《陈三两爬堂》的表演心得体会,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
- 马珺媛,《论声乐表演的艺术再创造》,中国民族博览,2020。
- 张岳,《浅析表演专业教学中的发声技巧训练》,北方音乐,2013。
- 陈新杰,《气息在戏曲演唱中的作用》,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
- 建丹丹,《浅述学习唱歌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青春岁月,2020。
- 邓陶,论音乐剧《吉屋出租》独唱唱段艺术特征,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2。
- 张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行歌曲创作中的民族音乐元素》,河北大学,2009。
- 胡晓阳,浅析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主要人物形象塑造,山东师范大学,2011。
- 王艳艳,威尔第歌剧《唐卡罗斯》中的歌剧内涵表现探究,西南交通大学,2012。
致谢
本篇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他科学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深深地感动和影响了我。在论文的写作的过程中,从定题、到写作、到内容的修改,导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耐心的指导,在这里我要深切表达对导师的感谢之情。同时,也要感谢我的母校,给了我一个这么好的平台进行学习和生活。最后,感谢我的老师和同学,给我提供了多少无言的帮助,让我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我将永生难忘这段求学经历!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