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和讨论广东省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对其效率进行剖析。研究发现,从纵向上看,该领域人力,物力资源逐年递增,总体达到的效率较高;从横向上看,在广东省各市效率差异较大,大多城市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存在产出不够和投入冗余的现象。各市应结合实际整合资源,合理分配布局;施行区域规划,完善卫生与健康服务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系统,实现高效率资源利用。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卫生资源 资源配置 效率评价分析
1、前言
1.1研究背景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能明显感受到卫生条件愈来愈好,医疗技术一直都在进步,可见医疗卫生事业正在蓬勃发展,然而实际上,该领域的发展和变革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还将会面对许多深层次的未知的考验。
在XXX背景下,广东省作为经济大省,更需要全方位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究其本质,就是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1]。全面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满足人们对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是广东省实现成为一个健康强省的目标[2]。
2017年3月29日,广东省卫生与健康大会由各级领导以严谨认真的态度积极对待并顺利召开,他们高度重视,集中精力,倾力支持和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事业革新发展,并为此出台了《“健康广东2030”规划》等重大政策文件,在这一工作上迈出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各地领悟和贯彻这一大会的精神要领,逐步落实好与之有关的各项政策,也一直在完善和健全我省的卫生服务体系,打造健康广东开启了新征程。
因此,此时开展卫生资源配置方面的评估剖析,是有一定的意义和必要性的。
1.2目的和意义
根据研讨的内容,找出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同时筛选合适的评价指标,构造资源配置效率评估模型进行相关分析;最后依据所得结论,提出合乎资源优化配置的思考和提议,是本文研究的目标。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1)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有助于今后的研究,并为XX和市场的调控提供科学指导。
(2)有利于发展和完善这方面的理论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实时关注和分析医疗卫生事业的最新发展,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并总结经验,从而完善这方面的理论。
(3)给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评析提供完整的模型框架,具有对区域各领域发展起一定推进作用的现实意义。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如若区域卫生与健康事业有所发展,也必将能推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而且,医疗卫生领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更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区域卫生资源理论框架。
1.3研究内容及方法
以广东省卫生资源为研讨对象,广东省分为21个地级市;按经济区域分为珠三角、东翼、西翼和山区。本文主要研究2014-2018年广东省的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通过查阅和整理医疗卫生领域效率研究的文献,界定相关概念;收集历年广东省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情况简报等公布的材料,使用Max DEA软件计算各效率值,经过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描述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状况和变化趋向。
2、文献综述
2.1相关概念
2.1.1卫生资源
在狭义上讲,其指在卫生与健康工作中耗费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3]。卫生资源具备以下特性:一是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医疗卫生保健实际需要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卫生资源有出入,往往不能充分供给;二是多用途性。在不同情况下,卫生资源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所以在分配利用时就必须充分考虑边际效益。三是多层次性。居民的卫生健康需求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重目标和多个层次,所以对于卫生资源的配置,需要达到可实现多层次目标的要求,包括医学研究、医疗救治、预防保健、卫生宣传、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2.1.2卫生资源配置
人类对于资源的使用,会主动或者被迫进行选择、搭配和安排,通过这种方式减少机会成本,从而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取得最优边际收益。而组合,分配和交换各类卫生资源要素,让其发挥最大的效用,从而在不同途径下取得更好的经济和社会收益,就是卫生资源配置。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类赋予健康更丰富的内涵,对健康的考量更复杂,对于社会医疗卫生工作的要求,自然也变得愈来愈高。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社会生产力以及科技水平等限制,社会的卫生资源供给不可能是无限的。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既要满足社会中各种不同的卫生与健康需求,又要统筹兼顾这一过程中的效率和公平,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需要面临的长期挑战。
2.1.3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在经济学领域内关于配置效率的解释,大众普遍接受的是“帕累托最优"的概念。它假设了这样一种经济情况:有一定数量的人群和一定的资源,当这些人进行资源分配时,若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他人的境况变坏,这种经济状态便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但是,这只能在理论上说得通,现实生活是复杂的,因为许多要素的影响,实际中几乎不存在绝对的完全竞争市场,帕累托最优概念的提出只是给人类提供了理想的资源分配状态的衡量标准,因此这种经济效率只可能无限靠近,却不可能完全达到。不过,帕累托最优作为资源优化配置的衡量标准,仍具有科学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同时,因为卫生资源属于公共产品,在效率评价过程中,要明确一点:其衡量尺度既有经济效率,也要考虑到公平。不过本文从短期和微观角度出发,重点在于卫生资源增量和存量的配置效率评析,资源配置一定时期可以有侧重,因此暂不讨论宏观公平的因素。
2.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2.1卫生资源配置研究沿革
针对卫生资源配置的研讨,国内外均有所成果。国外的研究早于国内,并渐渐完善了相关的学科体系。Igoumenidis Michael等[4](2020)在其研究中提到医疗资源的分配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进行。在宏观经济层面,决策者决定预算、人员配备、成本效益阈值、临床指导方针和保险支付;在微观经济层面,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决定治疗谁,什么是适当的治疗,每个病人应该接受多少时间和精力,以及对护理的需求有多迫切。在这两个层面上,社会都需要公平分配。X学者Govind Persad等[5](2009)提出了卫生资源配置的"道德观"观点,满足合理配置应要达到:1、整体效益最大化;2、给所有患者以平等对待;3、推动回报社会;4、能帮助健康情况最差的患者。德国经济学家彼得•欧伯恩德[6](2005)从卫生资源的“经济”角度出发以评估卫生资源配置合理性,提出卫生资源是相对稀缺的,若要达到实现资源合理分配,就要充分考虑资源最优利用的问题。因此,他认为最合理的配置方式是先制订好有关卫生规范和标准,再遵循制度安排分配好卫生资源。
在国内,至今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在两方面,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与效率现状。雷海潮、马进[7](2002)等认为要从卫生资源配置结果的角度入手,建模并进行评估。龚向光、胡善联[8](2005)在研究配置标准这一问题上,观点是要阶段性地评价区域卫生布局规划的实行情况,依次是短期、中期和长期评析,此外还要考虑XX和市场在这一过程中担任的角色和发挥作用的运行制度;规划实行对居民生活的影响等等。不同角度下的研究让人们对卫生资源配置有了更全面的思考,也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打下了根基。
2.2.2关于卫生资源配置效果的评价分析
前文已有所提及,学者们将精力主要放在公平和效率的研究,因此以下介绍这两方面的相关文献。
(一)对于公平的研究
通过查阅和整理发现,学者运用的分析方法主要是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和泰尔指数,例如,郑继承[9](2019)是通过泰尔指数和修正的加权变异系数,分析了我国新型城镇化推动期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动态特征,提出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失衡状态越来越严峻,主要是因为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陈雄飞等[10](2011)剖析了广东省2008年医疗机构数、医疗收入、床位数、医务人员、公共卫生经费补助等19项卫生资源分布指标,计算珠三角和非珠三角两个样本群的基尼系数,并与广东省平均基尼系数作对比。除以上方法外,张秋等[11](2019)还结合差别指数,分析2012—2016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得出了相关合理性的结论。
(二)对于效率的研究
关于这方面的探讨,有定性和定量之分。
从现有研究中看,学者主要是从卫生资源配置的机制和结构方面开展对效率的定性研究。马进等[7](2002)从医疗资源配置中存在的结构问题造成的需求与供给相矛盾的低效率现象入手,应用组织形式与效率理论进行剖析。肖峰[12](2018)总结当前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机制主要分为三种,市场机制、XX机制以及混合机制。
对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有比率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李志建等[13](2013)利用DEA模型剖析了深圳市48家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发现医院的规模与技术效率表现为先减后增的U型关系,与规模效率有先增后减的趋向,由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同样,骆泽深[14](2013)根据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横向和纵向剖析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而陈琳等[15](2019)运用同样的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2002—2017年广东省整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高,但各市的效率差异大的结论。
2.3分析与总结
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第一,针对广东省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探讨较少,且大多停留在2015年及以前,理论数据缺乏更新。第二,对广东省总体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较少。而卫生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是需从不同方面一一完善,有必要继续与时俱进地钻研。所以,本文不仅对广东省近五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总体和分区域的评析,并且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给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评析提供完整的模型框架,以期推进健康广东建设进程。
3、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概况
3.1分析指标和方法
本文数据取自《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年鉴》、《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和医疗服务情况简报》等相关文件,审慎选取了广东省2014-2018年卫生机构数、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数、护士数共5项参数指标,以论述广东省总体和各地级市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
下面将通过图表分析的形式,对2014-2018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现状进行横向和纵向对照评析。
3.22014-2018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情况分析
3.2.1医疗机构分布
(1)整体而言,广东省卫生机构总数逐年增长,2015年至2018年的卫生机构总数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58%、1.57%、1.63%、3.21%,可以看到,这几年其总数的增速也越来越大,如图3-1所示。
图 31广东省2014-2018年卫生机构总数
(2)如表3-1所示,可以看出,在2014年至2018年这五年期间,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茂名、惠州、东莞、中山和揭阳的卫生机构数有较明显的上升,其中大部分城市分布在珠三角地区;而其余城市的卫生机构数在这段时间均有小幅波动,或略有上升,或略有下降,无显著变化。从横向上看,到2018年底,在21个地级市中,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拥有的卫生机构最多,卫生资源较丰富;深圳市和茂名市分别居于第二和第三,而最少的是珠海市。从经济区域上看,2018年珠三角地区的卫生机构共有22891个,东翼有8317个,西翼有9366个,山区有10953个,不同经济区域的医疗卫生机构比例见图3-2。
表 31广东省各市2014-2018年医疗卫生机构数
单位:个
年份
地级市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广州市 | 3749 | 3724 | 3806 | 4058 | 4598 |
韶关市 | 2195 | 2139 | 2130 | 2119 | 2118 |
深圳市 | 3185 | 3606 | 3957 | 4049 | 4380 |
珠海市 | 673 | 692 | 721 | 742 | 838 |
汕头市 | 1311 | 1320 | 1377 | 1435 | 1492 |
佛山市 | 1429 | 1475 | 1469 | 1715 | 1932 |
江门市 | 1716 | 1681 | 1590 | 1608 | 1652 |
湛江市 | 3463 | 3448 | 3487 | 3400 | 3478 |
茂名市 | 3772 | 3703 | 4025 | 4061 | 4084 |
肇庆市 | 3120 | 3128 | 3096 | 3079 | 3111 |
惠州市 | 2658 | 2654 | 2668 | 2725 | 2764 |
梅州市 | 3426 | 3357 | 3290 | 3198 | 3053 |
汕尾市 | 1689 | 1693 | 1678 | 1705 | 1625 |
河源市 | 2080 | 2181 | 2131 | 2062 | 2037 |
阳江市 | 1778 | 1773 | 1793 | 1843 | 1804 |
清远市 | 2557 | 2415 | 2389 | 2393 | 2435 |
东莞市 | 2194 | 2237 | 2344 | 2446 | 2722 |
中山市 | 620 | 673 | 727 | 806 | 894 |
潮州市 | 2325 | 2333 | 2332 | 2322 | 2290 |
揭阳市 | 2732 | 2755 | 2798 | 2858 | 2910 |
云浮市 | 1415 | 1380 | 1316 | 1302 | 1310 |
图 32不同经济区域2018年的医疗卫生机构构成比
3.2.2床位配置
(1)同样地,广东省的医疗机构床位数从总体而言亦在逐年增多,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医疗机构床位已达到51.7万张。值得提及的是,相比2008年的25.0万张,在十年间广东省所配置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已增长了一倍余。在2014至2018年内,依照统计数据,可以得到这几年床位数的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39%、6.65%、5.81%、5.08%,增速有所下降。在这几年,广东省的每千人口(户籍人口)床位数也稳步上升,具体见图3-3,3-4。
图 33
图 34广东省2014-2018年每千人口床位数
(2)按地区配置分析,纵向上看,2014年到2018年这五年间,基本所有城市的医疗机构床位数都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横向上,仅看2018年的数据,可知广州市的床位最多,有9.5万张,深圳市次之,有4.3万张,且两者相差一倍多,潮州市的床位数最少(详见表3-2)。
表 32广东省各市2014-2018年医疗机构床位数
单位:万张
年份
地级市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广州市 | 7.7 | 8.2 | 8.8 | 9.0 | 9.5 |
韶关市 | 1.5 | 1.6 | 1.7 | 1.7 | 1.8 |
深圳市 | 3.1 | 3.4 | 3.7 | 4.0 | 4.3 |
珠海市 | 0.8 | 0.9 | 0.9 | 0.9 | 1.0 |
汕头市 | 1.5 | 1.6 | 1.7 | 1.8 | 1.9 |
佛山市 | 3.0 | 3.3 | 3.5 | 3.5 | 3.7 |
江门市 | 1.8 | 2.0 | 2.1 | 2.3 | 2.3 |
湛江市 | 2.8 | 3.1 | 3.2 | 3.5 | 3.7 |
茂名市 | 2.5 | 2.7 | 3.1 | 3.4 | 3.5 |
肇庆市 | 1.4 | 1.5 | 1.6 | 1.7 | 1.7 |
惠州市 | 2.0 | 2.2 | 2.2 | 2.3 | 2.3 |
梅州市 | 1.5 | 1.6 | 1.7 | 1.8 | 1.9 |
汕尾市 | 0.7 | 0.8 | 0.9 | 0.9 | 1.0 |
河源市 | 1.1 | 1.2 | 1.3 | 1.5 | 1.6 |
阳江市 | 1.0 | 1.1 | 1.1 | 1.3 | 1.4 |
清远市 | 1.4 | 1.5 | 1.6 | 1.7 | 1.8 |
东莞市 | 2.7 | 2.7 | 2.8 | 3.0 | 3.1 |
中山市 | 1.3 | 1.3 | 1.4 | 1.5 | 1.6 |
潮州市 | 0.6 | 0.6 | 0.6 | 0.7 | 0.7 |
揭阳市 | 1.3 | 1.6 | 1.7 | 1.8 | 2.0 |
云浮市 | 0.7 | 0.8 | 0.9 | 1.0 | 1.0 |
另外,在不同的经济区域中,如表3-3所示,珠三角地区的医疗机构床位有294617张,占全广东省床位数的56.99%,其中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江门、佛山、惠州和肇庆九市。非珠三角地区中,东翼的医疗机构床位最少。
表 33不同经济区域2018年的医疗机构床位数及构成比
地区
情况 | 珠三角 | 东翼 | 西翼 | 山区 | 总计 |
2018年的床位数/万张 | 29.5 | 5.6 | 8.6 | 8.1 | 51.7 |
构成百分比 | 56.99% | 10.75% | 16.60% | 15.66% | 100% |
3.2.3人员配置
表3-5呈现了我省各市的卫生人员分布变化,基本都有所增加。2018年末,广东省卫生技术人员总共有75.8万人,其中,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1.21,病床护士比为0.65,即0.65人/病床。同一时期全国卫生技术人员数达952.9万,医生数达360.7万,注册护士数达409.9万,医护比为1:1.14,病床护士比为0.49。2014年至2018年广东省卫生技术人员、医生数和注册护士数如图3-5所示,三者总数均逐年增加。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到这五年的医护比和病床护士比(详见表3-4)。
图 35
表 34广东省2014-2018年医护比和病床护士比
年份
比例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医护比 | 1:1.07 | 1:1.11 | 1:1.16 | 1:1.19 | 1:1.21 |
病床护士比 | 0.58 | 0.58 | 0.61 | 0.63 | 0.65 |
表 35广东省各市2014-2018年卫生技术人员数
单位:万人
年份
地级市 | 2014年 | 2015年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广州市 | 12.1 | 12.7 | 13.8 | 14.5 | 15.6 |
韶关市 | 1.8 | 1.8 | 2.0 | 2.1 | 2.2 |
深圳市 | 7.0 | 7.5 | 7.9 | 8.5 | 9.4 |
珠海市 | 1.4 | 1.5 | 1.6 | 1.7 | 1.8 |
汕头市 | 2.0 | 2.1 | 2.2 | 2.4 | 2.5 |
佛山市 | 4.2 | 4.4 | 4.8 | 5.1 | 5.5 |
江门市 | 2.3 | 2.6 | 2.7 | 2.9 | 3.0 |
湛江市 | 3.1 | 3.4 | 3.6 | 3.8 | 4.1 |
茂名市 | 2.6 | 2.7 | 3.1 | 3.4 | 3.5 |
肇庆市 | 2.0 | 2.1 | 2.3 | 2.4 | 2.5 |
惠州市 | 2.7 | 2.8 | 3.0 | 3.3 | 3.5 |
梅州市 | 1.5 | 1.6 | 1.7 | 1.8 | 1.9 |
汕尾市 | 2.1 | 2.2 | 2.3 | 2.4 | 2.5 |
河源市 | 1.3 | 1.4 | 1.6 | 1.7 | 1.8 |
阳江市 | 1.2 | 1.3 | 1.4 | 1.6 | 1.6 |
清远市 | 1.8 | 1.9 | 2.1 | 2.1 | 2.2 |
东莞市 | 4.3 | 4.5 | 4.8 | 5.1 | 5.4 |
中山市 | 1.9 | 2.0 | 2.1 | 2.3 | 2.4 |
潮州市 | 0.9 | 0.9 | 1.0 | 1.0 | 1.0 |
揭阳市 | 1.7 | 2.0 | 2.2 | 2.3 | 2.5 |
云浮市 | 1.1 | 1.1 | 1.2 | 1.3 | 1.4 |
3.3发现与小结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第一,广东省整体上医疗资源逐年增加,服务能力有所增强。2018年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比较于2014年,涨幅达到7.2%,能够发现广东省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总体的增长趋势,医疗机构规模扩大,满足居民医疗健康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2014-2018年,每千人口床位数由4.57张增至5.44张,这意味着广东省满足居民实际医疗服务需要和需求的条件和能力水平有所提高。第二,医疗卫生人力资源不断丰富。医护比和病床护士比都有一定的提升。第三,地级市之间医疗卫生资源投入差距大,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据整理的数据,可以发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经济发展好或人口较多的地市拥有较多的医疗卫生资源,云浮,潮州,韶关,珠海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人口较少的地市资源占有量较少。分别来看各类医疗卫生资源数量情况,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最多的为广州、最少的为珠海,卫生技术人员和床位数最多和最少的均为广州和潮州。
因此,可以总结出,广东省近年来的卫生资源数量在整体上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卫生人力,物力资源不断丰富,满足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健康广东卫生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在地区分布上,资源投入差距大,分布不均衡,不过这是由于经济、地理和人口等因素造成的,如果从人均占有量来看,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在地区间的配置或许还是比较公平的。
经过对比分析,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的重心应从追求总量和规模的增长,转向调整配置的比例和谋求资源投入的效率。资源配置要把满足人口、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根本准则,应该注重以人为本,考虑经济、社会的发展,充分发挥XX和市场的作用,多种手段相辅相成,使各种投入要素的活力得以迸发,从而提高产出效率。
4、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实证分析
4.1评价方法与指标选择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一种对具备相同性质投入和产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DMU)比较投入产出比进行绩效评估的办法。在采用DEA 模型选取评价指标时,应满足2( M + N)<K,反之则会降低其计算结果可信度[16]( K:决策单元数量;M:投入指标数;N :产出指标数)。
表4-1说明了DEA方法中涉及的概念和意义。本文采用此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估,原因如下:一是其运行原理简单易懂,便于操作应用;二是许多学者共同实践证明,该方法可以得出有效客观的结论,适用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17]。
表 41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
决策单元(DMU) | 效率评价对象,即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投入要素,产出相同或类似结果的组织单元 | |
效率指标 | 综合技术效率 | 是指在给定投入数量下,实际产出与理论最大产出之比;
技术效率=1,说明在现有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下,该决策单元(DMU)总体的投入-产出相对而言到达最优状态; 综合技术效率<1,表示技术无效;效率值越接近 1 表示技术效率越高 |
纯技术效率 | 是指决策单元(DMU)受管理与技术条件等因素影响后的生产效率;
纯技术效率=1,表示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处于最优生产状态,投入要素的利用有效 | |
规模效率 | 是指决策单元(DMU)实际规模与最优生产规模之比;
规模效率=1,表示处于固定规模报酬状态,决策单元在现有生产规模下处于最优收益状态; 规模效率>1或<1,表示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递减状态 | |
综合技术效率= 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 ||
基本模型 | CCR模型 | 假设前提:规模收益不变;评价对象:综合技术效率 |
BCC模型 | 假设前提:规模收益可变;评价对象:纯技术效率 | |
模型导向 | 投入导向 | 分析决策单元是否以投入最小化来从事生产 |
产出导向 | 分析决策单元是否以产出最大化来投入资源,测量的是要达到技术有效各项产出应该增加的程度 | |
非导向 | 同时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进行测量 | |
投影分析 | 径向改进值 | 又称为比例改进值,代表DMU在没有包括松弛变量情况下离有效前沿面的径向距离,是指在现有的投入产出条件上,成比例地增加或减少。 |
松弛变量改进值 | 是指在径向改进以后,继续改进以达到理想值(强有效前沿),即松弛变量是在径向改进以后的值与相对强有效的差值。 | |
实际值 | 是指决策单元实际发生的投入量或产出量 | |
理想值 | 是指决策单元理想状态的最大产出量或最小投入量 | |
理想值=径向改进值+松弛变量改进值+实际发生值 |
以上介绍了DEA方法的相关概念和分析原理,选择运用不同的模型,其产生的结果和意义也会有所不同。由于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卫生服务需求不是固定的,而是时刻变化的,社会不能预判要求达到多大的产出或控制一定的投入,因此,本文将CCR与BCC两种模型相结合,选择使用非导向,即从这两方面共同讨论广东省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前辈的研究经验,本文的投入指标定为2014-2018年广东省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产出指标定为总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的意义见表4-2。
表 42指标及意义
指标 | 指标意义 | |
投入指标 | 床位数 | 体现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规模和承载力 |
卫生技术人员数 | 医疗卫生人力资源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 | |
产出指标 | 总诊疗人次数 | 反映医疗机构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进而反映出我国医疗资源布局情况、医疗服务体系分工情况与居民的就医选择倾向 |
出院人数 |
4.2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分析
4.2.1横向分析
通过查阅资料,利用excel表格将2018年所需的评价指标的详细数据汇总整理后导出,如表4-3所示。
表 432018年广东省各市卫生资源投入-产出表
城市 | 投入值 | 产出值 | ||||
床位数(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 总诊疗人次数(万人) | 出院人次数(万人) | |||
广州市 | 95134 | 15.6 | 15249.0 | 320.6 | ||
韶关市 | 18183 | 2.2 | 2030.1 | 59.1 | ||
深圳市 | 43215 | 9.4 | 9982.0 | 161.9 | ||
珠海市 | 9899 | 1.8 | 1749.0 | 33.1 | ||
汕头市 | 18985 | 2.5 | 2242.6 | 55.1 | ||
佛山市 | 37227 | 5.5 | 8233.7 | 128.6 | ||
江门市 | 23482 | 3.0 | 4112.6 | 73.2 | ||
湛江市 | 36692 | 4.1 | 3441.1 | 116.6 | ||
茂名市 | 34947 | 3.5 | 6103.1 | 118.4 | ||
肇庆市 | 17347 | 2.5 | 2758.1 | 48.2 | ||
惠州市 | 21452 | 3.5 | 4651.8 | 62.8 | ||
梅州市 | 18845 | 2.5 | 2200.7 | 63.7 | ||
汕尾市 | 9951 | 1.2 | 926.6 | 25.4 | ||
河源市 | 15882 | 1.8 | 1369.9 | 44.7 | ||
阳江市 | 14200 | 1.6 | 1486.3 | 43.2 | ||
清远市 | 17825 | 2.2 | 2291.9 | 70.1 | ||
东莞市 | 31059 | 5.4 | 7031.7 | 103.8 | ||
中山市 | 15802 | 2.4 | 3636.6 | 58.6 | ||
潮州市 | 6682 | 1.0 | 1195.8 | 20.3 | ||
揭阳市 | 19956 | 2.5 | 2119.7 | 66.5 | ||
云浮市 | 10208 | 1.4 | 1662.0 | 34.9 |
将上述指标代入DEA基础模型,通过运算得到表4-4。
显然,21个城市中,有4个得出DEA有效,即深圳市、茂名市、清远市和中山市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1,规模报酬不变,表示这4个市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相匹配。4个市DEA弱有效,分别为广州、佛山、潮州、云浮,其纯技术效率=1,规模效率<1,规模尚有改进的空间。其中广州市和佛山市的规模报酬递减,说明若此时继续扩大规模,其边际收益反而减少。而13个市DEA无效,表明其在卫生资源系统上存在生产技术的低效率和未处于最优规模的问题。
表 442018年广东省各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
DMU | 综合技术效率 | 纯技术效率 | 规模效率 | 规模报酬 | DEA有效性 | ||
广州市 | 0.880 | 1 | 0.880 | 递减 | 弱有效 | ||
韶关市 | 0.848 | 0.863 | 0.983 | 递增 | 无效 | ||
深圳市 | 1 | 1 | 1 | 不变 | 有效 | ||
珠海市 | 0.880 | 0.968 | 0.910 | 递增 | 无效 | ||
汕头市 | 0.753 | 0.758 | 0.993 | 递减 | 无效 | ||
佛山市 | 0.987 | 1 | 0.986 | 递减 | 弱有效 | ||
江门市 | 0.871 | 0.878 | 0.991 | 递减 | 无效 | ||
湛江市 | 0.880 | 0.932 | 0.943 | 递减 | 无效 | ||
茂名市 | 1 | 1 | 1 | 不变 | 有效 | ||
肇庆市 | 0.752 | 0.753 | 0.999 | 递减 | 无效 | ||
惠州市 | 0.942 | 0.953 | 0.989 | 递减 | 无效 | ||
梅州市 | 0.862 | 0.864 | 0.998 | 递减 | 无效 | ||
汕尾市 | 0.665 | 0.882 | 0.753 | 递增 | 无效 | ||
河源市 | 0.778 | 0.875 | 0.889 | 递增 | 无效 | ||
阳江市 | 0.816 | 0.934 | 0.874 | 递增 | 无效 | ||
清远市 | 1 | 1 | 1 | 不变 | 有效 | ||
东莞市 | 0.983 | 0.999 | 0.983 | 递减 | 无效 | ||
中山市 | 1 | 1 | 1 | 不变 | 有效 | ||
潮州市 | 0.814 | 1 | 0.814 | 递增 | 弱有效 | ||
揭阳市 | 0.847 | 0.868 | 0.976 | 递减 | 无效 | ||
云浮市 | 0.910 | 1 | 0.910 | 递增 | 弱有效 |
我们发现共有13个城市的DEA显示无效,为了进一步探求这13所城市DEA无效的缘由,本节因此运用投影分析说明问题所在,结果见表4-5。
表 4513个DEA无效城市卫生资源指标的投影分析
城市 | 变量 | 床位数(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 总诊疗人次数(万人) | 出院人次数(万人) |
韶关市 | 径向改进量 | -1932 | -0.2 | 322.7 | 9.4 |
松弛量 | -807 | 0 | 0 | 0 | |
理想值 | 15444 | 2.0 | 2352.8 | 68.5 | |
珠海市 | 径向改进量 | -259 | -0.05 | 58.5 | 1.1 |
松弛量 | 0 | -0.4 | 0 | 0 | |
理想值 | 9640 | 1.4 | 1807.5 | 34.2 | |
汕头市 | 径向改进量 | -4333 | -0.6 | 714.9 | 17.6 |
松弛量 | 0 | 0 | 0 | 0 | |
理想值 | 14652 | 1.9 | 2957.5 | 72.7 | |
江门市 | 径向改进量 | -3001 | -0.4 | 517.2 | 10.2 |
松弛量 | 0 | 0 | 0 | 0 | |
理想值 | 20481 | 2.7 | 4683.8 | 83.4 | |
湛江市 | 径向改进量 | -2854 | -0.3 | 250.2 | 8.5 |
松弛量 | 0 | 0 | 2569.8 | 0 | |
理想值 | 33838 | 3.7 | 6261.1 | 125.1 | |
肇庆市 | 径向改进量 | -3854 | -0.6 | 906.2 | 15.8 |
松弛量 | 0 | 0 | 0 | 0 | |
理想值 | 13493 | 1.9 | 3664.3 | 64.0 | |
惠州市 | 径向改进量 | -1066 | -0.2 | 231.7 | 3.1 |
松弛量 | 0 | 0 | 0 | 12.2 | |
理想值 | 20386 | 3.3 | 4883.5 | 78.1 | |
梅州市 | 径向改进量 | -2435 | -0.3 | 346.0 | 10.0 |
松弛量 | 0 | -0.08 | 27.9 | 0 | |
理想值 | 16410 | 2.1 | 2574.7 | 73.7 | |
汕尾市 | 径向改进量 | -670 | -0.08 | 123.6 | 3.4 |
松弛量 | -1367 | 0 | 416.6 | 0 | |
理想值 | 7914 | 1.1 | 1466.9 | 28.8 | |
河源市 | 径向改进量 | -1401 | -0.2 | 195.6 | 6.4 |
松弛量 | -2150 | 0 | 386.1 | 0 | |
理想值 | 12329 | 1.6 | 1951.6 | 51.1 | |
阳江市 | 径向改进量 | -638 | -0.07 | 104.2 | 3.0 |
松弛量 | -1558 | 0 | 274.2 | 0 | |
理想值 | 12004 | 1.6 | 1864.7 | 46.2 | |
东莞市 | 径向改进量 | -6 | -0.001 | 1.3 | 0 |
松弛量 | 0 | 0 | 0 | 8.3 | |
理想值 | 31053 | 5.4 | 7033.0 | 112.1 | |
揭阳市 | 径向改进量 | -2864 | -0.4 | 321.2 | 10.1 |
松弛量 | -46 | 0 | 264.1 | 0 | |
理想值 | 17046 | 2.1 | 2705.0 | 76.6 |
整体来看,这13个城市的卫生资源配置均存在产出不够和投入浪费的现象。其中,汕头市、江门市和肇庆市的四个指标松弛量均为0,仅需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定的产出或在现有产出水平下减少一定比例的投入量,即可达到理想值[18]。而另外10个城市,以韶关市为例,在现有产出水平下,床位投入过量,为了达到理想值,床位需适当减少,不仅在这一投入指标径向改进减少1932张,还需根据松弛量减少807张,才能达到有效状态,即15444张床位。
4.2.2纵向分析
2014—2018年,广东省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总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从40.6万张、584356人、78233.7万人次和1392.4万人次增加到51.7万张、757840人、84474.4万人次和1708.8万人次。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逐年递增。见表4-6。
表 462014-2018年广东省卫生资源投入产出
年份 | 投入值 | 产出值 | |||||||
床位数(万张) | 卫生技术人员数(万人) | 总诊疗人次数(万人) | 出院人次数(万人) | ||||||
2014年 | 40.6 | 58.4 | 78233.7 | 1392.4 | |||||
2015年 | 43.6 | 62.0 | 78896.4 | 1438.9 | |||||
2016年 | 46.5 | 66.8 | 81168.4 | 1544.6 | |||||
2017年 | 49.2 | 71.0 | 83562.0 | 1632.5 | |||||
2018年 | 51.7 | 75.8 | 84474.4 | 1708.8 |
将上述数据代入DEA模型得到表4-7。从中我们能够提取到的信息有,仅2014年的DEA有效,综合技术效率等于1。2017、2018年的DEA弱有效,规模经济递减,说明并未存在生产技术的原因,而是由于未处在最优规模水平;2015、2016年的DEA无效,表现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小于1,同时规模经济递减,表明这2年的卫生资源规模也不合理。不过综合来看,2015至2018年广东省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在0.96以上,几乎达到有效状态,意味着广东省总体效率较高。
表 472014—2018年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
年份 | 综合技术效率 | 纯技术效率 | 规模效率 | 规模报酬 | DEA有效性 | ||
2014年 | 1 | 1 | 1 | 不变 | 有效 | ||
2015年 | 0.974 | 0.982 | 0.992 | 递减 | 无效 | ||
2016年 | 0.971 | 0.995 | 0.976 | 递减 | 无效 | ||
2017年 | 0.967 | 1 | 0.967 | 递减 | 弱有效 | ||
2018年 | 0.964 | 1 | 0.964 | 递减 | 弱有效 |
4.3讨论与小结
4.3.1我省总体效率较高,但地区间差异较大
2014—2018年,广东省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逐年递增,广东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平均综合效率达到97.5%,接近有效状态,总体处于较高水平。而从横向上看,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仅4个市DEA有效,而DEA无效的有13个,已超过了总数的一半,另外有4个市DEA弱有效,配置效率差异较大;在非DEA有效(包含弱有效)的城市中,综合技术效率低于0.8的有汕头、肇庆、汕尾和河源,其中汕尾的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技术效率最低,仅为0.67。
4.3.2规模效率的变动对资源配置效率影响更为显著
从表4-4中可以看出,在DEA无效或者弱有效的城市中,其规模效率都小于1,而广州、佛山、潮州和云浮的纯技术效率值都达到1,意味着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地区对于所投入的医疗卫生资源的利用是有效的,此时重点在于规模无效,需要调整其投入规模。同样地,纵向分析上,2017年和2018年未达到有效状态的原因主要是规模效率较低,说明规模效率的变动对其影响更为显著。
4.3.3大多城市卫生资源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双重现象
从对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投影剖析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城市或多或少都存在投入冗余和产出不够的双重表现,尤其是在卫生资源投入方面,基本每个市都有冗余,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意味着卫生资源的投入并未得到预期的产出,卫生资源配置结构亟需调整;从产出的方面看,在现有投入情况下,产出明显不足,说明卫生机构服务效率差,而如今基层依然面临医疗卫生人才总量不足、分布失衡,整体素质不高、技术服务能力偏低,基层待遇低、人才流失严重等方面问题,这是卫生机构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所以说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提升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卫生人才队伍必须加强。
4.3.4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得出以下论断:第一,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总体表现较好,但地区间差别较大;第二,综合技术效率的大小同时受到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的变动对其影响更为显著。针对规模经济原因,需将卫生规模进行适当调整;第三,大多城市卫生资源存在投入过多和产出不够的双重现象,本质就是分配问题,医疗卫生资源结构亟需调整,卫生人才队伍须加强,以更好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5、讨论与建议
5.1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医疗资源
广东省各地区间的卫生资源投入差距大,分布不合理,配置效率差异较大,可以考虑运用《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提出的理念加以改善,即“良好的区域卫生规划”。这就要顾及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同步,因此,应从经济水平、人口、健康观念等因素分析,选择技术、通讯发达,资源丰富,设施先进的区域建立医疗中心,合理布局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这样有助于将卫生资源更好地分配和利用,还要把握控制机构数量,防止资源浪费;其次,要着力完善各级卫生机构建设,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明确定位,根据常住人口规模适当安排床位和人员,促进人才流动;在人口稀疏的地方,要采取规模小、分布广的方式规划,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19]。
5.2整合现有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分级治疗
床位、卫生技术人员投入过多,没有相匹配的产出,是造成2018年广东省部分城市及2015、2016年DEA无效的主要原因。经过分析,发现居民就医主要集中于医院等大型医疗卫生机构。由于社会进步和发展,居民健康生活理念有所改变,经济能力有所提髙,人们对卫生的需求和质量也愈来愈高,导致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以下的情况:如果想要在大医院就诊,往往费时间费精力,大多数人都认为大医院的设施条件和医生专业素质更高,对诊所、卫生服务站等小型机构存在偏见,于是产生了资源投入与产出不匹配,医疗资源未被充分应用到实际等问题。所以XX应当整合现有的与卫生相关的各种资源,大力推进分级诊疗,监督医联体落实分级诊疗,准确定位不同级别机构在分级诊疗中的责任,打破僵局,激励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建立联系,保持有效的沟通,共享资源,解决治疗中的难题,共同提高服务水平[20];同时充分调研,结合科学技术手段,明确大众的实际需求,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实现有效规划,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格局,以满足医疗辐射范围内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需求[21],最终提高基础卫生资源利用率,助力其配置效率的提高。
5.3调整各层级医疗资源结构,完善机构运行机制和管理系统
在投入冗余的情况下呈现产出不足,一定程度上说明卫生机构的运行机制和管理系统不够完善,导致卫生资源利用的低效率。政策指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应具备以下特点:权责明晰、管理高效、治理完善、监督有力,因此,有关单位应以此为目标,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更合理的运行机制,完善管理制度[22];同时建立具有可行性、时效性、精确性的绩效考核方式,评估卫生资源在机构内的利用率,以优化总体的医疗卫生资源转化效率[23]。
此外,卫生资源配置的结构比重要向多元化转变,不仅要多重视基层医疗;也要扭转医疗比重太大,预防保健比例太小的结构局势。应整合现有的医疗保健院、卫生站和诊所等,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同时引导人们重视预防,科学就医,实现病人的合理分流。
参考文献
[1]田武汉.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 [D].南方医科大学,2011.
[2] xxxx.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XXXXXX伟大胜利 – 在中国xxx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理论学习,2017 (12): 4-25.
[3]杨文芳.我国卫生资源的省际分布与利用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0(1):8-10.
[4]Igoumenidis Michael, Kiekkas Panagiotis, Papastavrou Evridiki. The gap between macroeconomic and microeconomic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decisions: The case of nurses. [J] PubMed, 2020.
[5]Govind Persad, Alan Wertheimer, Ezekiel J Emanuel. Ethical criteria for allocating health-care resources[J] Lancet,2009.
[6]彼得·欧伯恩德,托马斯·埃克,于尔根·策尔特,等.卫生经济学与卫生政策[M].2007.
[7]雷海潮,张鹭鹭,马进,等.中国区域卫生规划监督与评价的Logic model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2(10):4-7.
[8] 龚向光,胡善联.各省、市、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03):68-70
[9] 郑继承,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9(5):362—366
[10] 陈雄飞,董晓梅.广东省2008年卫生资源地区分布公平性评价[J].当代医学,2011(5):154-155.
[11] 李小亭,张秋. 基于基尼系数和差别指数的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58—662.
[12]肖峰.我国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经济学分析 [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6):177-178.
[13] 李志建,马进. 卫生资源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深圳地区2006—2009年调查数据为例[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77—81.
[14] 骆泽深.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中国卫生统计,2013,30(5):727—729.
[15]陈琳,田晋莹,廖竟皓,张秋. 广东省21个城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中国卫生资源,2019(3):219-224.
[16]李铭喆,杜建林,罗雪梅.基于 DEA 模型的湘西州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区域与城市经济,2020(6):26-27.
[17]苏敏艳,高山,郑慧凌,张娜娜,吴晶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性研究[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9(29):51-55.
[18]赵秀恒,李菁.基于DEA方法的京津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经济纵横,2018(3):42-44.
[19]胡炜.基于DEA的我国区域卫生资源配置及效率评价 [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
[20]陈肖鸣,魏晋才.合理调配医疗卫生资源 构筑多层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1):35-38.
[21] 石朗敏,冯国忠.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江苏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9(29):3-6.
[22]李 杨,李 静,刘 畅,基于 DEA 和 Malmquist 指数的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健康研究,2018(6):621-624.
[23]陈舒盈,黄晓光,郭文翰,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法的无锡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7(7):22-24.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7514.html,